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一项重要方法。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将涉及的“菌落”“培养基”和“接种”等重要的生物术语会起到铺垫的作用。这一节也对下面学习细菌和真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引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培养的实验操作,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

只有掌握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操作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细菌和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动手能力有限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发生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说学法

由于细菌和真菌微小、抽象,单凭教材的文字介绍让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会很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展示,自主观察、合作探究,与组内成员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变机械学习为主动求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用发霉的面包、长毛的桔子等,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现象,并结合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创设真实的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满脑袋的问号,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

2、讲授新知

第一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手上、鼻腔内和口腔内的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蘑菇、木耳等,结合导入中的直观感知,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真菌的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细菌和真菌都分布在哪呢,怎样才能看到它们?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第二步: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分发到各小组,由组内成员确定一人进行菌种的接种,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由教师指导,用无菌棉签蘸取蒸馏水,在手心或口腔内部轻轻擦取,然后再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贴好标签,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第三步:通过多媒体展示菌落的图片,归纳菌落的概念,比较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结合以上操作,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需要怎样的条件,上面的接种实验是否存在不妥之处。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最终获得答案。

第四步:预习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中环境中更多一些?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的探究指导,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设计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汇总全班各组的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3、总结归纳归纳本节所学,强化重难点。最后理论联系实际,请同学自行列举出怎样的环境含有细菌和真菌多,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说板书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2、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X”。

⑴高温灭菌的培养皿中一般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V)

(2)由于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茵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X)

2.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C )

A 干燥的皮鞋;

B .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 潮湿的粮食堆; D .潮湿的沙土地。

3.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A、B 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天后,盐纸片周围只有 A 细菌生长。你对这个实验结果怎样解释? 答:这个实验结果表明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而B 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同的。

4.你见过泡菜坛吗?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利用泡菜坛制作

泡菜时,既要给泡菜坛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答: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泡菜发酵所需的乳酸菌能够在缺少氧的环境下生存,把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变为乳酸。

P57 探究讨论

1.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

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

子等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提示 4 中的操作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