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的语言和板书
中学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e3a3c3f58fafab069dc0270.png)
中学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学语言,就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
它是一种以历史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学科专业性语言。
在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尽管教师在课堂里还可以借助于板书、图片、实物、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多种教学设备,但口头表述仍然是最基本的方法,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言传身教”。
运用语言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准确严谨这是对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
科学性是指表达的内容必须准确,无任何知识性的错误,必须具有学科的特点――言之有史,言之有据。
首先,内容准确。
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
这样,称皇帝以后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
“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
讲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就绝对不能漏掉个“岛”字,因为,我们平常所说的香港是整个香港地区的统称,它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
关于“赔款2100万银元”。
如果教师照本宣读,学生可能会把银元和白银混为一谈。
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白银“一两”比银元“一元”昂贵,按当时一般比价,一银元大约相当于白银七钱多,那么,2100万银元折算成白银大约1500万两。
其次,用词严谨。
“五四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这句话不能说不准确,但是不严谨。
五四运动在其第一阶段是学生爱国运动。
但六•三以后的第二阶段,运动已经由青年学生参加的爱国运动发展为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
教师以“学生爱国运动”来概括五四运动的全过程,似嫌不妥。
最后,恰如其分。
初中历史教案及板书
![初中历史教案及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cc0dffe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f.png)
初中历史教案及板书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演变过程;
2. 掌握封建社会中的主要制度和等级关系;
3.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发展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封建制度中的等级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材《中学历史第一册》
2. 讲义、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或者现象,引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探讨和思考。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定义;
2. 分析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演变过程;
3. 讲解封建社会中的君臣、父子、夫妻等等级关系。
三、讨论交流(1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封建社会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观点。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基本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或者小组讨论任务,以便课后加深学生对封建社会的理解。
板书范本:
(标题)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 家族血缘制度
- 等级封建体系
- 经济以农业为主
2. 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
-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
- 隋唐时期的农田私有制
3. 封建制度中的等级关系:
- 君臣关系
- 父子关系
- 夫妻关系
教学过程讲解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05707f01aa00b52acec7ca83.png)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摘要: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和教学效果。
不同课程对教学语言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历史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从专业性、幽默性、通俗性、精炼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
关键词:历史教师教学语言语言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今天,也不例外。
一堂只有影像的课,表面看,直观效果强烈,如果不联系课文的叙述,学生在课后常常会对这一节课的内容感到一片茫然,这在很多的赛课活动中被大量地表现出来——具有观赏性,而不具有实效性和推广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不同课程对教学语言有不同的具体要求。
对于历史教师来讲,课堂教学语言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体现时代特征;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既要严肃、科学,又不失幽默、风趣;强调逻辑严谨,却又节奏分明。
历史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专业性历史教学语言有着所有学科通用的一些基本的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它又特定于历史学科而有别于其他学科,要求正确运用历史术语,即历史学科的专门用语,这些专门用语具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不能随意乱用的。
比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称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帝制,嬴政称帝,这以后,必须称“秦始皇”;“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具有特定历史时期,不能混淆;对于历史地名、人名和历史术语的发音则一定要准确,“龟兹”的“龟(qiu)”、“吐蕃”“蕃(bo)”、单(chan)于、阏(yan)氏(zhi)、贞观(guàn)、身(yuan)毒等,都要求用历史上的特殊读音来读。
初中历史教案板书
![初中历史教案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5046c4a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1.png)
初中历史教案板书教学内容: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2.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3. 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2. 掌握秦朝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3. 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教学重点:1.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2. 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学难点:1. 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2. 分析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地图,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秦朝建立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秦始皇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吗?二、讲解:1. 介绍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和统一六国的过程,包括统一战争、改革政策等内容。
2. 强调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
三、讨论:1. 分组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展示结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四、巩固: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观看相关历史视频或文献,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
五、课堂总结: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概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加深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2.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历史说课板书设计
![历史说课板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c7952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6.png)
历史说课板书设计第一篇:历史说课板书设计历史说课板书设计模板说课: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双堆中心学校李志强一:说教材1:教学目标 2:教学重难点二:教法与学法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二):问题探究1:起因2:过程及主要内容3:文章事件的影响及结束四:巩固总结第二篇:说课的时候说板书设计说课稿的撰写一、说课稿的基本结构 1.说课题与教学内容(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它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页上的内容)2.说教材(即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3.说学情(即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4.说教学目标(同教学设计)5.说重点、难点6.说教学方法(或称教学策略)7.说教学过程(要说明理论依据、设计意图、产生的作用与效果)8.说课小结二、教材分析的写法1.主要从三个方法写:①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描述;②应完成的教学任务;③教材编写意图与特点。
(如果你对教材作出了处理,也可以在此说明)2.教材分析资料主要来源:教师教学用书与参考教案。
三、学情分析写法1.主要从三个方法写:①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关知识、技能、能力、经验等);②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特点,学习活动习惯对学习该内容的适应性,群体中因学习基础不同而对该内容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等;)③非智力因素(热情、兴趣、喜好)。
在注意在表述上不要与教材分析重复,不要面面具到,要与教学设计相适应。
如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索思考问题的能力、借助直观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对转化的思想方法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四、教学目标写法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包括显性或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方面的意识、能力,从数学学习中可以形成的优良品行等。
2.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具体细化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难点写法1.教学重点是指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一般也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部分。
历史教师的语言和板书
![历史教师的语言和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5c71650803d8ce2f01662307.png)
历史教师的语言和板书历史课堂教学的讲授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运用时,是要通过历史教师的语言来表达,并配有板书来进行的。
(一)教学语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是很重要的。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凭借语言的中介来进行的,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和理解不外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对实物、直观教具等的知觉和观察;二是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教师语言叙述所引起的想象活动,二者都与教师的语言分不开,所以历史教师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教师能否运用好语言这一工具,是能否上好历史课的基本条件。
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历史教师的语言有以下的基本要求:1.要有历史时代感。
历史教师的语言所要表达的,是有关历史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教师要运用能够反映历史时代特征的语言,要善于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情、风俗等不同特点,使用有历史特色的语言进行教学。
怎样使语言具有历史特色呢?一是要准确地使用历史概念,不要把历史上的具体概念与今天的概念等同或混淆起来,象把“赋税”说成“交公粮”。
二是适当地引用原始材料,如史书的记载、历史人物的原话、历史上的诗词歌谣等,以加强历史的真实感。
三是不要用现代的术语去讲述历史,象把秦朝时御史大夫的职能说成“看哪个当官的违法乱纪、腐化堕落,就向皇帝报告”,这种把现代用语用于历史讲授的做法,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不贴切的。
教师为要能达到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历史特色,备课时就应认真准备,平时要注意对史料的学习和积累,使之不断地融合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
2.要准确规范。
这是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师的语言如不准确,学生就会听不明白,所学的知识就容易模糊;教师的语言如不规范,会影响内容的表达。
我国古代教学论专著《学记》中讲,“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就是要求为师的话语要简约而透彻,精微而妥善,举例不多,却能说明问题。
要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除了应当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外,还应力图做到:一是语言的表述要清楚明白。
历史课教师的说和写
![历史课教师的说和写](https://img.taocdn.com/s3/m/983c094477232f60ddcca16e.png)
历史课教师的说和写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训练有素的板书技巧。
一、“说”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与一般的社会交际语言不同,它是一种职业性的特殊交际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知识信息的工具和载体。
不同课程对教学语言有不同的要求。
对历史教师来讲,课堂教学语言应注意哪些呢?1.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把历史画面重新展示出来。
在追求生动、具体、富于感染力的同时,不能背弃历史知识的准确性。
历史教学不是说评书、讲演义,可以随意夸张,它必须尊重历史,符合事实。
2.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
历史课教学中,教师为了阐明观点,往往要引证大量的历史史料,这些史料,大多是先人们籍以成书的文言词语,较为难懂。
因此,必须加以解释,使学生闻之易懂,自然明了。
历史的语言必须有时代感。
3.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
文采是历史教学应追寻的意境,质朴则是历史课必须保持的风格。
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的,若把握得当,可兼收并蓄。
4.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
逻辑严谨、结构完整的历史语言,能将零碎、分散、紊乱、庞杂的历史线索系统起来,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教师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具体的情景之中。
要达到上述要求,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
第一,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
历史教师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言之有物,前提是历史知识的积累。
孔子日:“君子博学于文”,明确提倡治史者要广博地学习和掌握历史文献。
只有见识广博,才能取其精要,才能在授课中旁征博引。
第二,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史学研究的发展,历史知识结构也在不断更新。
历史教师只有把握史学研究的新动态,汲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并将其及时地充实到教学中,才能使教学语言更贴近现实。
第三,注重文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修养。
历史教师既是史学工作者,同时又在培养史学工作者。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说的“标准”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说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fd572fbf12d2af90342e624.png)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说的“标准”新课程改革力求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样客观上导致了教师的“上场”时间被大大压缩。
因此,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说清过程”、“讲出效果”无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怎么“说”才是“标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1.科学严谨。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历史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都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严谨、规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的知识信息。
这也是教师的教学基本任务。
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我们必须力求做到以准确的语言.用词严谨地讲清楚各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学生正确无误地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做到言之有史.言之有据。
比如:秦灭六国之前.赢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秦灭六国后,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时的赢政,应以“秦始皇”相称。
“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
此外,做为历史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尊重教材,又要不唯教材,要随时学习,注意收集史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以丰富、修正、甚至否定教材之述,给学生以科学的解释.还历史以公正评价。
2.生动形象。
我们知道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还未成熟,较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感染。
这就要求教师像作家一样,要突出语言的文学色彩,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一位教师在讲“三大战役的伟犬胜利”一段时加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曾是一个多战之国,战争如影随形地紧跟历史的步履。
从传说中的黄帝大战蚩尤以来,中国的历史充满了血与火的战争。
战争,仿佛是两面神;它是死亡之神,也是新生之母,不义之战使百姓生灵涂炭,而正义之战则使人们获得新生。
公元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展开的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最为壮观的战争,它是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殊死之战。
历史课教学板书设计示例
![历史课教学板书设计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5f2f95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b.png)
历史课教学板书设计示例一、引言历史课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还需要设计合适的板书。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历史课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板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板书设计目标1. 引起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板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2. 传达知识重点:突出板书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3. 深化学习理解:通过板书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度,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板书设计要点1. 清晰明了: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画,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主要内容。
2. 生动形象:通过插图、图表等方式,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
3. 分步引导:根据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将板书内容分为多个部分,逐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4. 知识链接:通过衔接板书内容,将历史事件进行关联,帮助学生形成全局观念。
四、板书设计实例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例,设计如下板书内容:板书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板书二:- 夏、商、西周时期- 王室至上- 封建制初步形成板书三:- 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制完善- 尊王攘夷的思潮板书四:- 秦朝- 集权制度建立- 实行郡县制板书五:- 西汉与东汉- 儒学为正统思想- 皇权逐渐加强板书六:- 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确立- 中央集权制度成熟板书七:- 宋、元时期- 士大夫阶层崛起- 皇权与士大夫相互制约板书八:- 明朝- 皇权减弱- 士大夫专政板书九:- 清朝- 封建礼制高度发展- 皇权至上板书十:-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总结五、知识链接与延伸1. 通过板书内容的层级链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
2. 提供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3. 讨论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与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考。
六、支持教学活动1. 利用板书设计的相关词汇和图片进行口头复述与问答活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历史教师板书大赛优秀作品
![历史教师板书大赛优秀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5cb473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d.png)
历史教师板书大赛优秀作品
以下是历史教师板书大赛的优秀作品:
1. 主题:“大航海时代”
板书内容:以地图为背景,展示了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各个重要航线和航海家,并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出各个航线的起点和终点,突出了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主题:“文艺复兴时期”
板书内容:以伦勃朗的自画像为背景,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艺术家和文化瑰宝。
通过描绘出他们的形象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展示了这一时期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 主题:“二战”
板书内容:以纳粹党徽为背景,展示了二战期间的各个重要战役和参战国家。
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出各国军队的进攻和防守路线,突出了这一时期的战争规模和影响。
4. 主题:“冷战时期”
板书内容:以一张拆开的地球图为背景,展示了冷战时期的对峙局面和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
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出两国的势力范围和冲突点,突出了这一时期的紧张局势和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5. 主题:“人类历史的发展”
板书内容:以一棵大树为背景,展示了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
和重大事件。
用不同颜色的枝干标示出不同时期的变化和不同事件的发展,突出了人类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的脉络。
这些优秀作品在设计与内容上都很出色,能够生动地展示出相关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浅谈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模板
![[浅谈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50470c8b7360b4c2f3f64cd.png)
《[浅谈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模板》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亦可称之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语言”,板书内容准确、科学,是历史教师板书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要求,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在头绪纷繁的历史知识中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统领全局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它要求演示这门艺术的主角――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以身示教”的姿态修养和训练有素的板书技巧。
历史课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上述要求尤为突出。
本文拟就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亦可称之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语言”。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简明、醒目的板书文字、图表、图示符号等,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教学内容的主要线索和教师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诱使学生进行有条有理的逻辑思维训练。
成功的板书设计是教师将教学思路直观化的具体演示,又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艺术化的具体展示。
它既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又能够理清思路、启发思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怎样才能使板书设计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关注、并尽力研讨的问题。
一般讲来,历史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板书设计须达到下述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准确、科学、重点突出。
板书内容准确、科学,是历史教师板书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要求。
历史教师的板书设计既不能背离按年代顺序系统叙述历史的原则,又必须做到板书观点与教材、史料的有机统一,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同时,还必须注意板书设计的前后衔接,使板书内容承上启下,科学完整,形成体系。
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在头绪纷繁的历史知识中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统领全局的作用。
因此,教师设计板书,必须在重点上做文章,力求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能够借助板书的提示抓住关键,窥视全面,最终达到系统、完整地掌握历史知识。
第二,醒目、精练、高度概括。
初中历史教学的语言表达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的语言表达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c444b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4.png)
初中历史教学的语言表达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的语言表达技巧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以提高教师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文章首先分析了历史教学的特点,接着阐述了语言表达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从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启发性和情感性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历史教学语言表达技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语言表达技巧;教学效果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然而,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认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历史教学的特点1.知识性:历史教学涉及大量的史实、事件、人物等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2.逻辑性: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梳理线索,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3.人文性: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思想性:历史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三、语言表达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2.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准确、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情感内涵,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
4.提升教师的教学魅力:优雅、风趣的语言表达是教师教学魅力的体现,能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提高历史教学语言表达技巧的策略1.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语言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同时,要注意使用规范的历史学科术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2d621b0916fc700abb68fc61.png)
浅谈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影响学生的语言。
各学科教学语言有一定的共性,但受教学目标和知识特点的影响,不同学科的教学语言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历史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其语言特色于教学效果的意义十分重要。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言技能语言风格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指引学生进人知识宫殿的钥匙。
作为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是语言学家或演说家,但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提高语言的表达艺术性,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所努力追求的。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含义所谓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
它同时要满足历史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的要求。
1.要满足历史学的要求。
历史教学语言所表述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真实,教师的语言必须坚持历史主义,具有时代特色。
凡对历史学提出的要求,在历史教学语言中都应得到体现。
如历史学要求具体的记述历史,历史教学语言也就要求具体的历史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
历史学要求公正的评价历史,历史教学语言也是要求表达出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看法。
它以基本历史知识作为主要内容,从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明显区别开来。
历史教学语言按其内容分为一般教学语言与历史专门用语。
前者是指所有学科通用的教学语言,历史教学中所用的大部分是这种语言。
历史专业语言是指正确运用历史术语,即历史学科的专门用语,这些专门用语是由历史基本概念组成的名词体系,每个词都有其特有的定义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
2.要满足教育的要求。
历史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生,它的效果要通过学生受到的影响体现出来。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应当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学生能听懂;二是学生喜欢听。
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史料的叙述是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入浅出。
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节乃至细节,通过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
高中历史说课稿板书
![高中历史说课稿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24203e6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7.png)
高中历史说课稿板书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高中历史的教学说课。
本次说课的主题是“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一起探索古代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
接着,我会详细阐述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解、学生活动、小结和作业布置。
最后,我会对本次说课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主要交流途径,掌握古代文明交流的几种形式,如战争、贸易、宗教传播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比较不同文明的交流方式,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古代文明的交流途径和形式。
2. 交流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图片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古代文明是如何交流的。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古代有哪些文明,以及他们之间是否有过接触和交流。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首先,介绍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古印度等,并简要说明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其次,详细讲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途径,如通过战争、贸易、宗教传播等方式。
举例说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如何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流,以及丝绸之路如何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3. 再次,分析文明交流的形式和特点。
例如,战争虽然带来了破坏,但也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文化的交融;贸易则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则在精神层面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理解和融合。
4. 最后,讨论文明交流对古代世界的影响。
指出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不仅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导致了一些文明的衰落和新文明的兴起。
(三)学生活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讨论该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方式及其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的语言表达技巧
![初中历史教学的语言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b4c1b7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8.png)
初中历史教学的语言表达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的语言表达技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语言表达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一、准确严谨,还原历史真实面貌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力求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表述,以免误导学生。
同时,我们要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深入研究,掌握充足的历史资料,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二、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体验历史的波澜壮阔。
三、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在讲解历史事件时,要注重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我们要善于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将历史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情感融入,弘扬民族精神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情感的融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历史的情感,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我们要善于挖掘历史中的优秀品质,如勇敢、智慧、忠诚、担当等,将这些品质融入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启发思考,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history thinking。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们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历史教学的语言和板书
![历史教学的语言和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78144fd9fab069dc50220198.png)
二、历史课板书设计的主要原则
• • • • 1、要依据课标并紧扣教材。 2、要体现教材的内在联系。 3、要注意文句的概括性和思想性。 4、要呈现计划性和灵活性。
三、历史课板书设计的几种类型
• 1、根据位置和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系 统板书和辅助板书,也称主板书和副板 书。 • 2、根据板书的功能划分,可分为:提 问型板书、授课类板书、活动主题类板 书和复习型板书等。 • 3、根据授课的内容、教学方法、课型 及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划分,板书又可分 为以下几种形式:
• • • • 一、要生动形象。 二、要通俗易懂。 三、要准确规范。 四、要讲究语言技巧。
一、要生动形象
• 1、引用历史文献资料,可增强语言 的生动形象; • 2、典型事例加具体生动地讲述,可 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 3、叙述与描述相结合,可增强语言 的感染力; • 4、描述与比较相结合,可增强语言 的鲜明性和说服力;
• 第一,表达史实要准确,用词准确、 读音准确。 • 第二,表述史事要清楚明白。 • 第三,语言表述要合乎语法,去掉 语病。 • “八戒”与“六性”:
• • • • • • • • •
八戒: 一戒拖泥带水,邋里邋遢,与题无关的废话; 二戒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文理不清的胡话; 三戒满口术语,文白交杂,故作高深的玄话; 四戒滥用词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巧话; 五戒不懂装懂,或许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 六戒干巴枯燥,平淡无味,催人欲睡的梦话; 七戒挖苦讥笑,趣味低级,不干不净的粗话; 八戒陈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浓的套话。
• 历史教学语言是一门科学,又是 一门艺术。 • 熟读教材; • 广搜资料; • 丰富词汇; • 了解学生等。
§2、历史课的板书
• • • • 一、历史课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历史课板书设计的主要原则 三、历史课板书设计的几种类型 四、历史课板书设计的注意问题
历史教师板书大赛优秀作品
![历史教师板书大赛优秀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97a669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d.png)
历史教师板书大赛优秀作品以下是一份历史教师板书大赛的优秀作品:主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1. 板书标题:- 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的历史长卷2. 板书主体:- 第一节: 中华文明的源头——黄河文明- 介绍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历程,包括早期定居、农业技术的发展、都城形成等。
- 强调黄河文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 第二节: 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起源- 叙述传说中的神农、轩辕、黄帝等神话人物的故事。
- 介绍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形成过程。
-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 介绍中亚、西亚、欧洲等地与中国的贸易、文化交流。
- 第四节: 文化瑰宝——中国古代科技与艺术- 分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剪纸、剪纂等艺术形式。
- 第五节: 帝王之都——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两大帝都(长安、北京)的建设、城市规划和文化特点。
-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宫殿、寺庙、城墙等建筑形式。
- 第六节: 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简要介绍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仁、义、礼、智)。
- 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3. 板书配图:- 在每个板块下方配以相关的图片,如黄河流域景色、神农采药、丝绸之路地图、大兴安岭、长城等。
该板书作品以中国古代文明为主题,全面展示了黄河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文明交流、科技艺术、都城建设和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配图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历史。
历史教师的教学模板
![历史教师的教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b2fa1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9.png)
历史教师的教学模板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模板。
二、目标设定1. 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课前准备1. 确定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 准备教材、资源和多媒体装备。
3. 检查教室设施和学生座位。
四、教学环节及方法1. 导入- 启发性问题:你认为历史为什么重要?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视频资源:播放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授- 结合PPT或黑板,整理并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 制作图表、图片和模型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历史事件。
3. 分组讨论- 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关于本节课内容的观点和理解。
-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活动- 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践、文献阅读、角色扮演等。
-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或举办历史展览,加深他们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
5. 总结回顾- 打开课堂,让学生陈述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感悟。
- 给予鼓励和建议,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信心和兴趣。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研究报告或作文,并在下一节课展示。
2. 鼓励学生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或文献,提供阅读指导和建议。
3. 提供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和深化学习。
七、教学评估1. 组织小测验或问答,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对学生参与度、表现和作业进行评定和反馈。
3.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八、教学反思每节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结语通过以上教学模板,我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喜爱历史学科,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要求: 1、历史时代感 2、准确规范 3、通俗易懂 4、生动形象 〉
1、历史时代感
教学语言符合历史时代特征。
怎样增强教学语言的历史时代感?
第一,准确使用历史概念,不要把历史上的概 念与今天的概念等同或混淆。不要用现代的术 语去讲述历史。
“缴纳赋税”——“交公粮” 御史的职能:“看哪个当官的违法乱纪、腐化堕落,
就向皇帝报告”
第二,适当地引用原始资料、如史书的记载、 历史人物的原话、历史上的诗词歌谣等。《
2、准确规范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怎样保证教学语言准确规范?
第一,语言表述清楚明白,避免模棱两可。
不准确:“英国在1853年运到中国的棉纺织品占 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一”。
“全国”是指哪国的全国,所占百分比是对什么而言,生 产总值还是对华商品总值?
租借地
势力范围
胶州湾
山东
旅顺、大连 东北
广州湾
广东、广西、 云南
威海卫、九 长江流域 龙半岛等
正板书的要求
1、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表明时间、地点、 人物。
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
2、条理分明。体现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有系统性、逻辑性。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可归 纳为:
士兵复员 亡人归田 释奴为民 减轻田租
三、重点突出。多媒体应用要围绕重点问题。 四、综合使用。与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等配
合使用
实践练习
本节主要介绍了历史教学的方法,观看 一段教学实录,完成以下问题:
1、指出他们分别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评价他们讲课的优缺点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资本输出
1、开设银行 2、奴役性贷款 3、夺取铁路修筑权 4、投资设厂
二、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狂潮
1、强战“租借地” (1898年)
2、划分“势力范围”
3、美国的“门户开 放” 政策(1899年)
副板书:
纸币 汇兑 白银三亿两 盐厘 赫德 筑路权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不准确:“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准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3、通俗易懂
用口语,少用书面语言。 尽量用浅显、贴切的语言来解释难懂的
概念。
清朝的总督,可以解释为:“总督是清朝的 最高地方长官,管理一省或二、三省的军民 政要”。
少用堆砌的词语来讲课。
火光冲天、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4、生动形象
幻灯片、录音磁带、光盘、电视、网络等。
呈现工具:电脑+投影仪。 效果:把声音、形象、色彩、文字等等
结合来,使学生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直观 认识。
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一、目的明确。多媒体的使用要为历史教育目 标服务。
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
二、合理设计。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呈现有效 的信息。
对感性认识材料的选择和编辑
3、详略得当。 太详细:
黄海战役 丁汝昌受伤;刘步蟾督战;邓世昌牺牲;林永升阵
亡;方伯谦逃跑。
太简略:
原因 经过 结果 作用
4、工整规范
书写清楚美观;标号统一;行列写直; 行距匀称;字体工整;文字规范。
(三)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媒体:信息的载体。 多媒体:多种形式的信息载体。
通俗灵活地用词,选用生动的细节来说 明主题。
正确掌握语气、语调、语速,使之起伏 适当,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二)板书
板书的内容: 1、章节标题和提纲。(板书的主体) 2、专用名词、概念和难字。(对主体的
说明和补充) 3、简单的图表。(对讲授内容的形象概
括)
第三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准确:“在英国输华商品中,棉纺织品占了很大的 比重,1853年输入中国的棉纺织品占英国输华商品 总值的百分之八十一”。
第二,语言要合乎语法。
不合语法: “请看书的倒数最后一行”。
第三,用词要准确。
不准确:“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是云南 元谋人”。
准确:“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 早的原始人类是元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