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3篇
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2)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2)精选3篇(一)“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活动中,把发展的目标、路径和实施方式放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位置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首先,人民是发展的主体。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在制定发展战略、政策和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的呼声和期待,强化民主参与和决策的过程,让人民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
其次,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涉及物质、文化、精神等多个方面。
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推动人民全面发展。
第三,发展要注重公平正义。
在发展过程中,要消除贫困现象,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最后,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公平正义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公平正义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2)精选3篇(二)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2)精选3篇(三)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强调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发展。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答: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三、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什么标准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答: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GDP。它对反映经济增长的状况和程度是有意义的,但有两个缺陷:一是不能反映社会问题及其变化状态,比如社会保障问题,甚至还会掩盖收入分配差距这样的重要社会问题;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成本,特别是资源消耗和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弥补这一指标的不足,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两个新指标,一个是综合发展指标,包括16项内容,反映得比较全面,但过于复杂;另一个是联合国开发署在每年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的人类发展指数,包括三个小指标: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虽不完整,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我们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环境等多个方面却出现了很大问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让中国人民继续再安心的生活下去。
而科学发展观正是适合中国的制度,它告诉我们要科学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作为发展的代价。
这样的代价我们再也挥霍不起!我们也要考虑后代人的生活,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自私的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中国将来的发展。
要想使中国经济能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大家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生活中一点点的改进,改进生产,生活模式。
将粗放型发展模式转换为节约型发展模式。
坚持可持续发展,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意识不到位。
具体体现在厂家商家诚信不到位、老百姓保护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总体处罚不到位。
即厂家商家诚为了利益,使用劣质原料及非法添加等;部分消费者追求便宜,缺乏保护意识;监管部门查处力度不足;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不足。
因此,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强化对监管者的问责;强化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
法律制订得再多再细,如果不严格执行也是不行的。
要想从根本上遏制造假行为,就必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让造假的成本远大于造假的收益,进而使造假者望而却步;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当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促使人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惧怕,对祖先的崇敬与惧怕,以及对鬼神的崇敬与惧怕,那是个“以神为本”的漫长时期,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随着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得到史无前例的增长,人们开始推崇物资,推崇金钱,追求财物,社会本质迈上“以物为本”的新阶段,人们向往平等、自由、博爱。
随着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弊病的逐渐认识,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要求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环境污染的模式。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存问题,新层次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日益突出。
当人们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而人的发展问题凸显出来之后,如果“只见物不见人”,不去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这时需要从以物为本的发展逐步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转变,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以物为本的代价在人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对资源环境无限度的掠夺使环境受到污染,资源面临枯竭,使后代人的生存面临危机。
以人为本,“人”既指当代人,也指后代人;既要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求,也要保证后代人对于资源、环境、能源的需求。
其次是社会上一些人不能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人被物化。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什么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第一章绪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人民情感寄托、必要和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二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党的根本任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第三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实施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表明,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第四章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发展观将更加注重在发展中保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
总结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科学发展观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章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表明,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发展观仍然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发展,以适应国家发展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深化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落实。
科学发展观倡导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决策和主导能力,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公民的参与和监督,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动力,确保人民有效参与和共享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辨析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辨析题
摘要:
1.科学发展观的定义与内涵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3.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5.总结
正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新世纪提出的一种关于如何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和理论。
它强调的是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只有实现了经济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其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才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是指要在经济、社
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避免单一发展,做到平衡发展。
可持续则是指要注重长远发展,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避免只顾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做到全面、平衡、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什么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那时候就提出了一个概念,没有条件做详尽的阐述。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人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得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新中国建设50多年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
50多年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学习总结(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
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
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是与人为本。
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就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原则,这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充分反映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贯政治立场,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确保长期执政的制胜法宝。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人文本质,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前提、基础、核心、目的及其价值与意义。
在政治层面,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在经济层面,强调一切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均以人的需要、人的安全为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权益。
在社会层面,强调发展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消除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阶级、阶层以及个人、家庭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抗,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状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回答了中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关于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的发展事业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
科学发展观核心和本质
科学发展观核心和本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一核心理念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发展的成果要惠及人民群众,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立足中国国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众多的人口和资源。
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适应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强调要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实力。
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人民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了开放,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和国家制度机制,推动国家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加强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增强社会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观还强调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素养。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本质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在推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发展理念。
它的基本内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利益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了人民的福祉和美好生活而努力。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考虑,强调经济发展要协调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坚持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科学创新,提高发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的全局和发展的局部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5. 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方向,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和社会主义本质,旨在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世界和平的伟大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特征是:
1.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人的价值和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问题。
3.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即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未来世代的需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4. 综合平衡。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实现各种利益的平衡,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平衡,避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其他方面。
5. 科学决策。
科学发展观强调决策要依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科学评估各种政策和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推动科学决策的实施。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关注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存权。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在经济增长中,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也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在资源利用中,要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三、全面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也要注重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养,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
四、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报酬,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也要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
五、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这就要求在党的建设中,要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心连心。
六、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这就要求在社会建设中,要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在文化建设中,也要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人的尊严、权利和利益的平衡。
2.科学发展: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应该以科学为指导,不断创新、改革。
3.统筹兼顾: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坚持整体观念,避免片面性、单一性。
4.保持稳定:追求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思路,保持经济发展的平稳和社会稳定的有序。
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要以可持续性为原则,争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6.公开透明:发展应当以公开和透明的方式进行,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7.民主参与:要坚持民主参与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决策科学、公正、民主。
8.发展有限:发展必须有限度,不能无止境地追求发展,忽略人民的福祉和生态环境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发展观念。
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注重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推动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发展中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科学发展观提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必须是全
面的,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协调发展,强调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取得平衡,避免出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现象。
同时,科学发展观注重长远性,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发展需求,更要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着想。
最后,科学发展观主张创新驱动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必须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不断壮大内生动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注重培养人才,鼓励人们大胆创新,激发社会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观念。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导着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
人民群众是科学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力量,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推动科学发展。
2. 突出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发展需要,避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
3. 强调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科学发展观要求决策要科学、民主、依法,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关注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长远考虑,注重发展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5. 推动改革。
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发展的动力和效率。
6. 坚持开放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开放、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合作。
7. 加强的领导。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的一项基本思想,必须坚持的全面领导,确保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
这些方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要求,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在各个层面和领域落实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健康之路
燕山石化公司爱国卫生红旗单位材料
燕山石化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直属的特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坐落在京西凤凰山下,总占地面积43平方公里。
自1970年建成投产以来,燕山石化坚持改革、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目前拥有主要生产装置88套,辅助生产装置71套,原油加工能力8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71万吨/年,可生产94个品种、411个版号的石油化工产品,主要产品中合成树脂、合成橡胶、苯酚丙酮等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
35年来,燕山石化累计向社会提供各类石油化工产品2亿吨,实现销售收入3322亿元,实现利税521亿元,为国家、北京市以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5年来,团结奋进的燕化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沟壑纵横、杂草丛生的山沟了耸立起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城。
出产品,出效益,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燕山石化始终履行着国有骨干企业的光荣责任。
燕山石化公司的爱国卫生工作也是随着企业的诞生而起步,随着燕山卫星城的崛起而发展。
历年来,公司以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同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绩。
燕山石化公司连续13年保持“北京市卫生红旗单位”称号,连续15年被评为“北京市环境保护先进企业”,连续11年夺得北京市环保优胜杯,连续8年被评为“首都义务植树红旗单位”,曾多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300佳”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
截止目前,已有公司所属36个单位和2个生活区获“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
——依托严密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由此,公司特别注重爱国卫生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了从公司–厂级两级组织管理网络。
两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主管领导担任主任,发展规划、企业管理、环境保行政后勤以及财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组织制定环境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筹划落实资金。
二是形成了科学的闭环考核评估体系。
健全《燕山石化公司行业评价标准及办法》,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当中。
严密科学的闭环考核评估体系,确保了工作监督考核到位、反馈整改及时,达到管理规范化、长效化。
三是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公司所属生活区以及绝大部分厂区、庭院绿化、卫生保洁都实行专业化管理,加大科技投入,确保日常管理水平上档次。
——以营造职工健康工作生活环境为主线,创建文明卫生企业。
公司始终坚持宣传与发动并重,以营造健康环境为目标,力求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宣传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理念。
充分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环境保护日”、“卫生清洁日”等活动日,以石化企业职工卫生为重点,广泛宣传健康知识,确保企业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职工卫生健康知识普及率达100%。
二是严格落实各项行政管理规定,营造健康工作生活环境。
贯彻《北京市除四害工作管理规定》,按照政府部门统一部署,科学有效地开展“除四害”活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执行《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结合石化企业特殊性,开展创建无烟厂区、无烟办公室、无烟会议室、无烟餐厅、无烟活动室等活动。
职工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保证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健康食品。
严格执行《北京市环境卫生条例》,以公司办公环境、生产环境、政治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为重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达到节能降耗、优化资源、规范管理、美化环境不,展开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严密监控,科学预防,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职工卫生工作既关系到全体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又是企业保持劳动力资源可持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是“三个代表”生要思想在企业的具体实践。
作为《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主体,燕山石化公司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安全、环境、健康管理体系。
一是注重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制度建设。
燕山石化公司职防所是公司职业病防治管理单位,负责职业卫生现场管理、检测、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研究以及职业病临床救治。
公司安全监察部以及各二级单位的安全部门是职业卫生的主管部门,职业卫生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列入我公司生产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之中。
二是注重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
不抓新建、改建等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同时加大对职业卫生隐患的治理,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如操作室噪声控制、革新工艺、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改变工作制、缩短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时间、加大现场管理力度、清除“跑、冒、滴、漏”等,这些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是注重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卫生管理。
管年公司加大健康监护管理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检测力度,同时做好职业病危害申报、危害告知以及职业病人的管理等。
特别是重视职业病“一级预防”,通过开展健康监护、健康教育、定点检测以及对有毒有害岗位职工进行定期职业性健康体检和就业前、离岗前体检等,建立工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档案,对职工健康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反馈,以便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职业禁忌症,依法保障职工权益体检。
此外,通过定期开展群众性救护训练,有效地保护了广大职工及家属身体健康。
——构筑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在改善环境方面,燕山石化特别注重绿化美化工作,安稳长满优生产经营的同时努力用绿色营造美好家园。
35年来,直接投资绿化环境8800余万元,绿化面积达640余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7.59%,昔日荒山秃岭的燕山石化已变成了青山如屏、绿草茵茵的现代石化城。
特别是近年来,以整治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环境为切入口,绿化美化为重点,一方面加大绿化更新改造力度,另一方面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和特色,注重拆墙透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的“立体绿化”,努力为职工营造浓荫覆地、景色宜人、环境清新的工作生活环境。
——依靠科技,清洁生产,保护优化生态环境,树立企业新形象。
燕山石化公司作为特大企业,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努力探索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坚持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条例为行为准则,强调生产全过程的环保管理,已形成了集管理、科研、检测、治理一条龙的环保专业队伍和网络体系。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分级控制、分级考核,推行COD总量削减鼓励性政策,利用环保管理监测手段,逐步完善在线监测系统。
以改善环境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在强化环境保护管理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污水、废气、废渣进行集中控制分类治理。
截止2004年,共投资约10亿元,实施了116个环保、节能新建或改造工程。
目前,公司产品总量在不断做大,而各种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满足首都的环保要求,燕山石化公司已成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环保质量的提高使燕山石化公司在新形势下树立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工对环境和健康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燕山石化的爱国卫生工作承载更为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随着燕山地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司将继续把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效应当作重要工作来抓。
燕山石化公司“十一五”规划,将在环境整治、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对办公、生产、生活等区域加大改造力度,通过统一治理和整合,最终形成“一、二、三”的总体格局,即一个指挥中心(办公区)、两个生产区、三个生活区。
燕山石化公司整体环境布局将更加科学合理,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将更加和谐、健康。
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坚持“政企合作、全面治理、全员动手和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政企合作的优势,促使公司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向文明健康方向深入发展,为燕山石化公司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构建和谐燕山做更大的贡献。
新形势面临机遇与挑战,燕山石化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要为实现2008年“绿色奥运”提供强大的绿色动力。
要发展成为“产品特色突出,技术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规范,员工素质优良,文化独特鲜明,发展持续稳定”的现代企业,为发展中国石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