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学校审美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美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美育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目前存在的美育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缺乏均衡发展1.1 美术类课程过于强调技巧而忽视创造力传统美术课程常将技巧性训练置于首位,导致学生陷入模式化思维,缺乏创新精神。
对策: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化素材和媒介。
1.2 非美术类学科削减班级时间非美术类学科日益增多,使得学校不得不缩减或取消美术课时。
对策:各级政府部门加大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接触艺术与欣赏艺术的时间。
同时,学校应增设艺术课程,为非美术类学科提供更多空间。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2.1 城乡差距明显由于资金和师资等方面限制,农村地区的美育教育经常陷入困境。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完善农村学校的美育基础设施,并派驻专业师资到农村进行指导。
2.2 公立和私立学校差异大公立学校受限于财力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往往无法提供高质量的美育教育。
对策:政府应建立艺术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与私立机构合作或者利用文化产业资源,填补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的差距。
三、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3.1 侧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现行考核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成绩和作品展示,忽视了创作过程及个体发展。
对策: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并将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3.2 缺乏有效的艺术类招生制度艺术类学校及专业的招生方式普遍模糊,没有明确评选机制,导致青少年艺术教育培训市场混乱。
对策:建立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招生与评审机制,为有潜力和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公正的发展机会。
四、师资队伍质量亟待提高4.1 教师缺乏专业背景部分美育教育从业人员基础薄弱,对艺术领域欠缺系统性了解。
对策:加强美育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
美育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育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对于教育的定义也发生了转变。
除了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外,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其中,美育作为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一环,却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资源匮乏1. 缺少师资力量美育需要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来承担,但目前很多学校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师资力量。
这使得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美育教育。
2. 欠缺艺术设施与器材部分学校经济条件有限,没有配备齐全的艺术设施与器材。
这导致了有限且低质量的美育课程实施,无法给予学生更好地体验和参与。
二、评价方式单一1. 以考试为导向当前,很大程度上以考试评价美育教学的成果,往往只注重于学生的表现形式、作品完成度等细节,而忽略了审美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
2. 缺乏综合性评估目前对于美育教学中关键能力的评价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艺术作品本身。
而在实际生活中,更需要将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三、缺乏跨学科整合1. 学科间割裂美育与其他学科之间往往各自独立运行,导致了知识孤岛和学科藩篱。
这使得学生无法将不同学科中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发挥创造性思维。
2. 难以认识到多元文化目前,在美育教育中忽视多元文化因素是一个普遍问题。
缺少国际化视野和全球背景意识限制了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缺乏交互与参与机会1. 师生互动有限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待加强,学生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这无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 缺乏实践机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是目前美育教学中一个重要问题。
缺少足够的实践机会限制了学生对美育知识和技巧的真正掌握和运用。
解决方法:1.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政府可以鼓励并赞助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提升其艺术教育水平,确保优质师资队伍。
2. 提供更多资源支持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合作,投入经济资源以提供艺术设施与器材,并建立良好的合作网络,分享资源和经验。
美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美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认知不足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缺乏资源支持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以及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了美育活动的资源严重匮乏。
学校缺乏各类艺术设施与器材,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紧缺,导致授课质量参差不齐。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加大对美育资源建设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资金与物质等资源的投入来改善目前的局面。
此外,可以组织专业培训团队进驻基层学校,提高师资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家长和社会公众对于美育关注度,并号召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二、艺术和文化认知不足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面对日益繁杂的信息,使得许多人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大幅降低。
很多学生缺乏对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基本了解与兴趣,无法有效参与美育活动。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学校可以增加艺术课程的设置,并将其纳入必修科目之中。
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授艺术知识给学生。
同时,政府和艺术机构也应该组织各类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并广泛宣传推广,以提升公众对于艺术与文化的认知水平。
三、考试压力过重当前教育体制下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导致学生们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
美育作为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在实践性和创造性方面都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能力,然而在考试为主导的教育环境下,这些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调整教育评价体系。
我们应该降低对于分数的过度重视,增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注度。
此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上也需要作出改变。
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或者艺术实践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创作活动,并将其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学校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校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增加,学校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备受关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校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资源条件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的建议。
一、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完善在学校美育教育中,课程设置是其中一个最为重要且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的环节。
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占用时间过少的问题。
由于国内各级考试对语数外科目的侧重,导致其他非常规科目如音乐、美术等只能被安排在非正式场合进行教育,这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去参与相关艺术活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各类艺术活动的管理和组织,确保其融入到正规课程当中。
另外,由于传统理念仍然存在,“文以载道”思想作为教育的核心,学校更容易重视传统文化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艺术表达。
这导致了一些新兴的艺术形式无法在学校美育中得到发展和推广。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加入当代艺术和跨学科合作的要素。
二、师资队伍不足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提升学校美育水平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也存在一些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学校整体资源限制以及社会对其他领域人才需求较大,导致专业美育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如何增强师资力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建立基地实习等方式来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学校美育事业中。
其次,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储备。
虽然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创造力,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培训与指导,他们可能难以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操作。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持续学习,提高他们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
三、资源条件不完善良好的学校美育环境和资源是学生发展艺术特长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一些学校中,我们仍然存在资源条件不足的问题。
首先是场地设施不够完善。
音乐教室、美术实验室等专门用于进行艺术教育的场所数量较少,并且有些地方存在硬件设备老旧、更新缓慢的问题。
学校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学校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美育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育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学校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许多学校往往只聘请传统的艺术类老师担任美育课程教师,他们在艺术技能方面或许具备较高水平,但却缺乏对整体美学理论和跨学科知识的了解。
这使得他们在启发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受到限制。
2. 老师知识传授过于单一当前许多学校仍然把美育教育限制于音乐、美术等传统纯艺术领域,忽略了其他领域如舞蹈、戏剧等文化艺术形式的价值。
这种片面狭隘的教育结构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3. 美育活动缺乏实际性现行的美育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内部,缺乏与社会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美育活动。
学校应该加强校外美育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拓宽视野和增强实践能力。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学校普遍使用传统考试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美育水平,这导致了只重视知识点记忆和机械技巧而忽视了审美情感、创造思维等方面。
这种以分数为核心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美育教育中的真实水平。
三、建议提出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该注重培养专门从事美育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加强他们跨学科知识储备和艺术领域理论研究,并为他们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 开设多元化美育课程学校应该开设全方位的美育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中自由选择并培养出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提高审美水平和创造力。
3. 加强校外美育活动学校应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文化节庆等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与交流机会。
此外,在教学中引入社区资源,邀请艺术家或文化工作者来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和参与到艺术实践当中。
4. 推进评价方法改革学校应建立全新的美育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审美情感、创造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并制定一系列具体操作规范。
对当前我国高校美学教育困境的反思
对当前我国高校美学教育困境的反思美学教育是我国高校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与艺术教育并非完全同理。
现在我国的美学教育的研究发展遇到了瓶颈,不但要从根本意识上转变观念,更要在教学中进行相应变革,这就要求我国的高校要能够据此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社会的瞬息万变。
要想解决当前问题,就要寻找问题根源,着力解决现实问题,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理念,改变思路,从各个方面优化教学环节,将学科特征体现出来。
标签:高校教育;美学困境;反思建议一、我国高校美学教育中暴露的问题1.高校教育含义不清目前,针对我国美学教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含义表述。
其一,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没有关系。
我国从20世纪开始,受到前苏联的影响,意识形态方面掩盖了所有的问题,美学几乎作为哲学的附属品而存在。
美学教育与艺术的关系有所割裂。
其二,在新形势背景下认为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几乎可以画等号。
站在客观角度考虑,经过这些年的教育改革,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高校美术教育环境已经与之前有明显不同,國内艺术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和科学。
现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由于社会教育的变迁与改革,艺术教育已经受到一定的关注,但美学教育仍然被人们所忽视。
2.美学教学自身不足第一,美学教学思想与教师的教学目的没有清晰的划分标准。
针对美学理论教育界的争论,各派各持己见,对这方面的认知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就造成我国美学教育研究问题划分不明。
第二,美学教育的内容相对匮乏。
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具有合理性,对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很大影响。
国内的美学教材基本上由两种类型组成:一种为学术性理论较强,并且学习量相对较大的教材;另外一种是知识较为浅显,更加注重艺术赏析的教材。
我们发现,第一种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是第二种教材在知识的深度方面又不够深入,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第三,美学教育方式滞后。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只是让学生进行抽象理解,与美学教育的实际需求相悖。
审美教育教学反思
审美教育教学反思近年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作为一种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的审美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审美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存在局限性。
当前的学校课堂往往追求成绩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审美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作用。
我们应该给予审美教育更多的课时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艺术形式,开拓他们的审美视野。
同时,课程内容也需要更加多元化,涵盖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领域,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审美需求。
其次,审美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审美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的实践,将学生置身于艺术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音乐会、美术展览、戏剧演出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锻炼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另外,评价体系也需要重新思考和建立。
当前的教育评价往往偏向于量化和单一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对于审美教育来说,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艺术作品的创造及表现能力、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等。
这样才能真正评价学生在审美教育方面的水平和成就。
此外,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推进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
由于对艺术的热爱和专业的知识储备,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外部艺术家和文化机构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和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当前的审美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让审美教育真正发挥它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更多有审美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美好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美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校美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教育领域,美育被认为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许多学校中,美育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学校美育的全面发展。
一、缺乏投入和资源首先,许多学校在美术设施和师资方面存在严重缺乏。
由于财政限制和政策支持不足等原因,很多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画室、音乐室等专门场所来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同时,优秀的艺术教师也相对稀缺。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投入,使得学校美育工作无法开展起来。
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教育预算中增加对美育事业的投入。
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与企业合作建设艺术设施、赞助艺术类团队等方式来扩大资源供给。
此外,在招聘过程中应注重选拔优秀的艺术教师,并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增强学校美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过于功利化的观念目前,一些家长和学校更关注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对艺术兴趣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这种功利化的观念导致了对美育课程安排上不足够重视、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许多学生只把美育作为填鸭式教育或者消遣活动来进行,缺乏真正投入与热情。
针对此观念问题,需加强美育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家庭与学校之间有效沟通,在家长中普及艺术教育知识并改变陈旧认知,形成正确看待艺术与升学关系的意识。
同时,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确保给予美育以适当时间,并注重多个层面、全面发展地培养孩子们感受美、欣赏艺术、表达自我能力。
三、评价体系单一目前很多地方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了美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
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限制了学校美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改善评价体系需要采取多元化、因材施教的方式。
在美育领域中,可以引入艺术作品展览、个人表演等形式,以多样化的项目来考核学生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可通过让学生参与艺术比赛、文化活动等形式来激发他们对于乐器演奏、舞蹈编排等方面的兴趣,并将其纳入到总评成绩中。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人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的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精神风貌。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1.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校对审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一些学生也认为审美教育不是重要的一环,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审美教育的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艺术鉴赏、文学欣赏等方面,缺乏对其他领域美的关注和引导。
同时,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和审美需求脱节。
3.教育方式陈旧很多高校审美教育方式陈旧,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创造性。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对审美的主动思考和探索。
4.缺乏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审美教育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缺乏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同时,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缺乏教育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二、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对策1.提高重视程度高校应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提高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制定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明确审美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同时,加强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提高他们对审美重要性的认识。
2.丰富教育内容审美教育的内容应多元化,不仅包括艺术鉴赏、文学欣赏等方面,还应涉及自然美、科技美、社会美等多个领域。
同时,应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更新教育内容,关注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和审美需求。
3.创新教育方式高校应创新审美教育方式,采用实践性和创造性强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审美问题,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审美教育,如与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合作开展教育活动。
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在现代社会中,美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和任务,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关键角色。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美育教育缺乏统一指导和标准。
由于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美育课程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老师开展的美育教育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这导致了学生在接受美育教育时无法得到系统性、连贯性的培养,影响了其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
其次,美育教师队伍短缺且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着艺术类教师不足的问题。
而且由于招聘条件宽松、培训机制缺失,很多所谓“专任”艺术老师并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与考核,十分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
这种情况下,美育教育的质量难以有保证。
此外,当前的美育教育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
一些学校将注意力过度放在舞台表演、画展等形式上,忽略了对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这样学生只能停留在表面层面,无法深入理解艺术内涵和欣赏之道。
最后,人们对于美育教育普遍存在认知误区。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参与艺术活动会耽误正常功课时间,甚至影响升学机会。
这种观念导致了对美育教育的低重视程度,使得学校在开展相关教育时也遭遇到一定阻力。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提出制定全国性统一的美育教育标准和指导方针。
建立一个既适用于中小学又符合时代特色和本土文化特点的美育课程体系,并通过培训工作坊等方式向各地推广实施,确保真正落实到每一所学校。
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通过完善招聘标准和培养机制,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性与综合素质。
同时,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
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平衡。
学校在开展美育教育时应注重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的双重目标。
不仅需要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展示学生才华,还要增强对艺术理论知识的教育,并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去理解和感悟艺术作品。
改变社会对美育教育的认知误区。
美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总结
美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总结一、引言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美育却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有效发展。
本文将探讨美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旨在促进美育在教育中的更好运用。
二、问题分析1. 教师素质不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一些教师无法有效地传授艺术技巧和赏析方法。
他们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知识上,不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部分教师也存在认为“文科至上”的思想导向,忽视了艺术及其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
2. 学校环境缺乏支持学校设施和资源匮乏也成为影响美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艺术活动场所或设备,且缺少相应资金用于购置相关器材。
这限制了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项目的机会。
3. 老师评价方式片面由于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方式主要关注文化科目,艺术教育被边缘化。
教师普遍更注重学生的成绩而非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了学生对于艺术课程的不重视和投入程度低下。
4. 家庭环境缺乏支持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偏好功利观念,将精力放在提升学业成绩上,对于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他们可能缺乏主动参与艺术活动以及对孩子进行相关启发的意愿和能力。
三、改进意见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了提高美育水平,学校应该注重选聘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艺术教师。
并通过培训计划和专项培训鼓励现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美育知识、技能水平。
2. 加强学校支持与投入政府应该加大资源投入,确保每所学校都配备完善的美育设施与场所。
同时,建立基金会资助各类艺术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
3. 推动多元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将学生的艺术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除了考试成绩,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作品展示等方式来全面评估学生的美育能力和创造力。
4. 引导家长重视美育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亲子艺术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增进家长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
此外,在家长会上宣传美育成果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提醒家长重视并支持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发展。
对当前学校审美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学校审美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审美教育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经,也是完善人格、提高素养的重要教育手段。
因此,艺术教育纲要一直以来将其列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但因其以一种心理和情感的体验方式进行的精神活动,具有隐性的特点,而不被教师所重视。
因此审美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审美教育功能的实现,最终会影响人的整体素质培养。
笔者以美术学科为媒介,对当前学校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对策的设想,现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忽视学生的独立审美取向审美教育一直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受社会、学校、教师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一直不被重视,学校美术教育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技能技巧的本位教育,忽视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
虽然新课标调整了美术教育的内容及要求,但因教师本身的意识形态、教育观念未能及时地跟上,诸多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显现出来:1.学生的想象画作业内容千篇一律,形象单一僵硬古板;2.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缺乏自我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3.对环境美化的独立布置能力较差,作业显得乱、碎、花;4.在选购物品时显得犹豫,没有主张;5.学生服饰发型呈中性化,造型单一追求流行。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正反映了我们对审美教育的缺失,学生的个体审美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学生是富有情感的审美独立体,有着自己学习、生活的经历和个性品质。
审美活动中因教师过多地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志强加于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退化、个性差异的减弱,更无从再谈创造力的培养。
在审美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要让学生自主去发现作品中所深藏的特有的美,感受作者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情感的独特魅力,从而获得一种视觉和心灵上的同步体验,加深对美的感受,提高审美的鉴赏力和判断力。
学生的审美方向,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将学生盲目追求流行和仿效大众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并选择优秀的符合学生心理的艺术品加以美的比较,以视觉的美和情感的美去引诱学生、感化学生,只有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心灵得到陶冶,才能升之为行为和观念。
初中教师存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存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描述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之处。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初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对于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欣赏能力不足,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务之急。
问题原因初中教师存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初中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而对艺术、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少。
因此,学生接触到的艺术和文化的机会有限,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指导。
2.教师培训不足:许多初中教师在教育学和艺术教育方面的培训较少,缺乏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支持。
这导致了他们在教学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审美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
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艺术和文化的欣赏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培养和提升。
4.缺乏时间和资源:初中教师通常面临着时间和资源的双重压力,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试准备。
因此,对于艺术、文化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往往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初中教师存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调整课程设置:学校应该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增加艺术、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和文化的机会。
同时,可以将相关的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审美能力。
2.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艺术教育和教育学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培养跨学科的审美能力的方法和教学技巧。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如让学生参加艺术节、组织文化展览、开展文学讲座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和文化的体验和创作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学校审美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学校审美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审美教育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美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教育问题中的一大难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诸多的审美理念、审美要求、审美观点整合到一起,构成了一种多元化审美文化。
如何让学生接收多元化的审美文化?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本文将从学校审美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出发展开。
一、学校审美教育问题1.1审美教育要素缺失审美教育要素的缺失是学校审美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审美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要素。
但现在的学校审美教育往往只停留在教授基础知识和少量实践技能的层面,而忽视了审美思维、审美价值等内容。
1.2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审美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今,多数基础教育学校审美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书本、图片等重复性的资源上,但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变化,这些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审美需求。
1.3教师审美素养不足根据调查,很多学校教师的娴熟程度在一些方面不够满意。
教师的审美素养可以说是学生审美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教师连基本审美观念都没有,又怎么能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呢?二、学校审美教育的解决方案2.1构建多元化审美教育体系如何构建多元化的审美教育体系,是学校解决审美教育问题的根本。
为此,学校应该在教学大纲上加强审美教育,在老师担任的课程中融入审美元素,制定特色化审美教育计划,为学生提供多张维度的审美教育资源。
2.2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作为学校中重要的教育载体,老师的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对于现在的审美教育,老师需要达到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思维能力等都需要进行全面提高。
教师需要拓展自己的眼界,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分析审美问题,从而合理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2.3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学校注重构建教育资源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艺术品、视听作品、教材阅读、文化传统等多个领域。
教师在学生审美素养培养中的不足与建议
教师在学生审美素养培养中的不足与建议一、引言教师在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存在着一些教师在这方面不足之处,本文将探讨这些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教师的审美素养培养能力。
二、教师在审美教育中的不足1. 缺乏系统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目前,一些教师在审美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和专业知识,导致其无法准确理解和传达审美理念。
他们可能过于侧重于教授课本知识,而缺乏对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深入了解。
2. 忽视个体差异与培养创造力部分教师在审美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度追求一种标准的审美观念,这可能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
每个学生的审美倾向和兴趣都是独特的,教师应该尊重和引导他们的个体差异。
3. 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启发一些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学过程中缺乏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思考的方法。
他们可能只是机械性地传授知识,而忽视了通过互动与启发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4. 缺乏综合实践和体验机会在很多学校,艺术、音乐、文学等课程少之又少,学生无法接触到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体验。
这也导致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不足,因为缺乏实践和体验的机会,学生的视野和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拓展。
三、教师在审美教育中的改进建议1.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知识水平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审美教育培训,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素养的学习机会。
这可以包括参加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培训课程,从而提高教师对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2.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审美兴趣和倾向。
在审美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3.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启发教师应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反思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审美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欣赏美的艺术作品,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增添色彩。
然而,笔者对现行的审美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首先,现行的教学方法注重了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体验。
教师往往只注重向学生灌输一些艺术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个人审美体验的引导。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能够体会到审美的乐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通过讨论、分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其次,学校应该重视多元化文化的教育。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不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审美体验。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引入多种文化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审美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赏国内外各类艺术展览,或者邀请不同地域的艺术家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领略到不同文化间的美学差异。
再次,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艺术作品常常通过情感的表达来传递作者的见解与感受。
因此,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情感共鸣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反思,在学生中引发情感共鸣的机会。
例如,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某个艺术作品的感受,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
此外,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艺术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美术展览、舞蹈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影响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学校应该通过课程的整合,将审美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中。
艺术并不是与其他学科完全独立的,它与科学、历史、文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学校可以将审美元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教学,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学校审美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审美教育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经,也是完善人格、提高素养的重要教育手段。
因此,艺术教育纲要一直以来将其列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但因其以一种心理和情感的体验方式进行的精神活动,具有隐性的特点,而不被教师所重视。
因此审美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审美教育功能的实现,最终会影响人的整体素质培养。
笔者以美术学科为媒介,对当前学校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对策的设想,现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忽视学生的独立审美取向
审美教育一直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受社会、学校、教师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一直不被重视,学校美术教育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技能技巧的本位教育,忽视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
虽然新课标调整了美术教育的内容及要求,但因教师本身的意识形态、教育观念未能及时地跟上,诸多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显现出来:1.学生的想象画作业内容千篇一律,形象单一僵硬古板;2.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缺乏自我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3.对环境美化的独立布置能力较差,作业显得乱、碎、花;4.在选购物品时显得犹豫,没有主张;5.学生服饰发型呈中性化,造型单一追求流行。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正反映了我们对审美教育的缺失,学生的个体审美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学生是富有情感的审美独立体,有着自己学习、生活的经历和个性品质。
审美活动中因教师过多地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志强加于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退化、个性差异的减弱,更无从再谈创造力的培养。
在审美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要让学生自主去发现作品中所深藏的特有的美,感受作者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情感的独特魅力,从而获得一种视觉和心灵上的同步体验,加深对美的感受,提高审美的鉴赏力和判断力。
学生的审美方向,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将学生盲目追求流行和仿效大众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并选择优秀的符合学生心理的艺术品加以美的比较,以视觉的美和情感的美去引诱学生、感化学生,只有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心灵得到陶冶,才能升之为行为和观念。
尊重学生独立审美取向的另一方面,还须提升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能以审美经验和自身的观念进行创作,这是审美价值的更高体现。
二、过于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
大众审美,就是以广大民众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构成的审美心理特征,以大多数人一致公认的审美标准为审美的尺度,对事物或艺术作品作出的评价。
因其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需要,因而其具有一种普遍性、共同性、时间性。
同时,从大众文化的结构分析,大众审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短暂性和不确定性。
正因为其具有明显的普遍性这一特性,所以就较难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个性特征。
审美教育中过于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会让学生的眼光仅仅注意公认的标准,而忽视了事物或艺术品的个性特征。
这样的审美使审美主体心理无形中受到“标准”的约束,而对自我的独特审美观念加以否定,这必将导致审美结果的单一性,从而抺杀人性的自由,最终的结果是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家喻户晓的名作,大部分人以为其美的所在是她的微笑,以及严谨的造型和细腻的画风,除此以外就不再有其他的思考。
作为鉴赏来说,这些仅是表面的,要了解实质的内涵更应该了解文艺复兴的文化背景。
如达•芬奇和蒙娜丽莎是何人,同时还须了解蒙娜丽莎的内心情绪和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正是作品定型的重要因素。
因而,在美术鉴赏中,要让学生更多地去发现作品的实质内容,而不能太多地跟随大众。
教学过于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还会导致学生以功利性和实用性这一标准来评价作品,这样就会发现美术作品失去原有艺术之价值。
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艺术作品是对生活的体验后升之为一种情感抒发的需要,如带有功利的心理进行创作,那作品将会变得低俗。
审美的体验过程同样是不含有功利性的,是一种情感的体验过程,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过程。
三、缺乏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审美教育就基本属性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精神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级的。
因而,美好的情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高尚的审美观。
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对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反观学校的审美教育,最欠缺的是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中小学的美术欣赏教学多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审美活动中如缺乏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心灵就得不到应有熏陶,审美活动就失去其主要的教育功能。
分析当前学校这种现象的原因:1.应试教育的体制导致艺术教育普遍得不到重视;2.教师培养方向不明确,仅注重美术教师技能技巧,忽视教师美术史论、美术教学理论和文史类学科的学习,导致美术教师的中外美术史论的学习深度不足,从而影响鉴赏课的教学质量;3.教师过于注重画面的本身因素,即色彩、构图、造型、组合关系等,而忽视对作者的情感和精神境界的教学引导;4.学生因受现实文化因素影响,只注重身边的事物,而对历史久远的、不熟悉的艺术作品普遍兴趣不高,表现出没有耐心、欣赏作品表面化、缺乏综合分析。
这些现象对审美教育的正常开展和提高会带来负面影响,因而,必须改革。
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要懂得如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适度引导。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课堂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真正体会作品中内在的真挚情感,进而成为精神的动力。
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熟读中外美术史论,了解和把握现代美术意识形态和发展特点。
教师在选择鉴赏的作品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心理,渗透一些学生喜欢的含现代美术元素的作品,但要注意作品本身跟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距离能激发学生想象、思考和培养多种情感的体验活动,同时距离的设置,是学生摆脱现实,不受功利性心理的影响,会以纯粹的心灵去感受,以真挚的情感去体验。
四、欠缺社会实践中介
学校审美教育,不能单纯理解成学校范围之内的教育,还应包括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审美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的审美活动,才能提升和完善审美活动的本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审美主体同审美客体间的“互动”唯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确定。
但学校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最欠缺的就是参与社会的具体而实在的活动。
有些学校的领导观念陈旧,素质教育仅有口号,没有行动;只看成绩,不看能力。
更有一些学校为了确保学生绝对安全,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校外活动,将学生封闭起来、与社会隔绝,这势必影响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影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也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情感。
美存在于自然中、生活中,更存在于社会中,因而,社会中的审美活动将是获得美的源泉,是人类自我完善和人格提升最基本的环境。
具体到美术中的审美教育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1.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学生到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行参观、欣赏和评价作品以及同社会观众间进行交流沟通。
2.组织学生对美术资源丰富的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区域进行考察、研究和体验。
3.对城市雕塑、公共建筑、园林绿化、公园风景等内容进行欣赏、体验和感受,并以一定主题形式展开写生和创作。
4.让学生参与公益性的社区环境装饰、广场美术活动等。
这些活动将大大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参与度,熟悉和了解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参与美的维护和创造,丰富审美的形式和内容;学生的审美经验和观点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学生的心灵感受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对美的整体感受能力得到提升,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动力得到很好地激发。
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铺设了桥梁,为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审美教育中的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有人为因素,但无论如何,学校教育始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要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
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懂得分析美、判断美、理解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