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系统的联合模拟分析

合集下载

简述通风的分类: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简述通风的分类: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本文出自锋速达通风降温系统,转载请注明出处:
简述通风的分类: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制污染物扩散, 作为这种用途的装置称为气幕隔断或吹吸式排风 罩, 在大型酸洗槽、铸造车间落砂和大型工件油漆等生产过程中已大 量采用。与传统的局部排风罩相比,它的动力消耗少,污染控制效果 好,不妨碍生产操作
本文出自锋速达通风降温系统,转载请注明出处:
简述通风的分类: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通风系统中常用的有害气体处理方法有吸收法和吸附法。 吸收法 是利用适当的液体作为吸收剂与含有害气体的空气相接触, 使有害气 体被吸收剂所吸收某些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吸附有害气体。 活性炭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吸附剂。 吸附法适用于处理危害大 的低浓度有害气体,吸附效率可接近 100%。 某些有害气体由于目前还 缺乏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用高烟囱把未经 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空气排入高空。这种方法称为高空排放。
wwwfengsudacomwwwfengsudacomwwwfengsudacomwwwfengsudacom室外空气经百叶窗进入送风室送风室内设有净化空气用的空气过滤器和加热空气用的空气加热器等空气经过净化和加热后由风机加压经过风管输送到房间内的送风格栅即出风口再分布到各室内和室内空气混合
简述通风的分类: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本文出自锋速达通风降温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出自锋速达通风降温系统,转载请注明出处:
气幕
空气以一定速度从条缝形孔口喷出时,构成一股平面射
流。如在其对面设置条缝形吸风口吸入这股气流,在吹、吸风口之间 就会构成一道像帷幕一样的气流。 利用这种吹吸气流本身所具有的动 量隔断气流两侧空气的装置称为气幕。 装设在建筑物出入口的气幕称 为大门空气幕。大门空气幕可以防止室外风、灰尘、昆虫、污染空气 和臭味侵入室内,减少建筑物的热(冷)损失,而且不妨碍人和物的 通过。大门空气幕在人员车辆进出频繁的工业厂房、冷藏库、百货公 司、 剧院等处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民用建筑中大多采用上部送风的上 送式,在工业建筑中多采用下送式和侧送式。气幕也用于局部地点控

通风系统分析报告

通风系统分析报告

通风系统分析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建筑和工业的快速发展,通风系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通风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排除有害气体和污染物,保障人们的健康。

此外,通风系统在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通风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任务本报告旨在分析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参数、设计及优化方法,以及在建筑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主要任务包括:阐述通风系统的定义及分类、工作原理;分析通风系统的关键参数,如风量、风速、气流组织、噪音和振动等;探讨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优化策略及其在建筑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效果。

1.3 报告结构概述本报告共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节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任务,以及报告的结构。

第二章节阐述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第三章节分析通风系统的关键参数。

第四章节探讨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优化策略。

第五、六章节分别介绍通风系统在建筑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最后一章节总结报告内容,并对通风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通风系统基本原理2.1 通风系统定义及分类通风系统是指通过自然或机械方式,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以达到调节室内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目的的系统。

根据通风方式的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通风:利用室内外温差、风压差等自然因素,实现空气流动和交换的通风方式。

2.机械通风:采用风机、风扇等机械设备产生气流,实现空气流动和交换的通风方式。

3.半机械通风:结合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特点,通过调节通风口、窗等设施,实现空气流动和交换的通风方式。

通风系统还可根据通风目的、应用场景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通风目的可分为以下几类:1.一般通风:主要为了提供新鲜空气,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热舒适通风:通过调节室内外温差、湿度等参数,提高室内热舒适度。

建筑设备基础知识与识图8-1建筑通风

建筑设备基础知识与识图8-1建筑通风

(三). 风机
轴流式风机
(三). 风机
轴流风机的叶轮安装在圆筒形外壳内,当叶轮在电动 机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时,空气从吸风口进入,轴向流过 叶轮和扩压管,静压升高后从排气口流出。
与离心风机相比,轴流风机产生的压头小,一般用于 不需要设置管道、或管路阻力较小的场合。对于管路阻力 较大的通风系统,应当采用离心风机提供动力。
三.机械通风
三.机械通风
1)局部送风系统 面积很大,操作人员较少的生产车间,用全面通风改善
整个车间的空气环境,既困难又不经济,而且也是不必要 的。只需向个别的局部工作地点送风,使局部工作区保持 良好的空气环境,称为局部送风。
2)局部排风系统 局部排风是把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地点直接捕
集起来,并排放到室外,防止有害物质向四周扩散的排风 方式。
四.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构件
(一).室内送、回风口形式 (二).风道 (三).风机
百叶式、侧送风口 (一).室内送、回风口
(一).室内送、回风口形式 散流器
(一).室内送、回风口形式 孔口送风
(一).室内送、回风口形式 喷口送风
(二).风道
风道可采用薄钢板、塑料、混凝土、砖等材料。 风道的断面有圆形、矩形等形状
风 道
(三). 风机
风机是为通风系统中的空气流动提供动力的机械设备。 在排风系统中,为了防止有害物质对风机的腐蚀和磨
损,通常把风机布置在空气处理设备的后面。 风机可分为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两种类型。
(三). 风机
离心式风机 主要由叶轮、机壳、机轴、吸气口、排气口等组成。
(三). 风机
风机的主要参数:
(1)风量L:指风机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输送的空 气量,单位为m3/s,单位体积的空气通过风机后 所获得的动压和静压之和,单位是Pa.

第4章 地下建筑的通风方式、气流组织和通风系统解读

第4章 地下建筑的通风方式、气流组织和通风系统解读

(2)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
• 利用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要求洞室内外有较大的温 差, 两个洞口要有一定的高差, 温差高差越大, 自然通 风效果越好,它适用于地下锅炉房、地下电厂等发 热量大的地下建筑物。
3、自然通风的优缺点
• 影响自然通风量大小的因素很多, 如室内外空气的温度 差、室外空气的流速及流向、门窗洞面积和位置等。所 以自然通风量不是常数, 而是随室内外条件变化而变化, 同样室内所需要的通风量也不是常数, 也是随条件变化 而变化的。
1.当自然风与机械风流向相反时,会使隧道中通风量减小, 停风或风向反转,使隧道通风条件恶化;
2.当自然风变化较大时,会影响风机的正常工作。自然风 超静压差的变化影响到风机的工况点变化。当工况点不台 理时,可能会造成较大电能浪费,严重者会造成风机损坏。 为了使风机的工况点始终处于台理的范围内,需要随自然 风的变化对风机工况点做及时调整,这给通风管理带来较 大麻烦。
• 排风系统应根据地下建筑的防护要求和用 途确定, 一般的和较小型的地下建筑可依靠 不断进风而造成超压排风; 大型的或通风量 大的应用排风机排风。后者, 排风系统一般
由排风机、自动排气活门、密闭阀门、扩 散室、排风防爆活门和连接管等组成; 而超 压排风不需要有排风机。
二、进、排气装置
• 进气装置的作用在于从室外采集洁净空气, 供给室内送风系统使用;而排气装置的作 用则是将排气系统集中的污浊空气排放至 室外。
(2) 过滤式通风
• 定义:当地面空气受到污染, 而此时地下建筑内 部仍需要继续进入新鲜空气时, 经查明地面空气 的性质和污染程度后, 由清洁式通风转入过滤式 通风, 外部的污染空气需经消波、除尘和过滤吸 收器变为清洁空气后, 再送入地下建筑内部的通 风方式称为过滤式通风。

第8讲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系统的联合模拟分析

第8讲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系统的联合模拟分析

Building environment design simulation software DeST(8): combined simulation of natural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Zhang Ye ★, Zhang Yufeng, Song Fangting, Ya Da and Jiang Yi
-2-
虑:自然通风和渗透;空调的机械通风。这种习惯并不完全基于自然风和机械风的区别,实 际上,由于驱动力受到自然条件限制,自然通风往往采用机械辅助的形式,例如英国新议会 大厦、蒙特福德大学机械馆、新卡里多尼亚的 Tjbaou 文化中心、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建筑师利用风压和热压这样的自然动力驱动通风, 通过合理的建筑结构以及机械辅助设施优 [4] 化自然通风,从而达到舒适、生态、节能的效果 。另一方面,任何空调通风系统都是在整 个建筑既定的自然通风和渗透条件下运行的, 自然与机械系统混合通风才是实际建筑通风的 真实情况。 从气流流动的机理来看,自然通风和渗透、空调的机械通风的本质是一样的,压力差的 存在是空气流动的根本原因,只是在产生压力差的原因上,两者有所不同。自然通风和渗透 最主要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 有时也借助机械设备产生的压头。 空调的机械通风则主要是靠 风机产生的压头来推动气流运动。 无论何种原因产生的气流, 在建筑内部都将与室内空气混 合,这些气流经过缝隙、开口、管道通达各处,相互影响同时也受到外界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建筑通风的模拟,应该采用自然通风、空调机械通风同时描述的统一的模 型。本文将介绍在 DeST 中全面考虑自然通风和渗透以及空调的机械通风的通风模拟方法, 并以实例说明其应用。
2 文献综述 2.1 自然通风的模拟现状
目前在自然通风与渗透计算问题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多区域网络模型方法。 多区域网络模型是将建筑内部各个空间(或者一空间内各个区域)视为不同节点,在同 一区域(节点)内部,假设空气充分混合,其空气参数一致;同时将门、窗等开口视为通风 支路单元, 从而由支路和节点组成流体网络。 计算中, 每一时间步长内各节点温度保持不变, 空气流动满足定常流伯努利方程,各节点内空气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多区域网络模拟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 把整个建筑物作为一个系统, 把各房间作为控制 体,用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反映房间之间支路的阻力特征,利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方程 对整个建筑物的空气流动、压力分布进行研究。 多区域网络模型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在国外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5]。不同国家的学 者已开发了多种此类软件,比较著名的有 a)COMIS[6~7]、b)CONTAM 系列[8]、c)BREEZE[9]、 d)NatVent[10]、e)PASSPORT Plus [11]、f)AIOLOS[12]等等。所有这些软件都需要使用者预先输 入气象参数、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建筑内各开口位置及阻力函数。其中 a),b),c)为单纯的通 风计算软件,可以通过图形界面输入复杂的建筑通风网络,给定每个节点的空气温度,计算 出各房间与外界或房间之间的通风量。 计算中各节点空气温度保持不变。 这三种软件不能直 接用于计算室温变化或室温未知情况下建筑内的通风或渗透情况, 也不能计算由通风造成的 建筑能耗。d)是专用于分析自然通风问题的软件,具有热模拟计算的功能。在给定气象条件 后,它可以计算出房间温度、自然通风量以及自然通风的降温效果。但它只能用于特定结构 2 个房间的工况,不具有通用性。e) 和 f)都包括通风计算模型和热模拟模型,但两个模型之 间无法实现耦合迭代计算。 Kendrick 对通风模型与热模拟模型的耦合问题进行了总结。已有的模型均采用最基本的 “sequential coupling”形式,用先假设的节点温度作为参数,计算通风量,再将通风计算结 果引入热模拟模型,热模拟模型的计算结果对通风模型没有反馈作用[13]。 Hensen 提出了两种通风模型和热模拟模型的耦合方式: “ping-pang” 和 “onion” 方式[14]。 在第一种方式中, 通风模型用前一时刻热模拟模型得到的结果作为参数, 将计算出的通风量 输出给热模拟模型, 热模拟模型再将计算出的温度输出给下一时刻的通风模型。 在第二种方 式中,通风模型将计算结果输入热模拟模型,后者再将计算结果反馈回前者,如此循环,直 到前后两次计算结果之差满足精度要求,再进入下一时刻的计算。三种耦合如图 1 所示[15]。

自然通风原理及案例分析.ppt

自然通风原理及案例分析.ppt

并列式
错列式
行列式
斜列式
周边式
自由式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建筑形体
建筑的宽度会影响通风的效果和形式。建筑宽度不超过10米的建筑可以使用单侧通风方法; 宽度不超过15米可采用双侧通风。 建筑高度的增加,室外风速也随之增大,同时热压也和建筑的高度成正比。
利用中庭双侧通风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平面布局
开口位置对室内流场的影响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植被绿化
植物是天然的气候调节器。在建筑物的外部布置树木等植被,在夏季可以有效降低地表温 度,同时有助于减小建筑物迎风面的压力,引导通风。不仅如此,室外绿化带还可以调节 风速,改变风的流动路线。若将绿化、水面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上,可以改善室内空气的 品质和降低空气温度,起到“自然空调”的作用。
建筑物四周的气流分布
PS:在建筑设计时,应注意当地的主导风向、开窗位置,以实现穿堂风,提高室内舒适度。
自然通风原理之二:热压作用
按照热力学原理,当室内存在热源时,室内空气的密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减的特点。密 度小的热空气由于对流作用上升,原来位置的空气变得稀薄形成负压区,因而产生压力差。 正是由于上述原理,当室内外空气温度不同时,在建筑外墙的进、排风孔上将形成一定的 压力差。
• 6、Almost any situation---good or bad---is affected by the attitude we bring to. ----Lucius Annaus Seneca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我们对待处境态度的影响。11时3分11时3分5Aug-208.5.2020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〇年八月五日2020年8月5 日星期三

《通风工程》第 2 版(58857)习题参考答案

《通风工程》第 2 版(58857)习题参考答案

《通风工程》第2版(58857)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概述1.粉尘、有害蒸气和气体对人体有何危害?答:(1)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引起尘肺病。

一般粉尘进入人体肺部后,可引起各种尘肺病。

有些非金属粉尘如硅、石棉、炭黑等,由于吸入人体后不能排除,将变成硅肺、石棉肺或尘肺。

②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有些毒性强的金属粉尘(铬、锰、镉、铅、镍等)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中毒以致死亡。

例如,铅使人贫血,损伤大脑;锰、镉损坏人的神经、肾脏;镍可以致癌;铬会引起鼻中隔溃疡和穿孔,以及肺癌发病率增加。

此外,它们都能直接对肺部产生危害。

如吸入锰尘会引起中毒性肺炎;吸入镉尘会引起心肺功能不全等。

(2)有害气体和蒸气对人体的危害根据气体(蒸气)类有害物对人体危害的性质,大致可分为麻醉性、窒息性、刺激性、腐蚀性等四类。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气体(蒸气)对人体的危害:①汞蒸气(Hg)汞蒸气是一种剧毒物质。

即使在常温或0℃以下汞也会大量蒸发,通过呼吸道或胃肠道进入人体后便发生中毒反应。

急性汞中毒主要表现在消化器官和肾脏,慢性中毒则表现在神经系统,产生易怒、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病症,或造成营养不良、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职业中毒以慢性中毒较多。

②铅(Pb)铅蒸气在空气中可以迅速氧化和凝聚成氧化铅微粒。

铅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铅及其化合物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后,再由血液输送到脑、骨骼及骨髓各个器官,损害骨髓造血系统引起贫血。

铅对神经系统也将造成损害,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

儿童经常吸入或摄入低浓度的铅,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产生行为异常。

③苯(CH)苯属芳香经类化合物,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

苯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有的作为原料用于燃料工业和农药生产,有的作为溶剂和黏合剂用于造漆、喷漆、制药、制鞋及苯加工业、家具制造业等。

苯蒸气主要产生于焦炉煤气及上述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苯进入人体的途径是呼吸道或从皮肤表面渗人。

自然通风系统

自然通风系统
m1——根据热源占地面积和地板面积之比值,按图7-12确定。 m2——根据热源高度,按表7-2(1)确定。 m3——根据热源的辐射散热量和总散热量之比值,按表7-2(2)确 定。
例7-1 某车间如图7-13所示,车间总余热量Q=582kJ/s,m=0.4。
F1 15m2 ,F3 15m2 1 3 0.6,2 0.4 空气动力系数K1=0.6,K2=0.4,K3=-0.3。室外风速vW=4m/s,室外空气温度 tw 26C , 要求 室内工作区温度 tn tw 5C , 1.0, 计算天窗面积 F2 。
Px0 ——中和面上的余压。 h1 h2 ——窗孔a、b至中和面的距离。
某一窗孔余压的绝对值与中和面至窗孔的距离有关。 中和面以下,余压为负, 中和面以上,余压为正。
三. 室外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迎风面:正压区 屋顶:回流空腔 背风面:回旋气流区
空气动力阴影区
风压:
和远处未受扰动的气流相比,由于风的作用在建筑物表面
1. 计算全面换气量 工作区温度
tn tw 5C 26 5 31C
上部排风温度
tp
tw
tn
tw m
26
31 26 0.4
38.5C
车间的平均温度
tnp
1 2
tn
tP
1 2
31
38.5
34.8C
全面换气量
G Q c tp tw
582
1.0138.5
26
46 .1k g
/
s
消除车间余热所需的全面进风量:
L
Q
c tp tw w
消除工作区余热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L'
mQ
ctn tw w

建筑设备第8章(通风)

建筑设备第8章(通风)

5.出口
32
1
2 3
4
图8.22 轴流风机的构造简图 图8.22 轴流风机的构造简图 1. 圆筒形机壳 2.叶轮 3.进口 4.电动机 1-圆筒形机壳;2-叶轮;3-进口;4电动机
33
2. 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1) 风量(L)—是指风机在标准状况下工作时,在单位时间 内所输送的气体体积,称为风机风量,以符号L表示,单位为 m3/h; (2) 全压(或风压P)—是指每m3空气通过风机应获得的动压 和静压之和,Pa; (3) 轴功率(N)—是指电动机施加在风机轴上的功率,kW; (4) 有效功率(Nx)—是指空气通过风机后实际获得的功率, kW; (5) 效率(η )—风机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 (6) 转数(n)—风机叶轮每分钟的旋转数,r/min。
7
8.2.3 空气质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1. 空气质量平衡 单位时间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应和同一时间内排出的空 气质量保持相等。即通风房间的空气质量(kg/s)要保持平 衡,这就是空气平衡。空气平衡的数学表达式为 Gjj+Gzj =Gjp+Gzp
在工程实际中为满足各类通风房间及邻室的卫生要求,常 利用无组织自然渗透通风措施,使洁净度要求较高的房间 维持正压,使机械送风量略大于机械排风量(5%~10%),使 污染严重的房间维持负压,使机械送风量小于机械排风量 (10%~20%),用自然渗透通风来补偿以上两种情况的不平 衡部分。
8
2. 热平衡 热平衡是指室内的总得热量和总失热量相等,以保持车 间内温度稳定不变,即 Qd = Qs 车间总得热量包括很多方面,如生产设备散热、产品 散热、照明设备散热、采暖设备散热、人体散热、自然 通风得热、太阳辐射得热及送风得热等。车间的总体热 量为各得热量之和。 车间的总失热量同样包括很多方面,有维护结构失热 、冷材料吸热、水分蒸发吸热、冷风渗入耗热及排风失 热等。

自然通风原理课件

自然通风原理课件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有了各窗孔的压差就可以利用式(7.3)和(7.4)求风量。
3.中和面的位置
中和面的位置直接影响进排风口内外压差的大小,影响进排
风量的大小。根据空气平衡,在没有机械通风时,车间的自
然进风等于自然排风,即:
根据式(7.4)得:
Gzj Gzp
7.1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Gzj j F1 2 | p j | w
5、天窗排风温度
天窗排风温度和很多因素有关,如热源位置、热源散热
量、工艺设备布置情况等,它们直接影响厂房内的温度分布
和空气流动,情况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解法。一般采用下
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7.1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1)温度梯度法计算排风温度 t p
当厂房高度小于15m,室内散热量比较均匀,且不大于
7.2 自然通风的计算
2.已知条件和设计目的 (1)已知条件
车间内余热量Q、工作区设计温度 t n 、室外空气温度 t w、车
间内热源的几何尺寸、分布情况。 (2)设计目的 确定各窗孔的位置和面积、计算自然通风量、确定运行管理 方法。 3.设计计算步骤 ①计算消除余热所需的全面通风量,用下式计算
G Q c(t p tw )
(7.16)
7.2 自然通风的计算
式中 Q ——车间余热量,kW;
c ——空气定压比热,kJ/(kg·℃);
t p ——车间排气温度,℃;
t w ——室外空气温度,℃。
②确定窗孔位置及中和面位置; ③查取物性参数,如空气密度、空气比热、窗孔流量系数等; ④计算各窗孔的内外压差,用式(7.7)和式(7.8)计算; ⑤分配各窗孔的进、排风量,计算各窗孔的面积。
gh
pj

基于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住宅通风换气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住宅通风换气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住宅通风换气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舒适与健康要求越来越高。

而住宅密闭化程度的增加,使得室内空气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通风换气已成为必要手段。

目前,住宅通风换气的方式主要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传统上,自然通风是通过建筑物固有的气流驱动,外界空气通过建筑物中的通风口进入室内,排出室内污浊空气。

而机械通风则是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机等,强制将空气流动,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但机械通风需要消耗能量,造成费用,而且带来的噪音和空气干扰等不利因素使得其在住宅通风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基于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住宅通风换气技术因此应运而生。

其工作原理是自然进风口通过气流作用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机械排风则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这种技术既能够实现通风换气的功能,又能够降低能耗并减少噪音和空气干扰等不良影响,因此备受关注。

但是,对于不同住宅结构类型和环境条件,其具体运行效果仍有待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意义基于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住宅通风换气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住宅通风方式。

相较于传统机械通风,其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并减少噪音和空气干扰等不良影响,从而更适合于住宅通风换气的应用。

因此,研究该技术的运行效果及适用性,对提高住宅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及提升住宅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旨在对基于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住宅通风换气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针对不同住宅结构类型和环境条件,探究该技术的适用性及运行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建立计算模型,对该技术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寻求最佳的通风换气效果;3、探讨该技术在住宅通风中的应用前景及其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本课题的最终目标是为推广基于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住宅通风换气技术提供参考和支持。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如下:1、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

8.1.3 机械通风

8.1.3 机械通风
• (1)局部送风系统
• 对于面积较大且工作人员很少的生产间(如高温车间),采用全面通风 的方法改善整个车间的空气环境既困难又不经济,而且往往也没有必要。 这时,可采用局部送风方法,向少数工作人员停留的地点送风,使局部 工作区保持较好的空气环境即可,如图所示。
2.局部通风
(2)局部排风系统
局部排风是把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地点直接捕集起来、排 放到室外的通风方法。这是防止有害物质向四周扩散的最有效的措 施。与全面通风相比,局部排风除了能有效地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环 境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外,还可以大大地减少排除有害物质所需 的通风量,是一种经济的排风方式。如图所示。
3.通风系统的组成
(1)排风系统 排风系统主要由排风口(排风罩)、风道、空气处理设备(除尘器、 空气净化器等)、风机、风帽等组成。3.通 Nhomakorabea系统的组成
2)送风系统 送风系统主要由新风百叶窗、空气处理设备(过滤器、加热器等)、 通风机(离心式、轴流式、贯流式)、风道 送风口等组成。
THE END
8.1 建筑通风
• 8.1.1通风系统的分类 • 8.1.2 自然通风 • 8.1.3 机械通风 • 8.1.4 通风管道风口 • 8.1.5 通风部件和主要设备
8.1.3 机械通风
• 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造成的压力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 • 机械通风根据其作用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 1.全面通风方式 • 全面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系统 • 全面机械送风、自然排风系统 • 全面机械送、排风系统
1.全面通风
(3)全面机械送、排风系统,如图所示。
室外新鲜空气在送风机作用下经过空气处理设备、送风管道、和送 风口送入室内,污染后的室内空气在排风机的作用下直接排至室外, 或送往空气净化设备处理,达到允许的有害物浓度的排放标准后排 入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虑:自然通风和渗透;空调的机械通风。这种习惯并不完全基于自然风和机械风的区别,实 际上,由于驱动力受到自然条件限制,自然通风往往采用机械辅助的形式,例如英国新议会 大厦、蒙特福德大学机械馆、新卡里多尼亚的 Tjbaou 文化中心、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建筑师利用风压和热压这样的自然动力驱动通风, 通过合理的建筑结构以及机械辅助设施优 [4] 化自然通风,从而达到舒适、生态、节能的效果 。另一方面,任何空调通风系统都是在整 个建筑既定的自然通风和渗透条件下运行的, 自然与机械系统混合通风才是实际建筑通风的 真实情况。 从气流流动的机理来看,自然通风和渗透、空调的机械通风的本质是一样的,压力差的 存在是空气流动的根本原因,只是在产生压力差的原因上,两者有所不同。自然通风和渗透 最主要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 有时也借助机械设备产生的压头。 空调的机械通风则主要是靠 风机产生的压头来推动气流运动。 无论何种原因产生的气流, 在建筑内部都将与室内空气混 合,这些气流经过缝隙、开口、管道通达各处,相互影响同时也受到外界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建筑通风的模拟,应该采用自然通风、空调机械通风同时描述的统一的模 型。本文将介绍在 DeST 中全面考虑自然通风和渗透以及空调的机械通风的通风模拟方法, 并以实例说明其应用。
收稿日期: 2004-12-31 修回日期: 2005-01-05
-1-
1 概述
1.1 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在影响建筑热环境的众多因素当中, 室内外通风和空调送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是直接和 瞬时的, 因为它们带来的气流与室内空气混合, 它们的热湿状况会立刻影响室内空气的状态。 不论室内外通风,还是空调送风,本质都是与室内的空气交换,下面将外界环境与建筑的空 气交换和建筑内部发生的空气交换统称为建筑通风。显然,建筑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渗透, 也包括空调系统机械通风。 在很多情况下, 室外的空气温度湿度并非处于室内温度湿度舒适范围内, 自然通风和渗 透会成为建筑的冷热负荷,而增加空调系统的能耗。有文献表明[1~2],由自然通风和渗透造 成的能耗占建筑空调总能耗的 30%左右。因此,通过动态模拟来预测和分析建筑能耗时, 必须考虑建筑自然通风和渗透的动态模拟计算问题。 另外, 自然通风的合理利用是可以降低建筑能耗的, 而且有利于降低室内污染物及二氧 化碳浓度, 满足人们接触自然的心理需要, 因此自然通风与机械辅助自然通风形式 (所谓 “二 元通风” )越来越多地被建筑师考虑并采纳。然而,由于自然通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人们 对自然通风的认识更多地是定性分析。 建筑设计人员无法像选择机械系统那样按照确定的风 量和扬程来配置自然通风设备, 因而也无法确定自然通风对建筑内环境的影响力。 在设计不 当的情况下,自然通风不但不利于保持适宜的建筑内部热环境,反而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 冬季的渗透过量、夏季的通风不足等等。如何有效地处理好自然通风问题,成为建筑设计的 重要问题。 自然通风与室内外空气压力分布状况密切相关, 而室内的压力分布又由室内的热 状况及机械通风、排风状况所决定,因此,严格地讲,自然通风的计算要与热模拟和机械通 风计算相耦合,这样在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 DeST 中加入合适的通风计算模型,通过通风模 型(airflow model)与热模拟模型(thermal model)的耦合计算,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动态 模拟中的能耗分析部分,同时也可以实现综合考虑风压和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计算。 空调其任务是满足各 个房间逐时的设计风量要求,在此过程中,风机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有文献说明,空调风 系统的风机能耗占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很大比例,个别建筑这个比例超过 50%[3]。因此,空 调机械通风系统设计不仅关系到空调系统能否实现控制环境参数, 也关系到空调系统运行的 能耗。 这样在评价空调风系统设计时有两个指标: 是否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的各个房间的送风 量;风系统全年运行能耗的高低。 目前空调风系统设计主要是针对典型工况进行的单工况点设计, 按照典型工况下的房间 风量需求,计算通风管网的各段风管尺寸、压力损失,确定最不利支路,然后按照最不利支 路的全压损失选择风机。但按照这种方法设计的风系统,运行中有时存在着风量分配不均, 甚至送风口吸风等现象,使得风系统无法实现设计要求,从而不能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导 致有些房间过冷,而有些房间过热。 究其原因, 单工况设计方法有以下局限性: 没有考虑房间内压力以及自然通风和渗透对 房间能够实现的送风量的影响; 没有考虑三通部件的特性对送风支管送风量的影响, 无法计 算设计方案下各个风口实现的风量;对变风量系统没有考虑系统工况变化时的情况。 另一方面, 单工况设计方法由于无法获得风系统全年运行状况, 不能对不同风系统方案 的能耗进行比较,无法对不同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为了进一步认识空调风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 就要在热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建筑自然 通风和机械通风进行联合模拟分析。 1.2 建筑通风的描述模型 在建筑通风的研究领域和工程设计中,人们往往习惯把建筑通风分为两种情况单独考
2 文献综述 2.1 自然通风的模拟现状
目前在自然通风与渗透计算问题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多区域网络模型方法。 多区域网络模型是将建筑内部各个空间(或者一空间内各个区域)视为不同节点,在同 一区域(节点)内部,假设空气充分混合,其空气参数一致;同时将门、窗等开口视为通风 支路单元, 从而由支路和节点组成流体网络。 计算中, 每一时间步长内各节点温度保持不变, 空气流动满足定常流伯努利方程,各节点内空气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多区域网络模拟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 把整个建筑物作为一个系统, 把各房间作为控制 体,用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反映房间之间支路的阻力特征,利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方程 对整个建筑物的空气流动、压力分布进行研究。 多区域网络模型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在国外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5]。不同国家的学 者已开发了多种此类软件,比较著名的有 a)COMIS[6~7]、b)CONTAM 系列[8]、c)BREEZE[9]、 d)NatVent[10]、e)PASSPORT Plus [11]、f)AIOLOS[12]等等。所有这些软件都需要使用者预先输 入气象参数、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建筑内各开口位置及阻力函数。其中 a),b),c)为单纯的通 风计算软件,可以通过图形界面输入复杂的建筑通风网络,给定每个节点的空气温度,计算 出各房间与外界或房间之间的通风量。 计算中各节点空气温度保持不变。 这三种软件不能直 接用于计算室温变化或室温未知情况下建筑内的通风或渗透情况, 也不能计算由通风造成的 建筑能耗。d)是专用于分析自然通风问题的软件,具有热模拟计算的功能。在给定气象条件 后,它可以计算出房间温度、自然通风量以及自然通风的降温效果。但它只能用于特定结构 2 个房间的工况,不具有通用性。e) 和 f)都包括通风计算模型和热模拟模型,但两个模型之 间无法实现耦合迭代计算。 Kendrick 对通风模型与热模拟模型的耦合问题进行了总结。已有的模型均采用最基本的 “sequential coupling”形式,用先假设的节点温度作为参数,计算通风量,再将通风计算结 果引入热模拟模型,热模拟模型的计算结果对通风模型没有反馈作用[13]。 Hensen 提出了两种通风模型和热模拟模型的耦合方式: “ping-pang” 和 “onion” 方式[14]。 在第一种方式中, 通风模型用前一时刻热模拟模型得到的结果作为参数, 将计算出的通风量 输出给热模拟模型, 热模拟模型再将计算出的温度输出给下一时刻的通风模型。 在第二种方 式中,通风模型将计算结果输入热模拟模型,后者再将计算结果反馈回前者,如此循环,直 到前后两次计算结果之差满足精度要求,再进入下一时刻的计算。三种耦合如图 1 所示[15]。
建筑环境设计模拟分析软件 DeST
第 8 讲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系统的联合模拟分析
清华大学 张野☆章宇峰 宋芳婷 燕达 江亿 摘要 建筑通风对建筑环境的影响是直接而迅速的,因此对建筑热环境的模拟必须解决建筑 通风的模拟问题。建筑的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二者本质相同并且经常是同 时发生的,计算时应该一起考虑,而不是分离开来。详细介绍了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 DeST 中根据多区域网络模型和管道流体网络模型发展出来的建筑通风的统一的网络 模型,介绍其求解方法,并给出了建筑中常见的通风支路阻力模型, 实现了建筑热环 境和自然通风真正的耦合模拟。通过介绍几个利用通风模拟来分析解决设计中问题的 实例,指出了建筑通风模拟的应用范围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通风网络模型 静压
Building environment design simulation software DeST(8): combined simulation of natural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Zhang Ye ★, Zhang Yufeng, Song Fangting, Ya Da and Jiang Yi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building ventilation conditions, because ventilation and infiltration affect building environment directly and instantly. V entilation in buildings includes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y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nd often occur at the same time, so need to be considered together instead of separately. Explicates the uniform network model and the solving method in the building simulation tool - DeST, which is developed from the multizone airflow network model and the pipe network model. Provides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commonly used building components and achieves coupled simulation of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Gives some case studies to illustrate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designing building ventilation systems by DeST and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simulation tools for ventilation design. Keyword natural ventilation,mechanical ventilation,airflow network model,static pressur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张野,男,1979 年 10 月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010)62789761 E-mail: zhangye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