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原理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原理考试重点
1.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1.考察法 2.成因分析法 3.地理综合法 4.数理统计法 5. 长期观测法 2. 水文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多学科交叉渗透 2.通过水文实验揭示水文规 律 3.通过流域水文模型探索水文现象 4.确定性与随机性研究方法相结合 3. 水文循环:指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不断 的蒸发、 4. 凝结、水汽输送、降落、下神、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循环王府放入过程成 为水文循环。 5. 水文循环的三种尺度: 全球水文循环 2.流域水文循环 3.水-土-植系统水文循 环 6. 水量平衡方程: WI WO WS 7. 流域:地面分水线包围的汇集降落在其中的雨水流至流域出口的区域。 8. 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非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 10.霍顿四大定律:1.霍顿分级法 2.比降定律 3 河数定律 4 河长定律 5 霍顿面积 定律。 11.扩散模型:由于它的基础是由忽略惯性项的圣维南方程组所导得的扩散波方 程。 12.降雨强度:单位时间的降雨量 13.降雨量:时段内降落到地面上一点或一定面积上的降雨总量。 14.降雨的三要素:1.降雨历时 2.降雨强度 3.降雨面积 15.降雨时间变化的表示方法:1.降雨量累积过程线和降雨强度过程线 2.时段降 雨量柱状图 16.区域平均雨量的计算方法:1.等雨量线法 2.泰森多边形法 3.算术平均法 4. 距离平方倒数法 17.土壤质地:组成土壤的固体颗粒的主要粒径或粒径范围。 18.砂砾、粉砾和粘砾 19.土壤湿度: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情况
20.1 质量含水率 2.容积含水率 3.饱和度 21.土壤水分的主要作用力: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 22.吸湿、脱湿曲线 23.下渗:水分透过土壤层面沿水平和垂直方向渗入土壤的现象 24.下渗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的含水量 25.下渗容量或下渗能力:如果供水条件充分大,则下渗率将达到同初始土壤含 水量和同土壤质地下渗容量的最大值 26.下渗曲线:下渗容量岁时间的变化曲线 27.累积下渗曲线:下渗曲线的积分曲线 28.1.渗润阶段 2.渗漏阶段 3.渗透阶段 29.从上而下:饱和带、水分传递带、湿润带和湿润锋 30.下渗与降雨强度的关系:迈耶公式、华东水利学院公式 31.影响蒸发的因素:1、土壤孔隙性 2.地下水位 3.温度梯度 32.下渗经验公式:1 霍顿公式 2.霍尔坦公式 3.考斯加柯夫公式 33.植物散发: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经枝干输送后,水分从叶面和枝干 气孔逸出并进入大气的过程。 34.植物散发的影响因素:1.植物的胜利条件 2.气象条件 35.流域蒸散发指:流域内所有蒸发面(水面、土壤表面、植物枝叶面及潜水面) 上的蒸发之和。 36.河网汇流:在这一阶段,各种水源的径流汇集在一起,从低一级河流汇入高 一级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最后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 37.路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合称 38.包气带水分动态:指包气带中水分含量及水分剖面的增长和消退过程。 39.1 包气带地面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2.包气带土层对下渗水量的再分配作用 40.1.壤中水流 2.饱和地面径流 3.回归流 4.山坡产流 41.降雨产流受控于两个条件:1.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容量 2.包气带的土壤含水量 超过田间持水量 42.产流的基本条件:1.从透水性看,大气层可认为是绝对透水的,因此它与包 气带的界面——地面就具备产流的基本条件;2 不透水基岩或地下水面,可
看做是绝对不透水的;3.在包气带内部,在两种不同透水性土壤界面上,当 较强透水性的土壤位于界面以上时,也提供了产流的基本条件;4 如果地下 水面因土层饱和能达到地面。地面就变成大气于水面的界面,大气是绝对透 水的,水面是绝对不透水的,它们的界面就是产流的基本条件,这就是饱和 地面径流产生的基本条件。 43.1.“蓄满”产流模式 2.“超渗”产流模式 44.洪水波:突然有一定水量在此时注入河道,原来的水面就因受到干扰而形成 不稳定波动。 45.波流量:这种由于突然注入一定水量而在河道里增加的流量 46.洪水波的几何特征:1.波体 2.波高 3.波峰 4.波长 47.洪水波的运动特征:附加比降 2.相应流量 3.波速 48.波高:波体轮廓线上任一点相对于稳定流水面的高度。 49.洪水波的最大特征值:最大流量、最高水位、最大流速及最大比降 50.洪水的四类:1.运动波 2.扩散波 3.惯性波 4.运动波 51.浅水波:波长比水深大得多的不稳定波动 52.深水波:波长远小于水深的不稳定波动 53.特征河长:河段的槽蓄量一定与下断面流量呈单一关系,具有这种特征的河 段长。 54.湿润锋:湿润带与下渗水尚未涉及到的土壤交界面 55.蒸散发是包气带水分消退的主要原因。 56.线性流域汇流系统:一个流域汇流系统如果既满足叠加性又满足均匀性。 57.回归流:原先为壤中水径流,后又渗出地面而变成饱和地面径流的径流成分 58.回归流的形成条件:山坡上土壤中流比较发育,而坡脚处不易形成出露地面 的饱和带 59.饱和地面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1.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且上层土壤的透水性 很强,而下层土壤的透水性却弱的很多 2.上层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 60.缓不稳定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 流线曲率很小,基本上互相平行 2.动水压 力的分布大致与静水压力分布相同。
1.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1.考察法 2.成因分析法 3.地理综合法 4.数理统计法 5. 长期观测法 2. 水文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多学科交叉渗透 2.通过水文实验揭示水文规 律 3.通过流域水文模型探索水文现象 4.确定性与随机性研究方法相结合 3. 水文循环:指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不断 的蒸发、 4. 凝结、水汽输送、降落、下神、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循环王府放入过程成 为水文循环。 5. 水文循环的三种尺度: 全球水文循环 2.流域水文循环 3.水-土-植系统水文循 环 6. 水量平衡方程: WI WO WS 7. 流域:地面分水线包围的汇集降落在其中的雨水流至流域出口的区域。 8. 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非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 10.霍顿四大定律:1.霍顿分级法 2.比降定律 3 河数定律 4 河长定律 5 霍顿面积 定律。 11.扩散模型:由于它的基础是由忽略惯性项的圣维南方程组所导得的扩散波方 程。 12.降雨强度:单位时间的降雨量 13.降雨量:时段内降落到地面上一点或一定面积上的降雨总量。 14.降雨的三要素:1.降雨历时 2.降雨强度 3.降雨面积 15.降雨时间变化的表示方法:1.降雨量累积过程线和降雨强度过程线 2.时段降 雨量柱状图 16.区域平均雨量的计算方法:1.等雨量线法 2.泰森多边形法 3.算术平均法 4. 距离平方倒数法 17.土壤质地:组成土壤的固体颗粒的主要粒径或粒径范围。 18.砂砾、粉砾和粘砾 19.土壤湿度: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情况
20.1 质量含水率 2.容积含水率 3.饱和度 21.土壤水分的主要作用力: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 22.吸湿、脱湿曲线 23.下渗:水分透过土壤层面沿水平和垂直方向渗入土壤的现象 24.下渗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的含水量 25.下渗容量或下渗能力:如果供水条件充分大,则下渗率将达到同初始土壤含 水量和同土壤质地下渗容量的最大值 26.下渗曲线:下渗容量岁时间的变化曲线 27.累积下渗曲线:下渗曲线的积分曲线 28.1.渗润阶段 2.渗漏阶段 3.渗透阶段 29.从上而下:饱和带、水分传递带、湿润带和湿润锋 30.下渗与降雨强度的关系:迈耶公式、华东水利学院公式 31.影响蒸发的因素:1、土壤孔隙性 2.地下水位 3.温度梯度 32.下渗经验公式:1 霍顿公式 2.霍尔坦公式 3.考斯加柯夫公式 33.植物散发: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经枝干输送后,水分从叶面和枝干 气孔逸出并进入大气的过程。 34.植物散发的影响因素:1.植物的胜利条件 2.气象条件 35.流域蒸散发指:流域内所有蒸发面(水面、土壤表面、植物枝叶面及潜水面) 上的蒸发之和。 36.河网汇流:在这一阶段,各种水源的径流汇集在一起,从低一级河流汇入高 一级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最后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 37.路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合称 38.包气带水分动态:指包气带中水分含量及水分剖面的增长和消退过程。 39.1 包气带地面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2.包气带土层对下渗水量的再分配作用 40.1.壤中水流 2.饱和地面径流 3.回归流 4.山坡产流 41.降雨产流受控于两个条件:1.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容量 2.包气带的土壤含水量 超过田间持水量 42.产流的基本条件:1.从透水性看,大气层可认为是绝对透水的,因此它与包 气带的界面——地面就具备产流的基本条件;2 不透水基岩或地下水面,可
看做是绝对不透水的;3.在包气带内部,在两种不同透水性土壤界面上,当 较强透水性的土壤位于界面以上时,也提供了产流的基本条件;4 如果地下 水面因土层饱和能达到地面。地面就变成大气于水面的界面,大气是绝对透 水的,水面是绝对不透水的,它们的界面就是产流的基本条件,这就是饱和 地面径流产生的基本条件。 43.1.“蓄满”产流模式 2.“超渗”产流模式 44.洪水波:突然有一定水量在此时注入河道,原来的水面就因受到干扰而形成 不稳定波动。 45.波流量:这种由于突然注入一定水量而在河道里增加的流量 46.洪水波的几何特征:1.波体 2.波高 3.波峰 4.波长 47.洪水波的运动特征:附加比降 2.相应流量 3.波速 48.波高:波体轮廓线上任一点相对于稳定流水面的高度。 49.洪水波的最大特征值:最大流量、最高水位、最大流速及最大比降 50.洪水的四类:1.运动波 2.扩散波 3.惯性波 4.运动波 51.浅水波:波长比水深大得多的不稳定波动 52.深水波:波长远小于水深的不稳定波动 53.特征河长:河段的槽蓄量一定与下断面流量呈单一关系,具有这种特征的河 段长。 54.湿润锋:湿润带与下渗水尚未涉及到的土壤交界面 55.蒸散发是包气带水分消退的主要原因。 56.线性流域汇流系统:一个流域汇流系统如果既满足叠加性又满足均匀性。 57.回归流:原先为壤中水径流,后又渗出地面而变成饱和地面径流的径流成分 58.回归流的形成条件:山坡上土壤中流比较发育,而坡脚处不易形成出露地面 的饱和带 59.饱和地面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1.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且上层土壤的透水性 很强,而下层土壤的透水性却弱的很多 2.上层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 60.缓不稳定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 流线曲率很小,基本上互相平行 2.动水压 力的分布大致与静水压力分布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