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三医院中层干部竞聘报名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理论”与领导力开发(下)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二、提高领导干部的用人能力
(二)根据“能绩”用人
第二个方面那就是根据“能绩”用人。这一个方面涉及到能力与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关系来用人呢,还是根据能力和业绩来用人呢?从理论上来讲这不是一个难题,我们强调德才兼备加政绩,我们强调根据能力和业绩来用人理论上早就解决了,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确遇到难题了,那就是有些地方、有些部门不是根据能力业绩,而是根据人情关系来用人的,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应当承认我们大部分地方、大部分部门、大部分单位用人的时候讲能力、讲业绩、根据能绩来用人,但是某些地方根据关系、根据人情来用人恐怕也是存在的,所以提高我们的用人能力第二个方面,要强调根据能绩来用人。
怎样来看待人的能绩呢?一看过去,二看现在,三看未来。看过去就是要看你过去所取得的工作业绩。过去意味着现在,你过去是什么样的,在某些方面会影响你现在是什么样的。看一个人的过去业绩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点。第二个看现在,主要看你在现在的岗位上,你的能力是否与这个岗位相匹配,是否胜任这个岗位的职责。我们还要看未来看你的潜质,看你的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一旦形成,它会对今后发生久远的影响,看一个人的将来,看现在的潜质、看发展空间、看创新能力。我们从工作业绩、岗位能力、创新能力来看待一个人的能力和业绩。这是第二个方面,提高我们的用人能力还有第三个方面。
(三)根据“认同”用人
根据“认同”用人。这里主要是要处理好认同与好恶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人的时候,是看重个人的主观好恶,还是看中各方面对这个人的一种认同、一个评价?这个关系也必须要处理好。要提高我们的用人能力,我们要根据“认同”来用人,而不是根据你的好恶来用人。
这里讲的认同一是领导认同,二是群众认同,三是社会认同。中央强调用人的时候强调三句话,政治与中央保持一致;第二,有本事;第三,群众信得过。和中央保持一致,那就是中央对你比较信任,那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上级、上司,你能不能得到晋升,能不能得到进步,领导对你的认同是比较关键的,因为他要用人,他要用你,用你的时候感到你不可信任,他对你不认同你是很难被得到重用了,所以领导的认同是很重要
的。你要得到领导的认同,最起码有两点要做到,一要忠诚和服从,二要品德好、有能力。对领导忠诚、对领导服从,领导对你信任;你有品德、有能力,领导交给你的事他放心,这是领导认同。
第二个叫做群众认同。现在我们的用人越来越强调群众认同、群众认可,而具体操作是民主测评、群众推荐。一个人能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很重要:一看你的作风,二看你的业绩,三看你的品德,四看你和群众关系。所以群众认同,这一条比重是越来越重要了。领导认同了,群众认同了,还有一个社会的认同、社会的公认。社会的公认是单位以外的,其他的部门、其他的单位、其他的人对你怎么评价。社会认同这一条虽然没有前面两点重要、权重比较大,现在社会认同这一点会越来越被强调的。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是在8个小时以内来工作,还有8个小时以外的,在社会当中,有的人在工作岗位上是一个面孔,在社会上是另外一个面孔,人是多棱镜、人是万花筒,不仅要了解在单位的表现,还要了解在社会当中的形象,这就是社会认同的问题。这是我们领导干部领导力开发的第二个能力,叫作用人能力。
旁白:韩教授说,用人的工作要达到科学化水平,就要根据“事功”用人;根据“能绩”用人;根据“认同”用人。那么,正确的决策出来了,干事的人选好了,到底应该怎么干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决策?现在政府遇到的三大难题是什么,如何减轻政府和官员的压力,化解矛盾呢?
三、管理能力
下面我们讲领导力开发的第三个能力叫做管理能力。我这里主要讲的是执行力的问题、贯彻落实的问题、怎么干的问题。调查研究、作出科学决策、有正确的思路,要靠人干,在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贯彻落实的问题个、有一个怎么干的问题。一般来讲,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能否创造公共价值;第二个方面是否具有一种执行力;第三个方面是在你贯彻落实你的政策过程当中、决策当中你这个决策是否得到大众的认同。我想从这三个方面来讲一讲我们的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开发的问题。
(一)向大众解释决策的公共价值
先讲第一个方面:向大众解释决策的公共价值。决策制定出来了,要贯彻落实,贯彻落实是否顺利,要看你这个决策是否代表公共价值、公共利益。这一点要向我们的大众作出合理的解释。怎样来解释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个,向大众要讲清楚你这个决策是能创造公共价值的。这个决策不是部门价值、不是局部价值、不是部分群体的价值,而是公共价值,我们的政府部门、我们的党政部门在落实决策的时候,这一条是很关键的。如果你的政策、你的决策只代表某些群体的利益、某些单位的利益、某些部门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而不代表公共利益、不代表公共价值,不能带来公共价值,你这个决策和政策贯彻落实肯定会遇到麻烦的、遇到障碍的,所以第一点要向大众解释你这个决策、政策能创造公共价值。
第二点要协调各方利益。市场经济是比较注重经济利益的,利益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利益是人活动的原动力,人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利益。我们的改革说到底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1978年以来这三十多年我们出现了大量大量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说到底是利益问题。
我们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工作观、事业观、政绩观,这些观的背后实质都是利益观。利益观不同,权力观、政绩观、工作观、事业观必然不同。比如他的利益观是谋取个人利益,那么他的权力观那就是以权谋私,他的政绩观就是通过制造大量的所谓的政绩为自己晋升提拔创造条件;如果他的利益观是为人民大众谋根本利益,那么他的权力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他的政绩观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既要考虑局部利益,也要考虑全局意义。你看看,根本还是一个利益观的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把物质利益原则看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市场经济最注重的是经济利益,市场机制一方面刺激了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容易把蛋糕做大;另外一方面,它带来了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如果利益分配不公平,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就会导致利益的分化。利益出现分化,我们要贯彻落实我们的决策,我们的政策也会遇到很多很多阻力的,所以我们还要协调各方利益,用和谐思维、用共同手段来协调各方利益,要注重共同利益、共同纽带、共同命运来协调各方利益。
我们不仅要向群众解释我们的决策能创造公共价值,我们要协调各方利益还有第三点,我们还要化解各种矛盾。我想从1978年到今天这三十多年,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逻辑时期。
第一个逻辑时期叫做动员参与期。1978年那个时候我们的历史的主要使命是民众各尽其能,使社会焕发活力,然后为社会积累财富,带来效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动员是至关重要的,当年我们诉诸于思想动员、政策动员、机制动员。
思想动员强调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人、开发人、为人松绑。大家回忆一下,1978年以前一段时期,我们中国人的头,我们的脚,我们的手都被捆得死死的,这也不能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