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光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光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和光的色散;两个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两个作图法——反射、折射光路图和成像作图;一个思想——光路可逆思想。
2.加强学生对概念、作图、规律的分析应用能力和在光线的动态中分析、推理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3.让学生了解电磁波谱和光谱的种类及其应用。
4.让学生知道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和规律;了解电子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2.难点:折射定律,全反射和临界角,光的色散。
3.复习相干光源的获得及光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双缝干涉中为什么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及明暗条纹的计算方法,从而确切地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形成。
在新的情景下能够运用波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对光电效应四条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设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介质,而且是均匀介质。
否则,可能发生偏折。
如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
解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关键是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
【例1】如图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
C .变加速直线运动
D .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vt ,竖直位移是221gt h =
,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t t v
gl x ∝=2,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2.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转播速度为c =3.00×108m/s 。
(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不可能超过c 。
(2)近年来(1999—2001年)科学家们在极低的压强(10-9Pa )和极低的温度(10-9K )下,得到一种物质的凝聚态,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 ,甚至停止运动。
也有报道称在实验中测得的光速达到1011m/s ,引起物理学界的争论。
二、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散聚性质。
(1)一个平面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
①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反射光与入射光遵循反射定律。
②一束平行光的情况:入射光方向不变,平面镜转动α角,反射光转动2α角。
③一束发散光的情况: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发散光,且发散程度不变。
(2)两平面镜的夹角决定了对光线方向的控制
(3)一个重要的应用:直角镜使光线按原路返回。
【例2】若使一束光先后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这两平面镜应如何放置?
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的夹角为θ,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α,讨论α与θ的关系。
学生解答,作出两平面镜的法线,可以证明:α=180°-2θ
讨论:①一般情况θ<90°,α=180°-2θ,
若θ=45°,则α=90°,(反射光与入射光垂直)
若θ=90°,则α=0°(反射光与入射光平行)
若θ>90°,则α=2θ-180°
②两平面镜的夹角决定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与这两平面镜的放置位置(这两平面镜是否接触和如何放置)和是否转动无关。
结论:两平面镜的夹角决定了对光线方向的控制。
2.平面镜成像
(1)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为对称。
(2)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实际光线画实线并加箭头,镜后的反向延长线要画虚线,虚线不加箭头。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
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
(眼睛在某点a 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 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
【例3】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夹一定角度,光线a 、b 是一点光源发出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
在图中确定点光源的位置。
叙述作图过程,如图所示。
a 、
b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为点光源在平面镜N 中的像S″,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延长镜N ,找到S″的对称点S′,S′是S″的物,是点光源S 在平面镜M 中的像,再找到S′对平面镜M 的对称点S ,从而确定了点光源S 的位置。
完成光路。
上面的问题是两个平面镜的二次成像问题,S′是物S 在镜M 中的虚像,S″是虚像S′在镜N 中再次成的虚像。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如果光线a 、b 的方向反过来,那么会如何呢?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经两次反射两束光会聚到一点S ,由实像定义,S 应为实像。
(4)利用边缘光线作图讨论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
【例4】(1997年全国高考题)如图所示,AB 表示一平面镜,P 1P 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 是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 上的ab 表示一条竖直的缝(即a 、b 之间是透光的)。
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的小孔S (其位置见图),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
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依次写出作图步骤。
作图步骤可如下:(右图所示)
①分别作米尺P 1P 2、屏Ma 、bN 对于平面镜AB 的对称线(即它们对于平面镜AB 的像)P′1P′2、M′a ′、b′N′。
②连接S 、a 并延长交P′1P′2于某一点,作这一点对于AB 在P 1P 2上的对称点,即为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刻度的左端。
③连接S 、b′并延长交P′1P′2于某一点,作这一点对于AB 在P 1P 2上的对称点,即为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刻度的右端。
讨论:(1)还可以用更简单的办法,即作出眼睛S 的像S′,再由S′来确定看到的范围。
(2)作出屏和尺的像,人眼看到像的范围即为人眼看到尺的范围。
两种解题思路:正向思维,尺发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睛的范围即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逆向思维,眼睛相当于发光点,其光照射到尺上的范围即为能看到的范围。
确定边界光线的基本思想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在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非均匀介质中,光线发生弯曲,但人眼的感觉光仍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确定尺和屏的像,由两点一线来确定边界光线。
【例5】如图所示,画出人眼在S 处通过平面镜可看到障碍物后地面的范围。
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人眼的像点S ′,再根据光路可逆,设想S 处有一个点光源,它能通过平面镜照亮的范围就是人眼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
图中画出了两条边缘光线。
【例6】如图所示,用作图法确定人在镜前通过平面镜可看到A B 完整像的范围。
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A B 的像A′B ′,分别作出A 点、B 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到的范围,再找到它们的公共区域就是能看到完整像的范围。
三、光的折射
1.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
折射率:①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γ
sin sin i n =。
②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v 之比,n=c/v 。
折射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021sin 1sin
sin C v c n ='===
λλθθ(θ1为入折射角中的较大者) 2.平行玻璃砖的光路问题
所谓平行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
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
(1)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2)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发生色散;(3)射出光线的侧移和
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4)可利用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例7】如图所示,平行玻璃板的厚度为d ,折射率为n ,光线AO 以入射角i 射到平行玻璃板的一个界面上。
(1)画出光路图,(2)证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3)计算出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的侧移量。
作光路图如图,证明从略。
侧移量δ的大小:折射定律有
n i =γsin sin ,由几何关系可得δ=OO′·sin (i-r ) 所以:)sin cos 1(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2i
n i i d i i d --=-=γγγδ。
【例8】如图所示,两细束平行的单色光a 、b 射向同一块玻璃砖的上表面,最终都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
已知玻璃对单色光a 的折射率较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进入玻璃砖后两束光仍然是平行的
B .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不再平行
C .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一定减小了
D .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可能和射入前相同
解:进入时入射角相同,折射率不同,因此折射角不同,两束光在玻璃内不再平行,但从下表面射出时仍是平行的。
射出时两束光之间的距离根据玻璃砖的厚度不同而不同,在厚度从小到搭变化时,该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有可能和入射前相同(但左右关系一定改变了)。
【例9】如图所示,A B 为一块透明的光学材料左侧的端面。
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设该光学材料的折射率沿y 轴正方向均匀减小。
现有一束单色光A 从原点O 以某一入射角θ由空气射入该材料内部,则该光线在该材料内部可能的光路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解:如图所示,由于该材料折射率由下向上均匀减小,可以设想将它分割成折射率不同的薄层。
光线射到相邻两层的界面时,如果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射入上一层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偏离法线。
到达更上层的界面时入射角逐渐增大,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光线开始向下射去直到从该材料中射出。
【例10】如图所示,用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入的光线可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
A .折射率必须大于2
B .折射率必须小于2
C .折射率可取大于1的任意值
D .无论折射率是多大都不可能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使上表面射入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从右侧面射出,θ1和θ2都必须小于临界角C ,即θ1<C ,θ2<C ,而θ1+θ2=90°,故C >45°,n =1/sin C <2,选B 。
【例1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单色光A 垂直射向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棱镜的左侧面,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是2。
试画出该入射光射向棱镜后所有可能的射出光线。
解:由折射率为2得全反射临界角是45°。
光线从左侧面射入后方向不发生改变,射到
右侧面和底面的光线的入射角都是60°,大于临界角,因此发生全反射。
反射光线分别垂直
射向底面和右侧面。
在底面和右侧面同时还有反射光线。
由光路可逆知,它们最终又从左侧
面射出。
所有可能射出的光线如图所示。
【例12】(1997年全国高考)在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玻璃平板上方的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 ,从S 出发的光线SA 以角度θ入射到玻璃板上表面,经过玻璃板后,从下表面射出,如图所示,若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间A
与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时间相等,点光源S 到玻璃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l 应是多少?
解答:画出光路图,设在玻璃中的折射角为r ,光从光源到玻璃板上表面的时间c SA t =。
光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时间v SA t =
由几何关系可得θcos l SA =,γcos d AB =;又因为v c n =所以γθcos cos nd l = 又由折射定律γsin sin i n =,解得:22/sin 1cos n
nd l θθ-=。
总结:解几何光学问题,首先要正确画出光路图,讨论由光路图反映出的线段和角的关系,结合概念和规律求解。
3.全反射问题
全反射临界角:(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当折射角变为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2)光从折射率为n 的介质射向真空时,临界角的计算公式n
C 1sin =。
产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入射角必须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例13】直角三棱镜的顶角α=15°,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1.5,一细束单色光如图所示垂直于左侧面射入,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入射光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光线。
解:由n =1.5知临界角大于30°小于45°,边画边算可知该光线在射到A 、B 、C 、D 各点时的入射角依次是75°、60°、45°、30°,因此在A 、B 、C 均发生全反射,到D 点入射角才第一次小于临界角,所以才第一次有光线从棱镜射出。
【例14】某三棱镜的横截面是一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A=90°,∠B=30°,∠C=60°,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 ,底面BC 涂黑,入射光沿平行于底面BC 面,经AB 面和AC 面折射后出射.求(1)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延长线间的夹角δ;(2)为使上述入射光线能从AC 面出射,折射率n 的最大值为多少?
解答: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1)因为入射光平行于BC 面,i=60° 由折射定律有n i =αsin sin ,所以n
23sin =α 光折到AC 面上时,
n =βγsin sin 由几何关系可得:A+β=90°
n n 234sin 1cos sin 22-=-==ααβ,234sin sin 2-==n n βγ,οο302
34arcsin 302--=-=n γδ (2)要使有光线从AC 面射出,应有sinr≤1:即12
342≤-n ,得32.1≤n 4.光的色散棱镜
(1)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发生色散,从红到紫的方向是:
①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逐渐增大。
②在同一介质中不同色光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③光的频率逐渐增大。
④在真空中的波长逐渐减小。
⑤光子的能量逐渐增大。
⑥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减小。
⑦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增大。
以上各种色光的性质比较在定性分析时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记。
(2)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
一般所说的棱镜都是用光密介质制作的。
入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射出方向与入射方向相比,向底边偏折。
(若棱镜的折射率比棱镜外介质小则结论相反。
)
作图时尽量利用对称性(把棱镜中的光线画成与底边平行)。
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
【例15】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 ,若用n 1和n 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 1<n 2,a 为红光,b 为蓝光
B .n 1<n 2,a 为蓝光,b 为红光
C .n 1>n 2,a 为红光,b 为蓝光
D .n 1>n 2,a 为蓝光,b 为红光
解:由图可知,b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
(3)全反射棱镜
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
选择适当的入射点,可以使入射光线
经过全反射棱镜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转90o (左图)或180o (右图)。
要特别注意两种用法中
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
【例16】如图所示,自行车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
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
尾灯的原理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
B .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
C .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
D .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
解:利用全反射棱镜使入射光线偏折180°,光线应该从斜边入射,在两个直角边上连续发生两次全反射。
所以选C 。
【例17】已知水对红光的折射率为4/3,红光在水中的波长与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相等,求红光与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比和在水中的频率比。
解答:设光从真空射入水中,在真空中的入射角为i ,在水中的折射角为γ,折射定律γ
sin sin i n =,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n=c/v (c 为光在真空中的速率,v 为光在介质中的速率),和光的波长、频率关系公式v =λf ,由于同一种光的频率不因介质而变化,可得λ
λγ0sin sin ==n i (λ0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为光在介质中的波长) 根据题意,
绿真
红真红水红真λλλλ==34,43====红真绿真绿真红真绿真红真绿水红水λλλλc c
f f f f 。
折射定律是对同一种光来说的,要求两种不同频率的光波长比和频率比,就需要对折射定律进行扩展,对之赋予新的含义。
5.光导纤维
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
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
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
【例18】如图所示,一条长度为L =5.0m 的光导纤维用折射率为n =2的材料制成。
一细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α=45°的入射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
求:(1)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v 是多大?(2)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解:(1)由n=c/v 可得v =2.1×108m/s
(2)由n=sin α/sin r 可得光线从左端面射入后的折射角为30°,射到侧面时的入射角为60°,大于临界角45°,因此发生全反射,同理光线每次在侧面都将发生全反射,直到光线达到右端面。
由三角关系可以求出光线在光纤中通过的总路程为s =2L /3,因此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t =s /v =2.7×10-8s 。
四、光的波动性
1.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
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
(2)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下面4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均是利用“分光”的方法而获得的相干波源。
双缝干涉:
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
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
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薄膜干涉:
当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光从薄膜的前后(或上下)两个表面反射回来,形成两列波,由于它们是从同一光源发出的,这两列波的波长和振动情况相同,为两列相干光波。
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
(1)利用光的干涉可以检验光学玻璃表面是否平。
(2)现代光学仪器的镜头往往镀一层透明的氟化镁表面。
氟化镁薄膜的厚度应为光在氟化镁中波长的1/4,两个表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反射光相互抵消。
所以,膜厚为光在氟化镁中波长的1/4,是最薄的膜。
干涉和衍射本质上都是光波的叠加,都证明了光的波动性,但两者有所不同。
首先干涉是两列相干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波的叠加;衍射是许多束光的叠加。
稳定的干涉现象必须是两列相干波源,而衍射的发生无须此条件,只是,当障碍物或孔与光的波长差不多或还要小的时候,衍射才明显。
干涉和衍射的图样也不同,以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条纹为例,干涉图样由等间距排列的明暗相间的条纹(或彩色条纹)组成,衍射图样是由不等距的明暗相间(中央亮条纹最宽)的条纹或光环(中央为亮斑)组成。
2.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
(1)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Δr =nλ(n=0,1,2,……)
(2)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r=)12(2-n λ(n=0,1,2,……)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λλ∝=∆d
l x 。
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例19】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B .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C .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D .如果减小双缝的每条缝的宽度,而不改变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解:公式λd
l x =∆中l 表示双缝到屏的距离,d 表示双缝之间的距离。
因此Δx 与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无关,于缝本身的宽度也无关。
本题选C 。
【例20】登山运动员在登雪山时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否则将会严重地损坏视力。
有人想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的眼镜。
他选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为n =1.5,所要消除的紫外线的频率为8.1×1014Hz ,那么它设计的这种“增反膜”的厚度至少是多少?
解:为了减少进入眼睛的紫外线,应该使入射光分别从该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光叠加后加强,因此光程差应该是波长的整数倍,因此膜的厚度至少是紫外线在膜中波长的1/2。
紫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是λ=c/ν=3.7×10-7m ,在膜中的波长是λ′=λ/n =2.47×10-7m ,因此膜的厚度至少是1.2×10-7m 。
3.衍射
注意关于衍射的表述一定要准确。
(区分能否发生衍射和能否发生明显衍射)
(1)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0.5mm 时,有明显衍射现象。
)
(3)在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下,当窄缝变窄时,亮斑的范围变大,条纹间距离变大,而亮度变暗。
【例21】平行光通过小孔得到的衍射图样和泊松亮斑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衍射图样的中心都是亮斑
B.泊松亮斑中心亮点周围的暗环较宽
C.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的中心是暗斑,泊松亮斑图样的中心是亮斑
D.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均匀的,泊松亮斑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
解:从课本上的图片可以看出:A、B选项是正确的,C、D选项是错误的。
4.光的电磁说
(1)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是光的电磁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2)电磁波谱。
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电磁波谱如图。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分别是: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电磁波谱从左至右频率越来越大,波长越来越短,因此就越不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但穿透本领却越来越强.
(4)实验证明: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中辐射最强的波长λm和物体温度T之间满足关系λm T=b(b为常数)。
可见高温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频率较高。
在宇宙学中,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恒星发出的光的频率,分析其表面温度。
(5)可见光频率范围是3.9-7.5×1014Hz,波长范围是400-770nm。
(6)光谱: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由发光物体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包括连续谱和线状谱。
线状谱又叫做原子谱,各种元素都有一定的线状谱,元素不同,线状谱不同。
所以,线状谱又叫原子光谱。
特征谱线:每种元素的原子只能发出某些具有特定波长的光谱线,这种谱线叫做那种元素的特征谱线。
如果我们对发光物质的光谱进行分析时,发现了某种元素的特征谱线,我们就可以断定发光物质中一定具有这种元素。
吸收光谱是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后产生的光谱.这种光谱是以连续光谱为背景,其中有暗线、暗带或暗区.不同物质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
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也可以叫做特征谱线,两条明线和两条暗线相对应。
【例22】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现场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两种信号。
其中广播电台用的电磁波波长为550m,电视台用的电磁波波长为0.566m。
为了不让发射场附近的小山挡住信号,需要在小山顶上建了一个转发站,用来转发_____信号,这是因为该信号的波长太______,不易发生明显衍射。
解:电磁波的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明显衍射,波长越短衍射越不明显,表现出直线传播性。
这时就需要在山顶建转发站。
因此本题的转发站一定是转发电视信号的,因为其波长太短。
【例23】右图是伦琴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电源E给灯丝K加热,从而发射出热电子,电子在K、A间的强电场作用下高速向对阴极A飞去。
电子流打到A极表面,激发出高频电磁波,这就是X射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P、Q间应接高压直流电,且Q接正极
B.P、Q间应接高压交流电
C.K、A间是高速电子流即阴极射线,从A发出的是X射线即一种高频电磁波
D.从A发出的X射线的频率和P、Q间的交流电的频率相同
解:K、A间的电场方向应该始终是向左的,所以P、Q间应接高压直流电,且Q接正极。
从A发出的是X射线,其频率由光子能量大小决定。
若P、Q间电压为U,则X射线的频率最高可达Ue/h。
本题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