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非条件反射: 进食 口腔粘膜
5.7.9.10
NE + ß 受体
( 交 感 神 经 cAMP )
延髓 初级中枢
副 ACh 交 + 感 M受体 神 经 IP3
唾液腺
2.条件反射:食物的形、色、味及进餐的环境
“望梅止渴”
二、咀嚼和吞咽 (一)咀嚼:粉碎、搅拌、混合 (二)吞咽:吞咽过程分三期:
第一期: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secretin)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抑胃的运动
迷走神经兴奋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 胃 肽 (GIP) 促胰岛素分泌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盐酸分泌↑→胃内pH↓ 进入十二指肠内的盐酸、脂肪、高渗溶液 其他: 恶劣的情绪
肠抑胃素
胃 酸 分 泌

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
药物(阿托品、甲氰咪呱等)
抑制胃液分泌
激素(胰泌素、抑胃肽、PG等)
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
1.容受性舒张:吞咽食物时,食团刺激咽、食管等
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 迷走-迷走反射
(brain-gut peptides)
促胃液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 抑胃肽、促胃动素 在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道中双重 分布的肽类物质称脑肠肽。
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 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 (gastrin)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促胃窦收缩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促胆汁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组织胺 ACh
胰蛋白酶
眎、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糜蛋白酶
眎和胨
蛋白质 氨基酸、小分子多肽
3.胰淀粉酶: 淀粉 4.胰脂肪酶:
胰淀粉酶
糊精 麦芽糖 麦芽寡糖 脂肪酸 甘油一酯 甘油
胰脂肪酶
甘油三脂
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至于腹脑是不是第 二大脑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
胃肠激素: 胃肠内分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生物活 性物质。 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1.分布分散 2.数量巨大 3.属于APUD细胞(都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 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
激素种类 脑肠肽:
新近展
199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尔森 提出:人的“肚子”不仅负责消化和吸收,而且能够 调节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并且提出人类除了第一大 脑之外还有“第二大脑”,那就是肚子,即“腹脑”。 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腹脑”的存在,即人类 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来的。 看来“一肚子坏水”这句俗话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chemical digestion)
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质变)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 兴奋性低 2. 富有伸展性 3. 具有紧张性 4. 自动节律性 5. 对化学、温度、机械牵张刺激敏感;对电刺激 和锐性刺激不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2.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
②潜伏期短、持续时间长
③分泌量与食欲有关
② 胃期胃液分泌 Ⅰ.分泌机制:
● 扩张胃体和胃底→迷走
-迷走长反射和壁内N丛短 反射→胃腺分泌。 ● 扩张胃窦部→壁内 N 丛 短反射→ G 细胞释放促胃 液素;或迷走 - 迷走长反 射→胃腺分泌。 ● 食物的化学成分→ G 细 胞释放促胃液素。
Ⅱ.分泌特点:
胞性贫血。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很多: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蛋白质等);
●一些药物 (Ach、• 组 胺、乙醇等 ) 和激素 ( 胃泌 素、糖皮质激素等)也是胃液分泌的刺激物。
●应激状态:如舰员出海,长时间处于应激状
态,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诱发胃溃疡和 十二指肠溃疡。 下面主要从内源性物质和消化期二个方面对胃 液分泌的影响进行阐述:
水分:占99%,
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还有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无机物:有Na+、K+、HCO3–、Cl– 和一些气体分子。
(二)唾液的作用
①湿润口腔和食物溶解食物, 便于说话和吞咽; ②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③清洁和保护口腔 ④杀菌作用 ⑤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⑥其他作用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蠕动:是空腔器官平滑肌前面舒张、后面收缩, 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是一种由神经介导的反射活动:
食管内的压力:
下段: 食管 - 贲门连接处上 方(1~2cm)的高压区。 作用:防胃内容物逆流入 食管,起到了类似生理性括约 肌的作用,故称为食管下括约 肌。 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受神 经 - 体液的调节:如食团的机 械刺激,可反射性的引起其舒 张;而当食团入胃后,引起促 胃液素的释放又加强其收缩。
第三节
胃内消化
胃的外分泌腺:
贲门腺: 粘液 壁细胞:HCl、内因子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粘液颈细胞:粘液 幽门腺:碱性粘液
内分泌细胞 G细胞:促胃液素
一、胃液及其分泌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质: 无色透明强酸性液体,pH 0.9-1.5
量:1.5-2.5L/日
主要成分
盐酸 胃蛋白酶原 粘液和碳酸氢盐 内因子
(二)外来神经
交感神经: 胃肠道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减少,括约肌收缩 副交感神经: 胃肠道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括约肌舒张
交感 及副 交感 传入 局部传 入
中枢神经 系统
交感及副 交感传出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平滑肌 消化道管壁内的化 学感受器和机械感 受器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管平滑肌
图 消化系统的局部和中枢性反射通路
头 期
Ⅴ、Ⅻ、Ⅸ、Ⅹ 口、舌、咽、食管 Ⅹ 枢 胃底、胃体机械刺激 胃幽门部机械刺激 壁内N丛 壁内N丛 幽门部
食物刺激 眼 、耳 、鼻
Ⅰ、Ⅱ、Ⅷ



胃 腺
G细胞
促 胃 液 素
胃 液

胃幽门部化学刺激
12指肠
肠 期
机械
小肠 化学 刺激
G细胞
小肠
I细胞
缩胆囊素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4.胃酸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③杀菌。 ④有利于铁、钙在小肠内的吸收。 ⑤入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
缺乏或过多
(4)胃酸分泌机制: 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 的,其分泌过程如图所示。
质子泵 已被证实是 各 种 因 素 引 质子泵 起胃酸分泌 的最后通路, 选择性抑制 质子泵的药 物 ( 如奥美拉 唑又叫洛赛 克 ) 可有效的 抑制胃酸的 分泌。
(slow wave) or (basic electrical rhythm)
3.动作电位
产生机制:刺激→Ca2+通 道开放→Ca2+内流→AP 。
平滑肌慢波、动作电位和收缩的关系:
平滑肌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 位发动平滑肌的收缩。 平滑肌收缩的张力与动作电位的数目有关,而 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
胃内压 ∨ 十二指 肠内压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四)呕吐
呕吐是一种保护意义的防御性反射活动,
可把胃内有害物质排出。但剧烈呕吐会影响
进食、造成水电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最重要部位。
-化学消化:
胰液、胆汁、小肠液
-机械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胰液最重要的消化液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抑制性纤维
2.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3.蠕动:
蠕动的意义 ①促进食糜与胃液混合; ②研磨固体食物并促使其向十二指肠移行。
(三)胃的排空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
水 10min > 糖 2h > 蛋 > 2~3h 脂 5~6h
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1)乙酰胆碱 (2)促胃液素:
胃 窦 G细胞 小肠粘膜
血液
促胃液素
壁细胞
胃 酸 分 泌

(3)组胺:
+ 壁细胞H2受体
胃酸分泌的阻断剂
阿托品
质子泵
奥美拉唑
甲氰咪呱 阿托品
生 长 抑 素
2.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前列腺素和上皮生长因子
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迷走-迷走反射 壁内N丛局部反射 胃窦 G.C 促 胃 液 素 胃蠕动↑ 紧张性↑ 胃内压 ∨ 十二指 肠内压 胃内压 ∧ 十二指 肠内压 胃 排 空 胃 排 空 暂 停 再 次 胃 排 空
十二 高渗溶液 指肠 食糜 盐酸、脂肪
肠-胃反射 胃蠕动→ 肠抑胃素 紧张性→
食糜在肠内吸收 抑制因素解除 胃蠕动↑ 紧张性↑
●分泌量和酸度很高。 ●消化力(胃蛋白酶量)
<头期。
③ 肠期胃液分泌 Ⅰ.分泌机制:
●与胃期相似:即机械、
化学刺激量方面发挥 作用,但以体液调节 为主。 ●体液调节因素有:促 胃液素、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尚未提纯)
Ⅱ.分泌特点:
●分泌量、酸度和
胃蛋白酶含量均较 低(与同时产生的 抑制性体液因素有 关)。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消化道: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附属器官:
唾液腺
肝脏 胆囊 胰腺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消化 吸收
机械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蛋白质 蛋白质
化学性消化 废物排出
脂肪
脂肪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直接吸收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直接吸收
第一节


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
分泌小管
2.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pH2~3
3.
蛋白质 粘液与HCO 3
眎、胨
胃粘液和碳酸氢盐联合作用形成一道抵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抗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的屏障。
4.内因子:
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作用: 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
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临床:当壁细
胞受损或减少时, 可发生巨幼红细
进食后胃液的分泌机制,可按感受食 物刺激的部位,人为的划分为头期、胃期、 肠期 来分析。实际上这 3 个时期几乎同时 开始,互相重叠的。
(1) 头期胃液分泌
条件刺激 非条件刺激
头部 感受器
1、2、8
迷走神经 中枢
5、7、9、10
G细胞 胃液分泌 壁细胞
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 ①分泌量占30%、酸度高、胃蛋白酶含 量高,消化力强.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 动 力:胃的运动。
影响因素:
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 神经因素: 迷走-迷走神经反射 壁内神经丛反射 体液因素:促胃液素 2.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 ①盐酸 ②脂肪 ③高渗溶液
胃 内 食 物
机械扩张
蛋白质 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脂肪及分解产物 糖 氨基酸
概 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四、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一、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性质: 唾液是近中性液体,pH6.6-7.1
成分:
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 pH 7.8~8.4,渗透压≈血浆。 胰液呈间歇性分泌,分泌 量约为1~2L/每日。
1.水和碳酸氢盐: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
中和胃酸
主要作用
(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
造成的弱碱性环境
(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活动的提供最适pH环境)
2.蛋白水解酶: 胰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原
盐酸 肠激酶
1.盐酸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胺试验)。
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 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⑵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
(3)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胃蛋白酶, 并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 ②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蛋白质变性, 易于消化。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 量: 6~8L/日
2. 功能:
①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 ②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
以利于吸收。
④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物理和化学性损伤。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一)内在神经
粘膜下神经丛 肌间神经丛
主要调节腺细胞的分泌 主要参与消化道运动的控制
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
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系统除了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外,
还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性消化:
(mechanical digestion)
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磨碎、 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形变)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