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

合集下载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一、课程目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体验,培养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涵盖科技、艺术、人文、体育等多个领域,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技创新:开展科学实验、技术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艺术体验:组织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体育健身: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实施课程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时,每周可以安排2-4个课时。

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形式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师资配置:学校应选拔有相关专长和经验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

同时,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志愿者等参与课程实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安全管理: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预案,确保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评价与反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同时,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评价结果应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应积极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等。

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这个学期的主题是“探索与创新”,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与安排1.自然观察活动地点:学校附近的森林公园时间:每周五下午学生们将在森林公园内进行自然观察,记录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观察动物的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学习到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2.科技创新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时间:每周三下午在科技实验室,学生们将进行简单的科技创新实验,如制作小型的太阳能热水器、搭建简单的等。

这些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地点:周边社区、企业时间:每月一次我们会组织学生们走进社区、企业,了解社区的发展历程,参观企业的生产流程。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了解职业,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组织教师团队进行课程设计,明确各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

准备必要的教材、教具和实验材料。

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2.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索,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记录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奖励和鼓励。

汇总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和成果展示,形成一份完整的实践活动报告。

四、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提前了解活动地点的安全状况,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2.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3.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共同见证孩子的进步。

4.反馈与改进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于学校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二、活动目标。

1.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

1. 确定活动主题,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如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环保实践等。

2.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3. 组织活动实施,根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活动总结评估,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总结活动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活动保障。

1. 师资力量保障,确保活动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和组织,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 资金物资保障,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安全保障,对活动场地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

五、活动效果。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的成功举办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重要支持,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六、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指导学校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
-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 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课程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包括具体的实践项目和实践任务。

第二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组织教师针对实践任务进行培训,并对实践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如提供必要设备、材料和技术支持。

第三步:实施课程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第四步:总结和评估
课程结束后,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果,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

实施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如下:
-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 强调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果的并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 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实践项目和实践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全面和系统地完成实践任务。

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该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例文(6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例文(6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例文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的正式安排与职责分配一、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构成及职责1. 成员构成:组长:校长成员:教导处正副主任、团支部书记2. 职责明细:制定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方案。

规划教学计划,分配课时,安排师资力量及教学(或活动)场地。

监控并指导活动的全过程,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建立并维护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档案。

对教师的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及考核。

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课题成果,给予及时反馈。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小组成员构成及职责1. 成员构成:组长:学年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课程教师、课题指导教师2. 职责明细: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程。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

协助教导处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

审核并确定课题或活动计划。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定。

三、课程实施细节(一)研究性学习1. 课程安排:根据学校要求,学生在三年内需完成指定数量的课题研究,各年级分配具体课题数量。

2. 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愿结合,每组5-____人,形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每班组建5-____个小组。

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选定课题,并匹配合适的指导教师。

每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1-____个小组。

小组内部推选小组长,负责具体分工与任务安排。

3. 实施步骤:理论教学:首先进行“研究性学习”基础理论教学,包括研究意义、选题方法、研究方案设计等。

课题选择:全校教师提供课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或自主确定课题,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方案制定: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及时指出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实施研究:学生自主研究,教师作为督促者、服务者、指引者,定期了解学生进展并提供指导。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研究成果,教师进行总结与鼓励,并将成果存档展示。

(二)社区服务1. 课程安排:社区服务活动在初一、初二学年进行,每学年需完成指定工作日数的服务活动。

2024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2024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2024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嘿,各位教育界的同仁们,我要分享的这份方案,可是融合了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心血结晶哦——2024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咱们得聊聊这个课程背景。

现代社会,孩子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咱们得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于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1.环保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创新实验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未知领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3.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象。

4.团队协作项目: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如户外拓展、团队建设等。

5.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程实施1.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教学资源整合: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和设备。

3.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课程效果。

4.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共同促进学长。

五、课程亮点1.实践性强:课程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2.创新性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新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3.团队协作:通过团队协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

1.能独立完成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2.能提出创新性观点,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学校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旨在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勤劳、自主、创新的劳动精神。

二、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1.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每学期共计16课时。

2.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劳动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培养、手工制作、农作物种植与养护、社区服务等。

3.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4.课程评价: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从学生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5.课时安排:(1)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每学期2课时,共计4课时;(2)环保意识培养:每学期2课时,共计4课时;(3)手工制作:每学期4课时,共计8课时;(4)农作物种植与养护:每学期2课时,共计4课时;(5)社区服务:每学期2课时,共计4课时。

6.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劳动实践基地、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场所。

7.师资培训: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劳动教育水平,确保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班级及个人职责1、班级职责(1)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劳动教育的全面工作,包括制定班级劳动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评价总结。

(2)班级应设立劳动委员,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劳动教育工作,负责日常劳动任务的分配、监督和记录。

(3)班级要定期组织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加强学生劳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班级需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档案,记录学生的劳动表现和成果,作为学期末评价的依据。

2、个人职责(1)学生应认真参加劳动教育课程,积极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给学生实践、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课程概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开展团队合作、动手实践以及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通过与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内容结合,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和服务能力。

四、课程内容安排本课程将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将涵盖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内容。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 模块一:科学探究本模块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将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模块二:艺术创作本模块将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发展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音乐、舞蹈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3. 模块三:社区服务本模块将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将与社区组织合作,开展一些对社区有益的项目,为社会做出贡献。

4. 模块四:体育运动本模块将强调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将参与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

五、课程评价与反馈本课程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项目成果和个人反思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全年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

二、活动目标1.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课程的实施1.利用综合实践课堂,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

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2.走进小葵花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动手劳动能力。

让学生走进我校的小葵花实践基地,按年级分为六大块,指导学生播种、施肥、种植,如白菜、土豆、西红柿、茄子等,让学生体验劳动过程,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3.走进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工作思路:1.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学校综合实践工作实施方案(3篇)

学校综合实践工作实施方案(3篇)

学校综合实践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继续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在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中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促进学校与教师进一步形成课程意识,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教师成长为根本,着力研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开发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着眼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开发,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预期目标立足课程改革,基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为重点,稳定有序的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督促与管理引导学校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对课程的本质和价值有正确理解,避免人为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解为4门具体课程来开设或用学科性的课程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来分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等现象发生,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是课程得以呈现的基石。

引导学校在充分研究、开发、重组和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富有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人物,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而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不同层面的交流、研讨、观摩活动,帮助一线教师逐渐形成课程规划与设计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一线教师具有相当的课程科学素养。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方案(3篇)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方案(3篇)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通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

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

通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____《____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____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拟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____“过程”,提倡“自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____人格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____、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三、主要工作任务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4.数学科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崭新的、指向性极强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

此项新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安排:1、县安排:我县采取统一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其中“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统一安排,每周一课时;“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七至九年级共140课时,这给了学校极大的自主权。

2、学校自主安排:为更好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其综合型、实践性、校本性的特点,我校决定从本学期尝试打破每周固定课时的传统安排,充分利用我校地区优势,及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准备将综合实践课课程的实施,与EPD教育(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七至八年级,每学期开展6次综合实践活动,可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自然(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相融合,开展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

使之能真正为开发师生内在潜力服务,本学期,我校EPD就是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与相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相应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现在正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简称DESD,2005年-2014年)之际,其总体目标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观,全方位渗透到学习之中,促进公民的行为转变,以实现面向所有人的更加可持续发展、公正的社会。

教育是提升与树立可持续发展潜在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最好途径。

EPD教育项目涵盖面很广,综合性极强,这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具有相通之处,二者结合,可谓相辅相成,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四篇)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四篇)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

它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然而现实中,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在这一课程实施中要统筹设计,周密计划。

二、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各种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实践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强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

基于以上理论结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确立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在劳动技术中学会花卉的种植与管理,制作折纸花卉、小动物。

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研究内容知识,学会制作活动方案、多种研究方法、策划各种展示活动。

在湿地文化节中,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了解湿地、观察湿地、保护湿地;在学生课堂中,学习各类课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方案设计更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

在各活动载体中,发展学生的多方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综合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8)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8)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

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目标本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活动内容本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实践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一个创新项目中,通过问题探究、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结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社会实践学生将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团队合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项目实施,在团队中学习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科研究学生将选择一个学科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学科知识和解决学科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活动组织与管理1. 组织形式本综合实践活动将以项目为基础进行组织,每个项目为一个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科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解决问题并提供指导和评估。

2. 时间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将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用于项目实施和讨论。

整个活动将持续一个学期。

3. 资源支持学校将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学科老师的指导、实验室、图书馆、设备等,并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外部资源,如实践机构、社区等。

4. 成果评估本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将以项目报告和展示形式进行评估。

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参与情况和创新成果,撰写项目报告并进行展示。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3篇)精选全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3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3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3篇)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企划案。

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篇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平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2)各学校总结反思20xx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学校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学校综合实践课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制定本方案,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机会。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内容。

1. 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2. 开设实践课程,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3.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设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实践课程计划,明确实施目标和内容;2. 组织教师团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3.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4. 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实践教育工作。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2. 完善实践设施,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3. 加强与社会资源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4. 加强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实践教育氛围。

六、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学校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将会得到有效培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七、总结。

学校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全面性和实践性。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使这门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学校制定了一套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二、课程内容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农村和其他社会机构,了解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学术实践活动:开展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能力。

3.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4.体育实践活动: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安排1.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时长为一天,安排在周末进行。

2.学术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时长为一天,安排在周末进行。

3.艺术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时长为一天,安排在周末进行。

4.体育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时长为一天,安排在周末进行。

5.公益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时长为一天,安排在周末进行。

四、课程实施1.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目标和责任人员。

2.提前向学生和家长通知活动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参加。

3.活动当天,组织学生按时到达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课程评价1.学生参与度:以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评价标准。

2.活动效果: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为评价标准。

3.学生满意度:以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和意见为评价标准。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乎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6篇)为了确保活动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活动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一、实施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

二、实施内容1.研究性学习。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两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2.社区服务。

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社区文化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社区环境建设(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和其他志愿者活动。

3.社会实践。

内容包括军训、社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值周班管理实践、社会考察、社团活动等。

三、实施方式(一)研究性学习活动1.组织形式。

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一般每生三年参加并完成2个课题研究(含项目设计,下同),其中高一完成的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每个课题10个学分,高二为5学分。

2.时间安排。

每个课题研究时间总量90课时,课题研究开始和结束阶段集中进行;中间研究过程分散落实,高一第一学期每周安排3课时,以后减少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宫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形式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一)总体目标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A、研究性学习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C、劳动与技术教育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D、信息技术教育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实践内容1、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对自然界、社会和生活中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的学习方式开展的学习。

一方面,培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研究性学习要使学生: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要使教师: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4、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教学原则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具有以下原则:开放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2、社会实践课程的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社区服务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的亲情。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的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实践途径四、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1、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

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

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

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

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常态化实施”的工作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

1、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国家指导纲要》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

根据现阶段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作出具体安排。

2、规范管理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

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

学校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3、师资建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

(1)培训、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

4、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

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2)建设实践基地;(3)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如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大课间操、班干部轮换制等。

六、评价奖励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一寸光阴不可轻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档案,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4.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5.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