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文言文知识梳理
核舟记说明文知识点总结
核舟记说明文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核舟记说明文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呢,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或者解说事理的文章。
像《核舟记》就是向我们介绍核舟这个东西具体是什么样的。
②重要程度:在语文这个学科里,这篇文章能让我们很好地理解说明文这种文体,还能了解古代手工艺者的高超技艺。
是学习文言文说明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范例。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有点文言文的基础,比如知道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的意思,像“之”“而”这些。
要不然读起来就跟看天书似的。
④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有样学样啊。
学会怎么有条理地把一个东西描述清楚,也有助于我们去欣赏古代的工艺作品。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文言文学习里,它属于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学习板块,是我们理解文言文说明文写作方式、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的重要部分。
②关联知识:和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知识有关联,还和古代文化常识、描写手法这些都有联系。
比如说古代舟上的布局等文化常识在文中都有体现。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上,重难点在于一些文言字词的理解,还有核舟各部分的准确描述和理解。
像文中描写核舟上人物的姿态神情那些句子。
关键点就是要能准确想象出核舟的样子并且理解背后的工艺价值。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重要性不小。
考查方式可能是把文中的句子拿出来翻译,问关于核舟的一些结构特点,或者拿文中的描写手法问作用。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核舟记》是明朝魏学洢写的。
那个时候民间工艺很发达,特别是微雕艺术。
作者写出这篇文章就是想把王叔远这么好的核舟艺术展现出来。
这篇文章体现了当时民间手工艺人技艺高超,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艺术品欣赏的一种文化氛围。
②内容赏析:从文本解读来说,文章按空间顺序来写核舟的。
先总体写核舟的体积小,然后分别介绍船头、船尾、船背等各部分的人和物。
主题就是在赞叹王叔远手艺的精巧绝伦。
比如说写船头三人的时候,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姿态描写得特别生动。
文言文复习——《核舟记》
文言文复习——《核舟记》《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这篇文章细致地描述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展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魏学洢。
他生活在明朝末年,父亲魏大中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臣。
魏学洢深受父亲的影响,为人正直,文学造诣颇高。
《核舟记》开篇便介绍了王叔远这位技艺非凡的微雕艺人。
王叔远能用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出如此精妙绝伦的作品,实在令人惊叹。
文中对核舟的整体描述十分详细。
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从尺寸上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小巧。
然而,就在这小小的核舟上,船头部分竟雕刻着东坡、黄庭坚和佛印三人,他们的神情、姿态各异。
苏东坡“峨冠而多髯”,右手拿着卷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
鲁直左手拿着卷末,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和东坡交流着什么。
佛印则“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二人不同,显得洒脱不羁。
三人的细微表情和动作,都被王叔远刻画得栩栩如生。
船尾部分,两个船夫的形象也刻画得极为生动。
一个船夫“若啸呼状”,另一个“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从他们的神态中,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呼喊声,感受到那份宁静。
核舟的船舱部分也不容忽视。
作者通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扇扇精致的窗户,以及窗户上的雕花栏杆。
文章还对核舟上所刻的文字进行了介绍,如“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足见王叔远雕刻技艺之高超。
在复习这篇文言文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字词的理解。
文中有不少生僻字和古今异义词,如“奇”“黍”“髯”“诎”等,需要我们准确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含义。
还有一些词类活用的现象,像“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的“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戴着高高的帽子”。
二是句子的翻译。
例如“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要理解“贻”是“赠送”的意思,整句话翻译为“(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三是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的分析。
《核舟记》知识讲解
《核舟记》知识讲解撰稿:王军霞审稿:王欢欢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巧夺天工之《核舟记》ppt3】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他生活在明朝晚期阉党横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疏(注:“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朋奸,因此被诬下狱。
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想营救他的父亲,可是他的父亲终被暗害于狱中。
他扶柩归乡,因父亲冤案,成天号泣,不久也悲愤而死,大约只活了30岁。
明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
他一生未做过官。
【高清课堂:巧夺天工之《核舟记》ppt5】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虞初旧释人名,他是汉武帝时一个方士,后人将他当成“小说家”的始祖,虞初同时也成为了“小说”的代名词。
张潮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名为“虞初新志”。
所收篇章与以前各家选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
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文体。
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3.器皿.(mǐn):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4.木:树木。
5.贻.(yí):赠。
6.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7.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8.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9.峨冠:高高的帽子。
10.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1.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12.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13.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14.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语,说话。
15.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16.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
类,像。
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17.矫首昂视:抬头仰望。
矫,举。
初中文言文核心知识归纳(表格版)(1)
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核心知识归纳(44页表格版)文言文通假字归纳中考通假字归纳例句本字通假字解释七年级项为之强《童趣》强僵僵硬不亦说乎《论语》说悦高兴诲女知之乎! 《论语》女汝你是知也《论语》知智聪明一切乌有《山市》乌无没有裁如星点《山市》裁才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否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攀牵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才才能对镜帖花黄帖贴粘贴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伙伙伴满坐寂然《口技》坐座宾客止有剩骨。
《狼》止只只有八年级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邀邀请诎其右臂《核舟记》诎屈弯曲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拣挑选上册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横与竖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又奇《核舟记》又有连接整数和零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父男子美称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举选拔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矜鳏老而无妻的人荡胸生曾云《望岳》曾层略无阙处《三峡》阙缺中断八年级下册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啭鸟叫声窥谷忘返《与朱元思书》反返返回才美不外见《马说》见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马说》邪耶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饲喂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夷怡和善愉快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披穿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嘱嘱托,嘱咐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俱都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纪记记载九年发闾左戍渔阳《陈涉世家》適谪被流放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倡首发级上册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披穿秦王不说《唐雎不辱使命》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措置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苍青色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伸伸张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以必得裨补阙漏《出师表》阙缺缺点九年级下册公输盘不说《公输》说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距拒阻挡公输盘诎《公输》诎屈理屈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圉御抵挡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增增加困于心,横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横不顺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忍韧使……坚韧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弼辅佐故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患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辨分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得德感激也》乡为身死而不受。
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
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一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盘点—异读字,何为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
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
如: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
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信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食、其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
例: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史记·淮阴侯列传》)房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
例: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4篇)《核舟记》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学习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突出重点的写法。
二、认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
教学设想一、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核舟”的形象。
掌握这个特点,是成功地实施教学的关键。
重点是文章的第3段。
这段写苏武和黄庭坚在船头“共阅一手卷”的神情,又以佛印的“矫首昂视”为烘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武滴居黄州时期的闲适生活和旷达心情,也说明了他“泛舟赤壁”的由来。
这是雕刻家艺术构思中的主要之点,也是这件艺术品的主题之所在。
难点是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这是因为文章涉及了艺术品的所有细节,如果只看字面,会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而要探究每一个细节跟主题的联系,则非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不可。
这个难点解决了,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品的主题,更好地掌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拟兼用诵读和讲解两种教法。
诵读教法主要用于第2至4段,要求达到当堂基本成诵。
应当说明的是,课本并未提出背诵的要求,但这是文章中的精彩部分,熟读成涌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这样做不仅必要,而且符合教学大纲精神。
讲解的重点是文章的写法和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个别难句也要照顾到。
三、课时安排这篇课文拟用两课时教读。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熟悉课文大意,讲解第一段,诵读第2.3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4段,略讲第5、6段,分析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中第1小题。
四、预习要求1、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
2、解决个别生字词的读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家里有的成曾经见过的工艺美术品,然后问:①“核舟”的雕刻者是谁?(目的是弄清课文中的称名法。
开头称姓称字是一种正式而又亲切的称法,末尾姓、名、字并称,是正式的称法,这是雕刻家自称,但也可用于称人,如苏武《方山子传》中“此吾故人陈忙季常也”。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 (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 (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 (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核舟记中文言文知识点
核舟记中文言文知识点《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1、奇巧:指手艺奇妙精巧。
2、罔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3、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
贻,赠。
4、盖大苏泛赤壁云: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泛舟,坐船游览。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奇,有余,多一点儿。
奇,零数、余数。
6、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7、中轩敞者为舱:轩,高。
敞,宽敞。
8、箬篷覆之: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9、雕栏相望焉:相望,相对。
1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兴,起。
11、石青糁之: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
糁,用颜料等涂上。
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3、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居,处于。
14、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15、佛印绝类弥勒:绝,极。
类,像。
16、矫首昂视:矫,举。
17、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类似。
18、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9、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容,神色。
寂,平静。
20、若听茶声然:然,……的样子。
21、其船背稍夷:夷,平。
22、钩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23、其色墨:墨,黑色。
24、曾不盈寸:曾,竟然。
盈,满。
二、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三、一词多义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
这里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2、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3、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4、端其人视端容寂(正)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这里指右端)四、古今异义1、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
《核舟记》文言文
《核舟记》文言文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十四万,低可以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隔海相望矣。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躺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位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自得一衡木,右手壮右趾,若啸呼状。
位居左者右手谓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存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到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存有四;而一千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成狭者为之。
嘻,技亦切列莫什河矣哉!注释:1、《核舟记》Lizier清代张潮编成的《虞初新志》,作者就是魏研习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表现了这幅雕刻品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禽走兽、树木山石,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核舟记》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核舟记》一、文章内容【略】二、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三、语音皿(mǐn)贻(yí)罔(wǎng)黍(shǔ)髯(rán)椎(chuí)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四、重点词语解释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特殊的技艺2、能以径寸之木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
以:用。
3、为宫室、器皿、人物为:做,这里指雕刻4、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根据,依据象:模拟5、尝贻余核舟一贻:赠送6、盖大苏泛赤壁云泛:乘船浮行。
盖:原来。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jī零数。
8、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许:上下。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缓缓地兴:起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为:是。
11、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绝:极类:像13、舟尾横卧一楫楫:船桨。
卧:使……平放。
14、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15、其船背稍夷背:这里指船底夷:平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17、钩画了了了了:清清楚楚18、其色墨墨:黑19、其色丹丹:朱红色20、为人五;为窗八为:刻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盈:满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长而窄九、特殊句式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十、朗读节奏1、盖/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虞山/ 王毅/ 叔远甫/ 刻五、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六、词类活用1、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卧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4、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5、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抹。
《核舟记》魏学洢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核舟记》魏学洢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核舟记词句注释篇一明:明朝。
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曰:名叫。
王叔远:名毅,叔远是他的字,号初平山人,明末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
以:介词,用,凭。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径:直径。
寸:市制长度单位。
之:结构助词,的。
木:木头,木料。
为:动词,做,制,这里指雕刻。
宫室:泛指房屋建筑。
器皿(mǐn):器具。
皿:一般指盘盂一类的用具。
以至:连词,“以至于”,“直到”。
罔(wǎng)不:无不。
罔:否定副词,没有,无。
象:动词,模拟。
形;形状。
具:具备,具有。
情态:神情姿态。
尝:副词,曾经。
贻(yí):赠送。
余:人称代词,我。
核舟一:即一只核舟,古代汉语中表示事物数量的数词常用在名词后面,并常省去量词。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表示对原由的解释。
这里可译为“原来是”。
大苏: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当时人们称苏洵为“老苏”,称苏轼为“大苏”,称苏辙为“小苏”,合称“三苏”。
泛:动词,坐船游览。
赤壁:苏轼泛舟的赤壁,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北。
苏轼曾两度游览,写了前后《赤壁赋》。
湖北省蒲圻县西北又有一处赤壁,即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
云:语助词,用于句尾,无实义。
首尾:从头到尾。
约:大约。
分:长度单位,一寸的十分之一有(yòu):同“又”,表示后面是一个尾数。
奇(jī):零头,零数。
高可二黍(shǔ)许:大约有两粒黄米高,古代用黍粒表示长度单位。
可:大约。
许:表示约计数量。
中:中间。
轩敞:高起宽敞。
者:助词,这里和形容词“轩敞”组成名词性短语,指高起宽敞的部分。
为舱:是船舱。
为:动词,是。
箬(ruò)篷: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篛:一作“箬”,箬的异体字,箬竹,竹子的一种,叶子可以编制竹笠。
覆:盖之:代词,指船舱。
旁开小窗:船舱的两旁开着小窗。
左右各四:左边和右边各四扇。
核舟记文言文知识点
核舟记文言文知识点1. 核舟记文言文翻译解释核舟记文言文翻译解释文言文《核舟记》学问要点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语文学问,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文言文《核舟记》学问要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核舟记》学问要点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闻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一、生字难字器皿(mǐn)罔(wǎng)贻(y)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u)奇(jī) 诎(qū) 箬(ru)篷高可二黍(shǔ)许石青糁(sǎn)之髯(rǎn) 执(zh)不属(shǔ) 舟尾横卧一楫(j)椎髻(j) 葵(ku) 扇天启壬(rn) 戌(xū)二、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注:"诎'和"屈'是同义词,而不是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三、一字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技艺)奇异,奇怪。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 中轩敞者为舱(是) 为人五:(刻有)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块) 以至鸟兽、木石(树木)者: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作)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是)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天启壬戌秋日(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转折,但是)以:能以径寸之木(用) 以至鸟兽、木石(甚至)语: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知)盖:盖大苏泛赤壁云(也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四、古今异义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核舟记》复习导引
《活版》复习导引一、文学常识作者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代表作《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的坐标”。
二、重点字词解释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同“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尚:还;盛:大规模;为: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才;已:同“以”;为:是。
3、又为活版。
为:发明。
4、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为:刻;火:名次作状语,用火;令:使。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以:用;和:混合;之类:这;冒:蒙、盖;之:代词,代铁板。
6、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乃:于是、就;为:成为;就:靠近;炀:烤。
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如果;止:同“只”,仅;为:算是。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已:已经;自:另外。
9、此印者才毕,贝y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毕:完成; 具:准备好;更互:交替、轮流;就:完成。
10、贝y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以:用;帖:用标签标出;为:做;帖:标签;贮:贮存。
1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奇字:生僻、不常用的字;素:平时;旋:随即;成:完成,成功。
12、不以木为之者。
以:用;为:刻;者:,,的原因。
13、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若:像;讫:终了、完毕;火:名词做动词,用火烧。
14、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殊不:一点也不。
1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为:被;三、重点句子翻译。
1、板印书籍,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翻译: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全文详细翻译 - 文言知识.doc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全文详细翻译- 文言知识-核舟记作者:魏学洢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语法知识
核舟记语法知识《核舟记》是一部经典的文言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从一个蒙头转化到逐渐认清自己使命的故事。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语法知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文言文独有的语法结构1、兼语结构文言文中的“兼语”是指一个动词可以搭配两个或多个宾语,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
例如,“谓其下士民‘罔不可劾’,上有公胥,下有敢死之士”,其中“下士民”和“罔不可劾”都是“谓”的宾语。
2、既...又...结构在文言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既...又...”的结构,例如“既使君子畏之,又使小人惮之”。
“既...又...”可以用来表示两种观点的并列,也可以指“一言而两义”之类的含义。
3、假借结构“假借”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不符合语境,但为了表达的需要,而将其借用为另一个字来使用。
例如,“哀哉,人之将死,其言也哀”中,“哀”字实际上是用来作为“叹”或者“感叹”的意思,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悲伤之意。
二、句子的结构和变化文言文中的倒装结构比较常见,一般是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前面,例如“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学”,这种句子结构用来表示强调和排比效果。
2、并列句和复句的运用并列句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它们的构成方式可以是两个句子之间用并列连词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句子之间直接用逗号相连。
复句在文言文中也同样常见,复句的结构包括主从句、动宾从句、名词性从句等等,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应用。
3、修辞效果的运用在文言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丰富,其中最常见和基本的手法就是对仗、排比和比喻。
对仗是一种运用意义相通、表达相似的组合方式,用来表达相近的意思。
排比是指一连串词语或句子用相同的结构和形式并列在一起,强调相同或相似的意义,比喻则是通过把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一个具体的物体来表示。
三、常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1、称谓和敬语文言文中的称谓和敬语非常多,常见的有“吾”,“尔”,“乃”,“之”等等,这些词语都表示不同的语气或者身份关系。
核舟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核舟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
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1] 。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核舟记文言文原文核舟记作者: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今亲睹之。
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嘻,技亦灵怪矣哉!——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明〕魏学洢核舟记文言文翻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八(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桃花源记【通假字】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意思为:邀请。
2.具答之。
“具”通“俱”完,意思为:全。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屋舍俨然。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3.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①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
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古义:顺着;今义:缘故。
8.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古义:请今义:延长。
10.夹岸数百步。
夹:古义:古代量度单位今义:两脚跨过的距离。
11.后遂无人问津。
津:古义:渡口今义:口液。
12.停数日辞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13.欲穷其林。
穷:古义:走近今义:贫穷。
14.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告诉今义:说话。
15.便得一山。
得:古义:发现今义:得到。
16.仿佛若有光。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17.咸来问讯。
咸:古义:全都今义:咸味。
18.村中闻有此人。
闻义:古:发现今义:用鼻子嗅。
19.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说今义:白天。
20.便扶向路。
向:古义:从前的今义:方向。
21.不足为外人道也。
外人:古义:桃花源外的人今义: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
【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年间;②中无杂树,中间,其中。
2.舍①便舍船,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3.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
4.出①不复出焉,出去;②皆出酒食,拿出。
5.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6.遂①遂迷,(最终);②后遂无问津者(竟然)。
关于魏学《核舟记》的文言文赏析整理
关于魏学《核舟记》的文言文赏析整理关于魏学《核舟记》的文言文赏析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很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特别熟识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别、行文简练。
是不是有许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魏学《核舟记》的文言文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赏析魏学的《核舟记》,是一篇内容简明、充实,艺术性相当高的文章。
通过描绘一个小小的核舟,说明白我国古代艺术家制作的工艺美术品达到了令人惊异的艺术高度。
文章的一些写法,很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
写这篇文章,是要把雕刻在核舟上的景物照实地反映出来,使读者能领悟其刻工的精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一面说明桃核或核舟的体积之小,一面着力叙说核舟上雕刻的东西之多。
试看,文章一开头就说,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记核舟的时候,就先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在篇末又说,“计其(指核舟)长曾不盈寸”。
这都是提示读者不要遗忘核舟是那样小。
那么,在那样小的桃核上,刻了哪些东西呢?不但逐一地间续地写了出来,而且最终还加以统计,说有五个人,有八扇窗,有箬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还有刻的对联、题名、篆文图章,共计三十四个字。
桃核是那样小,上面刻的东西是这么多;两相对比,读者已经可以推断这个核舟也许雕刻得相当不错。
但是文章假如只反映上面这一点,那就很不够。
由于读者看了,或许会认为核舟上刻的东西虽多,也许都是写意的,象征性的,没有什么稀奇。
所以在记人和器物、文字的同时,不能不着力描绘其情态、外形,以示刻工之精奇。
例如,文章记船篷两旁共有八扇窗,同时写这些窗都能开能闭;右面的四扇窗,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面的四扇窗,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并说字的凹处还涂了石青。
对于苏东坡,则记他“峨冠而多髯”。
对于佛印,则记他“袒胸露乳”。
记念珠,则说它“珠可历历数也”。
记舟尾居右的舟子,则记他“椎髻仰面……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译:原文:⑴明有奇(qí)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⑴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xuān)敞者为舱,箬(ruò)篷(péng)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译文:⑵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xī)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 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文:⑶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书画手卷。
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原文:⑷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⑷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⑸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fǔ)刻”,细若蚊足,钩画了(liǎo)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译文:⑸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原文: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xī),技亦灵怪矣哉!译文:⑹总计在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三、文言词语(一)、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二)、古今异义词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贻:古义:赠。
今义:贻误,贻害)2、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许: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3、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对比。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5、矫.首昂视。
(矫:古义:举。
今义:矫正。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
今义:奇数。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古义:挑选。
今义:简单。
)8、以至..鸟兽、木石。
(以至:古义:以及。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
)9、罔不因势象形..。
(象形:古义: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
今义:六书之一。
)(三)、词类活用1、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卧)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4、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5、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抹。
)(四)、一词多义1、其:①他们的(其.两膝相比者)②他的指佛印的(而竖其.左膝)③那,那个(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④指船底(则题名其.上)⑤它的,指字的(其.色墨;其.色丹)⑥代船(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端:①一头,一方(东坡右手执卷端.)②正(其人视端.容寂)3、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4、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是(文曰.“初平山人”,)5、者:①……的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的(两膝)(其两膝相比者.)6、为:①雕刻(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刻有(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为.字共三十有四)7、之:①的(能以径寸之.木)②代船舱(箬篷覆之.)③指窗户(闭之.)④指刻字的凹处(石青糁之.)⑤指竖起的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8、奇:①qí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jī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9、绝:①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②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云:①句尾语气助词,可不译(盖大苏泛赤壁云.)②说(孔子云.)11、并:①和(题名并.篆文)②都(并.怡然自乐)12、语:①yǔ说话(如有所语.)②yù告诉(此中人语.云)13、木:①木头(能以径寸之木.)②树木(以至鸟兽、木.石)14:有:①有,与“无”相对(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15、而:①表承接(启窗而.观)②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表转折,但是(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中轩敞者为舱。
(3)盖大苏泛赤壁云。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省略句:(1)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2)则题名(于)其上。
(3)(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4)尝贻余核舟一(量词省略)3、倒装句:(1)其两膝相比者...。
(数词后置)..;为窗八...(定语后置)(2)通计一舟,为人五(3)其人视端..容寂五、课文内容理解1、整体感知:本文细致地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赞美了雕刻家的奇巧技艺(或“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核舟记》说明顺序:空间顺序3、文章结构:核舟记:总起(1)→→→分述(2-5)→→→总结(6)总起(1)介绍了王叔远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了“核舟”的主题。
分述(2-5)具体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情形。
总结(6)概括全文,赞颂技艺之精湛。
顺序:船中间(船舱):第二自然段: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布局。
船头(游览者):第三自然段:三个游览者的神情。
船尾(舟子):第四自然段:舟子的发型、神态、动作。
船背:第五自然段:题名和印章。
4、本文写作特色:①观察细致,描写生动;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③富于想象。
5、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
为什么要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6、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7、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嘻,技亦灵怪矣哉”8、“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9、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作者真切地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10、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11、《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苏轼___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12、黄庭坚是宋朝的文学家,字鲁直。
13、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1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致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