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扮演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学实践都产生着深远影响。
现行标准在制定背景、存在问题、与教学实践结合以及调整优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和改进空间。
更好地利用标准指导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标准的深入理解和合理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标准,使其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实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强调,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标准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定背景,存在问题,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实践,调整与完善,重要性强调,教学指导。
1. 引言1.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体现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指南。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课程标准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规范,课程标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严格执行和认真遵守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正文2.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中语文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和文学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育部和相关专家学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力求科学、严谨、具有时代特色。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教[2008]21号(修订)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
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防止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
公共课、基础课主要开展模块式或融合式学科课程改革,部分教学内容可设计为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部分内容模块可纳入到一体化方案的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部分主干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的核心课程。
4、专业核心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5、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性意见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性意见为标准我校语文教学,切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拟定大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规指导性意见,望全体教师能认真执行。
一、关于教学方案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学方案主要包括教研组工作方案、备课组方案与学科教学方案等。
1、教研组工作方案应依据上级教研工作方案与学校教学工作方案,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与要求,必须重点阐述专题研究。
方案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半月内交教诲部门审定存档。
教研组长为方案执行具体负责人。
方案内容包括:①指导思想②工作目标③教研组情况④研究专题及举措〔重点阐述〕⑤教研组活动安排〔表达研训一体化〕2、备课组方案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方案内容包括: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安排、学科竞赛活动、综合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
备课组长为方案执行具体负责人。
没有设备课组学校,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3、学科教学方案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各任课教师在制订方案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方案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教学任务,明确教材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对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问题与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问题与改良措施。
具体来说,一份学科教学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指导思想;②学情分析;③教学内容;④教学目标;⑤教学重难点;⑥实践活动安排;⑦教学进度;⑧提质设想;⑨业务提升措施。
4、方案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方案实施情况进展定期检查,确保方案落实到位。
学期完毕时各责任部门与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方案,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与效果进展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
二、关于备课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前提与根底,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1——备课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指导性意见——备课常规教学常规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对象化,是教师群体“大众心理”共同接纳的带有一定普遍规律的条文式教学纲领,它具有规定性、操作性、实效性、地方性。
学校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根据《XX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结合XX 中小学的教情与学情,科学制定学校“备、教、批、辅、考、研、评”等教学常规的指导性意见,用以营造XX中小学教学常规的优良生态环境,从而达成“一期更比一期强”的质量目标。
备课常规1.开学时,教师要细心通读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在熟知的基础上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定具有思维教学智慧的能切实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从其构成上须具备“指导思想(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及编辑意图)、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分类目标的定量与定性描述,突出学科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的分类描述)、任务分析(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策略思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学经验的积累,着眼于备、教、批、辅、考、研、评的实效性与侧重点拓展思考)、进度安排(日期、内容、课时、责任人)”等五个基本要素且形成内在逻辑序列。
进度安排须把教学内容细化,分解到月日、周次、课时。
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单元或章节过关考试、期中与期末考试、学期复习等要素,要细心认真地算好教学时间账,精准安排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是学期教学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须置于备课本之首页。
2.备课本上要有所教班级学生花名册,标注班级,按学校学号序列编排,记载学生入学成绩、平时课堂提问、单元(章节)考试成绩、期中与期末考试成绩,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状况与学期成绩诊断情况。
为减轻教师低级劳动负担,也可由年级组统一印制学生成绩册,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呈现,但必须综合体现学生成绩的发展序列,不能是零碎的、散乱的。
学生花名册上的有效记载,是学校每月常规教学必查之项目。
3.备课须分课时备课,杜绝课题的笼统备课。
备课时要填写好执教时间与累计节次、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等内容。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教学常规是维护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推进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在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和我市各小学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考证,并结合具体实际要求,对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意见和要求,积极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通过统一标准、狠抓落实、细化责任、强化监督,把教学常规工作做精、做细、做全、做实,实现教学各个环节管理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全面提升全市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内容及要求(一)课程开设1.学校每学年开学前按照上级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的要求,科学编排课程表,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落实到位,切实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2.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构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协调、互补的校本课程体系,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探索课程整合教学,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实施。
(二)教学计划与总结1.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是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上级教学工作思路,结合本校教学工作实际,提出年度教学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与措施等。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年制定一次,必须在开学前一周完成。
3. 教研组工作计划应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教研组的实际,由教研组成员共同商议,提出本学期学科教研工作的目标,确定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按周安排教研活动,并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措施。
教研组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汇总整理后上报教务处。
4.学科教学计划是由任课教师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针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制定。
它一般包括:源于课程标准的学期教学目标、学期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分析,基于所教学生实际的学情分析,针对上述分析提出本学期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并安排好单元检测、考试考查等。
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做好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意见。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目的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及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制订课程标准要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标准,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目的。
3、每个专业应重点建设几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或选用教材、实行课程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为了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课程建设要求,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学院决定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现就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在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二、基本原则(一)服从人才定位,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原则课程标准要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使课程教学始终服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贯彻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要按照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调查研究,构建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有一定前瞻性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课程标准。
(三)对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标准要通过校企合作和研究分析,特别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技术领域的要求,把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性意见
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性意见各系:课程标准是体现课程设计思想的文本,是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实施的、的依据。
为切实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各专业课程教学规,现将课程标准编写的指导性意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课程标准要点课程标准必须包含以下要素。
1.课程名称;2.课程代码;3.适用专业;4.参考学时;5.参考学分;6.课程性质;7.课程目标;8.学习情境/任务设计;9.课程考核;10.课程教学条件;11.课程教学实施建议(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实施);12.教学质量保障措施13.说明(含教材的编写与选用)二、课程标准编写要求1.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进度与人才培养方案同步;2.各专业课程标准的重点编写对象为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核心课程),鼓励各系、各专业编制完整的各门课程标准;3.课程标准的容必须包含上述“一”中所规定的容,具体格式各系可自行规定,同一个系各专业课程标准格式必须相同。
三、课程标准的参考格式XXX课程标准1. 课程性质2.课程目标3. 课程容4. 课时分配建议5. 教学实施建议附件:课程标准样本教务处2010年4月20日附件:课程标准样本《中小企业网络构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小企业网络构建课程代码:0601003C课时及学分:144学时8学分适应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系部:计算机工程系教研室: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制人:审核: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的职业任务课。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基石,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已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职业核心的工作任务。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服务器与数据存储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在先期相关职业技术课的支撑下,学生已获取了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获取了从事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必要的技术与技能,为本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
1-2-15天马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必修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必修课程,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入学校教育的实践领域,成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为教师创造性实施必修课程提供指导,为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落实“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我校各学科课程决策与规划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意见。
各教研组应根据本学科教学实际,研究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出发点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现我校的办学特色“精品办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国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学习目的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必须从本校学生层次差异悬殊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分层教学。
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重点在课堂,各教研组和全体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二编制学科课程标准实施要点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近二年的高考考纲,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实际针对差异,编制《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实施要点》。
《要点》要针对学生差异作分层设计,分层分为竞赛班、北大班、创新班、普通班四个层次。
例:上海普陀区桐柏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纲要(节录)普陀区桐柏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纲要(节录)﹡普通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用集合与命题的语言在解不等式、函数等问题时灵活运用;﹡英特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集合的“子”“交”“并”“补”的运算和命题的四种形式,并会简单应用;﹡美术班要求学生了解集合与命题的定义,理解集合的简单运算,知道四种命题的形式;﹡加强班理解集合意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会集合基本运算.学习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了解集合的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在教育领域中,课程标准犹如一座灯塔,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
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并将其有效地实施,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课程标准的世界,对其进行解读,并探讨一些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是什么?它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明确表述,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以及教学和评价建议,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规范性。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课程标准的性质。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期望。
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学校和教师必须认真执行。
同时,课程标准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下了空间。
课程标准的目标设定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目标通常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
这三个维度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
在内容框架方面,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规定了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内容的选择既注重基础性和系统性,又关注时代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教学和评价建议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建议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建议则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程标准呢?教师是课程标准实施的关键主体。
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 幼儿园课程管理
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一、前言幼儿园课程管理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全面发展的实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幼儿园课程管理已经成为幼儿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课程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指导意见,希望能够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二、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每个幼儿园制定的课程内容和标准各不相同,甚至存在教育资源浪费和教学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2. 课程实施与管理不到位一些幼儿园在开展课程实施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幼儿园缺乏有效的课程管理机制,导致课程执行缺乏规范。
3. 家园合作不够紧密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家园合作不够紧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的了解和参与程度有限,影响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质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整改。
三、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我们提出以下指导意见:1. 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规范幼儿园课程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规范,明确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基本要求,明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确保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2. 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通过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机制,规范和监督课程的实施过程,确保课程的执行规范和有效。
3. 加强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幼儿园课程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总结幼儿园课程管理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全面发展的实现。
中职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修订中职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各系、部、室: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及2010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结合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实际及各专业原教学计划运行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中职教学管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学校决定对我校中职各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现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从根本上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我校的各专业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基本要求我校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具体培养目标表现在毕业生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资格,能适应一定范围职业岗位和社会、科技进步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一、引言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
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和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标准的定义与特点、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程标准的定义与特点1. 课程标准的定义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制定的一种规范,用以指导和统一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活动的文本。
它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确立的教学活动的指导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2. 课程标准的特点(1)权威性:课程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全国或地方统一的教学活动的指导依据。
(2)科学性:课程标准是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其制定过程经历了专家学者的反复研讨和大量的调研工作,因此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指导性: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确立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指南。
三、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1. 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课程标准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指导,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提供了依据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的评价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及时地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对教学活动的改进提供了参考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提供了一些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1. 熟练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首先需要熟练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只有真正了解了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中。
大学编制课程标准和实践大纲的指导意见
大学编制课程标准和实践大纲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学院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教师全员课改计划”,创新课程体系和改课程教学内容,整体优化课程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编制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课程实施建议和课程考核要求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教材选编、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1、系统规范原则。
按照教育部学科(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和课程提出的规范要求,着眼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切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统筹选取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与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形式,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等。
2、适用应用原则。
课程内容的知识深度、能力要求的范围、专业素养的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要。
教学安排、教学设计与运用,表现出较明显的应用性、行业性。
统筹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保持理论体系相对完整、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把知识应用环节浸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能力发展原则。
紧跟区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和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单元,将原课程内容进行增册并取、归类整合,形成清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从理论教学环节到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依据1、学科发展依据。
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发展动态,改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明确课程考核形式与评价办法。
2、行业需求依据。
根据教育部学科(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和课程规范要求,结合行业资格认定标准和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及本科后继续教育的要求,确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如何使教案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指导性文档。
教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教案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
如何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教案?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针对性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来制定教案。
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确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教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例如,在基础课程中,应该将教案设计得更为详细和透彻,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而在高级课程中,应该注重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满足学生的进阶要求。
3.注重教师个性化的特点教师本身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等。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特点和风格,兼顾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实用性1.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教案课程标准是制定教案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理解课程标准是提高教学实用性的关键。
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教案,同时注重实际运用,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2.注意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是教案实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法、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法、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法等,既要注重灵活运用,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用。
3.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教师在制定教案时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保证教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制定教案的重要原则,只有兼顾这两个方面,才能制定出有效实用的教案。
教师在制定教案时还应该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发挥个性化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
制定课程标准指导意见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基础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推进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为做好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要求和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三、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
1、课程概述。
主要阐述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性质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
课程定位主要阐明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关系、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结等。
课程设计思路应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学时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编排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编排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07.06.18•【字号】•【施行日期】2007.06.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编排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直属中学,市教科所:现将《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编排指导意见(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及时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联系,联系电话:87219139。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八日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编排指导意见(试行)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自2007年秋季开始,我市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
为保证我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指导学校正确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供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参照执行。
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含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综合课程。
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
选修又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两部分,其中,选修Ⅰ是国家设置的课程,选修Ⅱ是地方和学校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院属各系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我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规范课程教学行为,加强课程改革管理。
现将《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二○一○年六月二十日
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1、课程定位
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该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参考样板:本门课程是……专业的……课程、……岗位证书课程,引入了……行业(职业)技术标准(规范)。
本课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技能,能运用……工具完成……工作。
本课程要以……课程为前导课程,其后续课程为……。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填写说明:1、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表格一致;2、典型工作任务按先后顺序排列;3、典型工作任务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两列,第二列为第一列的分解。
2.2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要用职业能力描述,说明课程培养学生什么知识,学生掌握了什么技能?明确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不是让学生知道什么。
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目标见表2。
表2 课程目标表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目标,为使学生会干……工作,本课程设计了……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呈……关系;在教学实施中,将其进一步分解成……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3。
表3 课程内容和要求表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完成任务的典型项目、产品或活动来驱动,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材编写,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可操作;同时要考虑前瞻性,教材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
4.2 教学条件
说明完成教学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具备的教学条件配备要求,包括场地布置、设备配置、资料配备、氛围营造等。
4.3 师资配备
说明实施本门课程教学的教学团队结构、教师专业结构、教师能力与水平、工作经历或证书资格等方面的建议。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说明在该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下,每个学习情境分别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与手段。
参考样板: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各学习情境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手段见表4。
表4 教学方法与手段表
4.5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说明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材料和资源?各自功能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需要开发哪些相关资源?
参考样板: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见表5。
表5 课程资源表
5、考核与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与评价分为过程考核和职业技能认证(或期末考试)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过程考核占70%,职业技能认证(或期末考试)占30%,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
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权重见表6。
表6 考核评价内容及权重表
2
……
N+1 小计70% ---
N+2 职业技能认证(或期末考试)30%
N+3合计100%---
注:1、其中学习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知识(30%)、能力(50%)、素质(20%),评价标准详见评价表。
2、考核必须公平公正,评价主体可根据具体需要分设自评(10%)、班组互评(30%)和教师评价(60%)。
6、其它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 Power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制大专
适用专业
撰写教师
专业负责人
系主任
教务处
二○一○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