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金英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不断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得如火如荼,朝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特有的师资建设方向发展。

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足发展,直接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解读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将遭遇的困境,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金英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
【相关文献】
1.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J], 郭秋兰;李洁
2.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J], 陈林辉;王稀珍
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J], 李珉;赵福伟;裴祥喜;马彦芬;李娜
4.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J], 陈林辉;王稀珍;
5.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分析①
——以莆田学院为例 [J], 彭许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及价值选择——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及价值选择——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

第21卷第6期Vol.21No.6荆楚学刊Academic Journal of Jingchu 2020年12月Dec.2020收稿日期:2020-11-01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2020GA043);荆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JMG2020009)作者简介:余敏(1980-),女,湖北枣阳人,荆楚理工学院学校办公室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王海蓉(1978-),女,湖北当阳人,荆楚理工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俄语教育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及价值选择———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余敏a ,王海蓉b(荆楚理工学院a.学校办公室;b.教务处,湖北荆门448000)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推进转型发展仍然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的新任务。

基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制度环境、发展现状的归纳分析,结合荆楚理工学院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的实践探索,提出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取向,树立“创新+应用”的价值引领,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践路径;价值选择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20)06-0057-05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持续推进,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初次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标志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正式起步。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主要任务以及推进机制和配套政策。

转型发展时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转型发展时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转型发展时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近年来兴建的专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新建本科院校应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以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为基础。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创新实践、职业导向角度,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目标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目标也必须与之相匹配。

要充分认识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明确其学科背景、理论水平、应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体系,培养既有高素质学术能力,又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师资队伍。

首先,新建本科院校应重视教师教育学知识的培养,要求师资队伍要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优秀的学科基本功底,注重教师教学方法和媒体技术应用的培养,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其次,新建本科院校应注重培养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课程设计能力,要求实践能力超高的师资队伍能够引导学生做出更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再次,新建本科院校应着重培养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培养教师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让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心理得到充分满足。

二、创新实践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实践教学教育:围绕优质教学和教学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师资队伍参加产学研合作、行业实践和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工作。

2、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实力。

一方面,组织举办学术讲座、教育学论坛、工作坊等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相关学科领域,掌握学术更新动态;另一方面,拓展教育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未来的教师也需要广阔的知识视野和过硬的技能技巧。

3、体系化的教师岗位成长体系:支持并关注教师工作生涯的全程发展,为教师的升职晋级和工作满意度提供平台。

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中“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中“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114渤I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中“双师双能型”备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I——以辽宁省为例版张征超1周景雷2(1.渤海大学教务处,辽宁锦州121013;2.渤海大学党委,辽宁锦州121013)摘要: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是当下我国高校教育转型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何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特色显著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每一个转型高校共同面临的话题。

通过调研辽宁省转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发现,目前仍存在着认定标准不科学、建设目标不明确、培训体系不健全、激励政策不到位等问题。

因竝,应从完善认定标准、厘清建设思路、完善培训机制、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改进措施,促进转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转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54(2020)04-0114-04收稿日期:2020-03-01基金项目:辽宁省教学改革研究委托项目"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中'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辽教函[2018]471号)作者简介:张征超(1982—),男,博士,渤海大学副教授,从事教学管理研究;周景雷(1966—),男,博士,渤海大学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目前,在全球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国,逐渐形成了研究型大学、普通地方高校和高职(专科)院校三类办学体系叫在这三类办学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比较明确。

而对于地方普通高校而言,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方面还存在较大困惑。

对此,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鼓励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建议,为地方普通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指明了方向。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张旭嘉;谷健
【期刊名称】《大学(教学与教育)》
【年(卷),期】2024()2
【摘要】体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既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也能促进体育强国的建设。

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加强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教学改革,完善各项体育设施、制度等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从现实来看,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体育改革方面有着诸多问题,课程与教材较为单一、教学训练过于传统、教师专业素养存在明显不足等,这些都会影响高校体育改革的效果。

因此,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对于体育强国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现状,文章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进行研究,提出需要结合体育强国的背景,丰富教材内容以及课程形式、创新教学训练、培养更加优质的教师团队等,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张旭嘉;谷健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体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2.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4.体育强国背景下农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本科教育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体育本科教育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收 稿 日期 :0 2—0 0 21 3— 1
作者 简介 : 李慧 (9 1 , , 18 一) 女 山东寿光人 , -学院体育学院讲 师 , 究方 向为体育教 育训练 学。 琼 l I ' 研 基金项 目: 州学院 2 1- 2 1 琼 00 0 1学年 度教 育教 学改革及质 量工程研 究项 目
第1 9卷
第 2期
Vo . 9 No 2 1 1 .
琼 州 学 院 学 报 Ju a o i ghuU i r t or l f o zo n esy n Q n v i
21 0 2年 4月 2 8日
Ap . 8. r 2 201 2
体 育本科教育专 业应 用型创新 人才的培养 问题
才培养 模 式 而言 , 牵涉 到体育 教育 专 业 的建设 目标 、 就 建设 定 位 、 业建 设 的具 体任 务 和措 施等 。 专
2 1 体 育教 育 专业建 设 背景 .
体 育 教育 专 业相 对 于体育 的其 他专 业来 讲 历史 更 为悠 久 , 国 的体 育 教 育 专业 始 于 1 1 我 96年 , 以南京 高
等师范学校开设体育专修科为诞生 的标志。从体育教育专业 的百年发展史 中可 以看 出, 其最大特征是“ 拿
来 主义 ” 因 此形 成 了 当今 引进 多 、 , 内生 少 的客 观 现 实 , 5 前 0年 主 要 是 “ 来 ” 拿 国外 教 育 制 度 , 效 西欧 、 仿 日 本 、 国 , 而形 成 以拿来 国外 教育 体制 为主 的 旧中 国教育 制 度 的雏 形 ; 5 美 从 后 0年 , 续 保 持 “ 来 ” 先 学 苏 继 拿 ( 联 , 学美 、 、 后 日 韩等 国 ) 式 的新 中 国的教 育 制度 , 有 形式 上 的改 造 , 形 虽 拿来 程 度有 所 减 少 , 但始 终 没能 形 成 符合 自身 国情 的 、 定 的教育 制度 ] 稳 。新 中 国成 立 前 我 国是 按 系 科 招 生并 按 系科 进 行 人 才 培 养 , 业 的设 专 置也 始 于 15 9 2年 对苏 联 的效仿 , 同年 1 1月首 个 “ 育专业 ” 立 于新 中 国第 一所 体 育 学 院一 华 东 体育 学 院 体 设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应用 型本 科 高校解 决 学科 带 头人 缺 乏 的问题 , 要 兼 紧 头 人和 学术 骨 干 的引进 与培 养 是 当务之 急 。 学科 带 头 做 到 重 点 突 出 、 顾 平衡 发 展 , 密 围绕 学 校 办学 目 人 是学 术带 头 人 的“ 头羊 ” 是应 用 型高 校 学科 建 设 标 , 领 , 引进 与培 养 都 要 符 合学 校 校 情 。比如 : 以 开展 可
朱士 中/ 熟理 工 学院 党 委 副 书 记 、 院 长 、 教 授 , 究 方 向 : 等 教 育 管 理 常 副 副 研 高
管 理 与 评 价
21年 期 j 霹 f 0 第9 警 0 蔫
研业 绩突 出的教授 作为 特聘教授 ; 采取 “ 散型 、 松 紧密 学和 研 究优 势 , 此 ,要 从 形成 办 学特 色 、 向 地方 因 “ 面 培 双 队 型、 全职型 ” 三种聘 用方 式 , 为应用 学科 和专 业 引进和 服 务 、 养 应用 型人才 来认识 ‘ 师素 质 ’ 伍建设 的 培 养高层 次 人 才 。以 全职 型 为 主 , 散 型 、 密 型为 意 义 。 ”1 松 紧 [ 3 应 用 型 高校 教 师 自身 转 型 不仅 需要 教 师本 人 教 辅 , 步加深 联 系 , 逐 采取 优惠和特 殊政 策 , 正吸 引高 真 层次人 才为学 校 的转 型发 展服 务 。

科 带 头 人都 是 破 解 应 用 型 高校 学 科 建 设 和 专 业建 设 机 制聘 用 业界 高层次 技 术 与管 理人 才 ; 立特 聘教 授 设 难 题 的关 键 : 强 引进 和 培 养 学科 带 头人 , 以 有效 岗位 , 加 可 明确 专项 经费 , 据 工作 需要 适 当外 聘教 学 、 根 科

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评价策略研究

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评价策略研究

2019年(第9卷)第05期学校体育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9.05.118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评价策略研究①刘勇 蒋炳宪(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体育系 湖南衡阳 421002)摘 要:地方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定位的需求。

课程作为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转型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也要找准本地区社会需求进行转型,服务于地方经济,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实施结果与评价。

课程评价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及培养效果作出表述和确定,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体育专业课程评价策略的总体要求是淡化甄别、评优功能,强调激励,潜在功能,以试图为地方高校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体系提供参考素材,更好地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适应国家政策提升办学水平。

关键词:转型发展 独立学院 体育专业课程 评价策略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b)-0118-03依托优质高校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举办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机制的一种特殊模式和重要补充,它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积极了作用。

以地方普通院校为母体的独立学院,其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等与母体有着较大关联,但是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等又有着较大差异,若独立学院仍然是依附母体的模式实施人才培养,很难保证教育质量。

因此,如何准确地确立独立学院的教学定位,把握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机遇,认真研究和构建应用型本科性质与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体系,是探讨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4年国务院提出要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给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社会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赋能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赋能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赋能应用型 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文/明思君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本文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发展为目标,剖析了当前各地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旨在促进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赋能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

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各地应用型本科高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师资保障。

就目前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1],高校应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探索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共性问题(一)定位不精准,缺乏整体规划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主体。

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不仅要重视实践教学、深化产学研融合,还要确保师资队伍中既有投身学术研究的高学历教师,也有兼具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然而,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和要求认识不足,个别高校甚至存在缺少顶层设计等问题,导致应用型高校的长远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二)准入机制不完善,师资结构有待优化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全面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任务。

为实现向社会输送大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准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当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仍未形成系统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难以多渠道招揽优秀教师,进而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无法按照预期建成理论基础扎实、技能娴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培养制度不健全,培养方案有待完善要想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高校就必须完善教师培养制度,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平台和机会,确保其在思想认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与时俱进,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u d rr d ae c l g .T e t n o k o h sc l d c t n c riu u s o l e lc t d i o sr c i g c ri— n e g a u t ol e h r k w r f y ia u a o u r l m h u d b o ae n c n t t u rc e u p e i c u n
安徽 科技 学院学报 ,02,6 4 :7— 1 2 1 2 ( ) 8 9
J un 1o h iS in ea dT c n lg nv ri o ra.fAn u ce c n e h oo yU iest y
应 用 型本 科 院 校体 育课 程 改 革与 实践
徐 家林 , 纪强 秦
收 稿 日期 :0 2— 3— 6 2 1 0 2
基金项 目: 安徽科技学 院重点教研课题 ( 2 109 X 0 0 2 ) X 0 0 1 ,2 10 0 。 作者简 介: 徐家林( 9 3 ) 男 , 17 一 , 安徽省凤 阳县人 , 硕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 练、 体育社会学研究。
X i—l , I i qag UJ a i QNJ — i n n
( et f .E , n u c neadT c n l yU i r t, eg ag2 3 0 , hn ) D p.o P . A h i i c n eh o g nv sy F n yn 3 10 C ia Se
摘 要: 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 实践 的中心 目标。体育课程改革与实 践应将主干工作定位在体育课程模式、 外体育锻炼和课余体 育训练与竞赛上 , 课 不断深化体育师资、 场地 设施 、 教材建设 、 教学管理、 绩效评价和教研教改等具体工作, 同时 , 在各项工作 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

管理◆师资◆人才师资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李梦硕,张洪峰,杜朝军(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十年的扩张步入稳步向前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后新建的一批本科院校逐渐占据了本科院校半壁江山,这一批院校既没有深厚的建校历史也没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它们努力在实践走出一条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办学道路,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致力于为地方经济转型提供稀缺高技术人才。

因此,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服务地方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导学校探索“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双师素质教师最早在高职院校的水平评估中提出,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的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这一标准虽适合高职院校,却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

2010年以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借鉴职业教育经验,提出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概念。

双师双能型教师指专任教师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将理论专业知识和生产中的实践操作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能力和用理论知识解决科研或企事业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必要性(一)转型发展的必然需要随着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地方产业需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转型升级,学校以往设置的一部分专业忽略了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问题,造成近年来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着力实现“两个战略性转变”,即: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着力实现“两个提高”,即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摘要】在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首先阐明了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即要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困境,包括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不适应转型需求、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然后提出了突破困境的对策,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激发科研活力。

总结了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所在,强调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应对挑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突破、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产业需求、教学水平、创新创业、科研活力、重要性。

1. 引言1.1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时代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产业对接紧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快转型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不适应转型需求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困境之一。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更加专业化和实践性的能力,而现有师资队伍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和水平不足的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只有适应时代的需求,与产业实现紧密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在新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困境一: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在当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困境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匹配。

走向高水平新建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内在选择——以铜仁学院为例

走向高水平新建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内在选择——以铜仁学院为例

16应用转型是对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变革。

铜仁学院是这场历史性变革的实践者,走出了一条以推动学校走向高水平为己任的应用转型之路。

回顾铜仁学院走过的应用转型历程,学校采取的各项应用转型之举,无不指向高水平。

所以,推动学校走向高水平,既是铜仁学院应用转型的特色所在,也是其发展的内在选择。

2014年,国家刚刚提出推进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铜仁学院就在接受教育部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基础上,参加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在当年学校召开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加速学校转型发展”[1]的思路。

2015年,学校成为贵州省首批3所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之一。

2017年,贵州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场会在铜仁学院召开。

2018年,学校接受贵州省应用转型试点高校中期评估,在50个评估指标中,有39个指标获A级、11个指标获B级,是贵州省试点学校中唯一全部指标均在B级以上的学校,并在当年荣获全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在这一年,学校还获得国家支持应用转型发展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得到国家支持经费1亿元。

2020年,学校成为贵州省唯一按需推荐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可以说,铜仁学院的应用转型,就是推动学校一步步走向高水平的应用转型,是贵州省“新建走向高水平:新建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内在选择——以铜仁学院为例侯长林摘 要 应用转型有力推动了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的历史性变革。

铜仁学院在应用转型过程中,坚持内涵式发展,采取一系列新举措促进学校逐步走向高水平:精准定位,做好应用转型顶层设计;坚守大学根本,推动应用转型特色发展;采取多元方式,确保应用转型有序推进。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本科院校应用转型面临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对应用转型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和对应用转型规律认识不清等方面。

实现本科院校应用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是:促进社会承认,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加大支持力度,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厘清探索理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时代所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境。

为了更好地应对困境,实现转型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积极探索突破之道。

一、困境分析1. 专业设置滞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存在滞后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保守,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同质化,缺乏特色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位置。

2. 教学资源不足受经费投入和地方支持力度的限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限制了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也制约了院校的转型发展步伐。

3.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往往缺乏职场适应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4. 院校发展定位不清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定位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办学宗旨,不清楚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导致办学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难以形成有效的发展战略。

二、突破之道1. 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与所在地的产业对接,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或课程。

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要求的贴近,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引进高水平教师、改善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调查及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调查及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研究与交流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调查及转型发展对策研究闫涛山西工商学院体育教学部摘要:本文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结构、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教材及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深度剖析,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重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找到体育专业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专业的结合点,以通过运动项目各专项特点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并通过运动项目针对性练习,预防防治职业病,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更好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关键词:山西省;应用型;体育课程;转型发展山西省是中国华北地区农业和工业的重要省份之一,山西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带动着该省的经济水平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明以及文化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在山西省的文化方面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发展也加大了重视力度,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

在山西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当中除了对学生的专业学科进行改革和转型之外,对于体育教育也处在改革的阶段。

由于高等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学生对于身体健康的关心程度也逐渐增加,使得对体育课程的需求也随着增加。

而且近几年发布了全国范围内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办法与要求,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体育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和新格局,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策略和转型需要先了解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设置的现状作为前提和基础,最终通过转型使得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得以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课体育课程设置现状通过对山西工商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山西能源学院、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这6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这6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在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结构、体育课程教材、体育课程评价有很多相同之处。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研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研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教科园地151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研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李洪①胡文思②①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②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文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体育科研方法》的授课时间与课时;利用现代课程教学技术;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应用实践内容;改变传统科研方法研究思维。

1前言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I1]o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解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ra o面对意见提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专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能否胜任?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从学生科研能力和课程建设两方面进行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教育本科在校学生(大一至大四年级)。

通过问卷调査法随机抽取162名学生,对2019-2020届205篇毕业论文选题进行统计;运用访谈法对教授课程的教师、专家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对调査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3.1现阶段学生科研现状与课程建设现状(1)学生对科研活动的态度。

由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得知,在被调査的162名学生中,只有15人参加过该校导师的课题研究,所占总人数比例为9.3%,有147人没有参加过到导师的课题研究,所占总人数比例为90.7%。

关于是否有参与科研项目的意愿调查,有98人表示有意愿,所占总人数比例为66.6%。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及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及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及路径
吴中波;李洋
【期刊名称】《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解决当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刚性需求,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当前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这四条路径来实现.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吴中波;李洋
【作者单位】吉林警察学院法律系,吉林长春130117;《现代教育科学》编辑部,吉林长春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6
【相关文献】
1.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应用型高校的转型路径研究 [J], 陈光磊;张婕
2.试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保山学院政治学院转型发展调研报告[J], 羊许益;关阳
3.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以安康学院为例 [J], 胡景乾
4.应用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转型发展的路径 [J], 李晓玲
5.应用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转型发展的路径 [J], 李晓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摘要:师资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和不足,从岗位设置、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师资队伍结构、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构建一套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和教育形势、校企双向合作、教师学术水平精、专业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专兼职结构合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有效促进应用型高校转型升级。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

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石。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思路,提出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以及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新型办学模式[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师资队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专业发展水平高,又适用于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师队伍,对加快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提高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关键性作用。

1 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主要为地方本科院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90%以上,这类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输送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新形势下,大批地方本科院校面临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将涉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这些都与教师队伍水平息息相关,应用型高校教师,除了学术专业素质水平高之外,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前沿性的行业信息也需要掌握,能够面向市场、产业、行业进行课题研究、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和挑战,这些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能力等方面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之道。

一、政策支持方面的困境与突破政策支持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政策支持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支持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依靠地方财政支持比较多,但随着地方财政压力的增大,院校的资金投入受到了限制,导致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难以满足需求。

2.人才政策不够完善。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其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目前人才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院校在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资金来源、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实现政策支持的突破。

院校也应该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人才培养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但当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困境: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和实践教学,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能力和竞争力。

2.专业设置不合理。

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单一,缺乏特色和优势,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为突破上述困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实践教学和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院校还可以结合地方产业特点,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学科建设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关键。

但目前在学科建设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一些困境:1.学科结构单一。

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设置比较单一,缺乏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影响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摘要]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及多元化构成。

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范围狭窄、高层次体育人才匮乏,体育师资队伍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技术技能实践型体育教师缺乏的瓶颈,提出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导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先考虑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科研能力;引培并举,加强高层次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推动青年体育教师的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转型发展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快速扩招,到2012年,我国新建(新升格)本科院校达325所,独立学院303所,在校本科生人数占全国本科生在校人数的50%以上,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

新建本科院校60%以上集中在地市级城市,管理上以省市共管为主,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性及鲜明的发展指向,这批高校被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从合并组建、稳步发展逐步走向凝练特色、快速发展,初步得到社会认可。

然而,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①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比老本科院校好。

②表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的质量水平和特色,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年)》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

这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和动力。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特别提及“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2014年3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得到确认,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类型转,而现在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③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

发展应用技术型院校是大势所趋,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及多元化构成。

狭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资格,又要具备职业资格,但学术型体系下发展而来的教师构成多样,有科研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技能型等,一刀切要求所有教师均为双师型、“通”“专”结合不太现实;但可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等提出此类要求,而其他教师则兼顾多元,以个人特色在专业团队平台上发挥个人优势。

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构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业务构成多样化,有科研型、技能型、应用型等,对教师个人而言可以是双师型或单一型,在职称组成上教师资格与其他职业资格兼顾。

二是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当数量的有丰富业界经验的教师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要求教师处理好三个关系:学科的完整性与知识的应用性关系、课堂理论教学与生产应用实践关系、个人学术发展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

同时,还要求国家与政府建立起激励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及政策激励机制。

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促进高素质、强能力专门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并以一套科学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支撑其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瓶颈目前,声势浩大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第二次转型,即办学类型的转型。

其第一次转型,是从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其标志是新建本科院校经过五六年的改革发展通过教育部的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合格,这是办学层次的转型。

④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第一次转型时期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体育师资队伍适应融合阶段、体育师资队伍快速增长与不断优化阶段。

在体育师资队伍适应融合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解决对新建本科院校的适应性融合问题。

如体育教师面对专业、学科等整合发展后的新环境与新文化的适应性融合;面对新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办学要求的适应性融合,把握体育专业培养与公共体育教育的平衡,把握学术型与应用型的有机统一;面对部门与人员合并调整后的人际关系的适应性融合。

在体育师资队伍快速增长与不断优化阶段,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围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行,其一是重点引进高职称体育教师,招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体育师资队伍得到迅速扩充;其二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不断探索适应地域与学生需要的新兴项目,在体育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诸如三自主教学、俱乐部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上不断探索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通过职后教育促进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教师向新兴项目转型,通过在职学位教育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通过短期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各种体育赛事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高层次人才。

这一阶段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内涵发展为目标。

然而正如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必然面临第二次转型一样,新建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也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首先,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范围狭窄、高层次体育人才匮乏,影响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初期主要以参与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才培养工程为主,新建本科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以同样的考核标准共同参与人才选拔与培养,新建本科院校符合条件的培养对象局限于很小范围且与其他本科院校教师相比不具备很强竞争力。

单就新建本科院校符合条件的教师而言,各类型人才培养工程的项目资助对象具有很高重复率。

而体育又是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无暇顾及和不太重视的学科,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受到限制。

若没有引领和带动学校体育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领头羊”,就没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团队,更难有支撑应用技术型教育的学科。

其次,体育师资队伍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中鲜明突出地方性与应用性,不断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师资队伍的评价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

一是评价制度的同质化,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评价体系参照传统的本科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教学与科研权重、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没有体现出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

体育教师考核中,单纯考核体育教师的教学、竞赛与科研,而忽视对参与社会体育管理如社区体育、群众体育等相关职业工作的量与质的考核。

二是评价体系以学术为主,以科研成果级别、论文数量、科研项目经费等指标为评价的主要导向,技术型的体育教师如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各级各类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者被埋没。

最后,技术技能实践型体育教师缺乏,难以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是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既要有理论水平高的教师,又要有术科水平高的教师;既要能组织与管理各项体育活动,还要能带运动队。

但办学层次转型升级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更重视学历结构提升,引进了一批从校门到校门的高学历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科研能力,但体育实践能力较弱,无法很好地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效接洽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带不了高水平运动队,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及组织能力,无法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与理论知识迁移到职业生涯中。

三、现代职业教育视域下的体育师资队伍转型发展对策现代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要以清晰的办学定位、前瞻性眼光,促进体育师资队伍的科学转型与发展,以具有积极能动性的师资队伍推进体育教育职能的转变。

1.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导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先考虑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科研能力。

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院系承担着全校各学科、各专业的公共体育教学工作,并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院校中的体育专业也主要是为地方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者。

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上的当务之急是抓好教学、办出特色,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因此,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要在优先教学能力的同时兼顾科研能力。

2.引培并举,加强高层次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建设。

科学带头人、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是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键。

通过建立学科带头人引进与培养的灵活机制,在体育学科建设上重点突出、兼顾平衡,紧密围绕办学目标,结合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要求引进和培养人才。

如通过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培养人才;通过特聘高级岗位,明确专项经费,引进技术水平高的术科人才。

高层次人才评价上,要以实绩和贡献为导向,根据学校特色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评价。

引进、培养都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才能使其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科学定位的办学理念转变与素质能力提高的培养过程”⑤。

3.积极引导,推动青年体育教师的应用型转型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据多数,其学历高但缺乏应用型教学、实践经验,推动青年教师的转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积极推行青年体育教师转型发展计划,使体育师资队伍中的青年教师在公体课教学“通才”历练后,有意识地加强某个方面的学习与锻炼,有所“专攻”,建立起结构多元合理的体育师资梯队。

一是要为青年教师的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用经费资助、重点培养、破格任用、选拔骨干等竞争激励机制推动青年体育教师迅速成长。

二是用健全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保证青年教师的转型发展。

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与专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科研水平高而学术水平稍有欠缺的青年教师,一方面用技术实践教育给予补偿,另一方面用学术会议、访问学者等继续推动其科研能力成长。

三是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中推动青年体育教师转型。

通过教学竞赛、优质课观摩等活动推动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通过专项研究、学术活动、与学术带头人结对等,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科研能力;通过体育竞赛、社会体育服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及到俱乐部或技术培训班学习、带队,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术科水平,缩短青年体育教师与社会的距离,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

[注释]①麦可思公司.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3.②陈小虎,杨洋.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③庞丽静.600所本科转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酝酿大变[N].经济观察报,2014-05-12(3).④李剑平.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N].中国青年报,2014-03-05(11).⑤朱士中.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10(9):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