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高粱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成功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红高粱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成功之处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析《红高粱》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成功之处

【摘要】60集长篇电视剧《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红高粱》,由郑晓龙执导,周迅、朱亚文领衔主演,自播出以来,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赞赏者认为电视剧“向电影致敬但绝不重复”的改写别开生面,创作了别样的景观,批判者则认为电视剧不断偏离原着,造成对经典的亵渎。更有甚者,将郑晓龙执导的《红高粱》视为一种对经典恶搞的“山寨文化”,认为其无非是“宫斗”加“抗日”的变相表达。

【关键词】红高粱;电视剧;文学作品;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28-01

一、前言

60集长篇电视剧《红高粱》改编自莫言所着的同名小说《红高粱》,由郑晓龙执导,周迅、朱亚文领衔主演,自播出以来,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莫言的《红高粱》是站在民众立场来讲述一个关于抗日的故事。这种民众立场既体现在作品的情节构造上,又体现在人物形象的设定方面。关于抗日战争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但莫言的这部小说与以往的革命历史小说不同之处在于,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在了描

写由余占鳌余司令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的故事之中。

二、电视剧《红高粱》的成功之处

(一)国民教化意义和历史反思价值

“跟风创作和借势复制的抗日剧越来越多,许多似曾相识的类型人物和耳熟能详的常用剧情层出不穷。”作为受众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和前不久出现的一些“抗日神剧”、“抗日偶像剧”相比,其在形象塑造上算是较为成功的。《红高粱》既没有将英雄人物神化,也没有将侵略者脸谱化,虽然在结局的设计上,九儿一个人就能和几个队的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略显夸张,但是大部分的剧情还是较为客观的。《红高粱》有一定的教化意义,让我们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在某种程度上,它更符合主旋律文化产品所承载的国民教化意义和历史反思价值,是一部优秀的“抗日”题材电视作品。

(二)勇于突破原着,适当增设原创人物

“电视剧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它的成长过程与文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电视剧初创到今天,文学作品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成为电视剧创作在题材内容方面可以自由借鉴的宝库。”莫言的《红高粱》其艺术成就和地位不用多说,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足以代表一

切。许多编剧认为在改编时应该坚持“忠于原着”的原则,理由是原着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被称作是经典。毫无疑问,赵冬苓在这一方面的处理,是非常值得我们赞赏的。她笔下的原创人物朱豪三(于荣光饰)、张俊杰(黄轩饰),无疑是本片的又一重要特色。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不仅符合上世纪的审美特点,更是为本片的剧情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他们的英雄事迹去讴歌英勇的抗战人民,这是可贵的原创,也是对正能量的有效弘扬。甚至,可以夸张一点地说,郑晓龙的这部《红高粱》,不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电视版,而是一部情节取自某部文学作品的电视剧。

(三)向电影版致敬但绝不重复改写

说到改编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红高粱》。张导的电影,除了深入地把握莫言原小说的思想精髓之外,在视听语言上的探索也着实震惊了电影界。“颠轿”、“野合”这两个场景所蕴含的张力与爆发力,正是用声画语言、视听思维来阐释原作精神的精彩段落。

有人说,电视剧版《红高粱》其实是一个风险极大的投资项目。因为,珠玉在前,何以续貂巩俐版的九儿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经典的代名词。对于电视剧《红高粱》如何延续电影《红高粱》的辉煌,不少的人都捏着一把冷汗。但郑导一改张导以“我爷爷”为主线的叙事方式,将九

儿设为全篇的叙述主线,不但符合当代女性心理消费特征,让作品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而且由于周迅绝妙的演技,使得这部作品更添色彩。据报道,原着作者莫言在看完了本片的花絮之后,感动地无以言表,老泪纵横,并称赞周迅是一个集灵气与仙气于一身的女子。她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还有那勾魂的一颦一蹙,为我们再次呈现了一个经典的九儿。

三、结语

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对电视剧文学的形成及对电视剧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而电视剧的成功,带动了作为创作母本的文学作品的再度推广,使得文学作品“走在了大路上”。随着“浅阅读”时代的到来,电视作品相较于纯文学似乎更受广大观众的青睐,如何避免文化在烂俗影视作品中的泯灭是我们目前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导演责任重大,中国演员责任重大,中国的读书人责任更重大。

参考文献:

[1]黄会林.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h阳.电视剧《红高粱》从“大写的人”到“小时代”的宫斗[J].中国艺术报,2014.

[3]刘彬彬.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电视剧改编观念的演化[J].现代传播,2010(8).

[4]路艳霞.红高粱――跨越28年的“年代剧”[N].北京日报,2014-11-20.

作者简介:

鞠志婧(1989-),女,吉林省白城人,硕士,白城市白城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