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西方经济学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6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d686d80b90c69ec3d5bb754c.png)
第六章1.试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以及整个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
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
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要素的理论和产品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
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
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
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的延伸和发展。
2.试述生产者的要素使用原则和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解答:生产者在使用要素时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例如,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
于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消费者在供给要素时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3.利润最大化产量和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有什么关系?解答: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
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f23d7b39fad6195f312ba6f5.png)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P=MFC MR· MP=W(L)+L· (dW/dL)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 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则边际产品价值等于 工资率: VMP W • 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是垄断,则边际收益产品 等于工资率: MRP MP MR W • 要素市场是垄断,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则边际产品价值 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dTC dW ( L) VMP MFC W ( L) L dL dL • 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垄断,则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 要素成本: MRP MFC
– 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VMP =P· MP,
– 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W
– 故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VMP =W或者P· MP =W – 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量的决定问题上的具体运 用。
例题:设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Q=-0.01L3+L2+38L。 Q为每日产量,L是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 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0.1美元,小时工 资为5美元,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 问厂商每天应雇佣多少小时劳动?
劳动价格下降: 所有厂商都会增加劳动使用,产品市场供给曲线右移, 产量增加,产品价格降。 导致VMP曲线移动,从而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也变动。
劳动价格上升: 所有厂商都会减少使用量,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会左移, 产品价格升。 VMP曲线移动,要素的需求曲线跟着移动。
•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为了简单起见, 我们假定自用资源都是直接效用。
推导要素供给原则
• 消费者的要素总量为 L • 自用资源量为H,则, • 要素供给量为 L -H 假设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则要素价格为W • 要素供给的总收入为:W( L -H)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0280632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5.png)
第六章分配理论1、简释下列概念:要素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某一要素的各种价格,厂商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是厂商为了生产与出售产品并从中获益而对要素产生的需求,它是由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而是一种派生需求。
同时也是一种联合需求。
边际物质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价格的乘积。
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起初劳动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供给量反而会逐渐减少(具体解释可参考下面的习题4),在图形上便呈现为向后弯曲的曲线。
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劳动供给曲线基本上是向右上倾斜的。
洛伦茨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别程度的收入分配曲线,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与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其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起最大到1。
2、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为什么可以重新表达为MFC=MRP?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售产品的利润极大化MC=P能否重新表述为MFC=MRP,为什么?答: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出发,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可以表述为MC=MR,也可以表述为MFC=MRP,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
我们知道,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抉择。
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即边际成本MC),即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MR=MC。
西方经济学(上)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西方经济学(上)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ddfc9e6c6bec0975f565e2bd.png)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一工人在工资率为每小时2元时每周赚80元,而在每小时3元时赚105元,则由此可以判断(A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等D、无法确定2、在要素市场上,下面哪一项不是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基本性质?(B )A、要素的供求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B、要素不能充分自由地流动C、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都很多D、要素没有任何的区别3、经济租金的含义是(C )。
A、使用一单位资本所支付的价格B、使用一亩土地所支付的价格C、某种生产要素量既定时大于所要求的那部分收入D、某种生产要素量既定时小于所要求的那部分收入4、如果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增加,那么(D )。
A、工资率下降,劳动的供给量会增加B、工资率下降,劳动的供给量会减少C、工资率上升,劳动的供给量会增加D、工资率上升,劳动的供给量会减少5、在要素市场上,家庭(B )。
A、购买劳务B、出售劳务C、购买厂商产品D、出售产品6、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入有劳动的工资、(B )。
A、资本的红利和货币的利息B、资本的利息和土地的地租C、资本的利息和土地的准租金D、货币的利息和土地的经济租金二、名词解释1、边际产品价值:所谓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完全竞争企业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
2、卖方垄断:企业在产品市场上作为卖方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买方是完全竞争者。
3、买方垄断:企业在要素市场上作为买方是垄断者,在产品市场上作为卖方是完全竞争者。
4、土地:通常泛指自然资源,其显著特点是数量有限,它的“自然供给”固定不变,不会随土地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5、资本:是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的物品。
三、简答题1、简述生产者的要素使用原则和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答:生产者在使用要素时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课后复习题(含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课后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c8bcc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9.png)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产要素市场和收⼊分配课后复习题(含答案)第6章:⽣产要素市场和收⼊分配⼀、单项选择1、企业对⽣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是因为( A )A.要素的边际⽣产⼒递减B.规模收益递减C.规模收益递增D.以上都不对2、对⽣产要素的需求是⼀种( D )。
A.派⽣的需求B.联合的需求C.最终产品的需求D.A、B两者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某企业投⼊的要素价格为5元,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为0.5,利润极⼤化时的产品价格为( D ) A.2.5元B.1元C.0.1元D.10元4、就单个劳动者⽽⾔,⼀般情况下,在⼯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资率的上升⽽( A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确定5、有关⼯资率变动的收⼊效应描述不正确的⼀项是( D )。
A.它是指⼯资率对于劳动者的收⼊,从⽽对劳动时间产⽣的影响B.若劳动时间不变,⼯资率的提⾼使得劳动者的收⼊提⾼C.若劳动时间不变,⼯资率的提⾼使得劳动者有能⼒消费更多的闲暇D.⼯资率提⾼的收⼊效应使得劳动供给量增加6、⼯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指( C )。
A.⼯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B.⼯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收⼊C.⼯⼈宁愿⼯作更长的时间,⽤劳动收⼊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D.以上均对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 D )状。
A.⽔平、垂直B.向左下⽅倾斜C.向右下⽅倾斜,向左下⽅倾斜D.向右下⽅倾斜,垂直于数量轴8.当⼚商⾯对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时,【D】A.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B.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C.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D.都对9.如果产品价格为10单位,⽬前增加1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是2单位产品,那么,该⼚商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C】A.10B.5C.20D.10010.地租的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B )A.对⼟地的占有B.⼟地稀缺且固定不变C.⼟地是⼀种重要财富D.⼟地有⽣产⼒11.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C )A.⼟地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B.⼟地供给不断减少C.对⼟地的需求⽇益增加D.对⼟地的需求和⼟地供给⼆、判断题1、分配理论实际上是均衡价格理论在⽣产要素市场上的应⽤。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9b7f76aa5e9856a561260d3.png)
“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 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有时被 简称为边际产品(Marginal Product, MP)。
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 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品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 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
表6-1
要素数量 边际产品 产品价格 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价格
L
MP
P
VMP=MP×P
W
1
10
10
100
20
2
9
10
90
20
3
8
10
80
20
4
7
10
70
20
5
6
10
60
20
6
5
10
50
20
7
4
10
40
20
8
3
10
30
20
9
2
10
20
20
10
1
பைடு நூலகம்
10
10
20
根据表6-1可知,当要素价格为20时, 利润最大的要素投入量为9单位。
消费者可能的劳动供给只能来自16 小时之中,而不能超过它。其最大劳动 供给为16小时。设劳动供给量为6小时, 则 全 部 时 间 资 源 中 的 剩 余 部 分 为 10 (16-6)小时,称为“闲暇”时间。
李玲是某市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职员,她负责公司 的销售,几年下来,凭借聪明和努力,她每个月的薪水 在1万元以上,今年春天,公司的销售经理升职了,总 经理提出由她来做销售公司的经理。谁知却被她婉言谢 绝了。其理由是,一旦出任这个职位,势必要花费更多 的精力和时间,这样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如果不 能好好休息的话,工作质量也会下降。她对记者说: “如果当经理,我每月薪水增加3000多元,可是我却会 失去更多的东西,我宁愿不要这3000多元,而维持一种 生活质量。”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 分配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 分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af9cec87c24028905fc304.png)
w
w
S
w0
S
o
L
居民
o
L
全体居民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 生产要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就是生产要素的均 衡价格 • 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含义:从需求方面看,某生产要素 的需求者愿意按该种价格来购买该生产要素;从供给方 面看,某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愿意按该种价格来出卖该生 产要素。
第三节 利息理论
一、利息理论 •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 利息的来源
• 时间偏好与利息:人们喜爱现期消费,对未来难以预期。 放弃现期消费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 迂回生产与资本净生产力。先生产生产资料(资本品), 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从而带来利息。
• 迂回生产的实现——资本——资本的净生产力是能带来 利息的根源
6
45
5
20
20
100
100
7
49
4
20
20
80
80
8
52
3
20
20
60
60
9
54
2
20
20
40
40
10
55
1
20
20
20
20
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
• 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生产出 一定的产品,那么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而连续 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每一追加的生产要素单位的生产 率将会递减。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厂商的MRP
要素投入量 总产量 边际产品 产品价格 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L
TP MP
P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1)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1)](https://img.taocdn.com/s3/m/97ea308d2cc58bd63186bdce.png)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循环流动 模型
产品市场 产品的价格决定
生产者的产品 供给
生产行 为
$
要素的价格决定 要素市场
企业:
生产出售商 品劳务,购 买生产要素
生产者的要素 需求
劳动,土地, 资本,管理
在前面的产品市场分析中:
(1)在推导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 的收入是既定的,但没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 决定的;
W
W2
W1 W0 O
S C
B A
L-H0 L-H1 L-H2 L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二、劳动供给均衡 三、劳动供给曲线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五、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 假定
– 消费者每天必须睡眠8小时。 这样, 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 的时间资源每天就不能超过16小时。
要素价格构成厂商成本,也构成要素所有者 收入,涉及到国民收入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 分配问题。
生产要素的需求
• 对企业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企 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
• 边际收益 • 由厂商收益函数R=R(Q)和生产函数Q=Q(L),得
收益对要素使用量L的复合函数:R=R[Q(L)] • 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有要素的边际收益:
劳动价格下降: 所有厂商都会增加劳动使用,产品市场供给曲线右移,
产量增加,产品价格降。 导致VMP曲线移动,从而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也变动。
劳动价格上升: 所有厂商都会减少使用量,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会左移,
产品价格升。 VMP曲线移动,要素的需求曲线跟着移动。
•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课后复习题(含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课后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e1a1e71711cc7930b71690.png)
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单项选择1、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是因为( A )A.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B.规模收益递减C.规模收益递增D.以上都不对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D )。
A.派生的需求B.联合的需求C.最终产品的需求D.A、B两者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某企业投入的要素价格为5元,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为0.5,利润极大化时的产品价格为( D )A.2.5元B.1元C.0.1元D.10元4、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 A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确定5、有关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它是指工资率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产生的影响B.若劳动时间不变,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C.若劳动时间不变,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有能力消费更多的闲暇D.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供给量增加6、工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指( C )。
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收入C.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劳动收入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D.以上均对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 D )状。
A.水平、垂直B.向左下方倾斜C.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8.当厂商面对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时,【D】A.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B.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C.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D.都对9.如果产品价格为10单位,目前增加1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是2单位产品,那么,该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C】A.10B.5C.20D.10010.地租的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B )A.对土地的占有B.土地稀缺且固定不变C.土地是一种重要财富D.土地有生产力11.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C )A.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B.土地供给不断减少C.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D.对土地的需求和土地供给 二、判断题1、分配理论实际上是均衡价格理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应用。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讲义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abd50ebf90f76c661371a85.png)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第一节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注】生产要素的需求特点------引致需求企业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而又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1、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R(Q)=PQ R(Q(L))=PQ(L)dR/dL=P[dQ/dL]=P* MPMP :要素的边际产品(边际生产率)P*MP:边际收益所以:VMP=P • MP即完全竞争企业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
[注]产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产品价值的区别:边际收益的自变量是Q,边际产品价值的自变量是生产要素,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曲线:MP(L):边际产品MP是产量对要素的导数。
根据“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该函数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VMP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P为正的常数)。
2、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任一企业对要素的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的价格,因此要素价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参数,企业的成本可看成是要素使用量的函数,即C(L)=w·L 所以dC(L)/dL=d(w·L)/dL=w·dL/dL=w 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劳动的价格w3、完全竞争企业要素使用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VMP=P • MP,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W ,所以完全竞争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VMP=W 或 P*MP=W【注】上式表明此时完全竞争企业就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要素数量为最优的要素数量。
如果VMP>W ,意味着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收益大于成本,于是,企业就会增加要素投入,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品价值将下降(P 不变) ,最终实现VMP=W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上册)》(第2版)章节题库-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圣才出品)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上册)》(第2版)章节题库-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1e685f8f01dc281e53af0ec.png)
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名词解释1.生产要素答: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
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有生产要素的参与,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投入各种经济资源。
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叫做生产要素。
我们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原始生产要素和中间生产要素。
原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消费者,消费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经济学中原始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中间生产要素是指厂商生产出来又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产品,这类要素的所有者是厂商,厂商提供中间生产要素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准租金答:准租金是指对任何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短期内相对固定)生产要素的支付。
除土地外,任何一种在短期内供给量相对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都须支付一定的价格。
在现实中,有些要素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在长期中可变,这类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就叫做准租金。
例如,厂商投资建设的厂房、机器等物品,在短期内即使厂商不能盈利,也无法把它们从现有的用途中转移到收益较高的领域;反过来,即使厂商盈利很多,它也无法迅速增加这些物品的供给。
因此,这些资本品在短期内供给是不变的,但在长期内却是可变的。
3.经济租金答:经济租金是指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的部分,可以理解为要素的当前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部分,简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从租金的分析可以看出,租金的特点在于要素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租金的供给。
有一部分要素收入类似于租金,即从要素收入中减去该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把要素的这一部分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也就是说,经济租金并不是吸引该要素用于当前使用所必需的。
4.引致需求答:引致需求是指厂商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而派生出来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是一种派生需求,或者叫“引致需求”。
西方经济学题库第6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题库
![西方经济学题库第6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815b1248960590c69fc37669.png)
06 第六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一)选择题1.设有甲、乙两类工人,甲类工人要求的工资率为250元/月,乙类工人要求的工资率为200元/月。
某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必须雇佣所有甲、乙两类的工人,并支付每个工人250元/月的工资。
由此可知,甲、乙两类工人得到的月经济租金()。
A.分别为250元、200元;B.均为250元;C.均为50元D.分别为50元、0元。
2.为了得到某厂商多个可变要素中一个要素的需求曲线,我们必须考虑()。
A.要素价格变化的内部效应;B.要素价格变化的外部效应;C.垄断剥削;D.垄断购买剥削。
3.下列判断哪一句是错误的?A.经济地租属于长期分析,而准地租属于短期分析;B.经济地租系对某些特定要素而言,而经济利润则是对整个厂商来说的;C.厂商存在经济利润,则其要素存在经济地租;D.一种要素在短期内存在准地租,并不意味着长期中也存在经济利润。
4.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她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的经济地租为()A.10万元;B.7万元;C.3万元;D.不可确知。
5.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均非。
6.全体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A.前者与后者重合;B.前者比后者陡峭;C.前者比后者平坦D.无法确定。
7.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A.前者与后者重合;B.前者比后者陡峭;C.前者比后者平坦;D.无法确定。
8.正常利润是()。
A.经济利润的一部分;B.经济成本的一部分;C.隐含成本的一部分;D.B和C都对。
9.假设生产某种商品需要使用A、B、C三种生产要素,当A的投入量连续增加时,它的边际物质产品()。
A.在B和C的数量及技术条件不变时将下降;B.在技术条件不变但B和C的数量同比例增加时将下降;C.在任何条件下都将下降;D.A和B。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6版)第6章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6版)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6909376333687e21af45a96e.png)
第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 动性。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符合以 上四个条件的市场是不存在的,通常
将一些农产品市场,看成是比较接近
完全竞争市场的。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当市场供求发生变化,会引起市场 价格变动,厂商的需求曲线上下平移。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0
Q0
在几何图形中,厂商的短期生产者 剩余用市场价格线以下、厂商的短期供 给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以 上的面积来表示。
厂商的短期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厂
商的总收益和总可变成本之间的差额来 表示,即PS=TR-TVC。
2.市场的短期生产者剩余
市场的短期生产者剩余用市场价格 线以下、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以上的面
谓损失有多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8研]
解:(1)市场的总需求函数为:
QD 100 28 2P 2800 200P ,市场的总供
给函数为: Q
S
10 40P 20 200 400P 。当
市场达到均衡时,即有:
200 400P 2800 200P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第6版)
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主讲教师:吴汉洪
重要内容: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的
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6.1
第一节
第二节
主要内容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利润最大化
第三节
第四节 线 第五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答:(1)零利润定理是用于描述 竞争市场企业长期利润变化趋势的一 个定理,其具体内容是指在完全竞争 市场上,由于企业可以完全自由进入 和退出,因此,长期均衡时,不可能
西方经济学简明答案-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答案-第六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f8f6c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c.png)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失业∕失业率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产出效应结构性失业通货膨胀自愿性失业自然失业率消费物价指数收入分配效应财富分配效应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2.什么是失业?通货膨胀如何定义?3.什么是充分就业?4.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之间有何关系?5.失业与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6.度量通红膨胀有哪些途径?7.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如何治理?8.试述菲利普斯曲线的特性、经济含义及其依据。
9.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与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不同?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在什么条件下,数据能够呈现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10.短期内,政策制定者能否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关系,用高通货膨胀换取低失业?长期的状况又如何?分别用古典理论和凯恩斯理论观点进行解释。
11.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12.如果将2000年定为基期年份,其时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900元,2005年购买同样一组商品的费用是1500元,求该国2005年消费价格指数。
13.如果2000年商品价格水平为90,到2005年商品价格水平变为100,试求2005年得通货膨胀率。
14.假设菲利普斯曲线为π=-2(u-0.06)(1)若将失业率控制在3%、4%、5%,通货膨胀率分别是多少?(2)若通货膨胀预期为1%,通货膨胀率分别为多少?15.预计货币发行量增加6%可使经济增长达到4%,若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5,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这会引起多大的通货膨胀?1.名词解释(1)失业∕失业率: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就业岗位的现象;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为失业率(2)充分就业: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3)摩擦性失业: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4)产出效应:由于通货膨胀中物价水平的上升快于货币工资的上升,从而实际利润增加,产量和就业增加的情形。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1e01b34eefdc8d376ee32c3.png)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1考点难点归纳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6章课件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6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7fe84eed630b1c59eeb5fd.png)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6章
25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 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
• 均衡的工资和劳动数量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6章
26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四节 土地和地租
• 土地的供给曲线 •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6章
第四节 土地和地租
•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
• 市场的供给曲线 • 市场的需求曲线 • 地租的决定 • 地租产生的原因
• 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提高 • 土地产品的需求增加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6章
30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四节 土地和地租
•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6章
第七节 本章评析
• 边际分配论的缺陷
• 否认剥削:从对要素的需求方面看 • 否认剥削:从整个要素市场方面看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6章
47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七节 本章评析
• 收入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
• 收入分配与效率 • 收入分配与公平
• 要素分配的不平等 •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5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 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 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 • 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形状 • 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特点
• 特点:与边际产品价值重合 • 重合原因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6章
6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40
西方经济学教案要素价格理论
![西方经济学教案要素价格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51800095f0e7cd184253622.png)
• 3、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 边际生产力。
• 边际生产力,是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 所增加的产量或收益。 • 边际产量递减,所以,对生产要素的需 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 • • • 要素使用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要素的边际收益与要素的边际产量相等 因为: π= TR(L)-TC(L) 所以:MRP=MR×MP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要 素价格的决定
• 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含义 •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 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市场的要素需求 曲线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含义
• 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的基本特点可以描 述为: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都很多;要 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 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充分自由地流动, 等等。
一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 用原则
• 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的目标,在要素的 使用上应该符合要素的边际收益与要素 的边际成本相等的条件
要素的“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
• 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的使用所给厂商带 来的产量的增加量MP通过在市场上的销 售进而给厂商带来的收益 • 边际收益的数量就是VMP或边际产品价 值 • 数量为边际产量MP与产品价格P的乘积
•另一方面:收入效应。工资更高时,你的收入更多。有了 更多收入,你就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此外你还想有更 多的闲暇。你可以在春天出去旅游一周,在夏天再加一星期 假期,而在以前你却不能做这些事。
•哪种效应更加有力,是替代效应还是收入效应?没有唯一 正确的答案,这取决于个人。
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 初期,工资增加,劳 动会增加。 • 到一定程度后,劳动 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 工资高过一定限度, 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 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负 效用,劳动的供给量 反而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S
W0
A
O
L0
L
图7 劳动供给曲线
向后弯折的劳动供给曲线还可从替代效应与收入 效应的角度阐释:
劳动者享受1小时闲暇,就放弃了1小时劳动收入 ,即工资,因此工资也可看做闲暇的价格。闲暇 可视为一种商品,当工资上升 时 , 即 闲暇价格提 高,替代效应让劳动减少闲暇的消费。同时,工 资提高,劳动者购买力增强,对闲暇的购买 亦 增 加。
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1. 劳动供给
每个劳动力每天24小时,8小时睡眠,剩 余16小时在劳动和闲暇之间分配。劳动 换取收入,收入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而 带给劳动者效用,可见劳动间接增加劳 动者效用;而闲暇直接增加劳动者效用。 劳动者决策16小时在劳动和闲暇之间分 配的方案,使总效用最大。
当工资水平较低时,随着工资上升,劳动 者被高工资吸引,愿意增加劳动时间,减 少闲暇。这一阶段,劳动时间即劳动供给 量与工资同向变化,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 方倾斜。当工资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时 间所占比例极大,闲暇时间很少,则闲暇 的边际效用很大,继续提高工资水平,劳 动供给量,即劳动时间反而减少。这一阶 段,劳动供给量与工资反向变化,劳动供 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人口/%
图10 洛伦兹曲线
二. 基尼系数
OAX围成面积记为M,OAXE围成面积记 为N,基尼系数:
G= M
M N
0≤G≤1,G越小越公平。
公式:VMP=MR·MP 记忆: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产量
×产品的边际收益
MP, VMP VMP
MP
O
L
图1 要素的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
由图1,假设MP=a-b·L,a,b>0,其纵、横 截距分别为a,a/b。
而VMP=P·MP=aP-bP·L,其纵、横截距分 别为aP,a/b。
故 VMP 与 M P 交 于 横 截 距 点 ; 若P>1,则 VMP纵截距在MP的上方,若P=1,则VMP 与MP重合 , 若P<1,则VMP 纵 截 距 在MP 的下方(图2)。
VMP=W
(9)
4. 要素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P为常数,P·MP(L)=W ,即VMP=W确定了劳动使用量L与其价格 W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 , 要素需求函数 :
VMP=W
(9)
当要素价格上升时,P·MP(L)<W,厂商为 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定提高MP(L),即 减少L。当要素价格下降时,P·MP(L)>W
W
W
D
S
E W0
W0
S1
O
LO
L
(a)行业均衡
(b)要素供给曲线
图5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三. 要素市场均衡
要素市场均衡条件: 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的边际收益
即
见图6。
W=VMP
(10) (11)
W
E
W0
S
D(VMP)
O
L0
L
图6 要素市场均衡
第二节 要素价格理论
一. 工资理论
,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定降低 MP(L),即增加L。总之,完全竞争厂商的 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见图4)。
W DL(VMP)
O
L
图4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二. 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的供给来自 消 费 者 , 即 个人或
家庭 。 对 行 业 而言,要素供给量与其价 格同向变化,即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个人或厂商是 要素价格接受者,故要素价格为一常数 (见图5)。
Q=Q(L)
(2)
因此,
R(Q(L))=P·Q(L)
(3)
两边对L求导,得
dR dQ P dQ dQ dL dL
即
MR·MP=P·MP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称为边际产品价值(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VMP),即
VMP=MR·MP(=P·MP)
(4)
其中,MR=dR/dQ,为产品的边际收益, MP(L) =dQ/dL,为要素的边际产量。
R S
R0
E D(VMP)
O
Q0
Q
图9 地租的决定
第三节 收入分配
一. 洛伦兹曲线 将某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假设
人口比例与其收入占比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与收入分布表
组别
A B C D E
人口 比例/% 累计/%
20
20
20
40
20
60
20
80
20
100
第六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生产要素分析
一. 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
业家才能等四种,相应的价格分别为工 资、地租、利息和正常利润。
1.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在产品市场,厂商收益TR或R为:
R(Q)=P·Q
(1)
若是完全竞争市场,P是一常数。
在要素市场,假设厂商只是用劳动力投入 ,或其他要素不变,则
收入 比例/% 累计/%
5
5
12
17
18
35
25
60
40
100
将表1用图形表示出来,见图10. OX为正方形的对角线,称为绝对平均线,表
示每20%的人口占20%的收入。 OEX称为绝对不平均线。 OAX为实际洛伦兹曲线,离OX越近越公平。
收入/% X
100
80
60
40
MA
20
N
E O 20 40 60 80 100
dQ dL
MC
MP
(7)
其中,MC=dC/dQ,为产品的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要素边际成本 MFC等于要素价格即工资W,还等于AFC (见图3) :
MFC=AFC=W
(8)
MFC MFC=AFC=W
W0
O
L
图3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要素边际成 本
3. 要素市场的厂商均衡
要素市场的厂商均衡:要素边际收益= 要素边际成本,即
在较低工资水平上,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 动供给与工资同向变化;在较高工资水平上,收 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与工资反向变化 。
二. 地租理论
地租是土地价格。
无论地租如何变化,土地所有者拥有的 土地量是既定的,因此土地供给曲线是 一条垂线,见图8.
土地需求曲线即VMP曲线。
地租取决于土地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 交点,见图9.
MP, VMP aP
a
VMP
MP
O
a/b L
图2 要素的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
2. 要素边际成本
成本函数:
C=C(Q)
(5)
而Q=Q(L),故
C=C[Q (L)]
(6)
则 要 素 的 边 际 成 本 ( marginal cost of factor, MFC)为:
MFC=
dC(L) dL
dC 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