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及阻燃技术

合集下载

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

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

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建筑领域对耐火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防火性能优异的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因其优异的阻燃性能和应用方便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聚氨酯胶的性能、聚氨酯胶的阻燃机理、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聚氨酯胶的性能聚氨酯(PU)胶是一种以异氰酸酯和多元醇为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

聚氨酯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包括优异的耐水性能、耐化学品性能、机械性能和耐氧性能。

此外,由于其可塑性好,使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加工和成型,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电子产品和家居产品等领域。

三、聚氨酯胶的阻燃机理聚氨酯胶在一定条件下易燃,一旦着火会迅速燃烧,引起严重的火灾。

因此,研制一种防火性能良好的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聚氨酯胶的着火原因主要是其表面或内部受到外部热源的影响,导致其燃烧。

聚氨酯胶的阻燃机理主要包括气相阻燃和凝聚相阻燃两种方式。

气相阻燃是指通过添加的阻燃剂在燃烧时与燃烧产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促进燃烧过程的中断。

而凝聚相阻燃是指阻燃剂在聚氨酯胶燃烧时生成的稳定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形成燃烧层,延缓燃烧速度。

四、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需求的增加,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目前,常用的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主要包括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和氢氧化铝等。

磷系阻燃剂主要是指通过加入含磷化合物,阻燃效果显著。

氮系阻燃剂在聚氨酯胶中通过生成惰性气体和炭层来抑制燃烧。

硅系阻燃剂主要是通过抑制燃烧产物的传热和反应,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氢氧化铝的阻燃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吸热和隔热的物理作用来抑制燃烧。

五、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未来,聚氨酯胶反应型阻燃剂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环保为导向的研究,重点发展无卤素和低卤素燃烧阻燃剂。

阻燃剂应用于聚氨酯的原理

阻燃剂应用于聚氨酯的原理

阻燃剂应用于聚氨酯的原理1. 聚氨酯简介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而成,具有良好的韧性、耐磨性和耐撕裂性。

然而,由于聚氨酯在高温下容易燃烧,在一些特殊场合下需要采用阻燃剂来提高其阻燃性能。

2. 阻燃剂的分类阻燃剂主要可以分为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两大类。

2.1 无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是由无机盐和无机氧化物等组成的,常见的无机阻燃剂包括氢氧化铝、纳米氧化锆、磷酸铵等。

无机阻燃剂主要通过吸热分解、抑制燃烧气体的生成、形成隔热保护层等方式起到阻燃的作用。

2.2 有机阻燃剂有机阻燃剂是由含有氨基、酚基、磷酸酯等功能性团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常见的有机阻燃剂包括氯化烷基磷酸酯、三聚氰胺磷酸盐等。

有机阻燃剂主要通过减缓燃烧速率、阻断燃烧链反应等方式发挥阻燃作用。

3. 阻燃剂应用于聚氨酯的原理阻燃剂应用于聚氨酯的原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3.1 阻断燃烧链反应有机阻燃剂中含有磷酸酯等功能性团,这些团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并产生磷酸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阻断燃烧链反应,从而降低聚氨酯的燃烧速率。

3.2 吸热分解无机阻燃剂中的无机盐和无机氧化物在高温下会吸收热量并发生分解反应,这个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聚氨酯的温度下降,延缓燃烧反应的进行。

3.3 隔热保护层无机阻燃剂能够在聚氨酯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隔热保护层,该层能够阻止热量向内部传播,限制燃烧蔓延的范围。

3.4 减少燃烧气体的生成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能够抑制聚氨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从而减少烟雾的产生,降低火灾对人体的危害。

4. 阻燃剂的选择与应用在选择阻燃剂时,需要考虑聚氨酯材料的具体使用环境以及阻燃剂的性能要求。

一般来说,无机阻燃剂适用于要求高阻燃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场合,而有机阻燃剂适用于要求性能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场合。

具体应用时,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阻燃剂粉末或涂层的方式将阻燃剂直接加入聚氨酯材料中,也可以将阻燃剂涂覆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形成阻燃层。

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燃烧等级

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燃烧等级

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燃烧等级硬质泡沫聚氨酯(PU)是一种开放式细胞聚合物,通常用于制造保温材料、填充材料、密封材料等。

它具有优良的绝热性能和抗震性能,因此在建筑、家具、汽车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PU 材料在燃烧时会释放有害气体和烟雾,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降低PU材料的燃烧危险性,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应运而生。

它具有更高的阻燃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一、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基本特性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是一种添加了阻燃剂的PU材料,它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较高的阻燃等级: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燃烧等级通常达到B1级或以上,符合建筑材料的防火要求。

2.低烟雾、低毒性:在燃烧时,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释放的烟雾很少,且不含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3.耐高温性能好: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耐高温性能较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抵抗火焰的热辐射。

4.抗老化、耐候性好: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具有较好的抗老化和耐候性能,使用寿命长。

二、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应用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优良性能使得它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建筑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可用于制造保温板、隔热板、墙体填充材料等,提高建筑物的防火等级。

2.家具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可用于制造沙发、座椅、床垫等,提高家具的防火性能。

3.交通运输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可用于制造汽车座椅、车厢内饰等,提高车辆的防火等级。

4.其他领域: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还可用于制造船舶、飞机、电子产品外壳等,提高产品的防火性能。

三、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建筑、家具、交通运输等领域防火性能要求的提高,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市场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未来,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仍将朝着以下方面发展:1.提高阻燃等级:随着技术的进步,阻燃型无溶剂硬泡聚氨酯的阻燃等级将会不断提高,符合更严格的防火标准。

聚氨酯的燃烧和阻燃

聚氨酯的燃烧和阻燃

聚氨酯的燃烧和阻燃聚氨酯材料是由碳—碳键为基本结构组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属于可燃物质。

用聚氨酯材料生产的各类产品与制品,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随处可见。

由于它们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之中,引发火灾的几率较高。

由各种引火源引发聚氨酯材料的燃烧以及伴随燃烧产生的烟雾毒性,已成为消防安全密切关注的重点之一,对有关聚氨酯产品及生产制定了日益严格的阻燃标准和法规。

同时,聚氨酯产品的生产所使用的大量原料多属于有机化合物和聚合物,也同属于可燃物之列,而在生产中使用的许多原料助剂,如有机溶剂及其配置的涂料、脱模剂等,因闪点、着火点较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燃烧隐患;此外,在大型软质聚氨酯块泡的生产中,由于使用高水量配方生产低密度泡沫体产生的热量多而泡沫体的散热性差,因此在贮存过程中,由泡沫体产生自燃而引发的火灾也曾有发生。

由聚氨酯泡沫体等燃烧产生的火灾危害,不仅来源于燃烧本身产生的大量热辐射而引发的火焰的蔓延和扩大,同时还来源于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和分解释放出来的诸多有毒气体。

许多火灾报告指出:由燃烧烟雾和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伤亡的比例远远高于真正燃烧本身造成的伤亡人数。

因此,为保证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防火安全,必须系统地研究该类产品的燃烧机理、检测方法以及阻燃办法,制定产品的生产、使用安全标准和法规。

下面,洛阳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将就聚氨酯泡沫的燃烧机理以及阻燃方法这两方面为大家进行简单介绍。

一、燃烧机理在聚氨酯产品中,由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质量轻、体积大且传热系数低、最易发生燃烧,因此将它作为燃烧行为的研究对象最具有代表性。

一般物质的燃烧行为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物质引燃和火焰蔓延的初期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物质的完全燃烧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则为火焰衰减、燃烧熄灭的最终阶段。

洛阳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这里告诉大家,物质引燃的难易程度是物质燃烧行为的第一表征,它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组成、传导能力、热分解温度以及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和液滴的助燃程度等因素有关。

聚氨酯保温板防火性能简介

聚氨酯保温板防火性能简介

聚氨酯泡沫塑料(PU)的防火等级认定1.按《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标准,聚氨酯达到B2级要求,添加特殊阻燃剂后可以到达B1级。

某些指标达到A级2 GB8624-1997指标不燃类材料(A级)1 A级匀质材料按GB/T5464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a)炉内平均温升不超过50℃;b)试样平均持续燃烧时间不超过20s;c)试样平均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0%。

2 A级复合(夹芯)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A。

a)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35 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2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125℃,试件背面无任何燃烧现象,b)按GB/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15,c)按GB/T 14402和GB/T 14403进行测试.其材料热值≤4.2 MJ/kg,且试件单位面积的热释放量≤16.8MJ/m^2;d)材料燃烧烟气毒性的全不致死浓度LCo≥25mg/L.可燃类材料(B级)1 Bl级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B1级.a)按GB/T 8626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b)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15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200℃。

c)按GB/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75.2 B2级材料按GB/T 8626进行测试燃滤纸的现象。

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

3其他标准1)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其B1等级PU材料指标,氧指数必须大于32;2)2006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提出PU复合风管材料指标是烟密度SDR≤25。

阻燃聚氨酯材料简介

阻燃聚氨酯材料简介
使用阻燃制品,氧指数大于26.5 中国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BS5852 crib 5
上图为试件的安装情形和尺寸,右图为5#木笼的形状
BS5852 crib 5测试方法
1 BS5852 试验聚氨酯软泡所指定的火源是一只5#木笼(crib 5)。木笼是用一种被称为苏格兰松的软木制成的。用20根横截 面为6.5 mm X6.5mm的小木条由PVA胶或其它木胶粘合成如图 5中的木笼。每根小木条长40mm,每层两根木条共10层(木条 共重17克)。在木笼最底层和倒数第二层之间粘接1片 40mmX40mm医用纱布(约0.3g)。 2 试验时在木笼的纱布上均匀滴加1.4ml的异丙醇,将木笼安置在 两块相互垂直的泡沫试样的正中间。底层木条应与靠背的方向平 行。 3 用适当的火源(火柴,打火机,灼热金属丝等)点燃木笼底部 的纱布并开始计时。记录火焰完全熄灭的时间,然后称取泡沫的 失重。 3 火焰应在600秒内熄灭,试样失重不允许超过60g,除垂直放置 的试样的垂直方向外,试样在任一方向上被燃烧的范围距木笼中 心不应超过100mm。
2006,India Source: IPUIA
7.85% 12.97%
21.84%
我国聚氨酯未来发展分析
我国MDI、TDI、PU的人均消费量还很低; 聚氨酯是和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
基本必须品。 受人口、交通运输、建筑节能和冰箱产业的拉
动,我国聚氨酯总体增长速度为10-15%。 利润率减低,规模扩大,增长速度放缓,标志
建筑行业:GB 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 性能分级
GB 20286-2006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 能要求和标识
JCT 998-2006 喷涂聚氨酯硬泡体保温材料

聚氨酯泡沫阻燃

聚氨酯泡沫阻燃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阻燃原理一般,通过添加阻燃剂提高泡沫塑料的阻燃性,以延缓燃烧、阻烟甚至使着火部位自熄。

也可采用含阻燃元素的多元醇(即反应型阻燃剂)为泡沫原料。

阻燃剂必须具有以下一种或数种功能:能在着火温度或接近着火温度下吸热分解成不可燃物质;能与泡沫燃烧产物反应生成不易燃物质;可分解出能终止泡沫自由基氧化反应的物质。

在聚氨酯泡沫中,含磷阻燃剂主要在凝聚相发挥作用,磷化物可以消耗泡沫塑料燃烧时分解出的可燃气体,使其转化成不易燃烧的炭化物,泡沫体中磷(P)含量达1.5%左右时即可获得较佳的阻燃效果。

含卤素阻燃剂主要在气相中发挥作用,卤素是泡沫塑料燃烧反应的链终止剂,在塑料燃烧时生成卤化氢而抑制燃烧反应。

据有关资料,为使泡沫获得较满意的阻燃性能,泡沫体中溴(Br)质量分数应达12%~14%,或氯(Cl)质量分数达18%~20%。

当磷-卤联用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故0.5%P+(4%~5%)Br或1%P+(8%~12%)Cl即可使聚氨酯泡沫具有自熄性。

典型的磷-氮阻燃体系可由聚磷酸铵和三聚氰胺等组成,在泡沫受热初期,阻燃剂分解产生磷酸等,它与多羟基化合物形成具有阻燃作用的磷酸酯并释放水蒸气;在高温下泡沫中的阻燃剂气化产生不燃性气体,使熔融的泡沫炭化形成疏松的多孔性阻燃层。

氢氧化铝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水(质量分数可高达34%),结晶水在泡沫塑料生产过程中很稳定,但在泡沫塑料燃烧温度时将快速分解,吸收燃烧热,并在火源和泡沫间形成不燃性的屏障,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同时,它也是一种烟气抑制剂。

添加阻燃剂制备阻燃泡沫塑料人们发现,含磷、氮、卤素、锑、铝、硼等元素的塑料制品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一般可通过在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时在发泡配方中添加阻燃剂,使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

选择阻燃剂,除了要考虑它对制品的阻燃效果(包括长期阻燃效果、遇火时的烟雾性等),还需考虑加入阻燃剂对发泡工艺的影响,以及对制品物性的影响。

b1级聚氨酯阻燃标准

b1级聚氨酯阻燃标准

b1级聚氨酯阻燃标准
根据B1级聚氨酯阻燃标准,该材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阻燃性能:B1级聚氨酯必须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在火灾条件下自我熄灭,并且不会蔓延火焰。

该材料在各种着火源下的燃烧性能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2. 烟气密度:B1级聚氨酯在火灾情况下的烟气密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降低人员逃生时的烟雾阻挡程度,确保人员能够正常疏散。

3. 毒性指数:B1级聚氨酯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不得有毒,毒性指数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4. 燃烧剂含量:B1级聚氨酯材料的燃烧剂含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火灾蔓延,并减少火势。

5. 机械性能:B1级聚氨酯材料在阻燃性能的基础上,仍然必须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满足设计使用的要求。

综上所述,B1级聚氨酯阻燃标准旨在确保聚氨酯材料在火灾条件下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烟气密度控制、无毒烟雾产生、低燃烧剂含量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以提高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性。

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研究

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研究

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研究摘要:作为高分子材料——聚氨酯,其在工业、农业、建筑、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其材料的阻燃性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究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同,没有经过处理的聚氨酯,能在空气中燃烧,其极限氧指数为18.随聚氨酯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火灾发生事故也较为频繁,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与安全性能越来越重要。

1.聚氨酯阻燃类型分析现阶段,聚氨酯材料广泛应用,全球各大公司积极发展聚氨酯材料,各种新产品纷纷涌现。

聚氨酯材料制备,具有良好的耐寒、耐热、隔油等性能,是保温、防震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家电业、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

1.1.现阶段,高分子材料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获得阻燃性能1.1.1.抑制降解与氧化技术1.1.2.催化阻燃技术1.1.3.消烟技术1.1.4.冷却降温技术1.1.5.接枝与交联改性1.1.6.隔热碳化技术1.2.聚氨酯阻燃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1.2.1.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添加磷、溴、氯等元素,这种叫作添加型阻燃剂。

1.2.2.在有机多元醇或原料异氰酸酯上添加磷、溴、氯等元素,进一步获得本体阻燃泡沫,这种叫作反应型阻燃剂。

1.2.3.在聚氨酯材料中,积极加入耐热高基团,进一步提升材料阻燃性能。

2.聚氨酯阻燃机理探究与其他塑料阻燃原理相似,聚氨酯材料通过使用阻燃剂,能有效提升自身分子的耐燃性能,进一步阻止其燃烧或者减缓其燃烧速度。

如果使用阻燃剂,在塑料与火接触时,不会快速燃烧,一旦离开火源,就能迅速熄灭。

从整体上说,阻燃剂的作用机理非常复杂。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阻燃剂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达到阻止或切断燃烧的目的。

本文从以下方面探究阻燃剂作用机理:2.1.阻燃剂产物自身的脱水功效,使有机物进一步炭化,进而生成单质碳,在炭黑皮膜的影响下,很难引起火焰燃烧,起到阻燃效果。

2.2.阻燃剂分解,进一步在树脂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将空气隔离,产生阻燃效果。

聚氨酯防火等级燃烧标准

聚氨酯防火等级燃烧标准

一、聚氨酯的燃烧等级及特性聚氨酯的燃烧等级通常分为B1、B2、B3和B4四个等级,其中B1级别最高,B4级别最低。

1. B1级别:聚氨酯在燃烧时不易燃烧,火焰自熄。

这种材料常用于建筑物内部装饰、办公家具等领域,以提供更高的防火安全性能。

2. B2级别:聚氨酯在燃烧时燃烧性较差,火焰自熄。

这种材料常用于室内家具、车辆内饰等领域,以满足一定的防火要求。

3. B3级别:聚氨酯在燃烧时会产生明火,但火势较小且火焰自熄。

这种材料常用于一些低要求的室内装饰、包装材料等领域。

4. B4级别:聚氨酯在燃烧时火势较大,难以自熄。

这种材料通常不用于室内装饰和家具制造,以免增加火灾风险。

二、聚氨酯的防火性能提升措施虽然聚氨酯的燃烧等级已经有了一定的防火性能,但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进一步提升其防火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提升措施:1. 添加阻燃剂:阻燃剂能够减缓聚氨酯的燃烧速度,降低火势。

通过添加适量的阻燃剂,可以将聚氨酯的燃烧等级从B3级别提升到B2级别或更高。

2. 改变配方:通过调整聚氨酯的配方,例如改变硬度、密度等参数,可以改善其防火性能。

这种方法需要在保持材料性能的前提下,提升其防火等级。

3. 表面涂层:在聚氨酯表面涂覆一层防火涂料或涂层,能够有效隔离火源,延缓火势的蔓延。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聚氨酯的整体防火性能。

三、聚氨酯的应用领域聚氨酯的燃烧等级决定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

根据燃烧等级的不同,聚氨酯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1. 建筑领域:B1级别的聚氨酯常用于建筑物内部的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以提供更高的防火安全性能。

2. 汽车领域:汽车座椅、内饰等部件常使用B2级别的聚氨酯,以满足汽车内部的防火要求。

3. 家具领域:家具制造中使用的聚氨酯通常为B2或B3级别,以确保家具在火灾中的安全性能。

4. 包装领域:聚氨酯可作为一种包装材料,B3级别的聚氨酯常用于一些低要求的包装领域。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概述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轻质化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等领域。

然而,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火灾中容易引发火灾蔓延,因此需要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其安全性能。

本文将介绍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机制和常见的阻燃材料及方法。

阻燃机制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机制是通过在其结构中引入阻燃剂,阻碍火焰的传播和热量的释放。

常见的阻燃剂包括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是指由无机化合物制成的阻燃剂,具有耐高温、低毒性等特点。

常见的无机阻燃剂包括氢氧化铝、氧化镁等。

这些无机阻燃剂通过吸热、隔热、氧化等作用,减缓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燃烧速度,达到阻燃的效果。

有机阻燃剂有机阻燃剂是指由含有卤素、磷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制成的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常见的有机阻燃剂包括溴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等。

这些有机阻燃剂通过分解生成惰性气体、抑制燃烧反应等方式,阻断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燃烧过程。

阻燃材料及方法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是一种常见的阻燃材料,可以在聚氨酯泡沫塑料表面形成一层防火涂层,减缓燃烧速度。

这种防火涂料通常采用含有阻燃剂的涂料,通过涂覆形成阻燃层,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阻燃添加剂阻燃添加剂是一种直接添加到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阻燃材料,可以提高整体的阻燃性能。

常见的阻燃添加剂包括阻燃剂粉末、阻燃剂颗粒等,通过均匀分散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起到阻燃的作用。

阻燃改性阻燃改性是通过改变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分子结构,引入阻燃元素或改变配方比例,提高其阻燃性能。

可通过增加阻燃剂的含量或加入阻燃改性剂等方式进行。

阻燃效果评价对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处理,常用的评价方法是根据阻燃效果对其进行等级划分。

国内常用的等级划分标准包括防火等级GB8624-2012和机械防火等级GB/T2408-2008。

根据这些标准,将阻燃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分为不燃材料、难燃材料和易燃材料等。

结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是提高其安全性能的重要措施。

聚氨酯的阻燃性机理研究进展

聚氨酯的阻燃性机理研究进展

3、纳米技术法
纳米技术法主要是通过将纳米材料添加到聚氨酯中来提高其阻燃性。例如, 纳米二氧化硅可以显著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此外,纳米碳管也可以 通过提高聚氨酯的导热性能来降低其燃烧速率。纳米技术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显著 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同时保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四、结论与展望
谢谢观看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基础聚氨酯硬泡的制备:首先,按照一定比例将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催 化剂、发泡剂等原料混合均匀,然后注入到模具或发泡机中,进行发泡和固化, 得到基础聚氨酯硬泡。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2、阻燃剂的添加:将阻燃剂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基础聚氨酯硬泡中,可通过机 械搅拌或手工搅拌混合均匀。
2、TGFTIR分析:首先
结论 本次演示介绍了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及TGFTIR联用技术在聚氨酯阻燃机理 研究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阻燃剂的阻燃聚氨酯硬泡具有较好的阻燃 性能。TGFTIR联用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和聚氨酯的 燃烧行为。
2、TGFTIR分析:首先
然而,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仅为某一特定类型的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结果具 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后续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要求的阻燃聚氨 酯硬泡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加普遍的结论。可以进一步探索 其他先进的表征手段如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和聚氨酯的燃烧行为。
四、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对聚氨酯的阻燃性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提高聚氨 酯阻燃性的方法及其效果。尽管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 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效率、降低成 本并保证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聚氨酯及阻燃

聚氨酯及阻燃
耐热性、机械强度较高,而后者耐低温性能好,较柔软。 几种基团的内聚能密度
c.
存在交联结构
赋予PU分子一些独特的性能,以及交联(交联剂)
和二级交联(氢键)。适度的交联可使聚氨酯材料的硬度、软化温度和 弹性模量增加,断裂伸长率、永久变形和在溶剂中的溶胀度降低。
d . 耐热稳定性
耐热性次序为:脲 > 氨基甲酸酯 > 脲基甲酸酯 > 缩二脲
This simple procedure is then repeated to deposit a given number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pairs, known as bilayers (BL). With LbL assembly, nanocoatings are conformally deposited directly onto a surface as a thin layer, which eliminates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processing or adversely modifying mechanical behavior when incorporating FR into the substrate itself
得应用。
聚氨酯在国内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 纪初,聚氨酯弹性体 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 大,产品品种及产量 稳步增长,原材料、 新技术、先进设备正 在协调配套生产成为
新世纪初的一个朝阳
产业。
聚氨酯的优异性能
与金属材料相比,聚氨酯制品具有重量轻、噪音低、耐损 耗、加工费用低及耐腐蚀等优点; 与塑料相比,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不发脆、弹性记忆、耐磨 等优点;
60%CH和40%PVS

聚氨酯阻燃 耐火极限

聚氨酯阻燃 耐火极限

聚氨酯阻燃耐火极限1. 聚氨酯阻燃的概述聚氨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重要工程塑料,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

然而,由于聚氨酯易燃,其在一些特殊场合下需要具备阻燃性能,以确保安全性。

聚氨酯阻燃是指通过添加一定的阻燃剂,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能,使其在遇到火源时不易燃烧或燃烧速度较慢,从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蔓延。

2. 聚氨酯阻燃的原理聚氨酯阻燃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阻燃剂改变聚氨酯的燃烧性能。

阻燃剂主要分为溴系和氮磷系两大类。

溴系阻燃剂通过溴原子的反应阻止燃烧链的传递,从而达到阻燃的效果;氮磷系阻燃剂则通过生成氮气和磷酸盐等非燃性气体,稀释燃烧的氧气,降低燃烧速度。

3. 聚氨酯阻燃的分类根据阻燃剂的种类和添加方式的不同,聚氨酯阻燃可以分为添加型和共聚型两种。

3.1 添加型聚氨酯阻燃添加型聚氨酯阻燃是在聚氨酯的生产过程中,将阻燃剂直接添加到聚氨酯中。

这种方式简单方便,但阻燃效果可能受到添加剂分散性的影响。

3.2 共聚型聚氨酯阻燃共聚型聚氨酯阻燃是将阻燃剂与聚氨酯的单体一起共聚合成聚氨酯。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阻燃剂的分散性,从而获得更好的阻燃效果。

4. 聚氨酯阻燃的测试方法聚氨酯阻燃的性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来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测试方法:4.1 垂直燃烧测试(UL 94)垂直燃烧测试是评估聚氨酯在垂直状态下在火焰作用下的燃烧性能。

根据燃烧时间和燃烧滴落情况,将聚氨酯分为V-0、V-1和V-2三个等级,V-0级别的聚氨酯阻燃性能最好。

4.2 氧指数测试(ASTM D2863)氧指数测试是评估聚氨酯在氧气供应下的燃烧性能。

通过测量聚氨酯在一定氧气浓度下的燃烧时间,计算出聚氨酯的氧指数,指数越高,阻燃性能越好。

4.3 热分解测试(TGA)热分解测试是评估聚氨酯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通过加热聚氨酯样品,测量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损失和热分解温度,从而评估聚氨酯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聚氨酯阻燃剂(1)

聚氨酯阻燃剂(1)

聚氨酯阻燃剂简介聚氨酯阻燃剂是一种用于提高聚氨酯材料阻燃性能的化学添加剂。

聚氨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具等领域的合成材料,然而由于其易燃性,使用聚氨酯材料时常常需要考虑阻燃处理。

聚氨酯阻燃剂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阻燃机制聚氨酯阻燃剂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提高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性能:1.物理阻隔作用:聚氨酯阻燃剂能够在高温下发挥出物理阻隔作用,减少氧气和燃烧产物的接触,以阻止燃烧反应的进行。

2.化学反应作用:聚氨酯阻燃剂在高温下能够分解产生具有消炎性质的气体,如无毒的水蒸气和惰性气体,从而削弱或抑制聚氨酯材料的燃烧过程。

3.减少热分解反应:聚氨酯阻燃剂能够吸收和稳定聚氨酯材料在高温下产生的自由基,减少热分解反应的发生,从而延缓聚氨酯材料的燃烧速度。

常见的聚氨酯阻燃剂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聚氨酯阻燃剂:1.氧化铝(Aluminum Hydroxide):氧化铝是一种无机聚氨酯阻燃剂,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和防火性能。

它能够通过吸热分解产生水蒸气,将聚氨酯燃烧产物带走,并在高温下形成氧化铝膜,起到物理阻隔作用。

2.氯化磷(Phosphorus Chloride):氯化磷是一种有机聚氨酯阻燃剂,具有较高的阻燃效果。

它能够在高温下释放出磷含量高的有机酸,与燃烧产物反应生成磷酸盐,从而降低燃烧产物的燃烧性能。

3.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铝是一种无机聚氨酯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

它能够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水蒸气和惰性气体,有效抑制聚氨酯材料的燃烧过程。

4.磷氮阻燃剂(Phosphorus-nitrogen based flame retardants):磷氮阻燃剂是一类新型的有机聚氨酯阻燃剂,具有环保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它能够通过氮和磷元素的协同作用,降低聚氨酯材料的燃烧速度和烟雾产生量。

应用领域聚氨酯阻燃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建筑材料:在建筑领域,聚氨酯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隔热材料、隔音材料、保温材料等。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技术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技术

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技术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技术最常用的方法是在PUF中加入反应型或添加型阻燃剂。

用于PUF 的阻燃剂除了应满足阻燃剂的一般要求外,还应与PUF各组分相容,在多元醇中溶解性好,不致引起泡沫体“焦化”,且最好是粘度较低的液体,以免造成加工工艺上的困难。

PUF也可采用固态添加型阻燃剂,但常与液态添加型阻燃剂联用。

所以PUF所用阻燃剂与热塑性塑料用阻燃剂有所不同。

提高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的方法:1、物理法(包括添加阻燃剂法和浸渍、涂敷法)①添加阻燃剂法,即将添加型阻燃剂直接加入聚氨酯基料中,机械的混合,再经挤塑、模塑、发泡定型等加工过程而成为制品,使其具有阻燃性。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尤其是有机卤代磷酸酯,是聚氨酯泡沫常用的添加型阻燃剂。

阻燃机理如下:含磷阻燃剂在泡沫塑料燃烧时受热,将磷化物转化为偏磷酸和聚偏磷酸:磷化物→磷酸→偏磷酸→聚偏磷酸聚偏磷酸覆盖在聚合物表面形成保护层,磷酸、聚磷酸及聚偏磷酸的脱水作用,形成碳化膜阻止氧气的补给和热量传递,从而阻止燃烧反应的不断进行。

含卤素阻燃剂在泡沫塑料燃烧时,受热分解成卤化氢,卤化氢具有与燃烧反应中OH自由基反应生成水的作用,从而降低了OH自由基的浓度,破坏了燃烧反应继续进行的条件,抑制了燃烧反应进一步进行。

同时,生成的水在高温下汽化,会在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温度有所下降,从而减慢燃烧速度,达到阻燃的作用。

使用添加型阻燃剂是聚氨酯泡沫应用最广泛的阻燃方法。

该法对泡沫体生成时的反应影响较小,制造工艺不必做很大改动,阻燃效果显著,泡沫制品的综合性能较好。

聚氨酯硬质泡沫常用三氯丙基磷酸酯(TCPP)、三氯乙基磷酸酯(TCEP)、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作为添加型阻燃剂。

这三种阻燃剂均为含磷阻燃剂,由于磷元素含量不同,导致阻燃性能差异较大,其中,TCPP阻燃性能较差;TCEP阻燃效果持久性较差,但价格便宜;DMMP磷元素含量最多,阻燃性极佳。

大量研究表明,当阻燃剂混合使用时,阻燃效果要比单独添加一种阻燃剂好得多,且阻燃剂的用量可以大大减少,从而降低成本、降低燃烧发烟量,这既是阻燃剂的协同效应。

聚氨酯泡沫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

聚氨酯泡沫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

聚氨酯泡沫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一、火灾危险性“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具有优越的绝缘、保温和隔音性能。

聚氨酯,俗名海绵(以下简称聚氨酯泡沫),是生产、生活中广泛利用的畅销制品。

聚氨酯泡沫成品是多孔性的固体,导热性极差,容易造成热量积聚。

硬质的闪点为310℃,自燃温度为416℃,每燃烧1千摩尔泡沫可放出的热量。

未经阻燃处理的成品,氧指数为20左右;经阻燃处理的在23~27之间,个别也可达30左右。

在200℃时发生热降解,放出CO和醇类等低分子物。

对于软质聚氨酯泡沫,根据火险参数差热分析的测定结果,其初始分解温度为260℃以上,激烈分解温度为280℃,自燃温度在330℃以上,极易造成自燃和分解性燃烧。

燃烧后,会分解产生氰化氢、一氧化碳等剧毒性气体,使人吸入后几秒钟就中毒身亡,且燃烧产生大量烟气,降低空间能见度,使人失去逃生能力。

二、火灾特性聚氨酯泡沫火灾与其他可燃固体火灾相比,存在有不同的独特个性。

主要表现在:1、易产生阴燃实验证明,某些标准规格的聚氨酯泡沫,即使在单独存放的情况下,也可发生阴燃。

软质聚氨酯泡沫在静止空气中,产生阴燃的最高温度不超过400℃,而且阴燃的时间能持续数个小时。

硬质聚氨酯泡沫的阴燃只发生在表面上,阴燃的最高温度约500℃左右。

2、燃烧速度极快,火焰温度高在实验中采用150×50×15mm规格的聚氨酯泡沫试样测定,燃烧速度为~2.0mm/s;燃烧中辐射热极强,经测试火焰温度高达2000℃左右,热值为28~23MJ/kg,根据消防部队战斗经验表明,500公斤聚氨酯泡沫堆积引燃后,战斗还未展开、水枪还没出水就全部燃尽了,可见其燃烧的猛烈程度。

分析认为,聚氨酯泡沫燃烧速度快、温度高,主要是因为聚氨酯泡沫在温度作用下,具有急剧分解的特性。

分解出的多种小分子可燃气体,当其温度达到燃点,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燃性的全面猛烈燃烧,使燃烧进入“轰燃”状态。

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

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

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1. 引言聚氨酯板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轻质且坚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冷链、汽车等领域。

然而,由于聚氨酯板的燃烧特性,其阻燃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深入讨论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以及其对建筑安全的影响。

2. 聚氨酯板的燃烧特性聚氨酯板具有易燃的特性,燃烧时会释放有毒气体,并产生火灾蔓延的风险。

对聚氨酯板的防火性能进行评估和分类十分重要。

3. 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为了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被制定出来。

这些标准基于阻燃性能的评估,将聚氨酯板分为不同等级,以指导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4. 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的划分根据聚氨酯板的阻燃性能,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通常分为B1、B2、B3等级。

B1级具有较高的防火性能,能够有效抵抗火灾蔓延。

B2级和B3级则相对较低,对火灾的抵抗能力较弱。

5. 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的依据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材料组成、燃烧性能、热释放速率、热传导性能等。

这些指标的评估将直接影响聚氨酯板的防火性能等级。

6. 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与建筑安全的关联聚氨酯板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其防火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选用具有较高防火阻燃等级的聚氨酯板能够提高建筑物在火灾中的抵抗能力,减小火灾蔓延的风险,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7.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对于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的划分标准,我们应该不仅追求防火等级的提高,而且要求聚氨酯板具备更多的安全性能。

我们可以考虑在防火等级划分标准中添加对热释放速率的要求,以便更好地控制火灾蔓延速度,提高人员疏散的时间。

总结聚氨酯板防火阻燃等级划分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材料组成、燃烧性能、热释放速率等指标的评估,我们可以选择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聚氨酯板。

聚氨酯硬泡阻燃标准

聚氨酯硬泡阻燃标准

聚氨酯硬泡阻燃标准[摘要]:聚氨酯硬泡大很多应用场合都是阻燃要求的,20年来中国相应的材料阻燃标准在不断修订,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通过对以往研究工作的总结,本文就聚氨酯硬泡在实施《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2006)后应向什么方向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阻燃标准;聚氨酯硬泡;阻燃方向1聚氨酯硬泡20余年执行的相关阻燃标准1.1《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对于PU硬泡B1等级的严格要求近20年来,我国聚氨酯工业发展很快。

由于该产品具有非常低的导热系数及透水蒸汽性,质轻、比强度高,加之其与纸、金属、木材、水泥板、砖墙塑料板、沥青毡等具有很强的粘接性,不需另加其它粘合剂等优点,已为众多的工业及民用部门所采用。

但是,聚氨酯与其它有机高分子材料一样是一种可燃性较强的聚合物。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密度小,绝热性能好,与外界的暴露面比其它材料大,因此更容易燃烧。

随着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广泛运用,其材料的耐燃、防火等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由于不慎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而导致火灾的事件时有发生,给聚氨酯泡沫的应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国外许多专家甚至认为这个问题是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今后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因此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耐燃性、安全性,已成为能否用于建筑材料的重要技术指标。

许多国家的建筑立法机构都制定了一系列难燃法规,与此同时又相应的制定了一系列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性能的测试方法。

我国从1980年开始制定了4项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即氧指数法(GB2406-1980)、炽热棒法(GB2407-1980)、水平燃烧法(GB2408-1980)、垂直燃烧法(GB2409-1980),特别是氧指数法(GB2406-1980)是我国适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性试验的第1个国家标准。

1984年上海市公安局颁布了《关于生产、销售、使用高分子建筑材料的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指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使用在建筑上,氧指数不得小于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应型阻燃剂,在高聚物合成过程中加人阻燃剂,它们或者
作高聚物的单为体,或者作为交联剂和扩链剂参与反应,最 后成为高聚物的结构单元,从而使高聚物获得阻燃性。目前 应用最多的是添加型阻燃高分子材料,eg:有机磷多元醇,烷 基磷酸酯。
b). 浇铸法 (模塑法):均匀的发泡混合料定量地注入金属模具内进行发泡,预熟化,然 后脱模,再加热充分熟化。
c). 喷涂法:借助压力使各组分在喷枪内混匀,然后喷涂于施工物表面上进行现场发泡 成型。
d. 块状法:连续的机械浇注发泡工艺,其成型泡沫体的横截面呈块状。
23
全球聚氨酯发展现状
2001年到2006年,世界聚氨酯产能年平均增长率为4%,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 为3.4%。2006年世界聚氨酯的产品产量达1165万吨,聚氨酯消耗量达979万吨。
(2)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
泡沫塑料以树脂为基础,采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在其内部产 生无数小气孔而制成的塑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分类
(1)分类 Mc值 :体型结构大分子中交联点间的分子量的大小。
Mc↓,交联密度↑ ,泡沫塑料的硬度及机械强度↑。
19
(2),反应过程
催化剂
Logo
Logo
(1)成泡过程 a. 泡沫的形成:在成泡剂的作用下,产生泡沫。 b. 泡沫的增长:新气体不断产生,泡孔膨大。 c. 泡沫的稳定:泡沫增长,气泡壁层变薄,泡沫 稳定剂稳定。
5
()
2 异 氰 酸 酯 与 含 活 泼 氢 化 合 物 的 反 应
6
(3)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
a. 异氰酸酯二聚
高温下则二聚体会发生分解
b. 异氰酸酯三聚
三聚体在150一200℃时仍很稳定(与二聚体不同)。可制取优异的 油漆涂料及耐温、阻燃的硬质泡沫塑料。
7
2,聚氨酯分类与应用
(1),聚氨酯分类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聚氨酯及其阻燃技术
目录
1 聚氨酯及其性质 2 聚氨酯分类与应用 3 聚氨酯泡沫制备 4 阻燃聚氨酯 5 发展与展望
Logo
1,聚氨酯及其性质 • 聚氨酯--聚氨甲酸酯的简称。
结构如下:
硬段结构 软段结构
决定性 能因素
聚合物 结构
链化学 组成
软段R,R’:材料的弹性,低温性能,拉伸性能 硬段: . 光稳组份型
形态分类法
水系聚氨酯
水溶解型 胶体分散型
乳液型
固态聚氨酯
a,形态分类法
C,用途分类
聚氨酯泡沫 塑料
聚氨酯纤维
用途
聚氨酯油漆
聚氨酯 涂料
聚氨酯 橡胶
聚氨酯 胶黏剂
(2)聚氨酯的应用
聚氨酯泡沫塑料
软泡、硬泡,半硬泡塑料三种。 除软泡沫塑料外,其余结构是刚性链段多,柔性链段少,
称氨纶
聚氨酯油漆与涂料
分为单组分油漆和双组分油漆 其中双组分油漆当今世界性能最好的聚氨酯油漆大 量用在小汽车、飞机、轮船方面。
聚氨酯涂料同金属和建筑材料联合牢实,又耐磨、耐油、 耐气候老化,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做成各种鲜艳色泽,所以聚 氨酯涂料可代替油漆,
聚氨酯胶黏剂
特点 ① 极性很强、化学活泼性很高 ② 控制分子链中软缎与硬段比例及结构,制成不同特性的胶黏。 ③ 易固化,胶合层无缺陷。 ⑤ 耐低温,胶合层可在-196℃ ,甚至-253 ℃下使用。 ⑥ 耐磨、耐水、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耐臭氧及防霉菌等。
燃烧特点:① LOI在16-18, ②产生大量有毒烟雾; ③特别是聚氨脂软泡,开孔率较高,泡孔相互连通, 燃烧时由于较高的空气流通性而不断地供给氧气,不 易自熄。
Logo
4,聚氨酯阻燃技术 目前聚氨酯阻燃的主要途径:
a,提高聚氨酯自身的热稳定性;
b,在聚氨脂原料中引入阻燃剂。
4.1 提高自身稳定性的方法: 分子链中引入热稳定性杂环结构,eg:异腈脲酸脂, 恶唑烷酮,磷腈等
3、聚氨酯料制备
脂肪族
异氰酸酯 脂环族
芳香族
聚酯多元醇 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低聚物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四氢呋喃聚醚多元醇
聚氨酯原料
其它聚醚多元醇 其它多元醇
扩链(交联)剂 胺类扩链剂 醇类扩链(交联)剂
催化 剂
叔胺类催化剂 金属有机化合物
阻燃剂
其它配合剂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 着色剂 增塑剂 ,发泡剂
内聚能,
官能度:支化程度,聚合物的体积构型
链的刚性
交联程度
链间的相互作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合成加工方法与工艺条件 微相分离程度
Logo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1)异氰酸酯的结构、反应活性 异氰酸(O=C=NH)基团是具有两个杂积累双链的高度不饱 和的基团,化学性能十分活泼。
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分子中的亲核中心进攻正电性的碳原子, 是一种亲核加成的聚合反应。
a, 异腈酸脲脂聚氨酯
Sendijarevic A . Elast Plast 1991;23:192–217.
Logo
b,恶唑烷酮聚氨酯
Yeganeh H. Eur Polym J 2006;42:1743–54.
Logo
4.2,加入阻燃剂方法
阻燃剂按其阻燃特点分为添加型阻燃剂与反应型阻燃剂 添加型阻燃剂:阻燃剂以物理方式分散于基材中,赋予材料以阻燃性 ,eg:氯氟烃,无机氧化物,氢氧化物,无机磷化合物(磷酸铵);
常温下处于玻璃态,具有小于铝,大于铝和等于铝的硬度。
主要用途 1、座椅、沙发、头枕、床垫等
聚氨酯慢回弹枕头
2、各种减震、包装垫材,保温材料
聚氨酯橡胶
①混炼型聚氨酯橡胶 ②浇注型聚氨酯橡胶 ③热塑性聚氨酯橡胶 配溶剂作涂料、黏合剂和PU革等
聚氨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是用聚氨酯热塑胶(Estane型)进行抽丝纺 丝,再织成各种衣着袜子等。日本牌号为Sanxi ,中国
(2)成泡剂 a. 水 b. 低沸点卤代烃,受热气化产生气泡(物理方法)。
22
c.泡沫稳定剂
有机硅泡沫 稳定剂
Si—O—C型
降低原料混合物的表面张
力,在泡沫升起至熟化期
间防止泡沫的热力学非稳 态出现。
d,发泡成型工艺
a). 手工发泡:计量加入反应物,经高速搅拌混合数秒后,立即倾入模具内进行发泡成
型。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其产 量占世界的40%左右,也是最大的聚氨酯 消费国
中国聚氨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 代至新世纪初,聚 氨酯弹性体的适用 范围进一步扩大, 产品品种及产量稳 步增长,原材料、 新技术、先进设备 正在协调配套生产 成为新世纪初的一 个朝阳产业。
聚氨酯的结构缺陷:
结构特点:多孔状结构, 密度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