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https://img.taocdn.com/s3/m/98fd5a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8.png)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运用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诗人远看万山层林, 近观碧水千帆,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短短四句诗, 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景物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 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 民,更应该“竞自由”,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 一种号召与呼唤。
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 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 此而得名。
请作输者入介您绍要的文字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
结合拓展阅读材料,感悟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们的青春情怀,思考未来 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如何度过,写一封 信给三年后的自己。
请活输动入一您:要的自文主字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以描写为主,是对湘江秋景的描绘; 下阙以抒情为主,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抒发了少年毛泽东的 革命豪情。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fe891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2.png)
诗人的 思想感 情与客 观物象 融合, 形成意 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让人产生想像充 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 个方面。
万山、红 叶、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长空的击鹰
水底的游鱼。
必须为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
1.上阕中的“看”,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看”领起哪几 句?看到了什么? 领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壮美。 (2)“争”“击”“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扬
奋进,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 (3)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湘江秋京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幻灯片14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1营造了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 (14) 粪土当年万户侯 意动,把...看作粪土 · (15)到中流击 水 江中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阻止
描绘场景
下面给同 学们十分钟时间把本词改 写成一篇散
文。
沁园春 ·长沙
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从脚下咆哮着奔流而去,此时已是深秋。身 后的千座万座高山都红遍了,一棵棵红枫立在高山上,层林尽染,每一片叶子 都红的发亮,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滚滚东流的湘江清澈见底,大大小小 的船儿迎浪前进。老鹰翱翔着划过长空,鱼儿遨游着潜入水底,世间万物都在 秋月显得如此痛快自由。看着这辽阔的天地,我不禁思绪万千:如此美好的一 次,到底谁是它们的主人?
·②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村静,以静衬动
·③写景 顺 序:时间,空间,内外,上下,高低,俯仰,
远近(大景——远视小景——近视) ·④修 辞:比喻,拟人,夸张…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5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4881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6.png)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朗读《沁园春 ·长沙》情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忆” 了什么?
忆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峥嵘岁月
1915年学期末,毛泽东参与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湖南师开展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按德、智、体三方面六个项目的得分,毛泽东名列第一。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五县,广泛接触社会,读“无字书”。1917年11月,“浑身是胆”的毛泽东用疑兵之计缴了护法战争中溃败的北方军阀的枪械,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他还主办工人夜学,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毫无疑问,青年毛泽东丰富的生活实践,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深厚思想和意志基础。
2、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读出感情
朗读《沁园春 ·长沙》情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忆” 了什么?
忆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峥嵘岁月
1915年学期末,毛泽东参与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湖南师开展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按德、智、体三方面六个项目的得分,毛泽东名列第一。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五县,广泛接触社会,读“无字书”。1917年11月,“浑身是胆”的毛泽东用疑兵之计缴了护法战争中溃败的北方军阀的枪械,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他还主办工人夜学,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毫无疑问,青年毛泽东丰富的生活实践,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深厚思想和意志基础。
2、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e1d1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8.png)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设问与上片末 尾的设问句有什么联系?
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 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孤独?悲秋之情?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
自由
描写角度
/
描写技巧
用词分析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描写角度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远眺:山色
静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江景
鹰击长空 仰视:天空 动景
1、词是诗的别体,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 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近体乐府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词的分类: (1)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 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3)词派:婉约派、豪放派
情感: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书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 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上阕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7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7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8f38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3.png)
第二课时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 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 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这是美 国作家塞缪尔 ·厄尔曼在他的散文中对“青春” 的诠释。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又给我们吟唱了怎 样的青春宣言呢?一起观看视频《诗人毛泽东》。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再读,走近风华少年 学习任务二:联读,体悟情感志向 学习任务三:演读,点燃澎湃青春 学习任务四:评读,赋能青春成长
参考示例
答:“ 舒”字最富有表现力。 ①“舒”,意为舒展,开阔;
②生动地写出那里的天地空阔, 一望无际,令人感到舒畅; 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的 赞美,体现了作者对未来景象的展望。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阅读埃德加 ·斯诺笔录的《毛泽东自传》, 或借助导学案、网络等查阅资料,了解毛泽东 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了解他创作这首词的背 景。
①释“字”意
②作 析 用
3悟情感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水调歌头 ·游泳(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①。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②,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背景介绍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 彻底、干净、全部 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 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于4月23日占领国民党 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毛泽东同志在北平香山双清 别墅得到占领南京的捷报,心情振奋,写下了这首诗。
声。”充分表达了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83edd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3.png)
百——形容船只之多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 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 活泼的游动神态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 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 激情,写下这首词。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 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 伟岸、踌躇满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
动
景
俯视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下
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英
阕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雄
中流击 气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水图 概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问
—景
谁中
主 沉 浮?
寓 情
情
答中
—显 同志
学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 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 活泼的游动神态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 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 激情,写下这首词。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 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 伟岸、踌躇满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
动
景
俯视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下
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英
阕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雄
中流击 气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水图 概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问
—景
谁中
主 沉 浮?
寓 情
情
答中
—显 同志
学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6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185b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3.png)
3.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上 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并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按要 求填写下列表格。
相关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关键词 万、遍 层、染 漫、透
效果分析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红得广阔,红得彻底 层——林之密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白话译文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 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 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 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 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 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 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 是借物抒情。
肆 巩固练习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又称为 长短句、。诗余
• 按字数分类:58字内称为 小令 , 59-90内称为 中调 ,91以上内称为 长调。
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呢?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 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 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讲解课文 下片(下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讲解课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三)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 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 而得名。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9e38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f.png)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 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我国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助学链接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 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 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显示了词的内容。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 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 何种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万山红遍:“万”字摹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 “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林尽染:“层”字 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活画出枫林仿佛 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漫”字写 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百”字写舸之多,“争”字活现出千 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表现 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鱼翔浅底:“翔”精当地 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人文精神
《沁园春 长沙》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 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精神 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期望,人活着贵在有 昂扬的精神。无精打采、毫无生气的人,永远无 法理解饱满精神带给人们的是何等的愉快和幸福。 精神有形,它能让人从某些人的行为中看到和体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 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 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一般情况 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 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我国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助学链接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 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 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显示了词的内容。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 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 何种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万山红遍:“万”字摹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 “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林尽染:“层”字 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活画出枫林仿佛 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漫”字写 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百”字写舸之多,“争”字活现出千 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表现 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鱼翔浅底:“翔”精当地 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人文精神
《沁园春 长沙》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 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精神 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期望,人活着贵在有 昂扬的精神。无精打采、毫无生气的人,永远无 法理解饱满精神带给人们的是何等的愉快和幸福。 精神有形,它能让人从某些人的行为中看到和体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 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 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一般情况 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1260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a.png)
(1)阅读全文,说一说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书上标注)
第一层:“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上阕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三层:“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品析全文
(2)阅读词的下阙,说一说下阙的侧重点是什么?
词的下阕侧重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以“忆”字为统领,以情为线,带 情叙事,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
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 回忆,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学子当年的战斗风 貌和豪迈的气概。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 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 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文总结 概括主旨
课堂小结
独立寒秋图:时间、地点、人物
远眺——万山、层林(静景)
景
沁 园 春
上阕
近观——江面、百舸(静、动景) 江天秋景图 仰视——鹰击长空(动景)
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 的形象化表现
赏析:上下句对仗,“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和“层” 照应;“红遍”“浸染”写出了秋景具体的美,色彩鲜艳 浓烈。从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长沙秋景的喜爱之情。
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 后的热烈场面
挽,牵。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多
青年学生
奔放
适逢,正赶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强劲有力
第一层:“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上阕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三层:“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品析全文
(2)阅读词的下阙,说一说下阙的侧重点是什么?
词的下阕侧重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以“忆”字为统领,以情为线,带 情叙事,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
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 回忆,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学子当年的战斗风 貌和豪迈的气概。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 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 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文总结 概括主旨
课堂小结
独立寒秋图:时间、地点、人物
远眺——万山、层林(静景)
景
沁 园 春
上阕
近观——江面、百舸(静、动景) 江天秋景图 仰视——鹰击长空(动景)
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 的形象化表现
赏析:上下句对仗,“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和“层” 照应;“红遍”“浸染”写出了秋景具体的美,色彩鲜艳 浓烈。从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长沙秋景的喜爱之情。
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 后的热烈场面
挽,牵。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多
青年学生
奔放
适逢,正赶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强劲有力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799d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b.png)
, 到 达 长 沙 , 并 独 自 去
护 下 , 毛 泽 东 同 志 秘 密
捕 毛 泽 东 同 志 。 在 韶 山
从 事 革 命 活 动 。 军 阀 赵
2
月 , 毛 泽 东 同 志 从 上
1925
·
长 沙 》 创 作 于 年
作者其人
•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 •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阕:
眼
前看
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中抒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小结-1
色 彩 图绚 丽 画的 秋 景
胸
壮
怀 博
大
志的 凌
云
2、下阕:
峥 嵘 岁忆 月
豪 迈
气记
概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题目解说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 公主园林后人作词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词 牌名还有“念奴娇”、“菩萨蛮”等。 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c5d18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8.png)
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百侣、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文本赏析
上阕:分析词中描绘的湘江秋景图,包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翔”等,体会其描绘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
文本赏析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的秋景,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景中寓情,作者通过描绘壮美的秋景,抒发了昂扬向上的情感。)
词牌来历: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花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结构: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片(阕)。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 1925 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文本赏析
上阕:分析词中描绘的湘江秋景图,包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翔”等,体会其描绘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
文本赏析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的秋景,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景中寓情,作者通过描绘壮美的秋景,抒发了昂扬向上的情感。)
词牌来历: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花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结构: 本文在词中属于长调,分上下两片(阕)。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 1925 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 》ppt课件39张
![《沁园春长沙 》ppt课件39张](https://img.taocdn.com/s3/m/664ddf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5.png)
七绝 · 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少年中国说》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
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
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
沁园春·长沙
…
………●
凌云之志,王者强音
积累词的有关常识 能够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课文
理解意象的概念,抓住情景关系,学会 围绕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 了解常见的写景手法
品味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掌握答题要点
联系读本感受革命豪情,感悟和学习伟 人的博大情怀和伟大抱负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为 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 来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咏其 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长沙,是 这首词的题目, 点明地点和写作内 容。
疆!
强化 训练
词
概
诗歌的一种。兴于隋唐,盛于宋,句式长短不齐,也称
念
“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跟 乐府诗 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也称“诗
拿数。 小令58、中调59-90、长调91+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代表词
分 类
豪放派 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风格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代表词人有李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
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借 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 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带着问题赏析下片: 古人历来伤春悲秋,为何毛泽东笔下的
秋景绚烂多彩?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图 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 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 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 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 游, 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少年中国说》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
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
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
沁园春·长沙
…
………●
凌云之志,王者强音
积累词的有关常识 能够流畅地背诵并默写课文
理解意象的概念,抓住情景关系,学会 围绕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 了解常见的写景手法
品味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掌握答题要点
联系读本感受革命豪情,感悟和学习伟 人的博大情怀和伟大抱负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为 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 来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咏其 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长沙,是 这首词的题目, 点明地点和写作内 容。
疆!
强化 训练
词
概
诗歌的一种。兴于隋唐,盛于宋,句式长短不齐,也称
念
“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跟 乐府诗 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也称“诗
拿数。 小令58、中调59-90、长调91+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代表词
分 类
豪放派 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风格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代表词人有李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
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借 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 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带着问题赏析下片: 古人历来伤春悲秋,为何毛泽东笔下的
秋景绚烂多彩?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图 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 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 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 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 游, 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eca1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0.png)
推敲关键词句。 3.掌握词中意象,体味词的意境。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1.《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00d0d9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4.png)
独立寒秋图
远眺 万山红遍(群山) 静
沁 园 春
上 阕
湘江秋景图
层林尽染(群山)
近观
漫江碧透(江中) 百舸争流(江中)
景
仰视 鹰击长空(天空)
动 景
问景 谁中 主寓 沉情
浮
?
长
俯瞰 鱼翔浅底(水底)
沙
下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才华横溢)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战斗风貌
答 同
情 中 显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 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 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
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
品的意蕴,并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 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 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
秋天是萧瑟的,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天却如此充满生机?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 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势 如破竹。毛泽东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 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秋天,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全国农民运动讲 习 所 ,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如火如荼 的农民运动,毛泽东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单元导语
本单元是学生升入高中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单元,在教材中起到引领作用。学生 正值青春年华,有必要对青春、青年、理想有自觉的体认,在作品的引导下对青春
有所思考,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奋发有为的人格,有利于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
《沁园春长沙》(25张PPT)
![《沁园春长沙》(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de0c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b.png)
单调 双调 三叠 四叠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牌
句数 字数 平仄
词牌 标题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单元目标
01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1、2)把握小说叙事、抒情的特点 (3)
02
感受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03
早年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46~1949
解放战争
1925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直接领导
任务一:通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10分钟)
根据下面的节奏大声朗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本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上阕写景,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______________抒发_________,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了解作家作品及词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诗歌写景角度,抓炼字炼句,理解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
预 习 自 检----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盛行于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58字)、____(59-90)、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和_____。《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牌
句数 字数 平仄
词牌 标题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单元目标
01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1、2)把握小说叙事、抒情的特点 (3)
02
感受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03
早年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46~1949
解放战争
1925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直接领导
任务一:通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10分钟)
根据下面的节奏大声朗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本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上阕写景,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______________抒发_________,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了解作家作品及词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诗歌写景角度,抓炼字炼句,理解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
预 习 自 检----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盛行于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58字)、____(59-90)、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和_____。《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60f2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d.png)
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
返回
回目录页
提
作用
示
这两句照应开头;紧接上阕;从 地点 人物上自然地承上启下;由 写景过渡到叙事
返回 回目录页
赏 朗读下阕第二层;回答下列问题:
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五 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 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 这一层是由哪个字统领的 塑造了 怎样的人物形象
层
示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 随之而形成的林木的高低
染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拟 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返回
回目录页
提
漫
示
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透
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返回 回目录页
提
示
百
写出江中船只之多
争
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返回 回目录页
提
击
示
搏击;表现出鹰飞矫健;强劲有 力
翔
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 自由轻快游动
返回 回目录页
本
课
作
业
1 背诵 沁园春长沙
2 根据本词上阕看引出的内
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
写
上一页
回目录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提
阐释
示
就在这橘子州上;诗人曾经和 许多革命战友游览聚会;畅谈国 家大事;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 月
返回
回目录页
提
忆 岁月稠
示
忆总起下阕;贯穿下阕;点明下阕写
的都是往昔的的事 峥嵘岁月稠;把许
多不平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绵起伏
的高峻山峰一个接着一个;非常生动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5c3e06c5da50e2524d7f27.png)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 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 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 样。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 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 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像飞翔一样。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 是什么?用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的特征。
•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这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景 物的赞美和欣赏,对当时革命形势的 深切感受。
意 象
• “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 感的景、物、人。 •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是客观景 物。
• 意象通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在这几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
遍:红得范围广 染:红得深透
“染”字,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 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 人想到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 李可染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有什么关系?
• 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 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这就更加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 对比反衬的手法
最后三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
下阕开头哪两个字标志着词人由上阕的写 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教学目标要求 ① 把握全首词的景物(意象)。 ② 理解、体会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 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学习毛泽 东同志敢于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③ 鉴赏语言:理解、把握全词情景 交融的艺术手法和用词的精确。 教学重点: 把握整首词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突破由景到情的转换,理解上下片的关系。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54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24d5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5.png)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
•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 都要超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
2、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激情,所 以他看到的秋是生机勃勃的!
3、写作意图
•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 突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 是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 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明确: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 景
看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
•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 都要超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
2、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激情,所 以他看到的秋是生机勃勃的!
3、写作意图
•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 突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 是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 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明确: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 景
看
《沁园春 长沙 》ppt课件37张
![《沁园春 长沙 》ppt课件37张](https://img.taocdn.com/s3/m/ed4ad72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9.png)
看万山红遍
炼字
层林尽染
山红水绿的
漫江碧透
静景的色彩美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万物争先的
鱼翔浅底
动态的雄壮美
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拨
赏析写景语言,也就是分 析精准词的表达效果。
静景描写中,我们要关 注形容词;
动景描写中我们往往要 关注动词。
诗词讲究炼字炼句,表现力特别强的字
炼字
点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孤
下片: 抒情——忆往昔生活
总领词——忆(忆什么—为何忆—如何忆)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情感 —— 手法
意象、意境的概念
“意象”简释
诗人笔下的意 象不应是客观 的白描,而是 “灌注了生气 的形象”(康德 语)。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而成
象(人、物、事)
一切景语皆情语
“秋”在很多诗词中是凄凉、感伤的代名词(如前面所举 诗词),本诗的秋景为什么充满活力?
明确:这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志向有关。 本诗作者不是一介普通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 怀救国救民的杰出的政治家。
知人论世
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 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 不同凡响,笔下秋景意象当然就充满活力,渗透其豪情壮志。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预习,了解作者作品、创作背景、文化常 识,并积累相关素材; 2. 抓住主要意象,感受诗歌意境,学会简要分析本词 典型艺术手法,学以致用。 3. 体味词人的伟大情感与博大情怀,学习其“以天下 为已任”的理想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 突出雄鹰的矫健。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 儿一样飞翔呢?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 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赏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析
(
三
这几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
• 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小组合作
1、上阙写了哪些意象,用了哪些准确鲜明的 词来概括它们的特点?
三、体会“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等词语的表现力
中 流 击
水 图
和上阕“谁主沉浮”相呼应。
这是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也是对昔日战友 和一切同志的勉励和期望。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看 景
心 中问 情
时间 地点 环境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生
机 勃 勃
秋 景
的
胸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
‖
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景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
介 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
绍 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男儿立志出乡关,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按长短分: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片数分: 单调、双调、三调
一、自学检测
百遒劲舸·((
gě ) qiú )
携··( 漫挥·斥江((
xié) màn ) chì)
·
1.字音识记
峥寥橘惆遏····嵘廓怅子(··(((洲è(zhli)cáēhjonú制àgknruóg)òng))) ·
)
承上启下:
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赏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析 ( 四 体会“忆”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忆”总领下阕,点明下阕写的都是往昔的 的事。
赏 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 ( 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五 )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也可以叫做 “阕”。
• 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 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如
《沁园春》共114字,上片13句,下片12句,属长调。
• 韵脚(句尾押韵的字)分别为“秋”、“头”、 “流”、“由”、“浮”、“游”、“稠”、“遒”、 “侯”、“舟”。
“万”
写出山之多。
“遍”
写出红之广。
“层”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了林木的 高低起伏,层层叠叠。
“染”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人手法 写出秋色之深。
“漫”
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透”
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百”
写出江中船只之多。
“争”
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改成“飞”可以吗?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 四幅图画?(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独立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 洲头。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合
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试分析。
使用富 有色彩 的词语 和生动 形象的 动词。
看万 山红遍 层层林尽染 漫漫江碧透 百百舸争流 鹰击击长空 鱼翔 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示:
分析写景的语言, 也就是分析精妙 的词的用法。对 于景物描写中的 静景我们往往要 注意形容词和副 词;对于动景我 们往往要注意动 词。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 /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 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 流/击水,浪遏/飞舟?
( 由。”
二
)
一、“看”字领起哪几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远
近
相
山上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景
远眺
间 、 动
江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静 近观 结
合
天空 鹰击长空, 动景
水底 鱼翔浅底,
仰视 俯视
、 点 面 结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一层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恰”字统领,形象地写出了革命者雄姿 英发的豪迈气概。
峥嵘岁月图
赏 析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六 )
结合整首词,谈谈这几句的深刻含义。
结尾的含义
象征意义:要敢于斗争,勇为革命的中 流砥柱,在革命的风浪中力挽狂澜,才能掌 握祖国命运,把中国革命的航船引向胜利的 彼岸。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
长 沙
学习目标
1、背诵并能正确默写沁园春 2、识记词的文化常识 3、初步领悟炼字与意象的答题技巧 4、梳理结构,鉴赏本词的思想感情
‖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 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 “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 “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 如《沁园春 长沙》。
学不成名誓不还,
课 文
埋骨何须桑梓地,
朗
读
人生何处不青山。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 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 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五、当堂检测 巩固练习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这首元散曲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 曲中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等 景物描绘了一幅萧瑟、肃杀的秋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 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 维)(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志趣高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
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老而弥坚)
沁 湘江秋景图
园
景 中 寓 情
春
设问
情
长 峥嵘岁月图
沙下
阕
答—同学少年!
中流击水图
中 显 志
小结:
词的上阕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 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 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词的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毛泽 东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赏
析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
)
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
独立寒秋图
时间
独立寒秋
地点
湘江北去
人物
环境
橘子洲头
寒秋独立, 橘子洲头, 湘江北去。
赏 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怀 博 大豪 情
的
二、小组合作
2、下阕的哪些词句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些 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情怀?
下携
过渡
阕
小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结
书生意气,
忆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风壮 华志 正凌 茂云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记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奋斗 发志 有昂 为扬
上 独立寒秋图
阕
问—谁主沉浮?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 儿一样飞翔呢?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 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赏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析
(
三
这几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
• 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小组合作
1、上阙写了哪些意象,用了哪些准确鲜明的 词来概括它们的特点?
三、体会“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等词语的表现力
中 流 击
水 图
和上阕“谁主沉浮”相呼应。
这是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也是对昔日战友 和一切同志的勉励和期望。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看 景
心 中问 情
时间 地点 环境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生
机 勃 勃
秋 景
的
胸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
‖
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景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
介 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
绍 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男儿立志出乡关,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按长短分: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片数分: 单调、双调、三调
一、自学检测
百遒劲舸·((
gě ) qiú )
携··( 漫挥·斥江((
xié) màn ) chì)
·
1.字音识记
峥寥橘惆遏····嵘廓怅子(··(((洲è(zhli)cáēhjonú制àgknruóg)òng))) ·
)
承上启下:
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赏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析 ( 四 体会“忆”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忆”总领下阕,点明下阕写的都是往昔的 的事。
赏 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 ( 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五 )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也可以叫做 “阕”。
• 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 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如
《沁园春》共114字,上片13句,下片12句,属长调。
• 韵脚(句尾押韵的字)分别为“秋”、“头”、 “流”、“由”、“浮”、“游”、“稠”、“遒”、 “侯”、“舟”。
“万”
写出山之多。
“遍”
写出红之广。
“层”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了林木的 高低起伏,层层叠叠。
“染”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人手法 写出秋色之深。
“漫”
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透”
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百”
写出江中船只之多。
“争”
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改成“飞”可以吗?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 四幅图画?(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独立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 洲头。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合
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试分析。
使用富 有色彩 的词语 和生动 形象的 动词。
看万 山红遍 层层林尽染 漫漫江碧透 百百舸争流 鹰击击长空 鱼翔 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示:
分析写景的语言, 也就是分析精妙 的词的用法。对 于景物描写中的 静景我们往往要 注意形容词和副 词;对于动景我 们往往要注意动 词。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 /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 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 流/击水,浪遏/飞舟?
( 由。”
二
)
一、“看”字领起哪几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远
近
相
山上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景
远眺
间 、 动
江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静 近观 结
合
天空 鹰击长空, 动景
水底 鱼翔浅底,
仰视 俯视
、 点 面 结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一层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恰”字统领,形象地写出了革命者雄姿 英发的豪迈气概。
峥嵘岁月图
赏 析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六 )
结合整首词,谈谈这几句的深刻含义。
结尾的含义
象征意义:要敢于斗争,勇为革命的中 流砥柱,在革命的风浪中力挽狂澜,才能掌 握祖国命运,把中国革命的航船引向胜利的 彼岸。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
长 沙
学习目标
1、背诵并能正确默写沁园春 2、识记词的文化常识 3、初步领悟炼字与意象的答题技巧 4、梳理结构,鉴赏本词的思想感情
‖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 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 “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 “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 如《沁园春 长沙》。
学不成名誓不还,
课 文
埋骨何须桑梓地,
朗
读
人生何处不青山。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 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 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五、当堂检测 巩固练习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这首元散曲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 曲中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等 景物描绘了一幅萧瑟、肃杀的秋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 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 维)(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志趣高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
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老而弥坚)
沁 湘江秋景图
园
景 中 寓 情
春
设问
情
长 峥嵘岁月图
沙下
阕
答—同学少年!
中流击水图
中 显 志
小结:
词的上阕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 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 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词的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毛泽 东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赏
析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
)
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
独立寒秋图
时间
独立寒秋
地点
湘江北去
人物
环境
橘子洲头
寒秋独立, 橘子洲头, 湘江北去。
赏 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怀 博 大豪 情
的
二、小组合作
2、下阕的哪些词句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些 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情怀?
下携
过渡
阕
小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结
书生意气,
忆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风壮 华志 正凌 茂云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记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奋斗 发志 有昂 为扬
上 独立寒秋图
阕
问—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