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砼路面改造道路病害检测的要求

水泥砼路面改造道路病害检测的要求
水泥砼路面改造道路病害检测的要求

幸福路、海连中路、海连东路道路病害检测要求

连云港快速公交一号线全长33.1km,沿线途径幸福路、海连路、港城大道、中山西路、海棠路等道路。设置BRT专用道后,占用了2条既有道路,为了确保通车后不造成新建的交通拥堵,同时根据市里意见,对沿线途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并进行道路沿线景观整治,提升连云港整体市容市貌。

现状幸福路(幸福桥~幸福广场)、海连中路(幸福广场~瀛洲路)、海连东路(瀛洲路~凌洲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由于建成时间不一,病害状况不同。此三条路拓宽改造外,幸福路和海连东路同时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加铺,因此需要对此三条路的病害情况进行统一检测,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内容如下:

一、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调查和评定

1、旧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状况采用断板率和平均错台量两项指标评

定。断板率的调查和计算可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 073.1)的规定进行;错台调查可采用错台仪或其它方法量

测接缝两侧板边的高程差,量测点的位置在错台严重车道右侧边缘

内300MM处,以调查路段内各条接缝高程差的平均值表示该路段的

平均错台量。

2、路面损坏状况分为4个等级,各个等级的断板率和平均错台量的

分级标准见表8.2.2所需的依据。

路面损坏状况分级标准

3、应标示出路面损坏类型、数量、位置

并绘制草图,调查纵横向接缝宽度、错台高度和位置,调查板底脱空位置

并绘图标示,为以后处理提供资料。

4、应表示出路面结构和材料组成。

二、路面结构强度检测

1、路面弯沉检测与评价

路面弯沉是路面结构强度的函数,路面结构强度通过路面回弹弯沉用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评价。

现状道路单向横向三块水泥板分板布置,为三个车道,此三个块板方向均需要检测弯沉值,弯沉检测点视路况每块板或2-4块板测一点(须保证没有实测板块的真实性),在横向接缝板边距板角30-50厘米处测定。

2、路面钻芯取样结果及分析:水泥路面劈裂强度、抗折强度,基层强度检测。

3 、提供基层顶面回弹模量。

三、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能力状况调查

传荷能力:将荷载施加在邻近接缝的路面表面,实测接缝两侧边缘的弯沉值。应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或雷达、声波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板底脱空:根据面层板角隅处的多级荷载弯沉测试结果,并综合考虑唧泥和错台发展程度以及接缝传荷能力进行辨别。

建议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或雷达、声波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同时注意测量温度的选择,并进行温度、湿度等进行修正。

四、检测其他要求

为了使得路面结构修复施工单位,能更准确的根据病害检测结果去进行修复,检测单位必须对存在病害的板块位置表述清楚、准确。检测起始点位置在在图上予以核实,并在现场标明明显标记,中间增加更多的标识点。

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统计一览表

附注:

以下详细介绍这11类20种损坏的定义、识别方法、计量方法及产生原因。

①破碎板

破碎板指混凝土板被多条裂缝分为3个以上板块,损坏按水泥板整块面积计量。根据破碎板块的活动情况,将损坏分成轻、重两种等级。

轻:破碎板未发生松动和沉陷。

重:破碎板块有松动、沉陷和唧泥等现象。

破碎板是较为严重的损坏形式,通常是在重载作用下裂缝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在荷载的作用下,破碎板会进一步破碎直至完全失去整体性。

②裂缝

裂缝指板块上只有一条横向、纵向或不规则的斜裂缝,按长度计量,用1.0m的影响宽度换算成损坏面积。按裂缝缝宽及边缘碎裂情况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轻:裂缝窄、小于3mm,裂缝处未剥落,裂缝未贯通板厚。

中:裂缝宽度3-10mm,裂缝边缘有碎裂现象。

重:裂缝较宽,大于10mm,边缘有碎裂并伴有错台出现。

裂缝通常由于收缩应力、重载反复作用、温度或湿度翘曲应力、丧失地基支撑等因素单独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施工时切缝不及时也会导致水泥混凝土裂缝出现。

③板角断裂

板角断裂指水泥混凝土的板角与纵横缝相交且交点距离等于或小于板边长度一半的裂缝从板体断开。损坏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量。按裂缝宽度和板角的松动程度分为轻、中和重三种等级。

轻:裂缝宽度小于3mm,裂缝未破碎,断裂处未出现错台。

中:裂缝宽度3-10mm,裂缝边缘有碎裂现象。

重:裂缝宽度大于10mm,边缘边缘有碎裂现象,并伴有错台或沉陷现象。

板角断裂需和斜向裂缝区分开来,主要看裂缝和纵横缝交点的距离是否小于板边长度一半。板角是水泥路面较薄弱的部位,由于施工的原因,板角相对于其他部位来说强度稍低,但却处于不利的受力位置,因此在重载反复作用及温度和湿度翘曲应力作用下,再加上地基软弱、唧泥和传荷能力差等因素,就会出现板角断裂损坏。

④错台

错台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纵向或横向接缝两边板出现大于5mm的高差,损坏按发生错台的接缝长度计量,换算成损坏面积时乘以1m的影响宽度。根据错台两边高差的大小,分为轻和重两个等级。

轻:高差小于10mm

重:高差10mm以上。

在唧泥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带有基层被冲蚀材料的高压水把这些材料冲积在近进板的脱空区域内,使该板升高,而驶离板由于板下基层材料被冲蚀下沉,由此产生错台。此外,在施工时胀缝的填缝板未予牢固固定,在振捣时被振歪或使缝壁倾斜,或接缝的上部填缝料同下部接缝板未能对齐,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也会导致错台。

错台是水泥路面最常见损坏现象,也是造成水泥路面行驶舒适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⑤唧泥

唧泥指水泥板块在车辆行驶过后,接缝处有基层泥浆涌出。损坏按唧泥处接缝的长度计量,换算成损坏面积时乘以1m的影响宽度。损坏不分严重程度。

唧泥的明显标志是接缝附近的路面表面有污渍或基层材料沉积物。

唧泥通常是由于板下基层材料受到有压水的冲蚀,泥浆在荷载作用下随之从接缝或裂缝中唧出,唧泥的出现是由于接缝填封的失效而引起水的下渗,板底面与基层顶面的脱空,基层材料不耐冲刷和重载的反复作用引起的。唧泥会使板边缘的基础部分失支撑能力,在轮载作用下最终导致板的断裂。

⑥边角剥落

边角剥落指沿接缝方向的板边出现裂缝、碎裂或脱落现象,裂缝面一般不是垂直贯穿板厚,而是与板面成一定的角度。损坏按发生剥落的接缝长度计量,换算成损坏面积时乘以1m的影响宽度。按剥落的影响深度分为轻、中和重三个等级。

轻:浅层剥落。

中:中深层剥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多处开裂。

重:深层剥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多处开裂,深度超过接缝槽底部。

边角剥落是由于接缝内进入坚硬材料而妨碍了板的膨胀变形,接缝处混凝土强度不足,传荷设施(传力杆)设计或设置不当(未正确定位或锈蚀等),接缝施工质量差,重载反复作用等造成的。

⑦接缝料损坏

由于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等原因,填料不密水或接缝内已无填料,接缝被砂、石、土等填塞。按出现接缝料损坏的接缝长度计量,换算成损坏面积时乘以1m的影响宽度。按接缝料剥落的程度分为轻、重两个等级。

轻:填料老化、不密水,但尚未剥落脱空,未被砂、石、泥土等填塞。

重:三分之一以上的接缝出现空缝或被砂、石、泥土等填塞。

接缝材料被挤出、老化、腐蚀及杂草生长是产生填缝料损坏的主要原因。填缝材料损坏可能使水或坚硬材料进入而导致唧泥、碎裂和拱起等损坏的出现。

⑧坑洞

板面出现有效直径大于30mm、深度大于10mm的局部坑洞,损坏按单个坑洞外接矩形面积或坑洞群所涉及的面积计量。损坏不分轻重。

施工质量差或浇注的混凝土砂石料含泥量过大,夹带朽木、纸张、泥块等杂物,以及行驶的某些车辆、机械的金属硬轮对路面产生撞击都可能造成坑洞的产生。

⑨拱起

拱起损坏指横缝两侧的板体发生明显抬高,高度大于10mm,损坏按拱起所涉及的面积计算。损坏不分轻重。

在春季或炎热夏季,横缝处板块出现突发性向上隆起,有时往往伴随板块出现横向断裂。缝隙内落入坚硬材料,板块受阻而产生很大压应力,促使板块失稳,就会出现拱起现象。

⑩露骨

露骨是指板块表面出现细集料散失、粗集料暴露或表层松疏剥落等现象,损坏按面积计量,损坏不分轻重。

露骨作用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灰浆不足,洒水提浆造成混凝土路面表层强度不足引起的。

⑾修补

裂缝、板角断裂、边角剥落、坑洞和层状剥落等损坏的修补面积或修补影响面积(裂缝修补按长度计算,影响宽度为0.2m),损坏不分轻重。修补后又出现损坏,按原损坏类型分类统计。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T0501—2005 水泥取样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取样的工具、部位、数量及步骤等。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引用标准: 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GB 13693—1992《道路硅酸盐水泥》 2仪器设备 ⑴袋装水泥取样器。 ⑵散装水泥取样器。 3取样步骤 3.1取样数量应符合各相应水泥标准的规定。 3.2分割样 3.2.1袋装水泥:毎1/10编号从一袋中取至少6kg。 3.2.2散装水泥:每1/10编号在5min内取至少6kg。 3.3袋装水泥取样器:随机选择20个以上不同的部位,将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散装水泥取样器:通过转动取样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

入水泥—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4样品制备 4.1样品缩分 样品缩分可采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标准要求的规定量。 4.2试验样及封存样 将每一编号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4.3 分割样 每一编号所取10个分割样应分别通过0.9mm方孔筛,不得混杂。5样品的包装与贮存 5.1样品取得后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5.2封存样应密封保管3个月。试验样与分割样亦应妥善保管。5.3在交货与验收时,水泥厂和用户共同取实物试样,封存样由买卖双方共同签封。以抽取实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40d;以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3个月。 5.4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晰、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的密封印,如只在一处标志应在器壁上。 5.5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6取样单 样品取得后,均应由负责取样操作人员填写取样单. T0504—2005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采用勃氏法进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 摘要:沥青路面以其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平稳、舒适、噪音小、造价低廉、适宜机械化施工等诸多优点,在各级路面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重大发展,但在施工中,因为前期施工存在不足和竣工后不当使用,对道路的使用质量和寿命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探究沥青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极其必要。以天新线乐东段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为例,进行技术合理化运用探讨。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检测技术 1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1.1泛油现象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项病害就是泛油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对沥青材料的用量没有进行一个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沥青材料占比较大,逐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泛油现象。除此之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温度进行一个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以及路面承受压力的增大,导致泛油现象的产生。所以在对路面进行维护保养时,要注重对路面泛油现象的防护与保养。 1.2坑槽、松散、推移现象 坑槽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的自身强度无法满足公路的实际使用需求,从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面层逐渐出现网裂、龟裂等现象,再加之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坑槽现象。路面的松散主要出现在沥青路面使用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对沥青配比不合理导致沥青材料的整体黏度偏低、矿料的适度较高,从而导致路面松散,加大日常使用过程中路面的冲击度,加大路面的损耗程度。 推移现象的产生与路面的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项目的施工质量达不到实际的设计标准,就可能导致路面推移现象的产生。例如在对路面进行铺装操作时,如果对基层表面的清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基层表面与路基表面粘连度降低。在项目投入使用后,随着路面通行压力的增加,就会逐渐导致推移现象的产生,久而久之路面两边就产生鼓包,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缝现象。另外如果施工质量不达标,还会导致公路项目中的地基结构平整度降低,不平整的结构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反映在路面上,导致路面波浪病害现象的产生。 1.3裂缝 裂缝现象是公路项目在使用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一类病害,裂缝的种类以及裂缝现象的成因较多,目前常见的裂缝种类有:①横向裂缝。这种裂缝与路面的中线呈垂直分布,裂缝的成因主要是因为路面两侧硬路肩,从而逐渐发展为贯穿整个公路项目的横向裂缝,对车辆的日常出行以及公路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也是公路项目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裂缝形式,其多存在于路基以及路面加宽处;③龟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多条裂缝交叉存在,从而呈现一个网状开裂的现象,龟裂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路面的平整性以及路面的整体强度,加大了日常使用过程中的路面损耗,降低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1.4水破坏 水破坏主要是外界水分对路面造成的一系列损害现象,当外界水分含量较高时,会在公路的不断收缩膨胀作用下深入到路面的内部结构中,促使沥青膜与路基结构出现分离,从而增加了项目使用过程中冲击力度,并随着项目使用时间增加,出现坑槽、裂缝等现象。 1.5路面车辙 路面车辙主要出现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是对路面影响最为严重的一项病害,较为常见的车辙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公路承载力度过大,而使得路基结构内部出现变形,这种变形属于永久性的变形,日后的修复难度较大,修复所需的各项费用也比较高。 ②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产生的车辙,如果路面长期处于一个高温环境中,再加上路面车辆的反复碾压,就会导致路面出现车辙现象。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施工工艺的关系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施工工艺的关系 吕宗义 (福建省南平市公路局,南平353000) 摘要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与砼路面常见病害的关系分析,寻求改善水泥砼路面施工工艺的方法。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施工工艺关系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的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闽北地区,两条国道560多km和5条省道720多km基本上都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目前正在修建的入闽通道和农村路网改造也基本上是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然而,已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出现的啃边、缺角、断板、错台、中缝胀开、唧泥等已严重影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道路行车质量,给国家有限的投资造成很大浪费。根据调查分析,这些病害中有相当一部份与施工工艺有关。因此,有必要从施工角度研究病害产生的机理,从而寻求改善施工工艺的方法。 2 路面纵、横缝啃边与施工工艺的关系 路面纵、横缝啃边就是路面纵、横缝处砼在汽车荷载作用下局部脱落。它是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也是与施工工艺关系最密切的病害之一。它的形式有:块状脱落和锯齿形脱落。 2.1 块状脱落 经现场调查和从施工过程分析,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情况下,局部块状混凝土脱落形成啃边,主要是由施工工艺造成的。它与施工拆模、面板养护、交通管制以及不正确的习惯做法有关。 2.1.1 施工拆模因素 在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由于钢板数量有限,施工队为了连续作业,通常在浇筑完12h左右就把模板拆掉,这时的混凝基本没有强度,很容易受到损伤。虽然模板拆后不能明显发现破损,但内部损伤的砼在汽车荷载作用后就很容易被破坏而形成啃边病害。另外拉杆、传力杆等未按水平安装造成拆模困难,拆模工人没耐心,随意用大锤敲打钢模造成拆模后直接缺边,而缺边、缺口未做任何特殊处理就直接补上,通车后必然形成啃边。 2.1.2 面板养护因素 目前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主要是采用覆盖、浇水方式养护,也就是在浇筑好的面板覆盖一层稻草或旧麻袋,再浇水养护。这种养护方法本身不存在问题,但施工时常常是重视板中间的养护而忽视板边养护,主要表现在覆盖物未覆盖到板边侧面,浇水时板边水量不足,结果是板边的养护不充分,板边的混凝土强度明显低于板中混凝土强度形成板边应力集中,在重、超载车作用下产生啃边。 2.1.3 交通管制因素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错台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路面错台机理研究及防治措施 摘要: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情况,通过分析,提出了路面断板、错台是造成其破坏的主要原因,而断板与错台是由于地基、路基、构造物、垫层、底层、基层、混凝土路面强度、混凝土路面的切缝时间、构造要求等诸多环节处理不当所形成,同时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错台的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以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及使用寿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错台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错台原因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理论认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的原因是水损引起唧泥,进而引起板端脱空,从而导致错台出现。具体的讲,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理论认为错台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 路基基层碾压不密实,强度不足,致使基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塑性累积位移; 2) 局部地基不均匀下沉; 3) 相邻板间的传荷能力下降; 4) 水浸入基层,行车荷载使路面板产生泵吸现象,动水将面板与基层间的碎屑抛向后方,把后方的板抬起。 2 错台原因的进一步分析 2.1 错台是由于基层塑性变形引起的通过计算可知,当后轴重为10 t 的汽车荷 载作 用在一块混凝土板(板的尺寸为4 m x 3. 5 m x 0. 24m)的端部(板边)、且不考虑相邻板的共同作用时,基层中的压应力仅为0. 2 MPa竖向位移不超过0.4mm. 基层抗压强度一般较高(5 MPa),在0. 2 MPa的压应力作用下,应力比为0. 04, 根据材料的力学行为一般规律,这种应力水平下的反复加载过程中,材料产生累计塑性位移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即使考虑超载,基层的应力状态也不足以引起累计塑性位移。另外,由于基层材料一般为脆性材料,塑性变形远远小于其弹性变形。因此从塑性位移角度看,不可能产生毫米级的塑性位移从而导致错台现象。 2. 2 局部地基不均匀下沉局部地基不均匀下沉会导致错台现象,但局部地基不均匀下沉的原因又是什么,是否一定就是该路段施工原因造成的呢?局部地基不均匀下沉能否解释错台为什么只在横缝处出现、这种极富规律的现象呢?显然局部地基不均匀下沉解释错台有些似是而非。 2. 3 相邻板传荷能力下降 如上面的计算,即便只考虑单板受力,荷载引起的弹塑性位移也不足以引起错台, 因此传荷能力下降明显也并非错台的直接原因。 2. 4 水浸入基层 行车荷载使路面板产生泵吸现象,动水将面板与基层问的碎屑抛向后方,把后方的板抬起。这个原因初看上去是对的,但事实上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推敲的地方:如果仅仅是一端将板抬起,而另一端不下沉,那末错台时路面板将绝大部分脱空,但事实上错台发生时,脱空仅在板端出现;实际板错台时,板一端向上位移,而另一端向下位移,是整块板的整体运动在板端的表现。面板不脱空、仅考虑板的局部变形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作用是什么[工程施工技术]收藏转发 至天涯微博 悬赏点数10该提问已被关闭6个回答 匿名提问2009-01-06 23:22:10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作用是什么 防护加固作用,符: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混凝土板的施工工艺为安装模板、安设传力杆、混凝土拌和与运输、混凝土摊铺和振捣、表面修整、接缝处理、混凝土养护和填缝。 1、安装模板 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弯道等非标准部位以及小型工程也可采用木模板。模板应无损伤, 有足够的强度,内侧和顶、底面均应光洁、平整、顺直,局部变形不得大于3mm,振捣时模板横向最大挠曲应小于4mm,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致,误差不超过±mm,纵缝模板平缝的拉杆穿孔眼位应准确,企口缝则其企口舌部或凹槽的长度误差为钢模板±m m,木模板塑mm。 2、安设传力杆 当侧模安装完毕后,即在需要安装传力杆位置上安装传为杆。 当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钢筋支架法安设传力杆。即在嵌缝板上预留园孔,以便传力杆穿过,嵌缝板上面设木制或铁制压缝板条,按传力杆位置和间距,在接缝模板下部做成倒U形槽,使传力杆由此通过,传力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脚插入基层内。 当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法安设传为杆。即在端模板外侧增加一块定位模板,板上按照传为杆的间距及杆径、钻孔眼,将传力杆穿过端模板孔眼,并直至外侧定位模板孔眼。两模板之间可用传力杆一半长度的横木固定。继续浇筑邻板混凝土时,拆除挡板、横木及定位模板,设置接缝板、木制压缝板条和传力杆套管。 3、摊铺和振捣

对于半干硬性现场拌制的混凝土一次摊铺容许达到的混凝土路面板最大板厚度为 22 24cm ;塑性的商品混凝土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为26cm 。超过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时, 应 分两次摊铺和振捣,两层铺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Omin ,下层厚度约大于上层,且下层厚度为 3/5 。每次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整平、抹面应连续施工,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其位置应在TRANBBS 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振捣时,可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 施工时,可采用真空吸水法施工。其特点是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比常用的增大5%?10% ,可易于摊铺、振捣,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混凝土抹面工序,改善混凝土的抗干缩性、抗渗性和抗冻性。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真空吸水深度不可超过30cm 。 2) 真空吸水时间宜为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的1.5 倍(吸水时间以min 计,板厚以cm 计)。 3) 吸垫铺设,特别是周边应紧贴密致。开泵吸水一般控制真空表lmin 内逐步升高到4 00?500mmHg,最高值不宜大于650?700mgHg,计量出水量达到要求。关泵时,亦逐渐减少真空度,并略提起吸垫四角,继续抽吸10?15s,以脱尽作业表面及管路中残余水。 4) 真空吸水后,可用滚杠或振动梁以及抹石机进行复平,以保证表面平整和进一步增强板面强度的均匀性。 4、接缝施工 纵缝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规定施工,一般纵缝为纵向施工缝。拉杆在立模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安设,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则穿过模板的拉杆孔安设,纵缝槽宜在混凝土硬化后用锯缝机锯切;也可以在浇筑过程中埋人接缝板,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即形成缝槽。 锯缝时,混凝土应达到5?10Mpa 强度后方可进行,也可由现场试锯确定。横缩缝宜在混凝土硬结后锯成,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可在新浇混凝土中压缝而成。 锯缝必须及时,在夏季施工时,宜每隔3? 4 块板先锯一条,然后补齐;也允许每隔3?4块板先压一条缩缝,以防止混凝土板未锯先裂。 横胀缝应与路中心线成90°,缝壁必须竖直,缝隙宽度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下部设胀缝板,上部灌封缝料。胀缝板应事先预制,常用的有油浸纤维板(或软木板)、海绵橡胶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H IGHWAY现代公路 根据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等级公路的使用情况,从路基施工前准备、路基施工、台背处理、路面施工及路表面排水处理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由于公路具有机动、灵活、直达、迅速、适应性强、服务面广的特点,在社会广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公路发展,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发展迅猛,高等级路面的舒适、平坦、已日益为人们所注重。但对于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根据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等级公路使用情况看,有相当部分破坏,如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等。这里公对刚性路面板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谈点个人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原因 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 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适宜的材料 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定,在通常情况下,使用不合格的填方材料,填筑路等。如:沼泽土、泥炭、含有树根、杂草和易腐朽物质等材料;液限指数大于50%,塑限指数大于25%的材料;有机质含量不大于3%的材料;压实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之差大于2%的材料等等。但是,由于施工单位在路基填筑材料塌方,以致影响路面直到路面混凝土板破坏。软基处理不当 在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应该首 先探明地基承载力,然后采取合理的软 基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软基处理方案 一般有:回填土方、石方、下石混合料 或砂砾、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土工 布、上工格栅工,以上两种方案的组合 等,但是施工时,往往是由于取的软基 处方案的组合等,但是施工时,往往是 由于取的软基处方案或施工工艺不合理 或处理不完善等;这样给路基的稳定 千万了隐患,使成形的路基沉陷或滑移 等,最终影响路面混凝土板。 路基土石方填筑方面的问题 往往在施工过程中,(1)施工单 位未严格按规范要求的每层填料榆钱 百度控制,有时填料的松铺厚度达 60~80cm,路基填方的密实度很难达 到规范要求的低限值;(2)路基填筑的 有效宽度和超宽填筑不够,为达到路基 的有效宽度,施工单位往往没有按规范 要求挖台阶分层填筑压实到路基要求的 宽度,而是将一些松散的土倾倒在边坡 上;用人工摊铺拍实;这样补上来的路 基部分远未达到密实度的要求,造成路 基滑坡、层层冲涮;(3)路基填筑每层 的填产未用平地机或其它平整机械进行 整平或整平效果不好,使低凹的地方达 不到密实度要求且大量积水;(4)路基 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做成一定的横坡 度;路基施工临时排水系统未做到不畅 通,从而使大量的积水渗入下层路基、 严重影响路基质量;(5)路基石方或土 方混合料填筑时,石头块径过大,使填 石路堤或填土石混合料路堤密实度达不 到规范要求。由于以上施工方面的原 因,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直 到影响路面混凝土板。 填切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施工 当路堤在斜坡上或填切交界处, 或原有路堤上或路堤处在垂直路中线 测得的坡度大于1:5的坡地时,应把原 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小于1m, 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并向内侧倾斜 2%,且台阶上不能有积水,然后再 分层填筑压实,这样,才能保证路堤 的稳定和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而施工 单位在施工时,遇到以上情况,在路 堤填筑时,根本未将施工地段挖成台 阶后分层填筑压实,以致影响了路堤 填筑的质量,形成隐患给路面混凝土 板造成破坏。 构造物台背的回填不符合要求 目前,从建成通车的公路来看, 构造物台背跳车是通病,然而最明显的 是台背沉陷或错台,主要原因是台背回 填未达到质量要求。台背回填要求每 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密实度必 须达到95%,回填材料最粒径不大于 5cm,且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和透水性。 然而,施工单位在进行台背回填时,松 铺厚度未严格控制;回填材料没有认真 地先取;压实对仅有人工夯实,有时即 使用小型机具进行压实,也只不过是形 式,敷衍了事:台背中填尺寸未按照规 范要求开挖,使得回填材料无法压实达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文/刘江涛 TRANSPOWORLD 2012No.15(Aug) 146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1

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设计资料 新建永州至蓝山高速位于自然区划Ⅳ区,采用普通混凝路面设计,双向四车道,路面宽26m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0% 2.交通分析 2.1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每日通过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根据昼夜双向交通量统计,有 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日标准轴载换算 (小于40KN 的单轴和小于80KN 的双轴略去不计,方向分配系数为a=0.5,车道分 s N

配系数为b=0.8)。 =0.4×5274.11=2105.64 2.2使用年限内的累计标准轴次e N 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设计基准期为t =30a ,临界荷位处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取=η0.2,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g γ=8.0%,累计标准轴次(使用年限内的累计标准轴次): 71074.1365]1)1[(?=??-+= γ γη g g N N t s e 故此路属于重交通等级 3.初拟路面结构 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高速公路(重交通等级)安全等级为一级,变异水平为低级;按设计要求,根据路基的干湿类型,设计6种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 3.1干燥状态 方案一: (1) 初拟路面结构 初拟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h=25c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h 1=15cm 。底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厚度h 2=20cm 。板平面尺寸选为宽3.75m ,长4.5m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2) 材料参数的确定 1、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与弯拉弹性模量 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重型交通:设计弯拉强度f r 0.5=Mpa ,对应的设计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E c =31Mpa 。 2、土基的回弹模量 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路基土干燥状态 时,选用土基的回弹模量值:MPa E 450= 16 1) 100( ∑=??=n i i i s Pi N a b a N

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 冷如涛

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冷如涛 发表时间:2019-05-22T10:35:11.9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冷如涛 [导读] 并且由于后期的维护作业不到位导致了病害不能及时的修正,最终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下面就针对沥青路面的公路病害进行详细的分析。 开封市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沥青路面的病害问题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分析其成因的过程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必要或者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在施工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施工环节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在投入运营后也没有妥善的处理好维护管理方面的工作,才导致了很多病害问题的发生。本文就主要以几种常见的病害为主要探讨对象,并介绍一些实用可靠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检测技术 1沥青路面公路的病害种类 公路路面的种类并不多,常见的材质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其按照结构形态可以大致的划分为两层及三层的沥青路面,根据层数的不同路面的承载能力也有所不同。在日常的使用过程当中,因为车辆超载、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沥青公路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并且由于后期的维护作业不到位导致了病害不能及时的修正,最终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下面就针对沥青路面的公路病害进行详细的分析。 1.1开裂 在沥青路面的所有病害类型当中最常见的一种便是路面开裂现象,对于开裂现象有横向的、纵向的以及不规则的开裂,这些问题主要是还是由于常年的车辆碾压、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导致的问题。大多数公路里面的开裂现象还是因为温缩影响所产生的,而温缩开裂可以大致的划分因突然降温而导致的低温开裂以及由于反复的高低温影响从而导致的疲劳开裂。无论是低温开裂还是疲劳开裂其都会导致公路的应力松弛性出现下降,路面变得脆弱。开裂的现象在公路病害中较为常见,其影响力很大,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影响会愈渐加大,对于公路的安全使用产生一定程度的隐患。且在后续的使用过程当中,由于车辆的碾压、气温的变化等因素会使开裂现象更加的严重,其公路的实际使用能力大打折扣。 1.2车辙 在沥青路面上留下了超过十毫米的车轮轨迹的带状凹槽即为路面车辙病害,该病害主要是因为长期的车辆碾压从而导致的路面变形,由于沥青路面拥有一定的应力松弛现象,因为车辆的行驶使得路面产生了承载负荷的现象,沥青混凝土的材料无法充分消化受力,就导致了车辙病害的存在。该病害是永久性的难以修复的路面问题,该情况容易给路面上行驶的车辆带来阻碍,是需要及时维护的病害之一。 1.3坑槽 首先,产生坑槽的原因出现在施工阶段中,施工人员没有做好防水防渗方面的工作,导致沥青砼结构渗水,破坏了原有的结构强度和形态。施工人员在路面的建造中没有依据相关的设计标准来衡量路面结构土层的施工质量,很多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开销,私自改变了施工程序和方式,在路面的土层中填入了禁止使用的粗料,而且细料的占比很少,这就导致缝隙和缺陷大量出现,沥青结构的强度和密度不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雨季来临后,雨水就会渗透进入大量存在的缝隙和缺陷内贮存下来,使得沥青材料的粘性以及承载能力下降,雨水的长期侵蚀作用就会在路面的表面留下一个个坑槽。 其次,路面工程中针对基层的强度和承载性能,没有得到重视和关注,相应的施工措施也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和执行,造成强度明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时出现了故障问题,或者在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使得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作用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沥青的一些混合材料粘性下降导致分离和脱落,在一些局部位置,基层的强度不达标,造成不均匀受力情况的发生,因为一部分粗料会聚集起来,形成不均衡的应力作用,相对强度较低和较为脆弱的部分就会逐渐形成坑槽。 最后,在施工阶段,没有认真的做好清洁整理工作,基层在施工完成以后,没有对残留下的浮浆和杂质进行全面细致的清除,导致这些物质残留在基层与沥青砼路面的之间,因此就将两者隔离开来,一旦存在隔离的位置上沥青砼结构出现渗水的情况,就会与一些已经固话的浮浆混合在一起,成为泥浆,使得路面的抗压性能以及承载能力都大幅下降,经过车辆的碾压以后,就会使这些泥浆从路面的缺口中迸发出来,形成喷浆,坑槽的体积和面积也将进一步的扩大。 2公路沥青路面检测技术 2.1平整度检测技术 公路路面平整度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围绕某一路段的凹凸情况等开展检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就公路养护和公路施工等工作可以发现,公路路面平整度并不只是路面的问题,而是各个层次的问题不断累加,最终在公路路面展示了出来。当公路路面平整度相对较差时,在上面行车将会产生强烈的震动感,行进过程中的行车阻力也会明显增加,不仅影响了公路的整体质量,也会对人们出行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阻碍后续各项工作以合理方式开展。当前公路路面平整度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使用反映类仪器和断面类检测仪器来开展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路面不同位置的高程等进行分析,保障其整体工作质量。同时,当前路面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应用直尺法、精密水准仪法和手推式断面仪法等开展平整度检测工作。用连续式平整仪法来开展相关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其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得到的数据也相对比较精准,但是该方法只适合应用于平整度相对较好的公路路面检测工作中,当公路的平整度相对较低,路面存在诸多问题时,后续的平整度检测等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将会产生严重问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等并不能得到保障。 2.2路面弯沉检测技术 公路路面强度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应用无破损实验和破损实验两方面来开展各项工作。无破损实验在开展过程中对公路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只需要利用相关技术即可开展路面强度的分析估算工作。但是破损实验在工作过程中则会破坏公路的原有结构,将会对公路运行的整体质量等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不利于后续各项工作合理开展。在当前公路路面强度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合理应用路面弯沉检测来开展后续各项检测工作。首先,在静态弯沉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结合贝克曼梁式弯沉仪等设备来开展检测工作,考虑其检测仪器在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来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将该类问题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稳态弯沉测量仪工作过程中,主要应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比较,指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应用优势,介绍道路混凝土的特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种类、材料要求和施工工艺,分析国内外公路路面的使用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水泥混凝土的发展方向做初步探索。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特点;现状;发展 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简称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开始使用时间较早,应用范围很广,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车站码头、乡间道路等处均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特别是近年来水泥市场产大于销,形成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面越来越多地使用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在人们的传统的观念里,很多人认为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更经济、更舒适,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但综合考虑路面的施工养护以及环保因素后,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具有优势和发展前景。 1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现状 随着作用于交通基本设施上的荷载越来越大,美国已把国内30%的高速公路建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加拿大魁北克省在加拿大水泥混凝土高速公路中约占4%。在欧洲,比利时是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多的国家,约50%的高速公路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绝大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现状达到了设计要求。用水泥混凝土加铺旧路面在比利时也是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德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表现出非常卓越的长期使用性能。在我国的高等级公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约占25%,二级以下公路所占比例约为40%。由于现代公路交通的车流量和荷载进一步增大,渠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很大一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建成通车后不久,短的几个月,长的也不过3~4年就出现车辙、开裂等破坏,需进行大面积维修或罩面,既影响了交通运输,又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2道路水泥混凝土的特点 由于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所处的使用条件、环境和所承受的外力的特殊性,对道路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也就有特殊的要求。 1)抗折强度高。道路水泥混凝土的破坏是由于弯拉应力引起的。严格来说,用普通混凝土铺筑的路面不能满足道路使用的特点,不利于道路的使用,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道路水泥混凝土的要求中引人一个“脆性系数”的指标B,即(28天抗压强度)/(28抗折强度),要求B小于6.5。2)耐磨耗。道路水泥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将承受百万次乃至干万次车辆反复荷载的磨耗作用。3)胀缩性小。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以薄板的形式暴露于大自然中,经受不同季节带来几十度温度变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日臻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的速度较快,在技术、经济上也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然而水泥路面的迅速增长,水泥路面的许多病害也逐渐体现出来。主要现象为裂缝、沉陷、严重破碎板、板角断裂、唧泥、错台、接缝材料破损等。引起各种病害的原因是不相同的,有外界因素,设计缺陷、施工问题及养护等原因,现在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如下:。 一、水泥路面常见病害的成因 水泥路面破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板、基层、路基的缺陷引起的。这些缺陷除了设计因素及施工质量的原因之外,一般是在行车和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而水和超重荷载是主要因素。 (一)水是形成病害的主要原因 前几年水泥路面的横缝均是采用沥青灌缝,纵缝为施工缝不灌缝,路肩盲沟排水的设施基本没有设置。特别是“先行工程”建设期间对水泥路面性能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排水设施配套不到位。如果养护不及时,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一种是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破损。路面的雨水通过裂缝接缝渗入基层,造成基层软化。另一种是低洼地水排不掉,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向路基渗透,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基上部土层变湿。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出现基层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下沉。产生唧泥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出现断板破碎。 (二)车辆超载也是造成水泥路面断板、碎板的主要原因 由于经济的发展,车流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市场竞争急烈,运输户只雇经营利益,绝大部分的货车进行改装,加高车厢,加厚大梁等等,严重超载,据路政部门检测统计双轴车辆总重量均在23~24t、三轴车辆总重均在35~45t,荷载大大超过路面设计荷载,造成混凝土板块疲劳,形成水泥板断裂、破碎,大大缩短正常使用年限。 (三)施工控制质量不严,造成水泥路面破损 路基密实度不足造成不均匀沉降,病害大部分布在路基填挖交界,高填方路段和路面与桥涵等构造物交接处,因为路基不均匀下沉造成路面的沉降,在行车的冲击作用下造成错台渗水、唧泥导致水泥路面破损。路面材料质量控制不佳,配合比达不到要求,拌和不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 周密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周密 发表时间:2017-10-26T19:16:10.647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0期作者:周密王隽 [导读]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做好路面试验检测技术,掌握好检测技术的重点难点,加强公路的后期管理维护,延长公路使用年限。 湖北省高速公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51 摘要:在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有很多的优点,例如无接缝、行车舒适、振动小、施工短、维修方便等,这些优点使得沥青路面得到广泛的认可,很多公路在前期由于施工质量不达标,再加上使用后的养护不到位,使得公路没有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做好路面试验检测技术,掌握好检测技术的重点难点,加强公路的后期管理维护,延长公路使用年限。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检测技术 引言 国家历来就对城市的基础建设相当重视,而且为了更好地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正在逐渐加快。在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很多人也非常重视对沥青路面检测的养护,而在分析每条公路通车情况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是很重要的一个措施。 1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1.1裂缝分析 (1)网状裂缝;其主要由裂缝纵横交错构成,裂缝宽度大约在1mm以上,缝与缝之间的间距一般会在40mm以内,对于此类病害比较集中的面积可以达到1m2以上。 (2)横向裂缝;其表现形式为路中心线与裂缝夹角为90°,并且裂缝长度可贯穿整个路面或是部分路面,同时对于横向裂缝来说,其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不同裂缝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距离,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抗裂性能以及当地气温等因素都会对裂缝间距产生一定的影响。 (3)反射裂缝;在基层产生裂缝后,受车辆荷载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会致使沥青混凝土面层产生投射性裂缝,而其发生的位置以及形式与基层裂缝基本相同,同时造成基层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干缩或温缩,一般发生在基层铺设完成后,由于基层结构养护不到位,在大气作用下致使基层产生裂缝,最终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产生裂缝。 1.2车辙分析 在沥青路面长期使用过程中,受车辆反复荷载力的影响,会使得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带状凹槽。其出现此类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合料级配使用不合理,致使材料稳定性以及强度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再加上沥青混凝土面层压实度不符合要求,最终使得车辆荷载轮迹带处面层与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或侧向剪切位移的情况,由此形成车辙,影响了路面平整度。 1.3坑槽分析 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坑槽的原因主要有:(1)在对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混合料的温度太高,使沥青老化,造成沥青脆性增加,粘接力降低,加之混合料的温度过低,造成摊铺不均匀,压实不充分,导致沥青路面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形成坑槽;(2)路面下面层标高控制不严,造成沥青上面层结构厚度不够,导致坑槽的出现。 2公路沥青路面检测技术 2.1路面弯沉检测 路面弯沉检测主要是针对沥青公路路面表层的车轮轨迹缝隙部位所出现的垂直变形亦或是垂直回弹的变形值的检测,在日常的操作过程当中最为常见且便捷的操作方式便是贝克曼梁法,该方式操作手法简易,对于各类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均可以进行路面弯沉检测,但是该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该方式很容易被人为因素所干扰,其客观性不强,比如该方法对于温度的要求极其严苛,一旦周围的温度没有得到标准温度就很容易出现检测值的偏差。因此为了可以有效的弥补该方法的不足,可以采取激光弯沉测定仪进行辅助检测,该方式可以使用电流进行计算,受外界影响力较小,其客观性更强。 2.2路面平整度检测 路面的平整度检测主要是测试路面使行驶车辆出现振幅的变化程度,如果路面使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幅度的振动那么该路段的平整度就出现了异常现象。路面平整度的检测可以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路面平整度的检测技术当中可以划分为断面类以及反应类方式,断面类的路面平整度检测其主要是通过设备进行检测,三米直尺的方式实际操作性较差,且操作模式不便捷,效率不高,使用率不大。而对于路面破坏程度较高的公路可以采取连续式平整度仪法进行平整度检测,该方式测定结果较为准确,效率高,使用方式便捷,但是如果在坑槽较多的路面该方式就不太适用。在路面平整度的检查当中最为方便快捷且准确的方式便是车载式的颠簸累积仪测定法,通过车辆传感器可以有效的测量路面的平整度。 2.3公路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检测 第一,观测法。这是一种最直观的检测方法,通过公路维护人员的眼睛、录像资料直接检测路面的破损情况,这种观测法一直应用在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中,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眼观测技术的误差大等原因,使得人眼观测的检测方法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摄像检测,这种方法全面、及时、准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第二,摄像探测法。摄像探测法相比于以上两种方法更加直观,这种检测方法是通过摄像头对特定区域内的路面情况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检测过程中不仅仅能看见路面状况,还能计算车流量,进而分析路面的承载力,方便、及时、快捷、便于管理是它的优点,这种方法的应用全面提高了路面损坏状况的检测水平。 第三,探地雷达法。探地雷达法相比于前几种方法测量结果更加精准,该方法是将探地雷达安装在试验车上,当车在需要检测的路面上行驶时,雷达发出信号,记录脉冲反射波,根据不同介质电磁脉冲的传播速率不同,分析路面损坏情况。得到的结果能够上传到计算机,方便分析,为其他公路检测带来经验,并且数据准确,缺点是工作效率低,适合路段的抽查检测。 2.4路面抗滑性能检测 路面抗滑性能主要是指轮胎在走动的过程中,由于表面的滑动而产生的作用力,路面的抗滑指数在路面测试中显得非常重要。从物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维修施工方案

宜宾市南岸东区路面黑化及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施工Ⅰ标段 水泥混凝土路面 病害处治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江西省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7月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专项施工方案 一、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措施 1)概述 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前,应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减少产生反射裂缝的根源。对原有路面所有破碎板进行更换,清除路面缩缝、胀缝、纵缝缝中杂物,重新灌注填料,角隅断裂、错台等均进行修补,对板底脱空板块、唧泥板块,采用压浆处理。各种病害的处理具体措施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执行。 其它一些非结构性破坏,如表面起皮、露骨、剥落、麻面等,由于其只影响到原有路面行车舒适性,而当对老路进行改建、旧混凝土路面做基层时,这些形式的损坏对整个路面结构承载力的行车舒适性影响甚小,故而不予特殊处理。 2)旧水泥砼路面的损坏类型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实际存在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损坏,病害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a) 裂缝类;b) 变形类;c) 接缝类;d)松散类3)各种类型病害的处理方法: I 接缝的处理 凡是纵缝、横缝无填料或原填缝料丧失、老化,接缝内逐步被砂、石、土等填塞,阻碍板的膨胀,以及路表水泥入路基属于此类病害。用机械挖除旧填缝料,用钢丝刷清缝壁,用压缩空气吹净缝内杂物(水、胶物、土杂草、油脂、废物等)。

横缝清缝机采用手扶拖拉机头,带动一根清缝齿条,进行深度清缝。纵缝清缝机采用切缝机,不需带水,刀轮片为特制,注意拉杆及砼企口不能切断。 纵缝、横向缩缝及施工缝接缝采用热熔改性沥青油灌缝。胀缝清缝后,缝下部填寨聚氨脂硬泡沫板厚2厘米,高22厘米。上部用热溶改性沥青油灌缝高3厘米。 胀缝原则上按200米左右保留一道胀缝,除保留的胀缝外,其余胀缝用机械挖除旧填缝料后,钢毛刷清缝,两侧面刷改性沥青油二度,用环氧树脂砂浆将缝补平填满。胀缝处旧水泥砼路面机械铣刨打毛后,用热熔改性沥青涂刷两侧路面各宽35厘米(温度控制在150C左右),然后铺设玻璃纤维格栅。格栅要求剪成宽50厘米,在热熔状态下准确在缝上,要求平缝无折,并用木滚压实。 II 交叉裂缝或破损板块 凡是一块板被交叉裂缝分割为三块以上的板称破碎板。 处理方法为凿除破碎板,浇筑新砼板。先将该板四周全深锯缝,在不破坏相邻板块的前提下进行该板块的凿除。破碎机械建议不用冲击锤,因其冲击力对周围板块基础有振动影响,最好用人工配合空压机,小型凿岩机。如有钢筋不得剪断。如发现该处基层强度不足,应先进行基层处治,基础处置采用C15素砼浇筑,厚度为20厘米。在处治好基层后,重新浇筑C35水泥砼路面板厚25厘米,面层和原砼路面板平齐,在水泥砼面板初凝前应进行毛面处理。 重新浇筑的砼块必须设置传力杆和拉杆,横向施工缝传力杆采用光

混凝土路面断板处理方案

威宁县通村公路建设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和开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毕节市融达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威宁县通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一六年一月十二日

一、中水已完工的混凝土路面概况 我部承建的通村公路工程共计91条线,约721km;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72条,共计517km;已完工混凝土路面25条,共计137km,正在进行混凝土面层施工的8条,共计51km。 已完工的路线中,有部分路线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及断板现象。以迤那镇迤那至果化为例,完工后出现3处断板和多处开裂现象。在发现问题后我部认真排查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找出导致断板和开裂的原因,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断板和开裂现象,并对已经出现断板及开裂的路面提出有效处理方案。 二、可能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断板和开裂的原因 (1)原材料不合格 水泥标号不够、集料中有害物质或含泥量超标或者集料级配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当。 (2)施工工艺原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搅拌时间不够、振捣不密实;在冷却、硬化过程中会因温度差增大混凝土的弯拉应力,导致开裂;施工中工序控制不当(如混凝土间断时未做施工缝处理、切缝不及时、在不利季节施工等)影响混凝土本身抗弯拉强度不足。

基层表面不平整和材料湿度不当。基层表面不平整造 成路面厚度不一致,增加了基层与面层之间的磨阻力,导 致路面薄弱处难以承受拉应力而开裂;基层材料过于干燥,吸收底部混凝土水分,从而降低混凝土抗弯拉强度。 (3)路基不均匀沉降 湿软路基处理不当、填挖交界处压实度不一致、桥涵 和构造物附近压实度不足、路段地质变化处路基处理不当,以上情况均会产生路基不均匀沉降。 (4)路面结构层设计不合理 在通村公路的设计过程中,未做勘查,也未做交通量 调查,路面结构层的设计通常都是根据经验套用标准结构,未作计算分析,导致部分路段的设计不能适用于实际。 (5)其他情况 路面排水不良,超载和超限车增多等原因。 三、我部施工的混凝土路面断板和开裂的原因分析 针对可能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断板和开裂的各项原因,我部逐项排查核实,对拌和站材料进行抽检、查看施工日 志及材料(砼)的出入库时间、对断板开裂处进行钻芯取样。初步查明可能原因如下: (1)项目附近无好的岩层,岩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严 重超标,与水泥拌合后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混凝土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损坏原因的分析及其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损坏原因的分析及其防治 发表时间:2010-04-27T00:46:05.450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陆军民,张文进 [导读] 目前,我国公路发展,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发展迅猛,高等级路面舒适、平坦已日益为人们所注重。 陆军民,张文进(兴化市堑通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兴化225700) 【摘要】由于公路具有机动、灵活、直达、迅速、适应性强、服务面广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公路发展,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发展迅猛,高等级路面舒适、平坦已日益为人们所注重。但对于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根据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等级公路使用情况看,有相当部分破坏,如开裂、沉陷、错台等。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防治 【Abstract】As the road with a mobile, flexible, direct, rapid,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service a wide range of features, i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and has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s highway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grade highways, high-grade road comfort, the flat has been growing attention by the people. But for high-grade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according to China's high-grade highways have been built and opened in the use of situation,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damage, such as cracking, subsidence, wrong platform and so on. 【Key words】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Damage causes; Prevention 1.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原因 1.1重交通荷载因素。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运输车辆中大型货运车辆的比重不断增加,且车辆超载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重交通&汽车超载,造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使路面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路面使用性能衰减加快,同时加剧了其他路面损坏形式的程度,如地基空壳、接缝损坏、路面接缝唧泥等。汽车超载引起标准轴载换算系数明显增加,累计标准轴次显著增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造成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 1.2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 1.2.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适宜的材料。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定,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被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和不能形成稳定填方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如:沼泽土,泥炭、含有树根、杂草和易腐朽物质等材料;液限指数大于 50%,塑限指数大于 25%的材料;有机质含量大于 3%的材料;压实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之差大于 2%的材料等等。但是,由于施工单位在路基填筑材料方面控制不严,使用了不适宜材料从而造成路基下沉或塌方,以致影响路面直到路面混凝土板破坏。 1.2.2软基处理不当。在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应该首先探明地基承载力,然后采取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软基处理方案一般有:混凝土回填土方、石方、或砂砾、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土工布,土工格栅或以上两种方案组合等,但是施工时,往往由于采取软基处理方案或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时未认真按要求处理或处理不完善等给路基的稳定造成了隐患,形成路基的沉陷或滑移,最终影响路面混凝土板。 1.2.3路基土石方填筑方面问题(1)施工单位未严格按规范要求的每层填料松铺厚度控制,有时填料的松铺厚度达 60~80cm,这样路基填方的密实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的低限值。(2)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和超宽填筑不够,为达到路基有效宽度,施工单位往往没有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分层填筑压实至路基要求宽度,而是将一些松散土倾倒在边坡上,用人工摊铺拍实,这样补上来的路基部分远未达到密实度要求,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刷。(3)路基填筑每层的填料未用平地机或其它平整机械进行整平或整平效果不好,使低凹地方达不到密实度要求且大量积水。(4)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做成一定横坡度;路基施工临时排水系统未做或不畅通,从而使大量的积水渗入下层路基、严重影响路基质量。(5)路基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时,石头块径过大,使填石路堤或填土石混合料路堤密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由于以上施工方面的原因,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直到影响路面混凝土板。 1.2.4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施工。当路堤在斜坡上或填挖交界处,或原有路堤上或路堤处在垂直路中线测得的坡度大于 1:5 的坡地时,应把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 1m,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并向内侧倾斜 2%,且台阶上不能有积水,然后再分层填筑压实,这样,才能保证路堤的稳定和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而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遇到以上情况,在路堤填筑时,根本未将施工地段挖成台阶后分层填筑压实,以致影响了路堤填筑的质量,形成隐患给混凝土路面板造成破坏。 1.2.5构造物台背的回填不符合要求。目前,从建成通车的公路来看,构造物台背跳车是通病,然而最明显的是台背沉陷或错台,主要原因是台背回填质量差。台背回填要求每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 20 cm,密实度必须达到 95%,回填材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5cm,且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和透水性。然而,施工单位在进行台背回填时,松铺厚度未严格控制,回填材料没有认真地选取。压实仅用人工夯实,有时即使用小型机具进行压实,也只不过是形式,敷衍了事。台背回填尺寸未按规范要求开挖,使得回填材料无法压实达到规定的密实度。现在台背回填中最易被人忽视的是,开挖出的台背,虽说台背回填时中部填筑合乎要求,但边缘不是透水性填料,没有进行更换,所以路面渗入的水积存在台背,这样时间一长便影响了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台背沉陷,以致路面板遭破坏。 1.3路面施工方面的原因 1.3.1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不合要求。路面基层一般有底基层和面基层。底基层为级配砂砾集料,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类集料。路面开始施工前要求路槽应清理干净,标高应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基层的设计厚度。底基层集料细长及扁平的颗粒不得超过 20%,且不得含有粘土块、腐殖质等有害物质,集料必须有良好的级配,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并居中。水泥稳定类集料面基层,在铺筑前,应将底基层面上的所有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严格地整形和压实。水泥稳定集料的级配要求良好,水泥质量要求稳定,水泥用量应严格按试验配合比加入。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往往容易忽视的是使用集料的级配不好,含有粘块及有害物质的材料来铺筑基层;路基、底基层、面基层的标高控制不严;水泥稳定集料含水量控制不准;水泥用量不足等,这样严重影响了基层的质量,直至路面板遭破坏。 1.3.2路面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方面的问题。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往往施工的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主要是基层施工标高控制不严所引起;粗集料不具有良好的级配,细长及扁平的颗粒含量太高;细集料和粗集料中含泥量过高,降低了混合料的粘结度;所用水泥质量不稳定或已过期;水泥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未完全振捣密实,蜂窝麻面较严重,这样势必影响混凝土板本身的质量,而造成损坏。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防治 2.1路基施工方面。路基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由于路面板遭到破坏后,要对路基有质量问题的地段返工是不可能的,且水泥混凝土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