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课件:专题八 实验与探究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课件:专题八 实验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ce08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b.png)
家常用MPTP诱导帕金森动物模型。
(1)该实验方案有两处错误,请你加以修正:(简要写出修正思路即可)
修正一: 设置一组健康鼠作为对照
;
修正二: 人参皂苷Rg1治疗组步骤1应与模型组相同 。
(2)本实验的预期实验结果是 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数目:模型组>人参皂
苷Rg1治疗组>对照组
。
9.某同学利用若干等长的切段 S2、含 14C 标记的赤霉素的琼脂块及空白琼脂块, 设计实验证明赤霉素无极性运输的特点。但只做了一组实验,请在实验 2 的方 框中补充其对照实验,并写出各自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使用标记重捕法,尽量不影响标记动物正 常活动,个体标记后即释放
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 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③ 调查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在数量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调查
④
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设置0 ℃、37 ℃、100 ℃三个温度进行实 验,记录实验数据
A.实验①
。
提示 如图所示 实验1和实验2中的空白琼脂块中都含有一定量的14C标记的赤霉素
1.(多选)(2021·江苏卷,19)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
实验内容
① 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灰喜鹊的种群密度
②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获取数据的方法
极
D 用台盼蓝染液染色的酵母菌涂片
部分酵母菌被染成蓝色
解析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 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0.3 g/mL蔗糖溶液,所以将其置于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 生渗透失水,紫色的液泡逐渐变小,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深,B正确;观察洋葱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需要经过解离、漂洗、 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由于解离液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 的盐酸按1∶1比例混合制成,所以经过解离后根尖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在显微 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的行为变化,C错误;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 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台盼蓝染液不能进入酵母细胞,而死亡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染料 可以进入细胞而将细胞染成蓝色,实验所用酵母菌可能部分死亡,D正确。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8 生物技术与工程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8 生物技术与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a3f9b19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a.png)
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操作的原因是
。
提示 ①蛋白质具有十分复杂的空间结构,基因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改造;
②改造后的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被改造的蛋白质无法遗传
8.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基因表达载体而不能直接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
。
提示 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的启动子
低于活菌的实际数值,所以不能用平板划线法测定活菌数量
4.作物脱毒时应选取哪些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原因是
。
提示 一般选取根尖或茎尖的分生区
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用该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
能得到大量的脱毒苗
5.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的原因是
。
提示 若分割时不能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会出现含内细胞团多的部分可以
专题八 生物技术与工程
网络构建
醋酸菌 巴氏消毒法
湿热灭菌法 碳源、氮
源、水、无机盐等
稀释涂布平板法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增殖 膜的流动性 细胞核的全能性
获能
桑葚胚期、囊胚期 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DNA连接酶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基因
【知识成串】 1.传统发酵技术——制作原理、发酵条件控制;2.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3.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再分化;4.动物 细胞培养——培养条件;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两次筛选目的不同;6.基 因工程载体——作为载体的条件;7.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启动子、终 止子。
3.判断有关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说法的正误。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 定部位的氢键断开。( × ) (2)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
浙江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八第1讲微生物的利用和酶的应用
![浙江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八第1讲微生物的利用和酶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45ea09eff9aef8941e0684.png)
3.倒平板操作:
4.划线分离操作:划线分离法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
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注意划线的方法(见图)。
5.涂布分离法: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后涂布平板,在稀 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到培养基
的表面,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如图:
【解析】本题考查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过程 ,以操作 步骤为主线,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题目难度较小。 (1)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能分解尿素为菌体提供氮源,因此在
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检验是否
有Hp存在,若有Hp存在,会分解尿素,培养基pH会升高,酚红指示 剂将变红。 (2)由于尿素在高温下会分解,所以对尿素溶液的灭菌要采用G6 玻璃漏斗过滤的方法。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灭菌、倒平板,再进行接种。接种时
先将菌液稀释,再涂布到培养基上,以获得单菌落。 (4)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恒温箱中培养,倒置培养的目 的也是为了获得单一菌落。 (5)如果人体感染了Hp,能将尿素分解为NH3和CO2,因而标记尿 素中的C,通过呼吸产物可判断是否感染Hp。 满分答案:(1)脲酶 红 (2)D (3)接种 涂布 单
(2)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 A.高压蒸汽 B.紫外灯照射
C.70%酒精浸泡
D.过滤
(3)步骤X表示 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 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
。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 到培养基平面 菌落。
(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
倒置培养,将导致 。
中。若不
(5)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 Hp能将14C标记的 分解为NH3和14CO2。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8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8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943e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d.png)
6.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随血液流经全身。 7.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8.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糖,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分的重吸收困难,使尿液增多。
变式三 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 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 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Ⅰ、 Ⅱ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中b点时细胞膜外Na+的含量仍 高于膜内 B.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不能提高c点值 C.实验过程中该培养液只有Na+浓度会发生变化 D.c~d时K+通道开放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
【解析】 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b点时膜内钠离 子浓度始终小于膜外,A正确;c点是动作电位,其产生与钠离子的浓度 有关,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将影响静息电位,不影响c点动作电 位的变化,B正确;该实验是神经纤维上电位的传导,而静息电位的产 生还涉及钾离子的浓度变化,C错误;c~d时,神经纤维恢复静息电 位,钾离子外流,D正确。
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 提示:该状况的出现表明外伤或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
(即大脑),致使丧失高级中枢对排尿这种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3.兴奋的传导、传递消耗能量吗?举例说明。 提示:消耗。恢复静息电位后,Na+—K+泵活动加强,泵出Na+, 泵入K+,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 胞吐,消耗能量。 4.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物质,却以胞吐方式释放,有什么意义? 提示: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快速、 准确。
【师说】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第1讲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课件
![【师说】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第1讲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bac55a2e3f5727a5e962a6.png)
解析:(1)酒精发酵后可进行醋酸发酵。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 流失。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C6H12O6+ 酶 6CO2+6H2O+能量。缺氧时:C6H12O6 ――→ 酶 2C2H5OH 6O2 ――→ +2CO2+能量,因此在制作果酒时,应在缺氧的环境中进行。醋 酸菌是好氧细菌,能够利用糖在有氧时生成醋酸,即C6H12O6+ 酶 2CH3COOH+2CO2+2H2O+能量;在糖源不足时,将 2O2 ――→ 酶 CH3COOH+ H2O。 乙醇变为醋酸,即C2H5OH+ O2――→
(6)若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 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不能。因为醋酸菌的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果酒发酵时的缺 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的生长
(7)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8 ________ ~25℃ ,醋酸发酵 时温度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 30~35℃。 (8)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 ________来检测酒 精的生成,酒精与之反应呈现________ 灰绿 色。
(4)若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个数的平均 值为233,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个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 液的体积为0.2 mL)________ 。 1.17×109
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细菌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选择合 适的稀释倍数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 素作为唯一氮源,这样可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利于目的菌的 生长,因此应除去含有氮的NaNO3。这种细菌属于异养型微生 物,除添加尿素作为氮源外,还应添加有机碳源,以满足其生命 活动的需要。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含有高浓度食盐的选择培养基 中生长繁殖,其他微生物则不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将金黄色葡萄 球菌筛选出来。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和美蓝的鉴别培养基中出现 深紫色菌落,并带有金属光泽,以此菌落特点可鉴别食品、饮用 水中微生物是否超标。根据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上菌落个数的 平均值为233,判断0.2 mL培养液中的细菌个数为233×106,则每 毫升样品中的细菌个数是233×106÷ 0.2≈1.17×109。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8 生物技术实践讲义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8 生物技术实践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378910e33687e21af45a984.png)
生物技术实践考纲考频(全国卷)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5年9考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5年6考3.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5年0考4.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5年8考5.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5年3考6.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5年0考7.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5年3考8.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5年0考9.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5年0考10.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5年0考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1.微生物利用的相关判断(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3)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4)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中,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5)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2.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判断(1)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3)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4)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5)在制作腐乳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3.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相关判断(1)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干薄荷叶作原料,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用萃取法提取薄荷油时,采用的溶剂是酒精,原理是薄荷油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中(×)(3)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干燥、粉碎、萃取、浓缩、过滤(×)(4)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5)提取的胡萝卜素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不需要对照(×)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2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及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考点突破固考基]1.图解识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填图)2.熟记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两个实例(填空)(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d9fa389b89680202d8251a.png)
[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5.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6.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知识主干·系统联网]理基础建网络回扣关键知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1页■高考必背——记一记1.理清微生物的培养的基本技术(1)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无菌技术:①消毒: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以及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消毒。
②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取高压蒸汽灭菌;对接种环灭菌采取灼烧灭菌;对玻璃器皿灭菌采取干热灭菌。
(3)微生物的纯化技术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其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2.传统发酵技术的2个误区(1)误认为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含量是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2)误认为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都需要无氧条件。
果醋制作过程中,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因此需要有氧条件。
3.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提取原理不同玫瑰精油易挥发,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橘皮精油不易挥发,提取采用压榨法。
■易混易错——判一判1.判断下列有关微生物叙述的正误(1)可以用血球计数板直接统计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
(江苏卷)(×)(2)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江苏卷)(×)2.判断下列有关发酵加工食品叙述的正误(1)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江苏卷)(×)(2)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江苏卷)(√)(3)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8单元 自选模块-生物名师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8单元 自选模块-生物名师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b0882b90c69ec3d5bb753e.png)
核
分离
稀释涂 将不同稀释程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
心
布分离法 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以形成标准
考
菌落
点
整 合
分离以尿 以尿素作为培养基的唯一氮源,能合
素为氮源 选择培养法 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
的微生物
专题十五 生物技术实践
例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计数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 的重要环节。如图8-15-3所示为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过 程中部分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心
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 (3)图示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
整
合 种逐步__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灼烧接种环之后, 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专题十五 生物技术实践
心
考 (5)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 调低pH 提供高糖和酸性 点 的筛选环境
整
合 [解析] (1)实验过程中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对培 养皿进行干热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化学消毒。 (2)在培养微生物时,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 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
题
聚 (4)恒温培养箱 无法形成单菌落 焦 (5)尿素
[解析](1)脲酶能特异性地催化尿素水解释放出NH3和CO2。 所以加入尿素作为氮源,加入酚红指示剂(高pH时呈现红 色)能指示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存在。(2)由于尿素在 高温下会分解,因此对尿素溶液的灭菌要采用玻璃漏斗过 滤的方法。(3)本题运用的是涂布分离法,该方法能更容 易获得单菌落,但操作较复杂。(4)在倒平板和培养过程 中,会产生水蒸气,如果正置,那么水蒸气在皿盖上凝结 成水珠后会滴在培养基上,会污染细菌,导致不能分离出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8 生物技术实践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8 生物技术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0e0097065ce050877321365.png)
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解析:为了检测培养基灭菌平板是否合格,应对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每 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9+38+37)÷3÷0.1×100×1 000=3.8×107(个)。对接种环 应进行灼烧灭菌。为了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获得单个菌落,在第二次及以后 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A表示的是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 后得到的结果,B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得到的结果。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配制培养基→灭菌 →接种→培养 尿素 稀释涂布平板法
纤维素 刚果红
无氧 30~35 ℃
让豆腐长毛霉 加卤汤装瓶
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和再分化 pH、温度、光照
水蒸气蒸馏法 压榨法 萃取法
纸层析法
【自我校对】 1.× 变蓝说明有DNA产生,但不能说明一定是目的DNA。 2.√ 3.× 用醋酸菌酿醋时需要持续通气,即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4.× 纸层析法可用来分离色素,而不能提取色素。 5.× 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要先进行隔绝空气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 发酵。 6.× 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 7.√ PCR法扩增目的基因只需要知道基因两端的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即可。 8.× 加入洗涤剂后研磨动作要轻缓、柔和。 9.× 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 10.× 酵母菌酒精发酵适宜温度是18~25 ℃,醋酸菌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是 30~35 ℃,腐乳制作中豆腐长出毛霉的适宜温度是15~18 ℃。
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
右。
(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学案+强化练打包9套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学案+强化练打包9套](https://img.taocdn.com/s3/m/0366452f770bf78a64295413.png)
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概念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1.阐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
2.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3.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
4.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5.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6.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
7.阐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8.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及其他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9.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提示:①灭菌②尿素③稀释涂布平板④纤维素⑤刚果红⑥乳酸菌⑦物理和化学性质⑧二苯胺⑨凝胶色谱⑩水蒸气蒸馏⑪萃取⑫纸层析⑬化学结合法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⑮固定化酵母细胞一、传统发酵技术及应用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
(√)2.制作果酒或果醋的发酵液和发酵瓶要严格灭菌。
(×)提示:果酒、果醋的发酵属于传统发酵,都是利用了来自葡萄皮上的酵母菌和空气中醋酸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同时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特点,所以不需要对发酵液和发酵瓶进行严格的灭菌。
3.制作腐乳所加的盐和卤汤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制作腐乳不需要严格的灭菌操作。
(√)4.常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应用1.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要进行灭菌,而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等要进行消毒。
(√)2.选择培养基是微生物选择培养中常用的,它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3.统计菌落数目对细菌进行计数时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也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12ac1db14e852459fb578c.png)
即: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②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 板→食品的发酵类型。 ①果酒制作和泡菜制作。 无氧(有氧或无氧)发酵,应控制无氧(有氧或无氧)条 件。 ②果醋制作为有氧(有氧或无氧)发酵,腐乳制作时后 期为无氧(有氧或无氧)发酵。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对泡菜 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 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时 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②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活菌计数法和显微 镜直接计数。 ③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 察。
④鉴定方法。 含酚红指示剂的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细菌→ 指示剂变红,则该菌能分解尿素。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⑨萃取 ⑩脱分化、再分化
考点一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其在传统发酵技术中
的应用 1.培养基及其制备
(1)培养基。 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
KH2 Na2H MgSO4·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PO4 PO4 7H2O 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H2O
1 000 mL
①该培养基中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是葡萄糖, 此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为培养基中加入了琼脂。
②灭菌技术。 Ⅰ.对上述培养基进行灭菌,需采取高压蒸汽灭菌。 Ⅱ.对接种环灭菌采取灼烧灭菌;对玻璃器皿灭菌采 取干热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微生物的利用与酶的应用[考纲要求] 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3.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4.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1.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提醒(1)LB固体培养基添加琼脂等凝固剂,用于单菌落的分离。
(2)全营养LB培养基与尿素固体培养基:①全营养LB培养基(含琼脂糖)是基础培养基;②尿素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如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尿素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如尿素培养基中加入酚红)。
(3)加入尿素前的固体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尿素溶液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
2.灭菌与消毒的比较3.微生物分离的两种常用方法的比较提醒划线分离操作的注意事项(1)每次划线之前及最后一次划线之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4.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操作(1)原理①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快速分裂增殖。
②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
(2)流程5.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1)实验原理①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②有些细菌合成的脲酶能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③细菌合成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从而使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变红。
(2)操作步骤提醒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中的易错点(1)误以为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时,配制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应加入琼脂糖作为凝固剂。
(2)误以为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尿素。
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除了尿素外还有水。
(3)误以为尿素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尿素遇高温会分解,所以其灭菌方法为G6玻璃砂漏斗过滤除菌。
6.探究酶活性最适条件和用量的实验设计(1)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因素实验的分析①实验原则: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严格控制变量,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②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pH或酶抑制剂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或pH时,其活性最高,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都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呈正相关。
(2)三个实验的变量分析提醒关于果胶的两点说明(1)果胶的作用:粘合细胞。
(2)果胶的鉴别方法:果胶不溶于乙醇,滴加95%的乙醇出现沉淀。
7.固定化酶的制作原理、方法及作用(1)固定化酶的制作原理、方法(2)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1.微生物利用的正误判断(1)从有机废水中分离能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时,接种后的培养皿需要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提示异养微生物不需要光照。
(2)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3)每一次划线后都要将接种环灼烧(√)(4)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第一次划线的末端(×)提示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5)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利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6)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分解尿素时,可以将尿素转化为氨,使得培养基的酸碱度降低(×)提示氨使培养基的酸碱度升高。
(7)划线分离操作简便,但涂布分离更容易得到单菌落(√)(8)高压蒸汽灭菌法是进行各种无菌操作都需要进行的灭菌方法(×)(9)利用LB液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基分别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扩大培养(×)(10)进入无菌室,首先打开超净台上的紫外灯和过滤风,然后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制备固体平面培养基(×)2.酶应用的正误判断(1)将果胶酶用于果汁生产,既能提高果肉的出汁率又能提高果汁的澄清度(√)(2)酶的活性受温度、pH和酶用量等因素的影响(×)提示酶用量不影响酶的活性。
(3)果胶起着将植物细胞粘合在一起的作用,它溶于乙醇(×)提示果胶不溶于乙醇。
(4)用固定化α淀粉酶进行淀粉水解实验时不需考虑温度(×)提示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5)固定化α淀粉酶可永久使用(×)提示固定化酶能够重复使用,但不是永久使用。
(6)α淀粉酶固定化实验结束后,将固定化柱放在常温下即可(×)提示固定化柱应低温保存。
(7)固定化酶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非水溶性的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可重复使用的酶制剂(×)(8)鉴别果胶最简便的方法是加入95%的乙醇(√)(9)果胶酶常存在于动物细胞,用于消化纤维素等营养成分(×)(10)制备固定化酶柱时,用10倍体积蒸馏水洗涤的目的是洗去未吸附的α淀粉酶(√)考向一考查微生物的利用1.(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请结合以下酵母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酵母菌,科研人员在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其目的是_________;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的平板上划线,以获得单菌落。
下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
科研人员发现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酿酒和制醋是古老的生物技术,与此生产有关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______________。
以果汁为原料经发酵制作醋的过程中,首先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然后相关菌种在________条件下将上述发酵产物转变为醋酸。
答案(1)抑制细菌生长B接种环温度过高,菌被杀死(2)醋化醋杆菌有氧解析(1)为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酵母菌,科研人员在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其目的是为了抑制细菌的生长。
划线分离操作中,下一次划线要在上一次划线末端处开始。
若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接种环温度过高,菌被杀死。
(2)与酿酒和制醋有关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
以果汁为原料经发酵制作醋的过程中,首先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然后醋化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继续将上述发酵产物转变为醋酸,醋化醋杆菌是好氧生物。
2.(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9月联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奶粉可能含有的细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检测标准,其流程如图,请回答:①增菌:检样100 g+BPW适量↓36±1 ℃,18±2 h②选择培养:1 mL增菌液+mLST-Vm 10 mL↓44±0.5 ℃,24±2 h③显色培养↓36±1 ℃,24±2 h挑取疑似菌落↓④TSA培养↓25±1 ℃,48±4 h挑取黄色菌落↓⑤生化指标精细鉴定↓⑥报告注释a.一般奶粉中含有的细菌较少,BPW属于增菌培养基。
b.mLST-Vm培养基:氯化钠、胰蛋白胨、乳糖、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十二烷基硫酸钠、蒸馏水、万古霉素。
c.克罗诺杆菌属及少数其他细菌能在③显色培养基上呈现较浅的蓝绿色。
d.TSA培养基:胰蛋白胨、植物蛋白胨、氯化钠、蒸馏水等。
e.克罗诺杆菌属还有许多生化指标需要精细鉴定,最终生成报告。
(1)过程中的BPW培养基为________(填“固体”“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2)②选择培养时,mLST-Vm培养基中添加的万古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分析可得,克罗诺杆菌属对该抗生素________(填“敏感”或“不敏感”)。
(3)由于②的培养产物细菌浓度未知,为避免对其进行稀释的工作,从②转移至③培养时,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
③过程所需的显色培养基在制备时的次序是________。
A.调节pH B.称量药品C.溶解D.倒平板E.灭菌(4)克罗诺杆菌属能产生黄色素,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可使整个菌落呈现黄色,故TSA培养后要挑取黄色菌落,除注释中的成分外,TSA培养基中还应包含________。
(5)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对一种细菌的鉴定程序也相当严格。
在上述检测程序中,步骤____________(填序号)对克罗诺杆菌属具有一定的选择或鉴定作用。
答案(1)液体(2)不敏感(3)划线分离法BCAED(4)琼脂(或琼脂糖)(5)②③④⑤(缺一不可)解析(1)BPW培养基为增菌培养基,即用于扩大培养,为液体培养基。
(2)本实验的最终目标是筛选出克罗诺杆菌属,因此步骤②中的万古霉素需要将克罗诺杆菌属保留下来,并尽可能多地杀灭其他杂菌,因此克罗诺杆菌属对万古霉素不敏感。
(3)检测样品中细菌数量不确定,经过①②培养后,菌液中的密度大小不确定,若采用涂布分离法,需要一个合适的稀释浓度,这样不符合题意,因此可采用划线分离法,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到末端时,一般可形成单菌落;制备培养基的流程为BCAED。
(4)在TSA培养基上要挑取菌落,可见TSA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因此在配方中还应添加琼脂或琼脂糖。
(5)国家安全标准相当严格,上述流程中的②③④⑤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克罗诺杆菌属进行选择或鉴定,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考向二考查酶的利用3.(2019·浙江4月选考节选)回答与果胶和果胶酶有关的问题:(1)通常从腐烂的水果上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其原因除水果中果胶含量较高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获得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单菌落,通常对分离或诱变后的微生物悬液进行________。
(3)在某种果汁生产中,用果胶酶处理显著增加了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果胶酶水解果胶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汁生产中的残渣果皮等用于果胶生产,通常将其提取液浓缩后再加入___________使之形成絮状物,然后通过离心、真空干燥等步骤获得果胶制品。
(4)常用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含果胶的污水,其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可连续处理等。
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工艺时,除考虑果胶酶的活性和用量、酶反应的温度、pH、作用时间等环境因素外,还需考虑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腐烂的水果中含产果胶酶的微生物较多(2)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3)水果组织软化疏松及细胞受损95%乙醇(4)提高果胶酶的稳定性固定化的方法固定化所用的介质4.(2019·浙江丽衢湖9月联考)回答下列“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的相关问题:(1)自制的果汁很浑浊,主要是含有大量杂质,杂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