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学校审美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学校审美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审美教育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经,也是完善人格、提高素养的重要教育手段。因此,艺术教育纲要一直以来将其列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但因其以一种心理和情感的体验方式进行的精神活动,具有隐性的特点,而不被教师所重视。因此审美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审美教育功能的实现,最终会影响人的整体素质培养。笔者以美术学科为媒介,对当前学校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对策的设想,现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忽视学生的独立审美取向

审美教育一直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受社会、学校、教师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一直不被重视,学校美术教育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技能技巧的本位教育,忽视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虽然新课标调整了美术教育的内容及要求,但因教师本身的意识形态、教育观念未能及时地跟上,诸多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显现出来:1.学生的想象画作业内容千篇一律,形象单一僵硬古板;2.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缺乏自我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3.对环境美化的独立布置能力较差,作业显得乱、碎、花;4.在选购物品时显得犹豫,没有主张;5.学生服饰发型呈中性化,造型单一追求流行。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正反映了我们对审美教育的缺失,学生的个体审美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学生是富有情感的审美独立体,有着自己学习、生活的经历和个性品质。审美活动中因教师过多地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志强加于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退化、个性差异的减弱,更无从再谈创造力的培养。在审美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要让学生自主去发现作品中所深藏的特有的美,感受作者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情感的独特魅力,从而获得一种视觉和心灵上的同步体验,加深对美的感受,提高审美的鉴赏力和判断力。学生的审美方向,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将学生盲目追求流行和仿效大众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并选择优秀的符合学生心理的艺术品加以美的比较,以视觉的美和情感的美去引诱学生、感化学生,只有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心灵得到陶冶,才能升之为行为和观念。尊重学生独立审美取向的另一方面,还须提升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能以审美经验和自身的观念进行创作,这是审美价值的更高体现。

二、过于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

大众审美,就是以广大民众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构成的审美心理特征,以大多数人一致公认的审美标准为审美的尺度,对事物或艺术作品作出的评价。因其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需要,因而其具有一种普遍性、共同性、时间性。同时,从大众文化的结构分析,大众审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短暂性和不确定性。正因为其具有明显的普遍性这一特性,所以就较难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个性特征。审美教育中过于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会让学生的眼光仅仅注意公认的标准,而忽视了事物或艺术品的个性特征。这样的审美使审美主体心理无形中受到“标准”的约束,而对自我的独特审美观念加以否定,这必将导致审美结果的单一性,从而抺杀人性的自由,最终的结果是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家喻户晓的名作,大部分人以为其美的所在是她的微笑,以及严谨的造型和细腻的画风,除此以外就不再有其他的思考。作为鉴赏来说,这些仅是表面的,要了解实质的内涵更应该了解文艺复兴的文化背景。如达•芬奇和蒙娜丽莎是何人,同时还须了解蒙娜丽莎的内心情绪和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正是作品定型的重要因素。因而,在美术鉴赏中,要让学生更多地去发现作品的实质内容,而不能太多地跟随大众。教学过于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还会导致学生以功利性和实用性这一标准来评价作品,这样就会发现美术作品失去原有艺术之价值。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艺术作品是对生活的体验后升之为一种情感抒发的需要,如带有功利的心理进行创作,那作品将会变得低俗。审美的体验过程同样是不含有功利性的,是一种情感的体验过程,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过程。

三、缺乏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审美教育就基本属性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精神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级的。因而,美好的情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高尚的审美观。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对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反观学校的审美教育,最欠缺的是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中小学的美术欣赏教学多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审美活动中如缺乏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心灵就得不到应有熏陶,审美活动就失去其主要的教育功能。分析当前学校这种现象的原因:1.应试教育的体制导致艺术教育普遍得不到重视;2.教师培养方向不明确,仅注重美术教师技能技巧,忽视教师美术史论、美术教学理论和文史类学科的学习,导致美术教师的中外美术史论的学习深度不足,从而影响鉴赏课的教学质量;3.教师过于注重画面的本身因素,即色彩、构图、造型、组合关系等,而忽视对作者的情感和精神境界的教学引导;4.学生因受现实文化因素影响,只注重身边的事物,而对历史久远的、不熟悉的艺术作品普遍兴趣不高,表现出没有耐心、欣赏作品表面化、缺乏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对审美教育的正常开展和提高会带来负面影响,因而,必须改革。

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懂得如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适度引导。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课堂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真正体会作品中内在的真挚情感,进而成为精神的动力。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熟读中外美术史论,了解和把握现代美术意识形态和发展特点。教师在选择鉴赏的作品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心理,渗透一些学生喜欢的含现代美术元素的作品,但要注意作品本身跟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距离能激发学生想象、思考和培养多种情感的体验活动,同时距离的设置,是学生摆脱现实,不受功利性心理的影响,会以纯粹的心灵去感受,以真挚的情感去体验。

四、欠缺社会实践中介

学校审美教育,不能单纯理解成学校范围之内的教育,还应包括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审美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审美活动,才能提升和完善审美活动的本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审美主体同审美客体间的“互动”唯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确定。但学校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最欠缺的就是参与社会的具体而实在的活动。有些学校的领导观念陈旧,素质教育仅有口号,没有行动;只看成绩,不看能力。更有一些学校为了确保学生绝对安全,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校外活动,将学生封闭起来、与社会隔绝,这势必影响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影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也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情感。

美存在于自然中、生活中,更存在于社会中,因而,社会中的审美活动将是获得美的源泉,是人类自我完善和人格提升最基本的环境。具体到美术中的审美教育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1.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学生到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行参观、欣赏和评价作品以及同社会观众间进行交流沟通。2.组织学生对美术资源丰富的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区域进行考察、研究和体验。3.对城市雕塑、公共建筑、园林绿化、公园风景等内容进行欣赏、体验和感受,并以一定主题形式展开写生和创作。4.让学生参与公益性的社区环境装饰、广场美术活动等。这些活动将大大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参与度,熟悉和了解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参与美的维护和创造,丰富审美的形式和内容;学生的审美经验和观点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学生的心灵感受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对美的整体感受能力得到提升,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动力得到很好地激发。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铺设了桥梁,为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审美教育中的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有人为因素,但无论如何,学校教育始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懂得分析美、判断美、理解美和创造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