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本组50例,痊愈38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5—01

坐骨神经痛是针灸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为严重。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男:女为3:2;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5.5岁。

1.2 诊断标准

①疼痛位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内并沿其通路放射,部分患者夜间疼痛加剧;②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腰部脊柱两色无明显压痛,在坐骨神经通路上有多处压痛;④x线摄片排除腰、骶椎、椎管病变。

1.3 治疗方法

①取穴:由于本病之疼痛部位适为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的经络循行径路,所以我们选穴亦以足太阳膀胱经之委中、肾俞、上髎等穴位及足少阳胆经之环跳、阳陵泉、邱墟等穴位为主,再根据古人对腰腿痛的治疗经验,定出常用穴位如下:环跳、环中、委中、阳陵泉、昆仑、邱墟、肾俞、上髎。辨证属寒湿型者(因寒湿之邪所侵,症见疼痛发作往往沿着病邪所侵及的经脉,或上下走注疼痛,或重着不移,酸痛交作,伴有肌肤不仁,脉沉涩或紧,苔薄白或白腻)加艾炙;虚弱者(因肝肾不足,气血耗伤,或体质素亏而发本病。症见面色少华,精神不充,腰腿酸软乏力,步履困难,每遇劳累后则痛剧,卧时则痛减,脉沉细或濡,舌质淡而绛,苔薄滑或光滑或光剥)加肾俞、足三里;外伤型(因闪挫撞击,症见受伤后陡然腰痛如折,连及髀枢至腿股,俯仰、转则不利,脉涩,舌质红,苔薄或光)加委中放血。②操作方法:患者大都采用侧卧位或俯卧

位,在环跳部可采用快速进针法(即刺入捻进法),刺入真皮后缓慢捻转进针,其痠麻程度必须放射至足尖或足底,阳陵泉须痠麻至足背,一般穴位探得有痠麻感后就停止捻针,留针20~30分钟,按具体情况而定。在留针时可隔10分钟再轻捻一次,以保留适当感觉。每天一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3天。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活动自如,能恢复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气候变化及劳累后偶有酸痛,基本能坚持工作。好转:疼痛明显改善,能行走,但仍有部分体征。无效:治疗1疗程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者。

2 结果

本组50例,痊愈38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3 讨论

坐骨神经痛最主要是原因是由坐骨神经和梨状肌的解剖关系变

异所致,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腰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腰部闪挫、风寒湿邪入侵、劳损、外伤等损伤足太阳、足少阳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坐骨神经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坐骨神经通路的一段或全长的放射性疼痛为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跌扑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多由腰椎病变或坐骨神经临近组织压迫坐骨神经所致。针灸是治疗疼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刺镇痛

的原理经研究证实,针刺可以促进脑和脊髓释放出钾离子、钙离子、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物质,可使神经递质的成分发生改变,进而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来发挥镇痛的效果。

3.1 选穴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起病急,治疗上以循经取穴为主,而环跳、阳陵泉为针灸治疗之关键腧穴。根据中医理论,坐骨神经痛属痹证范畴中之筋痹,其病可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或闪伤血瘀血凝,致使筋脉痹阻,气血不通。而环跳为足少阴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在髀枢中,属胆经腧穴,深部正当坐骨神经干,位于臀大肌和梨状肌下缘。临床上不论有何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环跳是常用穴之一,且两穴均易得气;根据人体测痛实验研究表明,一般容易得气和得气较强的穴位镇痛效果好。因此,针刺环跳、阳陵泉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配合针刺其他腧穴则可增强通经络之功能。

3.2 针法的手感

针刺得气是获得针效的前提。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过程中,采用捻转手法,每隔10min行针1次,是患者保持良好的针感,部分患者针感必须达到患者最痛苦的部位才能见效。多数患者针刺环跳时针感应达到脚尖,针刺阳陵泉时针感须达足背,其余穴位一般得气即可。临床观察表明,针刺效果佳者往往为针感显著之患者。

3.3 针刺的时间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大部分患者有针至痛止的效果,止痛的时

间因人而异,一般可维持3~4小时,待针刺效应消失后,疼痛又复发。根据这种情况,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每天针刺的次数可达到2~3次,镇痛的效果可以提高。

总之,针灸已被证实有利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甚至在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硬膜外注射、理疗及外科治疗失败后,针灸仍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彤;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05)

[2] 邱玲;张冲;张吉;张敏;陈大为;高乐女;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与机理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7(06)

[3] 王凡;张彤;刘毅;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系统评价[j];世界中医药;2007(06)

[4] 王儆;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