医学影像-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Rathke裂囊肿的MR表现

Rathke裂囊肿的MR表现
立 方 上 皮 的 间 隙 ,此 间 隙 在 出 生 后 未 退 缩 消 失 .即 可 发 生
2 6 2 6 F V 2 ~ 5c 5  ̄ 5 ,O = 3 2 m。2 7例 均 行 增 强 扫 描 , 用 矢 状 位 、 采
冠 状 位 扫 描 , 比剂 使 用 钆 喷 酸 葡 胺 ( d D P , 量 02 对 G — T A) 剂 .
f. eat e to dooy ex et lH si l hn dc nvri,B niLann 1 0 0 hn, 1 D p r n fRai g ,B n iC nr opt ,C iaMe ia U i sy ex i i 1 70 ,C ia m l a a l e t o g "
逢利博 范 国光 .
(.中 国 医科 大 学 本 溪 市 中 心 医 院 放 射 科 , 宁 本 溪 l7 0 1 辽 100;
2 .中 国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 一 医 院放 射 科 , 宁 沈 阳 1 00 ) 辽 10 1
P NG Li 6D F N A ~ A Guo gu n - a gz
中 国临 床 医学 影 像 杂 志 2 1 0 2年第 2 3卷 第 3期 JC i Ci M dI aig 2 1, o.3 N . hn l e m gn, 0 2 V 1 , o3 n 2 来自・1 3・ 9
短 篇 论 著
Rah e裂囊肿 的 MR表现 tk
M R p e r n e o t k lf y t a p a a c f Ra h e ce t c s
病 的认 识 。 1 材 料 和 方 法
囊 肿部位 、 小及形态 : 肿 位于垂体 内 1 大 囊 4例 , 于 垂 位
体 内 向鞍 上 延 伸 9例 , 于垂 体 上 方 4例 ; 肿 最 大 径 线 2 位 囊 —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韩翠萍;高正义;孙宏勋【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21【总页数】2页(P3298-3299)【关键词】囊肿,脉络膜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韩翠萍;高正义;孙宏勋【作者单位】061300,河北省盐山县人民医院CT/MRI室;河北省盐山阜德医院影像科;河北省盐山阜德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脉络膜裂囊肿为神经上皮样囊肿,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例数的增多和多种影像学方法的使用,本病的发现率有明显提高,影像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也较前提高。

现总结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CT、MRI诊断的脉络膜裂囊肿38例进行分析,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3~75岁,平均49岁。

临床症状包括头痛(10例)、头晕(4例)、癫痫(2例);因脑血管病来诊10例;因脑外伤行头颅检查发现10例;体检发现2例。

1.2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32例,使用东芝Asteion四排螺旋CT机,层厚、间距均为5 mm;磁共振检查14例,使用日立AIRIS—Ⅱ0.3T开放式磁共振机,常规行 SE序列 T1WI(TR 350 ms,TE13 ms)扫描及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TR 4 000 ms,TE126 ms)扫描,行轴位、冠状位成像,扫描层厚7 mm,间距0.7 mm。

有2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使用碘海醇100 m l静脉注射;有6例行MR增强扫描,使用钆喷酸葡胺15 ml静脉注射。

图1 左侧脉络膜裂囊肿,囊肿位于脉络膜裂部位,呈前内后外走向椭圆形脑脊液密度影图2 MRI平扫位于脉络膜裂部位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清楚。

于FLAIR像信号下降,程度同脑脊液2 结果38例中单侧36例,双侧2例。

单发病例中右侧25例,11例位于左侧。

囊肿均位于脉络膜裂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最大者直径2 cm,平均直径为1.3 cm。

颅内囊肿

颅内囊肿
为高密度、T1WI高信号、T2WI低或高信号
八 皮样囊肿
病理:
• 少见,好发于中线的鞍区、鞍旁区及鼻额区。 • 仅含外胚层成分。 • 囊壁较表皮样囊肿厚,为胶原组织支持的单层
上皮,含皮肤附属物,有分泌功能。囊内成分 多为液态胆固醇,可有钙化、毛发。
• 增大破裂,引起化学性脑膜炎。
影像表现
• T1WI 高信号, T2WI 信号不均质,
可从低信号到高信号。
• 无强化或囊壁轻度强化。 • 脑池、脑沟及脑室内脂肪滴样病变
提示囊肿破裂。
九 肠源性囊肿
病理:
• 内胚层囊肿。 • 胚胎时期脊索与前肠分离失败,异位的消化道
细胞形成囊肿。
• 最常位于后颅窝中线脑干前方,也可见于CPA
区或斜坡。
• 囊肿大小不等,一般小于2cm ,外观光滑、薄
前部和中部之间。尸检发现率13 %~33 % 。
• 40 %完全位于鞍内、60 %同时向鞍上延伸。完
全位于鞍上者少见。
• 边缘光滑,内容物从清亮的脑脊液样到稠厚的
黏液样,含胆固醇与蛋白质,壁为假复层或单 层柱状或立方上皮及杯状细胞。
影像表现
• 鞍内或/ 和鞍上囊肿。 • T1WI:2/3高信号、1/3低信号。
神经上皮囊肿(脉络膜裂囊肿)
神经上皮囊肿(脉络膜裂囊肿)
二 脉络丛囊肿
病理:
• 颅内最常见的囊肿 • 多见于两侧侧脑室脉络丛 • 被覆神经上皮细胞 • 内容物为脂类聚集和上皮细胞脱落,成分
复杂
• 2~8mm,90%以上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妊
娠26周以后消失,仅少数呈进行性增大。
影像表现
• CT: • 与脑脊液相比为稍高密度 • 钙化常见 • 可明显强化也可无强化

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导语:脉络膜裂囊肿是一种大多数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直疾病,而且也属于先天性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孩子因为被病情的
脉络膜裂囊肿是一种大多数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直疾病,而且也属于先天性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孩子因为被病情的困扰,严重到了影响身体的发育,那么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脉络膜裂囊肿,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CT及MRI横轴面常将本病误认为是颞叶囊肿,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MRI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显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你的这个情况最好还是找找这方面的专家大夫给予帮助下好些。

毕竟医学领域是比较严谨的。

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未见到照片,通过你的描述,感到囊肿不是太大,对局部脑组织压迫不明显,我初步考虑此囊肿暂时不需处理。

现在的头痛症状,可能和囊肿关系不大。

以上我们了解到了,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其实形成了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先天性的发育,而且对于孩子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长朋友们要多加注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脉络膜裂囊肿2例报告

脉络膜裂囊肿2例报告

De .0 8 c2 o
脉络膜裂囊肿 2例报告
孙 南, 丽, 昊 李 简
( 吉安 市 中心人 民医 院 C T室 ,江西 【 词】脉 络膜 裂囊 肿 ; 关键 分析 吉安 330 ) 4 00
[ 中图分类【 文章编号】17 - 78 20 )2 0 3- 1 63- 1(0 8 1— 14 0 - 4 -
2 讨论
脉 络膜 裂 是 位 于海 马 与 间脑 之 间 潜在 的脑脊 液 间隙 , 斜行 沿后 上方 至前下 方 分布 。在 胎儿发育 时期 , 沿脉 络膜裂 形成 原始 脉络 膜丛 时如 果发生 问 题, 就可能在 脉络 膜裂 的任何 一 处形成 脉 络膜裂囊 肿 。 目前认 为该囊 肿属于神经上皮 囊肿 。通 常脉络 膜 裂囊肿可 无 明显 临 床表现 , 脉络膜 裂 囊肿压 迫 但 海 马 回 ,造 成 局 部脑 组织 对 缺 血缺 氧 敏 感度 加重 时 , 引起 头痛 、 昏、 可 头 癫痫 等症 状 。对该 病的诊 断
1 临床 资 料
脉络 膜裂 囊 肿相对 罕见 , 报道 2例 来 自颅脑 现 脉络膜 区的脉络 膜裂囊肿 。 例 1 男 , 。持 续性 左下 肢无 力 1 。无头 , 3岁 年 痛 、 吐、 热及 抽搐表现 。实验 室检查 , 常规 、 呕 发 血 尿 常规及肝 功能正 常 。 T扫描 :相当于右侧 环池及侧 C
所 以脉络膜 裂囊 肿 常沿脉络 膜裂 、海马 沟成角 , 呈 “ 箭头样 ”改变 。其 主要鉴 别诊 断为 胆脂 瘤 。后 者 F A R序列 上 为高 信 号 ,而 脉 络 膜 裂囊 肿 为低 信 LI
号。
例 2 女 ,2岁 。发作 性抽搐 6年 , , 1 体检及 实验
室检查无 其他 异常改变 。C T扫描 : 右侧环 池旁见一

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诊断

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诊断

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诊断高军【摘要】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其中4例同时行MR增强检查.结果:14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FLAIR、DWI呈低信号,周围无水肿.4例增强扫描者均无强化.结论:MR对于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0(023)003【总页数】4页(P286-289)【关键词】囊肿;脉络膜裂;磁共振成像【作者】高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一医院影像中心,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5%R445.2脉络膜裂囊肿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良性病变,发病率不足脑内囊肿的1%[1]。

文献报道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关,并且发病部位比较特殊,常规 CT误诊、漏诊率很高[2]。

笔者搜集14例MR诊断的脉络膜裂囊肿,对其MR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本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 2009年 MR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 14例,其中男 9例 ,女 5例;年龄 12~71岁 ,平均 39.4岁。

其中 11例临床表现为头晕 2例,头痛 4例,偏侧肢体麻木 2例,外伤后头痛3例;另 3例为常规体检发现。

所有病例中 6例随访 1~ 3年。

1.2 MR检查方法使用 GE Signa 1.5T超导型 MR扫描仪,头颅正交线圈,行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序列包括 SE T1WI、FSE T2WI、T2FLAIR、EPI-DWI,扫描层厚 5~ 8 mm,层间隔 0~ 3 mm。

4例患者按照 0.1 mmol/kg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行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 T1WI增强扫描。

2 结果本组病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9例位于右侧脉络膜裂,5例位于左侧脉络膜裂;横轴位观察所有病灶均位于侧脑室下角与间脑、中脑之间,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疑似颞叶内病灶 (图 1a、图 1b、图 2a);冠状位及矢状位观察所有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呈椭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其长轴方向与脉络膜裂方向一致 (图 1c、图 2e、图 2f)。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及鉴别诊断
一、脉络膜裂的定义与解剖
1、脉络膜裂是胚胎时期脉络膜襞突入侧脑室 形成脉络丛时所经的裂隙,在侧脑室中央部此裂位 于穹隆和丘脑之间,在侧脑室颞角则位于海马伞和 终纹之间。此裂深处无脑实质,仅由1层室管膜封 闭,软脑膜及其携带的血管于此处顶着室管膜突入 侧脑室,发育成侧脑室脉络丛。随着胚胎的发育,侧 脑室脉络丛及其脉络膜裂向尾侧伸展,弯曲到达侧 脑室颞角的尖端,二者走行相一致,呈狭长的“C”字 形。
(6) 脑囊虫病:常为脑实质内多发小囊性病灶,如为 单发,则病灶较大;增强扫描可显示囊内头节,并 常有其他部位病灶;随访观察,病灶有典型的脑囊虫 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钙化期,并可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
的神经系统症状;而脑脉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 化。
(7) 动脉瘤:多位于颅底Willis环或外侧裂池、纵裂池 内;多可见其与大血管连通;由于瘤内血液流速不均, 信号常不均匀,常见血栓;通过MSCT的血管三维 重建或MRI脑血管动脉造影(MRA)可与脉络膜 裂囊肿鉴别。
(2) 表皮样囊肿: 多见于桥小脑角池,为匍匐样或塑
型状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性,形态不规则,体 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匀,FLAIR和DWI上均 呈高信号;病灶内含有脂肪时,CT值常低于20Hu, T1W I信号不均匀,部分呈现稍高信号,且 在脂肪抑制后呈低信号。
(3)侧脑室颞角扩大:比较靠外生长的脉络膜裂囊肿, 轴位像上远离大脑脚,更接近侧脑室颞角的位置,有 时不易与扩大的侧脑室颞角区分。可借助MRI 冠 状位像鉴别。冠状位像上扩大的侧脑室颞角位于 海马外侧,囊肿则位于海马上方并可见其与脑室间 的分隔,矢状位像脉络膜裂囊肿呈特征性斜行走 行;
2、临床表现:
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查体或 进行脑部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的病人叙述 头痛、头晕以及癫痫,但后期证明与该囊 肿没有直接关系。

颅内脉络膜囊肿治疗体会(附4例报道)

颅内脉络膜囊肿治疗体会(附4例报道)

颅内脉络膜囊肿治疗体会(附4例报道)
陈勇鹏;陶煦民
【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3(8)6
【摘要】目的认识颅内脉络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2001年10月我科收治的4例颅内脉络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本组共4例,占同期的颅内先天性囊样病变的7%,年龄7~28岁,病程1个月~10年,均无外伤、炎症或产伤史,临床症状、CT(MR)影像学检查与蛛网膜囊肿相似,开颅手术治疗疗效好.结论颅内脉络膜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囊样疾病,临床与蛛网膜囊肿无明显区别,开颅手术治疗疗效好.
【总页数】2页(P275-275,288)
【作者】陈勇鹏;陶煦民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清远,511500;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清远,51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1
【相关文献】
1.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J], 陈纲;刘康;印弘;席一斌;李陈;田萍
2.B超诊断胎儿颅内脉络膜囊肿的体会 [J], 郭瑾
3.颅内巨大血肿的微创治疗体会(附50例报道) [J], 范利群;曹力勤
4.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低场强MRI诊断 [J], 刘金有
5.颅内破裂感染性动脉瘤治疗体会(附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陈树光;马义辉;陈新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脉络膜裂、脉络膜裂囊肿、室管膜

医学影像-脉络膜裂、脉络膜裂囊肿、室管膜
脉络膜裂囊肿
室管膜
n 室管膜是覆盖在各脑室,中脑水管和脊髓中 央管腔面的上皮,由一层立方、柱状或扁平 上皮细胞构成,来源于胚胎期神经管的室管 膜层,是胚胎神经上皮的遗留物。
n 脑-脑脊液、血-脑脊液屏障重要组成部分。 n 室管膜厚度因不同部位而异,有些部位(如
脉络丛、联合下器官)很薄甚至却如,有些 部位则是高柱形上皮细胞。
室管膜
n 室管膜细胞发生经历几个阶段:原始
神经管上皮→胚胎性室管膜前体细胞 →室管膜伸长细胞→室管膜细胞。
n 从室管膜伸长细胞到室管膜细胞分化
过程中,室管膜伸长细胞便特化形成
室管膜结构:
、联合下器官。
脉络丛
n 脑室脉络丛(ehoroid plexus)位于 第三、四脑室顶部和部分侧脑室 壁。脉络丛单层立方形上皮细胞 具有分泌功能,与富含血管的软 膜和室管膜反复分支成丛,一起 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
脉络膜裂囊肿鉴别诊断
:常为脑实质内多发小囊性病灶, 如为单发,则病灶较大;增强扫描可显示囊 内头节并常有其他部位病灶随访观察病灶有 典型的脑囊虫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 钙化期并可有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而脑脉 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化。
:多位于颅底Willis环或外侧裂池、纵 裂池内多可见其与大血管连通由于瘤内血液 流速不均信号常不均匀常见血栓;MRA可与 脉络膜裂囊肿鉴别 。
脉络丛
n 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和 神经,覆盖于脑表面并深 入沟裂内。在脑室的一定 部位,软脑膜及其血管与 该部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 脉络组织。在某些部位, 脉络组织的血管反复分支 成丛,连同软脑膜及室管 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 成脉络丛。脉络丛是产生 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7版《系统解剖》学
脉络膜裂

低场MR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中的诊断价值

低场MR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中的诊断价值
脉络膜裂囊肿符合以下几种可作出诊断:①MR显示脉络膜裂处典型的囊肿性病变,内部信号均匀且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无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无水肿,无增强;②囊肿与临床表现无关;③复查时囊肿无变化。其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①脑室颞角扩大。比较靠外生长的脉络膜裂囊肿,轴位像上远离大脑脚,更接近侧脑室颞角的位置,有时不易与扩大的侧脑室颞角区分,冠状位像可见侧脑室颞角位于海马的外侧而非上方。脉络膜裂囊肿则多能找到囊肿与脑室间的分隔,矢状位脉络膜裂囊肿呈特征性斜行走行。②血管周围间隙。常见于轴位偏上层面的脑白质区以及基底节区下部前联合层面,为边界清晰的圆形含脑脊液腔隙,直径常小于5mm,常双侧对称分布。向上生长的脉络膜裂囊肿可突到前联合层面,与该区域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有相似表现。注意观察病灶最大径所在层面,可见脉络膜裂囊肿位置相对低,矢状位更能清晰显示病变与脉络膜裂的关系。③脑软化灶。基底节区下部的软化灶形态、边界、信号(或密度)改变有时与囊肿类似,应加以鉴别。脑软化灶多有脑血管病等病史,临床上多有相应部位的神经症状,常有同侧的侧脑室颞角和环池扩大,矢状位病灶多不呈后上至前下的斜行走行。④脑囊虫病。增强扫描可显示囊内头节,常多发,随访观察,病灶有典型的脑囊虫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钙化期;而脉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化。⑤表皮样囊肿。多见于桥小脑角池,信号不均匀,T1WI信号稍高,有时可呈脂肪样信号,生长方式为匍匐样或塑型状生长,形态多不规则,多不呈“双凸透镜”形。⑥动脉瘤。多位于颅底动脉或外侧裂池、纵裂池内,多可见其与大血管连通,由于瘤内血液流速不均,信号常不均匀。
低场MR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中的诊断价值
脑部脉络膜裂囊肿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其发生率较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关,影像学多为偶然发现[1];由于脉络膜裂囊肿发生部位较特殊,CT常将本病误诊为是脑内(颞叶)囊性病变,而MR多方位成像可对本病作出诊断。近年来,陆续见到有关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诊断方面的文献报道,但未见有关这方面的低场MR诊断的报道。笔者搜集2003年~2011年在本院经低场MRI及临床随诊证实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25例的资料,结合文献,将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低场MR表现总结如下。

Rathke裂囊肿的MR表现

Rathke裂囊肿的MR表现

Rathke裂囊肿的MR表现逄利博;范国光【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分析27例Rathke裂囊肿病例的MR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MR影像诊断认识.材料和方法:收集按MRI诊断标准诊断的Rathke裂囊肿的病例27例,有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11例,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79岁,平均35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者9例,眩晕1例,视力异常7例,垂体功能障碍者6例,无任何症状者4例.其中12例行MR冠状位、矢状位增强扫描.结果:囊肿位于垂体内14例,位于垂体内向鞍上延伸9例,位于垂体上方4例;囊肿直径5~20 mm;矢状位囊肿呈类圆形、卵圆形、泪滴形、葫芦形,冠状位呈类圆形、卵圆形、腰果形、葫芦形.与脑白质信号对比,囊液在T1WI、T2WI均呈高信号7例;T1WI、T2WI均呈稍高信号2例;T1W1呈高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2例、呈低信号6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其中6例T2WI高信号囊肿液中见稍低信号结节影,5例T1WI高信号、1例T1WI等信号.27例囊肿内未见异常强化.7例周围囊肿壁可见异常环线样强化.结论:Rathke 裂囊肿发生的位置及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MR T1WI、T2WI信号组成情况复杂多变,MR增强扫描可以与其它鞍区病变相鉴别.【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2(023)003【总页数】3页(P193-195)【关键词】颅咽管瘤;磁共振成像【作者】逄利博;范国光【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本溪 117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R445.2Rathke裂是胚胎时期垂体前叶与后叶之间残留的被覆立方上皮的间隙,此间隙在出生后未退缩消失,即可发生Rathke裂囊肿。

该病既往临床中认为少见,且易误诊,但随着MR影像检查技术的普及,其发现率亦在提高。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诊断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诊断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诊断作者:尚伟李保庆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MRI资料,其中3例行CT平扫检查。

并对MR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进行观察。

结果 9例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囊性病变,呈类圆形或纺锤形,病变信号同脑脊液信号。

病变同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MRI是诊断脉络膜裂囊肿并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脉络膜裂;磁共振成像MR imaging of choroidal fissure cyst of the brainSHANG Wei,LI Bao-q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Anyang people’s Hospital,Henan 455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R character and diagnostic value for patients with choroidal fissure cyst of the brain.Methods Characteristic MR findings in 9 patients with choroidal fissure cys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R imaging and clinical symptom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 cysts were situated within the choroidal fissure in allcases,representing as cystic lesion with clear border and homogenous signal intensity identical to CSF on all sequences.Conclusion MRI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diagnosing choroid fissure cysts and【Key words】Choroidal fissur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脑部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al fissure cyst)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起源于胚胎发育期突入的血管性软脑膜,多发生于颞叶内下部脉络膜裂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有利于诊断。
(5)血管周围间隙:常见于患高血压的老年人;是穿支 动脉自蛛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引起软脑膜内陷造
成的,其发生部位以前连合两侧、近大脑凸面半
卵圆中心最多,直径常小于5mm,常双侧对称分布; 另外矢状位扫描多不呈后上至前下的斜行走行。
(6) 脑囊虫病:常为脑实质内多发小囊性病灶,如为 单发,则病灶较大;增强扫描可显示囊内头节,并 常有其他部位病灶;随访观察,病灶有典型的脑囊虫 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钙化期,并可有典型 的神经系统症状;而脑脉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及鉴别诊断
殷艳霞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脉络膜裂的定义与解剖
1、脉络膜裂是胚胎时期脉络膜襞突入侧脑室 形成脉络丛时所经的裂隙,在侧脑室中央部此裂位 于穹隆和丘脑之间,在侧脑室颞角则位于海马伞和 终纹之间。此裂深处无脑实质,仅由1层室管膜封 闭,软脑膜及其携带的血管于此处顶着室管膜突入 侧脑室,发育成侧脑室脉络丛。随着胚胎的发育,侧 脑室脉络丛及其脉络膜裂向尾侧伸展,弯曲到达侧 脑室颞角的尖端,二者走行相一致,呈狭长的“C”字 形。
2、临床表现: 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查体或
进行脑部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的病人叙述 头痛、头晕以及癫痫,但后期证明与该囊 肿没有直接关系。
一般多发生于颞叶内下部脉络膜裂处, CT和MR均可以诊断。
3、诊断标准: ①MR 显示脉络膜裂处典型的囊肿性病
变,内部信号均匀且与脑脊液信号一致, 无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无水肿,无增强;
囊肿大。
(9)颞叶囊实性肿瘤:颞叶的多形性黄色星形 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神经节胶质
瘤等囊实性病变也不少见,由于肿瘤均具有 实性部分密度及信号不均匀,且实性肿瘤
组织明显强化,鉴别诊断不难。
②囊肿与临床表现无关;
③复查时囊肿无变化。
4、影像学表现:
①CT表现:介于海马与间脑之间,多发于 单侧颞叶,体积较小,右侧略多于左侧,与 蛛网膜囊肿的特点相同;为圆形或椭圆形的 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与脑积
液密度相同。囊肿周围无水肿,占位效应
不明显;增强扫描无强化。
②MR表现:病灶为圆形、卵圆形,T1WI为低 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为低信号, DWI为低信号,完全与脑脊液信号相同;病 灶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边缘光滑锐利。
2、脉络膜裂可相应的分为体部、房部和 颞部。一般MR显示为边缘光滑锐利、走行 自然的脑脊液裂隙。
体部:较窄细,MR各个方位显示均欠佳; 房部:以横轴位显示为佳;
颞部:以冠状位显示为佳。
二、脉络膜裂囊肿:
1、成因: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 是囊肿形成的原因;在胎儿发育时期,沿 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如果发生 障碍就可能在脉络膜裂的任何一处形成囊 肿。
化。
(7) 动脉瘤:多位于颅底Willis环或外侧裂池、纵裂池 内;多可见其与大血管连通;由于瘤内血液流速不均, 信号常不均匀,常见血栓;通过MSCT的血管三维 重建或MRI脑血管动脉造影(MRA)可与脉络膜 裂囊肿鉴别。
(8)脑内囊肿:脑内囊肿极少见,虽然信号可与 脉络膜裂囊肿一致,但多位于大脑半球、丘 脑或小脑等部位,并且体积多较脉络膜裂
海马外侧,囊肿则位于海马上方并可见其与脑室间 的分隔,矢状位像脉络膜裂囊肿呈特征性斜行走
行;
(4)脑软化灶:年龄较大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病史,临床 上多有相应部位的神经症状; T2WI 和FLAIR 序列 上可见病灶周围伴有胶质增生。CT和MRI还可发 现其他部位的缺血灶或软化灶,伴有脑室、脑池
及脑沟的扩大。儿童常可追溯到早产或外伤等病
(2) 表皮样囊肿: 多见于桥小脑角池,为匍匐样或塑 型状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性,形态不规则,体
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匀,FLAIR和DWI上均 呈高信号;病灶内含有脂肪时,CT值常低于20Hu, T1W I信号不均匀,部分呈现稍高信号,且 在脂肪抑制后呈低信号。
(3)侧脑室颞角扩大:比较靠外生长的脉络膜裂囊肿, 轴位像上远离大脑脚,更接近侧脑室颞角的位置,有 时不易与扩大的侧脑室颞角区分。可借助MRI 冠 状位像鉴别。冠状位像上扩大的侧脑室颞角位于
增强扫描无强化。冠状位可清楚的显示囊
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其外下方可见侧脑室颞 角呈点状或条状结构, 有时可见海马和侧脑 室颞角等周围邻近结构受压,但未见异常信 号,矢状位显示颞叶内侧卵圆形或梭形囊
肿,其长轴沿后上至前下斜行。
5、鉴别诊断:
(1)蛛网膜囊肿:与脉络膜裂囊肿的密度或信 号一致,但多位于颞叶前方或邻近环池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