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老高考人教版生物第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精品ppt课件
提示:生物群落包含所有的生物种群。
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
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
3.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 )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第群落 的结构 和演替 精品pp t课件- PPT执教 课件【 推荐】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第群落 的结构 和演替 精品pp t课件- PPT执教 课件【 推荐】
4.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光照强度
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 )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提示: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
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第群落 的结构 和演替 精品pp t课件- PPT执教 课件【 推荐】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第群落 的结构 和演替 精品pp t课件- PPT执教 课件【 推荐】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第群落 的结构 和演替 精品pp t课件- PPT执教 课件【 推荐】
2.群落结构形成的重要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组 3:乙、丙在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布, 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 1 的少,曲线如图所示
1234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组 1 实验中,第 40 天时乙的种群密度为 20 只/mL B.组 1 实验中,甲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C.自然界中类似于组 3 的生物分布状况,有利于动物充分利用 食物等生活资源 D.甲、乙竞争的结果是甲占优势,乙处劣势,乙、丙竞争的结 果未表现两者相互抑制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2.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 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
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B )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 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 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 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 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连线】具有下列特征的生物最有可能属于哪种类型的群落?
森林群落 草原群落
• 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 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 骆驼刺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 m。 • 某些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
【思考】如 果两种鸟的 觅食生境一 样,生态位 就完全一样 吗?
5、生态位
①定义: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 位。
•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等。
•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B )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 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 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 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 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连线】具有下列特征的生物最有可能属于哪种类型的群落?
森林群落 草原群落
• 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 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 骆驼刺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 m。 • 某些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
【思考】如 果两种鸟的 觅食生境一 样,生态位 就完全一样 吗?
5、生态位
①定义: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 位。
•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等。
•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高考一轮复习《第3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宽屏课件(共39张PPT)
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 们能( D )
A.有效地避免竞争 B.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选项均正确
【例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 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酒__精________溶液中保
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四、实验方法:分析调查生物种类、数量的不同方法
【理论指导】
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对其数量调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样
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法等。
方法
适用范围
4.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 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互相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律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 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 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2.群落的水平结构 A. 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 B.影响因素: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 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 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导致不同地段上分布着 不同的生物种群。
(三)群落空间结构形成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 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A.有效地避免竞争 B.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选项均正确
【例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 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酒__精________溶液中保
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四、实验方法:分析调查生物种类、数量的不同方法
【理论指导】
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对其数量调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样
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法等。
方法
适用范围
4.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 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互相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律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 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 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2.群落的水平结构 A. 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 B.影响因素: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 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 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导致不同地段上分布着 不同的生物种群。
(三)群落空间结构形成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 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
能量关系 图
特点
举例
相互依存,彼此有
利。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者一方不
互利共
能独立生存。数量
生
上两种生物同时增
寄生和互利共生都是两种生活在一起, 主要区别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 (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加,同时减少,呈 现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 大豆与 根瘤菌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 生生物有利。如果 分开,则寄生生物 难以单独生存,而 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羊与草; 狼与兔; 青蛙与 昆虫
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数量上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 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现象 __分__层____现象 _水__平__方__向__上___分布
了的地方
在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 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
素
实例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沙丘、火山岩、 冰川泥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 森林、弃耕的农田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PPT课件
密 组 比 率 率 组 种结
和
度 成例 、、成 构
边
死迁
界
亡出
率率
第3页/共38页
2.群落的物种组成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
a.热带→两极:物种丰富度减小。 b.海拔高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 c.随水深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
常用统计方法:
个体大,种 群数量有限
记名计算法
第9页/共38页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物种 AB
互利共生 ++ 寄生 +-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竞争 --
彼此抑制
水稻和稗草
捕食
+-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羊与草 狼与羊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第10页/共38页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第11页/共38页
第21页/共38页
➢界定“南北半球植物分布”、“高山植被分布” 与“群落垂直结构”
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与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区 别: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 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 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 草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 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 型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事实上,无论是高山还是南北半球,在每一个 自然区域地段,均具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 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下表所示:
人类活动
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和冰川 泥上发生的演替
弃耕农田和火 灾后的草原上发 生的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群落及其演替可编辑全文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
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 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
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 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第9单元 第29讲 群落及其演替
素养目标
一.群落的结构
两同一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全部生物
1.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 相同时间 聚集在 一定地域
种群 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 物种
种间
研究的问题
中各种生物 空间
演替
范围
2.群落的物种组成
个体数越多物种丰富度越高?
了的地方
地方
过程
时间 趋势 实例
(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经历的时间比较_长__ 形成_新__群__落___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
(以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
经历的时间比较__短__ 恢复_原__来__的__群__落_
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农田
3.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速__度__和 _方__向__进行。
训练7.(2021年河北卷)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 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 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 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8讲群落及其演替
生态位越宽,物种适应性越强,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物种竞争力越强。
拓展2:生态位重叠
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 每个物种都会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共存。且具 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还会占有更多的生态位空间;生态位重叠本身并 不一定伴随着竞争,只有当资源短缺时才会发生竞争;如果竞争激烈, 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一 个物种绝灭。
请说出你的理由。__能__。__群__落__演__替__是__指__群__落__中__占__优__势__的__一__些__种__群__被__另__一__些___ _更__占__优__势__的__种__群__取__代__,__而__不__是__完__全__消__亡__,__即__群__落__演__替__是__优__势__取__代__,__而__不_____ _是__“__取__而__代__之__”_____。
2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 群落的演替
1.群落的主要类型
分类依据:外貌和物种组成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分布环境? 群落结构? 生物特点?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3.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另__一__个__群__落__代__替____的过程。
初生演替 起点: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属于垂直 结构吗?
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 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 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 、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
拓展2:生态位重叠
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 每个物种都会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共存。且具 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还会占有更多的生态位空间;生态位重叠本身并 不一定伴随着竞争,只有当资源短缺时才会发生竞争;如果竞争激烈, 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一 个物种绝灭。
请说出你的理由。__能__。__群__落__演__替__是__指__群__落__中__占__优__势__的__一__些__种__群__被__另__一__些___ _更__占__优__势__的__种__群__取__代__,__而__不__是__完__全__消__亡__,__即__群__落__演__替__是__优__势__取__代__,__而__不_____ _是__“__取__而__代__之__”_____。
2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 群落的演替
1.群落的主要类型
分类依据:外貌和物种组成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分布环境? 群落结构? 生物特点?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3.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另__一__个__群__落__代__替____的过程。
初生演替 起点: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属于垂直 结构吗?
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 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 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 、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A
B物
数
体表寄生 量
B 寄生虫
B
A 宿主(寄主)
时间
A
体内寄生7
3.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 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 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 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 劣势,甚至灭亡。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 则可表示为:
A
生
物
C
数
B
量
生生物物BA
生物B 生物A
意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
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
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
植物:光照强度 (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
垂直结构
的能力。
动物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水平结构
15
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 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 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16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 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本节聚焦
1、物种丰富度 群落特征: 2、种间关系
3、空间结构 4、群落演替
1
群落 的 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
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2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特征: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
种
动物与大肠杆菌
间 寄生: 菟丝子与豆科植物、
关
病毒与宿主
系
竞争: 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
种间斗争
捕食: 猪笼草、茅蒿菜、狸藻
种间斗争、互助均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10
迁移拓展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
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
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A )
A.共生
B.竞争
时间8
地衣
切叶蚁与真菌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
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独立存活
A
B B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
生
生物A
物 数
生物B
量
P144
比较
时间9
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 内
种内互助: 护犊行为、
育雏行为
关 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的行为
互利共生: 白蚁与鞭毛虫、 大豆与根瘤菌 种间互助
二、群落的演替类型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1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 某岛火山爆发,碎屑及岩浆铺 地厚达60m。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 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就叫做
演替。
群
落 是
1883年
一
个
动 1年后
态
系
统,
它 1909年
在
不
断 发
1961年
展
变
化 1984年
裸地
稀疏的草 一个蜘蛛 200种动物
621种动物
880种动物 小树林 22
群落的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自然因素)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P146 例4 体验4
20
群落的演替
一、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林冠
杜鹃等
中层
啄木鸟等
下层
森林中鸟类分层现象示意图
画眉等 17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如
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 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与 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
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
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
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
5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生 物 数 量
A
B
生物A
生物B
时6间
例如:蛔虫、绦虫、血 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 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 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 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 内部。
2.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种群位置
研究池 塘群落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
种间关系
池塘的范 围和边界
3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 出二者的区别吗?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 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4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 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 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如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变化
12
4、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群 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竞___争__关系,猫头鹰 和蛇之间既是捕食 关系,又是竞争 关系。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烟草叶片受到某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 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此种蛾幼虫的天敌。依据此实例 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C) A. 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一定是捕食关系 B. 此种蛾的幼虫与烟草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C.自然选择会使控制烟草这种性状的基因频率提高 D.烟草的此种特性能使其免于各种昆虫的侵害
6、(高考试题:2007宁夏理综)右
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
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
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
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B
14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概念 教材P74
B.C. 寄生
D. 捕食
2、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 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
上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11
3、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
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C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
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
青鱼、虾、蚌等在水底,
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
泥中生活。
18
水平结构
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
盐碱度的差异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 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19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