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友情,个个看了泪流满面
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典故

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典故一、管鲍之交话说在春秋时期啊,有管仲和鲍叔牙这俩哥们儿。
管仲家里穷得叮当响,鲍叔牙呢,家境还不错。
他俩一起做生意的时候啊,管仲老是多拿点钱。
一般人肯定就炸毛了,觉得管仲这人不地道。
可是鲍叔牙就不一样,他特理解管仲,说管仲家里困难嘛,多拿点是应该的。
后来啊,他们又涉足官场。
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王位的时候,管仲还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呢。
最后公子小白当上了齐桓公,要杀管仲报仇。
这时候鲍叔牙站出来了,他跟齐桓公说,管仲是个大才啊,你要是想成就霸业,非得管仲不可。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重用管仲。
管仲也没让他们失望,帮着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呢。
你看,鲍叔牙对管仲那是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友谊多感人呐。
二、伯牙绝弦伯牙是个弹琴的高手,他弹得琴那叫一个绝。
钟子期呢,就是个普通的樵夫。
可是啊,伯牙弹琴的时候,钟子期能听懂他琴音里的意思。
伯牙弹高山的曲子,钟子期就说,哎呀,这琴音就像巍峨的高山。
伯牙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说,这琴音就像奔腾的江水。
伯牙那个高兴啊,觉得终于找到知音了。
可是后来呢,钟子期死了。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了,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再也不弹琴了。
你想啊,知音没了,伯牙的那种痛苦,也说明了他们之间友谊的深厚。
三、羊角哀和左伯桃这俩人都是战国时期的贤士。
他们一起去求官,那时候天寒地冻的,还下着大雪。
他们带的干粮和衣服都不够了。
左伯桃就想啊,这样下去两个人都得冻死饿死,他就把自己的衣服和干粮都给了羊角哀,自己躲进一个树洞里面,最后冻死了。
羊角哀到了楚国后,受到重用。
他一直没忘记左伯桃的恩情。
后来啊,他还把左伯桃给厚葬了。
但是羊角哀老是梦到左伯桃在阴间被欺负,羊角哀就自杀了,去阴间帮助左伯桃。
这种为了朋友连命都可以不要的友谊,真的超级感人。
中国古代友谊的故事

中国古代友谊的故事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古代那些让人感动不已的友谊故事。
先说俞伯牙和钟子期吧。
俞伯牙那可是个弹琴高手,可一般人听不懂他弹的啥。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钟子期。
钟子期一听他弹琴,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高山还是流水。
这可把俞伯牙高兴坏了,觉得终于找到了知音。
可惜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伤心极了,把琴都摔了,说这世上再没人能懂他的琴声啦。
还有管仲和鲍叔牙。
他俩一起做生意,管仲总是多拿点钱,别人都觉得管仲贪心,可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穷,这是不得已。
管仲打仗的时候老往后跑,别人都说他胆小,鲍叔牙又出来解释说管仲是要照顾家里的老母亲。
后来管仲还感慨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再说说羊角哀和左伯桃。
他俩一起去投奔楚王,可是路遇大雪,粮食又不够。
左伯桃就把自己的衣服和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自己冻死了。
羊角哀到了楚国当了大官,可心里一直念着左伯桃,还梦到左伯桃被欺负。
为了帮朋友报仇,羊角哀竟然自杀去阴间帮忙。
你看,古代的这些友情多感人呐!是不是比咱们现在有时候的塑料友情强多啦?稿子二嘿,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中国古代友谊的那些事儿。
刘关张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好兄弟,那感情真是杠杠的。
一起打天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关羽被曹操抓了,曹操对他多好啊,又是封侯又是送金银财宝,可关羽心里就想着刘备,一有机会就跑回去找他大哥。
张飞呢,脾气暴,可对这两个哥哥那是绝对忠诚。
他们的友谊那是经得起生死考验的。
还有廉颇和蔺相如。
廉颇一开始看蔺相如不顺眼,觉得他就靠一张嘴官比自己还大。
蔺相如知道后,故意躲着廉颇。
别人都奇怪,蔺相如说他不想因为私人恩怨影响国家。
廉颇知道后,那个羞愧啊,背着荆条就去给蔺相如道歉。
这就是有名的“负荆请罪”,后来两人成了好哥们,一起为国家出力。
还有元稹和白居易,这俩是大诗人,也是好朋友。
经常互相写诗寄给对方,表达思念和牵挂。
就算相隔千里,感情也一点不减。
古代的这些友谊故事,是不是让你觉得特别温暖?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真心的朋友?。
古人友谊深厚的故事

古人友谊深厚的故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许多感人至深的友谊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友谊的真谛。
一、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臣,他们之间的友谊被誉为“管鲍之交”。
管仲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经常资助他,后来两人一同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
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
管仲曾经感慨地说:“知我者鲍子也。
”他们的友谊成为了千古佳话。
二、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英勇的豪杰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发誓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他们的友谊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忠诚和友情的象征。
三、李白与汪伦唐代诗人李白和汪伦的故事也是一段传世佳话。
汪伦是李白的好友,听说李白来到桃花潭后,便热情款待,并带领李白游览当地山水风光。
李白为此写下了《赠汪伦》一诗,表达了他对汪伦的感激和对友情的珍视。
四、欧阳修与王安石北宋时期,欧阳修和王安石分别是文坛和政界的两位杰出人物。
虽然他们在政治上持不同见解,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十分深厚。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欧阳修曾上书反对,但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两人经常相互往来,交流诗词文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
这些古人友谊深厚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和关系。
他们的友谊不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让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重新审视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真正的友谊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真正的朋友会伸出援手;当我们犯错时,真正的朋友会给予宽容和谅解。
正如古人所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和洗礼,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总之,古人友谊深厚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珍惜身边真正的朋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古代友情故事8则

古代友情故事8则穿越千年,追寻那些已然泛黄的老故事。
仰望历史上那些峨冠博带的人们,对于他们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除了钦佩,更多的则是羡慕。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话想必谁都不陌生。
重执书卷,朗朗上口,似乎看到了战场上沾满鲜血交握的双手,那是超越生死的感情,更是在历史洪波中深切的情谊。
再一次感动,那时的友情,如此醇厚浓烈,弥久不散,使人沉吟至今。
1、《忘年之交》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
喜欢为学,博览群书。
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累次迁升到“将作大匠”(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
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他。
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
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
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
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
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
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
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
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他。
曹操想召见他,但他老是骂曹操。
曹操怀恨在心。
但祢衡的才华很出名,不想杀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他又侮慢刘表。
刘表也不能容他,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性子急,便把他送给了他。
最后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
2、《管鲍之交》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古代名人友情故事

古代名人友情故事古代名人友情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珍贵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代社会中关于友情的追求和传承,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思想和文化。
以下是几个古代名人友情故事的介绍。
一、《左传》中的齐桓公和管仲齐桓公和管仲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两人之间的友情备受人们的称赞和推崇。
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年轻时曾经经历过困难和挫折,但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他和管仲相交甚厚,两人成为了永远的兄弟。
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
他们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推动着齐国的腾飞。
齐桓公曾经向管仲请教如何治理国家,管仲也毫不保留地给予了他最好的建议。
齐桓公的一生中,始终坚持了与管仲的友情,这也成为了古代名人友情的经典之作。
二、《吕氏春秋》中的莫邪和伯牙莫邪和伯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琴音人,他们之间的友情更是传颂千古。
据《吕氏春秋》记载,莫邪和伯牙曾经相遇并成为了好友。
两人都热爱音乐,莫邪精通古琴,而伯牙则善于弹奏七弦琴。
他们常常在一起彼此切磋琴艺,分享人生的故事和感悟。
一次,伯牙在寻求治愈失去好友的悲伤时,弹奏出了名为《高山流水》的古曲。
当莫邪听到这个曲子时,深受感动,感叹道:“此曲非同寻常,必有高人才能创作出来。
”伯牙告诉他,这首曲子是自己与好友创建时一起创作的,但现在好友已逝,再也没人能弹得与他般娴熟了。
从此,莫邪和伯牙成为了音乐伙伴和朋友,并把他们的友谊延续到了下一代。
三、《史记》中的刘邦和韩信刘邦和韩信是汉朝初期的著名人物,两人之间的友情至今都令人称道。
据《史记》记载,刘邦在起义时曾协同了韩信,于是两人关系渐渐亲近,成为了密友。
韩信曾救过刘邦的性命,而刘邦也在韩信遭遇困难时不离不弃。
两人的友情在征服帝国和扫平外敌的历程中不断升华。
刘邦和韩信的友情也有着反转的过程,他们之间也曾有过意见不合的时候。
但两人都懂得宽容和包容,愿意竭力维护这份珍贵的友谊。
古代友谊的故事

古代友谊的故事在古代,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它不仅是一种情谊,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古代友谊的故事,常常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古代友谊的一些感人故事吧。
故事一,《左传》中的颜渊和子路。
《左传》中记载了孔子的两位好友颜渊和子路。
颜渊是孔子的学生,而子路是孔子的同窗好友。
在《左传》中,孔子曾说,“颜渊之二三子,其知有所至矣;其不达也,犹未之有也。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和期望。
而子路,也是孔子的得力助手,他在孔子去世后,一直守护着孔子的墓地,直到自己去世。
故事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被誉为“桃园三结义”。
他们在桃园结义时,立下了“生死与共,共患难,共荣辱”的誓言。
在后来的征战中,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抵御强敌,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即使在生死关头,他们也能毫不犹豫地为彼此舍生取义。
故事三,《水浒传》中的宋江、卢俊义。
《水浒传》中,宋江和卢俊义是一对死党。
他们在梁山泊起义后,共同领导了一支起义军,与贪官污吏作斗争。
在一次战斗中,卢俊义被敌人包围,宋江冒着生命危险,冲入敌阵,救出了卢俊义。
这种生死相扶的情谊,感动了无数读者。
古代友谊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在古代,友谊被视为一种道德,一种品格,它承载着人们对真挚情感和忠诚信仰的向往。
这些感人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叹友谊的伟大,更让我们思考友谊的真谛。
友谊,不仅仅是在顺境时可以共乐,更是在逆境中可以共患难。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份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10个古代交友典故

10个古代交友典故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交友,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一致性:友谊是由信任和彼此尊重而建立的。
这可以追溯到古代时代,当时许多古人用他们丰富的智慧来探寻对友谊的真正理解。
以下是10个古代典故,讲述了信任、尊重和彼此支持的重要性。
1、《李白与杜甫》:传说李白和杜甫是极好的朋友,他们曾一起同舟共济,彼此肩并肩的面对艰难险阻,彼此在事业上的支持,更是一份持久的友谊。
2、《屈原与项羽》:屈原在项羽的支持下,征服了纣王,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后来项羽失败,屈原不忘初心,屈膝拜告,给了项羽一丝安慰。
这份友谊在历史上深植人心。
3、《白蛇传相见恨晚》:白娘子自小被法海教导,聪颖淳厚,结交了许多朋友,尤其是许仙。
最后,白娘子重逢许仙,让他对信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表现出了真正的友谊。
4、《孟子与孔门弟子》:孟子为了教育其学生,曾引用过古代弟子孔门的榜样。
孔门与其老师尊重彼此,追求知识,他们彼此珍视,也给了后人很大的启发。
5、《李白与李靖》:李靖是李白朋友,他们俩曾一起行走江湖,一路上李白讲解诗歌,让李靖有所收获。
李靖也一直支持李白,于此也展现了友谊的重要性。
6、《鲁班与秦始皇》:鲁班出身贫苦,生活贫困,但他的智慧更是异常。
秦始皇一时被鲁班的智慧所打动,于是他们彼此尊重,相互学习,最后秦始皇将鲁班推荐为宰相。
7、《郑和下西洋》:传说郑和下西洋有一支集体,靠彼此支持不断向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这个集体里有信任、尊重和友谊,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渗透着幸福的滋味。
8、《晏子与太宗》:晏子深受太宗的爱戴,太宗也很喜欢听晏子说话,他们彼此之间有着良好的默契。
晏子曾经指出,“无论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友谊,总是可以克服的”,这句话更是展示出友谊的重要性。
9、《张良与楚庄王》:楚庄王在政治上把张良当作他的智多星,让他一手打造大楚帝国,而张良也忠于楚庄王,不惜前往荒僻之地出使,这份友谊代代流传。
10、《唐太宗与吕洞宾》:唐太宗与吕洞宾是结交了大约30多年的朋友,因此,当唐太宗举行盛大的宴会时,他会邀请吕洞宾一起参加。
【史上最全】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

【史上最全】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第一篇:【史上最全】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和相关诗文岐山书院 2015-11-16①管鲍之交②知音之交③濠梁之交④挂剑之交⑤布衣之交⑥知遇之交⑦锻铁之交⑧忘年之交⑴管鲍之交管:指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鲍:指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相友善。
管仲与鲍叔牙同处于齐,二人甚相友善。
管仲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
小白继立为齐桓公,杀公子纠,囚禁管仲,鲍叔牙力谏桓公释放管仲,以为管仲可以辅成霸王之业。
桓公遂召管仲,使之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
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遂成霸业。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相关诗歌:读史述九章(魏晋·陶潜)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其三管鲍知人未易,相知实难。
淡美初交,利乖岁寒。
管生称心,鲍叔必安。
奇情双亮,令名俱完。
管鲍(宋·舒岳祥)为管则易,为鲍则难。
相马失瘦,相士失寒。
管贫鲍富,坦然相安。
于利不疚,于义斯完。
鲍山管鲍分金处(清·沙张白)彭生豕立雄狐摧,瓜熟不遣连称回。
八个交友典故

八个交友典故一、管鲍之交这可是超级有名的交友典故呢。
说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那深厚得不得了的友情。
管仲家里穷,鲍叔牙就一直理解他、帮衬他。
他俩还一起做生意,管仲总是多分钱,鲍叔牙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管仲家里困难嘛。
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成了齐桓公后,鲍叔牙还极力推荐管仲,自己甘居其下,这种友情真的是超级让人感动,为了朋友啥都愿意做,真可谓是患难见真情。
二、知音之交这个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琴艺高超,可是能真正听懂他琴音的人却很少。
直到他遇到了钟子期,不管伯牙弹奏啥,钟子期都能听出他的心意。
伯牙弹高山,子期就说有高山的雄伟;伯牙弹流水,子期就说有流水的灵动。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觉得这世上再没有知音了,就把琴给摔了,从此不再弹琴。
这就是那种灵魂层面的知己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种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
三、刎颈之交主角是蔺相如和廉颇。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重用,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就不服气,想找蔺相如的麻烦。
但是蔺相如以大局为重,总是避让廉颇。
廉颇知道后,特别惭愧,就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然后他们就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
这就是那种知错能改,而且不计前嫌的伟大友情,为了国家的利益,两人冰释前嫌,还成为了生死之交。
四、舍命之交说的是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
他俩一起去求官,路上遇到大雪,干粮也快没了。
左伯桃为了让羊角哀活下去,就把衣服和干粮都给了羊角哀,自己钻进树洞被冻死了。
羊角哀后来到了楚国,做了大官,回来厚葬了左伯桃。
羊角哀为了报答左伯桃的恩情,甚至想和他的鬼魂一起作战。
这种为了朋友可以舍弃自己生命的友情,真的是太震撼了。
五、胶漆之交是陈重和雷义的故事。
他们俩都是东汉时期的人,关系特别好。
雷义被举荐当官,他想把这个机会让给陈重,官府不同意,他就假装发疯不去上任。
后来陈重也辞官陪着雷义。
他们俩的感情就像胶和漆一样,粘在一起分不开,互相扶持,不离不弃,真的是友情的典范。
古代著名的友情故事

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真诚相待。
长大后,他们一同去齐国谋生。
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
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他们两人的老师。
齐襄公被杀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
管仲为了保护公子纠,曾亲自带人去拦截公子小白,并射箭试图杀死他,但箭只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假装被射中倒下,最终抢先回到齐国,成为齐桓公。
公子小白即位后,齐桓公派兵讨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捉住。
齐桓公本想处死管仲,但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认为他有治国之才。
齐桓公最终被说服,不仅没杀管仲,还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
管仲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官制等方面。
他的改革使得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并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管仲曾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鲍叔牙的深深感激。
管仲认为,鲍叔牙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他,更在精神上理解和支持他。
2.伯牙与钟子期: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琴师。
在一次旅途中,他在汉江边弹奏《高山流水》琴曲,偶遇了樵夫钟子期。
钟子期被琴声所吸引,能够准确理解伯牙琴音中所表达的意境,无论是高山的巍峨还是流水的浩荡,两人因此结为知音。
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非常深厚,他们之间的交流超越了身份和地位的界限。
伯牙的琴艺得到了钟子期的深刻理解和赞赏,两人的友情建立在相互的欣赏和理解之上。
不幸的是,钟子期因病早逝。
伯牙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
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弹奏了一曲充满怀念和悲伤的《高山流水》,然后断然摔琴绝弦,表示世上再无知音,他自己也不再弹琴。
3.范张鸡黍:东汉时期山阳金乡的范式与汝南张劭之间的深厚友情。
两人在洛阳太学读书时结为好友,情投意合,志同道合。
在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的九月十五日去张劭家拜访,届时张劭杀鸡煮黍准备待客,范式果然如期而至,展现了两人之间守信如金的友情。
古代友情故事

古代友情故事
在古代,友情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情感,人们常常用真诚的友谊来表达对朋友的
深厚情感。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几个古代友情故事,感受古人的真挚友情。
故事一,《岳飞和好友张宪》。
岳飞是南宋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和张宪是多年的好友。
在岳飞被冤枉受害的时候,张宪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岳飞一边,为他说话辩护。
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张宪也毫不退缩,坚定地支持着岳飞。
最终,岳飞得到了平反,张宪的真诚友情也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故事二,《关羽和周仓》。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他和周仓是一对知音好友。
在一次战斗中,关羽
被敌人围困,危在旦夕。
就在关羽绝望的时候,周仓冲进敌阵,救下了关羽。
从此之后,关羽和周仓更加深厚的友情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故事三,《孔子和颜回》。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他和弟子颜回之间有着深厚的师徒情谊。
在颜
回临终之际,孔子悲痛不已,他对颜回的离去感到十分悲伤。
孔子说,“我有三个朋友,各尽其道而行。
周公、颜渊、子路。
周公,其为臣也,居家不慊,有臣之道。
颜渊,其为士也,立不易,有士之道。
子路,其为人也,犯恶不忍,有人之道。
”这段话也表达了孔子对颜回深厚的友情之情。
以上这些古代友情故事,都展现了古人们对友情的珍视和推崇。
友情是一种宝
贵的情感,它能够让人们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支持,在孤独的时候得到陪伴。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身边的友情,用真诚和善良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让友情之花在我们的心田绽放。
历史中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历史中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1.孔子和颜渊: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颜渊则是他的得意弟子。
两人
之间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颜渊曾经感慨说:“老师在,我怎么敢不努力!”孔子则回应说:“有颜渊在我身边,我感到很高兴。
”
2.廉颇和蔺相如: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大臣,廉颇是赵国的著名将领,
蔺相如是赵国的丞相。
两人之间的友谊传颂千古,他们以“刎颈之交”来形容彼此的信任和忠诚。
蔺相如曾经在完璧归赵的任务中立下大功,廉颇对此非常不服,但是蔺相如却选择了宽容和谦让,最终感动了廉颇,两人成为了生死之交。
3.伯牙和钟子期:这是关于音乐和友谊的故事。
伯牙是一位出色的琴师,钟
子期则是他的知音。
伯牙弹奏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够完全理解,两人的友谊建立在音乐上的共同爱好和情感共鸣上,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中国关于友谊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友谊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故事:
1.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管仲曾在鲍叔牙的帮助下,成为齐国的相国。
后来,管仲去世,鲍叔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2. 知音之交: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俞伯牙擅长弹奏古琴,钟子期则擅长倾听和理解音乐。
两人通过音乐结为知己,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3.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成为了兄弟。
他们在乱世中相互扶持,共同建立了蜀汉政权。
4.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两人相差三十岁,但却结为忘年之交。
他们相互欣赏,互相鼓励,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
5. 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两人曾经不和,但后来通过相互理解和宽容,成为了刎颈之交。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友谊的重视和珍视,强调了朋友之间应该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
古代著名的朋友关系

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朋友关系,以下是其中一些:
1. 伯牙与钟子期:他们是知音朋友的代表,伯牙弹琴,只有钟子期能理解他的音乐。
2. 廉颇与蔺相如:他们是刎颈之交的代表,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重臣,他们互相帮助,共同为赵国效力。
3. 羊角哀与左伯桃:他们是舍生取义的代表,左伯桃为了救羊角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 高渐离与荆轲:他们是知己的代表,高渐离和荆轲都是燕国人,他们互相欣赏彼此的才华和勇气。
5. 庄子与惠子:他们是哲学上的朋友,庄子和惠子都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他们互相探讨哲学问题,共同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这些朋友关系都是古代著名的代表,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相帮助成为了历史的佳话。
交友故事典故

交友故事典故
中国交友故事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管鲍之交: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共同经营一家客栈,两人性格互补,相互信任,成为刎颈之交。
后来,两人分别投身政治,友谊依然深厚。
2.桃园三结义: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为兄弟,共同抗击逆贼,忠诚互助,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兄弟友谊典故。
3.鸡黍之交:战国时期,荀子与友人淳于髡因误会而疏远,荀子请淳于髡吃饭,以鸡黍为喻,表示即使朋友之间有误会,也应该以真诚相待。
4.伯牙绝弦:战国时期,琴师伯牙与好友钟子期相识,因钟子期能理解伯牙演奏的意境,被誉为“知音”。
然而,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再也找不到如此知己,于是绝弦不弹。
5.忘年交:唐代文学家王之涣与老年诗人杜少府相识,两人虽年龄悬殊,但志趣相投。
6.杵臼之交:东汉时期,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名叫公沙穆。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总认为自己所学有限,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
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麼多钱作为他入太学学习的费用。
于是他到一位名叫吴佑的富户家做舂米工人。
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吴佑来到他的身边
和他攀谈起来。
言谈中,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
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
这些典故都表达了交友的真诚、信任和坚固不渝。
古代友谊故事

古代友谊故事
在古代,友谊被视为一种宝贵的品质,人们常常通过友谊的故事来传承和弘扬这种美德。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几个古代友谊故事吧。
故事一,《岳飞与好友张宪》。
岳飞是宋朝的一位将军,他有一个好友叫张宪。
张宪和岳飞一起读书、练武,他们志同道合,情同手足。
有一次,岳飞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到遥远的地方,张宪知道后毫不犹豫地辞官陪伴岳飞一同流亡。
在流亡的日子里,张宪为岳飞分忧解难,二人同甘共苦,最终在岳飞被召回后,他们依然情深义重,友谊长存。
故事二,《关羽与张飞的兄弟情深》。
关羽和张飞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两位将领,他们与刘备结义为兄弟。
在桃园结义之后,三人情同手足,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在战乱年代,关羽和张飞一直相互扶持,守护着刘备和蜀汉的江山。
即使在生死关头,他们也绝不背离兄弟之情,最终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义兄弟。
故事三,《孔子与颜回的师徒情深》。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他有很多学生,其中最得孔子信任的是颜回。
颜回虽然年轻,却有着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孔子对他十分器重。
在孔子的教诲下,颜回不断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儒。
在颜回去世后,孔子悲痛万分,对他的师徒情谊也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这些古代友谊故事告诉我们,友谊是一种宝贵的情感,它能够让人们在困难时互相扶持,在成功时共同分享。
友谊需要真诚、信任和包容,只有在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古代友谊故事中汲取力量,珍惜身边的友谊,让友谊之花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
十大著名古代友谊之交典故

十大著名古代友谊之交典故古代友谊之交一直是历史上一个常常被人们称颂的话题。
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友谊之交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让人们铭记的友谊不仅仅是历史中的一个段落,还是对人们所向往的真正友谊的一种表达。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十大著名古代友谊之交典故。
1. 赵盾与范增赵盾和范增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思想家。
两人的关系很好,他们是朋友和互相尊重的同事。
赵盾说话有金刚之语,他实力与文武双优,见识过人。
范增头脑清晰,学识专精,是赵盾心灵的同伴。
这两位学者不仅相互尊重,而且他们教育每一个拜访他们的人寻找正确的道路,并且互相鼓励对方。
2. 闻仲与子贡闻仲和子贡是孔子门下的两位行家。
闻仲在文辞上过人,子贡也很有文采,但他们都不是孔子所选的继承者。
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两人的友谊闪耀着极大的忠诚和情感,但基于他们共同的信仰和目标。
两个人永远是孔子最信赖的几个学生之一。
3. 刘备、关羽与张飞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是很多读者记忆深刻、热爱的好兄弟。
他们加入赤壁之战,一路上面临了数不尽的战斗,但这种持久的友谊使他们始终保持团结一致。
他们对自己的荣誉和自己的友谊都不会忘怀,最终让人们对他们的友谊留下了一个美丽的记忆。
4. 曾参与至子曾参和至子也是两位被称为古代友谊之交的人。
这两位朋友在君臣之间,保持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一个个不同的层次上得以体现:有时是同事的关系,有时是朋友的关系,有时是同舟共济的关系。
无论何时,他们都会在细节中体现出相互支持的精神,并在整个社会中保持真正的友谊。
5. 木兰与小霸王木兰和小霸王是一个传说中伟大的女孩和一个在暴力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他们是年轻人阶段的朋友,并且这种关系在许多令人绝望的局面中得以体现。
人们对这个传说非常感动,这种伟大的友谊传递给人们一种信仰和希望,希望在困难的时候继续前进。
6. 雄和丹朱在古代应该算是一个天才和一个真实的人之间的友谊。
雄是《荀子》的著名学者,丹朱是实用主义道德的实践者。
历史有名的友谊故事

历史有名的友谊故事
历史有名的友谊故事:有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等等。
1、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最初见于《列子·力命》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极好的朋友,鲍叔牙是齐国的贵族,而管仲家境贫寒,生活很窘迫。
两人尽管身份悬殊,但鲍叔牙非常欣赏管仲。
他对管仲十分真诚、宽容,总是在经济上帮助管仲。
后来,正是由于鲍叔牙对齐桓公举荐管仲,才使得管仲有机会成为齐国的国相。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朋友,但是真正的知己却可遇不可求。
而管仲和鲍叔牙就堪称知己。
管鲍之交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特别是管仲当年说的那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如雷贯耳,发人深思而又催人奋进,也带给人们恒久的启示。
无论别人如何评论管仲,鲍叔牙都不为之所动,依然一如既往地给予其包容、谅解与协助。
可以说,他们二人既能同甘,更能共苦,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
他们之间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空间的考验,更经得起名利的考验。
2、知音之交: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
春秋时期,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却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
一次他于江边乘兴弹琴,引得岸上的樵夫钟子期驻足观望,钟子期赞
3、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
东汉时期,陈重和雷义是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同朝为官,相互扶持,在官场如胶似漆的挽手同行。
当时乡里传颂: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世人赞道: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史上最感动的十段友情5:延陵挂剑、灵堂焚碑,古风难能可贵

史上最感动的十段友情5:延陵挂剑、灵堂焚碑,古风难能可贵今天讲两个故事。
一个是延陵挂剑,一个是灵堂焚碑。
之所以讲两个,是因为这两个故事的含义相似。
并且,延陵挂剑发生在春秋时期,而灵堂焚碑发生在清朝中期,前后延绵2000多年,可见朋友之间古风尚存,最可贵的友情历久弥新。
1.首先说说延陵挂剑。
春秋时期,吴国有一位公子,名叫季札,是吴国国君寿梦第四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
因为季札受封于延陵,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延陵季子。
季子是四个儿子中德才最高的。
如果您还不熟悉的话,那么,说他是孔子的老师,也许更亲近一些。
孔子对季子十分仰慕,作为两位儒学大师,人们称他们为“南季北孔”。
孔子季子品德十分高尚,最著名的当属“三让国君”之位。
国君寿梦想将王位传给季子,其他几位哥哥也认为季子最合适,但是季子坚辞不受。
没办法,只好由老大继承王位。
为了让季子接替国君的位子,老大哥定了个规矩,叫“兄终弟及”,希望王位最终传到季子手上。
等老大死了,老二即位,还想让季子接受王位,季子仍然请辞。
最后老三即位,也是一样,季子还是不从。
最后没办法,只好让老三的儿子即位为吴国国君。
老三的儿子,就是吴王僚,后来被专诸刺杀的那位。
就冲吴国父子这一点,比后来唐朝“玄武门之变”、康熙朝“九子夺嫡”等,不知高尚多少倍。
话说回来,延陵挂剑是怎么回事呢?话说季子出使晋国时,中途路过徐国。
徐国国君十分敬仰季子,就挽留他几日。
季子跟徐国国君聊得也很投机。
因为季子是吴国使臣,又是公子,所以出门的时候,腰中佩戴着一把十分漂亮的宝剑,也是吴国的国宝。
徐国国君时不常地拿眼睛盯着宝剑看,看得出是十分地喜爱,但并没有开口索要。
季子那是什么样的人物啊!早就看出来了,当下决定,要将宝剑赠送给徐君。
但是,因为还有出使的任务,所以季子想着等完成任务回来再将宝剑送给徐君不迟。
没成想,等季子出使完晋国回来时,徐君不幸刚刚病逝。
季子对此追悔莫及。
因此,把宝剑摘下,要送给徐君的儿子。
但是,因为徐君并没有开口要过,徐君的儿子是坚决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的友情,个个看了泪流满面
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巴金曾说:“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普希金说:“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友情,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
它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
在我国历史上有无数的友情被铭记,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们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的故事广为传颂,感人至深!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催人泪下的友情故事!1、管鲍之交: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故事都不陌生,上学时候语文课、历史课应该都谈到过,如今已经作为成语来使用了,形容二人友情深厚!最初,“管鲍之交”见于《列子·力命》,相传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分红的时候却要多拿,因为他有老母需要侍养;当兵的时候总是在最后,退兵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因为他有老母需要侍养;帮鲍叔牙办事,一塌糊涂,当官吧,也是好景不长,别人都嘲笑管仲没用,只有鲍叔牙相信管仲将来必成大器,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齐国国君去世后,继任者定为公子小白,管仲
出主意谋杀公子小白,可惜,鲍叔牙谋在其前,最终小白登基,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齐桓公,登基后,齐桓公欲处死管仲,以泄私愤,鲍叔牙听闻消息后,及时搭救,并向齐桓公建议立管仲为相。
2、知音之交:一提到知音,相信很多朋友应该就能猜到了,知音之交主角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见于《列子·汤问》,相传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所作《高山流水》入选中国十大古典乐曲之一,真可谓:高山流水韵依依,伯牙摔琴谢子期。
3、羊左之交——生死之交:见于《列士传》,羊:羊角哀;左,左伯桃;燕国人,相传,有一日,楚元王招贤纳士,二人结伴同行,千里迢迢,干粮耗尽,大雪封山,衣单体薄,二人感觉看来很难同时到达都城了,左伯桃说:“贤弟,我年长你几岁,听我说,我自幼体弱,贤弟年轻体壮,满腹经纶,将来必成大器,带上所有干粮,穿上我的衣服,走吧!”羊角哀极力推辞,欲成全左伯桃,二人僵持不下,后来左伯桃便自杀了,以成全兄弟之名!羊角
哀到了王庭,楚王极其欣赏其才华,听说了二人故事后,便追封了左伯桃为中大夫,羊角哀前往坟前探望,这天夜里,角哀面对烛火独坐,回首往事,心中感伤不已。
忽然一阵阴风飒飒,烛火灭而复明。
角哀一看,灯影处有一个人,踌躇不前,隐隐约约有悲泣之声。
角哀喝道:“什么人?竟敢深夜闯入!”那人没吱声。
角哀起来一看,原来是伯桃。
伯桃说:“感蒙贤弟记忆,刚被重用,就请求葬我,还追封爵位,并置办了锦衣豪棺,凡事办得十全十美;只是坟地离荆轲墓不远。
荆轲每夜都持剑来骂我说:‘你是冻饿而死的人,怎么敢把坟建在我的上风,夺我的风水?要不迁移到别处,我就掘墓取尸,把你扔到野外!’有了这种危难,特来告诉贤弟。
望把我改葬它处,以免惹祸。
”角哀还想再问,一阵风起,忽然不见了伯桃。
羊角哀惊醒后上奏楚王说:“以前伯桃把粮食让给臣,所以我才活了下来,并遇到了圣明的君主。
蒙您加官进爵,使我此生无憾,请容我来世再来报答。
”信中言语十分恳切。
把信交给随从后,又来到伯桃墓前大哭一场,对随从说:“我兄长被荆轲强魂所逼,无处安身,我忍不下去。
我宁可死在九泉下做鬼,也要帮助兄长战胜这个强魂。
你们把我的尸体葬在这座坟的右侧,生死与共,以报答兄长让粮的意气。
楚元王被二人的意气所感动,派人在墓前建庙,赐庙名“忠义之祠”,并立碑记载这件事。
4、公孙杵臼和程婴:晋灵公时,
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
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
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
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公孙杵臼,亦自缢而死。
公孙杵臼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同情赵家,放走公孙杵臼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
公孙杵臼携婴儿投奔公孙杵臼老友程婴。
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
公孙杵臼与程婴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
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
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
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
十五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
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
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
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
京剧《赵氏孤儿》很好演绎了这一精彩故事!5、孟焦之交:北宋,杨继业撞碑后,遗骸藏于洪羊洞中。
杨继业托梦杨延昭,嘱其取回。
杨延昭乃命孟良往取。
焦赞耻不披命,乃瞒过杨延
昭,暗随孟良。
孟良至洪羊洞,正欲取骨,觉后有人声,疑是番将,黑暗中急以大斧砍之,焦赞竟死。
孟良忽疑被砍者哀声不类番将,急将尸身抬出,于月光中细察之,则焦赞也。
孟良念结义之情,悲痛引咎,誓不独生,乃以杨继业遗骨,付于降番之宋兵,嘱其逃回,交付杨元帅,孟良即自刎。
杨延昭得信,惊悼成疾,将星现于郊外,被八贤王赵德芳所射,遂至不起。
成语“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典故的由来,多用于形容生死之交。
当然,在我国古代还有好多感人的友情故事,除了前面五组,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