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文字题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文字题的教学
摘要: 文字题教学不仅有利于式题、文字题和应用题之间的转化(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转换)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根据文字题的数量关系,表述形式,难易程度和计算步骤,可分为简单文字题,复合文字题,含有字母的文字题等。
下面就复合文字题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遵循数学由易到难,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轨道,增编介于式题和应用题之间的桥梁——文字题,提升解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字题解题能力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字题即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列式计算题,它是小学计算题的文字叙述形式。
是指用数学名词术语表达数与数之间关系的题目。
文字题介于题和应用题之间,在小学数学中占了比较大的比重。
抓好文字题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文字题它既是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又是式题的语言表述形式,将式题用语言、名词术语叙述就成了文字题。
也可以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将(实际问题)转化(抽象)成文字题,转化为数量关系明显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食堂买来一桶油,每天约用这桶油的1/8,6天大约用这桶油的几分之几?”读题目后,提炼出数量关系,将此应用题(实际问题)转化(抽象)成文字题。
就是求6个1/8相加,和是多少?最后列式:1/8×6=3/4。
可见,研究文字题教学不仅有利于式题、文字题和应用题之间的转化(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转换)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根据文字题的数量关系,表述形式,难易程度和计算步骤,可分为简单文字题,复合文字题,含有字母的文字题等。
下面就复合文字题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复合文字题通常是指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文字题。
复合文字题包含两种形式:一是列综合复式,不需要添括号的;二是列综合算式需要添括号的。
复合文字题依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含有复合数量关系(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关联的基本数量关系),用数学名词术语表述。
例如:(1)85减去15与3的积,差是多少?(2)30与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这类文字题的层次多,数据多,具有复合数量关系。
在运算名称及名词术语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需要在分析文字叙述的层次性、顺序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列式计算。
如上例(2)因为最终是求“积”所以必须先分别计算出两个因数的和与差。
解答复合文字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
例如:要解答85减去15与3的积,差是多少?学生既可以和“执因导果”的综合法求解,顺着题目的叙述思考列式,即:从85减去两个数(15与3)的积,列式为“85-15×3”。
也可以用“执果索因”的分析法求解,以最后求“差”逆向推理:因最后一步是求差,必须先知道“被减数”和“减数”题目里被减数是85,减数是15与3的积,列式为“85-15×3”。
学生在用科学、严密、简明的数学语言进行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的演绎推理中,其数学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再结合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是指在教学四则运算意义时,增练相应的文字题。
例如:复合文字题:“2.4与0.48的差乘5,去除12,商是多少?”师生共同分析:(1)这道题的“结果”是求什么?(求商)(2)求商必须要知道什么?(被除数与除数)(3)这里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什么?(被除数是12,除数
是2.4与0.48的差乘5)(4)2.4与0.48的差乘5,这里是求积,哪一个是已知
的因数,哪一个是另一个要求的因数?先求什么,后求什么?(5)先算2.4与
0.48的差,该怎么办?(用小括号)(6)在这道题里要先求除数,又该怎么办?(用2.4与0.48的差乘5作除数,所以又需要中括号)最后再根据逐一分析来列
出综合算式:12÷[(2.4-0.48)×5]。
因此,列式解答较复杂文字题要注意在一个
句子里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同时出现时,有指明“和、差、积、商”的应该先算。
列综合算式时要用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题意加以对照,如果题意与运
算顺序不合的,就要添加小括号或中括号加以调整,找到题中关键字,用好括号,使必须先算的部分得到先算。
列式时还要注意文字题中的标点符号,有时会采取“逆读法”叙述。
解答复合文字题,正确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文字题
也是一种好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多用方程解答一些数学实际问题。
例:一个数的2倍比75的1/5多3,这个数是多少?有的学生习惯用数学方法解答,列式为:(75×1/5-3)÷2。
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数学术语中的
关于“倍、比多、比少”这类文字题的结构。
其实,如果学生能用数学方程列式就
简单了,列式为:解设这个数为X,2X=75×1/5+3。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答: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而且对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并为学习初中数学奠定基础。
总之,研究重视数学文字题的教学与对显现课堂教学的“数学味”,凸显数学
的“抽象性”“逻辑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实
现数学课程“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交流”的教育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
遵循数学由易到难,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轨道,增编介于式题和应用
题之间的桥梁——文字题,提升解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