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学案一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e6caac65ce0508763213be.png)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题型及设问方式。
2、掌握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熟练掌握方法,高效、规范答题。
考情播报:2016新课标卷《战争》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马兰花》常见题型:1、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例如: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人物形象鉴赏:(1)、概括特点。
例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
(与现实社会联系)3、人物形象的技巧,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4、分辨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如[2010]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
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第二步:总体把握,划句分析。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人物 1、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的句子。
2、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
(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3、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评价(议论)句。
情节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
环境有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的语句,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三步:归类合并,恰当表述。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概括分析分析概括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总括句(①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
分点作答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侧面描写②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③人物之间的关系例:为了爱国战争宁愿放弃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牛刀小试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小说阅读笔记-高考语文复习学案
![小说阅读笔记-高考语文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42452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8.png)
小说阅读笔记(一)小说的基础知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传递作品的主题,为了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往往是作品人物活动的重要载体。
同时,作为作品的标题则基本上体现在三要素中。
因此,小说的三要素及标题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无法隔离的密切联系,其关系可用右面的“小说要素图”来呈现:如图所示,可得出三层含义:①小说三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②三要素与主题之间同样存在互相联系并作用的关系;③标题一方面与处于核心位置的主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形象地点明或暗示小说主题;另一方面与主题一样,与处于外围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利用小说要素图,我们可以明确图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四个维度的作用:①要素自身所呈现的一个内部作用;②要素与另外三要素分别产生的三个外部作用。
由此,可提供比较全面的解题思路与步骤。
★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第一步是明确题干要素。
弄清题干在问什么,明确题干是针对哪一个要素为立足点进行提问。
如果题干仅提供小说中的相关词语、句子或段落,则必须先准确判断它属于哪个要素,然后利用要素图进行分析。
第二步是分析题干要素的作用。
在具体分析要素时,要先分析要素自身的作用,有时对作用本身不局限于一个作用。
第三步是分析其余三个要素的作用。
跳出题干要素分析与其余三个要素间的作用。
第二与第三步可概述为“1(要素自身作用)+3(与其他三个要素的作用)”角度,综合起来为四个解题角度。
(二)小说重要考点思维导图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2.把握小说叙事艺术3.把握小说描写艺术4.探究小说主旨意蕴(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请简要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直接分条分析,注意先特征(概括),后分析(情节)。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087b2e2af90242a895e50f.png)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觅渡中学顾伟 2010-10-18总的设想:教学内容应由教师根据课标及单元的教学目标自己创造性的设计决定。
小说怎么教?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欣赏语言。
三要素说到底都是在语言的层面上得到真正落实的。
另外,突出学法的指导。
联系多篇课文,打破课文间的“隔膜”,对相关的信息做有机地整合,体现“综合学习与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导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试着给这句话补个下联。
(学是为了做到更好地学,这里就有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一、今天我们主要来谈谈小说阅读的问题。
请同学对《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课文做简要复述。
二、语境(上下文)使词语、句子、段落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1、语境对词语的影响:例一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终于”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①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我的叔叔于勒》)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参考答案:①菲利普为了不被船长发现他的用意,更害怕船长知道他和于勒的关系,只得东拉两扯,但又急于想转入正题,“终于”含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急迫,从中表现出他的虚伪与无情。
②闰士见了“我”满心欢喜,很多的话欲言又止。
但是,生活的“凄凉”和彼此身份的差异使他感受到了与“我”的隔膜,对“我”的称呼最终变成了“老爷”。
“终于”表现了他内心犹豫、矛盾、挣扎的情感变化过程,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例二“赶忙”“赶紧”“慌忙”意思相近,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①“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标题教案
![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标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d09c29866fb84ae45c8de6.png)
小说阅读学案1:标题圣都语文组玄机逸士(一)【探讨标题作用】(2010辽宁卷)《洗澡》(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8分)参考答案: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
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
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
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
(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
(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天嚣》学案-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天嚣》学案-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9f204104a1b0717ed5dd36.png)
读懂小说学案——《天嚣》一、运用结构连贯法,根据以下段落划分概括梳理文章情节,并根据情节概括人物主要的形象特征1、第一部分(第①段):故事的开端情节第①段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狂风肆虐的情景,渲染出“天嚣”的恐怖气氛。
人物人物处于困境。
2、第二部分(第②~⑩段):故事的发展情节试验队队员受困挨渴人物[心理描写]第②~④段,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受困试验队员对水的渴望。
[动作描写]第⑤~⑩段,写受困试验队员希望获得救援以及希望渺茫,陷入绝境。
3、第三部分(第⑪~29段):故事的高潮情节受困队员开门救人,却自己得到了救助。
人物科研队员乐于助人,蒙古族同胞善良友爱[语言、动作描写]第⑪~⑭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受困队员听到敲门声后的反应。
他们判断敲门者并非救援人员,而是需要援救的弱者。
[语言、动作描写]第⑮~⑳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队员调动起所有能量准备开门救助。
[语言、动作描写]第21~23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风沙的狂暴以及被困队员齐心协力开门救人,瘫成一堆稀泥。
[人物形象]第24~29段,着重刻画了蒙古族同胞送来的最甜最美的西瓜,大家得到了救助,凸显了人物性格。
4、第四部分(第30段),故事的结局情节以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耐人寻味。
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深化文章主旨。
二、关注人物的核心特征,分析细节,初步把握主题1、狂风肆虐,蒙古同胞与科研队员素不相识,为何还穿越风沙来送西瓜?科研队员正处于饥渴难耐、极其危急的困境,当听到微弱而执着的敲门声时奋力救助敲门者,结果解除了干渴的困境,这是为什么?2、老师引导学生概括主题:小说的人物;我们--科研试验队员陌生人—素不相识的蒙古族同胞感知形象:科研试验队员是怎样的一群人?答:他们不畏环境恶劣,奋战在试验工作岗位上,高度尽职尽责,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自己身陷绝境,却勇于救助他人。
主题:小说通过一支科研试验队员身陷戈壁滩绝境却神奇获救的故事叙述,歌颂了蒙古族同胞善良友爱的美好品质,凸显了民族和谐、人性美好的主题,揭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朴素的人生道理。
小说阅读学案
![小说阅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cfdbd126fff705cc170ae8.png)
小说的阅读学案一、木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
探身者说:“木笛。
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
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
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
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
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
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四章 小说阅读 如何分析物象和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学案(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四章 小说阅读 如何分析物象和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44cea315acfa1c7aa00cc54.png)
如何分析物象和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学案略语小说中的物象和次要人物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说的常考点之一。
一轮复习中考生对此有所涉及,可从实际做题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
套话较多,不能“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因此,二轮复习不仅要继续强化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更要在“具体分析”方面做得准确、深入、充分,进一步练好对付这类题型的硬本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秋祭刘建超“小贱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
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
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
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做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
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
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
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
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
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
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76a36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d.png)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心理活动。
3. 探讨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选取一部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短篇小说,如鲁迅的《祝福》、莫泊桑的《项链》等,围绕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与小说主题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2. 快速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 细读课文: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重点关注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每组针对一个主要人物,探讨其心理活动和性格发展,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情节的推进。
5. 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明确故事的起承转合,理解情节与人物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6. 主题探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意义,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7. 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事件,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心理和情节发展的思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其参与程度。
- 读后感质量: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来评价其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精神。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微格复习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微格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8a0a1f55270722192ef79d.png)
点三 茂台 蚋高难 暖 系数 试题 3教蛹只奄 弓 领骜 生 知识梳理 、 \ 题蛰分 类、 题贺 法等蠢 面 姥E 褥 魏律 ' 右 髭 跌 粮 本 上 授意 考 生 解 答 龇 类 试 题 韵 能 力 。 瓤 载 讯| 熟 l 谴 至 珏 、 条 荚诵 位 老 写 一 校 傅 , 本 特 钩 汪
1小 说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的 主 要 来 表 现 人 物 的 性 格 特 征 , 侧 面 描 干 一 般 是 “ 说 主 人 公 … … 是 一 . 小
手 段 是 塑 造 典 型 环 境 中 的典 型 人 写 是 通 过 对 周 围 人 物 或 环 境 的 描 个 什 么 样 的 形 象 ? 请 简 要 分 析 ”
他 是 人 真 事 “ 取 种 种 , 成 一 个 ” 鲁 者 的 想 象 力 ,收 到 以 少 胜 多 的 效 人 公 ‘ ’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形 象 ? 杂 合 (
() 。( 分 迅 语 ) 作 出来 的 , 型 性 是 指 小 果 ; 2 是 对 正 面 描 写 的 有 益 补 请 简 要 分 析 ” 2) 析 细 节 描 写 、 创 典 说 中 的 主 人 公 代 表 了 现 实 生 活 中 充 , 起 到 锦 上 添 花 的 作 用 ; 3 有 语 言 描 写 和 肖 像 描 写 等 描 写 手 法 () 的一类 人 。 利 于 表 现 人 物 的性 格 。
臻 长 § 者
j | | 一 | l | l | g 毫 | | | 董 l 一|l 薯
誊
罄 心谎 阕 读 试 题 在 近 年 髑 考 颓 课 标 试 卷 串顿 凝 甍 捅 I l 叉 糠 梵 心 题 讷 ' 其 己 成 热 点 、 氨 昶 难 增如 慢 熏
, “ ” “ ” 暗 示 人 物 身 份 和 地 它 具 体 渗 透 在 对 人 物 、 景 物 或 场 征 ” 此 题 要 求 分 析 肖像 描 写 的 内 形 传 神 ,
小说学案 文档
![小说学案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b32f50376c66137ee0619c8.png)
高考小说阅读导学案引言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07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
08《江苏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入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08年考了汪曾祺的《侯银匠》,09年、2010年又回归散文,虽然江苏高考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但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第一课时对情节的考查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题型:第一类:概括情节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1)根据小说故事的发展划分结构层次。
(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情节的特点⑴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学案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6db47ca26925c52cc5bfd1.png)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20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专题01 小说阅读鉴赏各考点总论解析(学案)
![专题01 小说阅读鉴赏各考点总论解析(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8f6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3.png)
⑨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撑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答案】
【考点突破】
小说阅读的考点:
一.标题
1.标题的含义(意蕴)(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特指义,它常常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与标题相关的核心词语的含义。
2.标题的作用(标题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结构思路、读者等角度)。
3.标题对比分析评价。
二.人物
1.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从描写手法、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身份地位、职业特点、人生态度等着手)
赵襄子期待地看着他,豫让昂头连摇三下。
赵襄子朝豫让微微鞠了一躬,返身退回到那圈密匝匝的矛阵之外。
“主公,我听说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也有死名之义,豫让不力,无法替智伯复仇,请主公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用剑在你的衣服上砍击几下,以了我报仇的夙愿。我这个请求可能不近人情,但我还是斗胆将心里话说出,请主公成全,否则豫让死不瞑目哇!”
⑥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因此更见得热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
⑦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惯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
专题0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整体把握(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习学案及常考
![专题0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整体把握(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习学案及常考](https://img.taocdn.com/s3/m/040bfb4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0.png)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习学案(一)——整体把握原卷版研读引言:梦起红楼叹世态,笔底幽微诉人情。
《红楼梦》以一块无情顽石,演绎一段痴情人生。
这部不朽名着对高中学生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阅读价值和审美价值。
它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的正典之作,走进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典型特点,积累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经验。
它是一部构思精巧、叙事严谨的章回体小说,解析它,能够锻炼我们的阅读思维,积累写作经验,提升写作水平。
它是一部立体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触摸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内涵,获得文化重陶。
它是一部蕴含了中国哲学思想、东方美学特质的文化经典,品味它,能够帮助我们产生文化共情,积累审美经验。
凡此种种,可以说这部小说的每一个切角、每一个元素都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反复体味。
但同时,这部着作人物众多,内容丰富,社会信息庞杂,文化内涵厚重深沉,对高中生而言阅读难度着实不低,对同学们阅读长篇着作的能力和抽丝剥茧、前勾后连的思维水平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面对这样的鸿篇巨制,我们要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包罗万象的内容?如何在通读后形成对小说风貌的初步印象?如何在触摸后萌发对作品的阅读兴趣?本节我们首先把握《红楼梦》整体面貌:勾勒作者身影,聚焦成书背景,着重概述作品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题思想,并对小说的艺术成就加以阐释。
通过以上任务的完成,力图使同学们建构起对小说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总体认识,形成对本书独特文化价值和巨大影响力的清晰印象,为进一步走进魅力无限的《红楼梦》做好必要的铺垫与准备。
一、作者剪影:由一本书,而产生了专门的学问“红学”,这足以说明《红楼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经历,更是历来红学家们苦心研究的内容之一。
虽然关于曹雪芹本人的史料不多,但是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及《红楼梦》一书,大致可以窥见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悲剧一生。
换种方式讲故事——小说阅读复习之叙事艺术 学案
![换种方式讲故事——小说阅读复习之叙事艺术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ee6ea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7.png)
换种方式讲故事——小说阅读复习之叙事艺术一、聚焦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学习目标:1、用不同的叙事方式改编课文段落,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2、总结常见的小说叙事艺术,绘制思维导图3、结合高考真题,掌握小说叙事艺术类考题答题技巧三、课中探究:任务一:任选一个选题对第四单元小说进行改写。
选题一:用第三人称叙述《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的段落。
(参考章节:“我”在货行当童工的段落)选题二:站在玛丝洛娃的视角重新讲述故事。
(参考章节:监狱见面的片段)选题三: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重新讲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
(参考段落:6-7段)任务二: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常见的小说叙事艺术。
任务三:阅读文章《古渡头》,回答下列问题。
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作业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5dcdf91998fcc22bdd10d7c.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学案)一、课前预习例题一黄金原野刘慈欣从“黄金原野”号向外看,第二个太阳出现了,是“猎户座”飞船减速时发动机的核火焰。
麦克欢呼起来。
“19年了,”麦克看着屏幕上的爱丽丝说,“你还是那么年轻。
”米勒的“生命远景”公司研制出一种叫“冬神”的药物,可使服用者进入三个月到一年的冬眠,连续服用,冬眠期无限延长。
米勒本来想把它用于太空航行。
但是,自上世纪中叶的登月以后,载人太空航行几乎停滞。
米勒决定自己创造一个能使“冬神”派上用场的时代。
5年后,“生命远景”公司研制出“以太”号火箭,但耗尽财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无法继续提供技术支持。
米勒最后完成的“黄金原野”号飞船只能载一个人,而且只能绕月飞行。
不久,米勒在车祸中遇难。
但就在米勒去世的当天,“以太”号火箭突然发射升空,“黄金原野”号飞船中的宇航员是米勒20岁的女儿爱丽丝。
但是由于仓促发射,“黄金原野”号没能够按计划在月球轨道与“以太”号火箭分离,而是以大于第三宇宙速度的速度向太阳系外飞去。
如果没有救援,飞船将飞离太阳系。
以目前人类航天的技术能力,短时间内不可能对飞行器进行救援。
但幸运的是,“黄金原野”号上携带着“冬神”药物,可以使爱丽丝冬眠20年。
“黄金原野”号的通信系统连入了互联网,每个人都能通过虚拟现实的连接进入飞船同爱丽丝一起。
爱丽丝苏醒的日子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每到这一天,所有的人都期待着她从沉睡中睁开美丽的双眼,从太空中给世界一个微笑。
2043年12月31日,时代广场,爱丽丝出现在大屏幕上,她微笑着挥手,祝地球新年快乐。
接着美国总统哈里森宣布启动“阿波罗Ⅱ”计划,建造高速太空飞船,对“黄金原野”号实施救援。
2044年10月27日是爱丽丝的苏醒日。
“我做了一个梦。
”爱丽丝轻声说,“我梦见自己回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地球,高楼被绿色藤蔓包裹着,安静得可怕。
在一个长满杂草的广场,我看到了一大片太阳能电池板。
我顺着电缆进入了一个深深的地下室,看到了一台超级电脑,指示灯亮着,显示屏落满灰尘,我用手指触了一下,显示屏显示一行字:小心!内存里生活着100亿人!我看到地板上有一只老鼠,正在啃那条连接电脑和地面上太阳能电池板的电缆!我想扑过去赶走它,但挪不动步,发不出声……”2045年12月15日,“黄金原野”号漂流第736天,距地球12亿公里。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小说阅读鉴赏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小说阅读鉴赏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fc0f88bceb19e8b8f6ba3d.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小说阅读鉴赏学案教学博苑05-31 055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小说阅读鉴赏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小说的特征以及考点。
2.掌握小说鉴赏的做题技法与答题模式。
学习重点掌握小说鉴赏题的解题技法与答题模式。
学习难点在学习与解题过程中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位次提到第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近年来,海南宁夏卷、江苏卷、广东卷和浙江卷都考到了小说。
海南宁夏卷是《二十年后》(欧·亨利),江苏卷是《侯银匠》,广东卷是《河的第三条岸》,浙江卷是《乌米》(阿·马·高尔基)。
考查的涉题点集中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
考纲的变化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修改后的表述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读:对原来的(1)(2)两项整合成一个内容;增加了对文章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考查。
、文本和读者是与文学阅读最为相关的核心部分。
新大纲从作品、及其创作背景和读者这三个纬度重新定位,这一设置将对考生可迁移性知识的运用和语文学科探究能力的考查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二、小说的特征及考点1.分析人物形象做题技法:(1)找出关于人物的语句。
(2)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形貌、神态、心理等,显示其性格品质等。
(3)综合背景与社会条件等,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答题模式:(1)身份、地位(2)人物表现+性格特征(或情感)(3)总结性语言(或典型意义)2.把握故事情节3.品味环境描写做题技法:(1)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2)分析与人物以及上下文的关系。
(3)考虑与故事情节以及主旨的关系。
答题模式(其中某几项)(1)烘托人物形象(心境、性格等)(2)渲染故事气氛(用描述性形容词如凄清等)(3)推动情节发展(叙述故事情节)(4)暗示社会环境(考虑世态风情与社会历史画面等)(5)深化作品主题4.鉴赏写作技巧做题技法:(1)考虑写作顺序(2)考虑表达方式(3)考虑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伏笔、照应等(4)考虑修辞:比喻、对偶、比拟、夸张、设问、排比、引用答题模式:(1)写出手法(2)分析作用效果(3)结合人物、主旨等5.评价观点态度方法与模式:(1)提出自己看法(2)结合原文,举例分析(3)结合现实,论证自己的观点三、一般做题流程通读全文,将段落标号──标识重要及疑难语句──准确审题,确定答题区域──找准方法,全面考虑──标号答题,字斟句酌──回扣检验,确保无误。
初中 阅读小说教案
![初中 阅读小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41fed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4.png)
初中阅读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性格、感悟作品情感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骆驼祥子》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作者、背景等。
2.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祥子、虎妞、刘四等。
3. 通过典型情节,感悟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讨论与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骆驼祥子》的背景。
b.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阅读a.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b. 学生通过阅读,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初步认识。
3. 分析人物形象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祥子、虎妞、刘四等。
b.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感悟主题思想a. 教师通过典型情节,引导学生感悟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b.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a. 学生撰写《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b.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情节,让学生深入感悟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读书笔记的质量。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题思想的能力。
4.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如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量等。
2022版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学案新人教版
![2022版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09834a0029bd64793e2cc1.png)
专题一小说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小说作品”是高考语文的主要考查方向之一。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以下考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5)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7)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8)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小说的常见类型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小说等按风格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1.情节(1)情节构成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生活实践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2)情节作用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3)情节结构安排在情节具体安排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
情节结构安排除了基本模式外,还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方式:①欧·亨利式结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这是欧·亨利式情节结构的主要特征和构思要求。
这种结构形式是将生活的矛盾凝结成集中、尖锐、强烈的冲突,然后又把笔力凝聚在剧变的关键上,以合乎逻辑的陡变实现矛盾转化的戏剧性效果。
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写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借钱买了新项链送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凡事亲力亲为,整整辛勤劳作了十年,十年后与朋友再次相遇,却得知当年丢失的是假钻石项链。
小说阅读-3.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学案)
![小说阅读-3.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ecdc320912a21614792991.png)
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常见考查方式。
2.积累小说的常见艺术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1.常见题型(1)分析具体句(段)的表现特色。
典型试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典型试题: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3)赏析画线句子。
典型试题: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典型试题: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5)文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6)分析组材的详略艺术。
2.答题要点(1)步骤和模式:①步骤:第一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二步,结合文章中的实例,表达了什么内容;第三步,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②模式:艺术手法+具体内容+艺术效果。
(2)相关要求: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
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
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
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①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
二.如何赏析小说的语言艺术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
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复习学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2、让学生明确考点关于小说是如何要求的3、让学生明确近几年的小说题都在考什么,题型分值有什么变化一、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二、考情分析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与对散文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高考中小说与散文并驾齐驱,占据绝对的分量。
2014年----2018年全国卷一现代文阅读全部考的是小说阅读!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这样的小说学生已经读过了不少,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
因此,在今后的高考中,利用“小小说”来检测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考点解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四、题型以及分值选择题2014年----2016年均是5选2,分值5分2017年----2018年变成4选1,分值3分题目要求均为: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17年和18年选的是不正确一项;14年----16年均是正确的2项。
主观题2014年----2016年,主观题都是3个,分值6—6---82017年---2018年,主观题都是2个,分值6—6命题规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小说类鉴赏,选材主要以中外短篇小说为主。
主要以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为考查点,具体有:①小说脉络的梳理、人物性格的总结、人物语言的评价以及对小说结尾的探究; ②小说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准确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③分析小说的情节及作用: ④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附2017---2018年高考题2018年全国卷一赵一曼女士5.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2017年全国卷一天嚣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分)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答案:小说阅读练习学案一答案童年随之而去1、【答案】越窑盌插叙【解析】试题分析:因文中的事件是围绕越窑盌展开,故应为线索。
2、【答案】运用比喻,如“碧波像大批绸缎”,反衬,通过“橹声”“水声”“断续语声”反衬“异样的宁适”,形象生动,动静相宜,也烘托我内心的不平静。
将听觉、触觉、视觉相结合,有声有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有:感官、修辞、观察角度(远近高低)表现手法等;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结合下文,这里主要是渲染、烘托人物心理。
注意答题格式手法判断+手法在句中的运用(分析句子)+表达效果+文中主人公(作者)情感。
4、邮差先生【答案】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B项“小城落后、闭塞”概括错误,小城的特点是平静和恬淡。
D项“他尴尬的笑”“小心谨慎”“人与人不太和谐的表述有误,从原文上看作者传达的意思是人际关系和谐。
E项语言简洁明丽的表述不准确。
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选项BD则为原文内容表述不当;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E项就是文章特色概括不当,。
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答案】①对“阳光”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小城阳光温暖、明亮、充足的特点。
②借助阳光的烘托,极其自然地表现了小城和平安详的生活状态,点明了主题。
③表现了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足,展现其乐观开朗的性格。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作用。
速读题干要求,“小说中多处写到‘阳光’”谈谈作用,通读全文,找出“阳光”出现的地方,从内容、结构、主旨方面作答。
本题的“阳光”展现了小城阳光温暖、明亮、充足的特点,极其自然地表现了小城和平安详的生活状态,点明了主题,也写出了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足,展现其乐观开朗的性格。
作用题属于较为常见的题目,一般自然环境描写起到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从交代人物活动及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和主题。
应从段落的内容、段落的结构位置、读者阅读等角度展开答案。
本题的“阳光”展现了小城阳光温暖、明亮、充足的特点,极其自然地表现了小城和平安详的生活状态,点明了主题,也写出了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足,展现其乐观开朗的性格。
3【答案】①悠闲自得。
邮差先生送信售票,裁剪花样,在街上散步,惬意而满足。
②热心善良。
邮差先生体谅家长的辛苦,怕老太太失望,不希望带来坏消息,这些都表现了他的热心体贴,心地善良。
③尽职尽责。
邮件来时,他小心扎好;送邮件时,他耐心等待。
④乐观开朗。
对跟他开玩笑的小子说“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邮差先生送信售票,裁剪花样,在街上散步,惬意而满足,写出他的悠闲自得:邮先生体谅家长的苦,怕老太太失望,不希望带来坏消息,这些都表现了他的热心体贴,心地善良;邮件来时,他小心扎好,送邮件时,他耐心等待尽职尽责;对跟他开玩笑的小子说“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乐观开朗。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如本题,邮差先生体谅家长的辛苦,怕老太太失望,不希望带来坏消息都体现了邮差先生的心地善良、热心体贴。
【答案】这句话表面是在说小城的天气,而实际上是说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1分)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好心情;(2分)展现出抗日战争背景下,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生活画面,(1分)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2分)在结构上与上文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紧凑完整,(1分)暗示文章的主题,意蕴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要准确解答此题,就要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本题“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说小城的天气,而实际上是说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好心情;通读全文,从深层看,是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感受。
因为这里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不只是写出了邮差先生对小城天气的满意,更写出了他对小城生活的满意,言语之中透露出邮差先生对小城深深的爱。
作为全文的结句,这句简短、抒情,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读小说尤其要有耐心,而尤其是这样的小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寻找小说的三要素吧,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题通过句子内涵的探究,揣摩写作主题。
初看很朦胧,细看可以看出命题者很有匠心,也很高妙。
一般答题时要分析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深层意思一定要回答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如本题展现出抗日战争背景下,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生活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作为结尾句子,一般起到与前文呼应的作用,暗示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