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性质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性质的两次转型与中国历史的三个阶段

中国社会性质的两次转型与中国历史的三个阶段

中国社会性质的两次转型与中国历史的三个阶段依照中国社会性质得变迁为依据,能够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时刻上从古史得传奇时代到秦皇汉武时期,那个时期得重大变化是中国大地上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普及和中央集权制政府建设得完成.第二个时期是秦汉至晚清,那个时期中国处在中央集权制政府弱操纵之下得乡村社会,突出得人际关系要素是血缘关系和邻里关系,确实是由法家建立得儒家社会,与欧洲得封建制时期形成明显得区不.第三个时期是1840年至现在,这是中国被动进入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得时代,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进行工业化努力得过程还在接着,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正卷入越来越多得人口,即便是农民和农业也差不多日益卷入社会生产流通得总过程.或者讲,划分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并作为两次社会性质转型得决定性事件是:“中央集权制政府”得建立和“现代化”进程得展开.一、中央集权制政府得建立是社会完成第一次转型得依据和标志在中国大地上,今天差不多发觉得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超过7000处,早先相对分散得人群,在漫长得历史进程中间,最后都逐步选择了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意了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华文化那个思想格局,并在小区域逐步实现政治整合得基础上,通过春秋战国时期得动荡时代,最终完成了整个民族得政治整合,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政府.这是中国社会得第一次转型,转型得三大要点是:经济上是以农业生产技术普及为主导得“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政治上得关键和标志事件是稳定得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得建立和强化,思想与文化上成长了统一得汉字和中华文化.加速实现转型得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完成了中央集权制政府得建设,最后是在汉武帝手上得到巩固和完善得.与欧洲国家得历史演进过程相区不,近代西方国家得中央集权制政府建设,是与资本力量得兴起和对外扩张过程和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得,因此马克思才有可能在如此得典型得欧洲经验基础上,把资本作为主导一切得积极因素来对待,把政治权力建设和技术革命成就都化约为资本主导得结果,没有那个共时性,马克思如此得叙述就可不能产生.欧洲中心论历史观得一个核心认识是资本具有主导一切得力量,没有资本就没有现代社会得一切.这与中国得历史演进过程和经验,是明显不一致得,中国得中央集权制政府建设与资本主导力量上升没有任何关系,与工业革命也不是共时性事件,认真对比欧洲和中国得历史过程,足以否定资本至上得伪历史观.欧洲政治经济诸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和技术)得重大变迁,实际上是集中在近代一次完成得,而中华民族是两次转型得结果,这是中国与欧洲历史重大区不得第一个特点.秦汉以落,中国历史有2/3以上得时刻,是在统一得中央集权制政府得管治之下,早先占据主导地位得部落自治和邦国林立局面差不多结束.早先人们是生活在部落或者小邦国内部,差不多上是高凝聚度得生产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按照儒家得历史观,这些共同体是“大同时代”得遗迹,而且还具有回归大同得可能),而现在人们是生活在“天高皇帝远”得中央集权制政治下、由名义上是皇帝委派得地点官进行指导得各种社区自治结构里.传统社会建立在农业得基础上,剩余有限而且流淌少,专门是远距离运输成本高昂,对多数人得日常生活而言贸易和商业在人们生活中间不占据重要地位,弗兰克和彭慕兰关于中国得研究,仍然是以工商业社会形成得研究视野回溯从前,这是社会性质决定得.二、实现政治整合之后得人力物力优势是中华文明传承不断得缘故中国历史与欧洲重大不同,还在于中华民族得形成和中华文化得同意过程,不是在排他性得利益趋势人群扩张中间完成得.是一次农业技术普及得全球化过程.先是中心地区农业发达,人口增加对外播迁,在广阔森林-草原环境中间去查找新得农业地带,结果带动了游牧渔猎民族选择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主导下得全球化过程.由于没有对落后部落利益得排斥和掠夺,落后民族在选择农业得同时也认同了农业民族,文化认同和种族融合都在农业扩张期间自然完成了,这是中国能够最终统一得重要基础.农业民族得扩张过程与游牧渔猎部落得关系相对缓和,是因为农业部落和游牧渔猎部落得生存资料,差不多上不是相互竞争和互为消长关系,同时中国黄淮海大平原面积巨大,落雨量在400-800毫米之间,那个落雨量在自然状态下确实是森林-草原环境,有许多林间得草原适合农业部落得拓展和播迁.中国得农业全球化过程,不排斥游牧渔猎部落得生存利益,也不实施奴隶制,因此就没有不可消弭得敌意,这是文化认同和种族融合得基础.因为没有奴隶制那样得排斥不人利益制造敌意得制度,中华民族最终实现了全部国土面积上得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中国与欧洲相比,由于长城一线特别得半干旱环境,单位面积得牧草产量极低,使得游牧民族得越冬生存困难非常大,结果就转化为对农业地带得安全压力,全球历史上最强大得游牧民族部落军事同盟基本上出现在中国北方.中华民族所面临得北方游牧民族得军事压力,要比欧洲大得多,由于中华民族在先秦游牧民族壮大之前,就先行完成了民族融合和中央集权制政权得建设,从而具有非常大得人口优势,并在中央集权制政府得主导力量下,最终能够集中足够得人力物力建设长城如此得“不马腿”工程,削减游牧民族骑兵得优势,并集中足够得人力物力对游牧民族进行反击,如此强大得自我爱护力量,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得没有失陷于游牧民族得迁徙浪潮得民族,成为唯一得传承不断得文明.欧洲得封建制,实际上是古希腊罗马实行奴隶制得酬劳.中国没有实行奴隶制,因此就最终使得自己有了足够得力量去抵御游牧民族得侵袭,幸免了欧洲那种失陷于游牧民族得封建化过程.这是中国与欧洲历史具有重大不同得第二大特点.中国传统社会与欧洲相比,政治权力由集权制政府垄断,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分离,中国地主没有欧洲封建主那样得政治权力,无法以此去限制农民得身份自由,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实际上欧洲得封建制时代得社会关系特征,是游牧民族在农业社会按照游牧部落人身关系特点建立起来得.与欧洲得情况相反,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间超经济强制得作用不强烈,国家政权与个人得关系非常弱(“天高皇帝远”),政治关系和超经济强制关系不同于欧洲社会得特点,使得中国传统社会得人际关系中间血缘关系和邻里关系相对突出;换言之,中国民间社会得所谓“儒家特点”是法家建设了中央集权制得结果,因此毛泽东讲“祖龙虽死秦尤在,孔学名高实枇糠.”另外与欧洲社会得中世纪非常不同,中国民间舆论是自主得,没有宗教如此得职业意识形态机构;而社会思想得主流要同意政府扶持和指导,国家通过科举取士得方式划定士大夫得读经范围,中国没有欧洲那种超越国家政权之上得宗教话语权作用,这也是中国传统时期话语权和思想格局得特点,与欧洲截然不同. 三、社会转型中间得中国与西方社会得本质差不中国社会得第二次转型得加速期是1840年得鸦片战争为起点,那个过程至今为止还在接着,还没有最后完成.本次转型得特点是中国被动加入资源和剩余分配得全球化过程,工业化和都市化得生产生活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得居住环境和利益关系特点,国家和社会治理应对利益复杂化要求深入进展,个人主导自己命运得能力迅速萎缩,由于社会转型期得特点,中国本土文化和思想创新处于不确定状态,既有毛泽东主张得文化革命得主张,也有高扬普世价值主张全面抄袭和全盘西化得,民族文化和个人命运上得焦虑不安,布满全国上下,在思想文化界引发极大得混乱或者解放.第一次转型建立起排斥政治竞争成本权力集中得农业弱治理社会,那个社会得利益分配局限在狭小地域,利益流淌数量小,人际关系相对简约,人们多数居住在熟人社区里,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在初级群体里面完成社会化过程;第二次转型得前景和去向还有欠明朗,整体趋势是走向外在调节操纵强化得利益复杂社会.在今天得社会里,专门是都市和工商业机构中间,利益关系是依靠契约和法律来规范得,个人利益和命运需要一个外在得强制力量去保证实施.中国第二个历史时期得要紧社会关系特性差不多逐步消逝,得益于毛泽东时代得工业化进步,第三个时期得特征日益明显.在现代化叙述中间,关于中国和欧洲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间得首创地位咨询题,专门需要提出来讨论.西方得早期扩张,确实是利用了私人资本积存得强烈竞争意志作用,私人资本在中国没有起到过如此得强烈作用,资本破坏社会整合得特性,长期受到政治力量得有组织制约,这是因为在一个相对封闭得政治体系内部,个人资本积存与政治稳定是互斥得目标.近代西方对外扩张得过程,实际上也是要满足于把内部矛盾对外转嫁,在非洲猎捕奴隶贩卖到美洲,在印度种植鸦片贩卖到中国市场,基本上资本积存得矛盾外部化得结果.资本积存过程中间完全排斥他人利益诉求,与中国先秦第一次政治革命过程得强大经验是矛盾得,历史经验告诉中国人要“怀柔远人”,如此才是低成本、高效率解决认同与安全咨询题得首要经验.西方近代历史经验是在抵抗风险非常低得条件下,无限制地进行资本积存.所以也证实了资本积存过程与内部政治稳定目标是互斥得,同时这也是什么原因欧洲分裂称为几十个国家得缘故,而且至今无法寻到操纵和统治世界得路径,因为西方扩张过程内含着利益关系得互斥,结果所以只能是制造矛盾与纠葛,没有高认同确信就没有低成本得操纵方式.中国人早已化天下为国家,而西方人正在化国家为天下,以实际行动去推销彼此互斥得国家竞争方案.私人资本积存过程得完成,与前工业化国家无法实现“战争工业化”有关,这些国家不仅难以实现真正得国家力量动员,而且也难以与私人资本积存得竞争意志和武器工业成就长期抗衡,资本积存成本外部化过程得以在非常低得成本上实现.工业革命得两大要素是:长期持续得分工生产带来得技术积存;相对密集居住得富裕消费群体提供得市场容量和产品低成本实现条件.技术可能加上经济前提,再加上政治前提(积存矛盾外部化),这是工业革命得三大前提.中国因为内部政治缘故拒绝资本积存得内部化政策,外部资本积存过程得血腥与残暴与中华文化得核心价值相冲突,基督教得狭隘野蛮排外也是支撑血腥积存得意识形态,因此只能是西方而不是中国人能够在资本积存基础上实现工业革命.作为工业革命得成果,交通和通信成本下落,全球资源和剩余分配得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社会转型速度加快.结果造就了两种不同性质得社会:中心和外围.中心国家资源和剩余分配关系相对缓和,足以支持高成本得深入操纵制度;外围国家资源分配关系紧张,社会整合困难,矛盾深重,充满着文化焦虑和制度困惑.中国本来在毛泽东时代是自我中心,现在在精英们得主导下参与成为外围,成为世界上资源和剩余流出最多得国家,换言之,也是外部矛盾内部化作用最强烈得国家.这是目前中国和欧美日不同得第三大特点,中国资源和剩余分配关系紧张带来社会关系得整体性紧张,操纵成本急剧上升,关于以后得稳定预期难于维持,政府、企业和个人得行为都趋向短期化.今天中国社会资源和剩余得特点是:少数人有非常大得优势去攫取社会剩余;政治权力资本化运用,话语权不捍卫民族利益、精英阶层得整体利益和多数人利益.全部三种社会操纵手段――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话语权,基本上偏离了承担社会操纵得合理方位,共同失灵.中国与西方国家得三大差不,意味着中国不能简单地因袭西方得历史叙述,也不能简单地抄袭西方社会得调节方案,关于国家得以后进展前景预期也不能以西方得现有道路作为依据.中国百年来得西化派(包括马学教条主义者和主流知识精英)知识精英得努力过程,本质上是那些掌握话语权得人士,在治学上追求低投入(抄袭西方所以最省心)和掺杂个人利益和政治意志(实际上确实是“私欲之蔽”),是以一种最腐败得方式去行使话语权得结果.考察中国历史和现实,要走出西方得经验视野,拓宽我们得观看角度,才能兼容中国得历史与现实中间那些曾经起重要作用得因素.。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①鸦片战争后, 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 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 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天津条约》又开放了 10个口岸, 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 而不需要重新课税,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开放天津; 《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勒索白银 2亿两, 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

《辛丑条约》规定, 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 12 处“留兵驻守” ,勒索到 4.5亿两白银, 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 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3社会的特点①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 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司法于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历史任务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历史任务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历史任务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战争前的中国是⼀个独⽴的封建⼤国,鸦⽚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重⼤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使本来领⼟完整、主权独⽴的中国,沦为表⾯上独⽴、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的解体作⽤,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从1840年鸦⽚战争后到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中国社会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社会经济看,封建的⾃然经济由于资本⼊侵⽽开始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仍然是⼴⼤农村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城市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占优势的是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受着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同时⼜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量⽐较软弱。

从政治上看,国家形式上仍保持独⽴和主权,但领⼟已不完整,外国可以设租界,成为国中国,国家的政治、经济⼤权都受帝国主义的控制,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半殖民地国家或者受⼀个帝国主义控制,或者受⼏个帝国主义控制,在国内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买办集体。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盾(1)帝国主义侵略势⼒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量、使中国在实质上丧失了从前完整的主权国和独⽴国的地位,但在表⾯上,它仍然保持着独⽴国的形式。

(2)封建时代的⾃给⾃⾜的⾃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且同买办资本和⾼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起,在中国社会经济⽣活中,占着显著的优势。

(3)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化⽣活中起了颇⼤的作⽤;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量是很软弱的,它的⼤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中国社会性质的两次转型与中国历史的三个阶段

中国社会性质的两次转型与中国历史的三个阶段

中国社会性质的两次转型与中国历史的三个阶段根据中国社会性质的变迁为依据,可以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时间上从古史的传说时代到秦皇汉武时期,这个时期的重大变化是中国大地上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普及和中央集权制政府建设的完成。

第二个时期是秦汉至晚清,这个时期中国处在中央集权制政府弱控制之下的乡村社会,突出的人际关系要素是血缘关系和邻里关系,就是由法家建立的儒家社会,与欧洲的封建制时期形成明显的区别。

第三个时期是1840年至现在,这是中国被动进入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时代,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进行工业化努力的过程还在继续,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卷入越来越多的人口,即便是农民和农业也已经日益卷入社会生产流通的总过程。

或者说,划分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并作为两次社会性质转型的决定性事件是:“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建立和“现代化”进程的展开。

一、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建立是社会完成第一次转型的依据和标志在中国大地上,今天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超过7000处,早先相对分散的人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间,最后都逐步选择了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接受了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华文化那个思想格局,并在小区域逐步实现政治整合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时代,最终完成了整个民族的政治整合,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政府。

这是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转型的三大要点是:经济上是以农业生产技术普及为主导的“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政治上的关键和标志事件是稳定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建立和强化,思想与文化上成长了统一的汉字和中华文化。

加速实现转型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完成了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建设,最后是在汉武帝手上得到巩固和完善的。

与欧洲国家的历史演进过程相区别,近代西方国家的中央集权制政府建设,是与资本力量的兴起和对外扩张过程和工业革命同时发生的,因此马克思才有可能在这样的典型的欧洲经验基础上,把资本作为主导一切的积极因素来对待,把政治权力建设和技术革命成就都化约为资本主导的结果,没有这个共时性,马克思这样的叙述就不会产生。

中国近代的社会巨变及其启示1、巨变表现(1)社会性质上:从一个

中国近代的社会巨变及其启示1、巨变表现(1)社会性质上:从一个

8)思想文化上:由盲目自大转为向西方学习。 )思想文化上:由盲目自大转为向西方学习。 9)政治制度上:由封建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上: 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由国民党一党专政到中共领导下 的多党合作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多党合作的人民民主专政。 2、百年巨变的启示 、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 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 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 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 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 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 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
•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指武器 指武器——引者注 万不能及。……中国 引者注)万不能及 独火器 指武器 引者注 万不能及。 中国 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地权 • 请回答: 请回答: • ⑴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近 请根据所学知识, 代中国历史上哪三种政治主张? 代中国历史上哪三种政治主张 (6分) 分 材料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分 材料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 材料二:实行改革, 材料二: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 。(2分 材料三:推翻清政府, 政。( 分)材料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分) 级共和国。(2分 。(
8、191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现代化建设道 、 年以后, 年以后 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路,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中国近现社会性质

中国近现社会性质
和半封建社会(1840-1949)
1 我们进行的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的民主主义革命。 2 以“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为分界线,1919年以前为旧民主主义革 命,之后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 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领导阶级分 别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十五大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 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 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 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 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 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十五大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经过北 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 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 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十五大报告(江泽民)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 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 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十五大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 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 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 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为全世界所瞩目。

第一专题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与中华民族历史任务的形成

第一专题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与中华民族历史任务的形成

(三)资产阶级的产生
1.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唐廷枢,号景星,亦作镜心,出生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 盛宣怀( 1844年11月4日—1916 四大家族是指旧中国以蒋 于 5月19日,广东省珠海市 周学熙,字缉之,号止庵,安 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 年 41832 月27年 日,出生於江苏武进, 介石为首的封建买办统治 唐家镇唐家村人。珠海邻近澳门、 徽至德人,是中国近代实业家。 死于上海),字杏荪、幼勖,号 集团。即蒋介石、宋子文、 民和压制、盘剥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香港,中国近代早期的买办很多都 1900 年入袁世凯幕下,主持北 次沂、补楼,清末官员,官办商 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 起来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上层。 是从这里产生的。唐廷枢和他的胞 洋实业,是袁世凯推行新政的
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 举行“六三”政治大罢工的情景。
1925年6月香港和广州沙面工人 举行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
(三)资产阶级的产生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这个阶级 从其产生开始就分化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两部分。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
重压下码头工人终日不停地劳动的情景。
从工人阶级产生的过程可 以看出,工人阶级的很大 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 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些,因 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 础也更广大些。
(二)新兴的工人阶级
2. 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优点
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 于组织性、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
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
农民阶级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更加 激化了。
(一)原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方面: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政治方面: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文化:儒家思想是核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量大前提:1.少数人积累大量货币财富 2.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者主要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土地,财物,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革命任务发生了改变,阶级及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危害: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直接毒害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43年又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签订黄埔条约,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后果: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军舰可在中国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中国的领海主权。

外国人在华不受法律约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辛丑条约:外国军队课留兵驻守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收到了破坏,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旧阶级的变化: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变化,出行一匹因军功升迁的官僚地主,有些地主从乡村迁往城市的城居地主,一部分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用于投资,转化为资本家。

1.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1.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l 二者关系
Ø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 的原因;
Ø 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 基础。
u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过
Ø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 Ø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 Ø 甲午战争:大大加深 Ø 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939年,毛泽东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主要特点
u 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途等。
u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u 不是简单的思想论战、理论论
战和学术论战,而是一场关系
中国革命前途的大论战。
1.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l 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关于 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论争
Ø 瞿秋白、张闻天《=》陈独秀 l 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新生命派”
u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 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 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u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 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 治支柱。
u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 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 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u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经过”
u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Ø 原始社会 Ø 奴隶社会 Ø 封建社会 Ø 资本主义社会 u 陶希圣、李季、王礼锡、王宜昌
等 Ø 中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了封建
社会; Ø 秦以后至清的2000多年是一个特
殊的“商业资本主义” Ø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跨入了资本
主义
3.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 题的论战
1934~1937年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1、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中国社会上的一些性质变迁

中国社会上的一些性质变迁

中国
社会在此时就应该开始步入封建社会了, 虽然经济基础并不十分相适应。 这就好比我国目前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中国也应该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 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
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
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
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阶段有了初步发展,并在
1911 年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这次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类似于西方三权分立的民主
政体,但是革命成果被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大军阀袁世凯窃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十分落后, 所以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过按照党和国家的
基本路线以及发展蓝图, 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到那时中国将正式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在未来中国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迁依次是:原始社会(人类诞生)
——奴隶
社会(三皇五帝时期私有制和奴隶制的出现) ——封建社会初级阶段 (夏商周时期分封制和
扩大,而最高的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因此天子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将土地分封
给诸侯,诸侯国名义上隶属于天子, 实际上都是一个个独立国家, 诸侯即该国君主。在诸侯
国内部,诸侯和贵族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同时又实
1
行了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公有,实际上为君主私有,农民也就成了君主的农奴。
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使中国的经济基础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依据‎。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俩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这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的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化‎了。

西方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调和,使得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他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这样,他们才没有‎能够如英国‎在印度那样‎,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

帝国主义势‎力与中国的‎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结合,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

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由于它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这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这‎个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以1919的五四运动为界为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狭义的中国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中国行不通,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新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2.现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生的革命,革命的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的任务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

“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1.中国社会战后的变化①.政治上: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国家主权(领土主权、海关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②经济上:战前,中国在经济上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到统治者地位的国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关税商品,劫掠原料,逐渐毁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中国逐渐被列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中国已经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社会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战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中国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2.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①近代城市的出现:战后,在东南沿海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

其中以上海发展最快,自50年代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

在租界里外国侵略者排斥中国的主权,实行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

②英资势力和早期产业工人的发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发生了一批为外国商行兜售商品和全面收购土货的英资商人,他们与外国侵略者存有紧密的联系和共同的利害关系,经济上又存有相当的实力,受清朝地方大吏的器重,英资商人已经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显露头角。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意义:“三民主义”纲领在宣传和鼓动革命、动 员和组织群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文化运动
“德先生”与“赛先生”
背景:1.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以及随后出现的军 阀统治、军阀混战和种种社会危机,又将人们的 希望击得粉碎。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辛亥革 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 引进民主和科学。
构建历史的通感(纵向横向)
结构化背书(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概念与概 念之间的联系)
世界体系的形成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走出中世纪)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文明的孕育) 工业社会的来临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世界体系的裂变: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体系的重建:二战后
“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因:社会转型的 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 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 春秋战国: 晚清民初: 20世纪70年代末:
总结:
1、社会转型期会促进思想的巨变,同时 ,也应看到,思想的变革,也是影响社会 转型的关键。(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 思想史。)
2、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 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 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 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 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 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 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 、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 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 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4、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性质
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初期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后期逐步有社会主义的倾向
戊戌变法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现代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次
1956年底三大改造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间
14——16世纪
17——18世纪
1915年-20世纪20年代
兴起地点
意大利
荷兰、英国
中国上海
影响范围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次数时间社会性质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华清政府卖国中国战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间1416世纪1718世纪1915年20世纪20年代兴起地点意大利荷兰英国中国上海影响范围欧洲全球中国思想主张人文主义思想问题从人出发不是从神出发自由平等民主与科学内容
欧洲
全球
中国
思想主张
人文主义(思想问题从人出发,不是从神出发)

中国社会上的一些性质变迁(1)

中国社会上的一些性质变迁(1)

这说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只能走其它道路, 于是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社
会。1949 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3 年,中国开始了三大改造。 1956 年, 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度变革。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由于中
2
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导致国民大革命中途失败。 在此之后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稳定财
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 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
展。但是受三座大山——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以及战争的破坏, 民族
资本主义无法发展壮大,只能进入死胡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还是没有改变
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阶段有了初步发展,并在
1911 年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这次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类似于西方三权分立的民主
政体,但是革命成果被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大军阀袁世凯窃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于是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 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
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应该是在三皇五帝时期。 当时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规模
性的农耕经济,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有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差距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
扩大,而最高的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因此天子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将土地分封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变化。

首先,中国社会的政治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政治体制上看,中国从一党专政向多党合作制转变,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政治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次,中国社会的经济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再次,中国社会的文化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化进程加快,文化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最后,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社会文明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总之,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性质变迁
执笔:屠歆烜指导老师:胡跃健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祖祖辈辈的努力,创造出了异常灿烂的文明;同时中国社会也经历了多次的巨变,实现了社会性质的多次巨变。

本文从生产力等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中国社会性质的多次转型,剖析多次社会转型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社会性质变迁
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按照这个划分标准,中国的社会性质依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封建社会(战国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之后)——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

然而现在的教科书都基本不提这种划分方式了,可见这种划分方式并不十分科学。

那么中国的社会性质变迁究竟是如何的呢?值得我们好好讨论讨论。

首先,中国最早的社会性质当然是原始社会,这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已存在的。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落后,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社会成员之间必须互相依存。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资料私有制开始出现,原始社会内部出现贫富分化,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形成氏族部落。

富有的氏族成员成为了奴隶主,贫困的氏族成员则沦为奴隶,于是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奴隶社会。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应该是在三皇五帝时期。

当时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有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差距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而奴隶社会又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部落之间时常会发生掠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战争。

中国的一些神话传说正好证明了这一点,如炎黄与九黎部落之间的涿鹿之战以及炎黄之间的阪泉之战。

到了夏商周时期,政治权力的交接由禅让转变为继承,“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有财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由于统治疆域扩大,而最高的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因此天子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国名义上隶属于天子,实际上都是一个个独立国家,诸侯即该国君主。

在诸侯国内部,诸侯和贵族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同时又实
行了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公有,实际上为君主私有,农民也就成了君主的农奴。

中国社会在此时就应该开始步入封建社会了,虽然经济基础并不十分相适应。

这就好比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中国也应该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

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

于是各国实行了“初税亩”等制度,从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

于是中国社会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

秦统一中国之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制度。

虽然分封制在此后有过复辟,但皇权和中央权力的不断集中和加强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但最大的贵族——君主不但没有被取代,权力反而不断加强,成为最大的地主。

此时的中国社会已经不是简单的封建社会了,而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变态阶段——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

虽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且任何阶级的人才只要经过各种选拔制度(如科举制)都能进入统治阶层,但君主权力却不断加强,直到最后整个官僚系统都只为君主一人服务。

与此同时,历代封建统治者又纷纷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使中国的经济基础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虽然有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出现,但市场经济却不能发展壮大,资产阶级也无法强大到改变社会性质的实力。

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后期又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

直到1840年英帝国开始用坚船利炮将中国的国门打开。

接下来的历史我们就十分熟悉了。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丧失了部分领土和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量外国商品输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再次战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华的经济侵略也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彻底战败,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阶段有了初步发展,并在1911年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这次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类似于西方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但是革命成果被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大军阀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有所放松,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在20世纪20年代,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联合发动了国民大革命,这次革命沉重打击了军阀和列强在的在华势力,由于以蒋汪为首的国民党右
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大革命中途失败。

在此之后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受三座大山——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以及战争的破坏,民族资本主义无法发展壮大,只能进入死胡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还是没有改变这说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只能走其它道路,于是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3年,中国开始了三大改造。

1956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度变革。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由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十分落后,所以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过按照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以及发展蓝图,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到那时中国将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未来中国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社会性质变迁依次是:原始社会(人类诞生)——奴隶社会(三皇五帝时期私有制和奴隶制的出现)——封建社会初级阶段(夏商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施)——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华及自然经济的解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共产主义社会(未知,应该是实施按需分配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