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分析及预测

合集下载

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

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

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根据最新数据和市场调研报告,我国私人轿车市场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对该市场的详细分析和未来的预测。

1. 市场现状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也不断提升。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购买私人轿车。

截至目前,我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已经超过2亿辆,位居世界第一。

2. 驱动因素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居民收入增加、出行需求的变化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购买私人轿车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3. 市场竞争格局我国私人轿车市场竞争格局日趋激烈,国内外品牌众多,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十分广阔。

国内品牌持续发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同时,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引领消费潮流。

此外,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机会和挑战。

4. 市场前景预测未来,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以下是一些预测:-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收入的增加,私人轿车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预计到2030年,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将达到3亿辆以上。

- 新能源车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通过补贴和减免购置税等政策吸引消费者购买。

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车在私人轿车市场的占比将大幅增长。

- 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私人轿车市场的主流。

无人驾驶、车辆互联等技术将逐渐成熟并应用于私人轿车领域,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说,我国私人轿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轿车需求将持续增长。

政府的支持和新技术的推动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发展。

然而,市场竞争压力也将加大,企业需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5. 消费者购车动机分析消费者购买私人轿车的动机主要包括实用性、便利性、社交需求和个人形象需求等方面。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分析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分析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汽车正逐步走入每个家庭,同时汽车的大幅增加势必对交通、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也制约着我国私人汽车的发展空间。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各项经济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及EVIEWS软件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及预测,揭示出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因素关键词:私人汽车拥有量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一、理论背景汽车特别是用于消费的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以及道路建设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汽车作为中国家庭拥有率最低的一种高档耐用消费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国政府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政策的出台,制约需求的各种不合理费用逐步取消和汽车贷款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汽车正在快速进入普通家庭。

然而,当我们快速迈进以私人汽车为主体的汽车社会的时候,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我国汽车社会面临能源紧缺、燃油价格上涨、土地资源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

如果对这种快速增长不从战略的高度加以科学引导和调整,汽车的迅猛增长将不再单纯体现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的负面效应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私车发展转型刻不容缓,力图使私车保有量在节约、环保、节能的“框架”中适度增长。

私人汽车保有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我国交通状况有密切联系。

因此我试图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发现私人汽车保有量与有关社会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变量选取考虑各个数据的可获得性质,本文选取:被解释变量:,为私人汽车拥有量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汽车产量三、数据采集1996~2011年各变量的统计数据年份私人汽车拥有量(万辆)国内生产总值(千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汽车产量(万辆)1996 289.67 71.18 4838.90 147.52 1997 358.36 78.97 5160.30 158.251998 423.65 84.40 5425.10 1631999 533.88 89.68 5854.00 183.22000 625.33 99.21 6280.00 2072001 770.78 109.66 6859.60 234.172002 968.98 120.33 7702.80 325.12003 1219.23 135.82 8472.20 444.392004 1481.66 159.88 9421.60 509.112005 1848.07 183.08 10493.00 570.492006 2333.32 210.87 11759.5 727.92007 2876.22 249.52 13785.8 888.72008 4173.39 300.67 15780.8 934.552009 5314.31 335.353 18858 1382.662010 6539.36 397.983 19109 1826.472011 7872.12 471.564 23979 1841.89四、实验分析1、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做ols分析,得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8/13 Time: 12:46Sample: 1996 2011Included observations: 16Variable Coefficie Std. Error t-Statisti Prob.C -978.8384 266.3186 -3.675441 0.0032X1 16.40551 7.733326 2.121404 0.0554X2 -0.057568 0.127273 -0.452316 0.6591X3 1.182315 0.748049 1.580532 0.1400R-squared 0.991097 Mean dependent var 2351.771 Adjusted R-squared 0.988871 S.D. dependent var 2384.87614.10576S.E. of regression 251.5855 Akaike infocriterionSum squared resid 759543.4 Schwarz criterion 14.29891Log likelihood -108.8461 F-statistic 445.2936 Durbin-Watson stat 0.84801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回归方程为(-3.67) (2.12) (-0.45) (1.58)=0.991097 =0.988871 F=445.2936通过对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可知,该模型的拟合程度非常好,且方程的显著程度也比较高。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分析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分析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分析中国私人轿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国内消费者对私人轿车的需求持续增长。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中国私人轿车市场的现状,并预测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概述中国私人轿车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强劲。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中国私人轿车销售量达到1860万辆,同比增长4.4%。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动,私人轿车需求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中国私人轿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品牌竞争并存。

国内品牌如吉利、长城等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但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等仍然热销。

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特斯拉等外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三、市场驱动因素1. 经济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私人轿车的购买能力增强。

2. 城镇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性增加,私人轿车需要成为更多人的交通工具选择。

3.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私人轿车消费的政策,如购车补贴、减税等,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4. 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推行限制机动车行驶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为私人轿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四、市场趋势预测1. 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高速增长,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

电动车的技术进步和价格下降将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2. 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大规模普及。

借助5G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将提供更多的功能和便利,吸引更多消费者。

3. 汽车共享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汽车共享服务将在城市中变得更加普遍,一些消费者会选择共享而非购买私人轿车。

4. 高端品牌市场将继续扩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豪华品牌轿车的需求也在增加。

综上所述,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以及政策的支持,私人轿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新能源、智能网联和汽车共享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同时高端品牌市场也将有更多机会。

中国私人汽车发展现状及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私人汽车发展现状及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私人汽车发展现状及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私人汽车概况私人汽车是私人自己买的,拥有使用支配权的,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的使用支配的车辆。

一辆汽车属于私人汽车还是公车,是以在车管所登记时车主的身份确定的。

二、私人汽车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私人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同时银行的按揭贷款买车等等的一系列推动措施,也促进了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

2014-2019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逐年增长,2019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22509万辆,较上年增加1935万辆,同比增长9.4%。

中国私人汽车包括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及其他汽车,2019年中国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20710.58万辆,较上年增加1780.29万辆;私人载货汽车拥有量1753.66万辆,较上年增加148.56万辆,其他私人汽车拥有量44.76万辆,较上年增加5.21万辆。

2019年中国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20710.58万辆,其中小型汽车拥有量20527.27万辆,占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的99.11%;微型汽车拥有量160.11万辆,占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的0.77%;中型汽车拥有量18.99万辆,占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的0.09%;大型汽车拥有量4.21万辆,占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的0.02。

2019年中国私人载货汽车拥有量1753.66万辆,其中轻型汽车拥有量1469.04万辆,占私人载货汽车拥有量的83.77%;重型汽车拥有量218.11万辆,占私人载货汽车拥有量的12.44%;中型汽车拥有量63.07万辆,占私人载货汽车拥有量的3.6%;微型汽车拥有量3.44万辆,占私人载货汽车拥有量的0.2%。

分省市来看,2019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最多的省市为山东省,私人汽车拥有量达2092.39万辆。

除山东省外,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千万辆的省市还有6个,依次为广东、江苏、河北、河南、浙江及四川,私人汽车拥有量分别是2037.15、1639.89、1518.86、1471.95、1459.21、1058.68万辆。

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逐步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逐步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有 量 的预 测模 型 ,检 验 结 果表 明模 型 回 归效 果 良好 。通 过 对 模 型 进 行 的 分析 可 知 ,我 国民 用
汽车保有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关键词 逐步缌 }回归 民用汽车保有量 生
中图分 类 号 F 2 .7 46 1 4 文献 标识 码
预测模 型
C i a S c vl v h ce q a t y i h e e o me t o r n p r t n h n ii e il u n i s t e d v lp n f t s o t i . t a a o Ke r s se wie l e r r g e so ; c vl v h c e q a t y; p e it n mo e y wo d : t p s i a e r s i n n i i e i l u n i t rdci d l o
1 我 国民用汽 车拥有量影响 因素分析
我 国 民用 汽 车保有 量 的影 响 因素很 多 ,大致 归
步回归分析进行各因子的筛选 ,所建立的多元 回归
模 型 预测 效果 会更 好 。
纳为国民经济因素 , 民收人和消费水平 ,国家政 人
收稿 日期 :0 1 1- 2 2 1- 2 0
作者简 介: 月凯 ,男 ,1 8 ~ 崔 97 ,硕士研 究生。主要研 究方 向:道路交通安全 。
利 用 所 建 立 的模 型 ,得 到 19 0 9 民用 汽 9 6 20 年 车保 有 量 的预 测数 据 与 实 际数 据 的相 对 误 差 如表 5
所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预 测 模 型 分 析
由所 建立 的预 测模 型可 以发现 社会 消费 品零 售

影响国内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分析

影响国内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分析

影响国内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几个因素。

按照影响的重要程度,选择全国民用私人汽拥有量,全国人口数,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全国汽车产量,全国公路长度作为解释变量。

模型建立后,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校正。

对最后的结果进行经济意义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全国民用私人汽车拥有量全国人口数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全国汽车年产量全国公路长度一导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多倍,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汽车市场处于公务车阶段,不仅需求量少,而且70%来自政府、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剩下的多是企业的商务用车,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用车。

1990年至2000年,公务用车的份额下降,商务用车的份额加大,私人购车开始起步。

2002年以来,私人购车占整个市场的份额迅速提升,进入私人购车阶段。

今年,我们对汽车市场总体还是看好。

汽车销量增长虽不会象去年那么快,但也可以达到20%左右。

按照国际通用的车价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较系数计算,未来10-15年中国有购车能力的人口可达5亿,约1.5亿个家庭。

未来2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因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势头仍然比较强劲。

目前,汽车、住房、教育等行业列入了拉动内需的龙头行业。

这都将使得我国今年的GDP 持续高水平增长。

在经济强劲发展的势头下,国民的收入水平也在提高,购买能力大大加强,同时扩大内需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而目前来说,汽车特别是用于消费的私人轿车保有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经济活跃程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及道路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此同时,消费者日益膨胀的购车热情和造汽车带来的暴利,引来了更多人的垂涎,一场新的汽车投资热风起云涌。

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

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

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轿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汽车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迅速,并对国内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私人轿车市场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市场趋势进行预测。

1. 市场概述我国私人轿车市场规模庞大,增长迅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000万辆,市场规模巨大。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购车政策的放宽,私人轿车的销量和保有量都在不断增长,成为我国汽车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市场分析2.1 市场特点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具有以下特点:•多样性: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品牌和型号的私人轿车,消费者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品质要求提升:消费者对私人轿车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注重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

•地域差异:我国私人轿车市场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一线城市市场较为饱和,而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市场潜力巨大。

2.2 竞争状况我国私人轿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包括大众、丰田、奥迪、本田等国际品牌以及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国内品牌。

国内品牌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而国际品牌在品质和技术上较为出色。

随着国内品牌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品牌竞争逐渐加剧。

2.3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购买私人轿车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品牌声誉•车辆价格•车辆性能和技术配置•油耗和环保性能•售后服务消费者对私人轿车的品质要求和服务期望不断提高,品牌信誉和售后服务质量成为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3. 市场趋势预测3.1 电动轿车市场增长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国家政策的鼓励,电动轿车市场将会迎来快速增长。

目前,电动轿车市场在私人轿车市场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但未来将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3.2 智能化驾驶技术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私人轿车市场将会迎来智能化驾驶技术的应用。

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和驾驶体验的要求将会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2024版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2024版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2024版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2024版)一、市场概况中国私人轿车市场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

过去几年,中国私人轿车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增长,消费者对于个人出行需求的增加及政府的支持政策,推动了市场的繁荣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私人轿车销售量从2015年的XX万辆增长到2019年的XX万辆,年均增长率为XX%。

二、市场特点1. 品牌竞争激烈:中国私人轿车市场涌现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如大众、丰田、起亚等。

这些品牌不仅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相互竞争,还在品牌形象、服务质量等方面展开角逐。

2.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私人轿车的需求从交通工具逐渐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消费者对于车辆品质、智能科技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市场对高端豪华车型的需求也在增加。

3.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崛起: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崛起。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免购置税、补贴等,使得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大增。

预计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据中国私人轿车市场的一大比重。

三、市场竞争分析1. 品牌竞争:在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国内外品牌纷纷进入。

具有国际知名度和较高市场份额的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国内品牌在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逐渐蚕食了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

2. 产品特性竞争:消费者在选择轿车时,除了注重品牌,还关注产品的特性。

例如,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安全配置等方面的竞争,成为品牌之间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3. 价格竞争: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价格战也屡见不鲜。

价格竞争降低了车辆的平均售价,但也缩小了品牌之间的利润空间。

四、市场预测与展望1. 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增长,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传统燃油汽车,成为私人轿车市场的主导。

(完整版)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情况毕业论文

(完整版)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情况毕业论文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E3UEE1LI]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前言: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大城市的私家车拥有量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的趋势。

截止到2001年底,在全国十大城市的私家车拥有量排名中,北京私家车的拥有量以多出第二名近40万辆的绝对优势排在了第一位。

这十个城市的具体排名分别是: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中有3800万户(占城镇居民总户数的24.8 %),有能力承受10万元左右的汽车消费。

从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的发展变化来看,汽车消费将成为消费热点。

从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我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由551.36万辆增加到1608.91万辆,平均每年增长11.3 %。

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由1990年的81.62万辆增加到2000年的625.73万辆,平均每年增长22.6 %。

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民用汽车的保有量比重从1990年的14.8 %, 上升到2000年的38.9 %,平均每年上升2.4个百分点。

1996年以来,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量中,私人汽车增加量的比重均高于57.7 %,其中最高的是1999年,私人汽车增加量占全部民用汽车增加量的82.5 %。

这说明我国汽车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居民个人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体。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私人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同时银行的按揭贷款买车等等的一系列推动措施,也促进了私人汽车拥有俩的增加。

单从经济方面来说,私人汽车拥有数量是评判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它的研究分析是有比较现实的意义的。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随时间变化图如下:数据收集:Y::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X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2:贷款利率具体数据如下obs Y X1 X2(%)X31990 816200 1510.2 9.72 1003 0+ 3 1x1+ 3 2x2+ 3 3x3先对各个变量做平稳性检验: 对YADF Test Statistic 1.082163 1% Critical Value* -4.32605% CriticalValue -3.2195X3:燃料、动力类价格指数(以1990年价格为10 0的定比指数序列)1991 960400 1700.6 8.64 101.9874 普通的多元线性方程形式:*MacKinnon critical values for rejection ofDependent Variable: D(ADF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1405 Time: 09:21Sample(adjusted): 1994 2003Included observations: 10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ADFY(-1) 0.334153 0.308782 1.082163 0.3286D(ADFY(-1)) -0.121060 0.697271 -0.173620 0.8690D(ADFY(-2)) -0.054606 0.945213 -0.057772 0.9562D(ADFY(-3)) -0.4094070.879632 -0.465430 0.661210% Critical Value -2.7557Adjusted R-squared 0.907058 S.D. dependent var S.E. of regression 216741.3 Akaike info criterionSum squared resid 2.35E+11 Schwarz criterion710945.927.7176527.86894Log likelihood -133.5882 F-statistic22.95874Durbin-Watson stat 2.080638 Prob(F-statistic) 0.002042对X1ADF Test Statistic -0.158912 1% Critical Value -4.3260 5% Critical Value -3.219510% Critical Value -2.7557*MacKinnon critical values for rejection ofDependent Variable: D(ADFX1)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1405 Time: 09:26Sample(adjusted): 1994 2003Included observations: 10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ADFX1(-1) -0.005477 0.034465 -0.158912 0.8800D(ADFX1(-1)) 0.664445 0.406596 1.634162 0.1632D(ADFX1(-2)) -0.331605 0.522131 -0.635100 0.5533D(ADFX1(-3)) -0.414658 0.416042 -0.996674 0.3647C 609.9278 275.2910 2.215575 0.0776对 X2*MacKinnon critical values for rejection ofDependent Variable: D(ADFX2)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1405 Time: 09:27Sample(adjusted): 1994 2003ADF Test Statistic -0.529198 1%CriticalValue*-4.32605%Critical Value-3.219510% Critical Value -2.7557R-squared 0.746497 Mean dependent var 589.4800Adjusted R-squared 0.543694 S.D. dependent var 229.7711S.E. of regression 155.211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23431Sum squared resid 120452.9 Schwarz criterion 13.38560Log likelihood -61.17153 F-statistic 3.680899Durbin-Watson stat2.031160 Prob(F-statistic) 0.092741Included observations: 10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ADFX2(-1) -0.069982 0.132242 -0.529198D(ADFX2(-1)) 0.543426 0.321159 1.692075 0.1514D(ADFX2(-2)) 0.140535 0.368364 0.381510 0.7185D(ADFX2(-3)) -0.391387 0.347038 -1.127794 0.3106C 0.155018 1.219842 0.127080 0.9038Mean dependent var -0.486000对X3ADF TestStatistic-2.501558 1% Critical Value* -4.32605% CriticalValue -3.219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0.6193R-squared 0.768917Adjusted R-squared 0.584050 S.D. dependent var 0.905296S.E. of regression 0.583863 Akaike info criterion 2.068551 Sum squared resid 1.704478 Schwarz criterion 2.219843Log likelihood -5.342754 F-statistic 4.159310Durbin-Watson stat 2.443814 Prob(F-statistic) 0.075014*MacKinnon critical values for rejection ofDependent Variable: D(ADFX3)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1405 Time: 09:27Sample(adjusted): 1994 2003Included observations: 10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ADFX3(-1) -0.296326 0.118457 -2.501558 0.0544D(ADFX3(-1)) -0.332083 0.323046 -1.027973 0.3511 D(ADFX3(-2)) -0.592595 0.256861 -2.307066 0.0692 D(ADFX3(-3)) 0.079195 0.290428 0.272684 0.7960C 101.6956 38.34296 2.652262 0.0453R-squared 0.684768 Mean dependent var 14.93622Adjusted R-squared 0.432582 S.D. dependent var10% Critical Value -2.7557S.E. of regression 10.55726 Akaike infocriterion7.85835814.01521Sum squared resid 557.2788 Schwarz criterion 8.009650Log likelihood -34.29179 F-statistic 2.715332Durbin-Watson stat 1.902782 Prob(F-statistic) 0.151305 由此可见,各个变量的随时间变化是平稳的,可以对其直接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一、市场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私人轿车是中国汽车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私人轿车市场持续增长。

本报告将从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市场规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私人轿车销量达到2062.6万辆,比2018年增长6.8%。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规模庞大,但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2. 消费者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购买私人轿车的能力和意愿。

此外,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不仅仅追求代步功能,更注重舒适性、驾驶体验和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消费者对于外观设计、智能科技、燃油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3. 竞争格局中国私人轿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主流汽车品牌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在国内品牌中,上汽、一汽、长安等老牌汽车厂商依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合资品牌和新兴造车企业的崛起也在改变市场格局。

在国际品牌中,丰田、大众、本田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二、市场预测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者对于私人轿车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也开始从简单的代步工具向舒适、安全和智能化方向转变,这将带动消费者对于高端车型和自主品牌的需求增加。

2.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汽车产业给予政策支持,例如减免购车税、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等。

在私人轿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政策的支持将成为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3. 新能源汽车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全球对于减少碳排放的呼吁,新能源汽车在私人轿车市场中的份额将逐渐增加。

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将促使更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私家车保有量增长的预测及调控

私家车保有量增长的预测及调控

一、问题重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私人汽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约为2650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60%左右。

在2006年,我国汽车销量为710多万辆,私人购买比例超过77%,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

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汽车保有量 (尤其是私人汽车)与人均国民收入成正比。

私人汽车保有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有着密切关系。

附表提供了我国某一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相关统计数据。

然而,当我们快速迈进以私人汽车为主体的汽车社会的时候,也面临着新的考验,环境污染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我国于上世纪1999年对生产的小汽车废气CO、HC、NOX和PM允许排放量制订了国家标准(相当于欧洲标准)。

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国Ⅲ排放标准,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城市交通中,小汽车与公共汽车相比,单位小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比公共汽车高9倍。

如果对这种快速增长不从战略的高度加以科学引导和调整,汽车的迅猛增长将不再单纯体现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的负面效应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

问题1、根据附表中的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该地区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因素,并预测到2010年该地区私人汽车保有量有多少?问题2、自2007年以来,CPI指数累创新高,为了稳定宏观经济,控制投资与物价的过快上涨,防止过大的资产价格泡沫和过度的投机, 政府决定自去年开始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如,加息、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等等. 据统计, 2007年政府5次升息,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分析这些措施对该地区私人汽车保有量有什么样的影响?问题3、假设私人汽车的年运行公里数是公交车年运行公里数的五分之一。

按照汽车废气国III排放标准(欧III)(要求CO排放量每公里不超过2.3克,HC+NOX 排放量每公里不超过0.56克,PM排放量每公里不超过0.05克), 如何根据该地区的汽车废气的排放情况,来调控公交车和私人汽车保有量?二.问题假设和符号说明2.1符号说明x:第i年运营的公交车数量。

中国国情分析——私家车的发展问题及建议【精选】

中国国情分析——私家车的发展问题及建议【精选】

中国国情分析——私家车的发展问题及建议【精选】中国国情分析——私家车的发展问题及建议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私家车消费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成为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私家车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产生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私家车、发展、保有量、建议、公共交通一、私家车的发展历程年,让国人怦然心动的往事之一就是有关私家车的记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多忆。

30多年前,骑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那是件很令人羡慕的事;30多年后的今天,开着私家车上下班,也是一件平常事儿了。

30多年来人们代步工具的变迁,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70年代末,刚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老百姓,一万个人中间也许不会有一个人梦想有一天会开上私家车。

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

百姓拥有轿车,在当时甚至是个禁区。

新中国诞生的头30年里,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私人轿车作为资本主义的象征,从50年代的限制直到1966年的“文革”中彻底消失。

即使公务车,也严格按等级,实行配给。

1984年以前,如县团级干部只能乘用国产吉普车。

当时中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5辆,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最后。

到了80年代,公务车的级别限制松动,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使国产轿车不符需求,丰田皇冠等日本轿车通过合法进口与走私,涌进国门,并于1985年达到顶峰。

两三年间,耗用的外汇,相当3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投资的两倍多。

这一状况引发了全社会巨大反响,造车,还是买车,已经上升到涉及民族自尊心的政治问题,中央决策层开始高度关注。

中国汽车工业强烈要求发展轿车生产,面对当时资金和技术的严重短缺,1982年,邓小平同志批示“轿车可以合资”。

1985年前后,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三个有尝试性质的合资企业开始建立。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本文将探讨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汽车保有量也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8亿辆,其中私人乘用车占据了较大比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二、技术创新成为发展主导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技术创新是推动力量之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份额逐年增加,成为国内外竞争对手无法忽视的力量。

三、企业竞争激烈,品牌崛起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

国内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国内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等手段,逐渐崛起。

一些本土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四、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如新能源汽车补贴、购置税减免等政策,为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五、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我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新能源汽车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促使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政策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新兴技术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改变人们对汽车的使用方式。

同时,汽车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将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汽车保有量

汽车保有量
从地区上来看:2017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保有量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山 东、广东、河南、江苏和河北,分别为1953.0万辆、1896.0万辆、1645.0万辆、1620.0万辆和1566.0万辆。西 部地区机动车保有量达6436万辆,汽车增速高于其他地区。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机动车保有量分别为 万辆、9006万辆、6436万辆,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50.17%、29.06%、20.77%。其中,西部地区近五年汽车 保有量增加1963万辆,年均增幅19.33%,高于东部、中部地区14.61%、16.65%的增幅。
2008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2438万辆,增长24.5%,其中私人轿车1947万辆,增长28.0%。私车已经占 全国汽车保有量的60%左右,这标志着中国汽车消费进入以私人消费为主的发展新阶段。
中国私车保有量在短短3年内净增千万辆,主要得益于轿车进入家庭步伐加快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有554万辆,其中私车保有量为82万辆,占14.8%。这82万 辆私人汽车中,58万辆是载货车,只有24万辆是载客汽车。私人客车中,相当数量是微型面包车,真正的私人轿 车寥寥无几。此后,私人汽车比例一路走高,私人轿车也逐步增加。
根据这家调研机构的预测,到2015年,亚洲地区将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汽车,也就是2.8亿辆。其中中国和 印度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增长最慢的地区将是北美。该地区汽车保有量到2015年将比2007年增长8%,达到3.7 亿辆。同期整个欧洲汽车保有量预计将增长15%,同样达到3.7亿辆。其中东欧地区增幅将达到33%,西欧的增幅 将与北美持平。
王富昌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发言时说,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着眼于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推 广普及节能汽车着眼于大幅度较快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当前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都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哪一 方面。其次,要处理好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之间的关系,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通过多种合作机制,多渠道推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第 三,要处理好正确引导与市场推动之间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产业培育与使用条件完善之间的关系。

我国家用小轿车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家用小轿车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家用小轿车市场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小轿车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购买小轿车作为代步工具。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品牌竞争等方面对我国家用小轿车市场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家用小轿车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小轿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亿辆,位居世界首位。

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为小轿车创造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免购置税、限行限号等,进一步刺激了小轿车市场的需求。

其次,消费者对小轿车的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小轿车来满足出行需求。

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于个人交通工具的需求促使小轿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此外,年轻一代对于小轿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他们追求个性化、时尚化的汽车产品,对于品牌和外观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

然而,我国家用小轿车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多样性导致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目前,我国小轿车市场上有众多品牌,包括国内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等。

虽然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也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品牌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我国小轿车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例如,部份消费者对于小轿车的油耗、环保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方面有所耽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环保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创造商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此外,消费者还对于小轿车的安全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希翼能够购买到经过严格检测和认证的安全汽车。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小轿车创造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例如,一些品牌推出了新能源汽车,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环保性能的需求。

同时,创造商还加大了对于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推出了具有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功能的汽车产品。

中国私有汽车市场分析及预测

中国私有汽车市场分析及预测

中国私有汽车市场分析及预测私有汽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私有汽车市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对中国私有汽车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市场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有汽车逐渐成为大众交通工具的首选。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中国私有汽车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在过去几十年中,私有汽车的销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车主的数量不断增加。

私有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私有汽车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购买私有汽车的能力不断提高。

2.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进行,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了交通需求的增加。

私有汽车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

3.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对私有汽车市场给予了积极的支持,通过减税、补贴等措施鼓励人们购买私有汽车,促进市场的发展。

二、市场趋势预测1.增速放缓:随着私有汽车市场的饱和度逐渐增加,市场增速将逐渐放缓。

预计未来几年私有汽车销量的增长将逐渐趋于稳定。

2.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趋势。

智能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将逐渐普及,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3.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有望快速增长。

4.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兴起将对私有汽车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

共享汽车、网约车等新的出行方式将逐渐流行,一部分人可能减少购买私有汽车的需求。

5.二手车市场发展:随着私有汽车市场的扩大,二手车市场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崛起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增加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结论中国私有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私有汽车市场的增速将逐渐放缓,智能化、绿色环保、共享经济和二手车市场等将成为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9p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9p

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分析与预测报告【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报告摘要在中国的消费者步入大型消费之际,私人轿车消费市场迅速崛起。

2002年,北京私人购买轿车的比例在85%左右。

而在珠江三角洲,私人轿车,特别是豪华私人轿车的消费几年来也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成都、南京、郑州等内陆城市轿车消费也正在成为私人消费的热点。

中国汽车新网几年来所倡导的将轿车视为一种耐用消费品的研究理念正在逐步被市场所验证。

中国汽车新网认为,消费者真正将轿车作为一件耐用消费品而不再把轿车作为一种奢侈品之时就是中国私人轿车消费市场真正启动之日。

可以想象,如果中国的城镇家庭拥有一辆私人轿车像拥有一台电视机或电冰箱那样普遍,中国私人轿车市场的规模会有多大。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

是的,目前是不现实的,然而在5年以后,10年以后,谁敢保证它是不可能的呢?根据中国汽车新网的预测,2007年中国将有36865万户家庭,其中29235万户城镇家庭。

假如2004-2007年,有5%的城镇家庭购买了轿车,这将意味着5年间将至少存在1000万辆的私人轿车需求,年均200万辆。

如果有10%的城镇家庭购买了轿车,这将意味着2000万辆的轿车需求,年均400万辆。

而在2002年,中国轿车的总体销售仅仅100万辆出头,如果纯考虑私人轿车购买量,市场销售远远未达到100万辆。

简单的比较就可以发现未来几年私人轿车消费市场的潜在规模是如何的巨大。

中国汽车新网开发本研究报告的目的就是要提示轿车制造商应充分重视这一快速成长的细分市场。

同时利用专家法对该细分市场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分析,并基于大量的定量数据和调查分析来判明该细分市场在未来5年的发展潜力。

以帮助轿车制造商正确认识这一细分市场。

本报告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中国轿车/私人轿车保有量、私人轿车消费现状、私人轿车的区域性消费/购买力分析、未来几年私人轿车消费的潜力分析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国内贸易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2年中国私人轿车拥有情况调查●轿车经销商访谈●轿车用户访谈轿车级别的划分划分轿车级别轿车的主要依据是发动机的总排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引言 (2)二、综述 (2)三、现状分析 (4)四、建模 (5)(一)模型选择 (5)(二)数据说明 (6)1.目标变量 (6)2.解释变量 (7)3.样本选取 (8)(三)模型建立 (9)五、模型分析 (10)(一)数据处理 (11)(二)回归计算 (12)(三)模型检验 (12)1.统计检验 (12)2.计量经济学检验 (13)3.经济意义检验 (15)(四)模型评价 (15)六、预测 (16)七、结论 (17)参考文献 (19)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分析及预测统计031 陆诚煜学号:2070403138 指导老师:胡荣华[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私人汽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势必对土地、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这就需要对影响私人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其保有量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各项经济指标,运用线性回归方法,给出了一个适用于短期预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及进行各项检验的详细过程,并据此较为准确合理的预测了我国2006年和2007年的私人汽车保有量,进而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促进我国未来私人汽车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私人汽车保有量计量经济学模型预测Abstract:The rapi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provided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for the private vehicle and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rivate vehicle population will inevitably bring great pressure to the land, resources of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rivate vehicle, and then make a reasonable judgmen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vehicle quantity.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indices of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conometric model which is suitable for short term predication by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nd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process of some test, and then the comparatively accurate private vehicle population of China in 2006 and 2007 are forecasted, The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dop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will be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private vehicl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future.Key words:private vehicle quantity;model of econometrics; forecast一、引言每年上万亿美元的汽车产业是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没有任何一种工业品能像汽车这样渗透到社会大众生活的各个层面。

它以其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新,彻底改变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汽车保有量(尤其是私人汽车)与人均国民收入成正比。

2003年,我国国内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汽车开始进入家庭消费阶段。

而事实表明,随着中国人均GDP的稳健增长,近年来,我国的家用汽车销量以两位数的增速急剧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至2006年末,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200万辆,增长23.7%,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

汽车因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被称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

汽车的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汽车工业本身,还在于它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城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汽车消费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本身。

汽车的广泛使用不仅影响城市和乡村的结构,影响就业结构以及社会关系等,也将土地、能源、环境和交通等多方面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外部性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在目前家用汽车日趋成为消费热点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家用汽车保有量的研究分析和预测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无论是对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国民经济还是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有深远的意义。

二、综述汽车保有量的研究一直是国际科研领域的热点之一,相关理论和研究非常多。

目前汽车保有量预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需求模型和均衡分析模型。

需求模型考虑城市家庭或个人对汽车的需求,通过建立需求函数进行预测。

它又可分为集合模型和非集合模型两类。

集合方法多用于远期预测,以全区域为研究对象,通常使用计量经济模型。

其中最常用的是回归模型,即利用横向数据建立汽车保有量与主要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用可测的自变量来预测应变量(私人汽车保有量)。

周溪召、Joyce 等于1996年用集合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家用汽车保有量进行了长期预测,并提出:一般的,人均收入与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关系,显示出“S”形的发展趋势。

集合模型又可分为两种方法:有饱和水平限制和无饱和水平限制的集合模型。

在有饱和水平限制模型中,比较典型的有Gomperta模型(Dargey、Gately,2000)和英国公路交通预测系统采用的类对数模型;而在后者中,最常用的模型是对数线性方程,如Button(1998)对发展中国家轿车保有量的预测,Ingram(1999)对国家和城市级的机动车保有量的预测等。

此外,线性模型和半对数线性模型也有相当的应用,如美国国家交通需求模型所利用的分布滞后模型就是例子之一。

非集合模型基于效用最大化行为假设,以家庭或个人作为决策单元建模,包括多项Logit模型、树状Logit模型、多项Probit模型等,多用于短期预测,数据要求比较高。

Abu-Elisheh和Mannering于1995年即用此模拟了经济转型国家的汽车保有量模型。

均衡分析模型可分为市场均衡模型和交通均衡模型。

市场均衡模型建立家用汽车的需求和供应函数,在市场均衡机制作用下,求得均衡状态下家用汽车的需求。

90年代,Cramer和Vos 曾运用此方法进行了汽车保有量的预测。

交通均衡模型则基于Wardrop 均衡原理,建立家用汽车保有量的优化模型并求得家用汽车保有量。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我国国情,研究者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如袁泉等(2003)采用灰色模型、周骞和吴义虎(2001)等采用神经网络、朱兵和贺昌政等(2006)基于GMDH方法、程毛林(1999)采用逻辑斯蒂曲线等多种模式预测了中国的汽车保有量。

三、现状分析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约为2200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60%左右。

另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在2200多万辆私人汽车中,约有一半是属于个人消费品,这标志着中国汽车消费进入以私人消费为主的发展新阶段。

在2006年,我国汽车销量为710多万辆,私人购买比例超过77%,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

汽车特别是用于消费的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以及道路建设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汽车作为中国家庭拥有率最低的一种高档耐用消费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国政府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政策的出台,制约需求的各种不合理费用逐步取消和汽车贷款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汽车正在快速进入普通家庭。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9年前后是中国中等收入家庭具备购车能力的时间点,届时将有近1亿中国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轿车。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保有率还相对较低。

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与我国相同的人均收入阶段的汽车保有率低限为1.7%,高限为10.4%。

即使与低限相比,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每千人不到30辆,与世界平均每千人120辆相差甚远。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国私车保有量为82万辆,仅占14 .8%。

有专家认为,私人汽车的大规模出现是中国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情况只有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也是中国的“私人汽车元年”。

自此,中国汽车市场大举对外开放,带动了国内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由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

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长期以公车消费为主的汽车市场转变为以私人消费为主,私人购车成为当今汽车市场消费的主流。

随着私人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汽车保有量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内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

20世纪末起,私人汽车消费出现“井喷”现象(汽车消费量年增长速度超过35%),2004年开始,我国汽车消费发展与上年相比相对缓慢,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到2006年私车消费市场又开始发力,私车保有量猛增23.7%。

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私人汽车的大发展。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2005年底达到141051亿元,且每年增幅都在加大,所以我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已超过千万户,中国已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私人汽车,到2003年私人汽车突破千万辆用了近20年,而突破2000万辆仅仅用了3年时间。

然而,当我们快速迈进以私人汽车为主体的汽车社会的时候,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专家预计,我国汽车保有量有可能到2010年超过1000万辆,2020年有望达到1700万辆。

我国汽车社会面临能源紧缺、燃油价格上涨、土地资源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

如果对这种快速增长不从战略的高度加以科学引导和调整,汽车的迅猛增长将不再单纯体现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的负面效应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私车发展转型刻不容缓,力图使私车保有量在节约、环保、节能的“框架”中适度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