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 第3章 混合
高分子物理化学 第三章
第 三 章 高 聚 物 的 分 子 量 和 分 子 量 分 布
粘度法(粘均分子量)
该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溶液的粘度除了与分子量有关,还取决 于聚合物分子的结构、形态和尺寸, 因此,粘度法测分子量只是一种相对 的方法。
根据上述关系由溶液的粘度计算聚合物 的分子量。
第 三 章 高 聚 物 的 分 子 量 和 分 子 量 分 布
例如尼龙6:
H2N(CH2)5CO NH(CH2)5CO n NH(CH2)5COOH
COOH 一头 (中 NH2 ,一头 间已无这两种基团),可用酸碱滴 定来分析端氨基和端羧基,以计算 分子量。
第 三 章 高 聚 物 的 分 子 量 和 分 子 量 分 布
计算公式:
W——试样质量 n——试样摩尔数 ne——试样中被分析的端基摩尔数 Z——每个高分子链中端基的个数
第 三 章 高 聚 物 的 分 子 量 和 分 子 量 分 布
C —— 溶液的浓度
—— 溶剂的沸点升高常数
—— 溶剂的冰点降低常数
—— 溶质分子量
第 三 章 高 聚 物 的 分 子 量 和 分 子 量 分 布
一些溶剂的沸点升高常数
第 三 章 高 聚 物 的 分 子 量 和 分 子 量 分 布
一些溶剂的冰点降低常数
第 三 章 高 聚 物 的 分 子 量 和 分 子 量 分 布
特 点
可证明测出的是 ; 对缩聚物的分子量分析 应用广泛; 分子量不可太大,否则 误差太大。
第 三 章 高 聚 物 的 分 子 量 和 分 子 量 分 布
溶液依数性法
小分子:
稀溶液的依数性:稀溶液的 沸点升高、冰点下降、蒸汽压下 降、渗透压的数值等仅仅与溶液 中的溶质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 性无关的这些性质被称为稀溶液 的依数性。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1)(1)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第一章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再生纤维素:黏胶纤维、铜氨纤维、莱赛尔纤维纤维素纤维:二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橡胶纤维其他: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合成纤维聚酰胺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烯烃纤维聚氨酯纤维聚氟烯烃纤维二烯类弹性体纤维聚酰亚胺纤维2、工程塑料通用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特种工程塑料聚砜芳香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芳酯聚苯酯聚醚酮氟塑料()简答及论述1、聚合物熔融有哪几种方式,各方式的主控因素是什么?答:(1)无熔体移走的传导熔融:熔融热=表面热传导,熔融速率仅由热传导决定。
(2)(主要)有强制熔体迁移(由拖拽或压力引起)的传导熔融:熔融热=接触表面的热传导+黏性耗散生热。
熔融效率由热传导率、熔体迁移及黏性耗散生热速率共同决定(3)耗散混合熔融:熔融热=整个体积内将机械能转化为聚合物内能。
耗散混合熔融速率由整个外壁面上和混合物固体-熔体界面上辅热传导决定。
(4)利用电、化学或其他能源的耗散熔融(5)压缩熔融(6)振动诱导挤出熔融过程:熔融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单纯使用振动力场2、怎样利用溶度参数理论来选择溶剂?答:当溶剂的内聚能密度或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内聚能密度或溶度参数相等或相近时,溶解过程的混合热焓等于或趋近于零,这时溶解过程能够自发进行。
一般来说,当时,聚合物就不溶于该溶剂。
3、Brodkey的混合理论涉及的混合的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聚合物成型时熔融物料的混合以哪一种运动形式为主?为什么?答:分子扩散、涡旋扩散、体积扩散以体积扩散为主原因(1)在聚合物加工中,由于聚合物熔体粘度一般很高,熔体与熔体间分子扩散挤满,因而分子扩散无实际意义。
(2)在聚合物加工中,由于物料的运动速度达不到紊流,而且黏度又高,故很少发生涡旋扩散(3)聚合物加工中的混合与一般的混合不同,由于聚合物熔体的粘度通常高于100Pa*s,因此混合只能在层状领域产生层对流混合,即通过层流而使物料变形、包裹、分散,最终达到混合均匀。
聚合物共混原理第三章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3
25
3.1 分子量
• 由式3-7给出的χ1c可以看出,参与共混的聚合物 的分子量越大,体系的χ1c值越小,越难满足于 χ1<χ1c的条件。 • 对于聚合物共混物,为了获得优良的性能,参与 共混的聚合物的分子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聚 合物共混物组分间的相容性大多数都不太好。
26
3.2 异种大分子间的特殊相互作用
4
•2 Flory-Huggings聚合物共混体系热力学理论
主要内容
1. P-P共混相容性理论 2. 聚合物间相容性的热力学分析 3. 影响聚合物间热力学相容性的因素
5
前 言
• • 热力学理论是了解 PB 和聚合物合金行为和性能的关键 由于大分子的自扩散系数较低,通常很难达到热力学平衡, 即使在挤出机或者注射机等加工设备中获得接近平衡的条 件,在挤出或者模压的过程中也很难保持平衡 而且 PB 粘度高,在实验室通常是把两种聚合物溶解在共 溶剂中,然后干燥。不过用溶剂浇注法制备的聚合物共混 物,其形态依赖于溶剂、温度、时间和浓度的变化。把这 些 相 互 影 响 的 数 据直 接 用 于工 业 化 生产 具 有 一定 风 险
Ⅰ估算法
分子的内聚能密度具有加和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对 溶解度参数影响不大,因此可以根据聚合物的结构单 元来估算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与摩尔吸 引常数的关系为:
39
• 表现出UCST的共混体系,一般都是△HM>0的; • 表现出LCST的共混体系,一般都是△HM<0的。 • 一种共混体系的UCST或者是LCST与参与共混的 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关:若是表现出UCST的,随分 子量增大,UCST升高;若是表现出LCST的,随 分子量增大,LCST降低。 40
41
1.2 相容性的分类
第三章 塑炼混炼
(-)混炼理论
混炼不是生胶和配合剂简单的机械混合过程,混 炼胶也不是生胶与配合剂的简单机械混合物; 混炼的实质是橡胶的改性过程。期间,机械力/化 学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混炼胶是由生胶和各种配合剂组成的一种复合体。
(1)、准备工作
为了便于塑炼 加工,生胶需 要经过烘胶、
切胶和破胶等
塑炼前的准备 工艺。
生胶,长期储存后,粘度很高, 且在冬天常因结晶而硬化。 切胶后的NR、CR一 为便于使用,把烘好的 在切胶和塑炼前把生胶放在烘房 般要在破胶机上进 大胶包用切胶机切成小 中预先对胶包进行加温,便于切 行破胶,以便进行 块 割和进一步的加工。 塑炼。 烘胶的温度和时间视生胶的种类 与季节而定。
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础 18
2、塑炼的原理
熔体粘度——加工温度、切变速率、分子量。 分子量越小,可塑度越大。生胶经机械塑炼后, 分子量降低,粘度下降,可塑性增加。 生胶在塑炼过程中可塑性的提高是通过分子量的
降低来实现的。
塑炼的实质是使橡胶大分子链断裂,大分子链由
长变短的过程。
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础
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础 6
工作原理:
两个辊筒以不同的表面速度
相对回转,物料由于与辊筒
表面的摩擦和粘附作用,以
及物料之间的粘接作用,被
拉入两辊筒之间的间隙之内。
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础
7
工作原理:
受到强烈的挤压与剪切,使物料在辊隙内形成楔形 断面的料片,从辊隙中排出的料片由于两个辊筒表 面速度和温度的差异而包在一个辊筒上,重新返回 两辊间。
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础
21
剪切力作用于橡胶时,分子链将沿流动方向伸展;
混合与混炼
第一章 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混炼 06:27
第一章 混合与混炼 06:27
密闭式炼塑(胶)机
简称密炼机。 在开炼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强度的间歇 混炼设备。 与开炼机相比的优点和不足:
第一章 混合与混炼
密闭式炼塑(胶)机-结构
14:气缸 13:活塞 12:填料箱 11:翻板门 10:加料装置 09:压料装置 08:转子 07:上密炼室 06:上机体 05:下密炼室 04:下机体 03:卸料装置 02:卸料门锁紧装置 01:底座
第一章 混合与混炼 06:27
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混合和混炼的设备 第三节:混合和混炼工艺 第四节:配方设计
第一章 混合与混炼 06:27
第一节:概述
混合和混炼是高 分子材料成型比较重 要的工序,对于许多 加工是不可缺少的
它包括高分子化合物和助剂(固体或液体)、高分子 和高分子(共混)的混合;也包括在常温下的混合和高 温下的混炼(塑炼或塑化);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 等等。
开 放 式 炼 塑 机 类 型
第一章 混合与混炼 06:27
开
放
开炼机规格是采用辊筒直径来表示。
式
是在辊筒直径数字前冠以汉语拼音符号。表示机台
炼 的用途。
塑 机 规
如XK-450,其中“X表示橡胶用,“K”表示开炼 机,450表示辊筒工作部分直径为450mm;
SK-450表示辊筒直径为450mm的开放式炼塑机(“S” 表示塑料用)。
在混炼过程中,物料在被压缩状态下进行分散混合是 混炼区别于混合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混炼往往不可控制的伴随着物料全部或绝大部分发生 相变。
第一章 混合与混炼 06:27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1注射成型的特点:生产周期快,适应性强,生产率高和易于自动化2注射成型加工三要素:材料,设备,模具3成型工艺三要素:温度T 压力P 时间t 。
压力:塑化压力,注射压力,保压压力4什么是注射成型:注射成型亦称注射模塑或利用注塑机的注塑,是热塑性塑料的一种重要成型方法 5注塑成型就是将塑料在气塑成型机的料筒内加热熔化,当呈流动状态时在栓塞或螺杆加压下熔融塑料被压缩并向前移动,进而通过料筒前端的喷嘴以很快速度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合磨具内,经过一定的时间冷却定型后,开启磨具即得制品(间歇操作)6螺杆分类:1加料段,作用,输送物料,物料状态,固体状态,部分熔化,螺纹特点,等距等深,最深2压缩段,压实物料,熔融状态,等距不等深,渐变3均化段,定温定量定压,熔融状态,等距等深,最浅均化段,定温定量定压,熔融状态,等距等深,最浅 7填料的表面处理:作用1使颗粒分散均匀,不凝结在一起2所有填充剂粒子被聚合物包围润湿3使其充剂表面与聚合物有良好的粘合力 8偶联剂(硅烷类):一是具有良性结构物质分子中一部分基团与无机物表面化学基团反应形成顽固的化学键,另一部分有亲有机性质,可与有机物反应,从而把两种性质不同材料结合起来9什么是挤出成型:挤出成型亦称挤压模塑或挤塑,即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挤压作用,使受热熔化的塑料在压力推动下,强行推动口模而成为具有恒定截面的连续型材料的一种定型方法10挤出成型适用范围:挤出法几乎能成型所有的热塑性塑料,也可加工某些热固性塑料11挤出成型制品:生产的制品有管材,板材,薄膜,线缆包覆物以及塑料与其它材料的复合材料等12挤出成型的设备:单螺杆挤出机的基本结构:主机,挤出机辅助设备 挤出机分类:单螺杆,双螺杆,立式,卧式,排气式,非排气式,螺杆,柱塞13什么是一次成型: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次成型是通过加热使塑料处于粘流态的条件下,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次成型是通过加热使塑料处于粘流态的条件下,经过流动,经过流动,经过流动,成型和成型和冷却硬化(或交联固化)而将塑料制成各种形状的产品方法14什么是二次成型:二次成型则是将一次成型所得的片,管,板等塑料成品,加热使其处于类橡胶状态(在材料的Tg Tg——Tf 或Tm 间)通过外力作用使其形变而成型为各种较简单性状,再经冷却定型而得产品15共混聚合物选择原则:化学结构原则(相近)溶解度参数原则(接近)流变学原则(等粘度原则)(接近)胶体化学原则(表面张力)(接近)分子扩散动力学原则 16什么是填充和增强改性:在聚合物中填加其它无机和有机物以改变其力学,在聚合物中填加其它无机和有机物以改变其力学,工艺,工艺,使用性能活降低成本的改性方法17注射机主要参数:1公称注射量,做一次最大行程射出的聚苯乙烯的量2注射压力,注射过程中最大压力3注射速度4塑化能力,单位时间塑化物料的多少5锁模力18什么是增强改性:在聚合物中加入增强材料以及改变聚合物的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的改性方法,在聚合物中加入增强材料以及改变聚合物的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的改性方法,增强材增强材料:玻纤,碳纤,晶须,硼纤维19什么是填料,什么是增强材料:为了改善塑料的成型加工性能,提高制品的某些技术指标,赋予塑料制品某些新的性能,或为了降低成本和聚合物单耗而加入的一类物质称填料。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分⼦材料成型加⼯原理第⼀章绪论1.按所属成型加⼯阶段划分,塑料成型加⼯可分为⼏种类型?分别说明其特点。
(1)⼀次成型技术⼀次成型技术,是指能将塑料原材料转变成有⼀定形状和尺⼨制品或半制品的各种⼯艺操作⽅法。
⽬前⽣产上⼴泛采⽤的挤塑、注塑、压延、压制、浇铸和涂覆等。
(2)⼆次成型技术⼆次成型技术,是指既能改变⼀次成型所得塑料半制品(如型材和坯件等)的形状和尺⼨,⼜不会使其整体性受到破坏的各种⼯艺操作⽅法。
⽬前⽣产上采⽤的只有双轴拉伸成型、中空吹塑成型和热成型等少数⼏种⼆次成型技术。
(3)⼆次加⼯技术这是⼀类在保持⼀次成型或⼆次成型产物硬固状态不变的条件下,为改变其形状、尺⼨和表观性质所进⾏的各种⼯艺操作⽅法。
也称作“后加⼯技术”。
⼤致可分为机械加⼯、连接加⼯和修饰加⼯三类⽅法。
2.成型⼯⼚对⽣产设备的布置有⼏种类型?(1)过程集中制⽣产设备集中;宜于品种多、产量⼩、变化快的制品;衔接⽣产⼯序时所需的运输设备多、费时、费⼯、不易连续化。
(2)产品集中制⼀种产品⽣产过程配套;宜于单⼀、量⼤、永久性强的制品、连续性强;物料运输⽅便,易实现机械化和⾃动化,成本降低。
3.塑料制品都应⽤到那些⽅⾯?(1)农牧、渔业(2)包装(3)交通运输(4)电⽓⼯业(5)化学⼯业(6)仪表⼯业(7)建筑⼯业(8)航空⼯业(9)国防与尖端⼯业(10)家具(11)体育⽤品和⽇⽤百货4.如何⽣产出⼀种新制品?(1)熟悉该种制品在物理、机械、热、电及化学性能等⽅⾯所应具备的指标;(2)根据要求,选定合适的塑料,从⽽决定成型⽅法;(3)成本估算;(4)试制并确定⽣产⼯艺规程、不断完善。
第⼆章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聚合物的结晶和取向?它们有何不同?研究结晶和取向对⾼分⼦材料加⼯有何实际意义?2.请说出晶态与⾮晶态聚合物的熔融加⼯温度范围,并讨论两者作为材料的耐热性好坏。
晶态聚合物:Tm——Td;⾮晶态聚合物:Tf——Td。
对于作为塑料使⽤的⾼聚物来说,在不结晶或结晶度低时最⾼使⽤温度是Tg,当结晶度达到40%以上时,晶区互相连接,形成贯穿整个材料的连接相,因此在Tg以上仍不会软化,其最⾼使⽤温度可提⾼到结晶熔点。
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改性
(2)嵌段共聚物的热性能
无规共聚物的模量与温度的关系 两相嵌段共聚物的模量与温度的关 系 从单体A和单体B得到的无规共聚物模量温度关系介于均聚物A和均聚物B之间。 同时只有一个Tg处于两均聚物的Tg之间。无规共聚物的Tg位置与单体的质量分数有 关。 两相嵌段共聚物保持了两种嵌段固有的性质,所以明显有两个Tg。在两个Tg之间有 一个模量平台。这平台的平坦程度取决于相分离的程度。相分离越完善则模量对温 度的敏感性越低。但是,高度分离的嵌段共聚物的两个Tg与含量没有关系,平台位 置却与嵌段含量有关。
(3) 力学性质
可以把嵌段共聚物分为两类,刚性嵌段共聚物和弹性嵌段共聚物。刚性嵌段共 聚物由两个硬嵌段和一个短的软嵌段组成。弹性嵌段共聚物一般含有两个软嵌段与一 个短的硬嵌段。 只有两种硬嵌段组成的刚性嵌段共聚物的抗蠕变等力学性能好,由于高度的相 分离和相间的黏着力好,使得硬-硬嵌段共聚物固有的延展性得以保留。共聚物常常 是脆性的,通过与小部分的软嵌段组成嵌段共聚物,体系中的两相特性和软嵌段的低 玻璃化转变温度,使其韧性具有很大改善。例如环氧-聚己内酯热固性嵌段共聚物。 热塑性弹性体是由大量的软嵌段和少量的硬嵌段组成的两相嵌段共聚物。软嵌 段提供弹性,硬嵌段形成微区,形成链间有利的缔合,形成物理交联,提高强度。
2.5 离子聚合反应法 利用离子聚合反应可合成接枝聚合物。 如:在含有对氯甲基聚苯乙烯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用溴化 铝作引发剂,可使异丁烯发生碳阳离子的聚合反应,形成聚苯 乙烯-g-异丁烯接枝共聚物
2.6 大分子单体法 大分子单体指在分子链上带有可聚合基团的齐聚物,分子 量一般为数千至数万。 通过大分子单体的聚合可直接获得结构明确的接枝共聚物, 可以综合完全相反的性能,如软/硬、结晶/非结晶等。 大分子单体的合成主要通过在齐聚物分子链末端引入可聚 合的基团来实现的。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复习小结(化学纤维部分)
第一章绪论一、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化学纤维的各种定义;1、名词解释:人造纤维(02年)、复合纤维(04年)、异形纤维(06年)、再生纤维(05年)。
2、填空题塑料按热行为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热塑性)塑料成形时,通过(冷却)熔体而凝固成形。
改变温度,可令其反复变形。
而(热固性)塑料成形时,通过(加热)而固化成形,材料定性后若再受热,不发生(变形)。
(06年)3、选择题高吸湿涤纶纤维属于一类(D)(07年)A 高感性纤维B 高性能纤维C差别化纤维D功能纤维第二章聚合物流体的制备第一节聚合物的熔融一、掌握聚合物的熔融方法,特别是有熔体强制移走的传导熔融1、简述题(1)简述聚合物在螺杆挤压机中熔体的能量来源。
(02年)(2)试述塑料在挤出机中压缩段由固体转变为熔体的过程和机理。
(04年)第二节聚合物的溶解一、影响聚合物溶解度的因素1、影响聚合物溶解度的因素有(大分子链结构)、(超分子结构)、(溶剂的性质)。
(02年)二、溶剂的选择1、溶剂的选择原则有哪些?2、聚合物的溶解过程分为(溶胀)和(溶解)两个阶段。
未经修正的“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适用于估计(非极性聚合物)和(非极性溶剂)体系的互溶性。
(06年)3、“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适用于估计(B)的互溶性。
(08年)A、非极性高聚物与极性溶剂B、非极性高聚物与非极性溶剂C、极性高聚物与极性溶剂D、极性高聚物与非极性溶剂4、在估计聚合物与溶剂的互溶性时,三维溶解度参数图适用于(D)(07年)A非极性聚合物和非极性溶剂体系B极性聚合物和极性溶剂体系C极性聚合物和非极性溶剂体系D A+B4、聚氯乙烯的溶度参数与氯仿和四氢呋喃相近,但为什么四氢呋喃能很好的溶解聚氯乙烯而氯仿不能与之相溶?(08年)三、聚合物—溶剂体系的相分离与相图1、对于具有上临界混溶温度的聚合物-溶剂体系,可采用(改变体系组成)、(升温)、(改变溶剂组成)等几种可能的方法来实现使聚合物溶解形成溶液。
第3章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原理
第 三节 高分子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一、、充充填填材材料料 片剂、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尤其是片剂,是医疗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剂。高分子材料在这类制剂中作为充填 材料的应用主要是稀释剂、润滑剂、吸水剂作用。
- 对疏水性太强药物:加入少量的润湿剂,增加药物的分散 性,使片剂光滑美观,无缺陷。
有:聚乙二醇、聚山梨醇酯、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 共聚物、聚乙二醇油酸酯等。
a. 对于没有微孔的包衣膜:药物是通过聚合物材料的大分 子链之间的自由空间进行扩散的,如乙基纤维素等包制的 微囊或小丸就属这类制剂。
其释放速度符合Fick第一定律:
dM/dt=ADK△C / L
dM/dt为释放速度,M是单位面积上扩散出的药物量。 A系统表面积,D为扩散系数,K为药物在膜材中饱和浓度 与在释放介质中溶解度的比值,即药物在膜与囊心之间的 分配系数;L 为包衣层厚度,△C为膜内外药物的浓度差。
四四、、((包包衣衣))膜膜材材料料
1.膜剂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膜剂是指药物溶解或混悬于适宜高分子成膜材料中加工
制成的1mm以下厚度的薄膜状制剂,用于内服或外用。 膜剂材料选择需要考虑成膜的拉伸强度、柔软性、吸湿
性和水溶性。 天然成膜材料有明胶、阿拉伯胶、虫胶等,使用时需要
加入防腐剂,以防止微生物的滋长。合成的有纤维素衍生 物、卡波沫、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其中聚乙烯醇被认 为是最好的成膜材料,大量被应用。
23
第 三节 高分子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主药的剂量很小(小于0.1g)时:加入稀释剂、增加片重 和体积。对原料药为液体:预先加入吸收剂,使其成为固 态。
有微晶纤维素、粉状纤维素、糊精、淀粉、预胶化 淀粉、乳糖等。 - 对液体制剂或半固体制剂:加入高分子材料,作为共溶 剂、脂性溶剂、助悬剂、凝胶剂、乳化剂、增溶剂、分散 剂、皮肤保护剂等。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
第三章产生入口效应的原因:聚合物液体以收敛流动方式进入导管入口时,它必须变形以适应它在新的且有适当压缩性的流道内流动,但聚合物熔体具有弹性,也就是对变形具有抵抗力,因此,就必须消耗适当的能量,即消耗相当的压力降,来完成在这段管内的变形。
熔体各点的速度在进入导管前后是不同的,为调整速度,也要消耗一定的压力降。
产生离模膨胀的原因(解释之一)聚合物熔体从导管中流出后,周围压力大大减小,甚至完全消失,这意味着聚合物内的大分子突然变得自由了,因此,前段流动中储存于大分子中的弹性变形能量被释放出来,致使在流动变形中已经伸展开的大分子链重新恢复卷曲,各分子链的间距随着增大,从而导致聚合物内自由空间增大,于是体积相应发生膨胀。
总之,凡是导致流动中弹性成分增加的因素都使入口效应和离膜膨胀效应变得严重。
一般情况下,粘度大(分子量大)、分子量分布窄和非牛顿性强的聚合物,流动中会储存更多的可逆弹性成分,同时又因松弛缓慢,液体流出管口时膨胀现象就越显著。
降低液体温度会使入口区域弹性形变成分显著增加,离膜膨胀效应加剧,但当剪切速率增加并超过某一数值时,膨胀比反而会降低,这一数值称为临界剪切速率。
液体在此种情况下转入不稳定流动状态。
入口效应和出模膨胀效应通常对塑料的成型都是不利的,可能导致产品变形和扭曲,降低塑件的尺寸稳定性,并可能在塑件内产生内应力,降低塑件物理和力学性能。
增加管子或口模的平直部分长度,适当降低成型时的压力和提高成型温度,并对挤出物加以适当速度的牵引或拉伸等,均有利于减小或消除端末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牛顿型流体速度分布为抛物线,膨胀型流体速度分布为锥形,n越大,锥形越尖,假塑性流体速度分布更平缓,n越小,越平。
发生“熔体破裂”的可能原因:1、液体流动时在管壁上产生的滑移2、液体中的弹性回复3、液体的剪切历史差异毛细管粘度计:它可以求出施加于熔体上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即求出熔体的流动曲线,优点是结构简单,调节容易,并能通过出口膨胀来考虑熔体弹性;缺点是剪切速率高,不稳定,需要做一系列校正,但是毛细管流变仪仍是用途最广泛的。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
1.简述粒子填充剂对剪切粘度的影响一般固体物质的加入会使聚合物的剪切粘度有所增大,增大的程度与流体中粒子填充剂体积及剪切速率有关。
在低剪切速率下,粘度随填充剂增加而升高的程度要比高剪切速率大些。
2.简述聚合物在螺杆挤压机中熔融的能量来源对于聚合物在螺杆挤压机中的熔融,即有强制熔体移走的传导熔融,其能量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依靠机筒沿螺槽深度方向自上而下传导而来的能量,这是加热器装在机筒外壁上,上下温差大,左右温差小的必然结果;二是通过熔膜移走而使熔融层受到剪切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变成热能的必然结果。
3.塑料二次成型的主要方式二次成型主要包括拉幅薄膜、中空吹塑成型及热定型。
①拉幅薄膜是将挤出成型所得的厚度为1-3mm的厚片或管坯重新加热到材料的高弹态进行大幅度拉伸而形成的薄膜。
②中空吹塑是知道空心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是借助气体压力使闭合在模具型腔中的处于类橡胶态的型坯吹胀成为中空制品的二次成型技术③热成型是一种以热塑性塑料片材为成型对象的二次成型技术,首先将裁成一定尺寸和形状的片材,夹在模具的框架上,让其在高弹态的适宜温度下加热软化,然后施加压力使坯件弯曲与延伸,在达到预定的型样后使其冷却定型,经过适当的修整,即成为制品。
4.PET超高速纺丝中双折射沿纺程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聚合物熔体从喷丝孔以温度T0挤出后温度逐渐下降。
据此可以将取向度沿纺程的分布划分为三个区:①流动形变区在喷丝板以下0-70cm的范围内,此处大部分的细化形变已基本完成,但是双折射仍然很小。
这是因为该区的形变速率较低,聚合物处于高温,大分子迅速地发生解取向作用。
因此此区中双折射仅和纺丝应力有关。
②结晶取向区在喷丝板70-130cm。
显然,与常规纺PET不同,其取向度在该狭小的区域内急剧上升,其饱和值大大提高。
此区对应的直径曲线上出现细颈,温度曲线上出现平台,形变速率dv/dx出现极大的峰值。
这是由于PET卷绕丝在纺程上发生了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V H
1 2
增加时,2 下降
黏度比大,变形速率小,混合质量下降
共混体系各组分选择时的黏度相近原则
高黏度的少组分混合到低黏度的多组分中——比较困难 低黏度的少组分混合到高黏度的多组分中——相对容易
二、分散混合
定义:将呈现出屈服点的物料混合在一起时,要将它们分散, 应使结块和液滴破裂,这种混合称为分散混合。
一、添加剂的属性 1. 添加剂的形态
指添加剂颗粒的形状。 添加剂的不同形态,具有不同程度的混合与改性效果。 例:添加剂颗粒纤维状对增强改性有利。
2. 添加剂的粒度 指其颗粒的具体尺寸。 添加剂的粒度大小不同,对混合物体系的改性效果大不
相同。
例 1: 对 于 冲 击 改 性 , 作 为 分 散 相 橡 胶 平 均 粒 子 为
各组分流变性不均匀,即少组分的黏度与多组分的黏度有差异。
流变性不均匀流体在平行平板混和器中的混合
11 22 13
2
V H
1
1
2
1
少组分的剪切速率是黏度比和少组分占据的间隔分数 的函数。
<<1 2
当 1
(一) 统计学上的混合指标
(1)平均粒径 (2)总体均匀度 (3)分离尺度 (4)分离强度
(二) 视觉检测法(对比样本法)
ASTM推荐的方法,是定性的视觉法。
将观察到的试样切口情况与一组标准照片比较,评定炭 黑分散等级,其结果可用数值来表示。 将炭黑的分散情况与5张标准照片相比较,然后评定等 级。 共有5个视觉等级。等级为5时表示这样的分散状态使某些重
在聚合物加工中,体积扩散占支配地位.
对流混合的两种机理:
(1)体积对流混合 涉及通过塞流对物料进行体积重新排列,而不需要物料 连续变形。 可以无规则,也可以有序。 (2)层流混合 涉及到通过层流而使物料变形。 物料要受到剪切、伸长(拉伸)或挤压(捏合)。
小结
聚合物加工中的混合与一般的混合不同:
由于聚合物熔体的黏度高(﹥102Pa·s),因此 混合只能在层状领域产生,缺少提高混合速率的涡 旋扩散和分子扩散。
2. 分散度
指被分散物质的破碎程度如何。 破碎程度大,粒径小,分散度就高。
(a)粗粉碎
(b)细粉碎
分散度示意图
混合状态由均一性与分散度综合决定。
(a)均一性好,但分散度差(颗粒较粗);(c)分散度好,但均一性 差。因此这两种状态混合情况不好;而(b)均一性好,分散度尚可; (d)均一性、分散度都好
(五)聚集 在混合过程中,已破碎的分散相在热运动和微粒间相互吸引
力的作用下,重新聚集在一起:混合的逆过程。 在混合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聚集的发生。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混合加工的原料配方设计
聚合物混合加工的原料:
聚合物连续相和分散相(添加剂)。
配方设计:注意添加剂的属性、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
聚合物的关系。
(a) (b)
有序的和无规的分布性混 (a)无规分布混合 (b)有序分布混合
2.层流混合
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之间。
通过层状流动使物料受到 剪切、拉伸或挤压等作用 而变形来达到混合。
又分为:
(1)流变性均匀层流混合 (2)流变性非均匀层流混 合
混炼三要素 P-压缩 S-剪切 D-置换
(1)流变性均匀的层流混合
分散混合时,发生的主要机械现象和 流变现象示意图
Ⅰ—使聚合物和添加剂粉碎 Ⅱ—使粒状和粉粒状固体添加剂渗入 聚合物中 Ⅲ—分散 Ⅳ—分布均化 1—聚合物 2,3—任何粒状和粉状固体添加剂
分散混合过程中发生的作用:
(1)在流场产生的黏性拖曳下,将大块的固体添加剂破碎为较 小的粒子;
(2)聚合物在剪切热和传导热的作用下熔融塑化,黏度逐渐降 低至黏流态时的黏度;
光电法直接判断混合状态
二、混合状态的间接判定
检测制品或试样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化学 性能等,以判断混合状态。
例1:通过测出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的变化情况,推断其分子 级的混合程度。 例2:通过测出填充改性所得混合物的力学性来判定混合状态。
第四节 高分子材料混合加工的基本过程
混合按混合形式可分为: 非分散混合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之
第三章
混合
在实际应用中,高分子材料中一般 有各种添加剂或其他种类的聚合物。
聚合物共混合添加改性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聚 合物的加工性,改进制品的使用性能或降低成本。
例:
提高PET的使用性 能和加工性能
添加成核剂改善结晶性能 纳米材料复合提高耐热性 玻纤增强改性 三元乙丙橡胶(EPDM)增韧改性 PE 、 PTT 、PBT、聚对苯二甲酰对 苯二胺、聚醚酰亚胺(PEI)等。
1~2μm时,共混物冲击性能最好。 例2:对于阻燃改性,随阻燃剂粒度变小,阻燃效果增大。 添加剂的有效粒度根据其用途而异。
3. 添加剂的表面特性
指添加剂的表面形态、表面的化学结构。 例:炭黑表面的羧基、内酯基等基团对炭黑性能有影响。 添加剂常通过表面处理以改善表面特性。
4. 添加剂的密度与硬度
添加剂的密度不宜过大。 添加剂的硬度较高,可增大填充聚合物的硬度,但硬度过大会 加速设备的磨损。
各组分流变性均匀,即少组分的黏度与多组分的黏度 相同。
混合时界面会增加,可把界面的大小作为层流混合程 度的定量量度。界面的变化与混合过程施加给黏性流体的 总应变有关。
简单剪切流动不能重新排列界面取向,界面面积的增
加并非最大,混合效果并非最好。
使界面取向不断地调整,或不断改变剪切方向。
(2)流变性非均匀的层流混合
第三节 混合的表征
一、混合状态的直接描述法
直接对混合物取样,用一定方法观察其混合状态,看其 形成何种形态结构、各组分分布的均一性和分散度如何。
例: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
均一性和分散度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1. 均一性
均一性指混得是否均匀,即分散相浓度分布是否均匀。
不同均一性共混物示意图
特点:各粒子只有相互位置的变化,而无粒度的变化。
1.分布性混合
发生在固体与固体、固体与液体、 液体与液体之间。又分为:
(1)无规分布混合 例: 混合机中固体与固体的混合,用整 体均匀度表征。
(2)有序分布混合 例:静态混合器中熔体与熔体的混合, 用条纹厚度表征:
r V A/2
条纹厚度越小,混合越好。在原理上, 可将条纹厚度减少到分子水平。
分散混合发生在固—液之间或液—液之间。
目的是使少组分的固体颗粒和液相滴分散,成为最终粒子 (或允许的更小颗粒或液滴),并均匀地分布到多组分中。
特点:既减小分散相粒子尺寸,又提高组分均匀性,即粒 子既有粒度的变化又有位置的变化。
对固体结块,当剪切在结块内产生的应力超过临界值时,结块 就破裂。
(一)分散混合过程发生的作用
混合前分流的配置情况
(三)挤压
作用:物料在承受剪切前先经受压缩,使物料的密度提 高,这样剪切时可提高剪切效率。 同时当物料被压缩时,物料内部会发生流动,产生由于压 缩引起的流动剪切。
例:挤出机中,从加料 段到计量段螺槽的深度 是由深变浅 。
挤压(压缩)
(四)拉伸 使物料产生变形,减小料层厚度,增加界面,有利于混合。
分散混合
非分散混合和分散混合 (a) 非分散混合 (b) 分散混合
一、非分散混合
定义:通过重复地排列少组分增加其在混合物中空间分布的 均匀性而不减小粒子初始尺寸的过程。在原理上可把非均匀性 减小到分子水平。非分散混合分为分布性混合和层流混合。
运动基本形式:对流。 包括塞形流动和不需要物料连续变形 的简单体积排列和置换。
剪切力作用下立方体的变形
(二)分流、合并和置换
在流体的流道中设置突起板或隔板状的剪切片,进行分流。 分流后,有的在下游再合并为原状态,有的在各分流束内 引起循环流动后再合并,有的在各分流束进行置换后再合并, 也可能几种情况同时作用。 在进行分流时,隔板数为n, 分流数为(n+1)。如果的隔板 串联,其串联阶数为m: 分流数为N = (n+1)m。
5.其他属性
添加剂的含水量: 含水量应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
添加剂的色泽: 色泽较浅的添加剂适用于浅色和多种颜色制品。
热膨胀系数 电绝缘性能等。
二、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同一个体系中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 改性效果大不相同。
添加剂之间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三种方式: 协同 对抗 加和
1. 添加剂的协同作用
2.添加剂的耐热分解性
选择添加剂,热稳定性是一个重要条件。 要求:
添加剂加工温度范围内不分解。
对于热稳定性较差的添加剂,应同时加入热稳定剂。
3. 添加剂对聚合物加工性的影响
有机添加剂:对体系的加工流动性影响不大或有利 于聚合物的加工性提高。
无机添加剂:大都对体系的加工性有负面影响。 只有少数几种无机添加剂可不同程度改善添加体系 的加工性。
要的物理性质接近最好。
(三) 聚团计数法
也是ASTM用的一种方法。为定量测定,比视觉检测 法更为精确。
依靠光学显微镜测量混合物切片中炭黑聚团所占 面积的百分比评定分散程度。
以“炭黑分散度”表示。
(四) 光学显微镜法和电子显微镜法
光学显微镜法: 适合相畴较大的聚合物共混物。 电子显微镜法:适合观察到0.01μm甚至更小的颗粒。
两种或两种以上添加剂一起加入的效果,等于其单独加入效果的平均值。
三、添加剂与聚合物的关系
1.添加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
大多数添加剂,与聚合物之间相容性不好。 提高添加剂与聚合物相容性的方法: 对添加剂表面进行处理: ①添加剂的偶联剂处理 ②添加剂的表面活性剂处理 ③添加剂的酸、碱性化合物溶液处理 ④添加剂的单体处理 ⑤添加剂的等离子体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