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公共政策的监控和调整
第七章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
![第七章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07d670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1.png)
(三)政策评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审视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与环节,对政策做出 评价与预估,判断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
(四)政策监控——指为实现政策目标与解决 政策问题,保证政策的科学、合法与有效实施, 对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与终结等环节进行监 督与控制。
(五)政策终结——指特定主体对政策进行审 慎评估后,终止那些已完成、过时、多余、无 效甚至错误的政策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化工具是指政府动员社会资源参与政策执 行,实现政策目标,包括社区、积极公民、第 三部门参与执行等。
作业
收集国内外公共决策失误的典型案例,并运用 公共政策理论分析失误原因及改进策略。 要求:1.下周以书面形式、以班为单位上交;
2.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2-3人协作完 成,不能超过3人;
3.作业质量高低对期末成绩有一定影响; 4.绝对不能抄袭。
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公共问题 或实现社会目标,依法定程序作出的决策,其 表现形式是行为准则、方案、法规、命令、决 议、决定、条例等。
第一,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公共权力机构, 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授权的 有关机构和部门。
第二,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 题,增进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目标。公共问题、 公共目标与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元素。
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所实施的 活动,包括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 策等一系列行为过程。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执行
一 公共政策执行与行动者网络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的执行者解读、解释、 细化、宣传、监督与落实既定政策,将其适用 于具体的个人、事件、组织或特定情景以实现 决策目标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行动者网络包括具体负责落实政策 的专责主体以及影响政策执行的诸多利益相关 者。包括官僚机构、传媒、社区、积极公民、 私人部门与非营利部门、利益集团、公民社会。
公共政策学重点第七章
![公共政策学重点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12af33335a8102d276a22fcc.png)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政策制定 过程的起点,也是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过程的起点,也是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美国学者邓恩强调政策问题构建在整个政 策分析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通过恰当的疑问, 策分析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通过恰当的疑问, 有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重新构建, 有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重新构建,以 至会凸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即问题找准了, 至会凸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即问题找准了,问 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本章首先弄清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和属性, 本章首先弄清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和属性, 并探究其形成、提出和分析的方法等, 并探究其形成、提出和分析的方法等,最后则 要分析政策议程问题, 要分析政策议程问题,即如何将公共政策问题 提上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问题。 提上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问题。
第四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无论由谁提出, 公共政策问题无论由谁提出,又无论分析 得多好, 得多好,最终都要由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 来正式认定。 来正式认定。 到底何谓政策议程? 到底何谓政策议程?公共问题在什么样的 条件下,才能够进入政策议程呢? 条件下,才能够进入政策议程呢?政策问题是 如何进入政策议程的, 如何进入政策议程的,也就是说政策议程的建 立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 立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称基本特征主 要有以下: 要有以下 1.关联性与公共性 . 2.主观性和人为性 . 3.历史性与动态性 .
四、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
1.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 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 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 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1)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 , 决策者人数较少 , 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 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 决策者人数较少, 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 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 案也仅有几个。 案也仅有几个。决策者在政策方案的效用或价 值方面,能够达成一致。 值方面,能够达成一致。 (2)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 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 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方案的 效用能够反映目标的一致性。 效用能够反映目标的一致性。但结果是不确定 的。 (3)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 , 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 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 其效用无法达成一致,目标之间相互冲突。 其效用无法达成一致,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备 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是未知的, 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是未知的,也不能够确定 其风险。 其风险。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f7256eebb4cf7ec4afed069.png)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 作用给予了重视。
• 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 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 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 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 提出政策建议。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 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
(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 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 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 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 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 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 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 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 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 一致,而且这种一致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 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科学的第二个品格就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 的产物。
(3)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 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3.公共政策学的品格
宁骚
主编
ISBN:7-04-012263-4
教学安排
一、总学时数:60 二、学分:3 三、教学目的
19.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二《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大纲
![19.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二《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f551ce177232f60ddcca1e8.png)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公共政策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主编:吴立明;副主编:傅慧芳二、课程纲要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概说一、知识点1.公共政策的界定2.公共政策分析的历史沿革3.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二、考点1.公共政策的界定(1)公共政策的内涵(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3)公共政策的类型2.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3.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1)政策分析的定义(2)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3)政策分析的基本类型(4)研究政策分析的现实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一、知识点1. 模型及分辨模型的有效性2.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3. 经济学的研究途径二、考点1.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2.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1)教材中涉及到的各模型主要代表人物(2)系统模型、过程模型、团体理论、精英理论、制度理论、渐进主义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本学科的影响。
3. 经济学的研究途径(1)教材中涉及到的各模型主要代表人物(2)传统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公共选择理论、取舍理论、福利经济学模型、新制度主义等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评述。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一、知识点1.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2. 政策系统的划分3. 政策系统的运行二、考点1.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1)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的含义。
(2)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3)政策主体的分类,主要掌握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的分类(4)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职权(5)政策客体的立体运行层面(6)政策环境的构成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7)政策环境的特点2. 构成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含义及其内容,尤其是它们的作用。
3. 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特点第四章公共政策制定一、知识点1.政策问题2.政策议程3.政策方案规划4.政策方案合法化二、考点1.政策问题(1)政策问题的概念、种类、特征(2)美国学者帕顿和沙维奇提出的对政策问题界定过程(3)政策问题认定的分析方法2.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公众议程、政府议程的涵义(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3)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3.政策方案规划(1)政策方案规划的概念(2)政策方案规划的特征、原则、程序(3)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4)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5)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包括的几方面内容(6)政策方案抉择的要求与标准。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d94173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f.png)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公共政策的监控
![公共政策的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40803e1d16fc700abb68fcdf.png)
四、公共政策的调整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1、客观原因 政策问题的变化; 政策目标的变化; 政策环境的改变; 政策资源的改变; 政策缺陷的暴露; 政策的副作用的加大
2、主观原因 人的观念、思想等的变化 如公众生育观念的变化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1、政策目标的调整; 2、政策方案的调整 3、执行措施的调整; 4、政策主体和作用对象的调整
(六)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与公民大体上一致 ;但它手中有公民没有的利器: 游说。
(七)大众传媒
无冕之王; 第四权力。 定期的选举; 呼吁; 评论。
(八)政策监控机制的模型
政策监控主体与客体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 关系。 政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取决于3大要素
权力制衡; 信息对称; 利益诉求。 三者缺一不可。
(三)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1、违宪审查 2、行政诉讼
(四)政党
政党如何进行政策监控?
1、政党成员进入立法机构; 2、政党成员进入行政机关; 3、政党的组织监控; 4、政党通过舆论来监控
(五)公民
问:公民如何监督政府及其公共政策?
1、公民通过选票进行监控; 2、公民通过诉讼进行监控; 3、公民通过舆论进行监控。
多元共治解决监管难题 2016年02月04日 11 :新论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蒋硕亮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来看,要做好对市场主 体海量的经营行为的全程监管,要解决三个难点。一是监管中的信 息不对称问题;二是监管动力不足问题; 三是监管权威不够问题 。监管信息、监管动力、监管权威这三者构成监管机制优先运行的 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是确保监管效果的关键因素。三要素相互联 系,相互促进,共生共存。如果缺少某一个要素,监管效果就会大 打折扣。 先来看信息不对称。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情况来看,上海自贸 试验区有8万家各类市场主体,各方面需要监管的事务呈现天文数字 。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政府监管部门不可能完全掌握。尤其是对 某一个监管部门而言,由于缺乏信息共享,对其他监管部门的信息 难以及时掌握,所以,就单一部门而言,它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此 外,与瞬息万变的市场运行而言,政府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具有静态 性和滞后性,导致监管的滞后,甚至难以跟上。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https://img.taocdn.com/s3/m/b3b91bc5192e45361166f583.png)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一、单项选择题1.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A.政策目标B.政策宣传C.政策发展D.政策创新【解析】A2.政策执行的互适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互适模型的构建者。
互适模型,也被称为“互动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构建的,他的代表作是写于1976年的《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
3.政策执行的互适模型认为:成功的政策决定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而有效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成功的A.处理紧张过程B.“游戏”原则C.压力、动力机制D.互相调适过程【解析】D4.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前提,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的模型是A.系统模型B.综合模型C.互适模型D.博弈模型【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博弈模型。
博弈模型是博弈论运用于公共政策执行而形成的理论模型,即以博弈理论观察、分析执行过程中相关参与者就政策目标或手段的达成所做的说服、协商与妥协等互动情形。
它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前提,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
5.体现了执行过程的开放性要求,也强调了一定的封闭性对于一个系统成长的必要性的模型是A.博弈模型B.互适模型C.系统模型D.循环模型【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循环模型。
循环模型强调了被人们忽视的监控对于有效执行的必要意义;体现了执行过程的开放性要求,也强调了一定的封闭性对于一个系统成长的必要性。
6.“霍恩——米特尔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又称A.循环模型B.互适模型C.系统模型D.综合模型【解析】C7.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A.“向前推进策略”B.“向后推进策略”C.“整合策略”D.“以政策为中心的路径”【解析】B8.反映附加式政策执行现象的是A.“阳奉阴违”B.“土政策”C.“断章取义,为我所用”D.“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表现形式。
新版公共政策复习重点2
![新版公共政策复习重点2](https://img.taocdn.com/s3/m/440d091b10a6f524ccbf85ef.png)
5、表达方式不当;※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1、科珀等学者的模型理论(1)外在创始模型:是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该类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
(2)动员模式的含义: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该模式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3)内在创始模式的含义: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该模式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2、芭芭拉.尼尔森的模型理论: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议题确认②议题采纳③议题重要程度排序④议题持续。
3、约翰.金登的模型理论:三源流模型,建立在三种源流的基础上:(1)问题流:主要关注问题的定义,包括预算约束,问题是如何被认知的,以及客观条件是如何被定义为问题的(2)政策流:与解决问题的技术可行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公众接受度等有关;(3)政治流:设计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
(4)当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汇合到一起,政策窗口就打开了。
4、中国学者的模型理论:①关门模式②动员模式③内参模式④借力模式⑤上书模式⑥外压模式。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政策目标的特征:①问题的针对性②未来的预测性③目的的多元性。
※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P279※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目标:①公平②效率③自由④安全※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1、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2、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①实事求是②面向未来③系统协调④明确具体⑤伦理考量※政策规划,即政策构建: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政策规划的特征: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与政府主导并存;2、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政策设计:是政策分析人员有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并组合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要素,产生政策方案,使各政府要素间具有一致关系,并符合现实环境,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学6-7章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学6-7章](https://img.taocdn.com/s3/m/0eaf19a02b160b4e777fcfdb.png)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政策目标具有下列特征:⑴问题的针对性。
⑵未来的预期性。
⑶目的的多元性。
二、政策目标的分类1。
政策目标的类型划分。
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目标划分成诸多不同的类型:⑴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可有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以及其他的政策目标(如一些长期政策目标和中短期政策目标)。
⑵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等。
⑶依据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等;与此相类似的则是,依据政策目标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策的政治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文化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
⑷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更细微的标准将上述一些分类再作进一步区分;或者按照吸收了几种标准的混合标准来作其他划分;或者按照上述并未提及的标准作其他划分,如根据目标的实质性程度可区分出实质性政策目标和象征性政策目标,根据政策目标彼此的重要程度可分成主要政策目标和次要政策目标等。
2。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基本目标又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安全等。
三、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1.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⑴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⑵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2.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⑴实事求是.⑵面向未来。
⑶系统协调。
⑷明确具体。
⑸伦理考量。
第二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一、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1.政策规划的含义及其特点。
政策规划又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b3f54f75aaea998fcc220e85.png)
2.合法性涉及统治主体和统治客体。 (1)就统治主体而言,合法性是一种有效的政治统治所必须具备 的性质和功能,即统治主体必须有能力使统治客体认为这种统治 是应该服从的,从统治客体那里获得认可和遵从。 (2)就统治客体而言,合法性意味着统治客体基于某种价值判断 或思想信念支持某种政治统治及其相关措施,并将其视为合理和 正当的。
(二)广义的政策合法性概念 1.广义的政策合法性是指,政策让被统治者认为是合理正当的和 符合道义的,从而能够被认可和服从的能力及属性。 2.政策的合法化是指,使政策能够逐渐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 和推行的过程。 3.政策合法性的核心存在于人们内心对政策道义性、正当性和合 理性的认可。
4.政策合法化的两个部分 (1)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是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前提。 (2)政策的合法化,即公众对政策的认可、和默许、接受和遵行。 A.公众认可政策,可能出于自愿,也可能出于被迫;有时是政策 符合他们的利益需要;有时是他们已经养成了遵纪守法的习惯; 有时则是因为他们畏惧政府的惩罚。
B.政策的合法化还需要依照一定的合法性程序。这种程序可能是 法律规定的,也可能是基于传统形成的,还可以是领袖人物的指 示,但无论是哪种,都必须得到公众的认可和默许。 C.当然,公共政策与部分公众利益出现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这 个时候公共政策的强制性就会发生作用。然而强制并不是万能的, 如果一项政策太过损害公众利益,可能会出现政策合法性危机, 进而引起政治系统合法性危机,导致政局混乱。
(2)法律无法全面涵盖和适应已经存在或即将发生的社会现象。 (3)法律语言的拙劣总是导致自由裁量范围的扩大化。 (4)法律总是存在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险。 (5)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 (6)法律的实现总要受制于一定的外部条件。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和公共政策的稳定、变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和公共政策的稳定、变](https://img.taocdn.com/s3/m/28384193e518964bce847cbd.png)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和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6. 填空题简答题每小题5分1.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
正确答案:(1)通过政策监控活动,使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充分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拓宽人们参与的渠道,遵循科学决策程序,使政策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们的各种利益要求。
(2)通过政策监控活动,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整合政策运行活动的各种力量,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的潜能,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3)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在保证政策评估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实现政策评估的公正性,最大限度地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客观现实,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
(4)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实际情况,比较利弊得失,为政策调整活动确立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明确政策调整活动的方向。
涉及知识点: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2.简述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1)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2)政策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
(3)政策稳定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效果。
(4)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政府的成本。
涉及知识点: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3.简述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
正确答案:(1)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2)政策的有效性。
(3)政策的合祛性。
(4)修改的复杂性。
(5)接续政策的失败。
(6)政策终结的失败。
涉及知识点: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论述题每小题15分4.试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及内容。
正确答案:(1)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政策监控是完整的政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政策制定活动、政策执行活动、政策评估活动和政策调整活动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https://img.taocdn.com/s3/m/cef6aea3284ac850ad024236.png)
第三节 政策执行的概念
第三节 政策执行的概念包括政策主体和目标群
体两方面; 体两方面; 两种最基本的政策资源, 两种最基本的政策资源, 包括内部的信息传播和 政策主体的素质不高可 必要的财力和物力是政 四、政策资源障碍 内外部信息的交流, 内外部信息的交流,是 能造成政策认知得不当, 能造成政策认知得不当 策执行的物质基础; 策执行的物质基础 政策执行的最为重要的 ; , 1.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 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 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 政策资源,畅通的信息 不能正确地理解具有战 不是越多越好 政策资源, 略性和抽象性的宏观政 渠道和充足的信息来源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策,不能认清公共政策 是政策方案得以顺利实 3.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 的精神实质和内在机理, 的精神实质和内在机理, 施的重要保证。 施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可 有可能造成宣传不当和 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在执 4.权威资源 4.权威资源; 权威资源; 以帮助政策制定和执行 政 执行不力; 执行不力; 行中政策宣传不当, 行中政策宣传不当, 部门更快更好的采取行 目标群体的素质不高会 策理解失误、 策理解失误、政策沟通 进行指挥, 动,进行指挥,获得资 堵塞, 增加政策宣传和执行的 堵塞,还有可能产生 源。 暗箱操作”和以权谋 难度。 难度。 “暗箱操作” 现在我国部分部门的权 ”。 以及“伴生噪音” 私,以及“伴生噪音 威性在不断下降( 威性在不断下降(统计 局)。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自由裁量权
一、自由裁量权的悖论
公共政策的执行离不开自由裁量权, 公共政策的执行离不开自由裁量权,但公共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 其正当行使能产生积极效应, ,其正当行使能产生积极效应,不当行使则 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 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对公共政策执 行自由裁量权予以必要的制度约束, 行自由裁量权予以必要的制度约束,在行使 自由裁量权时坚持合法性、合理性、 自由裁量权时坚持合法性、合理性、应急性 原则,同时构建完备的伦理制约机制。 原则,同时构建完备的伦理制约机制。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https://img.taocdn.com/s3/m/9aa5382aed630b1c59eeb550.png)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
1. 政策宣传——目的意义、 方式方法、预期效果 2. 组织实施——实施计划、 组织准备、实施方法(行 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 手段) 3. 全面实施——政策试点、 普及展开 4. 监督检查——纠正偏差
• 普斯林和韦达夫斯基:可以将执行看做目标的确 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 作用过程。 • 张金马:本质上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 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 是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 • 陈振明:政策执行是一种动态过程,是政策执行 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资源,采用解释、宣 传、实验、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 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 目标的活动过程。
政策执行的特点
1. 2. 3. 4. 目标明确性 决策的层级性 执行过程的动态性 执行影响的广泛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
• "执行运动"的倡导者和追随者们提出了各种 执行理论。较有影响的有如下7种: • 1.行动理论:它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 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 2.组织理论:它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 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 3.因果理论:首先它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 假设;其次,这种假设中暗藏两个因素, 即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组织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J· 佛瑞斯特、C.P.斯诺、L.特里林 (2)理论描述: 从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和特点出发研究执行的 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是通过执行组织来具体实现, 组织的设置、运作、沟通和结构影响着政策的执行。 执行要素的复杂、执行部门与人员的构成、风险预 测防范决定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组织过程。 (3)局限: 忽视执行行动与过程环节;同样忽视社会因素的影响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b09f3749649b6649d74719.png)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一)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公共政策执行是构筑公共政策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和纽带);4、手段的权威性。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路径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即所谓的“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又被称为“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最早主要代表人物是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杰弗里·普瑞斯曼。
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途径被称为“向后推进策略”,即所谓的“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路径。
是在对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进行批评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调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互动,认为政策制定者的核心任务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给予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关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起一个适应政策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
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代表人物)将其称为“草根路径”。
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路径,试图建立能够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整合性概念架构。
其目的是界定解释政策执行为何会随着时空、政策、执行机关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可预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
三、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即将政策进行局部实验,然后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
政策评估与监控
![政策评估与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f13a0610524de518974b7dd7.png)
(四)“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二、成本收益分析法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Cost-Benefit Analysis,CBA)的本质是采
用“货币基准”,对政策实施的“投入成本”与政策目标达成后 的“产出利益”作比较分析,从而决定是否采取以及采取何种政 策的一种量化方法。其优势是将原本抽象复杂且不可共量 (incommensurability)的利害关系,转化为可比较的共量 (commensurability)关系,以便于使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政策 效果计算与检验。
(二)“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三)“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在政策执行前和执行后两个时点上,分别研究有政策和无政策实
施两种情况下研究对象属性特征的变化规律。
(四)“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将目标群体随机地抽取两组可比的研究对象。一 组为实验对象,对其施加政策影响;一组为控制对象, 不对其施加政策影响,但其他待遇条件与实验组完全一 样。然后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政策执行后的变化情 况来检验政策效果的显著性。
4.综合影响评估
综合影响是指政策执行时在调试目标范围内外所产生的预期与非 预期影响的综合。
三、总结阶段
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陈述、对政策进行价值判断、提出政策
建议外,还应对评估过程的优缺点作必要的总结。其中,政策建
议要对政策是否继续、修改、变更或终止做出说明,并陈述相关
理由。
第三节 政策评估方法
一、前后对比法 (一)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对政策或计划实施之前的状况同政策或计划实施之后产生的影响
进行比较。该方法认为政策或计划实施前后数据之间的任何差别 都是政策作用的结果,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本身及外部环 境中所有的因素变化都会导致结果差异,因而,测量前后所得出 的不同结果并不能完全归因于政策因素的作用。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5be2aef524ccbff1218449.png)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个人整理版)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答:对象:理论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研究和案例研究。
目的:管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
任务:①推动公共事业向前发展②实现国家部门职能③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和调整价值分配④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估计不能考) 答: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政策科学构想》《政策科学进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70年代,分析范式产生,重心向执行和评估研究转移,理论基础从政治学向经济学;80年代加强了伦理研究,比较研究;90年以来重视宏观分析,政府改革和绩效评估成为热点。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答: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二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府官员缺乏应有认识;四是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对策: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意义。
把引进的西方理论本土化。
研究者应当深入政策过程。
第二章政策模型4.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理性模型分为绝对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两种,两者共同的优点是如能满足各类前臵条件,信息掌握量大、问题分析全面,将至少形成满意甚至是最佳决策方案。
但是绝对理性模型在现实中难以适用,有限理性模型要求问题既定,分析受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影响严重。
渐进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间的关联即可,不用考虑到所有变故③减少了待考虑因素④允许试验,实现自我校正的效果⑤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系列相关标准,为另一个渐进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础。
缺点是偏于保守,不适用战争或重大社会问题,在需要改革时会阻碍发展。
5.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产出的?(估计不能考)答:系统模型设计环境、输入、输出和政治系统。
第七章 政策监控与终结(公共政策-西北工业大学,王天申)
![第七章 政策监控与终结(公共政策-西北工业大学,王天申)](https://img.taocdn.com/s3/m/4d648e8de53a580216fcfe83.png)
2、政策控制 3、政策调整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二节
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一、国外政策监控机制的特征 1、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社会舆论的作用 3、司法审查的监控 4、中央政府权力的扩张 5、政策监控手段的运用 二、我国政策临监控机制的特征 1、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
政策终结
一、政策终结的概念及方式 1、政策终结的概念 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经过政策评估,为 防止政策消极作用,保护政策积极作用,对过 时的、无效的、需要法律化的政策所采取的终 止措施。 2、政策终结的方式 (1)政策替代 (2)政策合并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3)政策分解 (4)政策缩减
二、政策终结的对象及作用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Hale Waihona Puke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 3、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4、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 5、民主党派对政策的监控 6、人民群众的政策监控 三、完善我国政策监控体系的对策 1、健全法律体系 2、制定实施细则 3、提高人员素质 4、完善辅助手段 5、扩大基层民主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三节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三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1政策监督2政策控制3政策调整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二节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一国外政策监控机制的特征11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社会舆论的作用3司法审查的监控4中央政府权力的扩张5政策监控手段的运用政策监控手段的运用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我国政策临监控机制的特征1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2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3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4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5民主党派对政策的监控6人民群众的政策监控三完善我国政策监控体系的对策1健全法律体系2制定实施细则3提高人员素质4完善辅助手段5扩大基层民主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三节政策终结一政策终结的概念及方式1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经过政策评估为防止政策消极作用保护政策积极作用对过时的无效的需要法律化的政策所采取的终止措施
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364427284ac850ac024272.png)
社会上在一定时期内很多人失业, 造成国家或某一地区失业率提高,那么 它就转变成了公共或社会问题。
所谓公共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 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 ,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 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 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 与支持,或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 决的一种情境。
二、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
(一) 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
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 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 问题的过程。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议 程,一般将议程通常分为如下两大类:
1、系统议程
系统议程(system agenda)或称公共议程, 是由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众关注并且 处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问题构成,政治系统 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问题的过程。
2、类别分析法 类别分析法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
两个过程。 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
类的过程;逻辑归类指将多种问题组合成一个大 的类别。
运用类别分类法时应注意如下五项原则: (1)实质的相关性 (2)穷尽性 (3)相互排斥性 (4)一致性 (5)层次分明性
3、层次分析法 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
6、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Assumption Analysis ),是 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 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
这一方法的主要工作是:
(1)弄清分析人员、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各自对 问题所做的基本假设;
(2)比较和评估这些假设;
(3)检视假设以及假设推论的公共问题在逻辑上 的推演性;
中国学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议程 提出者和民众参与度两个纬度出发,把中国 的公共政策议程模式划分为关门模式、动员 模式、内参模式、借力模式、上书模式和外 压模式等,并认为关门模式日渐式微,其他 模式日趋活跃
2014年公共政策学0318_自考复习要点下
![2014年公共政策学0318_自考复习要点下](https://img.taocdn.com/s3/m/574c9036580216fc700afddf.png)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①目标的导向性②内容的务实性③行为的能动性④手段的权威性※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1、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3、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续政策的基本依据※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内涵: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1、过程模型(史密斯模型):提出政策执行主要涉及四大变量:①理想化的政策②执行机关③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④环境因素2、互适模型(也称互动理论模式,麦克拉夫林):政策执行是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相互调适的过程;有效的政策执行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适。
3、循环模型(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1)政策执行经历的三个阶段:①拟定纲领阶段②分配资源阶段③监督执行阶段;(2)每个阶段都应该贯彻的原则:①合法②理性③共识4、博弈模型(巴达克):参与竞赛者是完全理性人,政策执行是一种游戏,它包含6个规定:①竞赛者②利害关系③竞赛资源④竞赛规则⑤信息沟通⑥结果的不确定5、系统模型(霍恩—米特模型,霍恩和米特提出的):影响政策执行的变量来自系统本身和系统环境;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必须重视五个重要变量:①政策目标与标准②政策资源③执行者的属性④执行方式⑤系统环境)。
6、综合模型(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受多种变量影响的动态过程;将影响政策执行的变量追溯到了政策问题※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①执行性②服务性③权威性④法制性※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1、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为;2、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3、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政策实行方案,调度和配置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及其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政策监督概念 政策监督是指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的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 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 和督促的行为。由于现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所以,依法对公共政 策的过程进行监督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政策监督的三个步骤 第一,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职责;第二,监督政策系统 的运行情况,即通过各种监督机构或机制及时了解政策系统运行尤 其是政策执行情况;第三,对违反制度、法规和政策者加以处罚, 以纠正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错误和偏差。
媒体作用: 首先,媒体推动票价问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并进入政府议程。在 “百元票价”的方案公布之后,媒体通过民意调查、接听热线、发表评 论等方式密集关注、讨论这一方案,使之成为长沙市民的舆论热点,引 起长沙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这一问题。 其次,媒体对票价政策进行了监控,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真实、客观、 有效的依据。对于先前的“百元票价”,媒体将“99.16%的市民反对” 这一民调结果公布出来,并配发评论文章质疑“百元票价”,这就是媒 体对“百元票价”政策的监控,得出的结论是“票价不合理,市民难以 承受”。这个结论“对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长沙市委、市政府 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新的票价政策——门票免费。媒体又迅速报道这一消 息并展开民意调查,发现超过88%的市民对“门票免费”表示赞赏。媒 体将这一民调结果公之于众,并再度配发评论文章对新政策予以肯定, 这就是媒体对“门票免费”的监控,得出的结论是“市民非常赞成,政 策调整相当成功”。 再次,媒体为“门票免费”政策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使公众深 感长沙市委、市政府是顺应民意、关心民生的。橘子洲门票免费以及后 来的岳麓山等景区、公园门票全部免费,媒体都大篇幅进行了报道和评 论,而且其基调都是赞扬之声,彰显了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公共政 策上的科学化、民主化、理性化,令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公众心中加分 不少。
案例1:橘子洲门票风波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监控的层次:自我、逐级、越级
4.监控的内容:目标、关键点
5.监控的主体:立法、行政、司法、政党
三、公共政策监控的原则
1、反馈的原则—必须建立准确、高效的信息
反馈系统。
2、层次原则—必须科学合理地划分和设臵监控
层次,并配臵监控者。
3、无缝隙原则—必须保证整个系统没有缝隙和
漏洞。
四、政策监控的作用
第七章 公共政策监控和调整
由于信息不充分、人的有限理性、利益偏好 以及突发公共危机等,使得政策方案不完善、误 解、曲解、滥用政策或执行不力,直接影响到公 共政策本身的质量和执行结果。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一、政策监控的含义 政策监控是公共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的 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 的有效执行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 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 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 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 和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监控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1)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 (2)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 (3)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 (4)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 (5)政策监控手段是复杂多样的。
二、政策监控的分类
1.根据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制定、执行、 评估、终结 2.监控的不同时态:事前、事中、事后
(四)监督的实质
政策监督是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目 的是制约公共权力。 因此,考查政策监督应该从公共权力的 约束体制上入手。
(五)如何做到有效的政策监督
1、政策监督的前提
(1)充分的信息、政策黑箱的透明化
政策监督的难题:政策信息的不对称
不对称的原因:
①政策制定和执行等主体有意的隐瞒;
②高额信息成本的存在;
案例2
2000年1月,广东省第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佛山 市人大代表先后两次质询环保局案轰动全国,它让所有 人领略了人大代表的“厉害”。四会市南江工业园电镀 城的污染问题,一直为省人大佛山代表所关注。他们认 为四会市在北江边建电镀城排放砒霜等有害物质入江, 严重威胁下游的佛山、广州地区上千万人口的生命健康, 而省环保局对此事的处理存在失职行为。 1999年12月代表们就此问题向省人大反映,要求省 环保局答复。环保局答复:电镀城已被责令停产。而随 后省人大代表钟信才暗访电镀城,惊讶地发现:这儿非 但没有如环保局所言已停工,且有几家电镀厂已建好投 产,工业废水还在直排入江。钟信才愤怒了,“环保局 欺骗了人大代表”?
3.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政策监控的作用就在于敏 锐地捕捉外部世界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政策之间的 差距,以便帮助及时做出调整,使之臻于完善。 4.促使政策终结。政策监控通过本身的工作发现那些 错误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 报告或提交合理建议,促使政策终结的实现。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各方观点: 市民:价格高得让人望而却步 家住岳麓区望月湖社区的罗顺福老人今年73岁了,身体硬朗的他最 大的爱好就是从社区走到橘子洲去健身,但当他知道扩建后正式开放的 橘子洲要收取100元/人次的门票时,很是吃惊:“收费这么高啊?那只 能绕道了。” 旅行社:百元门票会逼停“长沙一日游” 中国青年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李某告诉记者,对于旅行社而言,安排 的景点一般都评估了景点的“性价比”,“如果门票涨至100元,今后 我们安排的长沙一日游最多对橘子洲也就路过而已,上岛游玩将可能变 成自费项目,遵循游客自己的意愿,由游客自己购票上岛。” 人大代表:过高票价拦住人气浪费资源 长沙市人大代表邓兴文说:“酌情收费是合理的,但不可太高,否 则老百姓不接受,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 律师:涉及公众重大利益应该听证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李健律师表示: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重大行政决策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应当举行听证会:(一)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二)公众对决 策方案有重大分歧的;(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四)法律、法规、 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湖南尤其是长沙居民对橘洲公园有着浓厚的难以 割舍的感情,因此其收费事宜属于典型的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事项,依 法应予听证。
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这里指的是对政策制定活动进 行监控以使政策的制定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和原则, 并且审查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规。 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政策监控的作用就是根据一 定的标准对政策的执行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 政策达到预期目标,或者发现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反差, 并找出其原因。
◆政策控制问题
☆实际执行绩效与政策标准的比较,发现确定偏差
人大代表通过监督四会市南江工业园电镀城的污染 情况,发现省环保局在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规时,对电 镀城污染问题上工作失职,未忠实实施有关政策的问题。 ☆分析偏差产生原因,纠偏措施的方法,执行纠偏 措施 提出质询并要求解决。随后省广东省政府决定成立联 合调查组专责办理此案。2月22日,省环保局局长易人。
(三)政策监督的内容 1.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督。由于信息有限、有限理性、利 益与偏好为不同,以有限的甚至是错误的知识体系或价值体系为 指导,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不完全正确的认识等因素,决策者所制 定出的政策不可能是完善的。同时,由于没有严格遵守宪法和法 律所规定的规则与程序,使得制定出的政策不合法。因此,必须 对政策制定过程及其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以保证政策制定的质 量。 2.对政策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政策若得不到贯彻实施,那 么,该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无法实 现,这是决策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然而,在实现生活中,政 策得不到贯彻实施甚至成为一纸空文的情况都并不罕见。因此, 为了保证政策及以贯彻落实,必须对政策执行的过程进行监控。 3.对政策评估活动进行监督。政策评估是对政策的效果、效 益和功能等进行判断的活动,而政策监督则是监督主体对政策评 估加以监督,以使评估活动能更好地发现政策偏差,并决定对其 进行修改、调整、完善或是暂停执行、终止。 4.对政策终结活动进行监督。
4月17日,市政府连夜召开常务会议,但仍宣布“物价部门测算橘 子洲的年参观人数为28.4万人次,低于30万人次的标准,因此无需召开 听证会”。 采访中,三湘都市报记者发现“不需听证”的法理依据为2007年9 月1日实施的《湖南省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 规定,低于30万人次/年的,可以不召开听证会。但依据后法优于前法的 规定,在此事件中,行政机关应适用《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给予举 行价格听证才为妥当。 三湘都市报还展开了民意调查,将“99.16%的市民反对百元票价” 的民调结果公布出来,并配发评论文章,以媒体的立场质疑“百元票 价”。 经过三湘都市报两天的报道,“橘子洲门票”成为舆论热点,长沙 城各媒体纷纷跟进。4月20号,长沙市政府专门派出副市长答记者问, 解读收费与不收费范围,采取年票、月票等优惠措施实施变相降价。 4月21日下午1时30分,正值午休时间。张剑飞市长来到橘子洲头宣 布:橘子洲完全免费开放。长沙市民对“百元门票”变为免费拍手叫好, 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88%的市民对市委、市政府尊重民意之举表 示赞赏。 不久后,市政府又在全国率先决定城区公园全部免票开放。
③监督者专业与技术上的劣势。
(2)充分的监督能(权)力
没有权力的监督,只能是无休止的抱怨
顺德市政府大楼
成都争议政府大楼
美国德州一市政厅
密歇根州一市政厅
伊阿华州一市政厅
贪官语录
原广西玉林市委书记李乘龙说:我的权力 太大,监督机构对我形同虚设。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说:我当上副省长 以后,天马行空来去自由。 原哈尔滨前常务副市长朱胜文说:大家一 辈子不要做贪官。我为什么走到这一步?为什 么不断会有熟悉的官员落马?我感觉制度上的 漏洞还是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