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上帝把所有容易的问题都给了物理学家。”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自然科学中存在定律,这些定律是稳定一致的,适用范围很广。如计算地心引力——送宇航员去太空。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权变管理
人类是复杂的,组织行为学很难总结出简单、准确且适用广泛的定律。
依照具体情况而定,这就是管理中的权变(contingency)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资料;(29%的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20%的时间)
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19%的时间)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三、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1、组织文化多元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变成多国企业或无国界企业。跨国经营势不可挡,企业组织文化必然呈现多元趋势,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对跨文化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组织中的行为的确因文化而改变; (2)文化是企业中人员态度与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3)行为因文化不同表现出差异,但组织结构却越来越相似; (4)同一个管理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会有不同的行为特点; (5)文化差异管理能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就是通过把一般概念和理论加以调整后再运用到特定的情景、个人和群体中而发展起来的。
如组织行为学家避免以下说法:每个人都喜欢复杂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般性理论)。为什么? ——并非每个人都喜欢挑战性工作。某项工作的吸引力是因人而宜的。
1
权变管理认为:工作中的行为是许多力量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这种观点是现代组织行为学的标志。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
演讲完毕,感谢聆听

组织行为学课件二

组织行为学课件二
行为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01
人的行为的特点:适应性 ;多样性 ;动态性 ;可控性 ;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员工对组织的 认同感与对工作的参与度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性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独特性。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
05
倾向性。
性质:1、组合性。是一组心理特性的有机组合。
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它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所组成。
主观内在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方面因素。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又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环境因素。
01
02
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
行为规律的模式
所谓行为就是人的不同反应主要取决两个大类的影响:一类是人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各种特征,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的外部环境等。因此用函数关系式高度概括为一个行为的理论模式: 行为=f(人的主观特性·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B=f (Pa、b、c·Em、n、o­­…) 公式中:B表示人的行(Behavior); F表示函数关系(function); P表示人员的主观特征个性(Personality); a、b、c……表示人的知觉、能力、性格、价值观、气质等主观特征; E表示所处的客观环境(Environment); m、n、o……表示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世界大环境等。
气质及其差异与类型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性。

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2

1、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与行为;2群体心理与行为;3领导心理与行为;4组织行为与组织效率。

1.组织行为学特点:1跨学科性;2层次性;3两重性2.霍桑实验进行:1照明实验;2福利实验;3访谈实验;4观察研究霍桑实验有益启示:霍桑实验的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霍桑实验认为人是“社会人”。

霍桑实验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感情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组织的活动。

3.组织行为学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定量研究法;5个案研究法;6模型法4.人的行为含义: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并在一定力量支配下的自觉的能动活动。

5、行为基本特征:1自发性;2因果性;3目的性;4持久性;5效果性;6可变性行为模式:1 S-R模式 2 S-O-R模式 3 B=(P.E)模式6.人的行为规律:1环境;2需要;3动机;4行为;5目标;7.人的心理活动内容:1认识活动;2情感活动;3意志活动8.知觉含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整体的、综合的反映;或者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知觉特点: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9.记忆含义: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过的许多事物,以不同的程度保留在人的脑海中,变成个体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人们还能把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做过的动作在需要时反映出来。

这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就叫记忆,也就是说,记忆是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记忆形成:识记、保持、重现和再认10.思维含义:思维同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黄忠东)第二章 个体差异

组织行为学(黄忠东)第二章 个体差异
强化理论基本观点认为人们行为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2)强化的种类
• 强化有四种方法: 正强化; 负强化; 消退; 惩罚;
组织行为学
(3)强化的程序
组织行为学
强化程序主要是指实施强化在时间上和 频率上的规则。
强化程序有两种主要类型:
连续强化(Continuous Reinforcement)又叫 完全强化,即只要所要求的行为出现,就给予 强化。
其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 第一, 心理过程 的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 理想、世界观等。第二, 心理过程的特征, 包括气 质、能力、性格等。这些特征决定着人的社会意义 的活动和行为的方式, 以及他可被认识的内在或外 在的品质全貌。
(2) 造成人格差异的原因
组织行为学
在先天禀性方面主要有遗传因素;
种水平。
2.3 学习
组织行为学
在组织中,员工需要学习和实践 富有生产性的工作行为。而几乎所 有的复杂行为都是习得的。
如果我们想解释和预测行为,就 需要了解人们是如何学习的。
2.3.1 学习的内涵
组织行为学
关于学习(Learning)的定义有多种,有
人认为学习是行为的改变,是在刺激与反应之 间建立联系;有人则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间 关系的认知,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
第二,一般最大性测验都会有时间限制。
第三,人们可以进行类似题项的训练, 以期望 在测评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
• 典型的最大性测验类似高考。 在研究生入 学考试、公务员考试中也是采用的最大性测验。
(2)典型性测验
组织行为学
所谓典型性测验 (type test), 是指在测评中, 让被试尽可能真实 地反应自己的意向, 然后根据反应 结果区到被试类型, 此类测评称为 典型性测验。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劳动力多元化的挑战
• • 3、员工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会降低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缺乏共同的观点会导致在一个问题的讨论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沟通会成为一个问题,特别是当存在语言障碍时;寻求多元 化的意见,会觉得过程更复杂和具有更大的模糊性;对决策的理解和工作方式的差别会使决策执行的很难落实到统一行动 上去。
孟学农
• 2003年1月后任北京年9月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 会办公室副主任(2007年9月免)、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 2007年8月30日任山西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同年9月3 日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省长。9月被免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 员会副主任职务。2008年1月22日,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山西省省长。同年9月辞去山西省省 长职务。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 组织行为 • 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 •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1.组织及其性质 组织是通过群体努力完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创造物,它要求人而不是物的 和谐。 2.组织特点 组织由个人和群体组成;组织适应于目标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协作 来实现目标。 3.组织的三个层次 个体、群体、组织。
劳动力多元化的特征
• • 1、多元性。 现代企业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有不一样的信仰、性格和教育背景,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价 值观,因此,由各成员的不同价值观整合而成的企业文化就不可避免带有各成员价值观的痕迹。 2、整合性。 经济全球化是企业成为跨文化人类群体组织的催化剂,企业通过全球化把各种多元化的员工集中在自己手里,通过整 合突破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商业运作。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 考点概要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  考点概要

组织行为学考点概要第一章导论1、组织概念:组织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人们为达到共同目标,按一定结构形式、活动规律所结合起来的具有功能的开放性系统。

组织特征p4: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适合性、系统性2、组织行为概念:人们作为组织成员时表现得行为,是组织内部群体和个人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

组织行为特点:1)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把组织行为分为微观组织行为和宏观组织行为。

2)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可将组织行为分为正向组织行为和反向组织行为。

P83、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发生的人类行为特征,以提高组织运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一门科学。

(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预测、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目的:提高各级管理人员预测、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P114、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5、西方管理人性格:P221)经济人假设和X理论2)社会人假设和人群关系理论3)自动人假设和Y理论4)复杂人假说和超Y理论西方人性观与管理风格演变过程的启发6、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工作:P32管理者职责:功能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角色观: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决策角色技能管: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管理工作特点:高质量、简洁的工作;繁多的口头交往;非例行性的工作;频繁广泛的交流网络;权利与义务的融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7、组织行为学的系统观点:P38组织背景;组织中的行为;组织任务;组织角色8、研究方法第二章知觉与归因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Perception:在感觉的基础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大脑的加工(选择组织解释),对客观对象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二章 动机与激励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二章  动机与激励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3)随着经济的发展,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M=EPV
• 其中:M——激励强度; E——期望值;
P——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成功概率);
V——目标效价,指达到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大小
• 应用: (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a)图为传统观点;(b)图为赫兹伯格的观点。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1)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 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2)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上级的赏识、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满足,使当 事人得到深刻的激励,因为它来自工作本身,被称作内在激励。而工 资、奖金、福利等则缺乏激励深度,这被称作外在激励。
• 所谓激励,就是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第二节 激励的需要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巨大贡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我们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
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 (2)马斯洛将各类需要研究得很细,指出了每一类需要的具体内容,
• 四、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
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或它有利时,这 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 失。这就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 • 正强化和负强化 • 连续强化和间隙强化 • 应用: (1)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 (3)及时反馈。 (4)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了解)管理的功能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的角色观: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者技术观: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1组织行为学概念: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特点:(1)组织行为学要吸收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不是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既研究工作组织对组织成员工作行为的影响,也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影响。

3组织行为学的框架个体行为能力、知觉、性格激励如何认识人工作态度群体规范以群体压力人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群体决策如何协调人为谈判中群体沟通心群体冲突管领导行为、组织理论理组织行为组织结构与设计如何让组织更组织文化利于人的发展组织变革与发展4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及理论基础心理学——个体水平;社会心理学——群体水平;人类学与社会学——组织水平5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心理技术、霍桑实验、群体动态论、社会测量学、需要层次理论6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结果表明:职工的士气、生产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物理环境、物质刺激只有次要意义。

人群关系理论的研究表明:组织活动效果依赖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相互作用,企业中各种形式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劳动生产率有重要影响。

人群关系学派开辟了管理的社会—心理研究方向,成为组织行为学的先驱性研究。

7需要层次理论:它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并由低到高组成金字塔型的结构,它对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激励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部分。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变量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水平变量因变量:生产率、流动率、缺勤率、工作满意度9 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人性假设对应理论管理对策奖励方式“经济人”假设X理论任务式管理金钱(外在奖励)“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创造自我实现条件内在奖励“社会人”人群关系理论参与式管理集体奖励“复杂人”超Y理论(权变理论)随环境而定因地制宜10、能力:能力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中。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

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

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作为管理学中的重要范畴,它对组织中的组建构成、过程和状态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探究组织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其目标和愿景。

作为一个课程,组织行为学有许多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第一,理论性强。

组织行为学课程主要侧重于提供相关理论框架,并且对各种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这些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组织的构成、普遍行为模式和导致行为模式的因素。

另外,这门课程还会探讨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等话题,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管理分析框架。

第二,强调实践性。

虽然组织行为学强调理论,但它也非常注重实践。

在课程中,老师和学生会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组织中的各种情况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这些案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协作性。

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合作能力。

因此,在课程中,经常会有小组工作和课堂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领导力水平。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而且可以让他们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四,重视人性因素。

组织行为学强调人际关系和组织文化等因素。

在课程中,老师会强调人性因素,如员工的情感需求和职业满意度。

学生将被教授如何了解和维护这些因素,以保持组织的稳定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强调理论性、实践性、协作性和人性因素。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组织、人力资源和领导力等重要的管理领域。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内控者绩效佳 外控者绩效佳
内控者绩效佳
工作并不需要极大的努力,也没有及时 奖励,通过合同决定小时报酬率
外控者至少和内控者绩效一致
人格特质在管理上的应用
人格是较稳定和难以改变的 组织要注重人员的选拔和工作的分配 不能企图通过培训改变员工的性格
人格与工作匹配
❖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的人格-工 作适应性理论(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他指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 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 境的匹配程度。他划分了六种职业兴趣类型。
职业兴趣的类型
机械型
调研型
常规型
艺术型
企业型
社会型
类型
偏好
人格特点
机械型
害羞、真诚、持久、稳定、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顺从、实际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调研型
分析、创造、好奇、独立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 理论的活动
社会型 常规型
社会、友好、合作、理解
顺从、高效、实际、缺乏 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 人的活动
霍氏六种职业兴趣类型
机械性兴趣(Realistic) 调研性兴趣 (Investigative) 艺术性兴趣 (Artistic) 社会性兴趣 (Social) 企业性兴趣 (Enterprising) 常规性兴趣 (Conventional) 兴趣与人以往经验有关,可以培养
归因
❖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认为我们对 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 种意义。
❖ 归因过程:人们理解他们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 的方式。
知觉者的内部因素:信息、信念、动机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_简答部分总结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_简答部分总结

00152组织行为学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P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p12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

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P14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

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我们要研究班组工人士气的高低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观察和实验的条件就必须排除实验组和对比组这两个班组之间在生产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劳动强度、工资报酬、职业培训等方面对生产率的影响,这说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

2.研究人员直接参与被研究对象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参与观察法。

3.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这种分类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二、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及其性质特点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性,,两重性,,应用性四、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2、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提高领导管理水平,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

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合理” 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5、有利于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何为企业管理现代化?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

五、对OB有贡献的学科1、心理学:是寻求测量、解释、预测、改变人的行为的学科。

它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个体: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有效性2、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也即,社会学研究与同伴相关联的人。

群体: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3、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关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体: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4、人类学: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人及其活动,它对文化和环境的研究使我们得以了解不同国家或组织内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民族文化的差异。

群体: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组织系统:组织文化、组织环境5、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 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兴趣和能力、气质、 性 格。
•个性心理 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 • 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 •理特征
『思考题』:归因理论对我们企业管理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重点: 个性特点以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
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等。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 做出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 仍然保持不变。(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你看见是什么?
看见六个杯子还是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
•你看到了老人深邃的眼睛,我却看到了一对男女桀傲不驯的长发; 你看到了老人紧抿的双唇,我却看到了他们交缠的双臂;你惊叹老 人胡须的茂密,我却在欣赏他们长长的披风和飘逸的长裙。
外在的

稳定性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归因理论的现实意义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 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
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 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第一节组织和组织行为组织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广泛的影响。

一方面,组织作为社会的创造物或发明物,影响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另一方面,组织与其成员共同为社会创造价值,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又会影响组织的绩效。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1.组织及其性质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按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具有正式关系的人群集合体,它要求人而不是物的和谐。

认是组织的核心,人赋予组织的意义。

(海尔目标: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正式关系:正式组织中有目的、有意识形成的组织机构、职位、隶属关系;人员组织的核心:组织包括一切营利和非营利的企事业单位)2.组织的特点(1)组织是由个人和群体组成;(2)组织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有明确的目标;(3)组织拥有资源,并通过专业分工和协作实现目标。

3.组织的三个层次个体:从单个组织成员的角度出发,这种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和解释的基础上,这些发展理论呢和解释探讨了个体行为以及个体对不同的组织的政策、时间和过程的反应,并对个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群体:在组织行为学中,一个可供选择的富有成效的方法是分析工作群体的功能。

如果要达到目标,组织成员就必须在工作中合作并协调他们的活动。

组织:研究者寻求理解组织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影响,正是为了获得组织的效率,并把重点放在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如何组织效率的方面。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不同角度并不是互相矛盾的,而他们是相互补充的。

对组织的实质以及组织效率的决定因素的全面而充分的理解要求综合各方面所获得的知识。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标主要目标:提高管理者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预测、解释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运用规律,对组织中出现的行为进行预测、解释、控制和引导,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并且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

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3)实用性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与异同定义研究内容异同管理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规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同:以人为研究对象,心理影响行律在管理中的应的形成及其机制的规律性。

内为用的科学容包括个体.群体.组织心理三异:管理心理学是偏重基本心理规个层次律的应用。

着重心理层面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研究特定组织中着重在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组织行为只是研究特定组织中人们人们行为规律的织的行为及其间的交互作用,的行为规律。

科学并运用相关的知识提高组织组织行为认为产生行为的需要和的效能动机不仅由代价观.知觉.性格所决定,还受个人地点的群体和组织以及组织外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管文科学的发展p2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XXX: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XXX: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重点考点)课程代码:00152 版本:2016年新版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一、需要、动机与行为识记:(1)需要与动机的概念;需要就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这一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做动机。

)(2)需要的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 3.层次性 4.潜在性 5.可变性 6.社会制约性(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

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总之,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领会: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需要与动机之间的关系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的产生。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需要对象的确定;‘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可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

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总之,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需要、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即需要一>心理紧张一>动机一>目标导向行为一>目标行为一>需要满足一>新需要产生。

遵循这样的规律,管理者即能从宏观上掌握下属的心理,并能据此制定相应的较为科学的管理措施,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第2章.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第2章.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第2章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1.组织行为学科体系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4.当代组织管理面临的挑战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在微观世界,人们的研究已深入到了质子和中子内部,深入到10-15 cm 以下的更深层次。 在宏观上,人们的研究已扩展到200亿年以内的宇宙空间范围。人类的 认识已由宇宙诞生200亿年后的今天追溯到宇宙诞生之初的10-44s的时间范 围。 人们所研究涉及的范围,从空间尺度上看,小到10-16cm(电子半径上 限),大到1028cm(观察所及的宇宙)。从时间上延续来看,短到10-23 s (共振态粒子),长达1017s(百亿年)。 从物理运动的能量水平看,(从温度上计量),其顺序是:牛顿力学 (常温)----热力学(102°C )----化学运动(103°C)----电磁学(104°C )----核 能(107 °C )——亚核能(1013 °C)。由此可见,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纵向认 识已相当深入。 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为标志的20世纪世界物理学革命,使人们 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认识方向上对自然奥秘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然而,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横向关系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层次之内、层次之 间的复杂性关系和复杂运动还知之甚少 ,有待研究。目前物理学在 探 索世界奥秘的第三个方向:量——质变。
(4)实验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2.2.2 定量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定量研究是组织行为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定量研究中的要点 包括:确立问题和理论假设、确定具体变量、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 估改进研究、遵守研究伦理道德。 1.确立要研究的问题和理论假设 正确地选择问题是成功研究的基础。一个好的研究选题应该满足以 下几个条件: ①选题在理论上是重要的; ②选题对现实具有价值; ③该选题是可以实现的。 确定了要研究的问题之后,还必须提出研究的概念和假设。譬如, 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新的定义、新的概念模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 要创造性地完成这些工作,除了需要对前人的研究充分了解之外,最重 要 的 就 是 要了 解 现 实 社会 中 的 现 象和 问 题 , 从这 些 新 的 现象 和 问题 中提出新的概念、定义、模型和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引 导
预 测
提高组 织的工 作质量; 提高组 织成员 的工作 生活质 量。
控 制
解 释
-
10
3、人是组织发展的目的
《企业文化》一书的作者狄尔和肯尼迪在对美国80 家企业的调查中发现,1/3的企业以利润为企业发展的 最高目标,而这些企业的利润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而2/3 的企业不以利润,而以崇高的信念、人的价值、理想为 最高目标,却取得了卓越的绩效。
(2)“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3)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市场经济的自 然现象。
(4)人事问题仅仅是人事部门的事还是组织中所有 部门的事?
-
12
4、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
张朝阳:工作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以前我认为享乐太有意思了,所以我就说 什么时候退休算了,把搜狐交给别人来打理,然 后整天坐着大飞机去巴黎喝咖啡,或者到沙滩打 排球。后来我发现,我们每天的工作不是为了赚 更多的钱,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是我们生命的存 在。”
因此,从社会发展战略来说,经济增长不是发展的最 高目的,人才是发展的最高要求,要促进以人为中心的 社会全面发展。
-
11
可是,为什么在现实中仍然有很多企业把利润作为 它的唯一目的呢?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仍然把“以人 为本”挂在嘴上、写在文档里呢?
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仍然把组织当作经济组织或任务组织,没有把人 当作组织发展的目的。
(2)组织的特点:
a. 组织由个人和群体组成;
b. 组织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c. 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作来实现目标。
(3)组织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对每个层次的研究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
-(教材p28)
-
6
2、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1)预测: 组织行为的规律性使我们能对这种行为的进一步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
-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组织和组织行为 二、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 三、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
2
本章掌握要点
组织分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研 究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
有效地预测、解释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对实施管理 任务必不可少。
人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利润是手段。 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 管理就是让人把事情做好。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人文技巧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
-
18
(4)诊断技能 (diagnostic skill)。是指针对特 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 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
-
19
对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来说,这四种管理技能所 占的比重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层次的管 理者应有不同的技能组合。
-
14
5、组织行为学试图改善组织效率和人们在工作 中的生活质量
X 理论——Y理论
-
15
二、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
1、管理功能 2、管理技能 3、管理者的角色功能
-
16
1、管理功能
(1)计划(planning):计划工作包括选择目标和任 务,以及如何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计划分三种:战略计 划、阶段性计划、具体操作性计划。
发展作出某些预测。 组织行为的分析者力图通过系统的研究来提高预
测的准确性,降低组织必须克服的不确定性。 (2)解释: 预测和解释并不是同一概念,解释远比预测复杂。 某种行为可能有多种原因。 对某些现象的解释随时间或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
7
2、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3)控制: 控制不同于操纵 “控制”一词只不过是一种表述感化或影响的管理术语; 研究组织管理的每一门学科都包含对行为的控制问题;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所有的组织都有某种酬劳制度,都实
行某种监督和特殊设计的工作。 (4)分析和行动(引导): 清楚地了解如何预测、解释和控制行为对于有效地完成
两项重要的管理任务——分析和行动——是必不可少的; 依靠适当的分析,管理者才能有效地采取行动,控制有关
行为,处理所出现的问题。
-
8
图2—2 组织行为领域的目标和重要的管理任务之间的关系
-
-
13
(1)组织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一般来讲,人加 入一个组织,首先是为了满足其心理需求,如安全感。
(2)组织目标的实现靠组织成员的努力。组 织目标是组织奋斗的目的,是组织一切行为的总导 向,是组织存在的价值体现,是衡量组织有效性的基 本依据之一。
(3)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舞台。
(4)组织与个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双方互惠 互利。
(2)组织(organizing):包括设立部门,确定具体 要完成的任务,确定由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将任务 分层次,确立内部职能部门的关系,决策如何进行等工 作。
(3)领导(leading):指影响人们为组织和集体目 标作出贡献的过程,主要涉及人、激励、领导和信息沟 通这四个方面的工作。
(4)控制(controlling):指对业绩的衡量与校正, 以便确保组织目标和为达到组织目标所制定的计划的 实现。
-
3
一、组织和组织行为
1、组织与组织行为 2、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3、人是组织发展的目的 4、组织是人生实现价值的地方
-
4
1、组织与组织行为
(1)组织及其性质:组织是通过群体努力完成特定目 标的社会创造物,它要求人而不是物的和谐。人是组织的 核心,人赋予组织意义。
(组织 是一个结构化的社会系统,由群体和个人组成, 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在一起工作。 )
(2)人文技能(human skill)。即与人共事的能力。 这主要是指经营管理者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对下属 施行有效领导的能力。
(3)概念(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即了解
整个组织及自己在组织中地位和作用的能力。这就要
求经营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者)对整个组织有
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
-
17
2、管理技能
美国管理学家卡茨(Katz)在《管理者的技能》(1955) 一文中提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三方面的技能:
(1)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即使用由经验、
教育及训练所得到的知识、方法、技能去完成特定任
务的能力。这主要是指把专业知识、技术应用到管理
中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