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一、教育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所有机构的教育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则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异化
教育异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人培养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而反过来操纵了下一代人,使人的发展成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教育所操纵,教育把人异化了。
教育异化由两个部分构成,教育被(人)异化及(人被)教育异化。
三、教育全球化
概念:教育全球化的本质,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形式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并且不断增加不同教育体系的共同因素以形成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全球教育体系的过程。
教育全球化的表现
1、教育资源全球化
2、教育要素全球化: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它们体现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民族间的冲突、不同教育间的冲突、个人与共同体间的冲突等。面对挑战,教育全球化需应对以下问题:
1、非同步的沟壑
2、国家的非对等
全球化促使教育内外部矛盾尖锐
(1)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
手段的全球化与其它方面的本土要求;全球性的制度化教育与本土教育制度;国际流行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本土教育思想观念;
(2)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
(3)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的矛盾。
四、德育模式
概念:德育模式是一种运用“模式”研究法,对在德育现象中逐步形成的、相对
稳定的、较为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德育经验,加以抽象化、结构化,使之形成特殊的理论形态。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下,对德育过程极其组织方式、操作手段、评价机制作出简要的特征鲜明的表述。
德育模式是联结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纽带和桥梁,起中介作用。德育模式上秉抽象理论,下承具体实践,既是德育理论的范型化、又是具体经验的概括化。它以范式所独具的具体性、可操作性相异于一般理论,又以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完整的科学性而有别于具体的德育经验。
五、教学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其中,教师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的依据。
六、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七、学科性德育课程
概念: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和学习系统的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正规课程。
特点:(1)思想性。(2)系统性。(3)直接性。直接为设定的课程目标服务。并直接体现出课程目标。(4)认识性。(5)计划性
八、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
(简述题)
一、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性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而非实践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学习、理解和掌握客观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活动虽然含有实践的成分,但教师的活动不是教学的核心,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条件。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体现在:
a)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b)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
c)有指导。教学过程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同于学生的自学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艺术过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都是一种艺术过程。
3.教学过程是一种文化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将客观的文化财富转化为主观的文化财富的过程。
4.教学过程是一种控制过程——教学过程就是要使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过程,主要是受控制论的影响。
5.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
认识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只看到线性的教学过程,看不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因此这种观点试图突破认识过程,将认识过程纳入交往过程,把知识的获得看作交往的一个内容来看待,交往又不止于知识。
二、当代学校教育需要重建何种学生观?
1.认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
(1)学生成长的可能性是一切教育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生生来就发展着,具有成长的可能性;一种具体的可能性转为现实性时,又生成着一种新的成长可能性。
(2)尊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发展目标,能够主动地探索、反思与重建。
2.认识学生的具体性
(1)学生是有自己生命追求与生命尊严的价值主体
(2)学生间的相互差异性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资源
每个学生都“全息”着其全部的家庭、地区、时代的特征,有其个体独特的生命经验。
(3)学生群体构成学生成长的新生态,学生在群体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3.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
(1)学生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包含拓展知识、深化思维、丰富情感、锻炼意志等。
(2)学生的成长内容是多维度、多层面综合互动、有机构成的整体.
包含个体的精神状态、个人的具体素养、个体的行为方式、个体的人格发展等。4.认识学生成长过程的复杂性
(1)成长着的学生“全息”着历史与时代的相关信息;
(2)学生成长是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现实的;
(3)学生个体成长本身,尤其是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是个体成长中的关键性力量
三、简述现代型学校的基本特质。
现代型学校的特质表现在
(1)价值提升
从继承、传递知识,复制再生社会生产关系,转为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人类社会更新性再生产系统;从传递知识为本转为以培养人的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
(2)重心下移
①教育对象与目标上,从关心“尖子”学生,培养精英人才,转为致力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②教学内容上,由升学的学术性学科知识,转向学科知识与生活领域、职业实践领域、科学技术领域、人生领域等方面沟通的内容
③管理上,由中央、地方管理转向学校自主管理,突出师生双方的主动性;
(3)结构开放
学制的开放性与弹性化,学校结构在内外两个向度上的开放:
向外开放——对网络、媒体、社会开放;
向内开放——管理上向师生的开放,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发展的可能世界开放。
(4)过程互动
由单向传递的教育教学活动,转向多元、多层、多向、多群的互动。
(5)动力内化
由贯彻上级行政要求式的执行机制,转向以校本研究为动力的学校发展机制。从重视外在标准包括行政管理和舆论到重视教育的本体价值。
四、简论蔡元培之“教育独立说”。
“教育独立说”
该理论由蔡元培先生在1927年提出。主要观点:
①教育应独立于政治和宗教,全权交于教育家;
②教育行政独立;
③教育思想独立;
④教育内容独立。
“教育独立说”提出的目的是反对当时军阀和教会对教育的控制,在当时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