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两块玻璃看中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

第一块玻璃

这是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早上第二节课,我踩着铃声走向教室。走近教室,本该安静的教室里传出叫喊声。走进教室,学生的大呼小叫一下子变成了窃窃私语。班长走了上来,向我汇报:“A同学把玻璃打烂了。”“怎么回事?”“是A同学和B同学抢东西,在教室里吵闹,学习委员上前制止,没有拉住倒退的A同学,A的后脑勺就撞在玻璃上,撞碎了。”刚说完,正式上课的铃声响了,我开始上课。下课后,我告诉A同学:“根据学校的规定,请你回去告诉家里人,今天之内,把你弄坏的玻璃安好。”早饭后是我坐班。快下午自习时,A同学和他的父亲来了。我和那位做父亲的打过招呼后,他去量了该安玻璃那个窗的尺寸。当他双手抬着一块玻璃第二次出现在教室门口时,上下午课的铃声响了。我在坐班,学生在专心的写字,他在安那块玻璃。只听见又一声玻璃清脆的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他抬来的那块玻璃又碎了。A同学的父亲走出教室时,难过地对他说:“你看,安一块玻璃多么难,你啊你------”A同学脸上很平静,没有出现我想象那种内疚的表情。二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一晃而过,铃声再次响起。我站起身整理书笔文具,准备离去时,有个年轻人双手抬着一块玻璃走进教室,跟在后面的是那位学生家长。我再次打过招呼,就走出了教室(第一节课不是我的课)。

第二块玻璃

这是一个在书里看到过的西方故事。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要他赔十二点五美元安装玻璃的钱。在当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大人都要费些周折,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小男孩回家乡父亲要钱,他的父亲说:“你犯了错误,就应该从中接受教训并承担责任。这十二点五美元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必须还我。”

小男孩虽然委屈,但还是答应下来。此后,放学后就去打零工,割过草坪,送过报纸等等,半年之后,他才把这笔钱还清。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从两块玻璃中看中西教育

人都是从小长大的,本来责任意识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得到培养。孩子犯错是培养他责任意识的契机。但是,中国的家长太溺爱孩子了,这也帮他承担责任,那也帮他承担责任。当孩子需要独立承担责任时,由于责任感没有得到培养,已经不具备负责任的能力了。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有些中国老人养老成问题的原因。往后追溯,根源还是出在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像第一块玻璃中的父亲一样,把责任都扛起来。难道等他孩子违法犯罪的时候,他去为孩子顶罪?可怜天下父母亲哪。第二块玻璃中的父亲,的确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伟大不仅仅是造就了一个美国总统。还在于他这种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方式,给了天下很多父母感动与启迪。

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

古往今来

中西文化存在着严重的差异

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这种差异同样体现在中西教育中

众所周知,中西教育的差异,中西方培养人才的差异

曾经一位美国少年认为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

但在他娶了位中国妻子后才知道中国学生读书是被父母逼着读的并带有很大的压力

下面对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进行阐述

每到开学前,书店商场都是家长和孩子聚集的地方,但中国的家长是在为孩子挑选好的辅导书和练习册,即使已经堆得像小山一样,孩子的嘴巴已经翘的可以挂油瓶了,但家长还是乐此不彼的为孩子选这选那不亦乐乎。同样,在商场的另一边,航模的地方也聚集了很多人,这里的航模低至2.、3千,贵的上万,这里大部分的家长是外国人,他们在这里挑选航模作为孩子上学的礼物,中国家长普遍认为航模是玩具,那是会影响学业的不会为孩子购买,但国外的家长则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帮手,孩子在玩乐得到发展,主动探索知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存在差异,中国父母主张培养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进行知识的灌输,不管孩子是否理解及愿意去学,外国学生则在自己的学习上具有自主的权利,父母对此不会太过干涉,努力培养孩子想要的,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主动积极去探索知识,掌握知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父母是一个关键人物,很多学业有成的学生家长总是以自己功劳最大自居,即使是在学业上一事无成的学生家长,他们也会说我这么辛苦培养你,陪着你,你就拿这些来报答我,你完全辜负我之类的,总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家长永远都是功臣。而在国外,家长在家里不参与学生的学习,不辅导学生功课,他们认为如果家长是老师,那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如果孩子做作业出了错,中国家长一般会在骂孩子没出息,这么简单的都不会之后给予孩子正确答案,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他们大部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告诉孩子你就这么做就对了。相反在国外,他们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会让孩子再思考,他们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他们很注重孩子的自信心,从来不打击孩子,不说小孩怎么笨,总是不断地夸奖.他们也不会让孩子牺牲周末玩耍的时间去学习。中国的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孩子的成绩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过要尊老爱幼,大的要让小的,如果有两个苹果给一对兄弟,虽然哥哥早就想吃大的,可是在中国他就必须把大的让给弟弟,因为这是我们从小被教育的理念,但同样的事在国外,国外家长会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并鼓励他为自己选择的东西所努力,最终得到他。在中国家长用那些虚伪的理论去教育孩子只告诉孩子要谦让,把好的留给别人,要有吃苦的精神,但国外家长是鼓励孩子如果你想得到就必须自己去努力,教会孩子只有通过努力你才能得到回报。

通过上述几个实例体现了中西方家长的家庭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总结如下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于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