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药化化学各章重要分子结构图(吐血力作)
地西泮、安定、苯甲二氮卓(diazepam)苯并氮卓母核苯妥英钠、大伦丁钠(dilantin sodium)乙内酰脲类卡马西平、酰胺咪嗪(carbamazepine)二苯并氮卓类盐酸氯丙嗪、冬眠灵、12吗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纳洛酮(naloxone)盐酸哌替啶、杜冷丁18奥沙西泮(oxazepam) 苯巴比妥(phenobatbital)茶碱(thephylline)吡拉西坦、脑复康、吡乙酰胺(piracetam)五元内酰胺类咖啡因、三甲基黄嘌呤2124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麻黄碱、麻黄素(ephedrine)β-苯乙间羟按氯雷他定(Loratadine)西替利嗪(cetirizine hydrochloride)哌嗪类抗组胺药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硝苯地平(nifedipine)二氢烟酸(nicotinic acid)西咪替丁、甲氰咪呱、泰胃美(cimetidine)普萘洛尔(propranolol)芳氧并醇胺类9HClO11联苯双酯(bifendate)吉非罗齐、吉非贝齐(gemfibrozil)卡托普利、开博通(captoril)脯氨酸衍盐酸美西律、慢心律、律脉定(mexiletine)苯氧乙胺类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浅黄色油状液体19保泰松(phenylbutazone)吡罗昔康、炎痛昔康(piroxicam)羟布宗(oxyphenbutazone)布洛芬、异丁苯丙酸(ibuprofen)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 第七、八单元盐酸氮芥环磷酸酰胺、癌得星(cyclophosphamide)顺铂(cisplatin)亮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91011氟尿嘧啶(fluorouracil)四环素(tetracycline) 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利新(cefalexin1314OHNH219磺胺嘧啶(sulfadiazine)诺氟沙星、氟哌酸(norfloxacin)异烟肼、雷米封(isoniazid)20吡哌酸(pipemidic)微黄色或呋塞米、速尿、利尿磺胺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淡黄色结晶粉末雌二醇(estradiol)醋酸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acetate)10丙酸睾酮、丙酸睾丸素炔诺酮(norethisterone)己稀雌酚(testosteronepropionate)123维生素C、抗坏血酸(vitamins)雌二醇5甲苯磺丁脲6乙酰唑胺。
(完整)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决 定
外 电 子
表 律 的排
结
周布
构
期周
离 子
性期 性
晶
体
横:周期 元素种类
起止序号
n=1
2
1~2
n=2
8
短周期
3~10
元素性质
n=3
8
11~18
周
原
n=4
18
19~36
n=5
18 长周期
37~54
期 表 位
子 结 构
n=6
32
55~86
置
n=7
21 不完全周期 87~111
纵:族
主族:ⅠA~ⅦA
副族:ⅢB~ⅦB、ⅠB ⅡB
原子晶体 石墨(混合晶体)
金属晶体 大多数盐
强 碱 离子晶体 碱性氧化物 部分过氧化物
物理性质 宏观
化学性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非金属 稀有气体
组成
分类
性质
物质 分 子
变化
原 子 微观
离 子
无机物 氢化物
氧化物
有机物
金属氢化物
酸性
非金属氢化物
碱性
成盐氧化物
两性
特殊
不成盐氧化物
含氧酸、无氧酸
酸
强酸、弱酸
电离度平衡的移动
质离 ) 水的电离平衡 H2O H++OH-
水的离子积 KW=1×10-14(25℃) 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装置
离子反应
实质
发生条件 表示方式-离子方程式
盐类的水解
常见类型
非氧化还原
复分解反应 水解反应 络合反应
类型 规律(酸碱性性判断) 影响因素
化学课堂知识点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LMNOP Q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3页
(1)先 “里”后“外”; (能量最低原则)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多 2个电子) (4)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代表电子层数)
化 学 微 课 堂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高速运动 2、无规则运动 3、分层运动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 1 页
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电 子是分层排布的。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2页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综合训练
第6页
例2:
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容易得到电子 B. 属于非金属原子 C. 核电核数为11 D. 最外层电子数为11
谢谢观看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4页
原子核
第二层 第三层 第一层
质子数
该层电子数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综合训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5页
例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质子数是( C )
A. 2 B. 6 C. 8 D. 10
知识点总结化学物质结构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原子A ZX中,质子有Z 个,中子有A-Z 个,核外电子有Z 个。
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质量数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3、电子层划分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符号K L M N O P Q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一低四不超)(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摆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各电子层再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个(n表示电子层)(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 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 个。
5、概念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
例:氕(1 1H)、氘(2 1D )、氚(3 1T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原子组成结构不同的不同单质之间的互称。
例:O2与O3,白磷与红磷,石墨与金刚石等6、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的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除稀有气体外)。
例:Na>Mg>Al>Si, Na+>Mg2+>Al3+(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
例:Li<Na<K, Li+<Na+<K+ (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例:O2->F->Na+>Mg2+>Al3+(上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阳离子有此规律)(4)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半径大小为: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全册知识点分享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全册知识点分享发布时间: 2022-9-20 | 标签: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高中化学必修一应该如何画好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呢?刚刚进入高一的同学们,面对难度倍增的化学知识可真是头大。
高中化学确实不简单,因此知犀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同学们可以借助导图,从宏观上理清必修一整本书的脉络结构以及一些重难点知识。
知识点再多再杂,也能完全理顺!现在就一起来看一下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吧~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1)大纲高一化学必修书共分六章。
分别是:第一章关于实验化学,第二章关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章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关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2)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章是化学实验的入门知识。
学生应了解常用仪器的识别和使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3)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本节要求学生简单地根据物质的成分进行分类,并掌握常用的分类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4)第二章:离子反应本节内容主要是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5)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本节要求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化学价态变化的分类标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6)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这一节中,首先给出金属的简要概述,其次已知钠和铝与氧的反应,最后了解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7)第三章: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的内容是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认识到钠是一种典型的活性金属元素,从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物及相关计算等方面综合控制钠。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8)第三章:铝及其化合物学习铝也是从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物以及相关的计算。
高一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9)第三章:铁及其化合物学习铁,首先需要对铁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是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最后通过实验学会区分铁盐和盐铁盐。
有机化学知识框架图
6.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
(1) 分离提纯:重结晶、升华法、蒸馏法、色层分析法以及离子交换法等; (2) 物理常数鉴定:测定熔点、沸点、相对密度和折射率等(纯度的鉴定); (3) 元素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和分子式的确定; (4)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确定 化学方法:官能团分析、化学降解及合成; 物理方法:红外(IR)、紫外(UV)、核磁(NMR)、质谱(MS)、 气液色谱和X衍射等;
( 4) 环烷烃的稳定性及构象
① ② ③ ④ ⑤
环烷烃的稳定性 环丙烷的构象 张立学说 环丁烷的构象 环戊烷的构象 A.椅式构象 ⑥ 环己烷的构象 B.船式构象 A.一元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⑦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B.二元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C.多元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六、七章
1.苯系芳烃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
《有机化学》
课堂教学教案
(1) 烃类:仅含C和H两种元素; (2) 非烃类:含C、H、O、N、S、Cl等;
主讲:冯建申
(1) 按元素的组成分类
(2) 按碳架分类
① 开链化合物 ① 饱和脂肪族化合物 (脂肪族化合物) ② 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 A.饱和脂环族化合物 ① 脂环族化合物 B .不饱和脂环族化合物 ② 碳环化合物 A.苯系芳烃 ② 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性(易取代,难加成, B.非苯系芳烃 难氧化) ③ 杂环化合物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烷烃 烯烃 炔烃 卤代烃 醛、酮 醇、酚 醚 酯 羧酸 胺 ① 定义:化合物环上除含碳原子外,还含有氧、硫、氮等原子 (常称为杂原子),其化学性质类似芳烃的环状化合物。 ② 例外:环醚、内酰胺、内酯 ① 物质的命名 A.状态 ② 物质的结构 B.熔点 C.沸点 ③ 物质的物理性质 D.密度 E.溶解性 F.折射率 G.光谱性质 a.化学反应 ④ 物质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机理 ⑤ 物质的来源和制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结构图[直接打印]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
溶液黄色溶液--- (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九、酸、碱、盐的特性
二、化合物的分类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脉络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化学知识结构框图(超详细)!
化学知识结构框图(超详细)!第一部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
物质结构指的是物质的构成方式,包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同位素、质子数等概念。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近似看作其质量数,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丰度也是物质结构的重要概念。
原子的结构包括核和核外电子。
电子排布规律包括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可以用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等形式表现。
化学键是化合物形成的基础。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是常见的两种共价键类型。
离子键和金属键也是化合物中常见的键类型。
晶体结构包括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周期表的结构包括短周期、周期长周期和不完全周期。
元素周期律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如农药、半导体、合金、催化剂、光电管等应用。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消失或生成的速度。
它可以用平均速率来表示,受内因、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化反应中,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都得到满足,但能量高的物质生成能量低的物质的作用更大,因此反应发生。
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反应。
其中,分解反应是一种将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结合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产生电子,还原则是指物质的还原接受电子。
离子反应是指离子之间的反应,包括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有一些规律需要遵守。
电荷守恒规律指的是反应前后电荷总量不变,元素守恒规律指的是反应前后元素总量不变,溶解度规律指的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物质,强弱规律指的是能量高的物质生成能量低的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哪种规律影响更大,以此决定反应的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涉及到还原剂和氧化剂的作用。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可以引起氧化反应,被氧化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可以引起还原反应,被还原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完整)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或 4OH-—4e H2O+O2↑
金属电极做阳极,电极本身被氧化 M-n氧e→化 Mn+
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
Na2S C2H5ONa
Na2O
NaOH
NaCl
Na
Na2O2
Na2CO3
NaCl
CH3COONa
NaHCO3
N2 Mg3N2
CO2 MgO
H2O Mg(OH)2
X2 MgX2
煅烧
O2 Mg
Ⅷ族
0族
比较
类型
构成晶体微粒
形成晶体作用力
熔沸点
硬度
物 理
导电性
性 质
传热性
延展性
溶解性
典型实例
离子晶体 阴、阳离子
离子键 较高
硬而脆 不良 水熔溶融液.导电
不. 良 不良 易溶于极性溶剂
NaCl,KBr
原子晶体 原子 共价键 很高 大
绝缘体(半导体) 不良 不良
不溶于任何溶剂 单质:金刚石、SiC、
H2O MgO
Mg(OH)2
H2O MgCO3
△
HCl
△
Cl2
HCl NaOH H2O HCl
或
电解
CO2 OH-
HCl
MgCl2
Mg(HCO3)2
CaCl2 HCl Cl2 或 HCl
Na2CO3 HCl
CaCO3
HCl CO2
CO2+H2O
△
O2 Ca
CaO H2O
H3PO4 Ca(OH)2
CaHPO4
CaC2
Ca(OH)2
CaO
非金属:按照化合价寻找各类物质,主要有氢化物、
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大一普通化学第七版知识点图片
大一普通化学第七版知识点图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相较以往纯文字的学习材料,如今越来越多的教材开始加入图片、图表等辅助工具,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需要。
针对大一普通化学教材的第七版,在知识点的呈现上,通过加入大量的图片,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这些图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在第一章节中,使用图片来展现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
一张原子示意图,通过用不同颜色的圆点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再通过连接线表示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构成和原子间的连接方式。
而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则是一张鲜明的彩色表格,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周期数,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呈现。
这种视觉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和记忆过程中构建相关联的概念。
第二章:化学反应在第二章中,学习化学反应时,图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一副电子的流动示意图,能够清楚地展示电子的转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电子的消失和生成。
另外,使用化学方程式和反应路线图的图片,能够将复杂的反应路径简化为简洁明了的图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除此之外,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时,通过绘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之间的图表,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同时,绘制平衡反应中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形成和特点。
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在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学习中,配合图片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通过一张晶体结构的三维示意图,学生可以看到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和排列方式的影响等。
而在学习功能官能团时,通过画出不同官能团的结构式,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区分官能团之间的差异。
此外,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中,图片的使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规则。
例如,通过图解分子式和结构式的对应关系,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解析。
(完整)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doc
2n
物
物
及
云
素
响
个
2
合
个
个
实
周
物
金
期
理
质
律
性
质
表
元
元
元
核
晶
示
方
素
编素
归
素
外
体
决
制
类
结构简图
法
周
周纳
性
定
电
型
表
期
期
质
子
表
律
的
排
的
电子式
结
周
布
构
期
周
金
分
原
离
性
期
性
属
子
子
子
晶
晶
晶
晶
横:周期
元素种类
体
体
体
体
起止序号
n=1
2
短周期
1~2
n=2
8
3~10
元素性质
n=3
8
11~18
周
原
n=4
18
19~36
期
子
等于 反 方程式的系数比
化
内因(主)
反 物的 构、性
学
化
影响因素
度
反
学
学
平
反
用
速
衡
率
温度
和
的 合
外因( )
化
成
催化
氨
其他条件
光、超声
适
化
于
波、激光、放射 ⋯
条
可逆反
化学知识结构框图(详细)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基本概念【物质结构】晶体结构晶体熔沸点比较表【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胶体】【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各种化学反应的关系】【化学反应规律】【物质的量】nVV n m =→nm M =Vn C =nN N A =M=a 1%·M 1+ a 2%·M 2+…(a%为体积分数)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化合物概述】【非金属元素】【卤族元素】PbS* *【金属元素】* *【铝及其化合物】【化工生产】第三部分 有机物【有机物导学】[有机物推断]浓H 2SO 4加热苯的硝化醇分子内、间脱水 酯 化 稀H 2SO 4加热酯的水解 糖类水解 NaOH 水溶液加热酯的水解光照——烷基卤代[官能团特征反应]聚酯反应类型与官能团的关系官能团(或物质)的特征反应[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 =CH 2CH 3 —CH3 CH CH CH 2 O HCH 3 CH 3 C H 2 C lCH 2 CH 2 Cl CH 3 C HO CH 2ClCH 2-CH NH 2n22HOCH 2 CH 2OHCH 3 C OOHCH 3 C OO CH 2 CH 3第四部分 化学实验导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第五部分化学计算。
九年级化学知识结构图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类型。
溶液、酸碱盐基础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 组成。
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 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酸 碱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知识结构图
目 录
• 基础知识概述 • 微观世界探秘 • 宏观物质变化规律 • 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基础知识概述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01
02
03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 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物质的分类
化学键
分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相互 作用力形成的稳定结构,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 属键等。
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
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 所形成的化学键,如NaCl中的离
子键。
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 的化学键,如HCl中的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弱力, 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影响物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失去电子(或化合价升高)的过程称为氧化,得到电 子(或化合价降低)的过程称为还原。
原电池与电解池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利用电能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称为电解池。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图示大全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图示大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2)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各章知识结构图————————————————————————————————作者:————————————————————————————————日期: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碱盐化学用语1. 电离方程式:2. 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aOH;胆矾、蓝矾CuSO42O。
2金属活动性1.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 a、Na除外)。
3酸、碱、盐的溶解性1. 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 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 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3.KNO3、NaNO3、AgNO35ﻫ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 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 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6ﻫ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ﻫ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 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7ﻫ物质的颜色1. 固体(多为白色)黑色---CuO、C粉、MnO、2Fe3O4、紫黑色---KMnO4红色---Cu、Fe2O3红褐色---Fe(OH)3ﻫ蓝色---Cu(OH)2、CuSO4·5H2O绿色---Cu2(OH)2CO3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ﻫ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8ﻫ酸、碱、盐的特性1.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 浓硫酸---无挥发性。
粘稠的油状液体。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 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 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9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1. 酸的通性ﻫ(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ﻫ(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ﻫ(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ﻫ(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ﻫ(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ﻫ(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ﻫ(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ﻫ(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ﻫ(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 盐的性质(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ﻫ(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碱盐1ﻫ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O。
22金属活动性1.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ﻫ(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ﻫ酸、碱、盐的溶解性1. 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 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 四微溶物:(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OH)2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34. 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4ﻫ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 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5ﻫ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6ﻫ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2-CO3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 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2. 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7物质的颜色1.固体(多为白色)黑色---CuO、C粉、MnO、2Fe3O4、ﻫ紫黑色---KMnO4红色---Cu、Fe2O3红褐色---Fe(OH)3ﻫ蓝色---Cu(OH)2、CuSO4·5H2O绿色---Cu2(OH)2CO32. 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ﻫ黄色溶液--- (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ﻫ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8酸、碱、盐的特性1.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
粘稠的油状液体。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