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兴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主要指的就是科学,反映出当时人类已经看到科学的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是马克思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人类历史上最
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第三阶段就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反映出入
类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二)科学和技术发展带来重大的社会问题 由科技革命引发的工业革命,既为提高人类的物质福利作出了杰出的 贡献,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同时,也带Biblioteka Baidu了生态危机、资源 匮乏、人口过度增长等威胁人类长期持久生存的严重问题。 (三)对科学和技术发展需要深刻的社会人文反思 科学技术成为深刻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主导力量,而这种力量 兼具建设和破坏的两种可能,才使得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人文反思具有了特 殊的重要性。
三、学术思想的演变
(一)对科学和技术的批判。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 1.对科学和技术的人文主义批判。主要揭示科学技术对人的负面影响,其 重要代表有:芒福德、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 表之一)、埃吕尔等。 2.对科学和技术的社会批判。它主要揭示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 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是其重要的标志 性人物。 3.对科学和技术的生态批判。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的发 展模式造成了环境、生态危机,进而提出了拯救地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最具有影响的是雷切尔·卡逊和罗马俱乐部。
三、学术思想的演变
(三)交叉学科的兴起。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先生曾强调指出:可以预料,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到下一个世纪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时代。 1.交叉学科的概念:交叉学科通常指若干门单一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 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 2.交叉学科的特点:一是研究问题的实践性。交叉学科是主要是为解决社会 实际问题服务的。二是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三是研究主体的群体性。 3.交叉学科的基本形态:
01 科学、技术与社会兴起的背景 02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诞生 03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
01 科学、技术与社会兴起的背景
一、科学的基本含义科学和技术时代的呼唤
(一)科学和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就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作用而言,人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大的
阶段: 第一阶段是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这里的知
二、社会运动的推动
(一)和平运动。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B.罗素率先发起了和平运动。这 一倡议得到了爱因斯坦的积极响应。1955年7月罗素与爱因斯坦联合发表 了反对战争、反对军备竞赛,号召用和平办法解决世界上一切争端的“罗 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二)环境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一次“人类环 境会议”。会议秘书处委托经济学家B.沃德和微生物学家、病理学家 R.杜博斯主持撰写了一份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的书名为 《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及报告被称为人类环境时代的起点。 (三)人权运动。消费者运动、民权运动、妇女运动、黑人运动等,所有 这些人权运动,也都构成了促进STS形成的社会条件。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识记(20%):要求考生能记住本课程中的重要历史实践、法案或模式等 概念,能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30%):再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 联系。 简单应用(30%):要求再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某些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20%):要求能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的现实做出相应的论述、借鉴, 或是对某个实践、法案、模式等进行论述和评价。
a.边缘学科。即对现实世界不同层次的交叉点进行研究,在两门以上的 学科的结合点上成长起来的学科。如天体物理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b.综合学科。即以特定的物质世界的客体为对象,采用多学科的理论知 识对之进行研究的学科。如空间科学技术。
c.横断科学。即以许多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的某一个特定的共同方 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02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诞生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前奏
(一)在美国,IBM公司于1964年资助哈佛大学500万美元建 立了“技术和社会”计划,这是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具有科学 STS性质的计划。
(二)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于1966年创办了跨学科的科学研 究中心。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的涌现
(一)1969年康奈尔大学制订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计 划,这是第一个直接以STS命名的计划。 (二)196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制订“科学、技术和社会”计划。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全美STS协会的所在地,而且每年举办名为 “全国技术素养会议“的年会,出版《STS通报》和《STS通讯》 两种刊物。 (三)1971年斯坦福大学试图把科学、技术放到更广泛的社会和 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行为 学等侧面去分析、研究科学、技术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和作用。
三、学术思想的演变
(二)对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转向 1.科学史和技术史。a.“内史论”着重研究科学理论发生、发展、更替的内在逻辑和过程, 代表人物是萨顿和柯瓦雷。20世纪60年代以前,“内史论”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在 20世纪60年代之后科学史的研究主流逐渐地转向了外史论方向。 b.“外史论”主要是指从科学的外部考察科学历史的观点,着重研究科学概念及理论产生 的外部社会经济因素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代表人物是默顿和库恩。 2.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a.科学哲学领域的内在主义向外在主义的转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逻辑经验主义研究方向;批判理性主义研究方向;历史主义研究方向。 b.技术哲学的研究大体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具体技术物的产生和发展以 及技术的本质、技术设计、技术结构等问题为主;第二阶段主要研究的是技术发展的一般规 律、技术的价值等问题;第三阶段,人们开始深入探讨技术与自然、技术与文化、技术评估 等问题,研究与技术有关的各个方面,从整体上把握技术,说明技术哲学外在主义导向时代 已经到来。 3.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a.科学社会学中的内在主义以“默顿模式”为代表,其最初 的轮廓是默顿在1942年发表的《科学的规范结构》时提出的,并在1957年发表的《科学发 现的优先权》中得到了完善。 b.科学社会学中的外在主义的代表模式是库恩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