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回风空调机组基于焓值的串级控制策略

合集下载

二次回风系统节能及应用分析

二次回风系统节能及应用分析

江苏建筑2019年第1期(总第195期)空调能耗在整个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重大,尤其净化空调,为达到室内除尘除菌净化的目的,更是需要大量的净化的空气。

本文以工程案例为基础,采用不同空气处理方式,一次回风系统与二次回风系统,分析对比在能耗以及在空调系统中应用的差异。

以求得到既节能又应用良好的空气处理过程。

1设计概况1.1工程概况本文拟以一南京地区Ⅰ级手术室为例,分别采用一次回风和二次回风空气处理过程,分析洁净空调系统及能耗。

选择最常规的Ⅰ级手术室尺寸及工作时的运行参数,手术室面积为45m2,净高3m,工作状态时人数10人。

1.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后文以《规范》代替)中规定[1],手术室温度范围为22℃~ 25℃,湿度为40%-60%。

本文选取室内24℃,相对湿度50%为空气室内计算参数。

1.3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南京室外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4.8℃,湿球温度为28.1℃[2]。

空气处理机组实际运行时,室外温度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1.4冷负荷计算手术室的冷负荷主要由设备负荷、人体负荷、照明负荷、以及手术室所有散湿产生的潜热负荷组成。

冷负荷分项计算步骤繁琐,但是也有很多设计中的经验值。

鉴于本文主要侧重为空气处理过程的分析,于是根据一些经验值结合本工程进行了估算。

根据手册推荐值[2],冷负荷值以300W/m2计算,总冷负荷即为13500W,其中显热负荷为1120W,湿负荷取1692g/h。

1.5送风量手术室送风量可由《规范》推荐速度或换气次数得出。

一级手术室工作面推荐风速为0.25m/s~0.3m/s,通常手术室出风面风速可取0.5m/s。

《规范》规定了送风口最小尺寸,常规手术台尺寸为1.8m×0.6m。

送风天花尺寸在长度方向两边各扩不小于0.4m,宽度方向两边各扩不小于0.9m。

即面积不小于6.24m2。

此时送风量为11232m3/h,即为本工程的送风量。

空气调节工程_思考题_习题答案 (2)

空气调节工程_思考题_习题答案 (2)

1.人类对空气调节工程提出了哪些要求空气调节系统是如何满足这些要求的答:对空气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和清洁度进行调节,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

另外,就目前社会发展来看,人类对空调工程的要求远不止这些,其中对节能、环保以及对社会安全性的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调系统采用换气的方法,保证所要求环境的空气新鲜,通过热湿交换来保证环境的温湿度,采用净化的方法来保证空气的清洁度。

不仅如此,还必须有效的进行能量的节约和回收,改进能量转换和传递设备的性能,优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以满足人类要求。

2.空气调节与全面通风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空气调节由哪些环节组成答:全面通风往往达不到人们所要求的空气状态及精度。

空气调节是调节空气的状态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两者同样是改变了人体所处环境的空气状态,但是空气调节包括了通风、供暖和制冷等过程。

空气调节包括:空气处理、空气运输、空气末端分配以及气流组织。

3.空气调节技术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答:节能、环保、生活安全性。

空调新技术的发展:如空调系统的评价模拟、温湿度分别处理、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等。

2. 影响人体舒适感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起作用答:影响人体舒适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空气温度、人体附近空气流速、空气相对湿度直接决定了人体汗液蒸发强度;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温度直接决定人体辐射强度;另外人体活动量、衣着、年龄也决定了其舒适感如何。

3. 在确定室内计算参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要考虑室内参数综合作用下的舒适条件,还要考虑室外气温、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如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两者对于室内参数的精度等要求不同。

4. 引起室外空气温度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由于地球每天接收太阳辐射热和放出热量形成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夜晚地面向大气层放热,于是室外空气温度发生日变化。

5. 为什么室外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规律与温度的日变化规律不同答:由于空气相对湿度φ取决于室外干球温度t干和含湿量d。

二次回风空调机组基于焓值的串级控制策略

二次回风空调机组基于焓值的串级控制策略

二次回风空调机组基于焓值的串级控制策略摘要:由于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具有多个输入输出参数、典型的强耦合、参数时变性强的非线性系统,在相同的负荷状态下,不同的被控对象随时间的变化也不一样。

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的任务就是通过保证自身逻辑上的完整性,在负荷状态变化时,仍能以高效节能的方式维持空调房间的空气温湿度品质。

本文以阿尔及利亚康斯坦丁3000座剧院为背景,研究大空间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策略。

关键词:二次回风;串级控制策略;温湿度;焓值1 大空间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介绍1.1、大空间空调系统分析大型剧场、体育馆、会所等大空间区域的温湿度负荷、地面高差及服务规模负荷流动均较大,在满足舒适性要求下,送风温度不宜过低温差不宜大于7℃,采用二次回风中央空调系统结合座椅送风通风方式(如图1所示),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同时能提供良好的空调效果和合理的气流分配。

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品质直接影响人体舒适感,但被控对象随着负荷变化或者感染因素的影响,其对象特性参数或者结构发生改变,多个控制目标相互存在耦合,调节一个目标时也会对其他目标产生影响。

康斯坦丁3000座剧院项目在通常的温度控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了串级控制技术设计控制策略,即“温度-焓值”串级控制,根据实际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系统对空气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并根据运行情况不断修正,保证空调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系统的不稳定性、滞后性及非线性、强耦合的弊端。

如图1所示气流组织示意图。

图1 某工程大空间气流组织示意图1.2二次回风空调机组功能介绍二次回风空调机组主要针对夏季工况而言,引进二次回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表冷器之后的空气温度而达到降低送风温差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减少二次加热和相应配套设备容量。

在冬季或者过渡季,二次回风机组关闭二次回风阀从而转变为一次回风机组或全新风机组,其功能段组合方法有多种。

康斯坦丁剧院项目如图2所示的组合方式,避免建立复杂的控制模型,高效、实用,节约项目成本,其系统组成部件及检测参数介绍如下:a.送、回风是定频风机,检测送、回风的温湿度以及风机的运行状态,不检测风量。

二次回风式空调系统

二次回风式空调系统
第二次混合: (G1+GW)/G=(IN-IO)/(IN-IL)
将(2)代入(1)得: IW1=IN-G(IN-IO)/GW=IN- (IN-IO)/m%
预热量:Q=GW(IW1-IW’)
(1) (2) (3) (4)
4.3 集中空调系统划分和分区处理
4.3.1 4.3.2
系统划分的原则 系统分区处理的常见形式
系统图示及夏季空气处理过程i-d图的表示: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
夏季设计工况所需冷量分析:
Q0=G(IC-IL) Q1=G(IN-IO) Q2=G(IO-IL) Q3=GW(IW-IN)
= G(IC-IN)
Q0= Q1+ Q2+ Q3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
夏季设计工况所需冷量分析: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
(1)封闭式系统 (2)直流式系统 (3)混合式系统
封闭式系统
直流式系统
混合式系统
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典型的全空气系统)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 二次回风式空调系统
4.2.1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
(1) (2) (3) (4) (5) (6) (7)
夏季设计工况所需冷量分析: 从空调系统的热平衡角度分析: Q0=制冷设备承担的冷量; Q1=室内冷负荷; Q2=再热负荷; Q3=新风负荷。 Q0= Q1+ Q2+ Q3
从焓湿图上分析与同系统热平衡角度分析,设备 承担的冷量构成是相同的。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
冬季空气处理过程i-d图的
表示: △d=dN-dO=W/G dO=dN-W/G 冬夏具有相同的 送风含湿量dO 。 绝热加湿;
4.3 集中空调系统划分和分区处理

二次回风空调系统控制与节能

二次回风空调系统控制与节能

二次回风空调系统控制与节能张宇翔;赵立华;陈卓伦;吴怡青【摘要】二次回风空调系统常应用于座椅下送风以满足送风温度较高的要求,其控制策略与系统直接关系到室内温湿度环境及节能效果,本文阐述二次回风系统的控制思路,结合实际项目分析采用二次回风系统约节能20%,风机实现变频控制,减少风机能耗约70%.【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二次回风;自动控制;变频;节能【作者】张宇翔;赵立华;陈卓伦;吴怡青【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计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哈尔滨市政研究院,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11.19+4;TU83引言大型剧场、体育馆类建筑的观众席区域往往规模较大而且地面高差大,座椅送风等置换通风空调系统可提供良好的空调效果和合理的气流分配,有效实现分层空调,减少高大空间空调能耗。

但是根据舒适性要求,下送风温度不宜过低,一般送风温差不应超过5℃,采用二次回风系统提高送风温度避免了送风的再热过程,是一种节能的空调系统,但其控制策略与系统比较复杂,工程实践中,往往由于控制系统设计或运行不合理,影响了系统的节能效果,甚至于达不到室内空调设计要求。

另一方面减少送风温差则必然加大送风量,风机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合理对二次回风系统进行控制,尤其是风机的控制,对系统节能至关重要。

1. 二次回风系统及控制原理二次回风系统属于全空气集中式空调系统,典型的二次回风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组成见图1。

二次回风系统空气处理过程见图2,状态点W的新风与状态点N的一次回风混合后达到状态点l,经表冷器处理到机器露点L,再与二次回风混合,提高送风温度到达送风状态点O。

一定量的送风进入室内,去除室内的热湿负荷,保证室内空气达到设计状态点N。

二次回风恒温恒湿空调控制原理

二次回风恒温恒湿空调控制原理

二次回风恒温恒湿空调控制原理
二次回风恒温恒湿空调是一种先进的空调控制技术,它可以根据室
内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
环境。

其控制原理如下:
二次回风恒温恒湿空调会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这些传感器会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会根据预设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
和分析。

如果室内温度或湿度超出了预设范围,控制系统会启动相应
的调节措施。

针对温度调节,控制系统会根据需要调节冷却与加热系统的运行。

当室内温度偏高时,冷却系统会启动,将热空气通过管道引导至室外,并将冷空气重新引入室内,以降低温度。

当室内温度偏低时,加热系
统会启动,通过加热装置提供热空气,以增加室内温度。

对于湿度调节,控制系统会控制加湿器和除湿器的运行。

当室内湿
度偏高时,控制系统会启动除湿器,去除多余的湿气。

而当室内湿度
偏低时,控制系统会启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

控制系统会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不断调整空调的工作状态,以达到
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目标。

通过这种方式,二次回风恒温恒湿空调能够
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室内环境。

二次回风恒温恒湿空调的控制原理主要包括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
根据预设范围进行比较与分析,调节冷却/加热系统和加湿器/除湿器的
运行。

通过这些措施的协同作用,空调系统能够实现恒温恒湿的效果,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空调机组串级控制策略的应用与节能效果

空调机组串级控制策略的应用与节能效果

空调机组串级控制策略的应用与节
能效果
空调机组串级控制是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可以使多台冷源机组协同工作,实现机组间的联动控制,达到有效减少电能消耗,提高制冷效率的目的。

空调机组串级控制的应用及其节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智能化控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机组进行控制,根据室内环境需求,以及外界气象条件,优化机组制冷能力,从而节省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2、节能选型:根据室内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机组,以降低空调运行成本,节约电能消耗。

3、节能调度:对空调机组进行精细调度,把机组间的制冷能力分配合理,实现最佳的节能效果。

4、节能遥控:采用遥控技术对机组进行控制,可以远程操控机组,达到有效的节能效果。

空调机组串级控制的应用及其节能效果,可以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并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达到节能节流的目标。

组合式空调机组二次表冷与二次回风控制逻辑

组合式空调机组二次表冷与二次回风控制逻辑

组合式空调机组二次表冷与二次回风控制逻辑一、引言组合式空调机组是一种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其能够通过冷水进行空调制冷,并通过送风管道将冷风送往各个室内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更加精确的温度控制,需要对组合式空调机组的二次表冷和二次回风进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组合式空调机组二次表冷与二次回风的控制逻辑。

二、二次表冷控制逻辑1. 温度采集首先,需要在二次供水管路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感知二次供水的温度。

这个温度值将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

2. 设定温度在控制系统中设定一个目标温度,即二次供水的期望温度。

控制系统将根据该设定温度来调节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控制二次表冷的目的。

3. 控制策略根据温度采集和设定温度,控制系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控制策略:•开关控制:当二次供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系统将组合式空调机组启动,否则,关闭空调机组。

这种控制策略简单直接,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小的场景。

•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根据温度偏差的大小调节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

控制系统将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对二次供水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4. 控制效果根据具体的控制策略,控制系统将调整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使二次供水的温度逐渐接近设定温度。

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可以实现对二次表冷的精确控制。

三、二次回风控制逻辑1. 温度采集类似于二次表冷控制逻辑,需要在二次回风管路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感知二次回风的温度。

这个温度值将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

2. 设定温度在控制系统中设定一个目标温度,即二次回风的期望温度。

控制系统将根据该设定温度来调节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控制二次回风的目的。

3. 控制策略根据温度采集和设定温度,控制系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控制策略:•开关控制:当二次回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系统将组合式空调机组启动,否则,关闭空调机组。

这种控制策略简单直接,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小的场景。

洁净空调机组控制方案

洁净空调机组控制方案

洁净空调机组控制方案摘要:为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heating ventilation and conditioning,HVAC)称为空调净化系统,是制药厂关键系统之一,对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具有重要影响。

为确保洁净区环境,需要采用自动化系统以及合适的控制策略来满足温湿度、差压等参数,并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以实现不同的工况和节能降耗。

关键词:洁净空调;机组;控制方案一、引言洁净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案应注重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通过优化机组的能效设计和运行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洁净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案还应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本文通过一个洁净空调机组控制方案案例来阐述如何进行机组控制。

二、洁净空调机组方案概述本控制方案主要针对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车间的洁净空调机组控制方案进行概述。

洁净空调机组由送风系统、回风系统、排风系统组成。

送风系统一般由新风段、初效段(G4)、中效段(F6)、一次表冷段、二次表冷段、加热段、加湿段、风机段、中效段(F8)、送风总管、房间定风量阀组成。

回风系统:一般由回风管、房间变风量阀组成。

排风系统:一般由排风管、房间变风量阀、排风机组成。

通过送风系统、回风系统、排风系统的自动控制来满足洁净区的温湿度和压差要求。

为持续保证洁净区温度范围18-26℃之间,相对湿度控制范围45-65%RH之间;洁净区相对外界压差在10pa以上,洁净区相对生产功能间在5pa以上。

一般通过PLC自动化系统来实现整个洁净生产区域的恒温恒湿自动控制、静压自动控制、风量监测功能、压差梯度自动控制、设备运行参数及状态监测、设备启停控制、节能优化运行、值班模式控制、低湿模式控制、过度季节控制等功能。

同时,洁净区自控系统对洁净生产区域生产工艺环境参数数据进行自动监测,监测的环境参数包括各洁净空调系统对应的各级区域的重要生产房间的压差、温湿度等参数,系统符合数据完整性要求。

中央空调机组二次回风控制策略设计

中央空调机组二次回风控制策略设计

中央空调机组二次回风控制策略设计
中央空调机组二次回风控制策略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室内空气的质量控制,提高室内舒适度,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

以下是一些策略设计的建议:
1. 温度控制策略:根据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调整二次回风温度的设定值。

当室内温度过高时,可以适当降低二次回风温度,增加制冷量;当室内温度过低时,可以适当提高二次回风温度,减少制冷量。

同时,也需要考虑空气质量的要求,如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TVOC浓度等。

2. 风量控制策略:根据室内人员密度、室内外气压差等因素,调整二次回风的风量。

当室内人员密度较大时,需要增加二次回风风量,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风的供应;当室内外气压差较大时,需要适当调整二次回风风量,以保证室内外气压平衡。

3. 湿度控制策略:根据室内湿度的变化情况,调整二次回风湿度的设定值。

当室内湿度过高时,可以适当降低二次回风湿度,以提高制冷效果和降低室内湿度;当室内湿度过低时,可以适当提高二次回风湿度,以增加室内的湿度。

4. 时间控制策略:根据室内人员的活动时间和室内外环境的变化情况,调整二次回风的时间控制策略。

例如,在人员密度较低的时间段,可以适当缩短二次回风时间,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在室内外环境变化较大的时间段,可以适当调整二次
回风的时间控制策略,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度。

总之,中央空调机组二次回风控制策略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室内环境和使用要求进行调整,同时需要考虑能源消耗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平衡。

2次回风

2次回风

在全空气的空调系统中,一次回风指的是:室内回风首先与新风混合,然后经表冷器(或喷水室)处理后达到机器露点状态,再经一次加热器加热达到送风状态(对恒温恒湿工程。

如果是一般舒适性空调可以不用一次加热器加热而直接露点送风)。

可以看出这里存在一次加热量与部分冷量抵消的情况。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采用二次回风方式,即在一次回风与新风混合并经表冷器(或喷水室)处理后达到机器露点状态后再与室内回风混合一次,控制混合比即可达到室内送风状态。

如此可以减去一次加热。

免去了冷热抵消的情况发生。

要想完全理解一次回风和二次回风有何区别,应把上述两种过程画在ID图上,既可看出两者的差别。

二次回风还可以根据室内要求不同,对送风状态进行调节一次回风在夏季用在室内焓值低于室外焓值时,冬季道理一样,为了节能;二次回风在某种情况下起到二次加热,多用在需送风量大的场合........什么是空调送风温差?怎样才能加大送风温差?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8-12-26 12:13|提问者:不知为不知知也为什么送风温差应尽量加大,就可以减少送风量,节约管道尺寸?最佳答案空调中所说的送风温差就是你所送风的温度跟你室内温度的差值。

空调送风的目的就是调节室内温度。

夏天:送冷风;送风的温度越低,给室内温度降幅也越大。

冬天:送热风;送风的温度越高,给室内温度提升的也越大。

温差大当然是利用密度差异,利用对流了,这样可以节约送风需要的能源消耗也就是送风温度与室内的温度差越大,所需要的送风量也就越小,送风量小了,就可以用小管。

即节约管道尺寸。

但是也不是无限制的,例如夏天,要送很低温度的风,需要的空调的电量的消耗大,而且送风管道上有可能结露。

规范上都有温度的限制。

1.最长采用的方案是新风+回风的方式,这样有利于节能,可以充分利用回风的温度和湿度;在过渡季节利用新风阀门和回风阀门连锁,全新风运行。

当然也有用直流式(全新风)的,一般在组合式空掉机组内加全热交换器(转轮或板式),降低能耗,但要注意新风量要略大于排风量(10%)。

基于AHU回风机组的温湿度串级控制方法[发明专利]

基于AHU回风机组的温湿度串级控制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基于AHU回风机组的温湿度串级控制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田野,高宇,汤小袁,华来珍,李书伟,王彦杰
申请号:CN202110386934.3
申请日:20210412
公开号:CN113110651B
公开日:
202204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是基于AHU回风机组的温湿度串级控制方法,包括:(1)计算生物安全实验室房间温湿度平均值作为实际温湿度参考值;(2)确定需求温度目标值和湿度目标值;(3)建立AHU回风机组温湿度串级控制数学模型,输入参数为回风温湿度和送风温湿度的测量值及设定值,控制输出为热水阀开度、冷水阀开度和加湿阀开度。

本发明的优点:改善了实际控制的动态特性,提高了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了系统控制质量;对受控房间温湿度波动提前响应,加速系统响应速度,改善系统的调节品质,串级控制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减少了阀门同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能降耗,系统控制高效节能。

申请人: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具区路8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叶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二次回风在小型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二次回风在小型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二次回风在小型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严卫东;杜垲;王小宝
【期刊名称】《暖通空调》
【年(卷),期】2018(048)007
【摘要】构建了一个小型恒温恒湿实验室,在夏季工况下,采用定露点控制,运用静态调节法,调节二次回风系统的混合比,并进行了系统的节能效果、控制精度、抗干扰能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二次回风系统与一次回风系统相比,可有效减少再热量;随着二次回风量的增加,再热量逐步减小,当二次回风调节阀开大至50%时,再热量可减至31%;系统运行稳定,温度波动范围±0.3℃,相对湿度波动范围±2%.对于二次回风系统,在固定混合比的前提下,室内扰动比室外扰动对室内温湿度控制波动影响大.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再热量,而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和较高的控制精度.
【总页数】5页(P121-125)
【作者】严卫东;杜垲;王小宝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博森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二次回风系统在商业建筑夏季空调中的应用 [J], 朱绳杰
2.变频技术在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机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J], 曹琳;江辉民;孙平;王家贵;姚杨
3.模糊控制技术在大空间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J], 吕洁;程大章
4.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二次回风系统的应用 [J], 刘国榕
5.二次回风空调系统在某体育馆工程中的应用 [J], 廖乐阳;刘钦;郭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内模串级的供热系统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内模串级的供热系统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内模串级的供热系统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控制策略研究刘春蕾;武文捷;甄文爽;张盈盈;付张济;史涵杰;丁一博;陈朝阳
【期刊名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2)1
【摘要】集中供热二次网系统常伴有近端用户热量过剩、远端用户热量不足的水力平衡问题,基于回水温度法的策略,针对二次管网平衡调节,设计内模串级控制系统,以单元热力入口回水温度作为主回路参数、供回水管压力差作为副回路参数,结合内模控制算法,使各单元之间的回水温度达成一致。

依据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实际工程,采用PLC控制器对二次网平衡调节控制系统进行自动调节,热用户之间采用均匀调节,进而减小户间温差大的问题,以实现水力平衡。

该系统在可保证供热质量的基础上,对城镇二次网智能平衡调节系统的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或参考依据。

【总页数】6页(P165-170)
【作者】刘春蕾;武文捷;甄文爽;张盈盈;付张济;史涵杰;丁一博;陈朝阳
【作者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33
【相关文献】
1.基于动态水力平衡的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管网节能优化调节方法研究
2.浅析集中供热系统二级网水力平衡调节
3.基于水力平衡的环网供热系统温流控制优化
4.基于
内模串级控制的固体电蓄热供热控制系统研究5.供热系统二次网单元水力平衡调节的远程监控实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次回风系统

二次回风系统
在冬季和接近冬季的过渡季节, 空调系统固定 二次回风, 空气处理流程图见图 2。新风与一次回 风混合接着与二次回风混合, 经盘管加热, 干蒸汽 加湿 ( 医药净化空调系统不宜采用喷循环水加湿) 送入室内。由图 2 可见, 一次回风系统与二次回风 系统能耗是相同的, 在此不再讨论。
3 工程实例
对净化空调系统夏季运行, 现用集中回风型 二次回风的计算方法与一次回风系统进行计算并 比较。
一次回风系统的冷负荷 有 新 风 冷 负 荷 Qx=Gx (hw- hN)、室内冷负荷 QS=G(hN- hO)、风机冷负荷 QF=G (hO- hS)、再热冷负荷QZ=G(hS- hL) 构成。二次回风系 统 冷 负 荷 由 新 风 冷 负 荷 、室 内 冷 负 荷 和 风 机 冷 负 荷 构成, 与一次回风相比, 节省了再热冷负荷。集中回 风型二次回风与独立回风型二次回风相比, 冷负荷 构成相同。笔者认为, 在设计工作中, 用集中回风型 二次回风的计算方法作为独立回风型二次回风系 统的简化计算, 可以满足实际运行精度要求。
☆姜昊, 男, 1970 年 12 月生, 大本, 工程师 250177 济南市槐荫区担邮路中段玉清水厂 E- mail: yqsc007@163.com 收稿日期: 2006- 3- 2 修回日期: 2007- 4- 12
洁净与空调技术 CC&AC 2007 年第 3 期
经 验 交 流 ·61·
1 净化空调系统的主要特点
( 1) 根 据 国 家 标 准 《洁 净 厂 房 设 计 规 范 》 ( GB50073- 2001) ( 以 下 简 称 《规 范 》) 第 6.1.4 条 的 规定, 生产工艺无要求的洁净室夏季室内设计参 数: 温度: 24℃~26℃, 湿度: 50%~70%。冬季室内设 计参数: 温度: 20℃~22℃, 湿度: 30%~50%。很多生 产车间对净化空调系统温湿度及精度要求并不高, 有些生产车间关键生产环节的要求较高, 而其他辅 助区的要求相对较低。根据《规范》第 6.1.3 条, 某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回风空调机组基于焓值的串级控制策略发表时间:2018-03-13T14:28:47.3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作者:程美华[导读] 大型剧场、体育馆、会所等大空间区域的温湿度负荷、地面高差及服务规模负荷流动均较大。

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摘要:由于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具有多个输入输出参数、典型的强耦合、参数时变性强的非线性系统,在相同的负荷状态下,不同的被控对象随时间的变化也不一样。

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的任务就是通过保证自身逻辑上的完整性,在负荷状态变化时,仍能以高效节能的方式维持空调房间的空气温湿度品质。

本文以阿尔及利亚康斯坦丁3000座剧院为背景,研究大空间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策略。

关键词:二次回风;串级控制策略;温湿度;焓值1 大空间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介绍1.1、大空间空调系统分析大型剧场、体育馆、会所等大空间区域的温湿度负荷、地面高差及服务规模负荷流动均较大,在满足舒适性要求下,送风温度不宜过低温差不宜大于7℃,采用二次回风中央空调系统结合座椅送风通风方式(如图1所示),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同时能提供良好的空调效果和合理的气流分配。

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品质直接影响人体舒适感,但被控对象随着负荷变化或者感染因素的影响,其对象特性参数或者结构发生改变,多个控制目标相互存在耦合,调节一个目标时也会对其他目标产生影响。

康斯坦丁3000座剧院项目在通常的温度控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了串级控制技术设计控制策略,即“温度-焓值”串级控制,根据实际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系统对空气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并根据运行情况不断修正,保证空调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系统的不稳定性、滞后性及非线性、强耦合的弊端。

如图1所示气流组织示意图。

图1 某工程大空间气流组织示意图1.2二次回风空调机组功能介绍二次回风空调机组主要针对夏季工况而言,引进二次回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表冷器之后的空气温度而达到降低送风温差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减少二次加热和相应配套设备容量。

在冬季或者过渡季,二次回风机组关闭二次回风阀从而转变为一次回风机组或全新风机组,其功能段组合方法有多种。

康斯坦丁剧院项目如图2所示的组合方式,避免建立复杂的控制模型,高效、实用,节约项目成本,其系统组成部件及检测参数介绍如下:a.送、回风是定频风机,检测送、回风的温湿度以及风机的运行状态,不检测风量。

b.一次回风、新风、二次回风量之和等于送风量,且三者之间保持平衡;排风阀打开,保证室内一定的正压且不阻碍新风的引进。

c.新风不做监测,只需保证在满座情况下的最小新风量即可;当室外新风参数发生变化,即室外新风状态点偏离设计值时,针对新风负荷变化的系统动作响应会通过送、回风温、湿度变化得以调节。

d.室内CO2含量不做监测,只需满足满座情况下的最小新风量即可;e.过滤段主要对前后压差进行检测,当压差高于设定压差值时发出警报信号,及时清洗过滤段。

f.单盘管处理冷热负荷,电动三通阀调节冷冻水流量。

g.加湿器位于送风管上,控制加湿器动作,监测安全恒湿量。

图2 二次回风空调机组功能段示意图在本空调系统中,空调机组启动初期,温度控制的优先级高于空气品质控制的优先级,即为节约能源空调机组开启时新风阀保持为最小开度(夏季工况),调节二次回风阀和冷水阀使温度尽快达到设定值;在室内温、湿度基本达到设定的要求后改为空气品质的优先级高于温度控制的优先级。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所介绍的控制策略原则如下:a.在满足人体舒适感及卫生要求的同时,保证最小新风量(新风阀门由机组风平衡调试确定);b.在保证室内温度及空气品质的同时,温度控制优先级高于湿度控制;c.避免阀门频繁动作造成系统空气质量的不稳定。

2 工况选择及控制策略2.1 工况选择工况分为过渡季、夏季、冬季三种。

针对康斯坦丁当地温差加大的特点,为保证室内温、湿度调节在目标范围内,每小时进行一次模式选择确认。

系统开机时读取室外温湿度参数,利用DDC焓值计算器自动生成焓值,对比实时焓值与设计焓值来选择运行模式。

利用如下焓值控制法来选择工况模式,避免了时间表控制的盲目性,克服了温度控制的诸多弊端,如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时冷热抵消现象、未考虑湿度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及能耗大等缺点,也避免人为选择的随意性;此外,控制策略是基于ASHRAE标准中 “人体舒适区”,其调节范围比温度控制更大,因此更加节能。

模式选择原理如图3,图中N——室内,W——室外,T——温度,TH——湿度,H——焓值,T冬N设计20℃——冬季室内设计温度20℃。

图3系统工况选择逻辑原理注:蓝色框表示执行温度判断,绿色框表示执行焓值判断,焓值是由焓值计算器通过检测温度度自动生成,下同。

2.2 过渡季工况过渡季节不需要开启制冷机,利用新风作为空调的自然冷源,仅靠新风去除室内的热负荷,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即采用简单的开环控制,仅仅根据室外参数来控制新风阀和一次回风阀的开度。

这种运行方式必然使得室内的热环境在某些时段不能满足热舒适的要求,某些时段风量过大,不节能。

应细化控制策略,将简单的开环控制策略转变为闭环反馈控制,满足热舒适的要求并实现节能。

a.新风不足以去除室内的冷负荷,造成室内空气焓值高于设计值,应按空调工况运行。

此种情况一般都会发生,运行工况的选择按图4进行。

b.新风温度低于设计送风温度,影响了舒适,应采用新风回风混合的方式运行,送风量是变化的。

此种情况一般都在某时段发生。

2.3夏季工况2.3.1夏季空气处理过程二次回风系统空气处理过程见图4,首先引进状态点W的新风,与状态点N的一次回风混合后达到状态点C,经盘管降温除湿处理后机器露点L,再与二次回风混合,提高送风温度到达送风状态点O。

一定量的送风进入室内,去除室内的热湿负荷,保证室内空气达到设计状态点N。

随着室外气象条件的状态点W变化和室内热扰的变化N点变化,特别是在康斯坦丁当地气候条件昼夜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剧场演出性质以及入座率变化时,热湿比和空调负荷都会发生变化,必须对二次回风系统的运行调节才能保证室内空气状态点,也才能实现运行节能。

与传统一次回风系统相比,二次回风系统取消再热段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耗电量,除需要确定新回风混合比以外,还需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控制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的比例,以达到控制送风温度的目的。

图4 夏季工况空气处理焓湿图2.3.2夏季工况控制策略夏季工况是控制策略的重点与难点,因为二次回风在夏季可节约再热量,但对空气状态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如何在保证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二次回风一直是工程上的难点。

本文提出将二者作为整体考虑,进行协调控制,不单独控制二次回风阀和冷水阀。

夏季工况下的“温度-焓值”串级控制策略的主要思路如下:系统启动时空气状态离设定要求较远,为尽快向设定值靠近,将二次回风阀固定于一较小开度,主要调节冷水阀;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空气状态已进入设定范围,此时开大二次回风阀,减小冷水阀开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二次回风节约能源。

为加快二次回风系统的响应速度,采用二次回风阀进行粗调,继而用冷水阀进行精调,使空气状态尽快向设定值靠近。

将风阀调节与水阀调节的优势结合起来,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优;同时避免由于阀门变动频繁造成系统不稳定的局面。

初始阀门状态:二次回风阀关闭,新风阀处于最小新风量位置,一次回风阀及三通水阀全开,排风阀处于设计排风量位置。

为直观反应观众的舒适度,取回风温度及湿度作为控制指标,将其与室内设计状态点进行对比,先进行温度控制,再进行焓值控制。

控制逻辑如下图5所示:图5 夏季工况控制逻辑2.4冬季工况2.4.1冬季空气处理过程康斯坦丁地区冬季干燥在楼控中心判断系统处于冬季状态时,二次回风空调机组严格意义上说是只以一次回风工况运行。

在冬季,室外空气温度比室内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含湿量比室内的少。

新风与一次回风的混合温度和湿度仍比室内的小,因此必须对空气进行加热和加湿处理,以保证送风温湿度要求。

同以上两种工况一样,由于未设置CO2探测,根据卫生要求,要保证最小新风量,室外状态点对于送风温湿度的影响,最终会通过水阀及加湿器的进行定时调节。

焓湿图如图6所示。

首先引进状态点W的新风,与状态点N的一次回风混合后达到状态点C,经盘管升温处理后机器露点L,再与经过送风管上的加湿器加湿处理到达送风状态点O。

一定量的送风进入室内,保证室内空气达到设计状态点N。

图6冬季工况空气处理焓湿图2.4.2冬季工况控制策略初始阀门状态:一次回风阀、新风阀、排风阀处于设计风量位置,三通水阀全开,二次回风阀关闭。

由于空调提供的热负荷为室内热负荷与新风热负荷之和,所以,当新风量最小时,加热量最省。

冬季工况下的新风阀开度同样须保证最小新风量,排风阀开启以保证一定的正压,送风量等于新风与一次回风之和。

冬季工况空气处理过程同样是基于先进行温度粗调,再监控焓值进行精调的原则,取回风温度及湿度作为控制指标,将其与室内设计状态点进行对比,控制逻辑见图7所示:图7 冬季工况控制逻辑3实际应用分析“温度-焓值”串级控制系统主要适用于对象延迟较大、时间常数大的场合,另外当干扰较大时也可提高抗干扰能力,改善控制品质动态响应效果好,能够实现动态跟踪和稳定的精度,非常适用于大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的温、湿度控制,楼控中心的控制界面如图8所示。

图8 某工程楼控界面如图9,记录了2015年6月21日一次演出全过程中,从观众入场前的快速预冷过程到温度调节阶段,以快速满足人体舒适要求,再到焓值调节阶段,以进一步提升舒适度和节能功能。

动态调试演出过程中的空气品质,重点检测演出大厅内的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焓值,此外还检测二氧化碳浓度、颗粒物浓度。

经分析,调节过程良好的克服了时间常数的影响,并达到稳定的效果。

冬季运行工况较为简单,在此不做详述。

图9 某工程夏季工况运行曲线4总结本文结合某工程的气候条件、工程造价、后期运行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二次回风系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焓值的串级控制策略,并以进入实际运用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解决了温度、湿度的调节,能有效克服二次扰动的影响,引进焓值起了改善对象动态特性作用,因此可加大主温度调节的增益,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益。

满足了对环境的舒适性需求,而且通过在线自调整功能,实时监测室内外焓值以判断运行工况,对于类似于康斯坦丁这样昼夜气候条件变化较大的地区较为适用,避免了认为判断的盲目性,达到了空调节能的目的;该自控策略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及通用性,对于类似的工程具有借鉴作用,具备研究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1]ASHRAE Standard 55-2004[2]2010 ASHRAE Handbook Refrigeration,Inch-Pound Editio[3]姜昊.净化空调系统利用二次回风的节能设计.洁净与空调技术,2007[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_50189-2005[5]吕洁.大空间二次回风空调机组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现[学位论文],2006[6]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