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政一年零三个月,他进行了大 胆的人事调整和改革工作,为发 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作了 工作。 安德罗波夫是由苏联安全工作领 导人升任为苏共党的最高领导人, 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次。此前他 任克格勃主席15年,强化了克格 勃组织,建立了一个较稳固的权 力基础。他倾向于反对个人崇拜。
契尔年科
第四,是苏联由发展到停滞、由缓和到争 翻的时期。 其执政初期,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 力翻了一番。70年代后,苏联经济发展速 度明显减慢,出现了停滞和倒退。 其执政初期,向西方国家积极推行“缓和 战略”,取得了一些成效。随国力增强, 70年代中期,苏联调整了对外战略,开始 推行“全球进攻性战略”,争霸全球。
第三,背负对外扩张包袱,外交上陷入孤 立,进退维谷。
苏联对外搞霸权主义,损害自己形象,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为与美国争夺军事优势,苏联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70年代末,苏军队人数400多万,是美国两倍。苏 联每年用70多亿美元维持阿富汗卡尔迈勒政权、 援助越南和古巴。 苏联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 助。为了遏制中国,苏联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 增加军事部署,苏中边境、蒙中边境陈兵百万, 这严重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加重了苏联的经 济负担,是导致7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经济发展的 停滞。
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主要成就
第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65年-1980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经 济固定生产基金都有较大的增长,以1965年为100,到 1980年,社会总产值增至238,国民收入增至235,国民经 济固定生产基金增至319。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美国的发 展速度。苏联有20余种重要产品雄居世界之首,苏联的经 济实力翻了一番,苏美之间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进一步缩 小。 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1965年苏联平均工资为96.5卢 布,1981年为172.7卢布;1965年农庄庄员月平均工资为 51.3卢布,1981年为120.6卢布。居民住房有较大改善, 人均居住面积由1965年-1981年的10平方米-13平方米。
三、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弊端
第一,经济逐渐失去活力并陷入困境。 70年代中期由于经济改革停滞不前,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明 显减慢,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实际上,从70年代初起, 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均开始下滑)。 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由1971-1975年的5.7%下 降到1981年至1982年的2.4%,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1971-1975年的7.4%下降到1982年的2.8%。 农业生产状况逐步下滑,1976-1980年苏联年平均谷物产 量20505万吨,1982年谷物产量仅达18677万吨。由于工资 增长速度超过工农业增长速度,供求矛盾进一步扩大,到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人民生活水平日渐下降。 苏联的资源浪费严重,劳动力日趋枯竭,资金更加紧张。 这些因素也严重制约着苏联经济的发展。
四、勃列日涅夫实施“新经济体制”政策
苏联“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的 简称。 1965年9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 于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 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的决议》; 10月,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部长会议制订了《国营生产企业条例》。
这些决议和条例确定了新经济体制的基 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是:在不改变集中管理体制的 前提下,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领导生产 的重心转向经济方法; 贯彻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 的方针,使工人从物质利益上关心企业 的生产成果。
新经济体制的推行,原计划在3年内完 成,实际到1975年才完成。 它部分地改善了原来的体制,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克服原有体 制的弊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成时代周刊
勃列日涅夫 与尼克松
安德罗波夫1982.11-1984.2
第二,政治上住化、保守,领导层老化,个人崇拜、 官僚主义现象日趋严重。
由于政治上过分强调稳定,经济改革停滞不前,使整个社会 日趋凝固化,社会失去活力。 1966年苏共23大改中央主席团为中央政治局,设中央总书记 来代替中央第一书记,恢复了苏共19大以前中央领导机构及 中央最高领导职务的称谓。取消干部轮换制,埋下了领导体 制僵化、保守和干部队伍老化的祸根。 苏联各级领导班子变动极小,尤其最高领导层,处于超稳定 状态。新增管理机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现象严重。 70年代中期以后他放弃了集体领导原则,大搞个人集权和个 人崇拜。1977年他取代波德戈尔内兼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 席(勃还是国防会议主席),独揽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力。 勃还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扬自己。他接受国内外勋章达数 千枚之多。他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选拔干部。苏联整个社 会上行下效,劳动纪律松弛、滥用职权、营私舞弊、贪污腐 化等现象相当普遍。
第一,是苏联国内最为稳定的时期。 这一时期,苏联没有外敌的武装干涉,没 有发生国内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党内斗争, 国内政治和经济生活相当安稳和有秩序。 这是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历史上最安定的时 期。 这一社会状况的出现,除了受国际形势等 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与勃列日涅 夫上台后实行的某些政策有关。
第三,加强军事建设和力量,提高国际战略 地位,苏美势均力敌。
苏工业投资的85%用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展,重 点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 军费逐年增加,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12-14%, 约占财政支出的1/3以上,即从1965年-1981年的 326亿卢布-1550亿卢布,即3.75倍。 苏联军事实力快速增长,逐步改变了美苏军事力量 的对比。70年代初,基本达到均衡,并朝着有利于 苏联的方向发展。80年代初苏联取得了对美国的战 略均势地位,步入超级大国行列。 苏美在军事力量上的势均力敌,加剧了双方在全球 范围内的争霸。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
(1964-1982) 自1964年10月-1982年11月,勃列 日涅夫历时18年,执政时间仅次 于斯大林,在苏联历史发展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既不同于 列宁、斯大林时期,也不同于赫 鲁晓夫时期,具有白己的一些特 点。
勃列日涅夫(1906-1982 )
一、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特征
主要内容:第一,撤销国民经济委 员会,重建中央各工业部,恢复部 门领导的管理体制; 第二,完善计划工作,把国家下达 给企业的计划指标由原来的几十个 减少到9个,并用产品销售额指标 代替传统的总产值指标作为考核企 业工作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三,提高经济杠杆在管理经济中的作 用,实行生产基金付费制和企业固定缴 款制度,调整工业品批发价格,提高信 贷作用; 第四,建立企业经济刺激基金,加强对 企业的经济刺激和从物质利益上刺激职 工对企业的关心。
第四,外交上取得一定收获。 其执政后,苏联制定和实施了“和平共处与推进 世界革命并重”的对外战略,其发展分为: 第一,60年代末--70年代初,推行“缓和战略”, 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同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经济、科技协定,从 西方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促进了国内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1975年“欧安会”首脑会议 的召开及有关欧洲安会的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的签署,正式确认了战后欧洲边界的走向,巩固 了苏联战后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它是勃列日涅夫 执政时期苏联在外交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6年之后,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丢掉政权, 统一的苏联多民族国家分崩离析,社会主 义宣告失败。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没有 给苏联百人民带来“民主和人道”,而导 致亡党亡国,政治上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召开的苏共中央四月全 会,标志着苏联根本性改革的开始。 第一,1985年4月起全国开展反酗酒斗争,坚决打 击并消除苏联的酗酒社会问题。但它操之过急, 副作用大,很快失败。 第二,苏共“二十七大(1986.2.25-3.6)”后苏 联进行全面根本性的改革:即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 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 经济上,以科技进步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为手段, 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实现 经济加速的战略;
第二,保持政局的稳定,社会安定。 从党内入手,合并工业党和农业党,恢复和加强 党的统一领导体制,并第一次用国家根本法(1977 年苏联宪法)的形式确立苏共在苏联社会政治体制 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取消苏共22大通过的干部定期轮换制。采取逐步 排挤政治对手并削权的办法,“健康”原因为名, 解除他们的职务。对政敌不搞过分的政治迫害。 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实现社会安定。 (1977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这是苏联历史上的 第四部宪法。它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法制建设 的最大成果。他改进苏维埃工作,提高苏维埃地 位)
第二,70年代中期后,苏联放弃了“缓和战 略”,推行“全球进攻性战略”。 苏联加紧与美国争夺,继续加强对东欧社会 主义国家控制,以“推进世界革命”、“支 持民族解放运动”为名,向第三世界进行扩 张,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1976年在苏共25大报告中他称赞苏联对外政 策取得的成,宣称苏联掌握了“历史主动 权”,苏联的对手被迫“大大退却”,世界 上的每一角落无不在苏联的考虑之内。
Константин Устинович Черненко‎
1984.2.13任苏共中央总 书记。健康恶化,13个月 后去世。由戈尔巴乔夫接 任总书记职务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1985-1991)
Горбачѐв 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р. 2.3.1931, с. Привольное Красногвардейского района 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ого края), советский партийный деятель. Член КПСС с 1952. Из крестьян. Окончил юрид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МГУ (1955), 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ий с.-х. институт (1967, заочно). В 1946—50 помощник комбайнера МТС. В 1956—62 1-й секретарь 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ого горкома, 2-й, 1-й секретарь крайкома ВЛКСМ. В 1966—70 1-й секретарь 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ого горкома, 2-й и в 1970—78 1-й секретарь крайкома КПСС. С ноября 1978 секретарь ЦК КПСС. Член ЦК КПСС с 1971. Депутат Верховного Совета СССР 8—9-го созывов. Награжден 2 орденами Ленина, орденом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2 другими орденами, а также медалями .
第二,是苏联政治上比较任化、思想上比 较保守的时期。 他吸取了赫鲁晓夫在政治上反复多变的教 训,提出一切“求稳”,即在一定程度上 小修小补,而不是实行重大改革。 如:纠正赫鲁晓夫的某些政策和逐步进行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其政策具有保守和复 旧性质。他实施了个人崇拜和高度集权, 领导职务实际上的终身制,高度集中的国 家计划体制,垂直式的部门管理体制,排 斥市场调节机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
第三,是苏联步入超级大国行列,以空前 规模卷入国际事务最多的时期。 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苏联经济实力和综 合国力迅速增强,苏联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其经济是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展为支柱 的畸型发展。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争夺中苏联逐渐 占据优势,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 这一时期,苏联凭借巨大的军事实力在世 界上到处插手,谋求霸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