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胃病与情绪的关系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2b289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1.png)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早在中医养生之道中就有所涉及。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喜悦,以及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并介绍如何调节情绪以增强健康。
一、中医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中医认为情绪与五脏六腑、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正常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益,而长期的消极情绪则可能引发疾病。
具体来说,中医将情绪与五脏联系在一起,如:1. 快乐与心脏:快乐情绪有助于心脏的健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功能。
2. 怒火与肝脏:过度的愤怒、急躁情绪容易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肝病、高血压等问题。
3. 精神抑郁与肺脏:长期的悲伤、抑郁情绪容易导致肺气郁结,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4. 担忧与脾胃:过度的忧虑、担心情绪可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问题如胃疼、食欲不振等。
5. 恐惧与肾脏:持续的恐惧、焦虑情绪易导致肾气不固,进而影响泌尿系统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不同的情绪会对特定的脏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二、调节情绪的方法中医强调调节情绪来维护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情绪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可以影响情绪。
合理搭配食物,如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积极情绪。
此外,也要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糖高脂食物,以免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2. 中药调理:中药在调节情绪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比如常用的柴胡、百合等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焦虑、抑郁。
3.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都对情绪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4. 中医推拿与穴位按摩:通过推拿和按摩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5. 心理调适:学习放松的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有助于舒缓情绪、缓解压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和调节需求,因此,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调理情绪是很重要的。
胃肠道疾病与情绪的关系
![胃肠道疾病与情绪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46ace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f.png)
胃肠道疾病与情绪的关系胃肠道疾病是指影响胃和肠道功能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与胃肠道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胃肠道疾病与情绪的关系,并分析情绪对胃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调节情绪来缓解胃肠道疾病。
一、胃肠道疾病与焦虑情绪的关系1.1 焦虑情绪对胃肠道疾病的影响焦虑情绪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当人们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情绪。
研究发现,焦虑情绪对胃肠道有着直接的影响。
焦虑情绪可能引起胃肠道蠕动失调,使肠道的运动速度过快或过慢,从而导致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同时,焦虑情绪还可能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酸过多,引发胃酸反流、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1.2 调节焦虑情绪的方法为了缓解焦虑情绪对胃肠道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调节焦虑情绪。
首先,要积极应对和缓解压力,如学习放松技巧、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与亲友交流等。
其次,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嗜食辛辣、油腻食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试着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如保持乐观心态、寻求心理咨询等,以减轻焦虑情绪的困扰。
二、胃肠道疾病与抑郁情绪的关系2.1 抑郁情绪对胃肠道疾病的影响抑郁情绪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等。
研究显示,抑郁情绪与胃肠道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抑郁情绪可以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造成便秘等症状。
此外,抑郁情绪还可能引起食欲改变,导致进食过多或过少,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2.2 调节抑郁情绪的方法调节抑郁情绪可以有多种途径。
首先,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心理治疗来缓解抑郁情绪。
其次,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信念,鼓励自己从事一些喜欢的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生活乐趣。
此外,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也对缓解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的禁食,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
肠道与灵魂的交流——脾主思
![肠道与灵魂的交流——脾主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10f8b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4.png)
肠道与灵魂的交流——脾主思正文:我是四年前开始关注到这个胃肠道与情绪、思考的关系的,好几个网友求助我,问我抑郁症看不看,我哪会看抑郁症,做医生的一般都很害怕碰到抑郁症,因为媒体经常报道谁谁谁又持刀杀了医生,原因是有精神问题,着实让人害怕。
但是也本着学习的精神我也一般会问问他们的基本情况,看一看舌头。
好多次看到他们的舌头,我发现好多都有一些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舌中间凹陷,还有一些有舌中间夸张的裂纹。
问问果然都有显著的胃肠道问题。
比如这个是在瑞士苏黎世开中医诊所的大勇妈妈让我帮忙处理的病人,就是舌中间裂纹比较多,比较夸张。
还有这种我自己发现的,舌中间凹陷,当然这在我写的舌诊书里都有总结过,裂纹和凹陷是脾胃问题两种最常见的舌头变化。
从发现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几年间断断续续查了不少资料寻找答案,接触到了脑肠轴这个概念,肠道——大脑轴。
肠子和大脑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原来啊,大脑是一个人行动的中枢系统,他要指挥全身,需要派出去一些小兵,这些小兵就是各类信号激素,或者称信使。
肠胃黏腻要消化食物也会分泌一些小激素,这类激素都是直接上场打仗的,有的要催促胃活动加速叫促胃动素,有的要督促胆囊收缩,分泌胆汁消化食物,叫缩胆囊素。
还有很多很多小激素。
现代研究发现,这些小激素不仅在胃肠里面活动,也会出现在脑子里。
也就是说,脑子里派出去的传令兵和胃肠里面派出去的打仗小兵可能是同一个人,他们叫胃肠肽。
这种个小兵作用广泛,不管他哪里来的,他既能影响中枢首脑,还能直接在基层作战。
这就是现代西医研究的先进成果,大脑和肠道是密切联系的,他们之间通过脑肠肽这种小分子激素传递消息。
通过这个现代研究,我想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为什么我说抑郁症的人好多都有胃肠问题,到底是心理疾病导致了胃肠道紊乱?还是胃肠道长期的紊乱引起了心理问题?这个目前来看谁也说不清楚。
当下对于很多事物,我们确实还不能完全说清楚。
这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东西,我描述的比较通俗简单,其实人家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才挖掘出来这样的联系,非常的不容易。
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ef059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e.png)
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化系统的健康与否往往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当我们提到消化系统疾病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
然而,除了这些常见的原因外,心理因素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途径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当我们处于紧张、焦虑、愤怒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时,身体会释放出一系列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的释放会导致胃肠道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引发消化不良、胃痛、胃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以常见的胃溃疡为例,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是导致胃溃疡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我们处于紧张状态时,胃酸的分泌会增加,而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却会减弱。
胃酸过多和胃黏膜保护不足的双重作用,使得胃黏膜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形成溃疡。
此外,心理因素还会影响胃溃疡的愈合过程。
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仍然处于焦虑或抑郁的状态,溃疡的愈合速度会明显减慢,甚至可能导致病情的反复。
肠易激综合征也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
患者常常会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时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敏感性增加,对正常的肠道蠕动和肠道内容物的刺激反应过度。
而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和免疫功能,进一步加重这种肠道敏感性,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
除了直接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外,心理因素还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一些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后,可能会出现过度担忧、恐惧和焦虑等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会加重身体的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例如,有些患者因为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服药,或者因为担心疾病的预后而过度节食或过度休息,这些行为反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则有助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康复。
“情绪化”的胃肠器官
![“情绪化”的胃肠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18d8fe9884868762caaed5b7.png)
龙源期刊网
“情绪化”的胃肠器官
作者:王吉吉
来源:《心理与健康》2015年第02期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伤心生气时,面对美食毫无食欲,开心愉悦时粗茶淡饭也吃得香,这是因为胃肠道对情绪非常敏感。
当你在电脑前忙了一下午,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时,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有反酸、口苦的感觉。
因为紧张,激动、焦虑等情绪可以使胃的分泌量增加,酸度增高。
胃被称为第二心脏,胃肠道和消化系统活动是由植物神经调节的,而精神心理与植物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其健康状况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消化系统疾病与心理的关系仅次于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
消化内科医师会遇到很多功能性的胃肠道疾病,这类疾病几乎占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的一半。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神经性呕吐、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症、癔症球(中医称为梅核气)等。
即使是器质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也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
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道溃疡,食道癌、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
冯志雄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介绍
![冯志雄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fbb73d97f1922791688e8a5.png)
红少苔,脉细数。
系阴虚血热,血热妄行;心脾气虚,不能统摄所致。
治宜滋阴清热,补脾养心,引血归经。
方用功血1号(自拟方):生地15g,地骨皮15g,玄参123g,麦冬15g,阿胶10g(烊化),太子参25g,白术10g,黄芪30g,茯苓10g,酸枣仁10g,远志10g,旱莲草15g,荆芥穗10g,仙鹤草15g,4剂,水煎分服。
二诊:经血渐少色浅,潮热已减,精神转振,食欲见增,舌淡苔淡白,脉细,以原方续服4剂。
三诊:药后经淋已止,诸证平复,原方去玄参、远志,加山茱萸、龟板,隔日1剂至下次经至。
四诊:服药期间未见流血,已间隔47天于4月12日行经,血量正常色鲜红,头晕腰酸,舌红苔薄,脉细滑,方用前三诊方剂去酸枣仁、荆芥穗,经期服4剂,经后早服人参归脾丸,晚服知柏地黄丸,以此调治3个周期告愈。
按 李师诊治此病主要分血热气虚,淤血内滞,脾肾两虚3个证候,以自拟功血1至3号方分证治之。
《医宗金鉴》:“妇人经行之后,淋沥不止,名曰经漏。
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
”本例为血热(虚热)气虚(心脾虚)经漏(漏下),药证合拍而收效。
李师认为在审证求因时,崩漏概括现代医学所指的多种妇科疾病引起的阴道流血,不单指子宫功能性出血,要结合辨病方法为辨证创造条件,不致盲目从事贻误病情。
(收稿日期 1999210224)冯志雄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介绍陈丽英,李 青(陕西省商洛地区医院 726000)关键词:胃病;中医药疗法;@冯志雄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6852(2000)022******* 冯志雄副主任医师业医30余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屡起沉疴,堪称一方名医。
尤对胃病辨治有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匪浅,今就其治疗胃病经验整理如下。
1 首分胃腑寒热虚实胃属腑,归阳明经,故而胃以阳气为本,津液为用。
胃之纳降功能,赖于胃中阳气之温运,以及津液之涵养,若胃腑这种平衡关系失调,则纳降具和,胃病由生。
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 怎么调理呢
![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 怎么调理呢](https://img.taocdn.com/s3/m/ff01d9baf524ccbff1218433.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怎么调理呢
导语:脾胃不好是比较折磨人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也是现在临床上比较高发的,患者不仅会身体上不舒服,没有食欲,没有精神,也会感到比较的心烦。
脾胃不好是比较折磨人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也是现在临床上比较高发的,患者不仅会身体上不舒服,没有食欲,没有精神,也会感到比较的心烦。
而老中医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经验比较的丰富,那么,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对于脾胃的调理,从中医的角度上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详情请看下文报道。
1、要健脾养胃先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研究发现,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
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2、五谷饮食健脾胃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所以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中医:为什么说“十人九胃病”
![老中医:为什么说“十人九胃病”](https://img.taocdn.com/s3/m/22ac3143844769eae009edcb.png)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
”可见胃病是很常见的病,也是很难彻底治愈的病。
但好端端的胃,为什么会生病呢?我们的胃,就像是一个处在中游的大湖,食物经过口、咽喉、食管顺流而下,经过胃留下营养成分,再流入下游的肠道中。
胃吸收了食物的精华,并把这些精华输送到全身,使它们得到滋养。
因此,胃对我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胃生病了,好吃的东西都吃不下,人生也失去了很多乐趣。
但生活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一时的贪念欲望,难以受控情绪波动和错误的健康观念,都使得我们的胃“四面受敌”,备受折磨。
饮食不科学,对胃很有害味道过重、过冷、过热的食物、调料,容易刺激胃黏膜,造成胃病。
饮食过于燥热,会使胃的津液受到损伤,使胃内环境变得干燥,就像干涸的河流,食物腐熟传导困难,发生“交通阻塞”。
偏嗜肥甘食品,会影响胃中消化酶的正常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退,而引发胃病。
长期使用脂类含量过高的食品会导致肥胖,也间接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肥胖者还应注意,过食油脂容易诱发胆囊炎。
长期嗜酒。
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可导致胃的溢性充血和炎症,呈急性胃炎状态;而持续高浓度的酒精刺激,则可发展至胃出血或诱发胃溃疡出血等。
嗜浓茶和咖啡。
咖啡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促使胃黏膜充血,有溃疡病的人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会使症状加重。
浓茶亦能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损伤。
饮食偏食、无节制、无节律,吃饭时喝汤过多等。
胡乱服药物,胃成“药罐子”很多药品对胃具有刺激作用,而且很多服药的方法对胃也会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如经常服用易刺激肠胃的药物,过用苦寒药物,滥用补药,将不可联用的药物同时服用,大把大把地服用药物等等,其结果是身体没治好,胃却先病倒了。
胃其实是我们生活的缩影。
如果我们生活上杂乱无章,胃也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病来。
“万花筒”式的生活,引发了“万花筒”般的胃病。
有人说,胃病自己会好的,不需要治疗,也有人说,胃病很难治疗,要根治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些看法都很片面。
脾胃虚弱的人如何调理情绪
![脾胃虚弱的人如何调理情绪](https://img.taocdn.com/s3/m/3efdd1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8.png)
脾胃虚弱的人如何调理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脾胃虚弱”这个词。
脾胃虚弱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情绪的好坏,反过来也会作用于脾胃的功能。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学会调理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脾胃虚弱为什么会影响情绪。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当脾胃虚弱时,气血的生成就会不足,导致身体各个脏腑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包括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心、肝等。
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就容易出现心烦、失眠、焦虑等不良情绪。
同时,脾胃虚弱还可能导致体内湿气过重,使人感到身体沉重、困倦、乏力,从而影响心情。
那么,脾胃虚弱的人应该如何调理情绪呢?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关键。
脾胃虚弱的人要学会正视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过度焦虑和担忧。
要相信通过合理的调理和治疗,身体是能够逐渐恢复健康的。
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求成,要保持耐心和冷静。
比如,在调理脾胃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这时候不能灰心丧气,而是要继续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治疗方法。
适度的运动对于调理情绪也非常有益。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还能够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脾胃虚弱的人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运动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同时还能让人身心放松。
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愉悦感和幸福感,从而改善情绪。
合理的饮食也是调理情绪的重要一环。
脾胃虚弱的人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进一步影响情绪。
相反,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南瓜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适量,不要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
此外,充足的睡眠对于情绪的调理也不可或缺。
睡眠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重要时间,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睡前可以泡个热水澡、听听舒缓的音乐,帮助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现代人如何养胃(曲黎敏)
![现代人如何养胃(曲黎敏)](https://img.taocdn.com/s3/m/bad40cd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a.png)
现代人如何养胃(曲黎敏)
胃病跟以下几种情形有关:
1吃饭太快,或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慢慢咀嚼不仅对胃好,还美容。
2生气郁闷,情绪低落。
夫妻间的冷战最伤胃。
3冷饮。
暑湿天阳气在体表,内里虚寒,冷饮最是大忌。
4暴饮暴食。
5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
6欲望与现实不符时,会反酸上逆。
现在脾胃不舒服的人比较多。
思伤脾,生气生气郁闷伤胃(肝木克脾土),理想与现实不符时,胃酸上逆,所以,养护脾胃在于少思、少郁闷,不争强。
如果多思、多郁、多争强能解决问题,你就争你就思,如果不能,就歇着,让伟大的时间化解一切!
现代人如何养胃:
少生气(心胸最养胃,快乐最养胃)。
少吃药(消炎药等最易造成肺寒、胃寒、肾寒)。
别冷饮(现在白水都不安全了,况乎牟利之饮料?)。
多喝粥(滑、淡最养胃)。
如胃寒,但身体尚可,能逼出胃火去破寒,则“消谷善饥”,仓廪易空,人则喜吃零食。
如胃中寒,而又无火,人则胀满,因寒而不能消化食物,故肚子胀满。
现在前者多年轻人,且在脸部胃经循行处(脸颊、额头)多痤疮;后者多中年人,脸色沉暗。
李正树老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李正树老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94abc6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1.png)
李正树老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发布时间:2021-05-19T15:31:49.3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作者:于文瀚张旭李正树[导读] 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七情过极、饮食不调、劳倦过度等因素相关,于文瀚张旭李正树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 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七情过极、饮食不调、劳倦过度等因素相关, 在治疗时健脾和胃法常作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治则。
临证时李主任处处注意调整脾胃气机之升降。
同时在药物的使用上精益求精, 知常达变。
李主任强调慢性胃炎病程长,在治疗时强调要“三分治,七分养”,同时对饮食宜忌非常注意。
关键词: 慢性胃炎??治疗经验??李正树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反复慢性炎症性病变。
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泛酸等范畴。
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外邪侵袭等多个方面。
李正树主任早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业医40余载,擅长治疗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
笔者有幸从师李主任学习,现将李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于下。
李主任将慢性胃炎进行中医分型,共分四型: 肝气犯胃、脾胃湿热、寒热错杂、胃阴不足(含血瘀)。
1.疏肝理气,升降脾胃;《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
肝主疏泻,调畅气机。
肝气的升发可以调节脾胃的升降运化。
肝性喜调达而恶抑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篇》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肝气郁结则横逆犯脾,不能疏泻脾土,木不疏土则导致脾气呆滞,运化失健,胃气壅滞而生痞满、疼痛等症。
临床上遵”木郁达之”之治疗原则,李主任在治疗慢性胃炎中重视肝脾之气的升发与条达。
所谓“治胃先理脾,理脾先疏肝”。
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予柴胡、香附、川芎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予白芍甘草以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陈皮以理气和胃;若气滞血瘀明显则加当归乌药等以行气活血;肝郁化火、口苦则加黄芩栀子等清泻肝火;肝胃阴虚则加百合生地等滋阴和胃。
2.清热解毒,通腑泄浊;饮食不节,或过饥或过饱,导致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而见脾胃升降失和;平素五味过极,辛辣无度,喜食肥甘厚味,嗜酒过度,则导致脾胃气机壅滞,进而蕴湿生热,则见胃脘满闷不欲食,恶心欲呕,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或头胀昏重,口渴不欲饮,或大便溏薄不畅,舌苔白腻或厚腻,脉滑。
原来胃是情绪器官
![原来胃是情绪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b75a637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3.png)
原来胃是情绪器官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欢喜的时候,即使粗茶淡饭,也感到特别香甜;忧愁的时候,总有山珍海味,也会苦涩难咽。
可见,胃肠的机能对情绪极为敏感。
如果你性格忧郁,多愁善感,或整天伏案工作,思虑过度,更吃饭不香,尽管吃得很少,仍然感到肚腹饱胀。
其实胃是我们情绪变化的晴雨表,有人因此称之为“情绪胃”。
在门诊里,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病人,说各种消化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不适、泛酸、烧心、下腹胀痛、肠道叽里咕噜作响、肛门排气不断等,反复多次就诊,找了多位教授,反复做了很多检查,如胃镜、肠镜、B超,甚至CT等,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经仔细询问病史,发现这类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焦虑、愤怒、忧伤、紧张、生气等不良情绪状态下,胃肠道不适症状明显加重。
比如患者司马先生(代称)就诊诉:“最近一段时间胃老是不舒服,经常会打嗝、泛酸水,有时候一开口说话气味很重,可能是胃酸反流吧,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不刷牙个人卫生不好呢!腹部超声、电子胃镜、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全做遍了,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可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依然存在。
更严重的是,这一个月来食欲很差,人是越来越瘦,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心里特别恐惧,又不敢和家人多说怕他们担心。
听说癌症一开始都是很难查出来的……”司马先生如是说。
他说自己去年刚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按揭的压力都在他一个人身上,妻子收入并不高,孩子也只有几岁大,家里经济负担很重,所以,为了多赚些钱,他每天像上了发条似的工作,工作结束后常常是腰酸背痛、周身乏力,还经常失眠。
为什么不良的情绪特别容易影响食欲,败坏胃口呢?胃是接纳食物的,所谓胃为水谷之海;脾是主管消化食物的,所谓脾主运化。
而七情中忧思又最容易损伤脾胃,扰乱消化机能,所以吃不下饭,肚腹也感到饱胀。
中医讲:脾胃位居中焦,肝气不舒,则气机逆乱,气机逆乱则横逆犯胃,或肝气不舒,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衡,故导致肝郁脾虚、肝气犯胃、肝郁不舒等证,如:反酸烧心,嗳气,噎膈,胃脘部胀痛,痞满等症状。
脾胃功能失调如何从情绪着手调理
![脾胃功能失调如何从情绪着手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f5ce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c.png)
脾胃功能失调如何从情绪着手调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脾胃功能失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
很多人在寻求调理方法时,往往会关注饮食、运动等方面,却容易忽略情绪对脾胃健康的重要影响。
其实,情绪与脾胃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情绪着手进行调理,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认为,“思伤脾”。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思虑过度、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时,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情绪波动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进而影响胃肠道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等,从而引发脾胃功能失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情绪方面来调理脾胃功能呢?首先,要学会正视和管理自己的压力。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都可能让我们感到疲惫和焦虑。
当意识到自己压力过大时,不要逃避,而是要尝试找出压力的来源,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比如,可以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活动来缓解压力,如听音乐、阅读、旅行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要学会以平和、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过于悲观和沮丧,要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可以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从他们那里获得支持和鼓励。
再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可以有效地调节情绪。
比如绘画、书法、摄影、瑜伽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我们放松身心,还能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纠结于负面情绪。
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时,心情会变得愉悦,脾胃功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另外,学会情绪的宣泄也很重要。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把这些情绪压抑在心里。
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其释放出来,比如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大哭一场,或者对着空旷的地方大声呼喊。
当然,也要注意宣泄情绪的方式要恰当,不能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对于那些容易情绪波动的人来说,进行自我心理暗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当感觉到自己要生气或者焦虑时,可以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冷静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原来胃是情绪器官为什么(一览)整理
![原来胃是情绪器官为什么(一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ab3c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7.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原来胃是情绪器官为什么(一览)整理原来胃是心情器官为什么(一览)原来胃是心情器官为什么?这是许多讨论产生的结论。
如何理解胃是心情器官是什么意思?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原来胃是心情器官为什么,假如喜爱请保藏共享!原来胃是心情器官为什么?最近,有越来越多的讨论发觉,胃并不仅仅是消化食物的器官,它还是我们的心情中心之一。
事实上,胃和我们的心情有着亲密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心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胃是脾胃功能的主要器官,与心情的调整亲密相关。
中医将胃称为“水谷精华之海”,认为胃是能够将食物消化汲取的地方。
但是,假如心情过于感动,就会导致胃气失调,进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心情波动大的人简单消失胃部不适的缘由。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胃和心情之间的联系。
一项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讨论表明,胃内的神经元可以掌握我们的心情和行为。
这些神经元与大脑的心情中枢相连,它们可以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行为反应。
此外,另一项讨论发觉,胃的菌群与心情也有着亲密的关系。
人体内有大量的菌群,它们在胃中扮演着消化食物和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角色。
讨论发觉,菌群的失衡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情问题。
事实上,我们身体的不同器官都会受到心情的影响。
例如,压力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身体出汗等反应。
但是,胃作为心情的一个主要表现,往往被忽视。
许多人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都会感到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胃部不适,比如胃痛、胃酸过多、恶心等。
这些不适感往往被认为是由于饮食不当或消化系统问题所致,而忽视了心情对胃的影响。
胃是心情器官是什么意思?“气的我胃疼”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莫非胃还和心情有关?是的,回想一下,当您精神开心时,是否总是胃口大开?而当您心情愁闷时,是否会觉得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胃是人体的“心情器官”,其消化功能会随着心情波动而消失“心情化”的反应。
中医关于情绪的说法
![中医关于情绪的说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0bd7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5.png)
中医关于情绪的说法
中医说“百病生于气”,说的是很多病都与情志不遂,造成气血经络不通有关。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肝气犯胃是中医的说法,在中医的理论里面,肝属木,中医将人体的五脏分成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来配五脏。
肝属木,脾属土,中医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承、相恶的关系。
肝木容易克土,所以肝气旺盛的人容易发脾气、头痛、睡眠不好、口干、口苦,出现脾胃消化不好的症状。
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吃东西很容易饱,便溏,一天有几次大便,舌苔很白很厚,这些是脾胃虚弱的情况。
所以凡是有肝病的病人,很容易影响到脾胃,这就叫木能克土。
所以中医《金匮要略》有一篇原文就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有这个说法。
《伤寒杂病论》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就是心情对脾胃的影响。
因此,人在委屈伤心的时候,肝气郁滞,就伤脾胃。
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主要由脾胃完成。
胃主收纳、腐熟;脾主运化精微。
而这些功能都必须依耐气机正常运行来完成。
而肝主疏泄,是气机运行的枢纽。
如果肝气犯胃,就会引起胃失和降;肝木克脾,就会引起脾气虚弱。
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也就是“淡定”、“从容”,是远离胃肠病的前提。
而那些已经有胃肠道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焦虑和忧郁,这样才能有利于身体康复。
脾胃功能失调如何从情绪着手调理
![脾胃功能失调如何从情绪着手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0baed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c.png)
脾胃功能失调如何从情绪着手调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脾胃功能失调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
很多人在关注饮食、运动等方面来调理脾胃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情绪对脾胃功能的重要影响。
其实,情绪与脾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情绪方面着手调理,对于改善脾胃功能失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情绪会影响脾胃功能。
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度的思考、忧虑、焦虑等情绪会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抑制。
当我们长期处于紧张、压力大或者情绪低落的状态时,身体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工作。
现代医学也证实,不良情绪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道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等,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胃痛、腹泻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情绪对脾胃功能的影响后,应该如何从情绪方面进行调理呢?第一步,要学会正视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要逃避或者压抑,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它们。
试着问问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是因为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还是其他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产生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二步,要学会放松自己。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学会放松是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听轻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让自己的大脑放空,专注于当下的感受,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息。
第三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就像是一束阳光,能够驱散阴霾。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学会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多和乐观开朗的人交往,他们的正能量会感染我们,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
第四步,合理地宣泄情绪。
当不良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宣泄。
可以和亲朋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画画、运动等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
但是要注意,宣泄情绪的方式要恰当,不能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万象更新之季,亦为百病易发之时,譬如胃病,就特爱在这个时节“凑热闹”。
而胃病易生,常因春季气候无常,饮食无律不洁而致。
还与情绪有关?
胃和情绪的“亲密关系”,当你心情愉快时,胃也会“愉快”地食欲大增,而当你心情不好时,胃也同样会“闹脾气”,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另外,常处沉重工作压力下,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也是相当高的。
为何情绪会致胃病?
中医常曰,“百病皆生于气”、“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等,说的就是情绪能致(胃)病。
因肝主疏泄,脾胃主运化腐熟,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脾胃之消化吸收。
若因情志不畅,肝之疏泄功能失调,则脾胃运化功能障碍,从而易致脾胃疾病的发生。
常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痞满、泛酸等等,称为“肝脾不调”和“肝气犯胃”。
而临床亦发现,不少慢性胃病的患者,患病前就有神经衰弱,长期失眠、焦虑、忧郁;或由于过度的精神刺激、心境不佳、长期情绪低落等,以致植物神经机能失调,胃部血管痉挛性收缩,胃粘膜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等,长期失调则发生慢性胃病。
春季胃病高发亦与情绪有关?
春季,气候乍暖还寒,风、寒、湿气易侵袭人体,一方面会刺激人体胃酸分泌异常过多,导致胃病发生;另一方面,春季病菌繁殖活
跃,食物易腐坏变质,也易导致“病从口入”。
所以,春天常为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等疾病伴消化道出血的高发之季。
然而,春季胃病高发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肝气不疏、情绪不畅。
因为春季,正逢肝气当令,人们容易肝气盛、肝火旺而诱发负面情绪。
与此同时,春季多变的气候环境,也很容易影响情绪,这都会影响食欲,从而引发胃病。
故此季,除了注意饮食调摄防治胃病外,保持愉快心情亦尤为重要。
春季胃病的预防要点
保持良好的心态
乐观的情绪,淡定自如、处事不惊的生活态度。
《黄帝内经》中的《素闻上古天真论》一篇谈到养生时就说道,人们如想得到健康,就要做到“美其食,任其服,高下而不相慕”。
意思是人要安于现状、自得其乐。
吃粗茶淡饭时宛如食山珍海味;穿布衣烂履时犹如着绫罗绸缎;见别人当官,自己既不艳羡也不妒忌,淡然处之,毫不动心。
这样才能够益寿延年。
中医特色疗法
要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胃压力过大,引起食物反流。
还可以自我点穴按摩,促进胃的健康。
如足三里穴是人们常用的脾胃保健穴,可以经常指压、按摩、艾灸。
胃胀胃痛伴有胃怕凉者,多属于脾胃虚寒,可用艾灸熏烤肚脐,每天5-10分钟。
饮食生活调理
不能暴饮暴食,不要吃生冷油腻,肥甘厚腻之品,不要吸烟饮酒,不要吃了饭马上剧烈活动,也不要久坐不动,延缓胃的排空。
不要经常熬夜,也不要吃了饭马上卧床。
腰带不要系过紧,甜食不要吃太多,油煎油炸等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更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容易引起食物及胃液的反流。
如果得了胃病,宜综合调理。
平时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每顿饭吃七、八分饱。
如果饿了,两餐中间可以加点清淡食品或水果之类食物。
爱生气、易胃痛的人不妨用点玫瑰花泡水代茶饮,可以疏肝理气止痛。
感寒受凉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可以用生姜3-5片熬汤,再撒少许胡椒面搅匀后乘热喝下。
可用薏苡仁(苡米)、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饮,通过食疗的方式,健脾补气、强身健体。
总之,胃病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