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四川省青城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在这里诞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2.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4.“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A.十年内战开始B.抗日战争开始
C.全面抗战开始D.抗日战争胜利
5.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
此书的译著者是()
A.魏源B.严复C.曾国藩D.梁启超
6.如图是一张选民证。
选民证持证人为王友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
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
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
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B.中美关系出现缓和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8.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
A
.
B
.
C
.
D
.
9.如图是1949年﹣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其中1972年建交高峰出
现的原因是(
)
A.万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美关系正常化D.经济特区的创立
10.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11.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一国两制
12.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13.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敌人。
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
对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C.盘剥工人的资本家
D.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14.《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人普遍具有一种痛苦和屈辱的心理,他们认为:“故土残缺不全是令人不能忍受的。
”条约造成“半个欧洲忧虑,半个欧洲仇恨”。
这说明《凡尔赛和约》()
A.加剧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B.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C.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播下新的仇恨和战争种子
15.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
这得益于实行了()
A.工业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五年计划”16.《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7.“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
”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A.华盛顿B.孙中山C.甘地D.林则徐
18.如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经济地位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
②美国不再是世界上一流的经济强国
③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9.2017年,美国以各种理由向亚太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调遣兵力,现在停留在亚太地区的美国大兵至少有35万人,军舰也有180艘,战机2000作架。
将军舰开进中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
美国这些行为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
B.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平衡亚太各国力量
D.打击恐怖主义
20.下表是2013年5月一家庭部分消费账单,其中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用电量:100 千瓦B.电话费:50 元
C.汽车保养:150 元D.电脑上网:55 元
二.材料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21.(5分)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材料一: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
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
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和平的桥梁。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
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
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草重的壮丽诗篇,
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材料三: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
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
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
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
材料四: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请回答:
(1)材料一“凿空之旅”是由谁完成的?为什么说郑和船队能够“名垂青史”?(2)在材料二图中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所到达国家的名称(汉代名)。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举一例说明古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的思想方面的“观念创新”。
(4)据上述材料指出丝路精神的内涵。
22.(7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
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
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在112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笫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名称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人的。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2班同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中国改革开放10年的伟大成就。
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
材料一:
(1)在图一所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围绕经济建设提出的总方针是什么?图二的会议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图三会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材料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显著特点?“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24.(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整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前南部与北部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
﹣﹣马克思
材料三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革命”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意味着启蒙思想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指的是在这场“革命”中诞生的哪一历史文献?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此颁布了哪一法律文献?
(3)上述材料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从本质上看有何共同点?
25.(6分)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它的分析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大机器工业经济建立之前,是否存在真正的全球化现象呢?只有大机器生产使所有国家和个人都被纳入到一个世界体系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可以凌驾于这一体系之上,所以也有人把大工业的出现看作是世界历史的开端,同时也作为全球化的开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
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他们才终
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关于“世界历史”的开端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三】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核武器、洲际运载
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
来巨大的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球化的最主要动力是什么?
【材料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
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我国学者认为:“西
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
(3)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
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4)材料五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分析】本题以四川省青城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为依托,考查道教。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
2.【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鸦片战争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对经济外侵略主要是通过商品输出,所以“协定关税”是为了商品输出服务,而甲午战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经济外侵略主要是通过资本输出,所以“在华设厂”是为其资本输出服务,所以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外侵略的不同方式。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史实的认识。
【解答】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五四运动爆发,A、B、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七七事变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考查了严复。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长处。
【解答】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
此书的译著者是严复。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严复译著《天演论》中的进步思想。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选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考查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相关史实。
【解答】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题干图片是一张选民证,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故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亚非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解答】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题干中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亚非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两弹一星”的内容.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解答】根据题干“1965年5月”“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可知,这可能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A是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B图是1970年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C图是我国修筑的铁路,D图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的情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9.【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注意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图片材料。
【解答】根据1949年﹣199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可知,1972年是建交最高峰。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中美关系由敌视、孤立、包围到开始走向正常化。
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0.【分析】本题以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表明深圳和浦东的崛起都是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关键步骤,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C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
识记“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后来,邓小平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4年,六届人大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途径,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故选: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
12.【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在美洲地区的命名具备殖民扩张的特点,欧洲殖民者将欧洲的地名直接搬运到美洲来命名,体现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伏尔泰。
【解答】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他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的势力是建立在“成见和无知”基础上的。
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
针对天主教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提出“打倒卑鄙无耻的东西”“消灭败类”的战斗口号。
伏尔泰战胜的敌人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人普遍具有一种痛苦和屈辱的心理,他们认为:“故土残缺不全是令人不能忍受的。
”条约造成“半个欧洲忧虑,半个欧洲仇恨”。
这说明《凡尔赛和约》播下新的仇恨和战争种子。
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宰割了德国,引起了德国人民的不满与痛恨。
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由此形成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利益基本上得到协调,但列强的矛盾没有根本消除,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播下了仇恨和战争的种子。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史实。
15.【分析】本题由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为切入点,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21年后俄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6.【分析】本题以《二战秘史》的结语为依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解答】据“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可知,与此观点相符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国协调行动,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7.【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
”可知,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甘地。
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
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
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
但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二战后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史实。
18.【分析】本题以漫画切入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发生的重大变化。
【解答】题目给出的漫画表明日本和欧盟实力大幅提升,但美国也得到增强,只是与欧盟和日本的差距被缩小了,不能说明美国不再是世界上经济一流的强国。
据此可排除含②的ACD三个选项。
故选:B。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9.【分析】本题以2017年,美国以各种理由向业太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调遣兵力,现在停留在亚太地区的美国大兵至少有35万人,军舰也有180艘,战机2000作架。
将军舰开进中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为切入点,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
【解答】由材料“2017年,美国以各种理由向业太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调遣兵力,现在停留在亚太地区的美国大兵至少有35万人,军舰也有180艘,战机2000作架。
将军舰开进中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可知,美国这些行为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
BCD三项与材料不符。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美国的霸权主义及其表现。
20.【分析】本题以2013年5月一家庭部分消费账单为依托,考查第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解答】据“2013年5月一家庭部分消费账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电脑上网:55 元。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