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夏地区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其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深层目标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深层目标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深层目标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油气勘探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然而,目前该地区大部分油田开发已进入中晚期,储量逐渐减少,需要通过深层勘探来发现新的油气储集层。

其中,乌夏地区是准噶尔盆地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但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储层深埋,难以直接观测和分析。

因此,如何准确预测和评价该地区深层油气储藏目标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深层油气储藏目标预测与评价方法,并提出可行性的勘探技术方案,为该区域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分析乌夏地区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确定深层储集层分布范围和特征。

2. 对该地区现有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利用反演技术获取深部构造和属性反演信息,确定深部构造特征和储层分布规律。

3. 通过野外地质探勘、岩心薄片分析等手段,研究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度、渗透率等性质,并制定合理的测井方案。

4. 基于地震、岩心、测井等数据,建立深部层位地震模型和储量评价模型,对储层进行预测和评价。

5. 提出适用于该地区深层勘探的技术方法和建议,制定可行性勘探方案。

四、研究预期结果
1. 研究预计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乌夏地区深层油气储藏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

2. 可以提出适用于该地区深层勘探的技术方法和建议,为该区域油气资源开发提供支持。

3. 研究成果有望推动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油气藏分布规律

油气藏分布规律

油气藏分布规律油气藏分布规律:在地质环境中,油气藏的分布往往与特定的地质构造、地层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油气藏多集中在具有良好生油条件、储集条件和盖层条件的区域。

想象一下,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油气“宝藏箱”,而油气藏则是藏在这个“宝藏箱”里的宝贝。

地质构造就像是“宝藏箱”的隔板和分区,有的分区宽敞又舒适,油气在这里能自由自在地聚集,形成丰富的油气藏;而有的分区狭窄崎岖,油气很难存留下来。

沉积环境呢,好比是“宝藏箱”里的不同“收纳盒”。

在一些水流平稳、沉积物丰富的“收纳盒”里,容易形成厚厚的、孔隙度高的岩层,这就为油气的储存提供了绝佳的空间,油气藏也就更可能在这儿安家落户。

而在那些水流湍急、沉积物稀少的地方,岩层薄且孔隙度低,油气藏自然就不太愿意光顾。

再说说地层条件,它就像是“宝藏箱”的“门锁”和“防护栏”。

如果地层结构稳定,密封性好,油气就像被锁在了一个安全的密室里,不容易泄漏和散失,油气藏就能稳定存在。

可要是地层不稳定,到处都是裂缝和漏洞,油气就会像调皮的孩子从破了的口袋里溜走,根本没法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藏。

比如说我国的大庆油田,它所在的区域有着丰富的沉积物质,形成了良好的储集层。

而且那里的地质构造稳定,为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所以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

还有中东地区,那里有着广阔的沉积盆地和良好的地层封闭条件,使得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据统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很大一部分。

总之,油气藏的分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了解这些分布规律,对于我们寻找和开发油气资源至关重要。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地下油气宝库的大门。

有了对油气藏分布规律的认识,我们在能源开发中就能更加有的放矢,提高勘探和开采的效率。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能源战略,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

如果你对油气藏或者其他地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不妨去阅读《地质学原理》这本书,或者浏览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网站,那里有更多丰富精彩的内容等待着你去探索。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层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层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层鄢继华;崔永北;陈世悦;刘振宇【摘要】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纪处于前陆盆地的早、中期,受断层活动、火山作用和物源等不同因素影响,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由火山岩向火山碎屑岩、正常碎屑岩过渡的岩性组合,火山作用总体向上逐渐减弱.中、晚二叠世前陆盆地逐渐向坳陷盆地过渡,其中风城组沉积期为二叠纪最大湖侵期,沉积中心向南迁移;夏子街组沉积期和下乌尔禾组沉积期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组合,自下而上为基准面上升-下降-上升的旋回.岩性和构造控制了火山岩储集层的发育,沉积相则控制了碎屑岩储集层的发育.水下分流主河道砂体的粒内溶孔、构造活动带火山碎屑岩的裂缝、深层火山岩中的气孔是最为有利的储集空间.【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9(030)003【总页数】3页(P304-306)【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夏子街;二叠系;沉积特征;储集层【作者】鄢继华;崔永北;陈世悦;刘振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胜利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5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21乌夏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东北部,处于哈拉阿拉特山山前,是一个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的断褶带,勘探面积约2 000 km2(图1)。

乌夏地区二叠系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并且风城组、佳木河组都发育烃源岩,有利于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藏[1,2]。

同时,研究区二叠系埋藏较深、构造活动复杂,因此,系统研究沉积特征和分析有利储集层对于指导该区二叠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沉积相类型乌夏地区二叠系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扇三角洲相、湖泊相以及火山沉积相和火山作用相(表1)。

《高等石油地质学》第8章 隐蔽油气藏形成机理

《高等石油地质学》第8章 隐蔽油气藏形成机理
在构造发育的凹陷,主要发育构造油藏;构造不发育 的凹陷,以隐蔽油藏为主;
构造运动剧烈的二级构造带一般以构造油藏为主,而 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斜坡带和洼槽带则以隐蔽油藏为 主;
有些凹陷(或构造带),则是隐蔽油藏与构造油藏并存。
(3) 油气在资源量分配上具有“互补性”
总资源量遵循物质总量守衡原理
在含油气盆地内,实际油气资源总量是一个定数。深层资源量多了,浅层 资源量自然就会变少,相反当深层资源量少时,浅层资源量自然就会变多。 当油资源量多时,气资源量自然就会变少,相反当油资源量少时,气资源量 自然就会增多。
油气资源总量只能被两大类油气藏所占有
在含油气盆地内实际上主要存在两大类油气藏,一类是构造油气藏,另一类 则是地层岩性油气藏。油气资源总量只能被这两大类油气藏所占有。
对于层位来讲,有的层位以发育构造圈闭为主,而有的层位则以发育隐蔽圈闭 为主。
因此,不同的构造带、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不同。富油凹陷油气在纵向 上表现为“复式”聚集特点,在横向上呈现含油连片的分布特征。
油气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 “互补性”
平面上油气连片分布
二、 “互补论”及其理论意 义
(3) 油气在资源量分配上具有“互补性”
油气资源总量不会改变
但是,无论怎样分配,油气资源总量不会改变,
要么构造油气藏占有的油气资源量多, 要么隐蔽油气藏占有的油气资源量多, 要么两者资源量一样;
当构造油气藏占有的油气资源量多时,隐蔽油气藏占
有的油气资源量自然会变少,相反,当构造油气藏占 有的பைடு நூலகம்气资源量少时,隐蔽油气藏占有的油气资源量 自然会增多。
(2) 岩性圈闭仅靠初次运移就可以成藏,但构造圈闭一般需 要经过二次运移才能成藏;

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

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

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油气,是指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是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农业、医药等领域,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油气的形成与保存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一定的机理和规律。

以下将从油气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两方面进行阐述。

油气的形成机理油气的形成与地球的物质组成以及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油气的生成源主要分为有机质和天然气水合物。

(1)有机质有机质主要是由生物残体和有机物质构成。

在地球形成早期,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和沉积物堆积形成了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植物、动物、细菌等,这些有机物质在地质作用下逐渐成为了油气的母质。

在随后的几个阶段中,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地球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的作用下,发生了生物降解、沉淀、干酪化等反应,并逐渐转化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2)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固态油气共存物。

当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甲烷气体和烷烃时,它们会在寒冷的海底或冰层下形成水合物晶体,逐渐形成大块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些物质就是有很大的能源潜力。

油气的分布规律油气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

一般来说,油气的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构造演化等。

(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形成的结构构造,包括褶皱、断层、岩浆活动等方面。

在这些结构中,油气成藏有较高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油气成藏的构造类型有构造圈闭、构造盆地和复杂构造等。

(2)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地球上沉积物质形成的环境和条件。

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类型直接影响到油气成藏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的特点以及沉积油气类型等。

它直接影响了所形成的含油气储层的储集能力和储层属性。

(3)构造演化构造演化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变化的演变过程。

在构造演化之中,油气藏的性质和分布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构造演化阶段的不同,可以导致早期油气成藏结构的改变和油气族群互相转化,因此,掌握油气藏的演化规律也是十分重要的。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张守安;吴亚军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1999(020)001
【摘要】塔里木盆地削截不整合油气藏和超覆不整合油气藏都很发育,且具有产量高、分布广、规律明显等特点。

它的形成既受不整合类型、圈闭及其形成期与油气运聚其匹配的控制,又受生、储、盖组合及配套断裂发育状况的制约。

成藏期前不整合圈闭有利于捕获油气,重建封闭作用有利于晚期成藏。

古隆起、古斜坡的削截不整合尖灭带及超覆不整合带内是寻找不整合油气藏的最佳地带。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张守安;吴亚军
【作者单位】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勘探研究院;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勘探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1
【相关文献】
1.乌—夏地区不整合油气藏成藏数值模拟研究 [J], 刘太勋;查明;吴孔友
2.乌夏地区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其分布规律 [J], 白振华
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J], 赵宗举;李宇平;吴兴宁;陈学时;俞广;贺训云;王双才
4.物理调整油气藏的类型与成藏机制研究——运用三维荧光定量研究塔里木盆地轮南三叠系油气藏调整机制 [J], 苏劲;朱光有;杨海军;党雪维;王宇;张保涛;刘星旺
5.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潜山型油气藏成藏条件 [J], 杜耀斌;田纳新;王璞珺;涂志民;程庆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2 油气成藏条件
21 烃源岩 条件 .
条件, 明楚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于指 导二叠系 探 对
下 一 步 油 气 勘 探 部 署 , 决 油气 勘 探 实 际 问题 具 重 解
要意 义.
乌夏地区油气来 自乌尔禾、风城地区逆掩推覆体下 盘 下二 叠统 烃源 岩, 要来 源 于玛湖 凹陷风 城组 和 下 主
机 质 类 型 以 II1 型 为 主 ,o 为 - I R 08 % .2 处 于 成 熟一 成 熟 阶 .5 20 %, 高 段 , 合评 价 为 一 套好 的生 油岩 . 综 下 乌 尔 禾 组 烃 源 岩 形 成 于 淡 水湖 泊
环 境 , 泥 岩 厚度 大 于 20 m, 暗色 0 最 厚 约 40 0 m. 机 碳 含 量 平 均 有 1 1 氯 仿 沥 青 “ 含 量 平 均 . %, 0 A”
探 开发程度 的加深 , 二叠系将是该 区后 期勘探 开发 除上乌 尔禾组缺失外, 其它层系发育较全, 白下而上
的重 点 层位 . 目前二 叠 系 探 明率 很 低 , 油 资源 探 明 依 次 为: 系佳木 河 组 、 城组 、 子街 组和下 乌尔 石 二叠 风 夏 率 96 %, 然 气探 明率 仅 1 1 勘 探 难 点 主 要 表 禾 组 . . 4 天 . %. 3 现 为构 造 复 杂 , 裂 发 育 ; 层 岩 性 多 样 , 变 快 ; 断 储 相 埋 藏 深 , 险 大 . 层 勘 探 是 油气 勘 探 的 新 领 域 , 是 风 深 也 老 油 田增 产 增 收 的希 望 . 因此 研 究 二 叠 系 油 气 成 藏
乌断褶带 、乌尔禾断褶带、乌夏冲
断带 、夏子 街 断褶 带 4个次 一级 构 造单 元 ( 1u. 噶 尔盆 地 形 成 以 图 )】 准 来, 乌夏地 区经 历 了海 西 、印支 、燕 山和 喜 马 拉 雅 等 多 期 运 动 , 裂 发 断 育 , 皱 形 态 复 杂 . 夏 地 区 二 叠 纪 褶 乌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其中乌—夏断裂带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南部,是盆地内最具活动性和广泛分布的断裂带之一。

砂体连通性是评价储层质量和成藏盆地有利区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对于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目前针对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砂体分布、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基本属性的分析,对于其连通性及成藏机制的研究还需要加强。

因此,本研究拟从砂体微观结构、沉积特征、构造变形历史、流体运移特性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

三、研究内容及方案(1)砂体分布及微观结构分析:采集乌—夏断裂带沿线的岩心样品,利用薄片显微镜、SEM等手段对砂体的分布、颗粒组成、孔隙特征等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揭示砂体微观结构对连通性的影响。

(2)沉积特征及构造变形历史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分析,研究乌—夏断裂带中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构造变形历史,探讨它们对连通性和储层形成的影响。

(3)流体运移特性研究:利用岩心压汞分析、渗透率测试、油气藏物理模拟等方法,研究乌—夏断裂带砂体的渗透性、储层脆弱性等流体运移特性,探讨连通性与成藏作用之间的关系。

(4)研究成果展望:综合分析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机制,对于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野外地质考察及样品采集、样品观察和性质测试;第二年:微观结构分析、沉积特征及构造变形历史研究;第三年:流体运移特性研究及成果整理和撰写。

五、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本研究将从微观结构、沉积特征、构造变形历史、流体运移特性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预计能获得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将为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参考,对于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分区及油气藏特征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分区及油气藏特征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分区及油气藏特征
王军;戴俊生;冯建伟;孙杰
【期刊名称】《新疆地质》
【年(卷),期】2008(26)3
【摘要】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依据断裂的切割性、构造变形强度、地层展布特征、基底起伏形态等将乌夏断裂带划分为山前冲断带、乌夏断褶带、南部单斜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乌夏断褶带自西向东进一步划分为百乌断褶区、乌尔禾断褶区、乌夏冲断区、夏子街断褶区4个次一级构造单元.依据构造圈闭发育程度、油气运聚条件等,对各次级构造单元的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进行研究,认为断褶带油气藏类型最发育,是主产油区,单斜带勘探潜力大,是油气的远景区.
【总页数】4页(P270-273)
【作者】王军;戴俊生;冯建伟;孙杰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试油测试大队试油十八队,山东,东营,25707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3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J], 宋永东;戴俊生;吴孔友
2.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J], 白振华;孙培元;孙宝才
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及物理模拟实验 [J], 李萧;劳海港;胡秋媛;赵利
4.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迁移特征 [J], 刘振宇;徐怀宝;庞雷
5.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分区 [J], 冯建伟;戴俊生;刘巍;王军;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稠油稠变阶段及其成藏特征分析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稠油稠变阶段及其成藏特征分析
过 程 划 分 为 4个 阶段 。长 距 离 通过 不 整 合 面 运 移 遭 受 水 洗 、 生 物 降解 是 导 致 原 油 稠 变 的 主 要 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成
藏 主 要 与 不 整合 和 浅 部 正 断 层 有 关 ,在 后 期 成 藏 中对 油 气 有 重要 的封 堵 作 用 。 [ 键 词 ] 乌 夏 地 区 ;稠 油 ; 水 洗 ;生 物 降解 ;成 藏 特 征 关
总体上乌 夏地 区稠油 有高 密度 、高 粘度 、高 沥青质 、高酸 值 、低 蜡 、较 高 凝 固点 的特征 ,体现 了生 物降解 原油 的基本特 征 。
1 2 饱 和 烃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

般情况 下 ,蚀 变作 用产 生 的稠油 正构 、异构 烷烃 部分损 失 ,色 谱基 线严 重 向上漂 移 ,色谱残 留峰
[ 中圈分类号]T l21 ;T 1213 E 2.2 E 2.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72 (08 6 27 0 00 95 20 )0 —00 — 4
准 噶尔 盆地 西北 缘 是 一 个 在
晚石炭 纪 一 叠 纪 发 育 起 来 的 北 三
东 向隐伏展 布 的大 型叠 瓦 逆 掩 断
[ 收稿日期]20 — 7 1 08 0 — 9 [ 作者简介]白振华 (92 ) 18 一 ,男 .20 年大学 毕业 ,硕士生 ,现从事油气藏形成与 分布方面研 究工作。 04
石 油 天然 气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江
20 年 1 08 2月
稠油 凝 固点 最大值 为 2 ℃ ,最 小值 为 一1 . ℃ ,平 均值 为 8 2 ℃ ;齐古 组 (。 ) 原油 凝 固点 最大 值为 8 15 .5 Jq

乌夏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乌夏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型和弧型, 其组合呈平行式、 斜交式及雁列式; 在剖面上 有板式 、 犁式和座椅式等, 它们组合成叠瓦状 、Y 字型 “” 等。 通 过地 震资料 解 释 , 以侏 罗系底 界 为限可 以将该 区 断裂在 纵 向上划分 为深 、 两套 系统 ( 2 。深部 断裂 浅 图 ) 体 系是 指形 成于海 西 运 动早 、 中期 , 断开层 位 为石 炭 系
主要 是 指形成 于燕 山运 动 时期 , 开层 位 为 三 叠 系 ( 断 包
乌夏地区作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 的一个重 要 组成部 分 , 于西 北 缘 冲断 带 的 东段 , 西 北 缘构 造 位 是 活 动最 为强烈 的地 区。断 裂作 为 该 区一种 非 常 重要 的 构 造类 型 , 仅控制 着 盆地 的形 成 和 演化 , 且 造成 了 不 而 盆 地 内部 地质 构造 特征 的差异 和油气 生成 、 运移 、 聚集 、 保存和改造各要素的配置关系。
1 2 断裂对 油气 成藏 的控 油作 用 .
断层是控 制 含 油气 盆 地 各 种 地 质 作 用 和 油 气 生 、
运 、 、 、 布 的根本 原 因 , 既可 以作 为连 接 生 油岩 聚 散 分 它 与 圈 闭之间 的“ 梁 ” 又 可 以作 为油 气 聚集 的遮挡 物 , 桥 ,
18 0
西 部探 矿工程
2 1 年第 2期 01
乌 夏 地 区油 气成 藏 主 控 因素分 析
徐怀 宝q 蔡正旗 丁 超 何 周 辜 清 , , , ,
(. 南石 油 大学资源 与环境 学 院, 1西 四川 成都 6 00 1 150 ; 2 中国石油 新疆 油 田公 司风 城 油 田作 业 区, . 新疆 克 拉玛依 84 0 ) 30 0 摘 要 : 鸟 夏地 区断 裂与 不整合 的发 育特征 、 通过 断裂与 不整合 对 油藏 的控 制和 成藏 作 用等方 面的分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地层水与油气保存条件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地层水与油气保存条件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地层水与油气保存条件谭开俊;张帆;尹路;代冬冬;齐雯【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2(034)001【摘要】针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地质流体分布的复杂特征,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入手,剖析了地层水与油气保存条件的关系.研究认为,处于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止带的二叠系、三叠系的大气水下渗阶段时间较短暂,而压榨水阶段时间较长,且受深部热液影响大,地层水以CaCl2和NaHCO3水型为主,矿化度高,钠氯系数和脱硫酸系数低,属于未破坏或微破坏型,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总页数】4页(P36-39)【作者】谭开俊;张帆;尹路;代冬冬;齐雯【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4【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控制因素及油气成藏模式 [J], 陈世悦;王越;王剑;王玲;杨坤2.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层序地层特征研究 [J], 夏雨;陈世悦;杨俊生3.富孔熔结凝灰岩成因及油气意义——以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风城组为例 [J], 朱世发;朱筱敏;刘继山;姚远;鲜本忠;牛花朋;赵长永4.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与地层发育特征 [J], 杨怀宇;陈世悦;杨俊生;吴采西5.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J], 杨怀宇;陈世悦;杨俊生;夏雨;张鹏飞;李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油气勘探区之一,其中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之一。

乌夏地区是该区域的重要产油区之一,具有较高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

目前乌夏地区储层研究较少,尤其是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缺乏深入探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乌夏地区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的关系,为该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1)野外地质调查与样品采集;(2)岩石薄片、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岩石组成、结构、成岩作用类型和程度;(3)通过岩石性质研究和孔隙结构特征分析,评价储层物性;(4)结合地球化学分析,探索成岩作用对储层演化和改造的影响;(5)通过地震资料,分析储层分布和构造特征。

3. 研究方法:(1)岩石薄片、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2)岩石物性实验;(3)地球化学分析;(4)地震资料分析。

4. 研究预期成果:(1)探索乌夏地区成岩作用的类型和演化过程,并分析其对储层的影响;(2)评价乌夏地区储层物性特征;(3)揭示乌夏地区储层分布规律和构造特征。

5. 研究难点:(1)乌夏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和程度从未有过深入研究;(2)该区域储层演化历史十分复杂,储层物性特征分析较为困难;(3)该区域地质区划较为复杂,找寻储层优质地区需要大量勘探。

6. 研究计划:(1)第一年:野外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岩石薄片、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2)第二年:岩石物性实验,地球化学分析,地震资料分析;(3)第三年: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评价储层物性和构造特征,论文撰写和答辩。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辛也;王伟锋;吴孔友【摘要】依据油气成藏组合理论,结合前人油源对比资料并通过储层、区域盖层及油气藏特征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油气富集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断裂带可划分为源内自生自储油气成藏组合和源上下生上储油气成藏组合;存在源内早期成藏垂相运聚、近源早期成藏侧向运聚和远源晚期成藏混向运聚3类油气成藏模式;构造圈闭发育和油源断裂是成藏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在剩余压力作用下油气沿断裂向上运移并沿不整合面和骨架砂体横向运移,为油气成藏提供充足油源.%According to oil-gas play theory , the oil-gas play characteristics and oil accumulation zone were studied by the oilsource comparing, reservoir characters , capping formations and oil-gas reservoir characters analysis of Wu-xia fault belt ,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in Junggar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gas pla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oil play( abovesource oil play and inner-source oil play) in Wu-xia fault belt. Three typ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 are early inner source-rock accumulation reservoir in which oil migrated by vertical fault , early nearly source-rock accumulation reservoir in which oil migrated hy horizontal sand-body and unconformity, later far source-rock accumulation reservoir in which oil migrated by unconformity and fault. The key factors of the oil-gas accumulation are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trap and oilsource fault. Under the remaining pressure , oil migrates upward along oil-source fault and migrates laterally alongunconformity surface and sand-body which provides adequate oil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5)002【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油气成藏组合;油源断裂;构造圈闭;乌-夏断裂带;准噶尔盆地【作者】辛也;王伟锋;吴孔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油气成藏组合是综合勘探方案得以建立的有实际意义的单元,受地理与地层限制,多限于一组岩性、沉积环境及构造发育史上密切相关的地层[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宋永东;戴俊生;吴孔友
【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4)003
【摘要】在分析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构造特征、沉积类型和成藏过程的基础上,以油气源、油气运移方向、运移过程和成藏期等因素为背景,将研究区的成藏模式划分为近源侧向砂体-不整合输导早期成藏模式、近源垂向断层输导多期成藏模式、远源混向"Z"字型输导多期成藏模式和远源混向阶梯状输导晚期成藏模式4种类型.乌夏断裂带构造活动的复杂性导致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多期次和多类型的成藏特点.研究认为,断裂发育和不整合面是形成不同油气藏模式的主要控制因素.【总页数】5页(P17-20,24)
【作者】宋永东;戴俊生;吴孔友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二叠系油气成藏组合 [J], 辛也;王伟锋;李宝刚;王斌
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J], 辛也;王伟锋;吴孔友
3.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复式油气成藏特征 [J], 倪振;丁超;王贵文;刘荷冲
4.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J], 白振华;孙培元;孙宝才
5.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及物理模拟实验 [J], 李萧;劳海港;胡秋媛;赵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特征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特征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刘英辉;朱筱敏;朱茂;廖宗宝;王小军;王俊怀【摘要】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的新热点.通过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薄片的观察和鉴定以及物性压汞数据分析,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储层“甜点”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风城组主要发育5种岩石类型:云质岩类、凝灰岩类、砂岩类、泥岩类和盐岩类,并以云质岩类为主;致密油储层常见4类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溶孔、晶间孔和原生粒间孔,其中裂缝占储集空间的53%,溶孔占储集空间的35%;油层属典型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孔隙度为1%~10%,平均为3.86%,渗透率<2 mD的样品占85%以上,平均为0.17 mD;致密油储层“甜点”区主要受白云石化、裂缝和溶孔发育程度等的共同影响.【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4(026)004【总页数】7页(P66-72)【关键词】致密油;储层特征;“甜点”预测;二叠系;风城组;准噶尔盆地【作者】刘英辉;朱筱敏;朱茂;廖宗宝;王小军;王俊怀【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3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0 引言近年来,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油和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已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的新亮点,其中致密油被国外学者赞誉为“黑金”[1-4]。

致密油通常是指空气渗透率<2mD或覆压基质渗透率<0.2mD的砂岩、粉砂岩、灰岩和白云岩等作为储层的油气资源,以分布面积大及临近优质烃源岩为特征,单井基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无商业价值,但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商业开发[3,5-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断裂控油气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断裂控油气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断裂控油气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气富集区之一,而其中的乌-夏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是其中一个具有潜力的勘探区域。

由于该地区存在多组断裂构造,因此了解这些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有助于指导勘探和开发工作。

本研究旨在系统研究乌-夏地区断裂控油气规律,为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区地质特征分析。

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地貌、地层组合、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研究区油气资源分布与成藏特点。

2. 断裂分析。

通过对研究区多组断裂的形态、分布、滑动带、断层厚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对场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3. 岩性分析。

利用钻井样品、现场露头等资料,分析研究区不同岩性含气性、孔隙度等物性特征,探讨其对油气分布和流动性的影响。

4. 成藏模式研究。

结合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模式进行研究,揭示岩石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因素对油气成藏的综合控制作用。

三、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1. 揭示乌-夏地区断裂控油气规律。

2. 确定乌-夏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3. 提高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控油气规律的认识。

4. 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时间安排本研究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第一年主要进行地质特征、断裂和岩性分析工作,第二年则进行成藏模式研究和论文撰写。

五、研究经费估算本研究预计需要经费100万元,主要用于钻井、野外调查、实验分析等支出。

具体经费分配规划如下:1. 钻井:40万元。

2. 野外调查:20万元。

3. 实验分析:20万元。

4. 专家咨询费用:10万元。

总经费估算为:100万元。

六、参考文献1. 孔令娟,等. 乌-夏地区断裂构造控制试论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15(6): 686-691.2. 李峰,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岩性特征研究 [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 27(3): 45-50.3. 王晓慧,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双重成藏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对策研究 [J]. 沉积学报, 2017, 35(5): 964-972.。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与保存条件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与保存条件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与保存条件研究的开题报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天然气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大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

而作为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源岩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噶尔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区之一,其中乌夏地区具有较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天
然气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形成及保存条件,为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形成机理的分析研究;
2.对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的物性、化学特征、孔隙结构等进行分析测试,探究其生烃、储集和运移能力;
3.在乌夏地区开展天然气源岩保存条件的研究,包括地质条件、温度、压力、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4.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对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的勘探开发进行评价和预测。

四、研究方法:
1.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
2.岩石学、地球化学、孔隙结构表征等实验室分析;
3.地质条件、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数值模拟;
4.结合地质、物理探测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

五、预期成果:
1.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的形成机理和特征;
2.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的生烃、储集和运移能力;
3.乌夏地区天然气源岩的保存条件及对勘探开发的影响;
4.对乌夏地区天然气资源进行准确评价和预测,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探究乌夏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探究乌夏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科学管理2016年第12期探究乌夏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王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当下的乌夏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索,根据乌夏地区本身多样的地貌以及不整合的特点对于油藏以及油气成藏的控制研究发现,在乌夏地区出现油藏的原因具有很多,其中主要是以油藏的深度进行区别侏罗系以上的油藏形成主要由于地形的不整合,三叠系以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断裂系统造成,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更好掌握油气成藏的原因,详细了解油气的整体排布以及变换规律,更好的进行油气的开发使用。

关键词:乌夏地区油气成藏控制原因在我国的准噶尔盆地主要是位于新疆地区,其中的乌夏地区地下勘察已经开展很多年,在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蕴含很多类型的油气藏,同时不同油气层的成藏原因不同。

我国现在主要针对这个地区的侏罗系以及三叠系进行分析与探究,从中分析油气的控制与集中,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更好的提升在勘察方面的指导能力促进此地区的油气开发。

1油气成藏与断裂控制乌夏地区自身具有多样的地貌,其中存在很多不整合以及断裂现象发生,同同时乌夏地区处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方,其中有一处明显的冲断带,这地区是地壳运动非常频繁的地区,同时也是活动最为激烈的地区[1]。

这种地区的断裂属于非常特殊的构造,对于准噶尔盆地的变化以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然,这期间的地质构造造成油气在运行以及聚集的过程中存在会产生很多变化,与此同时还能更好的保存各种油气要素中的关系,形成一种油气成藏的状态。

2断裂的控油作用断裂是形成油气成藏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断裂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能够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油气进行适时控制与分散,同时断裂还是油气生油岩与油田闭圈之间连接的媒介,是重要的油气聚集遮挡,断裂能够使油气成功的聚集在一起形成成藏。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讲,在很多油气的集中或是已经停止进行运动的各种断裂中,经常会产生的比较强烈的封闭性质,这样的封闭性能够很好的起到油田的油气密闭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 的非渗 透地 层所 覆 盖 , 形成 地层 不整 合遮 挡 圈闭 ,
油 气在其 中聚集 就形 成地层 不整 合遮 挡油 气藏 。例 如 夏 9井 区 三叠 系克拉 玛依 组与 二叠 系风城 组不 整 合 遮挡油 藏 ( 4 剖 面 位 置 见 图 1 , 9井 区位 于 图 , )夏
2 1 岩性 上倾 尖灭 油气 藏 .
作者简介: 白振 华 ,9 2年 生 , 0 9年毕 业 于 中 国石 油 大学 ( 18 20 华
东) 矿产 普查 与 勘 探 专 业 , 主 要 从 事 油 气 藏 勘 探 评 价 研 究 工 现
作。 项 目来源 : 国 石 油 2 0 —2 0 中 0 5 0 9重 点 项 目“ 噶 尔 盆 地 西 北 缘 准 滚 动精 细 勘 探 ” 目部 分 研 究 成 果 。 项
乌尔 禾组 油气藏 属 于岩性 尖灭 油气 藏 ( 2 剖 面 位 图 ,
置见 图 1 。乌 尔 禾 组 与 百 口泉 组 扇 群 的左 翼 与其 )
右侧 的泥 岩带相 邻 , 岩性砂 体 向泥 岩 区尖灭 , 是岩性
尖灭 圈闭发 育 的有利 区 。
玛0 7 0 玛0 6 0 玛0 l 0 玛O 9 0
性 和复合 油气 藏 ] 。从 探 明储 量来 看断层 一岩性 油 气藏位居 首 位 , 占全 区 的 2 ; 次是 岩性 油 气 9 其
藏’ 占全区的2 ; 不整合一断层油气藏探明储量
收 稿 日期 : 0 9—1 —2 ; 回 日期 :0 9—1 20 0 2改 20 2—0 4
扇体 分布广 泛 , 隐蔽油 气藏勘探 的有 利地 区 。 是
图 1 乌夏 地 区构 造 纲 要 图 和 油藏 剖 面 位 置 示 意
2 隐蔽 油气 藏 类 型
乌夏 地 区 隐蔽 油气 藏类 型 丰 富 , 括岩 性 上倾 包 尖灭、 岩性 透镜体 、 地层 不整合 遮挡 、 层超覆 、 地 裂缝
2 4 地 层 超 覆 油 气 藏 .
地 层 超 覆 油气 藏 位 于不 整 合 面 之上 , 主要 是储 集岩体 沿 不整合 面 上超 时上倾 方 向与不 整合 面相交 并 被 封堵 而形成 的。超覆 层 上部泥 岩 盖层分 布范 围 往往 大于 下伏砂 岩 , 因此盖 层 不仅覆 盖 了砂岩 层 , 而
关键词 : 夏地 区; 鸟 隐蔽 油 气 藏 ; 藏 条 件 ; 成 油藏 分 布 规律
中图 分 类 号 : E 1 . 1 T l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 区域 地质 概 况
乌夏地 区属 于准噶 尔盆地 西北缘前 陆 冲断带东 段 , 后经历 了 晚海 西 、 先 印支 、 山 、 燕 喜马 拉雅 4期主
白振 华
( 国石 油 大 庆 油 田有 限 责任 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龙 江 大 庆 1 3 1 ) 中 黑 67 2
摘要 : 分析 了乌 夏 地 区隐 蔽 油 气藏 类 型 、 藏 条 件 , 提 出 了 隐 蔽 油 气藏 分 布 规 律 。研 究 区 紧 邻 生 油 凹 陷 , 源 岩 成 并 烃 条件优越 , 冲断 活 动 响 应 的各 种 沉 积 砂 体 提供 良好 的 储 集 体 , 层 封 堵 能 力 良好 , 整 合 与 断 裂 发 育 , 成 立体 输 盖 不 构
此 种 类 型 的 油 气 藏 往 往 发 育 在 斜 坡 区 的 陡 坡
带 、 折带 、 坡 凹陷 中的斜坡 部位 等这些 易 形成 岩性 上
倾尖 灭 的地 区。玛北 油 田三叠 系百 口泉 组和 二叠 系
夏子 街地 区东 部 , 红 推覆体 前缘 , 冲推覆 体抬 升 夏 逆
遭受 剥蚀 形成 了三 叠 系底部 和侏 罗系 底部两 大不 整 合 面 , 罗系 三工河 组盖 层超 覆 于不整 合 面之 上 , 侏 油 气在 不整 合上 部底 砾 岩 聚 集 成藏 , 者下 伏 上 倾 的 或 砂体 被很 好 的遮挡 , 而形成 地层 超覆 油藏 , 从 油藏 属 于低 产 、 压 、 容 量油 藏 。 低 低
白振 华 . 夏 地 区隐 蔽 油 气 藏 成 藏 条 件 及 其 分 布 规 律 乌
・9・
也较 高 , 占全 区的 8 ; 明储 量最 少 的油气 藏 为 不 探 整合 一岩 性 油 气 藏 , 明储 量 为 2 6×1 t 仅 占 探 1 0 ,
1 。
缘 和古 隆起翼 部 。剥蚀 突起 或剥 蚀构 造被后 来 沉 ]
石 2 1 年 3月 00






PT O E E R L UM E I G NDE G N E I G G O YA N IE RN O
第2 4卷
第 2期
文 章 编 号 :6 3 2 7 2 1 )2 0 8 5 17 —8 1 (0 0 0 —0 藏 条 件及 其分 布规 律
( 1 。北 部 山前 带 表 现 为 叠 瓦 冲断 构 造变 形 , 图 ) 变
形 强度最 大 , 中部 断褶带 为断 裂和褶 皱构造 变形 , 南
部斜 坡带 变形强 度 较 弱 , 以发 育 单斜 为 主 。乌夏 地
区北 部为 哈特阿 拉特 山 , 南边 紧邻 油 源区玛 湖凹陷 , 区内断裂 与不整 合发 育 , 断 活动 响应 沉 积 的各 种 冲
导 网络 , 而形 成 了岩 性 油 气藏 、 从 地层 油 气藏 、 裂缝 性 油 气藏 和 复 合 油 气 藏 等 多 种 隐 蔽 油 气藏 。研 究认 为构 造 因 素
与 沉 积 相 带 是 油 气 藏形 成 的 主 要 控 制 因素 , 整合 面 与 断裂 附近 为 油 气 藏 有利 发 育 区 。 不
要构 造运 动 , 个 阶段 演 化 而 形 成 现今 的 面 貌_ 。 多 _ 1 ] 根据各 地 区构 造变 形 时 期 、 变形 程 度 、 变形 机 制 、 调 节构造 及地层 展布 差异 , 乌 夏 断 裂带 划分 为 山前 将
冲断带 、 乌夏断褶 带 、 部斜坡 带三个 次级构 造单元 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