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十三至十五)

合集下载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高清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高清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高清我跟你们说啊,启功先生的那可真是书法界的宝藏啊。

这就好比是一座装满了奇珍异宝的神秘城堡,每一首绝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想象一下,当这些绝句以高清的形式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你原本只能透过雾蒙蒙的玻璃看一幅绝世名画,现在突然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

你看那一笔一划,就像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在纸上跳动。

我有个朋友,他之前对书法一知半解的,就看了一眼这高清版的,就惊得下巴都快掉了,直呼“我的天呐,原来书法还能这么有韵味!”这里面的每一首绝句都像是启功先生在和你面对面聊天,他就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者,给你讲述着书法的历史、风格、技巧等各种趣事。

比如说他在讲某个书法家的风格时,就像是在介绍一个老朋友的独特个性。

他说这个书法家的字飘逸得像天上的云彩,那字里行间的洒脱劲儿啊,真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

我还听说啊,有个书法爱好者,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绝句,专门找了很多书法作品来对照着看。

他就跟周围的人说:“这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书法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

”可不是嘛,这里面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从这些高清的绝句中,我们能看到启功先生对书法的热爱简直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持久。

每一个字里都透着他对书法艺术深深的敬意。

你要是看到了,难道不会被这种热情所感染吗?就像你走进一个充满欢乐氛围的派对,你不自觉地就会跟着兴奋起来。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法著作,它更像是一部生动的书法纪录片,用文字的形式记录着书法的点点滴滴。

我有时候就想啊,要是能穿越到启功先生创作这些绝句的时候,在旁边看着他挥毫泼墨,听他一边写一边念叨着这些绝句,那该是多么奇妙的体验啊。

我觉得啊,不管你是书法的老手还是新手,这都值得你去好好品味。

它就像一道美味佳肴,不管你是什么口味,都能从中找到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

所以啊,别犹豫了,赶紧去领略一下它的魅力吧。

《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唐代: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译文: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这春色眼见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竟还无赖的蔓延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非常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注释: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眼见:眼见得。

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

无赖:谓春色恼人。

江:指浣花溪。

即遣(qiǎn)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遣:排遣。

深:很,太。

造次:匆忙,仓猝。

丁宁:再三嘱咐。

赏析:《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

“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

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

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得意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成心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擅长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

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

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那么哀感倍生的写法。

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那么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那么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那么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

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假设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启功 论书绝句 100首

启功 论书绝句 100首

启功论书绝句 100首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2. 书籍如水滋润心,若无书,必无情。

3. 读书如饮水,冷暖自知心。

4. 纸上千言,唯有一句藏真。

5. 活到老,学到老,书是功夫,必不少。

6. 人生苦短,读书长,书中自有天地广。

7. 书海无涯,读书有益。

8. 每一本书,都是一面镜子。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 窗外有雨,书里有诗。

1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 读书好,读好书,书中自有世间珍。

13.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万家灯。

14. 读书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

15. 读书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命,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16. 书中自有金屋梦,经营一生方能得。

17. 阅读是一件开启大脑的好方法,是人类超越自己的工具。

18. 学到的越多,知道的越少,越想读书,越要经常。

19. 为了拥有一颗不灭的心,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20. 活到老,学到老,常读书,常受益。

21. 行万里路不居,书中自有知识屋。

22. 愚公移山志气高,读书造就人生才。

23. 读书何求?只愿书中天地宽。

24. 书是人类灵魂的食粮。

25. 度量衡秤,不过书。

26. 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读书的能力。

27. 书籍是知识的光源,是人类精神的富矿。

28. 读书如行路,路上胜似途中长。

29. 读书无疑是开启大门的钥匙,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30. 读书使人清楚人生目标,开拓个人思维。

31. 读好书,心胸开阔,人生更有光彩。

32. 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人生无悔路。

33. 见过才知深浅,思过才知生死。

34. 书籍如同一匹可以带你穿越时空的魔法马。

35. 不读书,不知道,知道了便行动。

36. 读书贵在精神,汲取思想滋养。

37.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8. 读书要有始有终,不要贪多而无用。

39. 阅读是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

40. 如果你想把时间管理得更好,不如花更多时间阅读。

41. 知识的殿堂,书籍的海洋,会给你带来无限收获。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九一至九三)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九一至九三)

启功论书绝句百⾸详解全译(九⼀⾄九三)2019-05-07 11:04博野于铁江译释(2019.5.7)九⼀(姚鼐)琳琅诗富容夷韵,洞达书饶婉娈情。

⼀事惜翁真可惜,误将⼋股榜桐城。

【启功⾃注】姚鼐⑴。

惜抱翁⽂名震天下,与其乡先辈⽅望溪⑵齐名,世号⽅姚。

⽆论⽅⽒平⽣不为诗,即以⽂论,⽅⼜何堪媲姚哉⑶?⼤抵姚见世⾯,通⼈情,⽅则⾃卖头⼱⑷,⽽诸头⼱却不相许⑸也。

姚之诗,容夷跌宕⑹,视随园⑺,有时竟有突过者,遑论其并时馀⼦⑻。

⾄于书,⼜有过其诗⽂处。

盖⽆意求⼯,却处处见深造之功,⾃得之趣。

曾见近代赵尧⽣⑼先⽣题其书札⽂稿墨迹之诗,有“纸墨似相恋⑽”之句,真妙于形容。

宋⼈论欧阳永叔⑾书,谓其“以尖笔作⽅阔字”,吾觉惜抱正有同调。

曾见明⼈杨继鹏⑿于皖中刻董⾹光书⽈铜龙馆帖,惜抱笔势绝似之,盖其⼊⼿所⾃也。

望溪以⼋股之法为古⽂,⼜以古⽂之法为⼋股,遂成其所谓桐城⽂派,惜抱亦不免为其所欺⒀。

【译者附注】(1) 姚鼐(nài,1731-1815年):字姬传,⼀字梦⾕,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

清代著名散⽂家,与⽅苞、刘⼤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乾隆⼗五年(1750年)中江南乡试,乾隆⼆⼗⼋年(1763年)中进⼠,授庶吉⼠,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

乾隆三⼗⼋年(1773年)⼊《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

旋归⾥,以授徒为⽣,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书院,培养了⼀⼤批学⼈弟⼦。

姚鼐⽂宗⽅苞,师承刘⼤櫆,主张“有所法⽽后能,有所变⽽后⼤”,在⽅苞重义理、刘⼤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论。

为桐城派散⽂之集⼤成者。

姚鼐⼀⽣勤于⽂章,诗⽂双绝,书艺亦佳。

著有《惜抱轩⽂集》16卷、《⽂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辞类纂》75卷。

启功论书绝句 高清-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启功论书绝句 高清-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启功论书绝句高清-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教育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理念在书法界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启功的书法艺术、绝句的特点和形式,以及高清书法的意义和影响。

在海内外书法爱好者中,启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书法的瑰宝。

他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著称。

启功深受汉隶和楷书的影响,他以豪放洒脱的笔触、丰满饱满的笔画和独到的构图著称。

他的作品不仅注重笔墨的技法,更注重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境。

启功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内涵,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的目光。

绝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其简洁精练的表达方式和鲜明的形象特点而闻名于世。

绝句的四行八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它可以通过短短几个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韵味。

高清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它通过优化字体结构、提升笔画清晰度和墨色稳定性等技术手段,使书法作品更加清晰、可读性更强。

高清书法以其鲜明的线条和清晰的字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它不仅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还推动了传统书法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启功的书法艺术、绝句的特点和形式,以及高清书法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论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启功书法的独特之处,绝句与高清书法的契合,以及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体会到启功书法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会简要介绍启功论书绝句高清这个话题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文章结构中,我们会给出本文的整体框架,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文章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目的一节中,我们明确表达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对读者的期望,以便读者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意图。

【藏】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带释文的,赶紧珍藏吧

【藏】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带释文的,赶紧珍藏吧

【藏】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带释文的,赶紧珍藏吧
以诗论艺,始于少陵六绝句。

殆亦自知未必尽适众口,故标曰戏为,以示不求人之强同也。

不佞功自幼耽于习书,曾步趋前贤论述,而每苦枘凿难符。

一旦奋然自念,古人人也,我亦人也,谁不吃饭屙矢,岂其人一作古,其书其法便迥异于后世人人哉。

又有清书家论书,每从石刻立说,岂必经斧斤毡蠟,始能传棐几练裙之妙乎。

此积疑之初释也。

又见古之得书名者,并不尽根于艺能,官大者奴仆视众人,名高者生徒视侪辈。

其势其地既优,其迹其声易播。

后之观者,遂动色相嗟,以为其秘不可窥,其妙不可及。

此积疑之再释也。

于是忍俊不禁,拈为韵语,非圣无法,唐突名流。

又苦二十八言,未能尽抒胸臆,乃附以自注。

有时手挥目送,注已离题,赏音合观,每见会心一笑。

此一笑也,何啻心印长传,机锋一喝。

其为书为诗,此时俱属第二义矣。

友人见约,为之手录百首,云将附印于注本之后而未果,转为赵翔先生聘之以去。

竟蒙珍重影印,加以精装,薄海流传,不佞朽骨为之增寿矣。

盖昔人尝谓,刊人著述,其功德不减掩骼埋胔。

今捧斯冊,诵昔人深痛之言,喜慰之极,不觉涕泪之盈襟也。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详解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详解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详解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详解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详解(大纲)一、启功及其《论书绝句》介绍1.1启功生平简介1.2《论书绝句》的创作背景1.3《论书绝句》的文学价值与书法艺术价值二、《论书绝句》一百首主题分类2.1书论总述2.2书法技巧与风格2.3书家品评与传略2.4书论杂谈与趣闻三、《论书绝句》一百首详解3.1诗中书法技巧解析3.1.1笔法技巧3.1.2墨法技巧3.1.3结体与章法3.2诗中书法风格解读3.2.1历代书法风格概述3.2.2各家书法风格特点3.3诗中书家品评与传略分析3.3.1历代书家品评3.3.2书家传略与事迹3.4诗中书论杂谈与趣闻讲解3.4.1书论杂谈3.4.2书坛趣闻与典故四、《论书绝句》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4.1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传承4.2启功书法思想的传播与影响4.3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与借鉴五、总结与感悟5.1《论书绝句》的文学与书法艺术价值总结5.2个人的学习感悟与启示5.3对书法艺术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一、启功及其《论书绝句》介绍启功,字功顺,号借光,又号偶遂堂主人,生于1912年,卒于2005年,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书法理论家。

他出生于一个满族家庭,从小就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启功先生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后来又在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和书法。

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三绝句唐代:杜甫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译文: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花儿芳香的楸树紧靠钓矶生长,树上刚开的花蕊不应很快就凋谢。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不如在我醉眠不醒时让风把它全部吹掉,怎能忍心醒时看着它被雨打得七零八落呢。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草堂门外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沙头又突然出现我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从今以后鸬鹚应当了解我是如何喜欢它们,天应当飞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无数春笋长满了整个竹林,要紧关柴门以断绝往来人行。

诗人借口保护春笋不想再同外界来往。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一定要精心保护头批竹笋成长,客人到来随他怎样嗔怪我都不出迎。

注释:楸(qiū)树馨香倚钓矶(jī),斩新花蕊未应飞。

楸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小花。

倚钓矶:是说楸树紧靠钓台。

斩新:崭新。

未应飞:大概还未落掉。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可忍:哪忍。

门外鸬(lú)鹚(cí)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鸬鹚:水鸟名。

又叫鱼鹰。

沙头:岸头。

眼相猜:眼生;心怀疑惧。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知人意:知道人无害它之意。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密掩:紧闭。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chēn)不出迎。

会须:定要。

上番:轮番。

看:看守。

从嗔:任客嗔怪。

赏析:第一首主要是写花,写诗人惜花之情。

诗从花香写起。

“楸树馨香”四个字,把诗人的喜花、爱花之意透写了出来,为后面写惜花之情先垫写一笔。

次句写诗人的惜花之情就应从花香的消歇着笔,但是诗人并没有这样直接写,而是变了一个角度,转了一个弯子,从花开花落立意。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注释本(八)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注释本(八)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注释本(八)
【转】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注释本(八)
启功著赵仁珪注释
六一
晋代西陲纸数张,都成阁帖返魂香。

回看枣石迷离处,意态分明想硬黄。

六二
百刻千摹悬国门,昔人曾此问书源。

赫然一卷房中诀,堪笑黄庭语太村。

六三
失名人写孝娥碑,拟不于伦是誺辞。

谶语毕陈仍进隐,长篇初见晋传奇。

六四
子发书名冠宋初,流传照乘四明珠。

寥寥跋尾谁能及,不是苏髯莫唤奴。

六五
矜持有态苦难舒,颜告题名逐字摹。

可笑东坡饶事故,也随座主誉君谟。

六六
梦泽云边放钓舟,坡仙墨妙世无俦。

天花坠处何人会,但见春风绕树头。

六七
字中有笔意堪传,夜雨鸣廊到晓悬。

要识涪翁无秘密,舞筵长袖柳公权。

六八
从来翰墨号如林,几见临池手应心。

羡煞襄阳一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

六九
薛米相齐比弟兄,薛殊寂寞米孤行。

尚留遗派乡关著,继起河东李士弘。

(题图说明:启功在家中书房。

(摄于1990年))。

康有为论书绝句十五首全集

康有为论书绝句十五首全集

康有为论书绝句十五首全集康有为论书绝句十五首全集是康有为在书法艺术上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的体现。

这十五首绝句,不仅揭示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1. 《书法》: "笔力如龙蛇,字势似山岳。

" 这句诗表达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赞美,他认为书法的笔力应该像龙蛇一样矫健有力,字势应该像山岳一样雄浑壮观。

2. 《书法》: "书法如人生,一字一世界。

" 这句诗表达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书法就像人生一样,每一个字都代表了一个世界。

3. 《书法》: "书法如画,字字生辉。

" 这句诗表达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书法就像画一样,每一个字都应该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

4. 《书法》: "书法如歌,字字婉转。

" 这句诗表达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书法就像歌一样,每一个字都应该婉转动听,充满韵律感。

5. 《书法》: "书法如舞,字字翩翩。

" 这句诗表达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书法就像舞一样,每一个字都应该轻盈飘逸,充满动感。

6. 《书法》: "书法如诗,字字深情。

" 这句诗表达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书法就像诗一样,每一个字都应该深情款款,充满情感。

7. 《书法》: "书法如酒,字字醉人。

" 这句诗表达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书法就像酒一样,每一个字都应该醉人心脾,充满魅力。

8. 《书法》: "书法如茶,字字清香。

" 这句诗表达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书法就像茶一样,每一个字都应该清香四溢,充满韵味。

9. 《书法》: "书法如琴,字字悠扬。

" 这句诗表达了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书法就像琴一样,每一个字都应该悠扬动听,充满音乐感。

启功绝句一百首全文详解

启功绝句一百首全文详解

《启功绝句一百首全文详解》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启功爷爷写的绝句一百首。

启功爷爷的诗可有意思啦!比如说有一首写“春风吹绿柳,细雨润红花”,他用很简单的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绘出来了。

就好像咱们能看到春风轻轻地吹着柳树,细细的雨丝让花朵变得更漂亮。

还有一首“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让咱们能想到在高高的楼上,明亮的月亮照着,那月光好像在走来走去。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来理解其中一首诗吧。

有一天,启功爷爷看到一只小鸟在树上唱歌,他就写了“小鸟枝头唱,欢歌入我心”。

意思就是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那歌声让他心里特别开心。

小朋友们,启功爷爷的诗是不是很有趣呀?《启功绝句一百首全文详解》小伙伴们,咱们接着来了解启功爷爷的绝句。

有一首诗是“秋风吹落叶,霜日照寒林”,读起来就好像能感觉到秋天的风呼呼地吹,把树叶都吹落了,早上的霜落在树林里,让树林看起来冷冷的。

还有“繁星耀夜空,明月挂高枝”,是不是能想到晚上天空中有很多星星在闪烁,一轮明月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呀?比如说,启功爷爷有一次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湖里的荷花很美,就写了“荷花映碧水,香气满池塘”。

这就是把他看到的美丽景色用诗写出来啦。

小朋友们,这样是不是能更好地理解启功爷爷的诗啦?《启功绝句一百首全文详解》小朋友们,咱们再来看看启功爷爷的绝句哟。

“白云飘远岫,绿水绕青山”,这让咱们好像看到了白白的云朵在远处的山上飘着,绿色的水围着青山转。

“桃花映人面,笑语传林间”,是不是能想到桃花开得美美的,人们在桃花下笑着说话,声音在树林里传开。

我再给你们讲个例子。

启功爷爷有一回看到小朋友们在放风筝,就写了“风筝飞上天,童趣乐无边”。

就是说风筝高高的在天上飞,小朋友们玩得可高兴啦。

小朋友们,启功爷爷的绝句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十三至十五)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十三至十五)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十三至十五)启功原著于铁江译释其十三臣书刷字墨淋漓,舒卷烟云势最奇。

更有神通知不尽,蜀缣游戏到乌丝。

【作者自注】米芾⑴。

宋徽宗⑵以当时各书人问米芾,芾历加评骘⑶。

问以“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

观此刷之一字,其笔法意趣,不难领略。

且不仅可以想象其笔尽其力,而墨在毫中,挤于纸上,浓淡轻重,亦依稀若见。

襄阳漫仕⑷不独书艺之精,即此语妙,固不在六朝人下矣。

宝晋斋帖⑸刻米临右军⑹七帖,后有米友仁⑺跋云:“此字有云烟卷舒翔动之气,非善双钩者所能得其妙,精刻石者所能形容其一二也。

”右军原帖,亦刻于宝晋斋帖中,比而观之,知小米之言不虚也。

昔东坡称米氏“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 ,米起而自辩云:“尚有知不尽处⑻” ,遂自夸学道所得。

癫语⑼,戏语,自不待深究,其书之妙,则诚有知不能尽而言不能尽⑽者也。

【译者附注】(1) 米芾:北宋书画家,详见第八首【译者附注】⑹。

(2)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公元1100 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 年(1100 年 2 月23 日-1126 年 1 月18 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 岁。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 。

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3) 评骘:评定。

(4) 襄阳漫仕:米芾,米为襄阳人,自号漫仕。

(5) 宝晋斋帖:宋丛帖名。

米芾书斋名宝晋斋。

(6) 右军:王羲之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7) 米友仁:北宋书画家米芾的长子,他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 米氏云山" 的特殊表现方式。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十至二十一)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十至二十一)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十至二十一)其十书楼片石万千题,物论悠悠总未齐。

照眼残编来陇右,九原何处起覃溪。

【作者自注】见敦煌本化度寺邕禅师塔铭⑴,乃知翁方纲⑵平生考证,以为范氏书楼⑶真本者,皆翻刻也。

覃溪所见化度寺塔铭多矣,其所题跋考订,视为原石者数本,近代皆有影印本。

若潘宁⑷跋本为覃溪自藏,题识尤多,蝇头细字,盈千累万。

世行影印覃溪手自钩摹之本,后附诸跋,皆潘跋本中之物,为梁章钜⑸抽出,附于钩摹本后者。

合而观之,覃溪盖认定某一种翻刻本为真,即真龙⑹在前,亦不相识也。

明王偁⑺旧藏本有钤印,诒晋斋⑻曾收之。

覃溪细楷详跋,以为宋翻宋拓。

及以敦煌本较之,知为原石,今藏上海图书馆。

想见当日经覃溪鉴定,判为翻刻,因而遂遭弃掷之真本,又不知凡几。

庸医杀人,世所易见,名医杀人,人所难知,而病者之游魂滔滔⑼不返矣。

【译者附注】⑴敦煌本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于唐贞观五年立。

欧阳询书。

用笔瘦劲刚猛,结体内敛修长,法度森严。

此碑模勒之工,非后世所及,故称楷法极则。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敦煌石室曾发现唐拓本,为法国人伯希和携往国外,分存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馆。

近年敦煌石室,发现一个残本,存236字,摹拓颇精彩。

传世拓本中,唯吴县吴氏欧堂藏成亲王诒晋斋旧藏本,也就是下文所言明王偁旧藏本是原拓孤本,今藏上海图书馆。

⑵翁方纲: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

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

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

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

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等。

⑶范氏书楼:即范氏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由书楼主人范钦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迄今四百余载,位于浙江宁波月湖西畔。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一至九)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一至九)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一至九)启功原著于铁江译释其一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

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

【作者自注】汉晋简牍。

此首作于一九三五年,其时居延简牍⑴虽已出土,但为人垄断⑵,世莫得见。

此据《流沙坠简》⑶及《汉晋西陲木牍汇编》⑷立论。

二书所载,有年号者,上自天汉,下迄元康。

汉简北宋出土者,早已无存,仅于汇贴中尚存其文,已经转相临写,非复原来面目。

明清人所见汉代字迹,莫非碑刻⑸。

且传世汉碑,多东汉人作,偶见西汉石刻,或相矜诧⑹,或疑为伪物。

五凤古刻,或石或砖,偶有流传,稀同星凤焉。

今距此诗作时又四十余年⑺,战国秦汉竹帛之遗,纷至沓来,使人目不暇给,生今识古⑻,厚福无涯,岂止书学一道,隶书一体而已哉!【译者附注】⑴居延简牍:又称居延汉简,1930年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居延烽燧遗址发现的汉代简牍,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⑵为人垄断:指当时居延汉简为国民党中央研究所垄断,一般人很难见到。

⑶《流沙坠简》:《流沙坠简》中国近代考古学著作。

罗振玉、王国维合撰。

该书为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著作。

⑷《汉晋西陲木牍汇编》:张凤撰,1931年出版。

⑸莫非碑刻:没有不是碑刻的。

即只能见到碑刻。

⑹矜诧(jīn chà):夸耀。

⑺今距此诗作时又四十余年:此首诗作于一九三五年,作者时年二十三周岁;自注作于一九八五年,作者时年七十三周岁,故云。

⑻生今识古:生活在今天,却能见到更多古代的文物。

【原诗题解】此诗表达发现西汉更早时期隶书木简的喜悦。

据作者自注,明清人未见过出土汉简,便把西汉五凤年间(前57——前54)的古刻当作珍宝,而现在出土的汉简,从天汉年间(前100——前97)到元康年间(前65——前61)的都有,五凤年间的残砖石刻就不值一提了。

【原诗译释】1.首句:西汉的隶书就已经气势恢宏。

西京:西汉首都长安,代指西汉。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卅七至卅九)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卅七至卅九)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卅七至卅九)河北省博野中学于铁江译释(2018.4.12)其卅七(史岑出师颂)隋贤墨迹史岑文,冒作索靖萧子云。

漫说虚名胜实诣,叶公从古不求真。

【启功自注】佚名人章草书史岑出师颂⑴。

米友仁⑵定为隋人书。

宋代以来丛帖所刻,或题索靖⑶,或题萧子云⑷,皆自此翻出者。

此卷墨迹,章草绝妙。

米友仁题曰隋人者,盖谓其古于唐法,可称真鉴。

昔人于古画牛必属戴嵩⑸,马必属韩幹⑹。

世俗评法书,隶必属蔡⑺、钟⑻,章必属索、萧,亦此例也。

墨迹本有残损之字,有笔误之字,丛帖本中,处处相同,故知其必出一源。

余所见各帖本笔划无不钝滞,又知其或出于转摹,或有意求拙,以充古趣,第与墨迹比观⑼,诚伪不难立判焉。

世又传一墨迹本,题作索靖。

染纸浮墨⑽,字迹拘挛。

宋印累累⑾,无一真者。

后有文彭⑿跋数段,曾藏于浭阳端氏⒀,见其所著《壬寅消夏录》,涵芬楼⒁有影印本。

后归余一戚友家,曾获见之,盖又在丛帖刻本之下也。

余常遇观古画者,于无款之作,每相问“这到底是谁画的?”因悟失名书画之一一妄添名款者,皆为应此辈之需耳。

【译者附注】(1) 史岑出师颂:史岑,汉人,字孝山。

其《出师颂》见于《文选》。

(2) 米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的长子。

(3) 索靖:西晋书法家。

(4) 萧子云:南朝书法家。

(5) 戴嵩: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

韩滉弟子。

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

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

传世作品有《斗牛图》。

(6) 韩幹:唐代画家,以画马著称,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韩幹少年时只是一名酒店的雇工,后来被诗人王维赏识,资助他学画,学成后被召为宫廷画师,初师曹霸,后自独善。

官至太府寺丞。

画艺较全面,善画人物画像,尤善画马,后代画马名家如李公麟、赵孟頫都曾向他学习。

(7) 蔡:蔡邕,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8) 钟:钟繇(yáo),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9) 第与墨迹比观:只要与墨迹本比照观看。

《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

《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

论书绝句一百首笔记一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

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

笔记注释:西京,代指西汉。

隶势,指隶书。

隶书是西汉的代表文字,西汉亦是隶书发展之颠峰,其气势堂堂。

成语有相貌堂堂,和这里的“堂堂”同意。

五凤,元康分别是汉宣帝的一个年号。

天汉,是汉武帝的一个年号。

漆书,指写在竹简上的墨迹。

西汉隶书存世不多,在五凤年间的残砖中有少量流传,为时人所贵,争相收藏。

砖瓦上的刻字与原作有差异。

启功先生思想中有一点即提倡原帖,不提倡碑帖。

这句是说,与其搜寻碑刻,不如看竹简上的漆书,更能领会书法的精髓。

二翠墨黟然发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

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

笔记注释:古人评论书法作品喜欢用比方使得自己的感觉观点更加形象,容易被听众接受,在“平复帖”身上,明代的张丑和宋代的米芾想到了两个很妙的事物,“饮太羹玄酒”“火箸划灰”,仔细看看原帖,确实如此。

彦先为贺循字,循多病,见于《晋书》本传,或谓彦先卒于陆士衡之后,则此非贺氏。

然“恐难平复”,只是疑词,非谓即死也。

此帖当属于陆氏入洛之前,所谓“临西复来”,殆吴子杨将往荆襄一带,行前作别耳。

此帖自宋以来,流传有绪。

传世晋人手札,无一原迹,二王诸帖,求其确出唐摹者,已为上乘。

此麻纸上用秃笔作书,字近章草,与汉晋木简中草书极相似,是晋人真迹毫无可疑者。

帖中字有残损处,释文有据偏旁推断者。

三大地将沉万国鱼,昭陵玉匣劫灰余。

先茔松柏俱零落,肠断羲之丧乱书。

笔记注释:流传到日本的中国“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丧乱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一直为日本皇室收藏,有专家考证说是唐朝大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的,被列为日本国宝。

《丧乱帖》为行草墨迹,白麻纸,纵28.7厘米,横63厘米。

共八行,全文如下:“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一百首在书界流传甚广,先生介绍,前20首为其1935年所作,后80首为其1961-1968年所作。

“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这一经典名句就出自这一百首绝句中(其三十二)。

诗集以小行楷(间以草法)的“启体”写成,启体书法缩小后,更见其浓郁的书卷文人气,真是好极。

而不学无术者居然以为这是硬笔字,更有随声附和者以为是所谓“美工笔”写成,真是贻笑大方(Ps:启老的硬笔字真没这么好看,而这也说明关注一个专业的书法微信公众号是多么重要??)。

不过,此作可以像许多古代名帖一样当作硬笔字帖临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十三至十五)启功原著于铁江译释其十三臣书刷字墨淋漓,舒卷烟云势最奇。

更有神通知不尽,蜀缣游戏到乌丝。

【作者自注】米芾⑴。

宋徽宗⑵以当时各书人问米芾,芾历加评骘⑶。

问以“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观此刷之一字,其笔法意趣,不难领略。

且不仅可以想象其笔尽其力,而墨在毫中,挤于纸上,浓淡轻重,亦依稀若见。

襄阳漫仕⑷不独书艺之精,即此语妙,固不在六朝人下矣。

宝晋斋帖⑸刻米临右军⑹七帖,后有米友仁⑺跋云:“此字有云烟卷舒翔动之气,非善双钩者所能得其妙,精刻石者所能形容其一二也。

”右军原帖,亦刻于宝晋斋帖中,比而观之,知小米之言不虚也。

昔东坡称米氏“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米起而自辩云:“尚有知不尽处⑻”,遂自夸学道所得。

癫语⑼,戏语,自不待深究,其书之妙,则诚有知不能尽而言不能尽⑽者也。

【译者附注】(1) 米芾:北宋书画家,详见第八首【译者附注】⑹。

(2)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

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3) 评骘:评定。

(4) 襄阳漫仕:米芾,米为襄阳人,自号漫仕。

(5) 宝晋斋帖:宋丛帖名。

米芾书斋名宝晋斋。

(6) 右军:王羲之曾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7) 米友仁:北宋书画家米芾的长子,他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

其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

(8) 尚有知不尽处:(我的本领)还有你没有完全了解到的地方。

(9) 癫语:癫狂之语。

米芾为人癫狂,人称“米颠”。

(10) 言不能尽:不能用语言完全形容出来。

【原诗题解】此诗赞叹米芾的书法笔墨淋漓,烟云舒卷,而且能在乌丝蜀缣上自由挥洒,确有知不能尽而言不能尽之妙。

【原诗译释】1.臣书刷字墨淋漓:我米芾的字是刷出来的,笔墨淋漓。

臣书刷字:这是米芾回答皇上的问话,见【作者自注】。

2.舒卷烟云势最奇:笔势烟云舒卷,最为奇异。

舒卷烟云:这是米友仁评价米芾临右军七帖的话,见【作者自注】。

3.更有神通知不尽:米芾的书法还有神奇高超的本领众人没有全部了解。

更:还。

神通:神奇高超的本领。

知:了解。

尽:全。

4.蜀缣游戏到乌丝:他能在滞涩难写的乌丝蜀缣上自如挥洒,留下卓绝千古的《蜀素帖》。

蜀缣:蜀地产的一种素绢,上面织有乌丝格,是专供书写用的。

但丝绸制品滞涩难写,一般人不敢在上面作书。

而米芾却能在蜀缣上自如挥洒,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这就是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的《蜀素帖》。

游戏:谓绰有余力而不经意为之。

附图:米芾蜀素帖其十四草写千文正写经,温夫逸老各专城。

宋贤一例标新尚,此是先唐旧典型。

【作者自注】王升⑴,张即之⑵。

升亦作昇,字逸老,号羔羊老人。

行书似米元章⑶,草书圆润似怀素⑷,而秾粹过之。

流传千文一卷,曾刻于南雪斋帖⑸及岳雪楼帖⑹,原迹今已不知存佚如何矣。

即之字温夫,号樗寮。

楷书笔法险劲,结体精严,犹存唐人遗矩。

流传写经甚多,今有影印者已数本。

亦擅书大字,每行两字之长卷,亦有数本。

载籍并称其榜书⑺,则已无存矣。

逸老书骎骎⑻入古,世之赝作古法书者,每以其书割截款字以冒唐贤。

如馀清斋帖⑼之孙过庭⑽千文,墨妙轩帖⑾之孙过庭千文,俱是逸老之笔。

馀清底本,疑出通卷重摹⑿,后加孙款⒀。

墨妙底本则割去王款,添“过庭”二字,不知其王升之印章犹在焉。

【译者附注】(1) 王升(1067-?),字逸老,汴(今河南开封)人,南宋书法家。

宋宣、政间,奉召为补右爵。

南渡后,寓居嘉禾羔羊里,自号羔羊居士。

虞集评:“逸老草书,殊有旭颠转折变态。

”(2) 张即之(1186--1263年),宋代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

生于名门显宦家庭,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诗人张籍的八世孙。

历官监平江府粮科院、将作监薄、司农寺丞。

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

后知嘉兴,以言罢。

(3) 米元章:米芾,字元章。

(4) 怀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

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5) 南雪斋帖:丛帖名,清人武元蕙所刻。

(6) 岳雪楼帖:丛帖名,清人孔广陶所刻。

(7)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题署宫殿匾额的大字。

(8) 骎骎(qīn qīn):渐进貌。

(9) 《馀清斋帖》:丛帖名,收录晋、唐、宋各家书,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至四十二年(1614年)休宁吴廷摹勒选辑,正帖十六卷,续帖八卷。

(10) 孙过庭(646~691):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名虔礼,以字行。

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著《书谱》2卷,已佚。

今存《书谱序》。

有墨迹《书谱》传世。

(11) 墨妙轩帖:清乾隆年间宫内所刻法帖。

(12) 疑出通卷重摹:怀疑是王逸老整卷重新描摹孙过庭的千字文。

(13) 孙款:孙过庭的落款。

【原诗题解】此诗赞美宋代书法家王升的草书和张即之的楷书各有专长,还保留着唐代书法的风格,在标新立异的宋代书坛别具一格。

【原诗译释】1.草写千文正写经:王升用草书写千字文,张即之用正楷写经书。

2.温夫逸老各专城:这分别是他们二人各自擅长的领域。

温夫:宋代书法家张即之,字温夫,善写楷书。

逸老:宋代书法家王升,字逸老,善写草书。

专城:本指任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在某一领域独擅其长。

3.宋贤一例标新尚:宋代书家千人一律地喜欢标新立异。

一例:一律。

尚:风尚。

4.此是先唐旧典型:王升和张即之这两人却保持着先朝唐代的典型书风。

附图1:王升草书附图2:张即之写经其十五朴质一漓成侧媚,吴兴赝迹日纷沦。

明珠美玉千金价,自有流光悦妇人。

【作者自注】赵孟頫⑴。

真书行书,贵在点画圆润,结构安详。

自此深造,进而益工益精,盖无不至于妍美者。

韩昌黎石鼓歌⑵云:“羲之俗书趁姿媚⑶”,乃针对石鼓文而言,以篆籀为雅,故作真行者,虽王羲之亦不免俗书之诮⑷。

实则篆籀又何尝无姿媚之致哉!孙过庭《书谱》⑸云:“篆尚婉而通⑹”,试问婉而通之境界,又何似乎?米元章谓柳公权⑺书为“丑怪恶札之祖”,然而《唐书》柳氏本传则谓其“体势劲媚”,可知姿媚、丑怪,与夫雅俗,亦各随仁智之见耳。

赵书真迹,今日所见甚多,然在有清中叶,精品多入内府,世人可见者,率属翻刻旧帖,其中尤多伪帖。

若陕西碑林之天冠山诗,用笔偏侧,结体欹斜,而通行海内,摹之者,流弊日滋。

即此浇漓⑻伪体,当时亦曾有学之得名者,致包慎伯、康长素⑼共斥赵书,盖未尝一见真迹也。

今日传世之真书碑版,如胆巴碑、三门记、福神观记、妙严寺记⑽等,无一不精严厚重,其他简札,更不及具陈矣。

此诗少作也,故有微词可悔。

【译者附注】(1)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2) 韩昌黎: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石鼓歌》是韩愈创作的一首的七言古诗。

此诗从石鼓的起源到论述它的价值,其创作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

(3) 羲之俗书趁姿媚:这是韩愈《石鼓歌》中的诗句,意为王羲之的书法只是迎合世俗,追求妩媚。

趁:追逐。

(4) 诮(qiào):责备,嘲讽。

(5) 孙过庭《书谱》:见第十四首【译者附注】(10)。

(6) 篆尚婉而通:篆书追求婉转通畅。

(7)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8) 浇漓:浮薄不厚。

(9) 包慎伯、康长素:包世臣、康有为,都是清代著名书法家。

(10) 胆巴碑、三门记、福神观记、妙严寺记:都是赵孟頫的墨迹。

【原诗题解】此诗批评许多托名赵孟頫的伪帖将赵孟頫的朴质变成了浇薄俗媚,而这种浇薄俗媚的伪帖却因为得到了很多世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流弊日深。

此诗为作者年轻时所作,后来看法有所改变,认为真书行书,姿媚是其应造之境,不该对姿媚书风多有微词。

【原诗译释】1.朴质一漓成侧媚:模仿赵孟頫的朴质一旦偏向浇薄就变成斜僻俗媚。

漓:浇漓,浇薄。

2.吴兴赝迹日纷沦:这种模仿赵孟頫而变得俗媚的赝品一天天地增多。

吴兴:赵孟頫的籍贯,代指赵孟頫。

赝迹:赝品。

纷沦:即纷纶,杂乱众多貌。

3.明珠美玉千金价:明珠和美玉价值千金。

此处以明珠美玉比喻俗媚的字体。

4.自有流光悦妇人:只是因为它们外表有闪烁的光彩让妇女们喜欢。

此句暗讽喜欢俗媚字体的世人是妇人之见。

自:只。

流光:闪烁的光彩。

悦:使动用法,让……喜欢。

附图:赵孟頫三门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