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备课素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教案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分变化与性质。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教师展示一杯水)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你知道水能发生哪些变化吗?其中体现了水具有哪些性质?(个人思考,同桌交流)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阅读课本P8~P9的内容。
提出问题: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性、导电性等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探究实验:做课本P9实验1-2。
知识模块二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提出问题: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石墨质软且呈深灰色,常用于制铅笔芯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二、课后提升完成学生用书的《名师测控》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物质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本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尊重学可能地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和说课稿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王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六年级科学教案探索物质的性质
六年级科学教案探索物质的性质探索物质的性质科学教案第一节:引言在六年级科学课程中,学生将进一步探索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以及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物质的性质。
第二节:实验探索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索不同物质的性质,并观察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实验材料- 不同颜色的染料- 纸杯- 水- 平底锅- 金属铁钉- 玻璃杯3.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一种染料加入纸杯中,并将纸杯中的染料倒入玻璃杯中。
步骤二:加入适量的水,观察染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步骤三:在平底锅中倒入适量的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将染料倒入平底锅中,观察染料在高温下的变化。
步骤四:将金属铁钉放入染料中,观察金属铁钉的变化。
第三节:观察结果及讨论1. 观察结果- 染料在水中溶解。
- 染料在高温下开始蒸发,并逐渐变浓,直至完全蒸发。
- 金属铁钉在染料中开始变色,并逐渐腐蚀。
2. 结果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染料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经加热后可以蒸发,而金属铁钉在染料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其表面腐蚀。
第四节:延伸应用1. 应用一:颜料的制作学生可以尝试制作自己的颜料,通过混合不同颜色的染料或其他物质,观察颜料的性质和变化。
2. 应用二:金属的保护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金属的性质,并讨论如何保护金属免受腐蚀的影响。
第五节:实践探索1. 实践目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践能力,选择并设计一个关于物质性质的小实验或探究项目。
2. 实践过程学生可以根据以下步骤来设计和进行实践探索:步骤一:确定实践的目的和问题。
步骤二: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步骤三:按照实践计划,进行实验或探究。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与总结。
第六节: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1.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学生学会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课前导学1、知道什么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知道物理性质包括哪几个方面,化学性质包括哪几个方面;3、通过具体的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二、课堂导学:(三)化学性质概念:。
包括的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后的知识内容)(四)物理性质概念:。
包括的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后的知识内容)[我能回答]:用“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回答(1)木柴燃烧;木柴能燃烧;(2)铁生锈;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小结:“变化”和“性质”是如何描述的。
[讨论与交流]结合实例,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3:P9 【实验1—2】。
结论: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1、课本P10答: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反思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准确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如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5.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通过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在内容深度上不做过多要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本概念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2.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够识别和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认识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1.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过程:编号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什么是化学性质?举例说明。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举例略。
2
什么是物理性质?举例说明。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色态味两点两度。
3
[小结]物质的性质:一般在语言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这些关键字,去掉关键字后是化学变化的就是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去掉关键字后是物理变化的就是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理解、记忆、必要者应做好笔记。
4
演示P9实验1-2
(1)分组讨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分组讨论根据它们的性质如何鉴别这两种物质。
(3)分组讨论其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认真观察实验,试着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以及这些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
5
[小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能反映物质的性质。
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
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定义。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难点:1. 物质的性质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特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形态等特征。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解释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3. 解释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4.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如冰融化、水蒸发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本质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实例,如铁的生锈、醋的酸味等,引导学生分析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的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区别。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授课典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探究点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情景展示1] 下面是几种物质的自述:[问题探究] 这些物质的性质哪些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 “蜡烛能燃烧、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的颜色、密度等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继续探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常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都是物理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都是化学性质。
两种性质的区分关键是不是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是——化学性质,否——物理性质。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展示2] 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慢慢地放入两个集气瓶中。
[问题探究] 你能描述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吗?其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在上图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化学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
化学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气味、形状、状况等。
2. 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水的无色、透明等。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总结物质性质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颜色:有色物质和无色物质。
2. 物质的气味:有味物质和无味物质。
3. 物质的形状: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
4. 物质的状况: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展示物质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好奇心。
二、探究: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描述它们的颜色、气味、形状和状况等性质,并总结规律。
三、实验:进行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的性质,如水的无色、透明性质,铁钉的固体状况等。
四、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物质的性质,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五、拓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物质的性质,拓展知识面。
六、练习:设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程度。
七、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周围的物质,描述它们的性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不同性质,在观察、描述和总结中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规律性,促进他们对化学现象的思考和探究。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第2课 物质的性质 学案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一、课前导学部分:【课前知识积累】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酒精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思考】收集两种液体或固体或气体(如:食醋和白酒)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何区分它们?知识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阅读】P8~9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思考】: 1、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2、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3、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1)熔点:沸点:(2)密度:二、以学定教部分(由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学生情况完成)三、展示激学与拓展提升部分【找关系】:独立完成习题(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木柴燃烧,木柴能燃烧;(2)铁生锈,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3)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 ___ _,把块状的硫研碎_________ __。
【对比】: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实例区别【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你的猜想:(2)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由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取一瓶酒精和食醋,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取一根燃着的火柴慢慢地分别放入这两个瓶中(3)探究结论:酒精可,酒精可用来,说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3.小组合作培养能力: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如铁生锈、火柴燃烧等,引导学生关注两种变化的区别。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总结学生提出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种变化的特点。
2.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火柴燃烧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醋可以溶解钙?”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课题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了解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对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以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2024年秋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课件 第6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会导致试管②中液体倒吸至试管①中,使试管①因骤冷而炸裂
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变回氧化铜
实验反思
碳具有还原性的表现举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木炭还原氧化铁: 。(2)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
木炭与氧化铜的实验高 温源自分析:反应中哪种物质是氧化剂?那种物质是还原剂?该反应说明碳具有什么性质?
结论: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分子,是还原剂。氧化铜提供氧原子,是氧化剂。通过此反应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1.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什么?2.实验结束后,若先撤走酒精灯,可能会导致什么?3.若未待试管①冷却就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会发现部分亮红色物质变黑,原因是什么?
重点
难点
情景素材1
资料卡片:使用木质电线杆时,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表层烧焦,这么做的目标是什么?
情景素材2
情景素材3
“柞楢速朽者也,而燔之为炭,则可亿载而不败焉”——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 “青州、安丘、卢山有木,烧成炭,便永不尘耗焉。”——南朝陶弘景《登真隐诀》
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
1. 北方冬天烧炭取暖是因为木炭具有 性,但容易造成CO中毒。因此,冬天烧炭取暖时要注意 。写出碳完全、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完全燃烧: ;(2)不完全燃烧: 。
还原
开窗通风
2.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一段时间,试管①中现象是 ;试管②中现象是 ;写出①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目标是 。并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2物质的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教材解读上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显得水到渠成。
教材中对沸点等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介绍,主要是说明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
实验1-2是想告诉学生可以根据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区分不同的物质,而有些物理性质差别不大的物质就需要通过化学性质进行区分,领会了解物质性质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认识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不同。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的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难点: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导入【提问】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吗?【引入】“蜡烛燃烧”与“蜡烛能燃烧”是两个不同的描述。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本课内容的第1、2段。
思考回答阅读。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讲授新知板书: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
【举例】我们上节课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或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
回忆思考回答。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机会。
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深入探讨【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有何联系与区别?【讲解】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能、会、可以、易、难”等字眼。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 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
× 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总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 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C. 铁可以打成铁片
D.4℃时水的密度最大
解析: A. 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B.稳定性指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C.说明铁具有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 D.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物质是否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判断
直接(眼看、鼻闻、 耳听、手掂量等) 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有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发光、吸热、放热、颜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色改变、生成气体、产
生沉淀等
实例 说明
矿石粉碎、学变化才 可判断。在叙述物质 的化学性质时,往往 有下列字:能、会、 可以、易、难等
颜色、状态、气味、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
性质内容
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度、挥发性、
判断其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稳定性(如
导电性、导热性等
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讲授新课
二 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问题导入] (1)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2)酒精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情景导入] 展示一瓶酒精。
[提问] 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以上性质可否分类?
引入物质的性质。
[建言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1)要突出“是不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这一关键点来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且要求学生熟记常见的描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词语。
(2)做好演示实验1-2,通过实验和实验后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并且渗透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鉴别物质的思想。
(3)通过具体实例,建立起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的变化反映
决定物质的性质决定
反映
用途
[建言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这四个概念,比较抽象,容易混淆。
教学中,应该注意多从生活实例入手,进行区分。
并注意说清两个问题:
①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②性质的描述中一般有“可以、能、易、具有”等字眼。
[视频]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详见云资源。
[设计1]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二、物质性质的一些变化
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性质也会随之变化,例如沸点
[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