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14)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e800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7.png)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下《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猫》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作者笔下的动物"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
本课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主要写了老舍先生家的猫性格既古怪又淘气,但在作者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把这只猫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学情分析:孩子对猫这种动物都比较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古怪,从而感知作家对猫的喜爱,掌握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从猫性格的古怪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2.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巧用矛盾、列举事例等方法把猫的特点介绍清楚。
3.体会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猫深深的喜爱。
4.通过对比阅读两段文字,体会作家的丰富情感,以及口语化的语言让文章表达更加情真意切。
5.带领学生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尝试着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初步领悟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交流探究联系生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0分钟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回顾课文知爱猫之情1、回顾课文主要讲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对猫有怎样的感情?2、出示句子“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引导学生理解“古怪”的意思。
3、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说古怪的小动物让人觉得可爱呢?4、以单元学习要求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新课的学习,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矛盾的冲突点质疑引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任务二:品读词句悟爱猫之情1、目光聚集第二自然段,快速浏览这一段,指明学生说说主要写了猫的哪些性格特点?(老实、贪玩、尽职)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猫的性格特点。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d9ce19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6.png)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13《猫》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重点指导“即、屏”的写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及作品。 .搜集其他动物特点的材料。
用笔画一画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任凭谁怎么呼唤……尽情地玩乐。"、“蹭”等 词语,体会到不仅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到了这些细节,而且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猫十分喜爱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既突出了猫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法就是总分总写法。你 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其他特点: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猫的特点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体会作者如何把 特点写具体的。如“它的胡子刚好触到小球一一抓老鼠;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小猫这么敏捷?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小猫满月的时候更淘气些。此时的小猫刚学会走路,但连滚带爬地在地上追自己的尾巴。“抱着 花枝久久地摔跤”,写出它贪玩、调皮的神态。“屏息凝视,一发现老鼠的踪迹……尽情地玩乐。"它发现老鼠的本领 怎么样?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屏息凝神是全神贯注的意思,说明小猫抓老鼠时非常认真。"一……就 ……”也说明了它抓老鼠的本领很高强。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方式,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把小 猫的可爱形象更加鲜亮地展示出来。最后一句中作者用“多么”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9625c3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0.png)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3. 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猫》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手法。
3. 学生讨论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文学手法进行分析。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课文《猫》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问题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4. 案例分析:教师对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手法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
2. 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表达来评估。
3. 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问题提出和回答来评估。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猫》文本2. 参考资料:有关《猫》的背景资料、文学评论、相关文学作品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4. 课前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准备问题及观点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猫》的文意,分析作品主题及文学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八、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有关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猫的印象和感受。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或分段读课文,教师指导阅读技巧。
3. 内容理解: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教师引导讨论,解答疑问。
4. 文学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5. 主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分享讨论成果。
九、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7a9ec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d.png)
第四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在活动体验中,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在阅读观察的引领下,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其外形、喜好及趣事。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13 猫【核心素养目标】文化理解: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来写的。
思维能力:能理清课文的层次。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解析】关注作家及作品特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善于描述人们的日常,让人从轻快幽默的语言中品味生活的味道。
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猫》,描写小猫的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蹭”表现了猫的撒娇之态,“几朵小梅花”形容猫的小爪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的三个语气词,关爱之情就在这看似平常的语气里自然而然。
这样天然去雕饰的语言、不着痕迹的修辞在《猫》和接下来的《母鸡》中俯拾即是。
关注本文的写作方法:《猫》的写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文章布局清楚明了,二是以具体的事表现猫的特点。
与常见的“形”散神聚的散文布局不同,本文脉络清晰可寻,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到过渡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将文章一分为二,关注这样的关键句,理清文意,值得师生关注学习。
老舍先生善于观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通过点滴小事表现猫的特点。
写“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以事佐证“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和“它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猫的“贪玩与尽职”尽在猫身上矛盾的“行事风格”。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9c9d1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e.png)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污涩"怂恿”“怅然"等。
(2)学生能够概括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并理清文章结构。
(3)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如对猫的外形、动作、神态等描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作者通过养猫经历表达情感和哲理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反思人性中的偏见和主观臆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和事物。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分析三只猫的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如对猫的描写如何体现其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3.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线索,即三次养猫的经历和作者的情感线。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如从动物保护、人性反思、社会现象等角度。
3.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避免因偏见和主观臆断而造成对他人或事物的伤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教师出示谜语:“脚穿软鞋捉老鼠,说话好像小娃娃。
头像老虎不是虎,夜里眼睛圆又大。
”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猫。
2. 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养过猫或喜欢猫,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猫的故事。
3. 教师介绍一些名人与猫的故事,如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随他散步等。
然后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郑振铎的《猫》。
(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教师提问:郑振铎是一个怎样的人投影出示郑振铎的相关介绍: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 1958年10月18 日), 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 、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8432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2.png)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教学过程: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
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
常被人当宠物养之。
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93b6b4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8.png)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提升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能力。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培养思维能力。
4.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概括三只猫的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品味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反思人类自身的弱点,培养关爱动物、爱护弱小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动物保护协会正在开展流浪猫收容活动,招募“猫咪铲屎官"。
协会邀请我们班参与制定考核标准,我们需要结合这篇文章,思考作为动物领养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猫咪寻觅良主。
大家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他是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字词积累投影出示以下词语: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 污涩(sè)怂恿(sǒng yǒng) 婢女(bì)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怅然(chàng) 妄下断语(wàng) 虐待(nüè) 芙蓉鸟(fúróng)畏罪潜逃(qián)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称”“怂"蜷”“惩"等字的读音容易读错,需要特别注意。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ee0883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5.png)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猫》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猫》中角色的人物形象的感知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猫》的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猫》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走向。
三、教学准备
1.备课教师:了解教案内容,准备教学PPT、故事书籍等;
2.学生:准备《猫》的教材,熟悉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猫》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
•介绍《猫》的故事情节并请学生根据情节进行阅读。
第三步: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猫》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第四步:情感表达
•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此次课中,通过《猫》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下一步可以通过更多的角色扮演和情感交流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以上是针对《猫》这篇文学作品的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带给学生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3305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7.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猫》是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之一,内容生动有趣,能引发学生对猫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通过深入探讨《猫》这篇课文,可以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与课文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语言点。
2.难点: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各种品种的猫,拉近学生与猫的距离。
2. 导入•介绍课题《猫》,引发学生对猫的关注。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养过猫?你对猫有什么看法?3. 学习•教师朗读课文《猫》,让学生聆听和理解猫的特点。
•学生自主阅读《猫》,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
4. 拓展•分组讨论: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猫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5. 练习•班级分角色表演《猫》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猫对人类的意义。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猫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猫》这篇课文,引发学生对猫的思考和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从课文中汲取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3《猫》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猫》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bbb8a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d.png)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品析词句聚焦喜爱—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猫》【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任务群,目的是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的基本特性。
鉴于此,我设计“品词析句,聚焦喜爱"的学习主题,并开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的学习活动,了解作者所用的写法,突出作者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材分析】《猫》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在阅读训练中的关键点就是“体会"和“表达”。
《猫》是著名作者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对大猫的古怪和满月小猫的淘气进行了细致地描绘,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在教学本课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习梳理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品系词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作者精彩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学生以前也学过许多关于写动物的文章,也学习为此篇文章定了基础,猫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家养小动物,有的学生家里还养了猫,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猫》,就此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梳理文章脉络,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1.制作预习单、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师)2.完成预习任务;搜集老舍先生的资料。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图片激趣,检查预习(一)图片激趣,谈话引入。
1.出示单元导读页,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2.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今天把谁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呢?(猫)没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猫。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dd93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4.png)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
4. 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它们可爱、机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看他笔下的猫有着怎样的故事。
二、知识备查1.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及散文集《佝偻集》等。
2.字词积累(1)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朗读。
涩、怂、恿、缕、蜷、怅、诅、绫、惩、畏、潜、虐、脊、叮、嘱、凝、污、伏(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涩"读作“sè”, 意思是不光滑,不滑溜。
“怂"读作“sǒng”, “恿"读作“yǒng”, “怂恿"意思是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缕”读作“lǚ", 如“一缕阳光”。
“蜷"读作“quán”, “蜷伏"意思是弯着身体卧着。
(3)学生分组朗读词语,教师纠正读音。
三、整体感知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每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结局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总结。
(1)明确:作者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写作顺序是按照“得一养一失”的顺序。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猫》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猫》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bd581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c.png)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猫》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舍爷爷是一个有名的大作家,他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具体的法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吧。
二、新课:1、课文解析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表现猫古怪性格的词语。
想想:课文是怎样表现猫的性格的?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睡大觉”“不过问”表现了它的老实。
2、贪玩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任凭……也……”表现了猫极其贪玩。
3、尽职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屏息凝视”“非”“不可”写出了猫的耐心和执着。
4、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猫古怪性格的词语。
想想:课文又是怎样表现猫的性格的?5、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表现小猫特点的词语。
(2)讨论课文是怎样表现猫的特点的。
(3)作者对猫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从哪里看出来的?6、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更”字把小猫与成年猫对比,说明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甚于大猫。
7、概括主旨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8、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
包括有双重否定的句子就是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8b27b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7.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1、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2.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2.哪位同学养过猫?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3.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
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无忧无虑任凭尽职蹭稿纸丰富多腔遭殃枝折花落责打生气勃勃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13《猫》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
![13《猫》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d76e2c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a.png)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猫》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猫的性格特点,包括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矛盾表现;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则一声不吭的善变情绪;以及既胆小又勇猛的复杂性格。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猫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猫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感受猫的性格特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这篇课文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猫》,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同时,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上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猫》是一篇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提高写作水平。
《猫》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学生特点与学段要求四年级学生处于中年级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动物主题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根据学段要求,学生应能够独立识字写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阅读分析和表达。
二、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分析并总结猫的性格特点,提升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对猫的细腻描写,培养学生对动物和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创作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识字写字,掌握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猫的性格特点。
难点:分析并总结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f74809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1.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课时安排•课时数量:本次教学设计为一节40分钟的语文课。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猫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教材选择:选取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猫》作为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呈现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对猫的喜爱与保护意识。
3. 教学方法•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小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猫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朗读文本,带领学生理解文中描述的猫的形象、生活习性等内容。
•讨论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猫的思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猫相关的故事。
•运用多媒体: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猫的生活状态。
4. 活动设计•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分享对猫的认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填写反思表:设计反思表,让学生在课后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
二、教学反思1. 教学结果评价•优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猫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更多的个性化引导,以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2. 教学改进•个性化引导:对于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可结合个别辅导和激励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地观察、亲子阅读等方式,拓展学生对猫的认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保护意识。
3. 教学收获•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切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与好奇心,也意识到了教学设计中对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重视与调整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与培养,努力打造更具有创造性与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以上是本次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b3488b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e.png)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猫》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猫》是著名作家郑振铎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猫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通过对猫的外貌、性格、习性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猫的可爱和魅力。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猫的可爱和魅力。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猫的性格特点和习性。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猫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
3.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进行课后写作,表达对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通过写作,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生通过评价,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学生通过同伴评价,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2d34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6.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于猫的知识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述猫的特点和习性,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猫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描述,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让学生扮演宠物猫,模拟猫的习性和特点,或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表达方式。
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自己对猫的认识和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宠物猫的故事或经历。
6. 总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观察等。
2. 教学手段:PPT课件、视频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
2.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宠物猫的故事或经历。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展示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
四年级下猫教案
![四年级下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1c94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4.png)
《猫》小学语文课文详细课时教案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和习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授学生使用圈点、批注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感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特点和习性。
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猫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独特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猫》的复印件或课本。
多媒体课件,包含猫的图片、视频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书写重点内容和临时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导入话题:播放一段关于猫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喜欢猫吗?你们知道猫有哪些特点和习性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
二、新课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教师首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随后,请几名学生试着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理解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解释词义。
然后引导学生分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外貌、性格、习性等特点。
观察讨论: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或视频,讨论猫的特点和习性,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加深对猫的了解。
三、深入探究(10分钟)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语言特点等,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扮演作者和猫,进行情景表演,让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5分钟)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养宠物或观察小动物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创意写作: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短文,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展现小动物的特点和魅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课文: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特点和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猫》是一篇精读散文。
老舍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总之课文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感情主线,表现人与猫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踩印、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节。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4、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2、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用具体事实写猫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难点:
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
2、欣赏猫的图片,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们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吗?他可喜欢猫了,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15猫)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让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通课文,然后说说“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要求说出文中的依据。
)
(教师随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勇猛……)
2、引导思考:看着这些表示性格的词,你有没有疑问?
3、作者讨厌猫的古怪性格吗?为什么?(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研读。
(三)细品精读,撞击情感。
(教学程序随机而变)
1、自读感悟: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可爱呢?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把写猫可爱的句子划下来,然后挑一处你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喜欢读的语句讲给大家听。
先自己准备,再四人小组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如果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
)
(1)读出表现猫贪玩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2)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谈感悟。
如: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解释“任凭”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体现猫的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
(4)总结学法,学习体现猫的性格古怪的其他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抓住“谁”、“怎么”的适当想象来体会猫的贪玩,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表现,设计上考虑了学生的思考维度由“谁”递进到“怎么”,想象会更合理、更有情境感,而且迁移了学法。
3、再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猫的古怪性格。
①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还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语句。
②完成填空练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它既(),又();既(),又();既(),又()。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4、再读课文,感受小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之情。
(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小猫的可爱。
(2)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呢?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此句是文章的过渡句,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以以上的训练方式引入对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
(3)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
想象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播放课件,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就使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被又一次激发。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自学“学习链接”。
2、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3、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
学生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设计意图: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
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
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六)拓展练笔: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共分享。
板书设计:
15猫
性格古怪
老实、贪玩、尽职
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