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耳道炎用药指南

合集下载

外耳道炎怎样治疗?

外耳道炎怎样治疗?

外耳道炎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治疗外耳道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外耳道炎应该吃什么药。

*外耳道炎怎么治疗?
*一、西医
*1、药物治疗
1、早期局部热敷或作超短波透热等理疗。

2、严重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服用镇静、止痛剂。

3、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更换纱条2次。

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

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可用3%双氧水清洗。

4、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诊治全身某些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等。

*2、手术治疗
疖肿成熟后及时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

*二、中医
*1、中药治疗
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

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外耳道炎怎么治疗,外耳道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外耳道炎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外耳道炎”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外耳道炎吃什么药能治好-

外耳道炎吃什么药能治好-

外耳道炎吃什么药能治好?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身体某一部分护理不当的话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其中外耳道炎就是我们常见的炎症性疾病,虽然它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并不大。

但是它的出现会引起我们身体的不适,给我们带来疼痛,所以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得了外耳道炎该如何吃药?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
炎症,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可以分为急、慢性两类。

(一)常用西药
1、鱼石脂软膏:也称依克度、依比,具有温和的消炎防腐作用,可消炎、消肿、防腐、抑制分泌。

用于疖肿。

2、甲硝唑霜剂或凝胶剂:也称灭滴灵,具有抗厌氧菌作用,
用于炎症的局部治疗。

3、氯霉素滴耳液:为广谱抗生素,可用于外耳道炎。

4、杆菌肽软膏:每克含杆菌肽500单位,为多肽类抗生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外耳道炎。

5、红霉素软膏、盐酸金霉素软膏、复方新霉素软膏等:均为抗生素类药物,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二)常用中成药
1、如意金黄散:主要成分为姜黄、大黄、黄柏、苍术、生天南星等,能消肿止痛。

2、三黄膏:主要成分为黄柏、黄连、黄芩等,能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3、小败毒膏:主要成分为蒲公英、金银花、天花粉、黄柏、大黄、乳香、木鳖子等,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4、泻毒散:主要成分为大黄、黄连、黄芩等,能清热解毒。

看了以上内容的描述相信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得了外耳道炎该如何吃药了吧?提到的内容不仅包括西药治疗,同时也包括中药治疗,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治疗的习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相信你能够很快的治疗外耳道炎。

耳道炎的治疗方法

耳道炎的治疗方法

耳道炎的治疗方法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

患者常常会出现耳朵疼痛、耳廓红肿、耳屎增多等症状。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耳道炎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急性耳道炎,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滴耳来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滴耳剂。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每天滴耳数次,持续一周左右。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耳朵清洁,避免污染和细菌感染的再次发生。

其次,对于慢性耳道炎,患者可以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患者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轻轻敷于患耳,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热敷可以促进耳道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有助于炎症的消退。

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敷的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耳部皮肤。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口服抗生素来治疗慢性耳道炎。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合适的口服抗生素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

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疗程进行服用,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中止治疗。

同时,患者还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消化道不适等,及时就医处理。

最后,对于特别严重或复杂的耳道炎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清创手术和引流手术。

清创手术是通过手术将耳道内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清除干净,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而引流手术则是通过手术在耳道内放置引流管,帮助排出脓液和分泌物,促进炎症的愈合。

需要强调的是,手术治疗属于创伤性治疗,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术后护理和复查。

总之,对于耳道炎的治疗,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挖耳朵、用力揉搓耳朵等行为,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耳朵。

外耳道炎治疗方法与护理

外耳道炎治疗方法与护理

外耳道炎治疗方法与护理简介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疾病,通常由细菌或真菌引起。

本文将介绍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治疗方法1. 清洁外耳道治疗外耳道炎的首要步骤是清洁受感染的外耳道。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清洁溶液轻轻清洁耳朵。

避免使用棉签等尖锐物品清洁耳朵,以免加重感染。

2. 使用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外耳道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药物。

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遵循药物使用说明和剂量。

- 抗真菌药物:如果外耳道炎由真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真菌药物。

同样地,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疼痛缓解外耳道炎常伴有耳朵疼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缓解疼痛:- 热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疼痛的耳朵上,每次约15-20分钟。

- 镇痛药:如果疼痛严重,可以咨询医生并按医嘱使用镇痛药。

护理措施1. 保持耳朵干燥外耳道炎容易在潮湿环境下滋生细菌或真菌,因此保持耳朵干燥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清洗头发时,避免水流进入耳朵。

- 游泳前,使用耳塞或帽子保护耳朵。

- 使用吹风机将耳朵周围的水分吹干。

2. 避免耳朵受伤外耳道炎容易在受伤的耳朵上滋生细菌或真菌。

以下是一些建议:- 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洁耳朵。

- 当参与潜水、滑雪等活动时,使用头盔或耳罩保护耳朵。

3. 遵循医嘱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定期复诊,及时向医生报告症状变化,并询问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护理建议。

结论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疾病,但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大多数患者可以很好地控制疾病并恢复健康。

如果遇到耳朵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外耳道炎护理指南

外耳道炎护理指南

外耳道炎护理指南1. 简介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及毛囊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耳痛、耳部不适、听力下降等。

本指南旨在为患者提供关于外耳道炎的专业护理知识,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2. 诊断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耳部疼痛、不适、听力下降等症状的起始时间、程度、发展过程及相关诱因。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耳部检查,观察外耳道皮肤是否红肿、充血、有脓液或脱屑等症状。

3. 辅助检查:如耳镜检查、听力测试等,以确定炎症范围和程度。

3. 治疗原则1. 抗感染: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炎症。

2. 局部治疗:使用消炎止痛药膏或滴耳液,减轻耳部疼痛及炎症。

3. 通畅外耳道: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及痂皮,保持外耳道通畅。

4.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如止痛、降热等。

5. 中医治疗:如拔罐、耳穴压豆等,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4. 护理措施1. 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用手挖耳,可用棉签轻轻清洁外耳道。

2. 避免刺激:避免用力听力、使用耳塞等,以免加重病情。

3. 注意耳部保暖:避免耳部受凉,加重炎症。

4.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要求,正确、按时服用抗生素及局部用药。

5.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如疼痛程度、听力状况等,及时与医生沟通。

6. 中医护理:根据中医治疗需要,配合医生完成拔罐、耳穴压豆等治疗。

5. 饮食建议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2. 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群等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 适量摄入富含锌、铁等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

6. 健康教育1. 讲解外耳道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及护理要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 强调保持外耳道清洁的重要性,避免挖耳、用力听力等不良习惯。

3. 告知患者避免耳部受到寒冷、潮湿等刺激,减少病情复发。

4.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7. 出院指导1.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要求,正确、按时服用抗生素及局部用药。

外耳道炎的认识与治疗

外耳道炎的认识与治疗
力下降。
慢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肤增厚、脱屑,伴有轻 度瘙痒。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坏死性外耳道炎
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常 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 性坏死,可导致颞骨和颅骨骨髓 炎。患者多有糖尿病病史,或有
免疫缺陷。
预防措施建议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
避免水进入外耳道,尤其是在游泳、洗头、洗澡 时。如有水进入,应及时用棉签擦干。
急性与慢性外耳道炎区分
急性外耳道炎
病程较短,以浸润性炎症为主,表现为外耳道皮肤弥漫性充 血、肿胀、疼痛等症状,可伴有耳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慢性外耳道炎
病程较长,以脱屑为主,外耳道皮肤增厚、粗糙,或有痂皮 附着,可有少量渗液。患者常感耳部不适,有时可出现听力 下降。
真菌性外耳道炎特点
真菌性外耳道炎 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外耳道奇痒、闷 胀感、耳鸣及听力减退等。外耳道内可见黑色或黄色霉苔,严重 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治疗时需彻底清洁外耳道, 并使用抗真菌药物。
02
在洗澡、游泳等活动中,患者应注意防止水流入耳道,以免加
重炎症或引起感染。
耳道瘙痒时,患者应避免用不洁物品或手指挖耳,以免损伤耳
03
道皮肤或加重感染。
生活习惯改善建议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 紧张,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炎症的消退 。
饮食方面,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 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瘦肉等,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
02
对于慢性外耳道炎患者 ,应加强健康教育,提 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03
对于急性外耳道炎患者 ,应及时就医,以免延 误治疗时机。
04

外耳道炎的症状及治疗

外耳道炎的症状及治疗

外耳道炎的症状及治疗文章广州机关医院耳鼻喉科外耳道炎指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

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外耳道炎的症状有哪些?如何彻底治疗外耳道炎?专家分析:外耳道炎的症状外耳道炎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

它们的症状有些差异。

如下:1.外耳道炎疖: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吸力减退;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2.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

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炎可影响耳朵听力应提高警惕外耳道炎的危害大,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如遮蔽鼓膜,可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拖延不治,迁延为慢性者,会造成听力减退;炎症感染刺激中耳则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脓液又会加重外耳道炎的蔓延。

外耳道炎该怎么治疗治疗外耳道炎,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

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

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

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广州军区机关医院耳鼻喉专家指出,急性外耳道炎多采用药物来治疗,可控制病情的发展。

外耳道炎如发展成慢性,则要去专业耳鼻喉医院进行诊治,目的是为了检查炎症是否感染至中耳,如果已是慢性外耳道炎,患者仍自行采用药物,忽视了对中耳的检查,一旦造成中耳炎,会引起听力下降,为了不必要造成这些不必要的危害,建议患者到专业的耳鼻喉医院诊治。

外耳道炎吃什么消炎药

外耳道炎吃什么消炎药

外耳道炎吃什么消炎药外耳道炎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炎症,尤其是孩子容易受到外耳道炎的影响,可以用双氧水进行冲洗,也可以用静脉滴注头孢三嗪来进行治疗,平时生活当中一定要多喝水,要注意保持充分的休息,在饮食方面,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在用药方面也可以使用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具体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外耳道炎有哪些表现?外耳道炎根据发病情况分为急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1.急性外耳道炎:(1)疼痛: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耳内胀痛,疼痛逐渐加剧,甚至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

(2)分泌物:随病情的发展,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并逐渐增多,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

2.慢性外耳道炎:慢性外耳道炎常使患者感耳痒不适,不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

如由于游泳、洗澡水进入外耳道,或挖耳损伤外耳道可转为急性感染,具有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外耳道炎的病因:正常的外耳道皮肤及其附属腺体的分泌对外耳道具有保护作用,当外耳道皮肤本身的抵抗力下降或遭损伤,微生物进入引起感染,发生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症。

如病人有全身性慢性疾病,抵抗力差,或局部病因长期未予去除,炎症会迁延为慢性。

这里主要列出引起急性外耳道炎的病因。

1.温度升高,空气湿度过大,腺体分泌受到影响,降低了局部的防御能力。

2.外耳道局部环境的改变:游泳、洗澡或洗头,水进入外耳道,浸泡皮肤,角质层被破坏,微生物得以侵入。

另外,外耳道略偏酸性,各种因素改变了这种酸性环境,都会使外耳道的抵抗力下降。

3.外伤:挖耳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或异物擦伤皮肤,引起感染。

4.中耳炎脓液流入外耳道,刺激、浸泡,使皮肤损伤感染。

5.全身性疾病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外耳道也易感染,且不易治愈,如糖尿病、慢性肾炎、内分泌紊乱、贫血等。

外耳道的致病菌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温带地区以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而在热带地区,则以绿脓杆菌最多,还有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感染。

同一地区的致病菌种可因季节而不同。

海军官兵外耳道炎症该如何用药

海军官兵外耳道炎症该如何用药

202021《《 用药指南海军官兵外耳道炎症钱 伟虽然平时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在部队并不多见,但在舰船和岛屿上长期工作的官兵,由于置身潮湿环境,容易发生真菌感染性疾病。

真菌性外耳道炎就是常见病之一。

患者常伴有耳部湿疹,病程缓慢,反复发作,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海军官兵战斗力和生命健康。

因此,当出现耳痛、耳鸣等状况时,不要自行用药,应到耳鼻喉科诊治。

外耳道炎的病因。

外耳道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发生在外耳道软组织,一般分为急慢性两类。

引起急性外耳道炎的主要原因,包括掏耳朵、异物损伤、病菌感染、药物刺激等。

急性外耳道炎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但如果用药不适当、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都会使之转变为慢性外耳道炎。

若慢性外耳道炎进一步发展,则可能感染至中耳,一旦造成中耳炎,则将后患无穷,有可能诱发渗出性中耳炎,甚至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耳内长期流脓、鼓膜穿孔,再有甚者可引发胆脂瘤型中耳炎,严重者可引发面神经麻痹、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

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危及生命。

常用的滴耳药物。

使用滴耳液滴耳,让高浓度药物作用在病灶,能够起到消炎杀菌或软化耳屎作用。

常用滴耳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抗生素消炎类滴耳液。

该药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中耳炎、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炎等。

氯霉素滴耳液可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激素类滴耳液。

该药作用是消除水肿,但需要与抗生素消炎类滴耳液合用,防止炎症扩散。

酚甘油滴耳液。

该药用于外耳道炎症的杀菌、止痛。

但只用于鼓膜未穿孔者,穿孔者不要用。

这是因为一方面该药含有的石碳酸可导致穿孔更大,另一方面,该药含耳毒性,能刺激内耳,在鼓膜穿孔后使用可能引起耳聋。

另外,该药一般只用3~5天,长时间使用可导致鼓膜增厚,引起听力下降。

4%硼酸酒精。

该药具有清洁外耳道作用,对外耳道瘙痒有较好疗效,也可用于外耳道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双氧水。

该药具有抗菌、清洗脓液、止痒作用,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较多。

外耳道炎偏方

外耳道炎偏方

外耳道炎偏方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

1.【组成】胆草12克,焦栀9克,黄芩9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车前子6克,泽泻9克,木通9克,双花15克,当归12克,甘草12克,赤芍12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组成】升麻3克,青皮6克,黄芪10克,木香3克,苏叶10克,乌药6克,柴胡3克,大腹皮10克,川芎3克,蔓荆子6克,菖蒲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组成】麻黄6克,杏仁10克,苡仁10克,桔梗10克,远志10克,木通10克,防风7克,防己7克,蝉衣5克,制南
星4克,木香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同时闭目捏鼻鼓气10余次。

又以两手掌磨擦至发热时分掩两耳门,一按一松20次左右。

每日2次。

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

外耳道炎吃什么药

外耳道炎吃什么药

外耳道炎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外耳道炎吃什么药*二、外耳道炎的典籍偏方*三、外耳道炎的护理知识外耳道炎吃什么药1、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

有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口服。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2、银翘解毒丸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以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

3、丹参酮胶囊抗菌消炎。

用于痤疮,扁桃腺炎,疖。

口服,一次4粒,一日3~4次。

外耳道炎的典籍偏方尚不明确。

外耳道炎的护理知识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时清除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最后,要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损伤。

肾阳虚型:耳部脓液清稀,耳不疼,听力下降,畏寒腰酸痛,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

食疗方:1.蛤蚧鹧鸪:鹧鸪1只,蛤蚧1对,生姜2片,酒少许。

将蛤蚧和鹧鸪剥开洗净,去内脏,切成小块,用酒浸洗,然后与生姜置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加入调味即可服用。

2.鹿茸枸杞水鸭汤:水鸭1只,鹿茸5片,枸杞20克,生姜2片。

将水鸭去毛与内脏,切块,与鹿茸、枸杞、生姜同炖3小时,加入调味食之。

3.巴戟苁蓉羊肉汤:羊肉60克,巴戟15克,苁蓉15克,薏苡仁20克,生姜3片,大蒜30克。

将羊肉洗净切块,与上同煮,煮时先武火煮开,改文火煮3小时,调味服用。

肾阴虚型:耳内脓液色白或可见黄稠,听力下降,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多梦、口苦咽干、潮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食疗方:1.二地二冬猪脊汤:猪脊髓200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

将全部用料洗净后放人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3小时调味食用。

2.枣肉圆肉枸杞粥:枣肉15克,圆肉20克,枸杞20克,粳米100克,煮粥,粥煮好后加适量白糖调味服用。

耳道炎的治疗方法

耳道炎的治疗方法

耳道炎的治疗方法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会出现耳朵疼痛、耳廓红肿、耳屎增多等症状。

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耳道炎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急性耳道炎,最重要的是保持耳部的清洁和干燥。

患者应该避免用手或棉签揉搓耳朵,以免加重炎症。

同时,可以使用温盐水清洗耳朵,有助于清除耳道内的分泌物和炎症引起的瘙痒感。

避免进入水中游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水中的细菌可能会加重炎症。

其次,对于中耳炎引起的耳道炎,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能够有效杀灭病菌,缓解炎症。

但是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导致耳道炎反复发作,甚至引发耳聋等严重后果。

另外,对于慢性耳道炎患者,除了抗生素治疗外,还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因为慢性耳道炎常常由真菌感染引起,抗真菌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减轻炎症症状。

此外,对于一些症状较为严重的耳道炎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局部抗炎治疗,如局部激素药物或消炎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炎症,减轻疼痛,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出现药物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最后,对于一些复杂的耳道炎症状,如伴有化脓性分泌物、耳廓皮肤溃烂等情况,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能够清除耳道内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有助于加快炎症的恢复。

总的来说,针对不同类型的耳道炎,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但是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耳道炎,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保持耳部的清洁和干燥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患者能够重视耳道炎的治疗,尽早缓解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耳朵发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药

耳朵发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药

耳朵发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药耳朵发炎是指耳朵的外部、中耳或内耳部分受到感染或炎症的情况,常见症状有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耳朵发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 抗生素类药物:耳朵发炎通常由细菌引起,抗生素类药物是治疗耳朵感染的首选药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这些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或消除发炎症状。

2. 消炎药:消炎药可以减轻炎症症状,促进耳朵的康复。

常见的消炎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芬太尼)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少组织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炎症状。

3. 消炎止痛剂:耳朵发炎时会伴随着耳痛的症状,消炎止痛剂可以缓解疼痛不适。

常用的消炎止痛剂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吗啡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来缓解耳痛。

4. 耳药:耳药指的是直接用于外耳道或中耳腔的药物。

耳药一般为外用药物,可以直接涂抹或滴入耳朵中,常用的耳药有:氯霉素耳滴液、复方新霉素眼耳鼻滴液等。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耳道或中耳腔的感染部位,达到治疗的效果。

5. 免疫调节剂:耳朵发炎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加剧炎症,免疫调节剂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有:长春新碱、环孢素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6. 防过敏药物:某些人在接触特定刺激物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引发耳朵发炎。

防过敏药物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预防耳朵发炎的发生。

常见的防过敏药物有: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地塞米松)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发展,预防耳朵发炎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也可以辅助治疗耳朵发炎。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温湿化疗法等,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等途径缓解炎症症状。

外耳道炎的护理策略

外耳道炎的护理策略

外耳道炎的护理策略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耳朵疼痛、瘙痒、耳屎增多和听力下降。

以下是一些护理策略,可帮助缓解外耳道炎
症状和促进康复。

1. 清洁外耳道
- 使用温水和中性肥皂轻轻清洁外耳道,将耳朵倾斜向一侧,
小心避免将水进入耳朵。

- 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尖锐物品清洁耳朵,以免划伤或损伤外
耳道。

2. 使用药物治疗
- 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如外用抗生素软膏,来缓解外耳
道炎症状。

但在使用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抗生素
来治疗感染。

3. 缓解疼痛和瘙痒
- 可以使用非处方的止痛药和抗组织胺药物来缓解外耳道炎的
疼痛和瘙痒症状。

但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 避免刺激和感染
- 避免暴露于潮湿或污染的环境中,尽量保持外耳道干燥。

- 避免游泳和淋浴时将水进入耳朵,可以使用耳塞或耳罩来防
止水进入。

- 避免使用耳机或耳塞长时间使用,以免刺激外耳道。

5. 遵循医生的建议
-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获得专
业治疗。

-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药物使用方法,按时服药或使用药物。

请注意,以上护理策略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
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如果症状加重或无法缓解,请及时就医。

外耳道炎吃什么消炎药

外耳道炎吃什么消炎药

外耳道炎吃什么消炎药关于《外耳道炎吃什么消炎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耳道炎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发炎,尤其是小孩非常容易遭受外耳道炎的影响,可以用过氧化氢开展清洗,还可以用静脉滴注头孢三嗪来开展医治,平常日常生活之中一定要多饮水,要留意维持充足的歇息,在饮食搭配层面,不必吃辛辣食物刺激性的食材,在服药层面还可以应用头孢哌酮,阿莫西林胶囊,实际医治要在医师具体指导下开展。

外耳道炎有什么主要表现?外耳道炎依据病发状况分成亚急性外耳道炎和漫性外耳道炎:1.亚急性外耳道炎:(1)疼痛:病发前期耳朵里面有烧灼感,随病况发展趋势,耳朵里面涨痛,疼痛慢慢加重,乃至心神不安,咬合或讲话时加剧。

(2)分必物:随病况的发展趋势,耳道有分必物排出,并慢慢增加,前期是较稀的分必物,慢慢变稠成脓性。

2.漫性外耳道炎:漫性外耳道炎常使病人感耳痒不适感,时常有小量分必物排出。

如因为游水、洗脸水进到耳道,或挖耳损害耳道可变为亚急性感染,具备亚急性弥漫型外耳道炎的病症。

外耳道炎的发病原因:一切正常的耳道皮肤以及附设腺管的代谢对耳道具备维护功效,当耳道皮肤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或遭损害,微生物菌种进到造成感染,产生亚急性弥漫型耳道发炎。

如患者有全身慢性疾病,抵抗力差,或部分发病原因长期性不予除去,发炎会转变为漫性。

这儿关键列举造成亚急性外耳道炎的发病原因。

1.溫度上升,空气相对湿度过大,腺管代谢遭受影响,减少了部分的防御力。

2.耳道部分自然环境的改变:游水、冼澡或洗头发,水进到耳道,侵泡皮肤,角质层薄被毁坏,微生物菌种足以入侵。

此外,耳道微偏酸碱性,多种要素改变了这类酸碱性自然环境,都是使耳道的免疫力下降。

3.创伤:挖耳时不小心损害耳道皮肤,或异物擦破皮肤,造成感染。

4.中耳炎浓液注入耳道,刺激性、侵泡,使皮肤损害感染。

5.全身性疾病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耳道也易感染,且不容易痊愈,如糖尿病、慢性肾炎、内分泌混乱、贫血等。

急性外耳道炎用药指南

急性外耳道炎用药指南

急性外耳道炎用药指南
【概述】
微生物进入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的急性感染。

【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可有挖耳、游泳进水等病史。

2.耳内疼痛剧烈,坐卧不安,咀嚼或说话时加重。

但早期多为耳内轻痛,逐渐加重。

一般无听力下降。

3.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

耳道皮肤充血,肿胀,潮湿,有脓。

脓液早期稀薄,晚期变稠。

一般鼓膜完整。

4.重者耳廓周围水肿,耳周淋巴结肿胀、压痛。

【药物治疗】
1.氧氟沙星滴耳剂每次4~6滴,一日1~2次。

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对氧氟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

详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关内容。

【注意事项】
1.清洁外耳道,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保持外耳道酸性环境。

2.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

3.避免在脏水中游泳。

4.游泳、洗头、洗澡时不要让水进入外耳道内,如有水
进入外耳道内,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患耳向下让水流出后擦干。

[附]外耳道疖:外耳道皮肤的毛囊感染形成的疖肿。

抗菌药物应用参照急性外耳道炎的用药。

疖肿表面出现脓头时,可以切开引流,排除脓液,并用无菌小棉卷或纱条轻填耳道直到愈合以防止肉芽增生堵塞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外耳道炎用药指南
【概述】
微生物进入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的急性感染。

【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可有挖耳、游泳进水等病史。

2.耳内疼痛剧烈,坐卧不安,咀嚼或说话时加重。

但早期多为耳内轻痛,逐渐加重。

一般无听力下降。

3.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

耳道皮肤充血,肿胀,潮湿,有脓。

脓液早期稀薄,晚期变稠。

一般鼓膜完整。

4.重者耳廓周围水肿,耳周淋巴结肿胀、压痛。

【药物治疗】
1.氧氟沙星滴耳剂每次4~6滴,一日1~2次。

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对氧氟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

详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关内容。

【注意事项】
1.清洁外耳道,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保持外耳道酸性环境。

2.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

3.避免在脏水中游泳。

4.游泳、洗头、洗澡时不要让水进入外耳道内,如有水
进入外耳道内,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患耳向下让水流出后擦干。

[附]外耳道疖:外耳道皮肤的毛囊感染形成的疖肿。

抗菌药物应用参照急性外耳道炎的用药。

疖肿表面出现脓头时,可以切开引流,排除脓液,并用无菌小棉卷或纱条轻填耳道直到愈合以防止肉芽增生堵塞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