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国法制史(19)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附答案)

2002-2008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来源:(2003年)6.《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答案:D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故D不准确。
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故A是准确的。
《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
故B准确。
《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故C准确。
7.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
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答案:D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故A正确。
其中,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松冈正义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
故B正确。
而亲属、继承两编则由修订法律馆会同保守的礼学馆起草,其制度、风格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许多封建法律的精神。
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故C正确。
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仅2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随即迅速崩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答案(题库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答案(题库版)1、单选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唐代初期C.秦代后期D.汉代前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发(江南博哥)展。
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基础。
这一制度的建立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2、单选唐宣宗时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
A.120P7B.125门C.123门D.121门正确答案:D3、多选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有()。
A.毫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青、非青、非终、惟终C.慎侧浅深质量以别之D.罪疑从赦E.诬告反坐正确答案:A, B, C, D4、填空题奴隶制的五刑,即()、()、()、()、()在商代已较通行。
正确答案:墨;劓;膑;宫;大辟5、名词解释简述秦朝立法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法令由一统: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令。
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事皆决于法:凡事皆有法式。
以刑杀为威:法网太密。
严刑重罚。
6、多选抗日民主政权为鼓励犯人自新实行的制度有()。
A.外役B.假释C.保释D.提前释放E.赎金正确答案:A, B, C, D7、单选清末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预备期为()。
A.五年B.无期限C.九年D.三年正确答案:C8、填空题商朝的监狱叫做(),又称作()、()和()。
正确答案:圜土;羑里;圉;囹圄9、名词解释听记正确答案:明代朝廷举行的各类会审活动都有厂卫的官员参加,而且东厂还派出特务在三法司衙门监视审判活动,随时报告皇帝,称之为“听记”。
是皇帝全面控制司法的渠道。
10、名词解释《五五宪草》正确答案:“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彰显,结束训政,制定宪法,实行宪政,共同对外,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要求。
在此背景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成立了以孙科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正式宪法,至1934年完成初稿,后经立法院及国民党代表大会反复审议修改,1936年5月5日由国民政府公布,名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史称《五五宪草》。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这里的“圜土”是指( )(2013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0题)A.法庭B.监狱C.刑罚D.刑书正确答案:B解析:“皋陶造狱法律存”,表明尧舜时代即已有监狱出现。
夏朝的监狱称为“圜土”,即在地下挖成圆形土牢,或在地上围成圆土墙以拘禁罪人。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根据《周礼·秋官·司刺》的记载,西周法律规定,定罪量刑时须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动机。
该规定是( )(2017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2题) A.三赦之法B.三刺之法C.三宥之法D.五过之疵正确答案:C解析:三宥之法是指“壹宥日不识,再宥日过失,三宥日遗忘”,表明西周在定罪量刑时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即后世所谓原心定罪。
C项正确。
三赦之法是指“一日幼弱,二日老耄,三日蠢愚”,此三者除犯故意杀人罪外,一般皆赦免其罪,这是西周“明德慎罚”思想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
A项错误。
三刺之法是指罪疑从赦的原则在司法审判中要经过“三刺”的程序,“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日讯群臣,二日讯群吏,三日讯万民。
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带有原始民主制的遗风。
B项错误。
五过之疵是司法官在渎职方面的犯罪,D项错误。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颁布《分户令》的改革者是( )(2008年综合课单选第35题)A.商鞅B.李悝C.吴起D.王安石正确答案:A解析:为了鼓励发展小农经济,扩大户赋的来源,商鞅颁布了《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强制百姓分家立户,还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因此本题选A。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2013年)16.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B.《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西周法制。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治国方针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汉代中期以后,这一思想才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
选项C错误。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选项D错误。
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
17.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中表示:“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
(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
(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
(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
”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清末修律。
俞廉三的奏章,“(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体现了其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我国国情。
故其属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18.“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
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B.《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C.《北齐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名例律”的发展变化。
2019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部分及答案-15页word资料

201916.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
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2019年卷一单选第16题)A.“偶语诗书”B.“以古非今”C.“非所宜言”D.“失刑”【答案】D【考点】秦代的罪名与法律【解析】选项A、B、C错误。
秦代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实行严刑峻法,在危害皇权类犯罪中规定了谋反;泄露机密;偶语诗书、以古非今;诽谤、妖言;诅咒、妄言;非所宜言;投书;不行君令等。
秦亡以后,在汉代出现法律儒家化,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等罪名被取消,因此,“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都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选项D正确。
“凡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的,构成失刑罪”。
这是中国古代官吏职务犯罪的罪名,并非秦代特有,没有反映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17.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9年卷一单选第17题)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答案】C【考点】明代法律制度【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
鉴于元末法制败坏的教育,朱元璋曾说,“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选项B说法正确。
明代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
唐律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狭;而明律则不分情节,一律处以重刑,且扩大株连范围,此即“重其所重”原则。
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此即“轻其所轻”的原则。
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是为了突出“重其所重”的原则。
选项C说法错误。
《大明会典》基本仿制《唐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关执掌与事例。
这里说仿照《元六典》错误。
选项D说法正确。
明代的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18.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①“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
历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制史》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历年司法考试《法制史》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2009年) 13.杜甫有诗云:“朝回⽇⽇典春⾐,每⽇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
”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选项可以成⽴?( ) 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 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 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者构成“坐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唐宋时期的法制。
选项A正确。
唐末开始⽤“典”或“典当”⼀词。
宋承唐制,规定了更加具体的制度。
选项B错误。
西周的买卖契约成为“质剂”。
选项C错误。
宋代典卖⼜称“活卖”。
选项D错误。
《唐律》中的“坐赃”,指官吏或常⼈⾮因职权之便⾮法收受财物的⾏为。
14.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选项是错误的?( ) A.《宋刑统》为我国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 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例” D.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宋代的法律。
选项A正确。
《宋刑统》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订,成为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选项B正确。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借指使⽤借贷,⽽贷则指消费借贷。
当时把不付息的使⽤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选项C错误。
宋神宗朝敕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敕已到⾜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选项D正确。
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意在笼络⼈⼼,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15.1903年5⽉1⽇,在上海英租界发⾏的《苏报》刊载邹容的《⾰命军》⾃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命,排斥满⼈。
5⽉14⽇,《苏报》⼜指出:《⾰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
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严加查办,于6⽉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动投案。
由谳员孙建⾂、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进⾏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
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A.发遣B.流刑C.充军D.刺配2.清末新政中设立的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是()。
A.资政院B.大理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3.清代雍正时期实行的重要赋税制度改革是()。
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庸调法D.地丁合一4.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试述该指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5.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程序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六礼6.明朝后期实行的新赋税制度是()。
A.青苗法B.两税法C.租庸调制D.—条鞭法7.作为一种审判监督方式,录囚制度始于()。
A.西周B.西汉C.南北朝D.五代十国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西周将买卖契约称为()。
A.契约B.傅别C.合同D.质剂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颁布于()。
A.晚清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解除制度中“七出”的内容。
12.五代时期后周制定的法典是()。
A.《同光刑律统类》D.《显德刑统》13.按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法的分类,《工会法》属于()。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中的人事类C.行政行为法中的内政类D.行政行为法中的经济类14.清朝中期以后典权制度完备的主要表现有()。
A.明确“典”的定义B.区分典与卖C.明确出典人的回赎年限D.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E.没有明确规定出典人的回赎年限15.依照《唐律疏议》,“同居相为隐”原则在适用中的例外情况有()。
A.犯谋反罪者B.犯谋叛罪者C.犯杀人罪者D.犯盗窃罪者E.犯谋大逆罪者16.折杖法17.《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多项选择题)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多项选择题(2011年)56.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2011年卷一多选第56题)A.《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B.《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C.《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D.《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答案】ABCD【考点】中国法制上中的法律观念与司法制度【解析】选项A正确。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反映了“无讼是求”的思想。
选项B正确。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反映了轻视权利,忍让,息讼的法律思想。
选项C正确。
只有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足,才能产生礼义,否则就会滋生盗贼,这反映出法制必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选项D正确。
这里要求女子遵守三从四德,学习礼义,温良贤德,这是古代法律对女子行为品德的要求。
57.关于清末变法修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一多选第57题)A.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原则B.在立法内容上,清末修律一方面坚行君主专制体制和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一方面标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C.在编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D.在法系承袭上,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答案】ABCD【考点】清末变化修律的内容【解析】选项A正确。
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内容,即成为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
选项B正确。
在内容上,清末新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混合。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2016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中国法制史》将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分为十二个时期,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史书记载等来阐述每个时期的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对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店铺为大家分享了最新的《中国法制史》基础考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 宗法制2. 编敕3. 朝贡贸易4. 地丁合一5. 三三制参考答案:1.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初系统地确立了宗法制。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诸侯对天子是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则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
对于异姓贵族,通过联姻也纳入宗法关系。
全国上下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形成了竞相拱卫的等级体制。
2.编敕是宋代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
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3.朝贡贸易是明朝官方允许的一种对外贸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性贸易。
通商国家要受明朝的册封.经明廷发给朝贡“勘合”方可来华朝贡,同时允许附带与中国商人贸易,这一阻碍海外贸易的落后制度一直被明坚持。
4.地丁合一是雍正年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即以省为单位,将已固定的丁银数额平摊至田赋银之上,使丁银成为田赋银的附加税。
丁银的征收与田赋银的征收完全合一。
总称“地丁银”,也被称作为“地丁合一”。
地丁合一制完成了唐两税法以来赋役合并的演变,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5.三三制是为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抗日根据地的施政纲领规定,在政权建设中贯彻“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抗日政权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简答题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2.简述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3.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中国法制史司考真题

中国法制史司考真题201715.《汉书•陈宠传》就西周礼刑关系描述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关于西周礼刑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周礼分为五礼,核心在于“亲亲”“尊尊”,规定了政治关系的等级B.西周时期五刑,即墨、劓、剕(刖)、宫、大辟,适用于庶民而不适用于贵族C.“礼”不具备法的性质,缺乏国家强制性,需要“刑”作为补充D.违礼即违法,在维护统治的手段上“礼”“刑”二者缺一不可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
“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
“礼”和“刑”二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选项A错误。
中国古代的礼有两层含义: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
“亲亲”与“尊尊”是抽象的精神原则。
“亲亲”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尊敬的人。
西周时期的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选项B错误。
西周时期的五刑,适用于庶民而不适用于贵族,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的体现,而不是出礼入刑原则的体现。
选项C错误。
西周时期的礼已经具备法的性质。
首先,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
其次,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选项D正确。
西周时期的礼已经具备法的性质,违礼即违法,“礼”和“刑”二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缺一不可。
16.秦统治者总结前代法律实施方面的经验,结合本朝特点,形成了一些刑罚适用原则。
对于秦律原则的相关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确定,以身高作为标准,男、女身高六尺二寸以上为成年人,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B.重视人的主观意识状态,对故意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对过失行为则认为无犯罪意识,不予追究C.对共犯、累犯等加重处罚,对自首、犯后主动消除犯罪后果等减轻处罚D.无论教唆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对教唆人均实行同罪,加重处罚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A选项错误。
司法考试法史历年真题试卷

司法考试法史历年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律B. 周礼C. 秦律D. 法经2. 以下哪部法律文献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律的成熟?A. 唐律疏议B. 汉律C. 大清律例D. 明律3.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刑法典是:A. 大清律例B. 明律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 中华民国刑法4. “以德治国”是哪位古代帝王的治国理念?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5.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五刑”?A. 笞B. 杖C. 徒D. 死6. 我国古代法律中“三司会审”是指哪三个司法机构?A.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B. 刑部、吏部、户部C. 刑部、礼部、工部D. 刑部、户部、兵部7. 我国古代“春秋决狱”的法律原则是什么?A. 以德治国B. 以刑治国C. 以礼治国D. 以法治国8.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六法全书”?A. 礼法B. 刑法C. 民法D. 商法9. “以法治国”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10. 我国古代法律中“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师为生纲C. 君为臣纲、兄为弟纲、夫为妇纲D. 父为子纲、兄为弟纲、夫为妇纲11. 我国古代法律中“五服”制度是:A. 五种刑罚B. 五种服制C. 五种丧服D. 五种礼仪12.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出自以下哪部法律文献?A. 汉律B. 唐律疏议C. 大清律例D. 明律13. 我国古代法律中“八议”是指:A. 八种刑罚B. 八种礼仪C. 八种议论D. 八种审理程序14. “一夫一妻制”最早在哪个朝代实行?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15. 我国古代法律中“九品中正制”是:A. 官员选拔制度B. 官员晋升制度C. 官员考核制度D. 官员退休制度16. “以刑去刑”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17. 我国古代法律中“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A. 刑部、吏部、户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 礼部、兵部、工部D.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18. “刑不上大夫”是以下哪个朝代的法律原则?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19. 我国古代法律中“五刑”中的“流刑”是指:A. 流放B. 杖责C. 笞打D. 徒刑20. “以德配天”是以下哪位古代帝王的治国理念?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21.。
2023年历年真题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编(共131题)

2023年历年真题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编(共131题)1、秦汉时期史官记事中“上”之称谓是指(单选题)A. 上级B. 丞相C. 廷尉D. 皇帝试题答案:D2、清末“新政”之初,联名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地方官员是(单选题)A. 张之洞与刘坤一B. 张之洞与袁世凯C. 刘坤一与左宗棠D. 左宗棠与袁世凯试题答案:A3、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单选题)A. 傅别B. 质C. 剂D. 券书试题答案:A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单选题)A. 总统制B. 责任内阁制C. 君主立宪制D. 君主专制试题答案:B5、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多选题)A. 采用民商分立的体例B. 继受和移植西方法律C. 吸收国家本位的立法思想D. 保留和改造中国固有法E. 是中国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试题答案:B,C,D,E6、依《大明律•吏律》规定,“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构成的罪名是(单选题)A. 谋叛B. 奸党C. 谋大逆D. 谋反试题答案:B7、隋朝《大业律》的篇目数量是(单选题)A. 6篇B. 9篇C. 12篇D. 18篇试题答案:D8、近代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单选题)A. 《天坛宪草》B. 《五五宪草》C. 《中华民国宪法》(1923)D. 《中华民国约法》试题答案:C9、明朝司法部门根据案例拟定单行法规,经皇帝批准颁布。
该法律形式是(单选题)A. 条例B. 律C. 大诰D. 教民榜文试题答案:A10、下列选项中,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单选题)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C.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试题答案:D11、元朝中央设立的职掌宗教管理积审判的机关是(单选题)A. 大宗正府B. 御史台C. 理藩院D. 宣政院试题答案:D12、宋朝在案例汇编及法医学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多选题)A. 《洗冤集录》B. 《法律答闯》C. 《疑狱集》D. 《名公书判清明集》E. 《龙筋风髓判》试题答案:A,D13、下列关于明朝行政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多选题)A. 形成内阁制B. 废除宰相制度C. 中央监察机关主要是御史台和六科D.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主要由省、府、县三级组成E. 以科举考试为选官正途,并确立八股取士制度试题答案:A,B,D,E14、唐朝将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统称为(单选题)A. 律B. 令C. 式D. 格试题答案:C15、春秋时期,楚国制定的有关隐匿逃亡之人及窝藏赃物的法律是(单选题)A. 《仆区法》B. 《茆门法》C. 《竹刑》D. 《法经》试题答案:A16、下列关于明朝行政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多选题)A. 形成内阁制B. 废除宰相制度C. 中央监察机关主要是御史台和六科D.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主要由省、府、县三级组成E. 以科举考试为选官正途,并确立八股取士制度试题答案:A,B,D,E17、《大清律例》颁行于(单选题)A. 乾隆年间B. 嘉庆年间C. 道光年间D. 同治年问试题答案:A18、《大清新刑律》规定的从刑有(多选题)A. 笞刑B. 管制C. 掏役D. 褫夺公权E. 没收财产试题答案:D,E1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仿照西方国家,建立政治制度。
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国法律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国法律史》试题及答案1.我国古代赎刑最早出现在(A)。
A.夏朝B.商朝C. 西周D.秦朝2.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
A.神权法B.明德慎罚C.义刑义杀D.法令由一统3.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鼎的人是(D)。
A.赵鞅B.叔向C. 邓驷遄D.子产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B)。
A.仆区法B.法经C. 秦律D.盗法5.秦朝有—,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叫做(D)。
A. 定杀B.醢C.枭首D.具五刑6.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D)。
.律B.令C.科D. 比7.清朝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A)。
A.秋审B.春审C. 热审D.朝审8.《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D)。
A.君上大权B.国会C.总理D.臣民权利义务9.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是(A)。
A.《天朝田亩制度》B.《十款天条》C.《资政新篇》D.《太平刑律》10.北京政府主管行政诉讼的司法机关是(D)。
A.普通法院系统B. 兼理司法法院C. 特别法庭D.平政院1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C)。
A.禹刑B.汤刑C.九刑D.赎刑12.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B)。
A.秦朝B.汉朝C.南北朝D隋朝13.宋代初年出现的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叫做(A)。
A.红契B.田里不鬻C.圣库D.傅别14.中国法制史上,确立“十恶”罪名的法典是(C)。
A.《北齐律》B.《大业律》C.《开皇律》D.《唐律疏议》15.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A)。
A.《大唐六典》B.《元典章》C.《大明会典》D.《清会典》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D)。
A.《内阁管制》B.《大清现行刑律》C.《谘政院院章》D.《大清新刑律》17.《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是(A)。
A.君上大权B.国会C.总理D.臣民权利义务18.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地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B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9.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机关是(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
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3年卷一第36题—多选)
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
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
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
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
[考点]会审公廨
[分析]1188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
其内容为,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之间的诉讼也由外国领事观审并操纵判决。
可见,B、C、D项是正确的。
A项说“欧洲列强”是不正确的。
[命题思路]本题具体考查会审公廨的知识,内容较细,应全面掌握。
[法理导读]清末的治外法权,除了会审公廨还有领事裁判权与观审制度。
领事裁判权的内容为: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间的诉讼依被告主义原则;侨民之间的诉讼由所属国审理;不同国家间的侨民间适用被告主义原则;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与非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的争讼,前者是被告则适用被告主义原则,后者是被告,则由中国法院管辖。
观审制度即外国人是被告的案件,其所属国领事官员也有权前往观审,如认为审判、判决有不妥之处,可以提出新证据。
观审制度和会审公廨是领事裁判权的扩充,需牢牢掌握各部分的内容,勿将其内容混淆。
1答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