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新编版)

合集下载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正式版)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144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正式版)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火灾危险场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或者有可燃粉尘、可燃纤维,或者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可燃物质的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 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防爆区域等级的划分修订版

防爆区域等级的划分修订版

防爆区域等级的划分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一、防爆区域等级的划分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能量。

极速放出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发生反应并爆炸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乙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氧气:空气。

3)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二类。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三个区域等级。

0级区域(简称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级区域(简称1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2级区域(简称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注: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

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二个区域等级。

10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相当于国际标准的20区)11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相当于国际标准的21、22区)二、防爆仪表的规定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煤矿用电气设备II类:工厂用电气设备爆炸危险场所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具备不引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性能。

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等级的判断

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等级的判断

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等级的判断在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区域划分中,说明了分区类型,现在来简单了解分区如何判断。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判断主要根据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

一、首先根据释放源的来判定:释放源指的是可能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所在的部位或地点。

释放源应按可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连续释放源、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

连续级释放源指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

譬如:没有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或其他空口。

一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譬如: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密封处;贮有可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口处,在正常运行中,当水排掉时,该处可能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正常运行时,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泄压阀、排气口和其他孔口。

二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当出现释放时,仅是偶尔和短期释放的释放源。

譬如: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他孔口处;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只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与空气一起存在时,才能存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因此必须确定有关场所内是否存在可燃性物质。

一般地说,这些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并且可燃性液体和固体可能会产生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是装在可能全封闭或不全封闭的加工设备中。

为此,必须确定加工设备内部是否存在有可燃性环境,或者释放的可燃性物质是否能在加工设备外部产生可燃性环境。

每台加工设备(如罐、泵、管道、容器等)都应视作可燃性物质的潜在释放源。

如果该该类设备不可能含有可燃性物质,那么很明显它的周围就不会形成危险场所。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分类标准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分类标准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分类标准一、区域划分1.1 爆炸危险区域等级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原则:根据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等可燃物质的特性,以及设备的特殊要求,将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1.1.2 爆炸危险区域等级与易燃易爆物质根据易燃易爆物质的种类、数量、压力、温度等因素,将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2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1.2.1 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划分原则根据可燃物质的存在状态和分布情况,以及设备、管道和电气设施等的位置和要求,将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不同的范围。

1.2.2 爆炸危险区域范围与设施设备要求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应的防爆要求,如防爆结构、防爆电气等,以确保安全。

二、分类标准2.1 易燃易爆物质分类2.1.1 易燃易爆气体分类根据气体燃烧和爆炸特性,将易燃易爆气体分为三类:甲类、乙类和丙类。

其中,甲类具有高度危害性,极易燃烧和爆炸;乙类具有一定危害性,可燃;丙类危害性较小,不易燃烧。

2.1.2 易燃易爆液体分类根据液体的闪点、沸点和黏度等物理性质,将易燃易爆液体分为三类:低闪点液体、中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

其中,低闪点液体极易燃烧,中闪点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燃,高闪点液体相对较难燃烧。

2.1.3 易燃易爆固体分类根据固体的燃烧和爆炸特性,将易燃易爆固体分为三类:易燃固体、可燃固体和难燃固体。

其中,易燃固体具有高度危害性,极易燃烧和爆炸;可燃固体具有一定危害性,可在一定条件下燃烧;难燃固体危害性较小,不易燃烧。

2.2 设施设备分类2.2.1 工艺设备分类根据工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特性,将工艺设备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反应器、储罐、压缩机等。

不同类型设备的安全措施和要求也不同。

2.2.2 电气设施分类根据电气设施的特性和防爆要求,将电气设施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普通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等。

不同类型设备的选型和使用环境也有所不同。

爆炸与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与分级

爆炸与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与分级

爆炸与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与分级(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③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①10级区域(简称1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11级区域(简称1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火灾危险场所只有一类,但由于在这个区域内火灾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不一样,又将其分成三个不同危险程度的区。

21区:指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在火灾危险环境中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可燃物质分为下列四种:1.可燃液体:如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

2.可燃粉尘;如铅粉、焦炭粉、煤粉、面粉、合成树脂粉等。

3.固体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炭、木等。

爆炸区域划分标准

爆炸区域划分标准

爆炸区域划分标准
火灾爆炸区域划分标准,也称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标准,是指在火灾、爆炸中,出现有害物质时,根据危险程度及其扩散范围划分的规则。

一般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danger, limit and warning.
第一级为危险区,包括爆炸物聚集区、可能存在的持久性毒物特性区等,是受爆炸影响的人或物体所在区域;
第二级为限制区,它包括到达可以产生对人体、物体及环境有害影响的范围途中,当爆炸发生时应立即引导进入该区域的人离火场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第三级为警戒区,即将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不太大的区域,但是还应警惕及备有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发生意外;
火灾爆炸区域划分标准的应用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的,一般而言,危险区的范围是有火的区域(爆炸物持久性毒物特性区);限制区的范围是受爆炸影响的区域,比如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扩散影响的区域;而警戒区涉及范围最广,是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可以采取特殊措施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以上就是火灾爆炸区域划分标准,总之,此类标准仅能参考,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应当结合现场情况,合理划分危险、持久性毒物特性区域、限制区域及警戒区域等,以降低火灾及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爆炸危险区级别abc划分标准

爆炸危险区级别abc划分标准

爆炸危险区级别abc划分标准
爆炸危险区级别ABC是根据爆炸危险性的不同划分的,具体
标准如下:
1. 级别A:危险性最高,可能引发剧烈爆炸。

主要特点是可能造成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高度警惕和严格的管理措施。

2. 级别B:危险性次之,可能引发中等程度的爆炸。

主要特点是可能造成一定范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3. 级别C:危险性较低,可能引发较小的爆炸。

主要特点是可能造成局部范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采取基本的管理措施。

这些级别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识别和评估爆炸危险区的风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418-46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二)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⑴0级区域(简称0区,下同)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⑵1级区域(简称1区,下同)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⑶3级区域(简称3区,下同)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注: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

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⑴10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具备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液体、可燃固体等易燃物质并存在着火源的场所,其突发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危害性极大。

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要求,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分类1. 易燃气体区易燃气体区是指存在着可能形成可燃性混合物的场所,其包括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汽存在的区域、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汽和空气混合后可能形成危险气氛的区域。

2. 易燃液体区易燃液体区是指由易燃液体蒸气扩散形成的、存在着可能形成可燃性混合物的区域。

3. 易燃粉尘区易燃粉尘区是指存在着可燃性粉尘或可燃纤维或者有可能产生可燃性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区域。

二、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1. 一般场所一般场所包括地下矿山、石油钻井、石油气田、水泥生产、电力、化工、热力、轻纺织、造纸和食品加工等系列生产单位的生产场所。

这些场所内一般只会出现一定量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液体、可燃粉尘等,爆炸危险性不高,属于第一类场所。

2. 关键场所关键场所是指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粉尘等危险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会大量产生,在生产设备中会出现明火、火花、热源等易点燃物,危险性最高。

这些场所包括石油化工、药品、染料、助剂、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生产制造等行业。

属于第二类场所。

3. 特殊场所特殊场所是指存在爆炸危险,但与一般场所和关键场所不同的场所。

这些场所包括储运、交通运输、燃气管网、加油站等,危险性高于一般场所,但较低于关键场所。

属于第三类场所。

总而言之,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是为了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
一、凡装有专用变压器的施工现场,配电系统一律采用TN-S 保护,接零系统供电即实行三机五线制。

二、同供电系统中严禁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三、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四、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应并联接在保护零线端子板上,与电气设备相连的保护零线截面不小于2.5平方厘米,保护零线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

五、同一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六、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总、分配电箱与电源变压器距离超过50M及以上时,其保护零线应作重复接地。

七、接地线引出地面时应设断接卡子,以备测试。

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二根以上导体,每根接地体长为 2.5M,接地线水平埋设深不小于0.6M。

接地装置导体最小截面:
种类
规格、单位接地平线接地体
圆钢
直径MM
6
8。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及划分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及划分

环境类别危险区域等级危险区域划分
按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
按释放源级别划分:
0级区域:正常运行,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期出现的环境
连续释放源(可燃液体的表面或可燃气体液体蒸汽的排气孔其他孔口)划为0区。

1级区域:可能出现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释放可燃、密封
处、取样点、泄压排气)划为1区
2级区域:不太可能出现或及时出现仅短时间存在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不能释放释放可燃、密封处、取样点、泄压排气、法兰、
连接件)划为2区
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
通风良好(可燃物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
得25%以下)可适当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
级,局部机械通风降低,障碍物、凹坑死
角处提高,限制必空气重的混合物扩散,
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按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20区:可燃性粉尘云持续长期
频繁出现的爆炸性环境
21区:正常运行可能偶尔出

22区:正常运行一般不可能
出现即使出现持续短暂。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及划分
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
环境按爆炸性粉尘的量、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确定。

火种教育: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范围

火种教育: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范围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范围划分:1.爆炸性气体环境。

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以下3个区域等级。

(1) 0级区域(简称0区)。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场所。

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易爆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非正常运行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

(2)1 级区域(简称1区)。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3)2级区域(简称2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2.爆炸性粉尘环境。

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1) 20区。

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持续地、长期地、频繁地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

(2)21区。

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

(3)22区。

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

范围:1.爆炸性气体环境。

(1)按释放源的级别划分。

①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

连续级释放源是指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释放源。

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

A.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储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B.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C.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和其他孔口。

②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

一级释放源是指预计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一级释放源。

A.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

B.储存有可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口处,在正常运行中,当水排掉时,该处可能会向空间中释放可燃物质。

C.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完整版)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完整版)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完整版)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可分为三级区域:21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2区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3区存在固体状可燃物质,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物质的物态,可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根据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爆炸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的不同,可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场所。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1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上述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和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卢机)第四章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第一节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等统称为爆炸性物质。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火灾危险场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或者有可燃粉尘、可燃纤维,或者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可燃物质的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③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①10级区域(简称1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11级区域(简称1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火灾危险场所只有一类,但由于在这个区域内火灾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不一样,又将其分成三个不同危险程度的区。

21区:指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安全管理编号:LX-FS-A23287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二)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⑴0级区域(简称0区,下同)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⑵1级区域(简称1区,下同)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⑶3级区域(简称3区,下同)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1.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①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②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③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性粉尘环境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①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环境。

②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2.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

火灾危险环境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的不同,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①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②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③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3.爆炸危险环境的区域范围。

在爆炸危险环境的区域范围内,应安装相应的防爆型电气设备;不在爆炸危险环境的区域范围内时,可安装非防爆型电气设备,但是不能以这个范围作为能否动用明火的依据。

4.爆炸危险环境区域范围的划分如下:①非敞开的建筑物内部,一般以室为单位划定范围,对于1区建筑物通向露天的门、窗外3m以内的空间范围,可降低为2区;对于2区建筑物通向露天的门、窗外1m以内的空间范围,可不考虑防爆要求。

②对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储罐,一般在离设备外壳3m以内的空间为有爆炸危险环境区域范围。

③对易燃液体注送站,一般以注送口外水平距离15m、垂直距离7. 5m 以内的空间为有爆炸危险环境区域范围。

其他设施的爆炸危险环境区域范围的划分可参照有关专著。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1.场所和设备物理特性:-场所结构和布局:包括建筑的材料、层次关系和连通性等。

建筑材料越易燃、易爆,建筑层次越多,连通性越强,场所等级越高。

-设备密闭程度:设备的密闭程度越高,提供氧气的可能性越低,爆炸危险等级越低。

2.工艺过程:-工艺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流体速度等。

温度、压力越高,流体速度越大,爆炸危险等级越高。

-工艺物质:指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稳定性、易燃性、易爆性等对爆炸危险等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

3.化学物质及其性质:-燃烧性:物质的易燃性是判断爆炸危险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易燃液体、固体,其爆炸危险等级相对较高。

-爆炸性:物质的易爆性是判断爆炸危险等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易爆气体、粉尘等,其爆炸危险等级相对较高。

4.防爆措施:-防爆设备:包括防火门、防火墙、防火分区、防爆电器设备等,如果这些设备具备较高的防爆性能,相应区域的爆炸危险等级相对较低。

-监控和报警系统:包括气体检测仪、火焰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

如果监控和报警系统完善,能够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相应区域的爆炸危险等级相对较低。

在判断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时,上述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并定量评估,以确保场所和设备的安全性。

同时,需将其与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以确保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以上原则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区分不同区域等级: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将爆炸危险场所内的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例如一级、二级、三级等。

不同等级的区域对应着不同的安全要求和防护措施。

-不断更新评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防爆设备和技术将不断涌现。

因此,对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科技发展和工艺过程需求。

总之,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是复杂而综合的。

需要综合考虑场所和设备的物理特性、工艺条件、化学物质及其性质以及防爆措施等多个因素,并结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和判断。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

爆炸危险区域区域等级判定原则1.爆炸性物质的物理特性首先,了解爆炸性物质的爆炸情况、下限的极限值、引燃温度、闪点、粒度和比重等物理特性。

①爆炸下限值是划分等级的重要条例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混合物的浓度有可能达到爆炸下限值时,划分1区。

对于存在时间较长以及频繁出现者,则可划为0区。

对于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物,由于遇到与空气混合时,仍具有爆炸性质,因此,这种场合也划为0区。

只有在异常情况下,偶尔才可能达到爆炸下限浓度,即2区。

②同一场所存在两种以上爆炸性物质时,须研究其混合物是否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叠加效应。

叠加效应直接影响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范围的扩大,而使爆炸下限值降低,爆炸上限值提高而增加了危险性,这种场合必须按最低的爆炸下限值确定。

叠加效应是指两种以上爆炸性物质混合后,能形成爆炸危险性更高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低于其各自爆炸混合物的爆炸下限。

例如甲烷和煤尘与空气的混合物产生的叠加效应,根据实验得出爆炸下限值,见表下表。

爆炸性物质<o:p xmlns:o="#unknown">两种爆炸性物质混合时的爆炸下限<o:p xmlns:o="#unknown"> 悬浮煤尘(克/米3)<o:p xmlns:o="#unknown">0<o:p xmlns:o="#unknown">10.3<o:p xmlns:o="#unknown">17.4<o:p xmlns:o="#unknown">27.9<o:p xmlns:o="#unknown">37.5<o:p xmlns:o="#unknown">47.8<o:p xmlns:o="#unknown">甲烷<o:p xmlns:o="#unknown">4.85<o:p xmlns:o="#unknown">3.7<o:p xmlns:o="#unknown">3.0<o:p xmlns:o="#unknown">1.7<o:p xmlns:o="#unknown">0.6<o:p xmlns:o="#unknown">③闪点、粒度、比重等都直接影响场所的划分。

爆炸区域划分标准

爆炸区域划分标准

爆炸区域划分标准首先,爆炸区域划分标准需要考虑爆炸物质的特性。

不同的爆炸物质在爆炸时产生的火焰、热辐射、压力波等危险因素的特性有所不同。

因此,在划分爆炸区域时,需要根据不同物质的易燃性、爆炸性等特性进行分类。

其次,爆炸区域划分标准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例如,爆炸区域划分标准需要考虑空气流通情况、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爆炸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爆炸物质在空气中的扩散和燃烧,因此需要在划分爆炸区域时予以考虑。

另外,爆炸区域划分标准还需要考虑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根据爆炸物质的特性和环境因素,需要划定不同的爆炸区域,以确保人员和设备在爆炸发生时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例如,在高爆炸危险区域,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限制进入区域、使用防爆设备等。

根据以上的考虑因素,可以将爆炸区域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非爆炸危险区域:此区域不存在明显的爆炸危险。

人员和设备可以安全进入并工作。

但仍需遵守一般的安全要求。

2.低爆炸危险区域:此区域中存在或可能存在低爆炸危险。

例如,易燃液体或气体的储存和使用区域。

在此区域,需要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设备、提供通风等。

3.中等爆炸危险区域:此区域中存在或可能存在中等爆炸危险。

例如,粉尘、燃气等可燃物质的储存和使用区域。

在此区域,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灯、提供有效的通风和排风系统等。

4.高爆炸危险区域:此区域中存在或可能存在高爆炸危险。

例如,含有大量易燃或爆炸性物质的区域。

在此区域,需要安全评估和专业团队指导,采取最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如使用特殊的防爆设备、建立紧急撤离计划等。

综上所述,爆炸区域划分标准需要综合考虑爆炸物质的特性、环境因素以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合理划分爆炸区域,可以有效地降低爆炸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新编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06
爆炸危险场所内区域等级的判断原则(新
编版)
1.爆炸性物质的物理特征
首先查清爆炸性物质的爆炸上、下限的极限值、引燃温度、闪点、粒度和比重等物理特性。

①爆炸下限值是划分等级的重要条例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混合物的浓度有可能达到爆炸下限值时,划分1区。

对于存在时间较长以及频繁出现者,则可划为0区。

对于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物,由于遇到与空气混合时,仍具有爆炸性质,因此,这种场合也划为0区。

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有可能达到爆炸下限浓度者划为2区。

②同一场所存在两种以上爆炸性物质时,须研究其混合物是否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叠加效应。

叠加效应直接影响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的扩大,而使爆炸下限值降低,爆炸上限值提高而增加
了危险性,这种场合必须按最低的爆炸下限值确定。

叠加效应是指两种以上爆炸性物质混合后,能形成爆炸危险性更高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的爆炸下限值比它们各自的爆炸混合物的下限值均低。

例如甲烷和煤尘与空气的混合物产生的叠加效应,根据实验得出爆炸下限值,见表下表。

爆炸性物质
两种爆炸性物质混合时的爆炸下限
悬浮煤尘(克/米3
)
10.3
17.4
27.9
37.5
47.8
甲烷
4.85
3.7
3.0
1.7
0.6
③闪点、粒度、比重等都直接影响场所的划分。

引燃温度是确定场所引燃温度组别的依据。

同时也必须考虑工艺流程中可能产生的最高温度进行综合划分。

2.释放源的状态
①查清在正常情况下释放源可能出现的具体部位,以及可能发生的释放量、释放速度、释放方向、释放时间、释放规律和频度并研究其所在空间可能分布的范围。

②根据释放源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综合研究爆炸性混合物可能出现的频度、出现时间和存在时间的长短及其范围。

3.比重对爆炸性物质的影响
爆炸性物质的比重对其爆炸性混合物的出现和存在具有很大差
异。

比空气轻的物质,具有扩散性,比空气重的物质,具有沉积性。

4.通风的状态
对于粉尘和纤维沉积的场所,如果存在悬浮可能时,应视为释放源。

①确定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和范围时,通风的好坏对爆炸危险物质的扩散和排出是个重要因素。

对于通风良好的爆炸危险场所,原则上可降低一级,并可大大缩小其影响范围。

对于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场所要注意到排出的危险性,粉尘(纤维)应排放到不危害其它场所的安全区域或收集在袋内等容器中,否则应考虑到是否有重新卷扬起来的危险。

②露天或开敞式建筑物可视为具有通风良好的场所。

③半敞开式建筑物能充分进行自然通风的场所,可视为具有通风良好的场所。

④屋顶设有天窗的厂房内,爆炸性物质的比重在!"#以下者,可视为通风良好场所。

⑤厂房内具有机械通风条件者,整个厂房内能充分通风换气时,
可观为通风良好场所。

5.设备、装置的结构和配置情况
①容器结构强度若能具备爆炸性物质要求的安全性能并且也无打开的条件,可不视为释放源。

②不装阀门、接头、仪表等的管道设备,可不视为释放源。

③在2区内,如有洼坑、沟槽等易存积爆炸性物质的部位,应视为1区。

④装有自动控制的检测仪器,当场所内任意地点的混合物浓度接近爆炸下限的25%时,能可靠地发出报警并同时联动有效通风的场所,可降低一级。

6.从装置和设备遭受破坏的难易,误操作的可能性的大小来考虑不正常情况
①由于装置和设备的陈旧戎强度降低,视其有无摩擦、碰撞、振动、腐蚀性物质以及内外力等情况来分析,有可能成为破坏条件者,即队为有被破坏的可能。

②在操作系统上不具备防止误操作的控制机构者应视为有误操
作的可能。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