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一、监测背景医院感染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我们制定了本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二、监测目的1、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评价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不断完善感染防控体系。

4、促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三、监测内容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包括不同科室、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统计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手术切口等。

2、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对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了解病原体的种类、耐药情况及变迁趋势。

重点监测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等)的感染情况。

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监测患者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如导尿、插管、手术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分析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4、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卫生学监测定期对医院的环境(如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卫生学监测,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对医疗器械(如消毒后的内镜、灭菌后的手术器械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四、监测方法1、主动监测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对患者进行主动观察和询问,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定期到病房进行巡视,查阅病历,与医务人员沟通,收集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被动监测临床科室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检验科、微生物室在检测出病原体后,及时向感染控制科反馈相关信息。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是通过对手术后病人感染的监测,发现感染病例,计算出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并反馈给手术医生,使医生们知道他们手术后病人感染的情况,从各方面寻找造成感染的原因,并设法解决,有效地降低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率。

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监测不但监测在医院住院的病人,同时对手术后出院的病人也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

二、参加监测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外一科、外二科为医院感染监测科室。

三、监测手术种类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

四、监测方法(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外科手术是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粘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

(二)手术切口分级国内现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即0类切口、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中、Ⅲ类切口。

NNIS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污秽(感染)切口。

为了将监测资料便于比较,手术切口分类参照NNIS的分类方法。

(三)外科切口感染的定义与说明按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3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外科表浅切口感染:感染发生在外科手术30天内,感染只涉及切口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表浅切口有脓液流出,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②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处留取体液或组织标本培养并分离出病原体;③至少具备以下一项:疼痛或触痛、局限性胀痛、发红或发热且切口被外科医生有目的地打开,如培养阴性则除外;④临床医生诊断的外科感染。

2、外科深部切口感染:无植入物的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关节、人工心瓣膜、人造血管等)的手术术后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并且感染涉及切口的深部软组织(筋膜和肌肉层),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脓液从切口深部引流出,但不是来自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部位;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的切口,病人至少有下列中的一项:发热(>38℃)并排除其他原因或局限性疼痛、压痛,除非切口培养阴性;③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检查或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或影象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迹象;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
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h) 评分标准 ≤75百分位数 >75百分位数 切口清洁度 清洁、清洁-污染 污染 ASA评分 Ⅰ、Ⅱ Ⅲ、Ⅳ、Ⅴ 分值 0 1 0 1 0 1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附录C)
SSI的目标性监测方法

分析SSI的监测结果,发现问题 确定监测的范围和监测 制订目标性监测的方案 培训、沟通、明确职责 监测数据的搜集(同时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汇总 找出SSI的主要影响因素 向临床反馈,指导制订干预措施
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职责与任务
⑶有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送分泌物或脑脊液常 规检查加革兰染色,以及细菌培养。 ⑷围手术期用药,请注明术前或术中用药,手术前 用药著明用药的时间、地点(手术室、病房), 一般要求在切皮前30分钟-2小时应用,手术中用 药是指手术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若手术时间 超过三小时或失血量>1500ml,要求追加一剂抗 菌药物。
切口深层组织的SSI
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或1年以内(有人工植入物),涉及 到切口的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 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 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 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 证据。
II类(清洁-污染)切口
III类(污染)切口
IV类(严重污秽-感染)切口
ASA 评分
分级 I II 身体状态 身体健康的患者 有轻度系统疾病的病人 举例 一个腹股沟疝的病人 原发性高血压 轻度糖尿病未合并器官损 害 心绞痛,中~重度COPD 进展型COPD,心力衰竭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一、目标性监测计划目标性监测计划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趋势和风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目标性监测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监测指标:制定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监测的指标和标准。

2.确定监测对象:监测所有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包括急诊和择期剖宫产。

3.确定监测的时间点:监测应在术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如术后24小时、72小时、7天和术后30天等。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部位进行不同时间点的监测。

4.制定监测的方法和工具:可以采用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监测,如观察手术切口的红肿、渗液等情况,采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询问孕妇术后的症状和体征等。

5.设立监测机构和团队:负责监测工作的机构和团队应包括感染科专家、妇产科医生、临床护士等多学科成员,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6.建立监测数据库:将监测结果记录和分析,形成数据库,以便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指根据目标性监测计划中制定的指标和方法,实际进行监测和控制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预防措施:制定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和术后的准备工作,对器械和手术环境的消毒和洁净等。

2.监测工作的执行:负责监测工作的机构和团队应按照监测计划中的要求,全面进行监测和记录。

3.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比较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患者的感染率,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因素。

4.措施的调整和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预防措施,提高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效果。

5.经验总结和培训:总结监测工作的经验,提炼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

6.宣传与教育: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宣传和教育,普及己的预防知识和方法,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目标性检测ICU监测方案

目标性检测ICU监测方案

I C U医院感染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感染率的监测;2、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3、减少导管留置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4、利用监测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5、评价控制效果;二、参加监测医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已开展2年以上的医院可停止全面综合监测,集中力量开展目标性监测;若未满2年的医院必须继续做好全院综合性监测,期满后再按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三、监测流程见图1-3四、监测对象及不同类型ICU的选择监测对象:住进ICU超过48小时的患者;从ICU转出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选择ICU类型:我院选择综合ICU和神经外科ICU作为监测病房;各医院根据本院情况选择不同类型ICU作为监测对象,如新生儿ICU,神经外科ICU,内科ICU,外科ICU等;可以选择一个ICU或多个ICU作为监测对象;选择不同ICU,其感染率不同.五、监测内容ICU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普通病房的监测方法相同;由于患者侵袭性操作增多,留置导管引起相关的感染也增多,因此重点应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监测;六、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一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定义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胸部X线征状及实验室依据;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及结果判断1、CR-BSI的定义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留置血管内导管患者的细菌血症真菌血症和至少有1次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具备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它明确的血液感染源;CR-BSI诊断成立至少还需具备以下各项中的1项:1导管半定量细菌培养阳性>15CFU/导管尖段5cm或者定量培养阳性>103CFU/导管段,同时从导管培养出的细菌与外周血培养结果一致种属和药敏结果;2从中心静脉CVCs、外周静脉同时抽血送细菌定量培养,二者细菌浓度比例超过5∶1;3同时从CVCs、外周静脉抽血送细菌培养,CVCs所取血样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比外周血早2个小时以上;2、结果判断根据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有两种采取方法,保留导管:外周V血1份,中心V血1份;拔除导管:2个不同部位的外周V血、导管尖端5cm;1①、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细菌:1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2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外周静脉血培养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如果报阳差异时间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其它感染证据,也可能提示为CR-BSI;3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此方法适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②、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可能为定植菌或采集血标本时污染;③、如果仅是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在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④、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不是CR-BSI;2①、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且导管尖端培养为阳性,根据鉴定结果和药敏谱两种培养为同一种细菌,提示可能为CR-BSI;②、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尖端培养为阴性:如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确认可能要求额外的血培养阳性结果且是同一种细菌;③、如果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尖端培养为阳性,提示为导管定植菌,不是CR-BSI;④、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和导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则不是CR-BSI;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1、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征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2、隐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征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七、监测方法一前期准备工作1、监测开始前将项目的意义和方法与微生物室及ICU病室主任说明,取得支持和配合;2、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1对参与项目监测ICU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标准;严格掌握使用导管的适应症、置管部位、正确的置管和置管后的护理;2使用海报,宣传手册和卡片,利于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数据准确收集;3确保ICU护理人员适当的水平,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二监测方法1、监测对象与时间:1个或多个成人ICU被选择为监测对象后,监测时间根据省医院感染质量中心的安排和要求监测;所有被选择的患者为在这个月开始和这个月每日新进入ICU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的监测为身体所有部位;2、感染病例发现的方法:同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方法;感控专职护士应持续观察每一个被调查的ICU患者患者转出ICU后,继续跟踪调查48小时;查看医生病程记录、检验报告单、护理记录、体温单等,向医生、护士了解患者情况等;重点需关注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如患者出现中心静脉插管局部疼痛,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其他提示发生局部或血流感染的迹象,这时应该去掉敷料,检查插管部位;观察尿的颜色、澄明度以及痰的性状、颜色和量;通过以上各项指征、实验室报告等确定相关部位的感染诊断;患者发生感染时填写“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见表-1;“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的填写说明:监测表是根据目前医院感染直报系统监测软件的要求设计的;要求登记调查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表包括几方面内容;1一般资料: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入院日期、转入ICU日期/时间、转出ICU日期/时间、转出病房/出院、转入ICU的诊断、ICU的诊断;2医院感染情况:有无, 感染部位,感染日期;3危险因素:1手术:有无, 手术时间、手术医生、手术名称;2导管使用情况:呼吸机:①气道类型经鼻插管、经口插管、切开插管②使用时间插管时间、拔管时间中心静脉导管:①插管部位锁骨下静脉、颈静脉、股静脉、PICC导管②导管类型单腔、双腔③使用时间插管时间、拔管时间导尿管:①导管类型单腔、双腔②使用时间插管时间、拔管时间转出ICU带管情况:是/否;带管类型: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尿管4导管相关性感染:类型、感染日期、导管使用天数类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尿管相关性感染5症状、体征:是指医院感染患者症状体征;6实验室证据:标本送检日期、名称、实验结果、药敏结果;7治疗:指用于相关感染的治疗,应记录名称/类型/剂量/用法/天数注意:1表中必填项目有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科室、诊断、感染日期、感染部位导管相关、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药敏结果等;表中其它项目可根据各医院开展工作的具体情况而选择;2 医院编号参加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单位均有一个相应的号码,各医院均使用给定的编号;若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只在本医院内使用,也可不列医院编号;3病人编号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资料的,每随机输入一个病人的信息,都有一个对应的号码,值得注意的是监测表上的编号应与计算机给出的编号一致,便于查寻;3、ICU日志填写:由ICU护士或感控专职护士填写“ICU患者日常记录”情况见表-2,每日8AM 或每夜12时填写,避免遗漏;每日登记进入ICU新住进患者数;每日住在ICU患者人数;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人数;这个月的第1日和下个月的第1日在ICU的患者数;“新住进患者数”指当日新住进ICU的患者人数;“住在患者人数”指当日住在ICU的患者人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ICU的患者人数;“中心静脉插管人数”指当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人数;4、ICU月总结:根据“ICU患者日常记录”形成“ICU月总结”,它可提供处在某种危险因素即ICU的人群资料,在计算各种率时使用;由感控专职护士进行ICU月总结;包括:“本月1日ICU患者数”指监测月份在第1日已住在ICU的患者数,即上月未移出ICU的患者数;表-2中为11人;0“本月新住进患者数”指在本月新住进ICU的患者数,表-2中为100人;“本月患者数”指本月1日已住人数加上本月每日新住进ICU患者人数的总数;表-2中为111人;“本月住在ICU患者日数”指本月患者住在ICU总日数,即本月每日住在ICU患者人数之和,表-2中为368日;“本月使用呼吸机患者日数”、“本月中心静脉插管患者日数”、“本月留置导尿管患者日数”指本月使用该器械的患者住ICU日数,本例分别为105、127、358;八、提高临床疑似病例标本送检率,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临床疑似病例标本送检率,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时机、采集方法、送检时限、及时发现疑似病例;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标本采集方法临床医师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采集标本;1、适合于保留导管标本采集要求:从该可疑的CR-BSI病人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或V AP隔膜无菌采集,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不>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2、适合导管拔除标本采集要求: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 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following V ortex或超声降解;3、采血方法1消毒,采血者用速干酒精消毒液洗手;75%酒精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用络合碘消毒皮肤,消毒直径为5cm2,待干60秒钟后进行穿刺;使用了消毒措施后不应再进行置管部位的触诊;2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5分钟;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达40mL,提高阳性检出率;4采血后,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室;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12小时;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1、患者能自行留痰者:采集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于无菌集痰器内,盖好瓶盖送检;最好为清晨第一口痰,避免唾液;2、无法咳痰或不合作者: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由下向上叩击患者背部,戴好无菌手套,无菌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无菌吸痰管;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送检;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无菌集痰器开口高的一端接吸引器,低的一端接吸痰管; 三尿标本采集方法1、中段尿:使用肥皂、清水清洗外阴,撑开外阴或翻转包皮,收集中段尿10-50ml;2、导管尿:络合碘消毒导尿管接头上端近会阴部两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导管尿10ml; 注意:采集后立即送检;若不得不延迟,标本应保存于4℃; 四切口分泌物采集方法见“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九、监测数据统计 一感染率的计算感染率的表达方式有2种,即病例感染率和患者日感染率; 病例例次感染率=数总的患者ICU 同期住在染例次数)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 × 100%患者日感染率例次=日数同期住在ICU的患者染例次数)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 × 1000‰二各类导管相关感染率的计算 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者日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患感染人数使用呼吸机患者中肺部× 100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日数同期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流感染人数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 1000‰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同期患者尿道插管日数染人数尿道插管患者中尿路感× 1000‰三导管使用率的计算 呼吸机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呼吸机日数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日数导尿管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导尿管日数例:某月对某综合ICU 监测见表2,共发生医院感染8例,其中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1例,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2例,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3例,胃肠道和手术部位感染各1例;“新入院患者数”100人,“住在ICU 患者日数”为368日,“使用呼吸机患者日数”为105日,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日数”为127日,“使用导尿管患者日数”为358日则:1、病例感染率=8/100+11 ×100 %= %2、患者日感染率=8/368 ×1000 ‰= ‰3、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1/105 ×1000 ‰= ‰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2/127 ×1000 ‰= ‰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3/358×1000 ‰= ‰6、呼吸机使用率=105/368 ×100 %= %7、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127/368 ×100 %= %8、导尿管使用率=358/368 ×100 %= % 三标本送检率标本送检率=疑似病例数疑似病例送检例数×100%四标本合格率 标本合格率=疑似病例送检例数疑似病例正确送检例数×100%十、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3、每月小结,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与临床及时沟通;4、每三个月得出导管感染率和使用率,采用“每1000个住院日发生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数”来描述ICU 的感染率;这个参数比100根导管中的感染数或百分比要更有益,因为它解释了随着使用时间血流感染率的变化;导管使用率是一种科室侵入性操作造成的院内感染的外来危险因素的衡量方法;它可以作为科室患者疾病严重度的标志,也就是患者自身对感染的易感性;5、将本医院ICU 导管感染率与NISS 系统见表-3~表-8进行比较;若感染率过高,应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感染率低于NISS 的报道,也应查找原因,是否存在漏报等原因;6、反馈监测资料,督促医生能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和检验申请,为医院感染病例的正确诊断提供根据;减少导管使用时间和导管相关感染;十一、感染率或导管使用率的百分位数值的解释一确定你院的感染率或导管使用率1、评估你算出的你院的比率和确认比率的变量包括分子和分母是和表中的比率是一致的;2、查看每个表中的百分位数值找到50位百分位数值或中间值,在50百分位数值上,有50%的医院比率比中间值低,50%的医院比率比中间值高;3、确定你院的比率是低于还是高于中间值; 二确定你院的比率是否是一个高限值4、如果超过中间值,确定是否超过75位百分位数值,75位百分位值意味着75%的医院有较低的比率,有25%的医院有较高的比率;5、如果比率超过75百分位值,确定是否超过90百分位值;如果超过了,意味着比率是个很高的限值,意味着可能会有问题;三确定是否你院的比率是一个低限值6、如果数据低于中间值,确定比率是否低于25百分位数值;25百分位数值意味着25%的医院有较低的比率,75%的医院有较高的比率;7、如果比率低于25百分位数值,确定是否低于10百分位数值;如果比率是的话,它就是一个低限值可能是因为少报了感染数,如果比低于10百分位数值,它是个低限值,可能是很少使用导管;注意: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或导管使用率应同时监测,这样防护措施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性;例如,你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率在某一类ICU中持续高于90百分位数值并且呼吸机使用率常规在75和90百分位数值;因呼吸机对于肺炎是一个显着的危险因素,你就可以明确努力方向,为了降低病房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率就要减少使用呼吸机或者减少使用时间;图-1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监测流程图表-1 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姓名住院号性别:男女年龄____岁____月____天入院日期年月日转入ICU日期/时间转出ICU日期/时间转出至病房出院转入ICU的诊断;;ICU的诊断;;医院感染:有无感染部位感染日期危险因素:手术有无手术时间年月日手术医生手术名称转出ICU带管情况是/否;带管类型气道/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尿管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尿管相关性感染感染日期导管使用日症状、体征:实验室证据:送检日期1_ 送检日期2_标本名称1_ 标本名称2_药敏结果1:药敏结果2:治疗※:※外动脉导管,Hickman 或Broviac 导管;如果病人有1个以上导管,只记录一次;。

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医学资料
29
切口调查数据
• 脓液[ 是Y / 否N ]致病菌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致病菌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手术记录诊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手术编码 : [ ] • 手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资料 11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 (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初步诊断:符合上述界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引流管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X线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 隙)感染的迹象
医学资料] ຫໍສະໝຸດ 数 [] 次数 [ ] 次数 [
]途径:
]途径: ]途径:
27
切口调查数据
• 抗生素(术中): [ 是Y /否N ] • 术后: [ N / P / W / T ],[ N 术后未用/ P 24小时 内应用,包括Ⅰ类有植入物、Ⅱ类 / W Ⅰ类用 了,Ⅰ类有植入物或Ⅱ类应用超过24小时/ T Ⅲ、
2
目前我国SSIs监测存在的问题
• 没有重视SSI对外科病人的影响 • 没有分层分析和危险因素调整后的比较 • 漏报 – 不报或瞒报 – 失访 • 监测网络不够健全,数据不够完整 • 标本采集不规范,送检量少
医学资料 3
预防SSIs的积极意义
• 大约40%的SSIs是可以预防的 • 大约25~50%的手术,存在抗生素滥用、未充 分利用、使用时机错误、选药不当以及不合理 的联合应用 • 减少病人及家属的担忧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
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手术切口分类
列别 标准
I类(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 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 上述条件者 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 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 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 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 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 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 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h) 评分标准 ≤75百分位数 >75百分位数 切口清洁度 清洁、清洁-污染 污染 ASA评分 Ⅰ、Ⅱ Ⅲ、Ⅳ、Ⅴ 分值 0 1 0 1 0 1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附录C)
SSI的目标性监测方法

分析SSI的监测结果,发现问题 确定监测的范围和监测 制订目标性监测的方案 培训、沟通、明确职责 监测数据的搜集(同时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汇总 找出SSI的主要影响因素 向临床反馈,指导制订干预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的 目标性监测
徐州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宋华宁
2013.09.24
主要内容
SSI的基本概念和目标性监测 SSI的危险因素 SSI目标性监测的实际应用 SSI的预防策略

什么是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
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职责与任务
⑴每周两次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 与手术医生确定换药时间,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 并要求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⑵核对每位手术患者的联系方式,对手术患者宣传解释 调查目的和方式,电话联系出院后的患者以确定是否 发生感染。 ⑶输入每个手术患者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每三个 月得出手术部位感染率,并根据医生代码通知医生本 人,分析特殊原因和共同原因以便进行改进。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1 监测对象阑尾炎手术、手术病人(包括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

2 监测监测方法3(1 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3(2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包括感染病人和无感染病人)。

表1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表2 ASA评分表4 资料分析4(1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指定时间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例数×100%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手术例数4(3(3 平均危险指数平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 手术例数总和4(3(4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的感染专率×100%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5 总结和反馈对全年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可对本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科室名称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编号:一、基本情况:性别: 男年龄: 岁姓名: 女月天联系电话出院日期年月日住院号: 床号 : 入院日期年月日二、手术情况:诊断: 手术类别: 1.阑尾炎手术 2.甲状腺手术 3.疝气手术手术名称: 手术日期: 年月日手术类型: [ 择期急诊 ]麻醉类型:全麻硬膜腰麻静脉局麻其他( )手术者: 第一助手: 手术时间:开始时分结束时分切口分类 :[ 1 2 3 4 ] ASA评分:[ ? ? ? ? ?] 危险因素:[ 0 1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术前、术中用药术后用药四、医院感染记录:手术部位感染: 有无感染部位:切口器官腔隙感染日期: 年月日诊断依据:五、细菌学检验:细菌培养: 有无标本名称: 送检日期: 年月日涂片结果:培养结果及药敏:病原菌1: 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2: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3: 敏感S耐药R调查者登记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表中所有内容均需认真填写,不得有空缺。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控制项目: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SOP)
文件名称: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SOP
文件编号:
持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重症监护病房临床科室
制订者:
审核者:
核准者:
制订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
核准日期:
执行日期:
版次:Ver 01
文件页数:共2页
文件性质:普通限制
1.收集数据:针对所要监测的外科手术种类,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到病房了解被监测手术病人的情况,按调查表内容进行登记填写。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流程
2.信息来源:手术病人的信息可从护士交班报告本获取;患者一般情况根据入院记录及体温单;手术信息根据麻醉记录单及手术记录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单。
3.巡视病人:与医生约定换药时间,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正确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要求医生对病人合理预防应用抗生素及按药敏用药。
7.反馈临床:监测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但医生专率不宜公布,可向有关人员汇报或向各医生通报其本人的感染专率,促使其寻找发生感染的原因。
8.比较与评价:各医院可与全国或全省医院监测网数据进行比较,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效,并根据结果采取有效干扰措施,降低手术部位试行)
4.交流沟通:与诊治医师进行交流,随时干预监测中存在问题。
5.追踪调查:每个手术病人建立出院追踪档案,并告知病人出院后如手术切口出现红肿、发热、化脓等情况及时与主诊医师或感染控制小组联系。随访观察至术后一个月,有植入物的随访一年。
6.汇总统计:专人输入手术病人数据,每月进行统计,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感染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每季度将原始调查表集中上报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时间为每季度的下一个月20日前。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医学资料 12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说明
1 .临床显示典型手术部位感染,即使培养阴性亦可确诊; 2.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深部感染;
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但毋须再次手术者,
应视为深部切口并发症,仅需报深部切口感染
• 当发生感染或可疑感染时及时送检(涂片/培养)
• 病人术后30天随访
• 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医学资料
15
标本采样方法(1)
• 如果怀疑切口感染
– 不要急于开放病灶,先消毒脓肿表面皮肤(消毒面 积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cm) – 用无菌注射器将脓肿内容物吸出,立即进行涂片, 然后用橡皮胶塞封闭注射器连同涂片立即(厌氧培 养要求10分钟内)送检。 – 如果脓液较多也可以注入培养瓶送检(可厌氧/需 氧都做,首选厌氧培养)。
手术部位感染的 目标性监测
台州医院院感科 徐春丽
医学资料 1
手术部位感染的 目标性监测
• 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对本院的医 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已基本搞清,医院工作人员
基本树立了控制医院感染的观点。在这个基础
上,为了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最需要解决的 问题上去,目标性监测方法才应运而生。
医学资料
医学资料
] 次数 [
] 次数 [ ] 次数 [
]途径:
]途径: ]途径:
27
切口调查数据
• 抗生素(术中): [ 是Y /否N ] • 术后: [ N / P / W / T ],[ N 术后未用/ P 24小时 内应用,包括Ⅰ类有植入物、Ⅱ类 / W Ⅰ类用 了,Ⅰ类有植入物或Ⅱ类应用超过24小时/ T Ⅲ、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及感染目标性监测实施方案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及感染目标性监测实施方案

赵县中医院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实施方案一、目的为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了解我院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同时监测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预防耐药菌的产生。

二、监测时间及对象时间: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共6个月对象:外科、骨科、妇产科实施Ⅰ类切口手术的所用病人三、监测方法和内容1、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临床科室、手术室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

调查前一天对参加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内容包括:“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目标性监测实施方案解读”、《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及感染监测登记表》(见附件一)等。

采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表格进行调查,并逐一按调查表项目进行填写。

在调查过程中,采取床旁调查、查阅病历及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法。

2、手术当天由手术室监测护士填写登记表的第一项(一般情况)和第二项(手术情况)相关内容。

术后第一天开始由监控医师填写其余的内容,病人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一个月。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到临床科室进行业务指导,并收回调查表,核查调查表是否填写完整。

四、质量控制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调查整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调查前,在全院通知调查相关事宜,并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调查时,对每个病区进行督导,防止漏报;调查结束后,收集并复核调查表是否填写完整及准确。

五、资料分析㈠感染率:即指定时间内每100例某种手术病人手术切口感染(SSI)例数。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的SSI数感染率(%)= ──────────────────×100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数㈡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对于外科术后病人,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危险因素即手术时间、切口污染程度、麻醉方式和是否为急症手术来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详见表2。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标题: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感染。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监测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监测感染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监测对象1.1 医院感染类型:监测计划应包括各类医院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1.2 感染人群:监测计划应覆盖所有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特别是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

1.3 感染源头:监测计划应关注感染源头,包括医疗器械、环境、人员等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

二、监测方法2.1 定期检查:定期对医院各科室、病房进行感染监测,包括环境卫生、手卫生、医疗器械消毒等。

2.2 数据统计:建立感染监测数据库,记录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3 专业评估:邀请感染控制专家对医院感染监测计划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监测方法。

三、监测标准3.1 制定监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引,制定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的标准,明确监测指标和评价标准。

3.2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监测标准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标准内容,确保监测计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3 信息共享:与其他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借鉴其他单位的经验和做法,提升医院感染监测水平。

四、应急预案4.1 突发事件处理:建立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的应急预案,针对突发感染事件,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扩散。

4.2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感染事件的能力。

4.3 资源准备:保障医院感染监测计划所需的各类资源和设备充足,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五、效果评估5.1 数据分析: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感染情况的趋势和变化。

5.2 效果评价:根据监测数据和实际情况,评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的效果和成效,及时调整和改进监测措施。

5.3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医院感染监测计划,提高感染控制水平,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附件3: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试行一、目的I开展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了解各类型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二、监测方法和内容1.监测对象:被监测的病人必须是入住ICU48小时后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病人;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病人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病人转出ICU到其它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月底转出ICU的病人,如48小时后发生感染的,感染日期记在下一月;48小时内发生感染的,则该感染日期为转出ICU的日期,记入转出当月感染数.2、监测部位:监测的重点部位是由侵袭性操作所引起相应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3.资料收集:每个被监测的ICU病人,每天填写“ICU病人日志”见表1.ICU病人发生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监测周期不少于3个月,ICU病人监测数量不少于50例.调查结束后将原始资料上报山东省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三、资料分析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主要是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各类危险因素如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机机等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计算指标及方法为:1.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病人总数同期住数)医院感染病人数(例次ICU× 100%2.病人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病人日数同期住数)医院感染病人数(例次ICU× 1000‰3.与尿道插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同期尿道插管病人日数感染人数尿道插管病人中泌尿道×1000‰4.与动静脉插管相关的血液感染发病率‰ =数同期动静脉插管病人日感染人数动静脉插管病人中血液 ×1000‰5.与呼机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病率‰ = 数同期使用呼吸机病人日感染人数使用呼吸机病人中肺部×1000‰6.感染率的比较为了比较各种ICU 的感染率,必须考虑住在ICU 的病人病情.只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适当调正后,才能具备相同的基础进行比较.每周按照“ICU 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表2”对病人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记入“ICU 月报表”中,然后计算ICU 病人的病情平均严重程度.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 =病人总数每周参加评定的标准评定的病人总分值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ICU调正率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率ICU7.器械使用率:ICU 内留置导尿管、使用动静脉插管和呼吸机的病人较多,因此对其引起相应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肺部感染也作相应的监测.某些医疗器械的使用在确定感染危险因素的强度中具有重要作用.病人使用某些高危器械的比例即器械使用率,通常定义为单位累计住院天数如1000个住院日中使用器械的天数.尿道插管应用率‰=累计病人住院日数尿道插管病人日数×1000动静脉插管应用率‰ =累计病人住院日数动静脉插管日数×1000呼吸机应用率‰ =累计病人住院日数使用呼吸机日数×1000总器械应用率‰ =累计病人住院日数总器械应用日数×10008.危险因素相关感染率:以住院日数和器械使用日数计算感染率 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发病率‰ =累计病人尿道插管日数感染人数尿道插管病人中泌尿道×1000动静脉插管相管血流发病率‰ =数累计病人动静脉插管日感染人数动静脉插管病人中血流×1000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数累计病人使用呼吸机日人数使用呼吸机病人中肺炎×10009.病例感染率:以处于危险因素中ICU 病人数计算感染率 病例感染率% =)插管、使用呼吸机病人(如尿道插管、动静脉病人数处在相关危险因素中的次数)感染病人数(或感染例×10010.平均住院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2/1-1ICU ICU 天病人数)下月第天病人数(当月第病人数当月新进病人总住院日数四、监测资料的总结报告及反馈在计算出各种医院感染发病率后,应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被监测部门反馈,并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附:表 1 ICU病人日志ICU科别:内、外、妇、儿、五官、混合、其他需注明监测月份:年月日报告日期:年月日ICU病人数:本月第1天病人数a_____下月第1天病人数b____按表计算各项指标,包括:新住进病人数:指当日新住进ICU的病人数,病人数:指当日住在ICU•的病人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ICU的病人.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数:指当日ICU中应用该器械的病人数.月终进行总结.3.根据ICU病人日志形成“ICU月总结”,它可提供处在某种危险因素即ICU的人群资料,在计算各种率时使用.包括:“本月1日ICU病人数”指监测月份的第一天已住在ICU病人数,•即上月未转出ICU 的病人数.本例中为3人.“本月新住进病人数”指在本月新住进ICU的病人数.本例中为17人.“本月处在危险中的病人数”指本月在ICU中住过的病人数.本例中是3+17=20人.“本月ICU病人天数”指本月住在ICU的病人住在ICU总天数.本例为98天.“本月留置导尿管病人天数”、“本月动静脉插管病人天数”和“使用呼吸器病人天数”指本月应用该器械的病人住ICU天数.本例分别为70天、40天、30天.“临床病情等级”评定,每月分4次每周一次,对当时住在ICU的病人按“ICU•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表6-2进行病情评定.在每次评定后记录各等级A、B、C、D 及E级的病人数.在评定时,按当时病人的病情进行评定,与过去的情况以及将来要出现的情况无关.有相同诊断的病人,可能不属于同一临床分类级别.•并非所有的病人均受到评定,为了方便,每月定为4周.表 2 ICU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1.监测目标和指标:-目标:监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指标:按照国家外科手术感染监测指南,采用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数除以手术例数)、感染总数、手术部位感染细菌分布等指标进行监测。

2.监测对象:-手术患者:对于每一个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都应进行感染监测。

-医务人员:对于手术过程中可能感染的医务人员,也应进行定期的监测。

3.监测方法和步骤:-患者信息采集:在手术台上,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过程、切口情况等。

-细菌培养和分离:对于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采集相关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隔离。

-统计和分析:根据患者信息和细菌培养结果,统计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细菌分布。

4.监测措施和干预:-手术操作规范化:对手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手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加强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皮肤消毒、手术区域的遮盖等;术后进行切口的清洁护理。

-感染病例的隔离和治疗:对于发现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和正确的治疗,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5.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和干预。

-对于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或医生,进行跟踪和个体化的干预,提高手术操作质量。

-将监测结果向医务人员、患者和相关部门进行通报,提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视程度。

6.质量评估和改进:-对于监测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感染总数的变化等指标对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引进新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总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建立一套全面的感染监测方案对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至关重要。

方案的实施包括监测目标和指标的设定、监测对象的明确、监测方法和步骤的具体操作、监测措施和干预的规范实施、结果分析和报告的有效交流以及质量评估和改进的持续推进。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监测方案才能提高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标本采样方法(2)
• 开放性脓肿
以无菌生理盐水或75%酒精冲洗拭去溃疡表 面渗出物,尽可能抽取置于注射器内送检。 此类标本不适合做厌氧菌培养。
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 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送检前宜话电联系微 生物室。
目前我国SSI监测存在的问题
• 没有重视SSI对外科病人的影响 • 没有分层分析和危险因素调整后的比较 • 漏报 不报或瞒报 失访 • 监测网络不够健全,数据不够完整 • 标本采集不规范,送检量少
SSI——深部切口感染
•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 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 /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 染。
SSI——器官(腔隙)感染
• 感染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 隙)的,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相关法规
• 目标性监测 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 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 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三甲评审标准要求
4.20.3.1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监 测《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 项目,并有记录。 有医院感染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 有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影响程度分 析,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
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所有手术患者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 年龄:婴幼儿和高龄病人易发生感染; • 病人的本身体质:肥胖、慢性疾病、营养不 良者易感染: • 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增加感染 的发生率,还可掩盖感染而延误诊断; • 有远离切口的感染灶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增高; • 手术前住院时间越长越易感染; • 手术区皮肤的准备尽可能不去毛备皮或缩短 备皮与手术之间的时间;

医院感染防控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防控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防控目标性监测一、抗菌药物应用标准(一)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30%。

(三)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四)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70%。

二、细菌耐药性监测指标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和检出率。

三、手术部位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和外科手术医生调整感染专率。

四、ICU 医院感染监测(1)常规监测ICU 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血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

(2)加强医院感染病例耐药菌监测,建立感染监测日志,对于疑似感染病人,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

(3)进行ICU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每月进行ICU病室空气,治疗室空气培养监测。

对ICU病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进行微生物监测。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短期内同种病原体如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连续出现3例以上时,应怀疑感染暴发。

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常为ICU 环境污染,经医务人员手导致传播和暴发,对其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增加相关医疗物品和ICU环境的消毒次数、隔离和积极治疗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

ICU 工作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将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四组:>2500克、1501-2500克、1001-1500克、≤1000 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舆县中心医院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实施方案
为了解我院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根据《河南省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2012年感染管理科继续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一、监测目的
1.1监测所有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
1.2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1.3建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
1.4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二、监测对象
所有进行手术的患者。

三、监测时间
2012年1月1日开始
四、监测方法:对所有外科术后病人进行监测。

4.1每周不低于3次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自术后第一天开始由感染办专职人员按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进行登记,月末进行汇总分析。

4.2与手术医生确定换药时间,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4.3核对每位手术患者的联系方式,对手术患者宣传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方式,电话联系出院后的患者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

4.4对手术患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原因以便进行改进。

五、资料分析
5.1外科术后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可分析不同手术类型和不同切口类型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时还可分析不同外科医师手术病人术后感染专率。

例如同为清洁手术, A、B两医师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5%和8%,不可简单地得出A医师比B医师感染控制工作做得好的结论,因为他们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病人病情、麻醉方式等可能不同。

要进行比较,必须对计算出的各种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调整。

5.2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对于外科术后病人,选择具有普遍意义
的4项危险因素即手术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以及是否急诊手术来计算其感染危险因素指数。

(1) 外科术后病人感染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手术时间(小时) 切口类型 麻醉方式 急诊手术
危险因素
≤2 >2 清洁 非清洁 局麻 全麻 否 是 评分 0 1 0 0 0 1 0 1 如某病人手术>2小时,为急诊非全麻手术,切口为非清洁切口,则其危险因素指数为1+1+0+1=3。

危险因素指数量低为0,最高为4,故危险因素指数等级可分为0、1、2、3、4五级。

计算不同危险因素指数的外科医师手术病人术后感染专率:
某危险因素指数医师感染专率(%)197
0, 某医师对某危险因素指数手术病人的感染例数
= —————————————————————— ×100%
该医师在该危险因素指数手术病人数
那么:某医师总的感染专率(%)
某医师手术病人感染例数
= —————————————×100%
该医师手术病人数
(2)不同危险因素指数的外科医师术后感染专率
——————————————————————————————————
医师 危险因素指数等级 医师感 医师调
代号 0 1 2 3 4 染专率 整感染
专率 I/P % I/P % I/P % I/P % I/P % I/P % %
A 0/10 0.0 1/20 5.0 1/30 3.3 2/40 5.0 2/60 3.3 6/60 3.8 1.4
B 0/5 0.0 0/10 0.0 1/10 10.0 1/15 6.6 2/20 10.0 4/60 6.6 2.6 D 1/20 5.0 2/30 6.6 3/40 7.5 4/35 11.4 6/50 12.0 16/175 9.1 3.9
(3)计算平均危险因素指数等级各医师的危险因素指数等级不同,在进行医师感染专率的比较时,要分别比较不同危险因素指数的手术病人感染专
率。

某医师平均危险因素指数等级(ARIC)
∑危险因素指数等级×手术例数
= ———————————————
该医师手术病人总数
(4)计算调整医师感染专率:
调整医师感染专率(%)
某医师的感染专率
= ———————————————
该医师的平均危险因素指数等级
六、汇总反馈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应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各种危险因素及感染率的变化趋势,以便采取措施控制。

同时监测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

每季度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主管院领导和全院反馈,全年度总结。

感染管理科
2012年元月9日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