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辅导及重点

合集下载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三)【圣才】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三)【圣才】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三)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1.蛛网模型答:蛛网模型是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

蛛网模型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

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不同的是,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假定商品的本期产量Q t s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 t-1,即供给函数为Q t s=f(P t-1),并根据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不同,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类型。

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这个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价格歧视答:价格歧视是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

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其中,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3.科斯定理答: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它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

2020-2021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目录、参考书、报录比、历年分数线、考研经验分享-新祥旭考研辅导

2020-2021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目录、参考书、报录比、历年分数线、考研经验分享-新祥旭考研辅导

2020-2021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目录、参考书、报录比、历年分数线、考研经验分享-新祥旭考研辅导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红山学院在校学生8000余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20000余人。

2018年7月,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公布,南京财经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为B-,会计专业为C+。

南京财经大学的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大多为“812西方经济学”,考题不难,总分也不高,强烈推荐。

2019年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及计划招生人数参考书811 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指定参考书:《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二版,第一、第二篇),刘志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尹伯成,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年。

812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制定参考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关于参考书:通过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南京财经大学“812的经济学”专业考试难度不大,认真复习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就可以了,不存在超纲现象。

配套习题推荐尹伯成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经济)》习题册,是很好的练习题库。

还有搭配历年真题。

专业课考试题型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型相对稳定,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018年南京财经大学812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有些不全)微观部分一、1.基尼系数 2.公共物品 3.二、1.为什么有些经济学家通常反对价格控制?2.规模报酬递增和要素收益递减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3三、关于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的分析,题目中给定两种商品价格为x和y,两种商品a和b,需求函数q=xy然后又给你埃奇沃思盒装图中某个点E的坐标,(1)问你该点处是否达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曲线:描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物价总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

2.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指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

3.利率效应:物价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产品市场投资需求和居民户消费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这就是价格变动的利率效应。

该理论由凯恩斯提出,所以称凯恩斯效应或投资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4.潜在产量:充分就业时的产出。

5.总供给曲线:总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6.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的资本、劳动以及用来把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

二、选择题28 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29 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30 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D )。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31 4.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32 5. 当(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P→△m=-h*△r h大,△r则小,△i小,△y小;△i=d*△r,d大,△i大,△y大。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特点,微观与宏观的区别?研究对象:总体行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解决问题:资源充分利用;核心理论:收入决定.基本假设:存在市场失灵,且政府有干预能力.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6)主要目标不同:一个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三章讲解学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三章讲解学习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收入)与总有效需求相等的产出。

2.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自发消费:与收入无关的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引致消费:由收入带来的消费。

3.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即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4.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即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的比率。

5.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6.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7.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8.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二、选择题1.在坐标图上,表示收入和消费关系的45°线意味着(C)。

A.直线上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储蓄B.所有的点表示收入等于储蓄C.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收入D.以上都不正确2.消费曲线位于45°线上方表明,储蓄是(C)。

A.正数B.零C.负数D.是正数、负数或零不能确定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C)。

A.是大于1的正数B.是小于1的正数C.等于1D.等于零4.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的时候,边际消费倾向等于(B)A.20%B.80%C.30%D.120%5.居民的收支相抵点是消费曲线(C)。

A.与纵轴的交点B.与横轴的交点C.与45°线的交点D.在坐标原点上6.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总需求曲线位于消费曲线的(A)。

A.上方B.下方C.重合D.位置关系无法确定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储蓄曲线向下平行移动意味着总需求曲线(A)。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会移动D.没有影响8.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提高往往被认为是下列何者的增加所引起的(B)。

A.进口B.意愿的自主性支出C.税率D.私人储蓄9.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的收入将(C)。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二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二章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一国或地区国民运用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本国(地区)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注意:国内生产总值的6点含义:市场价值;最终产品;一定时期生产;流量;地域范围;市场活动。

3.国民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以市场价格计量的收入总和。

(国土原则)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得到的以市场价格计量的收入总和。

(国民原则)4.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收入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中,扣去个人纳税部分后的收入。

即个人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5.总投资和净投资投资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6.名义GDP、实际GDP和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就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一国总体物品平均价格的上涨程度,经济学上称为GDP平减指数(折算指数或价格指数)。

公式为:GDP 平减指数=名义的GDP/实际的GDP=ΣPtQt/ΣP0Qt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反映一定时期内的价格上升的幅度。

注意:GDP折算系数不是经济增长率,它是价格指数,类似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二、选择题1.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1500和200亿美元 B.2500和2200亿美元C.500和300亿美元D.1500和2200亿美元2.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下面哪一项属于私人投资?(C)。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八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八章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名词解释1.摩檫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原因形成的短期的、局部失业。

如流动性迁移、工作转换等。

2.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或危机时,由于总需求下降而形成的失业,是由整个经济中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4.自然失业:一个社会化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5.通货膨胀:当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二、选择题1.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B )。

A.上升 B.下降C.不变D.上下波动2.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D )A.进口增加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C.出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3.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4.从成本推动的角度分析,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A )。

A.进口原材料或能源价格上涨B.银行贷款的扩张C.工资率下降D.投资率下降5.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A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D.需求不足的失业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C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增加C.市场垄断导致的超额利润D.私人投资增加7.通货膨胀会(B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B.使国民收入提高或者下降,取决于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C.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8.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在长期会(D )。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GDP =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习题集最新版答案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习题集最新版答案

十二: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注意:国内生产总值的6点含义: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价值;一定时期生产;流量;地域范围;市场活动。

3.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4.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5.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净投资:总投资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1)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背过此公式,一项一项对应相加就可以)Y=100+10+30+30=170(亿元)(2)支出法:GDP=C+I+G+(X-M),Y=90+60+30+(60-70)=170(亿元)(3)政府预算赤字(BS)=税收(T)-政府支出与政府转移支付(G+TR)即BS=30-30-5=-5(亿元)(4)由Y=C+S+T-TR,得S=Y-C-T+TR=170-90-30+5=55(亿元)(5) 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负数意味着存在贸易赤字2.(1)S=yd-c=4100-3800=300(亿元)(2)根据投资储蓄恒等式,社会总投资等于社会总储蓄,因此I=SP+SG+SR,其中,SP、SG、SR分别代表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国外对本国的储蓄,SG=T-G=-200(亿元),SP=4100-3800=300(亿元),SR=100(亿元)(贸易赤字可以理解为对国外的资本投资),故I=-200+300+100=200(亿元)(3)Y=C+I+G+(X-M),可以求得G=1100(亿元)3.(1)GDP = C+I+G+(X-M)=70906+26012+79560+(68495-58272)=186701 (亿元)(2)NDP = GDP –资本折旧= 186701-28010=158691(亿元)(3)NI = NDP –间接税净额= 158691 – 16658=142033(亿元)(4)PI = NI-社会保险金-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 142033-6969-38624-5344+716= 91812(亿元)(5)DPI = PI –个人所得税= 91812 -838=90974(亿元)4.各个生产环节的差额即为增加值,如此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之即为增值法;一件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就等于该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两法计算结果应该相等即为5000元简答:1.依据就是:总产出总是等于收入,以及产出总是等于支出。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四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四章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一、名词解释20 1. 投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指厂房、设备和存货等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

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21 2. 资本的边际效率ò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ò也是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

22 3. 投资的边际效率当利率下降时整个社会投资规模扩大导致资本品价格提高从而预期利润率下降(即公式中的r下降,这个下降了的r称为投资边际效率MEI。

23 4.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i=s)时,反映利率与收入间互相关系的曲线。

24 5. 流动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即人们愿意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债券)所取得的收益,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手中的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25 6. 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将货币持有在手中的现象,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26 7.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的所有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关系。

27 8. IS—LM模型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Alvin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是通过引入货币和利率来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这一摸型用一般均衡方法高度概括了凯恩斯总需求决定总收入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是阐述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分析工具。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大家梳理一些关键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GDP 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以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再者,GDP 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成果,通常是一年。

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等相关概念。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的是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则是从 NDP 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后的所得。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还需要了解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核算 GDP 的方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将各个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等。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研究在短期中,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总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这一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价格水平不变,并且没有政府部门和对外贸易。

消费函数是其中的重要概念,凯恩斯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当前的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 = C(Y),其中 C 表示消费,Y 表示可支配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消费与收入之比。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可能递减。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阅读笔记、思维导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第七版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二、国内生产总是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核算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六、失业的衡量七、物价水平的衡量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消费理论三、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乘数论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一、投资的决定二、IS曲线的推导三、利率的决定四、LM曲线五、IS-LM分析六、凯恩斯基本理论框架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一、总需求二、总供给三、总供给曲线的类型四、AD-AS模型的结构和应用五、考虑时间因素的AD-AS模型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二、失业的原因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四、通货膨胀五、通胀的原因六、通胀的成本七、菲利普斯曲线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经济政策影响二、财政政策三、货币政策四、两种政策混合使用五、时间不一致性六、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七、供给管理的政策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汇率和对外贸易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形式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四、扩展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大型开放经济)第19章 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概述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四、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五、内生增长理论六、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七、增长核算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消费二、投资三、货币需求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三、新凯恩斯主义四、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GDPGDP-资本耗费(折旧)=国内生产净值NDP折旧=总投资-净投资2.NDP3.国民收入NI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4.个人收入PI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向政府交纳的税金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只有【消费者】和【企业】原理:总支出=总收入推导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C+I=C+S =》 I=S储蓄恒等于投资2.三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C+I+G=C+S+T =》 I+G=S+T =》 I-S=T-GT-G:政府储蓄3.四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外国部门】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对国外转移支付(K)C+I+G+(X-M)=C+S+T+K六、失业的衡量1.三种人【就业】【失业】【非劳动力】失业人口规定年龄想且能工作没有工作2.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数量3.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劳动力数量÷成年人口总数七、物价水平的衡量1.消费价格指数CPI CPI=现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2.GDP折算指数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得到的指数4.GDP与CPI的区别GDP衡量生产的价格;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价格GDP只包括国内的;CPI包括所有购买的GDP使用变动的一揽子物品;CPI使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3.投资=储蓄二、凯恩斯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三、国民收入的决定1.两部门经济2.三部门经济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乘数论1.两部门经济2.三部门经济3.四部门经济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1.潜在国民收入2.GDP缺口一、均衡产出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存在生产能力闲置有失业:劳动力资源未充分利用开工率不足:机器等未充分利用(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价格刚性)有失业,工资不降有剩余,物价不降(3)在既定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无限短期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4)均衡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原理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培养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性理论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构成要素- 总需求与总供给- 通货膨胀与失业3. 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 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因素4. 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商业周期和景气度指标- 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影响- 政府干预和经济波动5. 宏观经济的货币和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利率和货币政策-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6.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供给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4. 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提高研究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问题解答能力。

3. 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对特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1. 高级宏观经济学,作者:XXX2. 宏观经济学原理,作者:XXX3. 宏观经济学导论,作者:XXX以上为《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2021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21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微观经济学一、名词解释补偿预算线实证经济学机会成本二、简答题1、说明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2、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的行为3、完全竞争市场中,规模报酬不变时,分析科布-道格拉斯公式中a、b两字母的经济含义三、计算题完全竞争市场中,给出厂商的成本公式,以及产品价格,求利润最大化产量,平均成本,利润?是否处于长期均衡,为什么?如果不是,那么长期均衡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利润。

四、论述题结合图形分析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动宏观经济学五、名词解释流动偏好陷阱自然失业率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六、简答题1、运用相关理论说明经济增长有哪些因素决定?结合新古典模型说明为什么技术进步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决定作用?2、运用国际收支相关理论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弊3、说明投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两种机制七、计算题给出一组数据,求GDP,NDP,NI,PI,DPI八、论述题运用IS-LM模型以及AS-AD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目标实现的两难机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说明我国政府目前是否处于这种两难局面之中?4.5.1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微观部分一、名词解释1、补偿预算线【参考答案】: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具体地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

相反,在商品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时,假设可以对消费者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货币收入补偿,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到得以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考研经典习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经典习题

宏观经济学经典习题解析:一.概念题1.“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武汉大学2004研;东北大学2004研;东北大学2003研;北方交大2001研;大连理工2005研;上海交大2005,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2006研;东华大学2006研)2.凯恩斯极端(南京财经大学2004研)3.经济政策(东北大学2004研)4.财政政策(东北大学2004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5.货币政策(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6.财政政策乘数7.货币政策乘数8.古典主义极端9. 引致投资;10.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11. 持久收入假说;12. 货币失踪;13. 摩擦性失业;14. 菲利普斯曲线二.简答题1.何谓“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上海财大2003研;北方交大2003研)答:(1) 挤出效应指在政府支出增加时,会引起利率的提高,这样会减少私人支出。

所以原财政政策的效果被抵消掉一部分,甚至可能完全不起作用。

其发生机制是:①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

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②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

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

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但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之前,“挤出效应”并不明显,此时政府推行的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是有效的。

(2)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第十五和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 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即左图y1y2部分)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最大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注意,这是有条件的)6.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7.货币供给(M1):指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二、选择题1.当一国的货币供给增加时,在哪种情况下,能够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最多(B )。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B.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C.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D.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3.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的水平距离,则必须(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4.下列哪种情况能够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更显著(A )。

A.投资对实际利率变化更敏感B.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不敏感C.边际消费倾向变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5.在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大(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收入核算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中南财大2003);国内生产总值(GDP)(北交大2005,华中科技大学2005,上海交大2006,四川大学2006);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2000);潜在产出(北航2006),国民生产净值(NNP)(武大2001);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厦门大学2006);消费物价指数(武大2006,南开大学2006);国民生产总值(GNP)(南开大学2005);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001)2、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1998)3、单纯用GNP作为经济活动衡量标准有何不足?(南京大学2006)4、请分析GNP与GDP的不同。

(南开大雪005,武汉理工大学2006)5、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北大2001)6、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直中?(武大2002)7、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1999)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大2000)9、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复旦大学1995)(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10、“GNP=C+I+G+(X-M)”的内涵。

(武大2002)11、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998)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人行1998)1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说明“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

(中山大学2005)14、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1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I这五个总量中哪一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论述题1、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2006)2、试评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为什么要用绿色GDP代替GDP?(北师大2006)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名词解释均衡产出(武大2001);加速原理(北方交大200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2000);政府支出的乘数原理(北航200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2002,东北财经大学200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2000)边际储蓄倾向(东北财经大学2006)持久收入假说(武大2002);税收乘数(武大2001);投资乘数(东北大学2004);平衡预算乘数(对外经贸大学2006);相对收入假说(武大2000);乘数(华中科技2004);节俭悖论(中南财大2005);简答题1、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迷”?(上海交大2001)2、什么是乘数原理?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是什么?(北交大2005)3、简述生命周期假说。

(武大2002)4、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是什么?(电子科技大学2004)5、写出投资乘数的公式,尽量考虑各种经济变量对投资乘数的影响。

据此说明,哪些因素影响到投资乘数?是怎样影响的?原因是什么?(武大2004)6、简述乘数、加速数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

(人行1999)7、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为什么?(同济1998)8、简述凯恩斯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9、为什么投资的边际效率随着投资支出的增加而逐渐减低?(西安交大2006)10、简要论述消费理论的几种观点。

11、试比较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2005)12、简述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经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论述题1、试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上海财大2003)2、论述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请从收入-支出法和储蓄-投资法说明同一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4、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名词解释资本边际效率(中南财大2004,武大2001);流动性陷阱(人大2000,北邮2006),流动偏好(上海财大2002,北邮2006);IS曲线(人大2002,南京大学2005);LM曲线(首都经贸2005);货币需求函数(中央财大2002);恒久性收入(人大1999);货币交易需求(南开大学1999);货币幻觉(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实际余额效应(华中科技大学2006);简答题:1、货币需求动机包括哪几个方面?它对货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武大2003)2、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上海交大2001)3、什么叫“流动性陷阱”?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被交大2005)4、试解释为什么不能用讨论货币交易需求的思路来分析货币的预防性需求。

(北大2003)5、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对外经贸大学2003)6、简述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哈伯勒-疲古效应)(北大1999)7、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华中理工大学2001)8、请画出IS曲线,并作简要说明与分析。

(武大2000)9、如果LM曲线既定,IS曲线的斜率变小,那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南京财经大学2004)10、简述IS-LM模型的内容和意义。

(上海理工大学2004)11、试说明凯恩斯的三种货币需求动机,并画出相应的货币需求曲线以及总的货币需求曲线。

(上海财大1999)12、试说明鲍莫尔-托宾“平方根公式”的含义。

(北大1999)13、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经济含义。

(中央财大2001)14、试推导货币交易需求的鲍莫尔-托宾公式。

(北大2001)15、简述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

论述题1、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他由此引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2、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请概括地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

(提示:你可以先画一个简要的图表,然后根据这一图表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纲要。

)(中南财大2003)3、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2005)名词解释“挤出”效应(武汉大学2004,上海交大2005);凯恩斯极端(南京财经大学2004);经济政策(东北大学2004);财政政策(东北财经大学2006);货币政策(东北财经大学2006);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古典主义极端简答题1、何谓“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上海财大2003)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武汉大学2001)3、货币政策效果为什么会因LM斜率而异?(武汉大学2002)4、请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作简要分析。

(武汉大学2000)5、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来解决“滞涨”问题?(上海财大1998)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对外经贸大学2003)7、试用IS-LM模型分析引起“完全挤出”的财政扩张政策的情况。

8、关于稳定性政策:(1)假设一个经济体处在充分就业的初始均衡之中,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其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各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没有差别?(2)在什么情况下,总需求管理政策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总需求管理政策?(武汉大学2006)论述题1、IS-LM分析主要说明什么问题?它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北师大2003)2、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有效发挥作用的原理。

(人大2004)3、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与IS曲线及LM曲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

(华东师大2004)4、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请说明理由。

(人大2006)名词解释自动稳定器(金融联考2004,南航2006);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武汉大学2000);货币创造(厦门大学1998);货币乘数(武汉大学2002);法定存款准备金(上海财大1996);功能财政(武汉大学2000)公开市场业务(中南财大2000);基础货币(上海财大2000);派生存款(中南财大2000);货币供给调控机制(厦门大学2000);再贴现(北师大2001);实际货币供给(中央财大1997);货币政策时滞(人大1999);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厦门大学1998);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北京工商大学2005)2、说明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局限性。

(华中科技大学2005)3、利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才能有效地治理经济衰退?(南开大学2000)4、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是通过哪些制度得到发挥的?(中南财大2001)5、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中南财大2000)6、假设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项债券增加调节宏观经济(1)央行这一行为通过哪几个环节最后对总需求施加影响?(2)在各个环节上会遇到哪些可能的干扰?(南京大学2006)论述题1、试述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主要操作工具的运用。

(华中科技2004)2、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有何分歧?(厦门大学2000)政策分析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准备金率及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三项调整措施同时出台,这在银行历史上较为罕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管理部门干预和调整经济运行的迫切性。

请结合我国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学原理分析这些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名词解释: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2、总需求函数(武大2001,中国海洋大学2001)简答题: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通过哪些途径扩大总需求?(人大2002)2、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复旦大学998)3、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的含义有事么不同?(人大2000)4、“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有事么差别?为什么有这种差别?5、对总需求总供给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

请就此分别作简要说明。

(武大2000)6、说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胀”状态的。

(华中科技大学2005)7、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8、画图说明总支出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之间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