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共24页文档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及其世界的影响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巍然屹立于亚洲的中部,它的隆升对亚洲乃至世界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没有青藏高原的存在,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一片亚热带沙漠,我国的新疆地区也不会如此干旱。
青藏高原的存在,不仅加强了亚洲的季风环流,而且阻挡了源于印度洋的盟暖湿气流向亚洲内陆的输送,并在高原北侧形成下沉气流,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夏季,青藏高原就像一个深入到大气层中的火炉,使得高原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同时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由此而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冬季情况正好相反,高原仿佛一个巨大的冷流,将其上方的空气冷却,从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导致北方的冷空气频频南下,从而形成强大的冬季风。
青藏高原现代地貌格局与季风效应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青藏高原对世界存在一定的影响。
近些年来,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从不同学科角度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对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作了大量的工作,认为青藏高原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开始隆升:在距今1000-800万年前或更近时期进一步隆升,并达到有意义的高度。
然而,晚新生代以来(1000-800万年以来)高原隆升过程及其产生的气候和环境效应,至今还是一个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数学模拟表明以冬季风和夏季风组合为特征的东亚季风系统形成演变的良好地质记录。
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既是对青藏高原构造隆升的响应,又是北半球大冰期气候变化的反映.中国黄土高原多个风尘堆积序列的底界年龄均显示中国内陆风尘堆积自900-800万年前开始,标志着东亚环境系统分异为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干旱区。
此外,印度洋北部ODP/722钻孔研究表明,在距今约900-800万年前阿拉伯海近岸上涌流持续加强,反映印度西南季风(夏季风)加强.而印度洋东北部的ODP/758钻孔的磁化率通量记录则表明,距今900万年前,印度恒河以及其他河流携带至孟加拉湾的陆源碎屑物明显增加。
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大地形气候效应
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大地形气候效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其大地形气候效应。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高的高原,其独特的地形和地理位置赋予了其特殊的气候特性,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青藏高原的基本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主要气候要素的现代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些气候特征如何受到大地形气候效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和放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青藏高原在现代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作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高、最大、最年轻的高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对现代气候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现代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高原特色。
由于海拔高,大气压低,气温低,降水形式以雪为主,雪线低,冰川广布。
这种气候类型使得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但同时也为高原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
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日较差大的特点。
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迅速,气温高;冬季,由于高海拔和地形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较低。
同时,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夜晚地面散热快,降温迅速,因此日较差大。
再次,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夏季,随着季风的推进,青藏高原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而冬季则降水稀少。
这种降水分布不均的特点对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青藏高原的气温也在逐渐升高,降水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这些气候变化对高原的生态环境、冰川融化、水资源分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青藏高原的现代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变化的季节性和日较差大、降水分布不均以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第21卷第5期2006年5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E S I N E AR TH S C I ENC EV o l.21 N o.5M a y.,2006文章编号:1001-8166(2006)05-0451-08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郑 度1,姚檀栋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100085)摘 要:“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选择青藏高原为典型地区,特别注意高原与毗邻地区的联系,以从全球尺度探讨高原的各种过程,目标集中在大陆碰撞过程和高原隆升过程,以过程为主线贯通碰撞机制、环境变化和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时间上着重新生代以来,在不同精细时间尺度上定量地描述碰撞和隆升的动态过程及环境变化。
运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各学科之间有机交叉、综合研究的方法,开展大陆碰撞动力学、环境变化、现代表生过程及各圈层相互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统观全局、突出重点的原则,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大陆岩石圈碰撞过程及其成矿效应;高原隆升过程与东亚气候环境变化;青藏高原现代表生过程及相互作用机理;青藏高原区域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
在完成研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项目取得如下的突出研究成果和创新性进展: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限;青藏高原南北缘山盆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青藏高原整合构造模型与成矿成藏评价;新生代高原北部重大的构造变形隆升事件序列;高原周边环境变化事件及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发展变化的影响;高分辨率气候动态过程及变化趋势;高原主要生态系统碳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高原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与预测;高原土地覆被变化、恢复整治及管理。
关 键 词: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碰撞与隆升过程;气候环境变化;现代表生过程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对青藏高原进行了长期的科学考察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灾害效应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我国现在地貌 轮廓形成的关系
青藏高原隆升跟我国现在的地貌有密不 可分的关系,首先,青藏高原隆升造就了我 国的三级阶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 起昆仑山山脉,经祁连山山脉向东南到横断 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 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 从西到东呈下降趋势,这也是地应力的一个 反应;再次,青藏高原隆升使得印度洋季风 不能穿过青藏高原而到达西北地区,使得
第十四幕
青藏高原隆升,但幅度较小。 环境变化效应:
黄河第二级阶地形成,侧蚀作用强烈,阶地 面宽;气候温暖湿润,黄土堆积速率明显降低; 32000~16000a间为末次盛冰期,青藏高原多年冻 土下界比现在降低1400m。
第十五幕
第十五幕:0.01Ma~现今
青藏高原仍持续上升,上升速率:6~ 9mm.a-1。 构造变形效应:
再次青藏高原隆升使得印度洋季风不能穿过青藏高原而到达西北地区使得我国西北地区呈干旱趋势使我国地貌类型发生重大变革在原本应该富饶的西北腹地成为干旱区造就了荒漠地貌类型另一个方面青藏高原隆升使得东南季风能再温压场的控制下到达长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区使其原本应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中国南方荒漠区成为鱼米之乡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其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使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极端天气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日益频繁、极端天气事件也越发严重,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极端天气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天气现象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过长期观测期间的极端值。
青藏高原上的极端天气主要包括强降雨、干旱、高温、冰雹、暴风雪、雾、霜冻等。
这些极端天气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青藏高原的极端天气对当地的水资源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以其丰富的冰川和大规模的冰雪储量为世界各大河流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高原上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威胁着下游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
同时,极端降雨和暴雪也给青藏高原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暴雨和暴雪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增加了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事件的风险,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损失。
其次,极端天气也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高山草甸、高寒荒漠和高原湖泊等生态系统,是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然而,极端干旱和高温的发生引发了土壤干旱,导致植被减少、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等问题。
极端降水也容易引发洪涝,对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进而对全球生态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极端天气对青藏高原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极端天气给农业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连续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生态环境破坏,而持续的暴雪和寒冷天气则会导致牲畜冻死和饲料供应不足,使农牧民生计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由于大规模冰川融化和暴雨引发的洪水,青藏高原的基础设施也受到了很大破坏,给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带来了困难。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大陆对撞的产物,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众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于6000~8000米的高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形成是晚新生代亚洲地质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青藏高原隆起不仅改造了高原本身的自然环境,也对周围地区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有些影响是更本性的,如亚洲东部和南部强大的季风就是高原隆起的结果。
目前,亚洲季风区以全球约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养活这占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物种资源丰富、单位面积生产量高,都是季风的赐予.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乃至亚洲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青藏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季风的形成无疑具有巨大的作用,这是地质历史记录和模拟试验证明了的。
老第三纪不存在亚洲季风已是不争的事实,广阔的干旱带(包括膏盐沉积)从西藏一直延伸到长江中下游。
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高大的青藏高原,还在于亚洲西部古地中海还有很大海域,欧洲与亚洲隔着一个海峡而被孤立。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边缘海尚未开裂,因此海陆对立不强,难以引发深入内陆的季风现象。
渐新世中国东南部显著变湿润,东部季风已经出现,但其原因并非是青藏高原隆起,而更可能是亚洲中部地中海收缩、欧洲与亚洲连接形成超级大陆的结构。
中新世的开始是和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同时发生的,人们有理由把西南季风的开始与高原隆起联系起来。
当代的亚洲季风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印度洋西南季风、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东亚季风中的夏季风一支来自南中国海的越赤道气流,与南半球澳大利亚冬季的高气压有关,另一支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的偏南气流.前者为热带季风,后者为亚热带季风。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2020年整理).doc
试阐述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过程及其引起的季风气候的演化过程,并阐述青藏高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气候、地貌、水文有哪些影响?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在之前的地史学课上有过了解,现在结合查找的文献资料,这个隆升过程可以分成三阶段:(1)断离隆升阶段大约在 40一50Ma 之前 , 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后,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其相对运动的速度从10cm/a降至5cm /a(2)挤压隆升阶段印度大陆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和俯冲板片的断离可能改变青藏高原下局部区域上地慢物质运移的图式,但是它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尺度地慢对流的基本格局。
印度大陆仍以5cm/a的速度向北推进、挤压欧亚大陆板块。
在其挤压下青藏高原继续隆升 , 地壳不断增厚,同也不断缩短(3)对流隆升阶段欧亚大陆和印度大陆碰撞后,高原下部上地慢稳定的流场又开始活跃,新的对流格局主要受推进的印度大陆和塔里木地块的控制,下降流中心仍然处于塔里木地块之下,对流上升流也保持在高原的中部地区可以看到当受挤压的岩石层停止增厚以后,再次增长的上升流将使原来下移的等温线很快地向上推移,它意味着增厚的岩石层被很快减薄,其过程大约为10 - 15 Ma。
减薄过程是从高原中部区域开始的,地幔下部的热物质上升,推动和支撑着岩石层向上隆起。
同时,增长的热流动将很快地把青藏高原下部那一部分在挤压隆升过程中被“挤入”软流层的岩石层下部搬离。
同时,均衡力的作用将直接导致青藏高原一次的快速隆升,这就是所谓的对流隆升。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三阶段模式》(傅容珊李力刚黄建华徐耀民)季风气候的演化,我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及海陆分布变化对亚洲大陆气候的影响》(陈隆勋刘骥平周秀骥汪品先)的观点季风气候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隆起初期 , 由于海陆分布和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冬季开始出现弱的中纬NE风和比较明显的热带NE 季风,高空出现弱的两支西风急流及东亚沿岸弱的东亚大槽。
夏季则出现弱的低空SW季风和高空反气旋。
青藏高原湖泊演化及生态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隆升和沉降,这些地质变迁对湖泊的演化产 生了重要影响。例如,隆升可能导致湖泊水位下降,而沉降则可能导致湖泊扩 张。
湖泊演化的驱动机制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影响青藏高原湖泊演化的重要因素。全球变暖导 致冰川融化加快,进而影响湖泊的水源补给。同时,气候变 化也会影响湖泊的蒸发和降水过程,从而改变湖泊的水位和 面积。
生态恶化
湖泊退缩和水质恶化导致湖泊生态环境严重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生植物凋零,鱼类 等水生动物濒临灭绝,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
趋势预测
根据气候模型预测,未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可能加剧,湖泊演化将面临更大压力。同时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湖泊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加强青藏高原湖泊的保护和 恢复工作刻不容缓。
文化和历史遗产
03
一些青藏高原的湖泊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湖泊的演化可能对
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产生影响。
04
湖泊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
湖泊保护政策与措施
政策监管
生态补水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湖泊保护政策,对湖泊 周边的工业、农业等活动进行监管,防止 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破坏。
实施生态补水工程,确保湖泊的水位和水 质稳定,防止湖泊干涸和盐碱化。
03
湖泊生态环境效应
湖泊对气候的影响
01
湖泊-气候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的湖泊通过其水面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对区域气候产生重要影
响。例如,湖泊表面的能量交换可以影响局地大气环流和降水模式。
02
温室气体排放
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和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能
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03
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湖泊沉积物中的气候代用指标(如孢粉、同位素等)可以用于重建过去
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效应
!期
莫申国 等 ! 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效应
6.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 $ 以上 " 是近几百万年以来地壳强烈隆升的结果 " 是地球上最 年轻的高原 # 青藏高原自上新世强烈隆起至今 %##&"## 万年内 " 经历了由海洋变成陆地的 变化 "其中陆地随着地壳的上升由低海拔热带和亚热带环境演变为现代的高寒环境 #第四纪 以来 "新构造运动强烈 "高原的隆升一直延续至今 #
;
6 " 作为地球的 ’ 第三极 (! 青藏高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 本文就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问
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 ! 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 促成了独特 的高原季风系统 ! 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 ! 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 化 和 亚 洲 植 被 格 局 的 分 布 ! 导 致了亚洲干旱地带的北移和植被地带的不对称分布 ! 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 & 对中国东部 ) 西北干旱区 ) 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
9 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 DE4FGH8
青藏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一级台阶 !以巨大的高差突兀在亚洲的南部 , 高原的北缘 ! 即 昆仑山 " 阿尔金山 " 祁连山的北翼 ! 以近 $### @ 的落差 ! 急降到海拔约 9### @ 的塔里木盆 地和河西走廊 ! 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南翼 ! 在不到 !## L@ 的水平距离内 ! 从海拔仅几十 米的印度恒河平原 !台阶式上升 ! 主脉耸入云霄 ! 平均海拔达 J### @ 以上 , 高原西起帕米尔 和喀喇昆仑山脉 !东缘的川西山系与海拔 "##M$## @ 的四川盆地的高差约有 "### @, 边缘 是高山环绕 ) 峡谷深切 ! 内部是山脉 ) 宽谷和湖盆相间 ! 绵延横亘着许多高山 ! 又有珠穆朗玛 峰为代表的许多雪峰林立 !成为举世无双的山原 , 这里是亚洲几条大河 !如长江 ) 黄河 ) 印度 河 )恒河 )雅鲁藏布江 ) 怒江和澜沧江等的发源地 ,在地球上只有青藏高原这种独特的地理位 置 ) 独有的海拔高度和地貌条件 ! 才可能演化和发展成为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公共水源地 ! 从而成为世界第一水源涵养地和 ’ 世界第一大水塔 (,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环境效应000000000高原第三次强烈隆升发生在距今15万年左右,这段时间,高原的平均高度已达到4000米以上,一些高山超过了6000米,使高原内部的气候更加寒冷干燥。
地质历史进入全新世(距今一万年前),高原继续抬升,形成了今天高原面平均高度达到4700米。
高原的强烈降升,给亚洲东部的自然环境以深刻的影响,高原的动力作用和势力作用改变了周围地区的环境。
1 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2000 m这一高度被认为是高原隆起—黄土堆积的临界高度。
在共和运动时期,喜玛拉雅山由于普遍超过了6000 m而成为阻塞印度洋季风的重大障碍。
近年来随着构造隆升驱动气候变化假说的提出,用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构造隆升导致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及其气候效应来解释大冰期的来临和全球气候变化,考虑青藏高原大地形存在时的1月份100 k Pa等压面上的大气环流图式与现今实际观测值近似一致,当不存在青藏高原时,现有的西伯利亚高压就不复存在,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欧亚大陆的冬季才有西伯利亚高压.青藏高原的隆起增加了冬季雪的覆盖厚度,改变了局部乃至全球的反照率,从而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把晚新生代地球的变冷及区域分异性的增强归因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及北美西部高原的隆起。
从孢粉植物分异及演变、干旱碎屑及膏盐沉积分布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的演变进行了探讨。
其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新生代两个极端干燥的气候期(膏盐发育期)分别出现在始新世至渐新世及上新世至第四纪。
前者与老第三纪行星环流控制下的副热带干燥带有关,而后者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关。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于25~17第二期强烈隆升即相当于喜马拉雅运动的二期,其所达高度与宽度,足以改变环流形势,它和同时期的热带太平洋的变暖、南极冰盖出现越赤道气流增强、亚洲东缘、东南缘边缘海盆的扩大、亚洲大陆的向西伸展、副特提斯洋的萎缩等因素相结合,共同加强了大陆与大洋的热力差别和动力作用,孕育了以夏季风为主的亚洲季风系统,替代了东亚地面老第三纪的行星风系,导致了东亚干旱草原带大收缩与湿润森林带大发展等重大环境变化。
青藏高原环境
1 古近纪期间青藏高原未整体隆升,中国西部的沉积-构造面貌与气候、生态环境青藏高原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成果表明,古近纪期间在日土-改则-班戈-丁青以南的藏南地区为潮湿的热带雨林,当时应该是准平原,以北地区为干旱的副热带高压气候,形成山麓剥蚀平原。
在准噶尔、吐鲁番-哈密盆地和蒙古、西伯利亚以南地区,始-渐新世发现大量的哺乳类如吐鲁番犀、新疆巨犀化石[23-25],以及在宁夏同心、甘肃临夏、贵德、广和一带也发现大量犀牛和乌龟等化石[2],都说明当时没有高原的阻隔,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入到达中亚北部地区,广袤的中国西北大地正处于行星纬向气候带控制下的干旱亚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环境。
2 青藏高原初次隆升的环境效应由于高原整体的初次隆升引起了中-晚中新世中国西部广袤地域古沉积-构造面貌的变化,作为青藏高原西北边界的阿尔金断裂从高程上分隔了两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得到了来自高原对盆地沉积的快速补给, 这次隆升是穿时的,其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使得柴达木盆地中新世中期隆升剥蚀,而且以不同形式影响了中国西北所有盆地。
高原整体的初次隆升也引起了古气候环境和生物面貌的变化,中新世青藏高原南缘仍为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发育阔叶植物,而北缘则为干旱的荒漠草原环境,发育三趾马动物群[22]。
22 Ma古黄土的出现[43],恰恰是由于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隆升的阻隔使古近纪的纬向气候带开始转变为中亚季候风,才可能在风速减弱的甘-陕地区形成古黄土。
黄土作为大气环流的产物,从此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以来给中亚和全球气候带来的变化。
青藏高原整体初次隆升后又经历了一段剥蚀夷平,到7.0-3.6 Ma最终形成了高原的主夷平面[44]。
3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的环境效应青藏高原的这次快速隆升不仅使高原本身的环境骤变,出现第四纪以来最大的冰川[48],带来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寒草原,而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北极圈冰盖的扩展[56,57]。
由于青藏高原阻隔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强劲的西风带和中亚季候风的影响下,高原以北广袤地域开始从草原化向荒漠化转变,同时引起了古人类的迁徙,原来(2.08+0.04 Ma)在低海拔羌塘盆地生活的古人类,由于高原隆升,一部分适应了高寒缺氧环境成为高原人,而大部分则沿着河西走廊向西、向东迁徙成为黄河人等。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处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沿地带,是世界上高度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
青藏高原上的环境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主要探讨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
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候变化、水资源变化、冰川消融、植被退化等。
气温升高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在青藏高原上,气温升高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过去40年来,高原平均气温上升了0.3℃/10年,春季上升最为明显,达到了0.5℃/10年。
与此同时,高原降水也有所增加,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但也存在季节性的波动。
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丰富,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水资源集散地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冰川、雪水、季节性融水对高原水资源的贡献度在减少,而气象降水渐渐成为供水的可靠来源。
这也导致了青藏高原地表水体的数量和面积的不断减少。
冰川消融是青藏高原环境恶化的另一个重要表征。
冰川融化引起的径流量增加对水资源的地区分配带来了影响,同时,冰川流入的水在寒冷季节起到了重要的补给和调节作用。
一些冰川的消失将会影响到夏季水资源的利用和农业生产。
植被退化是青藏高原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植被是维持青藏高原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之一,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高原的植被逐渐呈现出退化的趋势。
一方面,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采煤等人类活动导致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
另一方面,气候的干旱化和温度变化也对植被的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高原环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具有复杂的生态效应。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地区的气候高原的气候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气候变化对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反过来影响高原气候的演变。
如青藏高原冰川退缩、雪深减少、植被减少等,会使高原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最终导致大气污染、高原沙尘暴等现象的发生。
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环境效应
杨萍
【期刊名称】《青海环境》
【年(卷),期】2005(015)003
【摘要】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而且对中国、亚洲的自然环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影响.高原隆升首先引起了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巨大变化,气候变化进而又影响局地甚至远离高原地区的自然景观的演化,文章就此进行了阐述.
【总页数】3页(P93-95)
【作者】杨萍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青海,西宁,810008;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4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J], 郑度;姚檀栋
2.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J], 陈诗越
3.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 [J], 黎敦朋;肖爱芳;李新林;周小康
4.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J], 马润勇;彭建兵;刘利年;潘爱芳
5.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J], 马润勇;彭建兵;刘利年;潘爱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地理的环境
2.1 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生长
亚洲季风区是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5]。季风区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的生长,养育着众多的人口(中国和印度为世界上两小我私家口最多的国度)。阐发发明,亚洲季风系统中存在着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南亚季风[6]、东亚季风[7]和高原季风[8]。以下仅简单讨论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形成。东亚季风的形成则在5.1节中专门讨论。
3.3 北半球中纬度干旱气候的生长
大量的地质证据揭示了亚洲中部及北美内陆自晚新生代以来气候在向着干旱化偏向生长[46, 47]。现代高原气象学研究[1, 48, 49]表明,包罗中亚和我国西北在内的高原邻近地区的干旱气候,与过山气流的动力性绕流以及夏季高原上升气流在高原外围的赔偿性下沉有关。近年来的许多数值试验[13, 14, 50]进一步肯定了高原隆升对中纬度干旱气候形成的作用,其中以Broccoli与Manabe的事情[13]最为细致。他们利用一个具有较高辨别率(相应的经纬网格距为2.25°纬度×3.75°经度)包罗陆地水文循环历程和地形重力波参数化的9层GCM,通过有、无地形试验的比拟阐发表明,中纬度干旱区主要位于地形强迫形成的驻波槽的上游,因为这些地区存在大标准下沉,抑制了风暴扰动的生长。与经向漫衍的落基山地形引起的西民风流强迫上升及其随后的下沉相联系的“雨影”效应,是造成北美内陆干旱的重要原因。但中亚干旱的成因与此不完全相同。在欧亚地区夏季西风带北撤,以致西风带主流险些碰不到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通过引发夏季风环流而影响中亚干旱的,即与低层相对干燥的气旋式流动、中亚的下沉气流以及风暴路径的北移密切相关。别的,地形也淘汰了进入大陆内部的水汽输送和地表蒸发,因而对周围干旱的形成有孝敬。这些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结构隆升造成北半球中纬度干旱气候物理机制的理解。
10-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变化(10夏)57MB.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和资源学院 刘本培教授 2010.6.30
青藏地区的板块-地体演化史 印度-古亚洲板块碰撞的定时 高原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概况
青藏高原面 积约250×104km2 ,平均海拔都在 4000米以上。总 体地势呈西北高 ,东南低。
高原周边切割 强烈,造成巨大 的地形反差,喜 马拉雅山与南侧 恒河平原高差可 达6000m,昆仑山 与塔里木盆地间 高差也达>4000m
超钾质
钾玄岩
钙-碱质
(据莫宣学, 周肃等)
青藏地区的板块-地体演化史 印度-古亚洲板块碰撞的定时 高原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隆起过程
N1
N2 Q
青藏地区何时达
到冰雪高原?
古生物学家、第 四纪地质学家、 地理学家强调发 生在最近3Ma。
岩石学家、构造 地质学家强调时 间更早。
隆起过程:单调 升高曲线①②⑤、 波动升高曲线③④
K2sh
60.68 Zhongba
Gyirong
Lhasa Block
64.43
58.55
60.50 Lhasa
Xigaze
Tingri
Gyangze Gamba
印度-古亚洲大陆碰撞起始于65Ma±,完成
于40Ma±(Mo et al.,2002)。
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闭合时间相近。
0 150km
Katmandu
当时已 存在洋 盆。
(据王成善等, 中石化海相前瞻项目资助)
板
块 据
王
动 成
善 等,
态 中
石 化
演 海
相 前
化 瞻
项 目
图 资
助
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葛肖虹;任收麦;马立祥;吴光大;刘永江;袁四化【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6(13)6【摘要】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西部环境变迁起着决定性影响.通过对柴达木、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时空坐标,认为高原隆升可分为三大阶段:(1)古近纪期间青藏高原隆升仅限于冈底斯山一带.当时,受行星纬向气候带控制,中国西北地区为干旱亚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环境,大面积准平原化、泛盆地化,在构造上处于伸展-夷平的拉张环境,与现今亚洲大陆东部相似;(2)青藏高原整体的初次隆升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3~11.7 Ma).因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的阻隔,古近纪的纬向气候带逐渐转变为中亚季候风,古黄土(22 Ma)、三趾马动物群的发育,说明高原北缘当时为干旱的荒漠草原环境.同时,这次隆升引起中-晚中新世中国西部广袤地域古地形-构造面貌的变化;(3)形成现今高原面貌的末次快速隆升发生在0.9~0.8 Ma.早更新世晚期,印度洋快速扩张,印度板块向中亚大陆脉冲式(A型)陆内俯冲,使得高原快速挤压隆升.这次隆升不仅使高原本身的环境骤变,出现第四纪以来最大的冰川,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高寒草原,而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北极圈冰盖的形成.同时,高原隆升使高原内部和周边出现强烈的挤压构造变形,如柴达木、河西走廊、塔里木、吐鲁番-哈密、准噶尔等诸盆地内几万米厚度中-新生界的构造变形与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的挤出式双向推覆隆升,形成了中国西北的盆-山地貌.现今,随着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高寒草原开始退化,造成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的荒漠化,成为制约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总页数】13页(P118-130)【作者】葛肖虹;任收麦;马立祥;吴光大;刘永江;袁四化【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6;X141【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环境效应 [J], 杨萍2.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J], 郑度;姚檀栋3.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J], 陈诗越4.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J], 马润勇;彭建兵;刘利年;潘爱芳5.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J], 马润勇;彭建兵;刘利年;潘爱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黎敦朋;肖爱芳;李新林;周小康【期刊名称】《陕西地质》【年(卷),期】2004(022)001【摘要】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库木库里盆地新生代沉积建造、孢粉、阶地热年龄、沉积响应的调查研究,得出青藏高原新生代的渐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全新世形成的三套磨拉石建造代表青藏高原最强烈的三次隆升作用;自渐新世以来到上新世晚期高原隆升幅度达1500~2000 m,更新世、全新世高原隆升了约2500 m,46.4 Ka.Bp至今高原隆升了约44 m;青藏高原的隆升速率由渐新世开始有愈来愈强烈的趋势,预示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根据库木库里盆地沉积演化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经历了早中渐新世早期隆升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稳定剥蚀夷平期、早中新世中晚期小幅隆升期、中中新世较稳定剥蚀夷平期、晚中新世振荡隆升期、上新世快速隆升期、更新世-全新世强烈隆升期共七个隆升阶段;并探讨了高原隆升引起的气候干燥、生物灭绝、荒漠化等多种环境效应.【总页数】10页(P1-10)【作者】黎敦朋;肖爱芳;李新林;周小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27)/X141【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环境效应 [J], 杨萍2.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J], 郑度;姚檀栋3.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J], 陈诗越4.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J], 马润勇;彭建兵;刘利年;潘爱芳5.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J], 马润勇;彭建兵;刘利年;潘爱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