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的标准是什么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bc32674b7360b4c2e3f64a7.png)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沉迷于网络或游戏容易使人格异化并导致神经机能紊乱,使人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或导致躯体疾病,如视力、心血管方面、瘦弱或肥胖等,也可以引发社会问题。
以下是衡量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若具有四条,则可以诊断之,仅供个人参考。
1、上网、游戏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不断增加时间和投入程度。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游戏的冲动。
4、将上网、游戏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5、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上网、游戏,心烦意乱,坐卧不宁。
6、隐瞒自己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上网、游戏后有所后悔,但第二天仍然照旧如此。
8、因上网、游戏失去亲人和朋友、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9、导致睡眠节律紊乱等症状。
2008年11月24日,《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首次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
而该标准确定了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
就像非典时期人们说的“38度”,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最重要最明显的标志。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最大成就是确定了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
即一个人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者超过6小时,且此症状已经达到或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标准中的四大症状
![网络成瘾标准中的四大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c1405d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9.png)
网络成瘾标准中的四大症状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网络成瘾的标准通常包括四大症状,沉迷于网络、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对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无法停止、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四大症状,以便更好地了解网络成瘾的特征。
首先,沉迷于网络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显著症状。
沉迷于网络意味着一个人过度地投入到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
这种沉迷可能表现为长时间地玩游戏、刷社交媒体、观看视频等,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沉迷于网络的人往往会感到焦虑、烦躁甚至抑郁,因为他们无法摆脱网络的诱惑,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其次,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也是网络成瘾的一个症状。
这意味着一个人无法自觉地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经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
无法控制上网时间的人往往会感到内疚和无力,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
接下来,对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无法停止也是网络成瘾的症状之一。
这种症状表现为一个人对特定的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无法自拔地沉浸其中。
这可能包括玩游戏、刷社交媒体、观看色情内容等。
对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会导致一个人无法停止,即使意识到这种行为对自己有害,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也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显著症状。
这意味着一个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家庭和社交活动失去兴趣,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世界中。
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会导致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
这种症状往往会导致个人的社交和情感孤立,进而加重网络成瘾的程度。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的标准中的四大症状包括沉迷于网络、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对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无法停止、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
这些症状往往会导致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
网络成瘾综合症严重程度标准
![网络成瘾综合症严重程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ad49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4.png)
网络成瘾综合症严重程度标准网络成瘾综合症,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对于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标准,却并没有统一的认知。
本文将从心理、生理、社交等方面,对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进行标准化解读。
心理方面,网络成瘾的心理表现主要包括对网络的强烈渴求,无法控制地长时间上网,以及对离线生活的漠视等。
严重程度标准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层次。
轻度网络成瘾者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但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中度网络成瘾者则已经出现了无法自控的迹象,经常因长时间上网而忽视其他重要事务;而重度网络成瘾者则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网络行为的控制能力,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了严重影响。
生理方面,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会对个体的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睡眠质量下降等。
严重程度标准可根据生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来划分。
轻度网络成瘾者可能出现眼睛疲劳等轻微不适,但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网络成瘾者则可能出现颈椎疼痛、睡眠不良等症状,已经对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重度网络成瘾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眼部问题、颈椎病、失眠等严重生理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社交方面,网络成瘾会导致个体的社交能力下降,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严重程度标准可根据社交问题的严重程度来划分。
轻度网络成瘾者可能因长时间上网而忽视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但并未对社交能力产生明显影响;中度网络成瘾者则可能出现社交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破裂等问题;而重度网络成瘾者则可能完全沉迷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脱节,导致严重的孤立和社交障碍。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心理、生理、社交等方面的表现,对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分类。
只有明确了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帮助网络成瘾者摆脱沉迷,重回健康的生活轨道。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89e00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d.png)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首先,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上网的强烈渴望,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出现上网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
其次是个体对上网行为的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才能获得满足感。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因上网而忽视了家庭、学习、工作等重要活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控制丧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活动。
其次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优先级增加,将上网活动置于其他活动之上,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持续沉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无论是根据DSM-5还是ICD-11的诊断标准,网络成瘾的本质都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个体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干预,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预防和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成瘾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网络成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3f8f2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7.png)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非工作学习目的,持续和反复的利用网络玩游戏,经常是同其他玩家一起,导致临床上显著的损害或痛苦,符合下面5条或5条以上:
1.对网络游戏的渴求(想着前一次的游戏活动或期待着玩下一次;网络游戏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
2.当不让玩网络游戏时表现出戒断症状(这些症状典型的表现为易怒、焦虑或悲伤,但是没有药物戒断的体征)。
3.耐受性----需要增加玩网络游戏的总时间。
4.想控制玩网络游戏不成功。
5.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对先前的爱好和娱乐失去兴趣,除了玩游戏。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玩网络游戏。
7.关于网络游戏的涉入程度,向家人、治疗师或他人撒谎。
8.用网络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9.因为玩网络游戏,已经危害到或失去了重要关系、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注:这种障碍里只包括了非赌博的网络游戏。
因为生意或职业活动的需要而上网的并不包括在内;也无意包括其他娱乐或社交性网络使用。
类似的,色情网站也被排除。
病程标准:
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这种上网状态持续了三个月以上。
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期上网而受损。
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导致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愉快感下降、与人交流过少甚至害怕与人交往。
戒断反应: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者冲动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如果减少或者停止上网时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这是诊断其为网络成瘾的必备标准。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c83c0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0.png)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沉迷和依赖,以至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判定为网络成瘾呢?以下是一些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
首先,时间消耗。
网络成瘾者通常会在网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他们可能会整夜不眠地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忽略了身体的疲惫和生活的规律。
他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而导致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身体不适。
因此,时间消耗是判定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社交隔离。
网络成瘾者往往会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而忽略了现实社交。
他们可能会减少与家人、朋友的交流,甚至完全脱离现实社交圈,只在虚拟社交平台上与他人交流。
这种社交隔离会导致他们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另外,行为改变也是判定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标准。
网络成瘾者可能会出现行为上的改变,比如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
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上的事件而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此外,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游戏或虚拟世界中的角色而产生自我认同,严重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最后,生活功能受损也是判定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网络成瘾者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而忽略了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导致生活功能受损。
他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玩游戏而忽略了学习和工作,导致学业或职业受损。
综上所述,时间消耗、社交隔离、行为改变和生活功能受损是判定网络成瘾的主要标准。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以上情况,那么就有可能是网络成瘾的表现。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帮助和引导,以及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和预防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成瘾问题,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dc95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2.png)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过度依赖和无法自控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的人群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干预网络成瘾,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心理学家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网络成瘾。
首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要求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过度依赖。
这种依赖表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过高,长时间沉迷于互联网,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例如,一个人为了上网而放弃正常的饮食和睡眠,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社交活动,这就表明他可能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过度依赖。
其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要求个体无法自控。
这种无法自控表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无法自觉控制,即使意识到自己过度使用互联网有害,也无法自行控制和改变。
例如,一个人明知道自己上网时间过长已经影响到学习和工作,但依然无法自控地沉迷于互联网,这就表明他可能已经无法自控。
此外,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要求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包括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对工作学习的影响等。
例如,一个人因为长时间使用互联网导致身体虚弱、视力下降,或者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或工作,这就表明他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最后,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要求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较长。
即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无法自控和负面影响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偶发或短期的现象。
这是为了排除一些临时的、偶发的网络使用过度所导致的问题。
总的来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标准,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只有当个体同时具备了上述几个方面的特征,才能被诊断为患有网络成瘾。
因此,对于可能患有网络成瘾的个体,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诊断和干预,以避免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https://img.taocdn.com/s3/m/9ccc4348852458fb770b561a.png)
案例二
小柏(化名)是一个不满15周岁的男孩,父亲常年在外干
活挣钱,母亲在家操持家务,一直以来,小柏的学习成
绩都很优秀,父母也以他引以为豪。就在上小学五年级
时,小柏迷上了上网,从那以后他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
趣,为了上网,他骗老师说自己生病要请病假,骗父母
说学校补课周末不能回家,上网没钱了,他先是偷家里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
定义:
网络成瘾又称“ 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 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 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是一种个体反复 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案例一
另一方面
一旦发现上网的时间增加,立即给
予处罚,这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想 要的东西的权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 分等。
四、网络成瘾的矫治
3、兴趣替代法
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业余兴趣如读书、
听音乐、打球、游泳、散步、和朋友逛街等来调节患者
紊乱的生活节奏,重新规范每天的作息时间,在最易上
网的时间安排不同的活动,让更多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
的生活
逐步代替上网成瘾行为,以新形成的兴趣代替以
前上网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挫折导致的负
面情绪。
四、网络成瘾的矫治
4、厌恶疗法
采用惩罚性的刺激来减少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 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达到患者最终因厌恶而戒除 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四、网络成瘾的矫治
的东西,后来发展到偷邻家的东西,到了最后,竟然拿 刀刺向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二、网络成瘾表现及特点
(一)表现
1、基本症状 上网时间失控,心理和行为活动基本受上网这一活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4b895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a.png)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指的是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以至于影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为了对网络成瘾进行科学评估,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网络成瘾量表,用于评估个体对互联网的成瘾程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成瘾量表以及其评分标准。
一、YDQ(Young's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YDQ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汀·扬(Christina Young)在2009年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量表。
YDQ包括8个问题,主要涉及个体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等方面。
YDQ 的评分标准如下:1. 0-3分,没有成瘾倾向;2. 4-5分,轻度成瘾倾向;3. 6-7分,中度成瘾倾向;4. 8-10分,重度成瘾倾向。
二、CIAS(The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Scale)。
CIAS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金·杨(Kimberly Young)于1998年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对互联网成瘾程度的量表。
CIAS包括18个问题,主要涉及个体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等方面。
CIAS 的评分标准如下:1. 0-20分,没有成瘾倾向;2. 21-40分,轻度成瘾倾向;3. 41-60分,中度成瘾倾向;4. 61-100分,重度成瘾倾向。
三、IAT(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金·杨(Kimberly Young)于1998年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对互联网成瘾程度的量表。
IAT包括20个问题,主要涉及个体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等方面。
IAT的评分标准如下:1. 0-30分,没有成瘾倾向;2. 31-49分,轻度成瘾倾向;3. 50-79分,中度成瘾倾向;4. 80-100分,重度成瘾倾向。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749de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a.png)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制定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和干预网络成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时间因素。
1. 个体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6小时;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感到焦虑、不安或者情绪低落;3. 个体因为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活动,如学习、工作、社交等。
二、行为因素。
1. 个体无法控制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即使明知道这种行为对自己有害;2. 个体对互联网上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无法自拔;3.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耽误时间、忽视家庭和社交关系的情况。
三、心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激动、易怒等情况;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社交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
四、生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睡眠不良、食欲减退等生理问题;2.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问题;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生理依赖,无法摆脱。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时间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四个方面。
只有当个体在这些方面出现明显异常,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对于已经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个体,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共同努力,有效防范和治理网络成瘾现象,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竟成精神疾病权威判定标准来了请对号入座!]
![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竟成精神疾病权威判定标准来了请对号入座!]](https://img.taocdn.com/s3/m/78476e2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1.png)
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竟成精神疾病权威判定标准来了请对号入座!]标哥如今,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什么样的行为是网络成瘾?与一般网络使用行为有何区别?各位小伙伴都知道吗?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及释义(2022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按照该标准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
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为何国家如此重视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跟标哥一起去看看~有媒体报道,去年9月,在湖南武陵山区的一个贫困县,初三学生小唐,因沉迷于“侠盗飞车”游戏,将邻居小西残忍杀害。
在公安机关在审讯过程中,小唐表示平日与小西并无仇怨,只是为了在现实中体验虚拟世界杀人的“刺激快感”。
21岁的小谢在长沙读大学,去年国庆长假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没回家,约好一起在网吧打游戏。
在游戏的刺激下,小谢和同学们不知不觉在网吧待了三天三夜。
小谢突然没了声音,并开始呕吐,慢慢陷入昏迷状态,同学立即把小谢送往附近医院。
医生最后诊断,小谢为脑卒中(俗称中风)。
去年10月1日,家住东莞长安镇的吴小姐突然右眼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
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后,竟是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而引起的眼睛失明。
经诊断,她右眼失明的诱因是长时间对着手机打游戏。
以上这些都是网瘾的惨痛教训其实,今年年初WHO就宣布,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di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那么游戏成瘾的原因有哪些?专家认为,从患者自身因素来分析,游戏成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网络成瘾的评判标准
![网络成瘾的评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c216ff4102de2bd96058829.png)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 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下列10种情况,一年中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初步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失落感。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4]。
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四类:(1)网络色情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上网下载、观看交换色情作品。
(2)网络交际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利用QQ、MSN等聊天软件、网站聊天室进行虚拟的人际交流。
(3)网络游戏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
(4)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查找和收集网上的信息,对网络信息产生心理依赖。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ec11e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e.png)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和无法自控的行为,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工作和社交。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干预网络成瘾,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心理健康专家更准确地判断个体是否患有网络成瘾。
首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个体对互联网使用的依赖性作为判断依据之一。
这种依赖性表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无法自控,甚至出现戒断症状。
例如,个体因为无法接入互联网而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反应,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
这种依赖性的程度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其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将个体对互联网使用的影响作为判断依据之一。
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个体的生活、工作和社交等方面。
例如,个体因为沉迷于互联网而忽视了正常的饮食、作息,甚至出现生理健康问题;在工作或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在社交方面,个体因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忽视了与家人、朋友的交流,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这种影响的程度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此外,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将个体对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作为判断依据之一。
这种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时长和内容的异常。
例如,个体经常在深夜使用互联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等,甚至出现对互联网内容的追求和沉迷。
这种行为模式的异常程度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个体对互联网使用的依赖性、影响和行为模式三个方面。
只有当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出现持续一段时间的异常表现,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因此,对于那些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网络成瘾的人来说,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健康专家的帮助,接受相关的诊断和干预,以避免网络成瘾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影响。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网络成瘾的关注和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判别网瘾的9个标准
![判别网瘾的9个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c931cc158f5f61fb7366685.png)
判别网瘾的9个标准网络成瘾属于心理疾病范畴,但究竟怎样才算染上“网瘾”?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有关专家说,有网瘾的人一般会出现以下9种情况:一是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满足心理需求;二是下线后继续想象上网情形;三是无法控制上网冲动;四是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五是长时间迷恋上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六是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七是将上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八是因为上网而失学或是失去朋友、亲人;九是虽然上网后会很后悔,但还是忍不住要上网。
链接美国IAD评估网瘾的标准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8.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
只要有5项以上的回答为“是”,即说明上网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与预防新华网福州11月22日电(记者沈汝发)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模仿游戏中的角色从楼上跳下自杀,为戒除网瘾而将小指头砍断痛下决心,……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
据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介绍,网络成瘾与毒品成瘾、病理性赌博等具有类似的特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亟需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据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林涌超医生介绍,网络成瘾症(IAD)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IU)。
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定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损害。
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专家介绍说,网络具有8种特性: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延伸和浓缩;永久的记录;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梦幻般体验。
网络成瘾的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的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c1f18e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69.png)
网络成瘾的标准是什么?
,如何判断已经网络成瘾?
其中有两个诊断标准比较常用:
心理学家杨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10条标准:
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仍念念不忘上网之事;
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无法控制上网;
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5、一上网,种种不愉快消失,精神亢奋;
6、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事业;
7、因上网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
9、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
10、下网后有孤寂失落感。
符合以上标准的4条或4条以上,就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心理学家布瑞德提出的诊断网络成瘾的标准是:
以下表现必须出现:
1、一心想着上网,包括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次上网;需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
2、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未能成功;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忧郁或易发脾气;
3、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
同时至少有以下表现中的1条: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或失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对家人、好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无助、嫉妒、内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https://img.taocdn.com/s3/m/ba91d717f12d2af90242e68c.png)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oung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YDQ)网络成瘾行为的诊断标准尚存在争议,影响着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现状归纳研究。
Young在过度使用网络研究基础上,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V),提出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oung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YDQ),主要从使用网络功能、情绪卷入程度、存在非理性认知、个人生活事件等方面判断网络成瘾程度,如果个体对八个问题中的五个题目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就可以断定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8项标准,即:1.互联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2.需要增加互联网的使用:3.不能成功减少控制停止互联网的使用;4.停止或减少互联网使用会导致无聊、抑郁、气愤:5.在线时间超出预期计划;6.重要人际关系、工作职业机遇遭到破坏:7.向别人隐瞒互联网的卷入程度;8.使用互联网逃避现实问题等。
Beard(2001)认为Young所给出的8项标准的前5项是必需的,后3项标准应该至少具有1项才可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Young的量表项目较少,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目前在国内,研究者对网络成瘾的研究采用的大部分是这一量表。
互联网成瘾损害量表"(IAII),并将网络成瘾分为5种类型:l、网络游戏成瘾:指强迫性地沉迷于电脑游戏或编写游戏程序。
2、网络关系成瘾:指沉迷于通过网络聊天来结识朋友。
例如沉迷于QQ、MSN等聊天。
3、网络信息成瘾: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
例如无法控制通过Google等搜索工具收集大量无效的信息。
4、网络交易成瘾: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着迷于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在线赌博等而不能自拔,过分使用网上购物场所,如当当、淘宝等。
5、网络色情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色情网站,或沉迷于网上虚拟性爱等,导致精神萎靡,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96b4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e.png)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使用的一种行为,它会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能够准确诊断出网络成瘾,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了一系列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分为了三个方面,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以及对互联网的损害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主要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和时间过长,经常出现用网时间超过原计划的情况。
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则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无法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即使知道这种依赖会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
对互联网的损害性是指个体因为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明显的负面影响。
其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强调了对个体行为的持续性和影响的严重性。
持续性主要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无法通过自我控制来改变这种行为。
严重性则是指个体因为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且这种负面影响已经达到了严重程度。
最后,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要求在诊断网络成瘾时,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
因为有些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症状可能与网络成瘾的症状相似,所以在诊断网络成瘾时,需要仔细排除其他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一套对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进行诊断的标准,它将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分为了三个方面,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以及对互联网的损害性,并强调了对个体行为的持续性和影响的严重性,同时还要求在诊断网络成瘾时,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
希望通过这套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士对网络成瘾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摆脱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5d4a4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e.png)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网络成瘾,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
首先,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常情况下,网络成瘾者会出现长时间、频繁地使用互联网的情况,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他们可能会整夜不眠地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网络或其他在线活动,无法自拔。
其次,个体对互联网的情感依赖也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
网络成瘾者会出现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感觉无法离开互联网,对离开互联网产生焦虑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入互联网而产生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此外,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行为也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网络成瘾者可能会出现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导致忽视日常生活和工作。
他们可能会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忽略家庭、朋友和社交活动,甚至出现社交隔离的情况。
最后,个体对互联网的影响程度也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网络成瘾可能会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成瘾而失去工作、学业受挫,甚至出现家庭破裂的情况。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情感依赖、使用行为和影响程度。
当个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帮助其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共同努力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事业;
7、因上网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等;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
齐步走都没有过,他总是在前面,就只有几次的自己在他前面
9、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
10、下网后有孤寂失落感。
符合以上标准的 4 条或 4 条以上,就可诊断
为网络成瘾。
心理学家布瑞德提出的诊断网络成瘾的标 准是:
,如何判断已经网络成瘾?
其中有两个诊断标准比较常用:
心理学家杨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 10 条标准:
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仍念念不忘上 网之事;
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齐步走都没有过,他总是在前面,就只有几次的自己在他前面
3、无法控制上网;
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5、一上网,种种不愉快消失,精神亢奋;
齐步走都没有过,他总是在前面,就只有几次的自己在他前面
以下表现必须出现:
1、一心想着上网,包括回想以前的网上活
动,或期待下次上网;需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
获得满足感;
2、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未
能成功;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
齐步走都没有过,他总是在前面,就只有几次的自己在他前面
安、闷闷不乐、忧郁或易发脾气;
3、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
同时至少有以下表现中的 1 条:因为上网,
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或失去教育与 就业的机会;对家人、好友、者或其他人说谎,
隐瞒上网的程度;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无
助、嫉妒、内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