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日本武士道_死的觉悟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

郝祥满

“死的觉悟”是日本古典武士的道德原则,是武士道形成的第一阶段。武士对于死的独特认识不仅影响了后期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内涵,而且至今还影响着日本作为加害者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反省意识——有“耻”的感受、无“罪”的觉悟。本文试就日本武士剖腹(切腹)自杀的动机、武士道“死的觉悟”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武士道生命观与罪恶认识展开解析。

一、日本武士剖腹自杀的动机

日本武士和武士道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武士“视死如归”的自杀冲动及其选择剖腹的死法。“大约在十五世纪之末,允许一个武士切腹自尽,免得他受着正法的羞辱,这样的军界风俗,早已是风行一时了。”①也有人认为,自从1192年镰仓幕府开创以来,剖腹就成为武士自杀的惟一方式,“日本武士的‘切腹’行为起源于治承元年(西元1172年)”。②日本《太平记》一书所统计的2640名自杀而死的武士中,以“剖腹”方式自杀的就有2159人。

日本武士选择剖腹自杀的思想根源在于其另类的生死观——“死的觉悟”,其首要动机是对荣誉的追求。在荣辱感强烈的武士看来,不同身份的人当有不同的死法,战死或剖腹才符合武士身份,“平常床箦死”是有损名誉的。选择剖腹这种特殊的自杀方式就是要证明其宁死不屈,就是要显示其忠诚、英勇。因此,日本武士非常重视自杀和他杀的区别。“在激烈的战斗中,如果采取一般的,如自刎或其他方式,则很难判断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果被误认为是他杀,或被对方假报为他杀,那么自己所崇尚的自杀就失去了价值,自己要显示的忠勇也得不到承认。为此,要留下确凿的自杀证据,就必须采取非同一般的自杀方法,那就是剖腹。因为在战斗中,敌人不会故意只割其腹部,使之不立即死亡。”⑧

为了显示“英雄气概”,日本武士甚至把剖腹当作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来做,致使剖腹逐渐被规范化、程式化和礼仪化。比如按照“十字形剖腹法”的要求自杀,然后在痛苦中等待死神的召唤、生命的终结;如果不能正确、镇定地完成剖腹,会被认为是可耻的。剖腹还被分为许多种类:根据剖腹时采取的姿势而有“立腹”、“坐腹”和“跪腹”之分;根据剖腹的原因与目的,有“引咎剖腹”、“牺牲剖腹”和“谏死剖腹”、“殉死剖腹”之别,等等。

第二个动机是显示其身份和特权。中国自春秋以来,皇亲和重臣因议亲、议贵被处死时,可以不上刑场而在家中选择自杀和自杀的方式,也有皇帝赐剑、绫的方式来暗示属臣自杀,这

①[英]小泉八云著、胡山源译:《日本与日本人》,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147页。

②林景渊:《武士道与日本传统精神》,台湾,1990年,第112页。

③王秀文:《谈“剖腹”的文化根源》,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编:《日本问题资料》,1989年第7期,第26—27页。

62

种“赐死”的自杀可以维护死者的名誉和尊严。日本的“赐死”制度大概始于受中国唐朝影响较大的奈良时代,作为贵族的特权,“皇族和五品以上的人还具有享受‘赐死’的权利”,被赐死的未必要求剖腹,“但是武士们却十分羡慕这种可以保持名誉的体面死法”。①“到了江户时代,除非特殊状况,犯了罪的武士亦以切腹自杀作为刑罚的一种。”②而且,剖腹还逐渐成为日本武士的“特权”。明治维新以后,《新律纲领》(1870年)曾规定可以对士族实行自裁的剖腹刑,后因《改定律例》(1873年)的实施才被废止,但剖腹在日本旧军人中仍然被长期推崇。

第三个动机可能是模仿中国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士的行为。《庄子・外物》载,西周王室大夫苌弘“遭僭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僭,遂割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载,聂政刺杀韩相侠累之后,“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东周列国志》所载春秋卫国大夫弘演剖腹葬主残体之事,感人肺腑。日本也有这样的一个武士,他为了拯救主人的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雪村所作的达摩像),冲进烈焰熊熊的宫殿,当他找到这件作品时,所有的出路都被烈火切断了。这时他想到的只有这幅画像,就毫不犹豫地抽出长剑剖开自己的身体,用撕开的衣袖包住画像塞人伤口。后来,人们在他那趴着的被烧得半焦的尸体中找到了那件免于火灾的宝物。

第四个动机则是因穷困而“心中”。这里的“心中”不是指“殉情”,而是日本武士除剖腹之外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行为——殉葬。殉葬风俗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过,殉葬者一般都是被强迫的,但日本武士的殉葬大多是心甘情愿的,是以自杀来尽忠诚、尽职责、尽本分的行为,“这种对于主人的本分,正像对于祖先的本分一样,不以死亡而停止”。③对于薪酬不高的武士来说,殉葬而死可以得到荣誉和物质两方面的褒奖,但这不仅使新主人失去了很多有才能的武士,也增加了新主人的财政负担。将军们也逐渐意识到其弊之所在,德川家康临死前留下遗嘱:“此类事实,均须严禁,无论直接之侍臣,侍臣之侍臣,以及最低级诸侍臣,一应在内。违者即非忠信之士。财产人官,子孙听其贫乏,以为犯法者戒。”殉死之风尽管在德川家康临死后一时被取消了,可是不久又复兴了。到1664年,幕府将军只好下令严惩殉死者的家属。即便如此,将军纵然有杀鸡之警,武士中仍然有不惧之猴,有一个叫右卫门兵卫的,就以剖腹为主人奥平忠政殉死。最后将军也只好妥协,要求武士们以出家或归隐来代替剖腹。④到了近、现代,仍然有以武士自居的人走上这条死路,最为轰动的就是1912年7月乃木希典和他的妻子静子为明治天皇殉葬一事。

二、武士道“死的觉悟”与日本宗教、文化的影响

(一)日本神道哲学是典型的“死的哲学”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所载,宇宙是由高天原、苇原中国和根国(或黄泉国)组成的。高天原是以天照大神为中心的众神的世界,苇原中国是人间世界,普通人死了就要离开它去根国,不能去高天原,只有天皇例外,因他是“现人神”。普通人虽不是“现人神”,但死后就“都已成神了,这是神道教的根本观念”,“日本人的思想上,死人和活人是一样的真实的”。⑤日本人

王秀文:《谈“剖腹”的文化根源》,第27页。

林景渊:《武士道与日本传统精神》,第112页。

[英]小泉八云著、胡山源译:《日本与日本人》,第145页。

参见[英]小泉八云著、胡山源译:《日本与日本人》,第146—147页。

[英]小泉八云著、胡山源译:《日本与日本人》,第199_200页。

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