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即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和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实验组采用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进行治疗。
结果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9.3%;实验组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坐骨神经痛;疗效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以臀部、大干性坐骨神经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以及孕妇,目前西医常采用止痛剂及营养神经的方法,但效果一般,且对于孕妇尤不适用。
我院采用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特进行研究,现将本研究予以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坐骨神经痛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36.7±2.8)岁。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35.8±3.2)岁;实验组中男18例,女11例,患者年龄23-55岁,平均(36.4±2.7)岁。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②既往体健,无其它表现为痛症的其它疾病;③患者心、脑、肾等其它内脏器官功能正常;④患者自身对穴位注射药物无过敏现象者;⑤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
艾灸疗法
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
电针疗法
通过电针刺激穴位,产生持续的针 感,增强治疗效果。
拔罐疗法
通过负压吸引,刺激穴位和肌肉, 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03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实践
针灸治疗过程
穴位选择
根据坐骨神经痛的位置和症状 ,选择相应的穴位,如肾俞、
命门、腰阳关、大肠俞等。
部分患者不适合
某些患者可能不适合接受针灸治疗 ,如患有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或 肿瘤等疾病的患者。
未来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的机制研究
治疗方法优化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有助 于更好地了解其作用原理和规律。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优化治疗效果。
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结 合研究
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指 南制定
针灸强调整体观念,通过对身体其他方面的 调节,达到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目的。
治疗局限性
效果不稳定
针灸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 异,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 变化,导致效果不稳定。
技术要求高
针灸治疗需要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 操作,对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
成本较高
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针灸治疗的 成本较高,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 担。
对于不同病因和病情的坐骨神经痛患 者,针灸治疗的最佳方案和疗程还需 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未来研究展望
可以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 的机制和远期疗效,为针灸治疗坐骨 神经痛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临 床指导。
可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 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针灸治疗坐骨神经 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 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
针灸康复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康复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2南县中医医院湖南益阳413200【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康复治疗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表现。
方法:将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针灸康复治疗。
对比分析患者功能障碍、疼痛情况的缓解效果以及临床疗效表现。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功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可促进患者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对于改善患者的疗效表现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一种有气血凝滞、血流不畅等因素所引发的阵发性、持续性疼痛,且患者随着病情逐渐发展,可进一步引发下肢偏瘫问题。
经长期临床实践验证,通过指导患者展开正确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抑制坐骨神经疼痛蔓延,进而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1]。
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案以锻炼增强患者体质为主,通过畅通气血实现治疗效果,但针对锻炼依从性表现过差的患者,该方案的治疗效果有限。
针灸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其在平衡气血、调节阴阳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有利于缓解各类局部疼痛问题。
本次研究对坐骨神经痛在针灸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表现展开分析探究,现将研究成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患者的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28-64岁之间,平均(46.82±4.76)岁,患者病程介于1个月-8年,平均(4.22±1.31)年;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26-65岁之间,平均(46.54±4.61)岁,患者病程介于1个月-9年,平均(4.38±1.26)年。
患者间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1 - 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 效 : 经过 1 - 3个疗程后 , 临床症
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 下 肢活动正 常 ,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 可进行 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 随访 1 年以上未有复发 ; ②有效 : 临床症状
和体征基本消失 , 直腿抬高试 验阴性 , 劳动过度 或遇阴雨天 时
下肢稍有酸痛 ; ③好转 : 疼痛有改善 , 能下地 缓慢行走 , 但仍 然 2 0 0 8年 1月一 2 0 1 O年 1 2月 我 院 收治
区方 向, 待得气后 , 小 幅度捻转轻刺激即可。 体针治疗 :体针主要 以太 阳膀胱 经和足少 阳胆 经两穴 为 主, 取环跳 、 承 山、 昆仑 、 秩边 、 委中、 阴门 、 阳泉 、 肾俞 、 阿是 穴。
腰痛加关元腧 、 大肠腧 ; 小腿后侧痛加委 中、 承 山。 具体方法 : 左 手示 指和 中指 固定所要 针刺 穴位上 、 下两点 间的皮肤 , 右手 持
痛, 耳针配合体针 效果 明显优于单独体针 治疗 , 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 针灸
耳针
体针
坐骨神经是人体 内最大 的一支周 围神经 , 其从腰骶部 的脊
髓, 途 中经过骨盆 , 经坐骨大孔穿 出 , 抵达臀部 , 然后沿大腿 后
针, 针尖 垂直刺人皮肤 , 缓慢均匀提插 , 并仔 细体会指 下感 觉 。 如因骨折或脱位使棘突 间位置发生改变时 , 可选取督脉穴。进
症状和体征无 改善 。
2 结 果
上1 2 例( 1 2 %) 。随机分 为 2 组: 利用耳针 配合体 针治疗( 治疗 组) 与单独利用体针治疗 ( 对照组 ) 。 临床表现 : 所有患者 的患腿 多呈放射性疼痛 , 腰、 腿以及踝后都有压痛点 , 直腿抬高试验 阳 性 。治疗组 5 0例 , 男3 2例 ( 6 4 %) , 女1 8例 ( 3 6 %) , 年龄 最小 l 6 岁, 最大 6 9 岁, 病程最短 1 个 星期 , 最长 3年; 对照组 5 O例, 男3 0 例( 6 0 %) , 女2 0例( 4 O %) , 年 龄最小 1 9岁 , 最大 7 1 岁, 病 程 最短 4 d , 最长 2 年 。2组 患者性别 、 年龄以及 病程无统计学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7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坐骨神经痛;针灸;临床效果坐骨神经痛指的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产生的放射性疼痛,其中该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该病起病急骤,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针灸、按摩、手术等疗法。
本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探讨坐骨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年龄为26-62岁,平均年龄(41.8±13.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14例,患者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2.4±13.8)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医护人员让患者饭后服用0.6g布洛芬、维生素B1,20mg,每日三次[1]。
观察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给予个体化针刺治疗:如果患者腰背部、下肢后侧感到疼痛,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取承山、委中、环跳、大肠俞等穴位;如果患者是臀部及下肢外侧感到疼痛,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取环跳、丰隆、悬钟、阳陵泉等穴位;如果患者具有上诉所有的症状,那么医护人员取昆仑、环跳、秩边、大肠俞、阳陵泉等穴位。
针刺加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针刺加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临 床观察
杨 关键 词 : 骨 神 经 痛 ; 坐 针刺 ; 拿 ; 药 治 疗 推 中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2 R7 5 4 文 献 标 识 码 i B 文章 编 号 i0 6 0 7 ( 0 0 1 0 5 一O 10- 9921 )- 09 1
光
3 例 , 发性 3 6 继 7例 。 2 治 疗 方 法
2 1 针 刺 : 发 性 坐 骨 神 经 痛 取 环 跳 、 中 、 陵泉 、 骨 、 . 原 委 阳 绝 昆
仑。继 发性坐骨神 经痛 取肾俞 、 腰俞 、 环跳 、 中、 委 阳陵泉 、 绝
骨 、 三 里 、 溪 。操 作 : 据 穴 位 选 择 合 适 的 毫 针 , 刺 上 述 足 太 根 直 穴位 , 环跳 选 用 4寸 长 针 刺 入 , 次 针 感 均 要 通 达 肢 体 的 远 每 端 , 它穴位尽 量得气 , 其 留针 3 O分 钟 后 出 针 , 日针 1 , O 每 次 1 次为 1 程。 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 以 内者 4 O例 , 年 以 上 者 3 半 3例 ; 3例 中有 4 7 6例 因感 受 寒 冷潮湿 而发病 ,l 有 明显 外伤史 , 余 1 l例 其 6例 原 因不 明 ; 有 3 例拍腰骶部 X光片提示 腰骶 椎病 变 , 1 5例 C 提 示 腰 椎 间 T
祖 国 医学 认 为 , 病 系 因 感 受 风 寒 或 久 居 寒 冷 湿 地 , 本 冒雨 涉 水 等 寒 湿 之 邪 客 于 经 络 , 血 运 行 不 畅 , 因 外 伤 闪 挫 跌 气 或 仆, 经筋 、 脉 受 损 , 血 运 行 不 畅 , 血 凝 滞 于 腰 、 、 肢 而 络 气 瘀 臀 下 致疼痛诸症 。 坐 骨 神 经 的走 向 与 下 肢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 少 阳 胆 经 的 循 足 行 路 线 大 体 相 似 , 坐 骨 神 经 的 疼 痛 区 域 涉 及 这 两 条 经 , 而 故 因 治 疗 上 亦 多 取 此 二 经 的穴 位 。原 发 性 者 多 取 环 跳 、 中 、 陵 委 阳 泉 、 骨、 绝 昆仑 以 通 经 、 络 、 痛 。继 发 性 者 大 多 病 程 铰 久 , 活 止 且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肾虚 、 空 之 症 , 应 在 原 发 性 取 穴 基 础 上 加 髓 故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闽值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治疗前,治疗第1、2、3个疗程后痛阈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痛阈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能降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针灸;尼美舒利;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是指沿着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1]。
可分为原发性骨神经痛及继发性骨神经痛,患者活动严重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是我临床意义。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26~62岁,平均(43.29±3.82)岁;病程1~8年,平均(5.32±1.32)年;咳嗽痛者24例,腰痛者14例,喷嚏时疼痛者18例,排便时疼痛者4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征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坐骨神经牵拉征阳性,如Bonnet征、Kerning征、Lasegue征等;胭窝点、踝点、臀中点、坐骨切迹等伴随神经干压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内传导;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植物神经障碍及反射等,常见跟腱反射基本或完全消失;无骨结核、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等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
1.3 方法:取环跳、秩边、阳陵泉、绝骨、居髂、昆仑、承山;湿热型患者配阴陵泉、脾俞;寒湿型患者配腰阳关、肾俞;气血虚弱型患者配足三里、膈俞、三阴交;瘀血型配委中、次髂。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26例体会
乏 . 1 : ; 口 、 , 6 I
于
6 l ^ 司 暑 i之 主罢
手 . £ . ]
乏
宁
1
真J 宝
于
、耋
置
宝雪
宁| 至
^ 可
是乏 : ) . .蔓 乏
、
69
_采 、 6 、 { ’
①
之 6 I 袁
J
J :垂
:
乏 。
导 盘
∽ ∞ . ∽
主 萋
垂 乏
。
= ± = . ① 。
妻
u
( 丰 之 i 亍 毒a
妻
早
菱
主 :
:之
壹
妻 :
彳习j 丈 ; 寻 丰 萋 ∞ ∽ 塞 { ) v
_ )
.
雯 . ^
萋
戈 £. ) 童 . 叁
。
. . 暑 复
重
、
u
。 季
、 才
戈 乏
一 萎
于乏
u%
芝 . 1 . .宁
童
m 于
了 于
:q 口 f v £ . j
彳季
、 ∞墨I
、 萋
.
, 口 ( 萋
。 争 、
口 、 , .
口 、 ,
} . 。 . ] _ 。 ∞
: 毒 , n ’. 。 。 ∞ . 。 ∞¨∞
、于 口 、 ,
口 、 ,
墨
、 于 口 、 , 垂a 、3 . 习
l 8 一 量 j .
50例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体会
【 中图分类号】 R 2 4 6 .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2— 8 6 0 2 ( 2 0 1 4 ) 0 4— 0 2 0 2 — 0 1
例, 继发性 1 6例。 舒筋活血之功 。 1 . 2 方法 : 取穴分为两 组 , 第 一组 取位于 腰骶 部相关 节段 坐骨神经来 自于 I A~s 3的节段神 经 , 根 据我 们创 立 的现代
内的穴位 , 如大肠 俞、 关元俞 、 小 肠俞 、 L 4 一 L 5 夹 脊穴 、 上髂 、 秩边 针灸学理论 , 应在 L 4 一 s 节 段神经 支配 区内选穴 , 第一 组 、 第 二 等; 第 二组取下肢相 关节 段 内的穴 位 , 如 环跳 、 殷 门、 承山、 阳陵 组穴位均属此类 。坐 骨神 经痛 是一 种症 状 , 可 由坐骨 神经本 身 泉、 绝骨 、 昆仑 或陷 谷、 太 冲等。两组 穴位 同时 或交 替使 用 。方 的病变引起 , 称 为” 原 发性 坐骨神 经痛 ” , 如 坐骨神 经炎 ; 也可由 法患者取侧 卧位 , 穴位 常规 消毒 , 环 跳穴直刺 2 . 5~3寸 ( 侧卧位 坐骨神经通路上 的病变影 响坐骨神 经而造成 , 称为 ” 继发性 坐骨 针尖斜 向会 阴部 , 俯 卧位垂 直进 针) , 重度提 插捻转并 配捣法 , 以 神经痛 ” , 如椎间盘突出 、 马尾神经 根或脊膜炎 或肿块压 迫等 。 患肢 出现” 触 电感 ” 为佳 , 并感传至足背部为度 。委 中直刺 1 ~ 1 . 应该指 出的是 , 针灸对 坐骨神 经炎 引起 的疼痛 治疗效果 较好 , 而 5寸 , 行提插泻法 , 能循 经感传 为度 , 注意不 要刺及胭 静脉。 留针 对 因腰椎机械性压迫所致者 , 还应对 因治疗 , 针灸疗 法仅能缓 解 2 0 分钟 , 每1 3 1 次 。电针治疗 , 治疗仪 的两 极导线 , 采用疏 密波 , 症状 。如腰椎 间盘 脱 出症 , 可配 合推 拿 、 手法 复位 等疗 法 , 在急 刺激量 的大 小 以出现 明 显 的局 部 肌 肉颤 动 或患 者 能够 耐受 为 性期时宜卧床休息 , 平 时应 注意 腰腿 部保 暖 , 睡硬板 床 , 并结 合 宜 。每天治疗 1 — 2 次, 每次电针治疗 2 0 分钟 , 每次 电针 6~ 8 个 适 当的体育活动 。 穴位 即可 。没有接电疗仪 的穴位 , 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 灸法多与针刺 法 配合使 用 , 与体 针疗法 的选 穴相 同。取 穴 2 结果 分为两组 , 第一组取位 于腰 骶部相 : 关节 段 内的穴 位 , 如大肠俞 、 经治疗痊愈 3 4 例, 其中 1 — 2 个疗程 治愈者 3 O例 , 3 个疗 程 关元俞 、 小肠俞 、 L 4 ~ 夹 脊穴 , 秩边 、 上髂 等 ; 第二 组取 下肢 相 治愈者 4例 ; 显效 l 0 例, 有效 5 例, 无效 1 例, 总有效率达 9 8 %。 关节段 内 的穴位 , 如环 跳、 殷 门、 承 山、 阳陵 泉、 绝 骨、 昆仑 或 陷 3 讨论 谷、 太 冲等 。两组穴位 同时或交替 使用。用艾 条温和灸 , 或用 隔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 经通路及 其分 布区 内的疼痛 。感 姜灸 , 每穴灸 1 5分钟 , 使局部有 明显 的温热感为 宜。每 日治疗 1 染、 受寒 、 局部刺 激均 可引起 本病 。老年人 多 由腰 椎病 变 引起 , 一2次。针灸 治疗 本病 具有 较好 的疗 效 , 多 数患 者 能够 得到 治 所 以发病率较高 。主 要症状 为烧 灼样 或 针刺样 疼 痛 , 并 自臀 部 愈 , 但部分患者需要坚持较 长时 间的治疗 。避 免久坐或 久站 , 秋 沿大腿后面 、 小腿后外侧 向远端放射 。如第 五腰椎受损 , 则 疼痛 冬季节应注 意腰 腿部 的保 暖。病 程 1 3久 者为 预 防下 肢 肌 肉萎 沿小腿 前外侧至足背。此种放 射痛 可因 咳嗽、 喷 嚏等而加 重… 。 缩 , 应适 当加强下肢 的运 动。应 注意 对 因治疗 。老年 患者 要 注 直立时腰椎 向前屈 曲 , 同时 有腰椎 侧 凸。受损 的腰 椎旁 肌 肉有 意保护腰部。
坐骨神经痛患者的针灸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坐骨神经痛患者的针灸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康复治疗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就诊时间段截取2020年2月- 2021年同月)的4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为对象,按照字母表法分为常规组和针灸组各23例,分别实施对照试验(常规药物治疗)及观察试验(针灸康复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评分)。
结果:治疗后针灸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高于常规组73.91%;其治疗3、6、9天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实施针灸康复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状况,可在临床中普及使用。
【关键字】针灸康复治疗;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发生病变后,出现一种沿着腰、臀、大腿、小腿以及足外侧的放射状疼痛症候群。
该疾病起病迅速且多表现为腰部僵硬、有明显刀割样疼痛和烧灼感,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临床中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还容易使疾病反复发作,中医针灸治疗因其具有的独有优势能够达到通络止痛、行气活血的目的,也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1]。
本文主要观察针灸康复治疗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内容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此次研究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就诊时间段截取2020年2月- 2021年同月)的4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为对象,按照字母表法分为常规组和针灸组各23例。
常规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2/11,年龄23-73岁、平均(43.57±5.28)岁,病程3月-6年、平均(2.75±1.03)年;针灸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4/9,年龄26-77岁、平均(45.32±4.97)岁,病程1-7年、平均(2.98±1.17)年。
两组基础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后显示匹配且具有可比性(P>0.05)。
加入标准:(1)经CT、MRI以及电生理检查后均确诊为坐骨神经痛;(2)所有患者及家属完全清楚本项研究,已签同意书。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150例疗效观察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15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5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0/74(40.54%)、总有效率70/74(94.59%),对照组显效率20/73(27.40%)、总有效率54/73(73.9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标签:坐骨神经痛;中药;针刺坐骨神经是由L4~S3神经根组成,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上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症候群[1]。
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等是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笔者选取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管狭窄致坐骨神经痛150例患者,对中药结合针刺和单纯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150例患者均为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
其治疗组中腰椎间盘突出42 例,骨质增生18例,梨状肌综合征8例,腰椎管狭窄7例,在治疗过程中有1 例由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因腰椎间盘脱落而转骨科手术未进入统计,进入统计的共74 例,男42 例,女32例,年龄20~63岁,平均(32.3 ±5.6)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3 年;对照组中腰椎间盘突出38 例,骨质增生20 例,梨状肌综合征12例,腰椎管狭窄5例,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由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因腰椎间盘脱落而转骨科手术未进入统计,进入统计的共73 例,男48 例,女25例,年龄23~60岁,平均(30.4±6.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 年半。
自拟方配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疗效观察
2 1 中药 内服 .
蜈蚣 3 , 条 细辛 8 , g 麻黄 l g黄芪 3g 补 骨 O, 0,
3 g 补骨脂 2 g 桑枝 1g 威灵 仙 1g 独活 1 g 桃 仁 1g 0, 0, 5, 5, 5, 5, 桂 枝 1 g 雷公藤 1 g 当归 2 g 杜仲 1 g 续断 1 g 5, 5, 0, 5, 5 。开水煎
12 临床表现 .
以下肢沿坐骨神 经走 向疼 痛、 麻木 , 多从 环
4 典 型 病 例
跳穴开始 , 疼痛 至踝 关节 的解 溪穴 , 以一侧下肢疼 痛、 麻木 为 多见 , 以晨起疼痛明显, 且 活动后疼痛减轻居多 。
2 治疗 方 法
李某 , ,0岁 , 男 5 腰痛伴右下肢疼痛 、 麻木 6个月 , 曾经西 医输液 , 内服中药 治疗 , 但疗 效欠 佳 。笔 者运用 自拟 方配合 针刺治 疗 。药物 组 成 : 蚣 3条 , 辛 8 , 黄 lg 黄 芪 蜈 细 g麻 O,
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 》 。治愈 : 腰痛 和( ) 或 下肢疼痛 、 麻木 消 全部病例均 为门诊病 人 , 3 , 1 例 ; 男 9例 女 1 失 , 年 内未复发 ; 3 好转 : 腰痛和 ( ) 或 下肢疼痛 、 木明显好转 ; 麻 无效 : 腰痛和( 下肢疼痛 、 或) 麻木无变化。 3 2 治疗结果 .
2 2 针刺治疗 .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 多发病 , 由腰椎间盘膨 多 出, 腰椎骨质增生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 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 属 祖国医学“ 痹证” “ 、腰痛 ” 畴。笔者几 年来采 用 自拟 方 内服 范 配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 5 例 , O 疗效满 意, 现报道如下 。
与外 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六淫杂感 是外在的致病 因素 , 而营卫 气血失调 和脏腑 功能 紊乱 是痹 证形 成的 内在 基础 。六淫杂
针灸在坐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针灸在坐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王自萌【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5例)施行中医针灸治疗,按以上两种方法分别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理想方式,兼具疗效与安全两大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3【总页数】2页(P174-175)【关键词】中医;针灸;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作者】王自萌【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针灸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由于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所致的疼痛症候群[1]。
该病患者发病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小腿后侧、大腿后侧及足外侧的疼痛。
该病的西医治疗以用药为主,但其疗效却差强人意,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及反复发作的现象。
为了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分别给予我院5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西医与针灸治疗,并对中医针灸的疗效加以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到我院诊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为(37.47±5.32)岁;病程18 d~7年,平均病程(4.01±2.06)年;其中,坐骨神经炎12例,增生性腰脊椎6例,腰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管内狭窄2例。
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为(38.34±5.49)岁;病程20 d~8年,平均病程(4.36±1.97)年;其中,坐骨神经炎13例,增生性腰脊椎5例,腰椎间盘突出4例,腰椎管内狭窄3例。
温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规刺 。若 年老体弱 者 , 久病 不愈 、 正气 不
30 2 3 02长 春 市 中 医 院
足者 , 手法不宜 过重 , 得气 即可 。针 后 以 3m长艾柱插在大肠俞 、 e 关元 俞 、 环跳 、 承
山处 . 下端点燃 , 从 待艾柱燃 尽后起针 , 每
山、 昆仑要求针下 得气 , 于大肠俞 、 并 关元
小腿外 侧 和足 部 ) 出现 疼 痛 。坐 骨 神经
被牵拉 时疼痛加剧 , 因此病人的患侧下肢 常呈屈 曲状 态 , 以减 轻疼 痛 。有 时 咳嗽 、
(2 , 1 %) 无效 1 ( % ) 总有效率 9 %。 例 2 , 8
其 中病情 轻 , 程短 者治 疗效 果好 , 效 病 见
例 1 患 者 , ,5岁 , 2 0 : 女 5 于 0 7年 7月 2 1日初 诊 , 周 前 因 受 寒 后 而 发 , 侧 臀 1 左
性渗 出物特别是致痛 物质 的吸收 、 转移 和
排泄 , 从而达到或加强止痛效果 。 本文虽然没有进行对 照观察 , 但笔者
来共收治坐 骨神经 痛患 者 5 0例 , 均采 用 温针疗法治疗 , 果显 著。 效
可直接调理腰部经气 , 温阳通经 , 跳 、 环 秩
为 门诊患者 , 2 , 2 男 3例 女 7例 , 年龄 2 0—
6 7岁 , 平均 4 9岁。病程 最长 1 年 , 0余 最
体力劳动过重 或遇 阴雨寒 冷气 候 下肢稍 有不适 。③有 效 : 状 和体 征均 有改 善 , 症
但劳 累或受凉后常有疼 痛。④无 效 : 治疗 前后症状和体征无 明显改善 。
坐骨神经是人 体 内最大 的一支 周 围
神经。起始于腰骶 部 的脊髓 , 途经 骨盆 ,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应用与临床效果观察及研究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应用与临床效果观察及研究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在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安全性进行解析。
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前来我院诊治的10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针灸治疗,组间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与学历上没有显著差异性,体现出均衡性,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测。
结果对照组治愈10例,占20.0 %;显效7例,占14.0%;有效11例,占22.0%;无效12例,占24.0%;总有效率为76.0 %。
研究组痊愈25例,占50.0%;显效22例,占44.0%;有效22例,占44.0 %;无效3例,占6.0%。
总有效率为94.0%。
研究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疗法在坐骨神经痛上的应用疗效是优良的,过程也是极安全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西药治疗;效果研究坐骨神经痛为一种放射性疼痛,实质上就是顺沿坐骨神经排布区域,以臀部、大干性坐骨神经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导的。
坐骨神经痛通常是多样疾病累加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征。
若病变存在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此时对患者进行MMT评定,发现患者肌力明显减缩。
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时期中,针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体现出多样化特征,但是临床疗效却不容乐观,故此积极探究根治坐骨神经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以针灸治疗在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安全性为论点,用长针透刺四花穴为主治疗手段,做出如下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前来我院诊治的10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
全部患者均经过腰骶椎、骶髂关节X线片,脊柱MRI,脊髓造影加CT、血沉等多项检查,检查结果都满足相关诊断标准;显著的神经干压痛,坐骨神经牵拉Lasegue征,腰椎X线摄片腰L4~5椎间隙狭小,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有传导性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支配范畴中的感觉反射、腱反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或消失。
分析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分析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目的:重点探索针灸应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可行性。
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将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西药用于治疗15例对照组,针灸应用于治疗15例观察组,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结果:对照组的康复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66.67%。
观察组的康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3.33%。
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5)。
对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复发的总共有3例,复发率高达20.0%。
观察组复发的总共有1例,复发率达到6.67%。
观察组的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复发情况有明显差异(P<O.05)。
结论:针灸应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可行性明显高于西药,值得推荐。
标签:坐骨神经痛针灸西药可行性作为常见病,坐骨神经痛以足外侧、小腿后外侧、大腿后侧、臀部、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
本次研究的方向是探索针灸应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可行性,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现将报告呈现如下,以期成为相关人士参考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資料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对照组1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总共有2例,男性患者总共有13例,最小年龄不低于26.5岁,最大年龄不超过65.2岁,平均年龄大约是(36.58±4.58)岁。
病程最长可达9.5年,病程最短达到1.3年,平均病程大约是(3.25±1.53)年。
对照组1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总共有3例,男性患者总共有12例,最小年龄不低于26.5岁,最大年龄不超过65.2岁,平均年龄大约是(36.58 +4.58)岁。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郭桂荣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1(13)2
【总页数】2页(P37-38)
【关键词】针灸;坐骨神经痛
【作者】郭桂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针灸配合中频治疗仪治疗坐骨神经痛138例 [J], 齐志良;高海燕
2.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的系统 [J], 马腾飞
3.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J], 郭克栩
4.针灸疗法联合穴位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J], 陈雪欢;叶莹;罗奕霖;王漫婷;罗涛;黄冰
5.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何士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结果:本组50例,痊愈38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结论: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5—01
坐骨神经痛是针灸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
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
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
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
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为严重。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男:女为3:2;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5.5岁。
1.2 诊断标准
①疼痛位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内并沿其通路放射,部分患者夜间疼痛加剧;②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腰部脊柱两色无明显压痛,在坐骨神经通路上有多处压痛;④x线摄片排除腰、骶椎、椎管病变。
1.3 治疗方法
①取穴:由于本病之疼痛部位适为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的经络循行径路,所以我们选穴亦以足太阳膀胱经之委中、肾俞、上髎等穴位及足少阳胆经之环跳、阳陵泉、邱墟等穴位为主,再根据古人对腰腿痛的治疗经验,定出常用穴位如下:环跳、环中、委中、阳陵泉、昆仑、邱墟、肾俞、上髎。
辨证属寒湿型者(因寒湿之邪所侵,症见疼痛发作往往沿着病邪所侵及的经脉,或上下走注疼痛,或重着不移,酸痛交作,伴有肌肤不仁,脉沉涩或紧,苔薄白或白腻)加艾炙;虚弱者(因肝肾不足,气血耗伤,或体质素亏而发本病。
症见面色少华,精神不充,腰腿酸软乏力,步履困难,每遇劳累后则痛剧,卧时则痛减,脉沉细或濡,舌质淡而绛,苔薄滑或光滑或光剥)加肾俞、足三里;外伤型(因闪挫撞击,症见受伤后陡然腰痛如折,连及髀枢至腿股,俯仰、转则不利,脉涩,舌质红,苔薄或光)加委中放血。
②操作方法:患者大都采用侧卧位或俯卧
位,在环跳部可采用快速进针法(即刺入捻进法),刺入真皮后缓慢捻转进针,其痠麻程度必须放射至足尖或足底,阳陵泉须痠麻至足背,一般穴位探得有痠麻感后就停止捻针,留针20~30分钟,按具体情况而定。
在留针时可隔10分钟再轻捻一次,以保留适当感觉。
每天一次,10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2~3天。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活动自如,能恢复工作。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气候变化及劳累后偶有酸痛,基本能坚持工作。
好转:疼痛明显改善,能行走,但仍有部分体征。
无效:治疗1疗程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者。
2 结果
本组50例,痊愈38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3 讨论
坐骨神经痛最主要是原因是由坐骨神经和梨状肌的解剖关系变
异所致,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腰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腰部闪挫、风寒湿邪入侵、劳损、外伤等损伤足太阳、足少阳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坐骨神经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坐骨神经通路的一段或全长的放射性疼痛为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跌扑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多由腰椎病变或坐骨神经临近组织压迫坐骨神经所致。
针灸是治疗疼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刺镇痛
的原理经研究证实,针刺可以促进脑和脊髓释放出钾离子、钙离子、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物质,可使神经递质的成分发生改变,进而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来发挥镇痛的效果。
3.1 选穴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起病急,治疗上以循经取穴为主,而环跳、阳陵泉为针灸治疗之关键腧穴。
根据中医理论,坐骨神经痛属痹证范畴中之筋痹,其病可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或闪伤血瘀血凝,致使筋脉痹阻,气血不通。
而环跳为足少阴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在髀枢中,属胆经腧穴,深部正当坐骨神经干,位于臀大肌和梨状肌下缘。
临床上不论有何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环跳是常用穴之一,且两穴均易得气;根据人体测痛实验研究表明,一般容易得气和得气较强的穴位镇痛效果好。
因此,针刺环跳、阳陵泉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配合针刺其他腧穴则可增强通经络之功能。
3.2 针法的手感
针刺得气是获得针效的前提。
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过程中,采用捻转手法,每隔10min行针1次,是患者保持良好的针感,部分患者针感必须达到患者最痛苦的部位才能见效。
多数患者针刺环跳时针感应达到脚尖,针刺阳陵泉时针感须达足背,其余穴位一般得气即可。
临床观察表明,针刺效果佳者往往为针感显著之患者。
3.3 针刺的时间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大部分患者有针至痛止的效果,止痛的时
间因人而异,一般可维持3~4小时,待针刺效应消失后,疼痛又复发。
根据这种情况,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每天针刺的次数可达到2~3次,镇痛的效果可以提高。
总之,针灸已被证实有利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甚至在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硬膜外注射、理疗及外科治疗失败后,针灸仍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彤;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05)
[2] 邱玲;张冲;张吉;张敏;陈大为;高乐女;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与机理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7(06)
[3] 王凡;张彤;刘毅;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系统评价[j];世界中医药;2007(06)
[4] 王儆;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